KR1a0025 周易窺餘-宋-鄭剛中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窺餘卷六    宋 鄭剛中 撰
上經賁至大畜/
離下/艮上
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眀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006-1b]
 柔來而文剛謂泰卦之上六下而為六二所謂來而
 文剛也來而得中是以亨分剛上而文柔謂泰卦之
 九二往而為上九所謂分剛上而文柔也往而太過
 是以僅曰小利有攸往諸家之義皆同天之文則剛
 柔是也謂上往下來之二爻也人之文亦剛柔是也
 而其著見者則文明以止謂艮上離下之二體也天
 人之文雖同乎剛柔而其為用則各異曰變曰止所
 謂異也何則使天之文无變則二氣无所推遷四
[006-2a]
 序不能代謝天道㡬乎息矣故天之文必有變然後
 其文乆使人之文不止則名分不知有定貴賤或至
 相渝人道㡬於紊矣故人之文必明而止然後其文
 成雖然變乆則不能無差彌綸輔相天以是道付之
 聖人故聖人又當觀其文以察其變觀其文察其變
 所以相天也止則嫌于无變精神心術之運動聖人
 又必有作而成之者故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化
 成天下所以成其文也聖人之用賁大率存乎離離
[006-2b]
 為目所以觀天觀人者皆離也離為火以神道設教
 化成天下者亦離也天人之文備乎離艮聖人成能
 乎兩間而被飾萬物之道盡是矣或問言天人之文
 而不及地者何也曰艮為山互體有震木坎水地之
 文不過乎山川草木言天人而離艮居其上下地之
 文在其中矣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上艮下離為賁君子明庶政无敢折獄者以賁為文
[006-3a]
 飾之象折獄者不以飾為能也上離下艮為旅君子
 眀慎用刑不留獄者以旅為失所之象山上之火難
 以久照也非特如此繫止于下而上以明臨之為人
 所治者也旅則如之靜止于上而明見于外自治者
 也賁則如之大抵政者正也將以正物也臧武仲曰
 上之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而莫敢不
 懲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君
 子以自眀庶政為急故於折獄有所不敢又賁自泰
[006-3b]
 卦中來用是知賁飾之文生乎天地交泰上下志同
 之後彼草創者安得有是乎雖然泰而賁矣聖人尚
 訓以明庶政者與除戎器必於萃聚之時同義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有徳無位君子在下固窮之時也固窮之道无他修
 飾其所行而已矣此賁之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也
 賁其趾者修飾其所行之謂舍車而徒者義不屑就
[006-4a]
 之謂雖然初豈終窮者哉往見所應則白馬翰如矣
 其不徒行孰大于是履曰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
 往獨行願也素履與賁其趾易地皆然故皆見于初
 九由是知修飾操履當觀其窮賤之時集𫝊謂坎為
 輪車也四震為大塗又為足徒行也二與初非正應
 故初不肯乗其車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006-4b]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侯果曰自三以上有頤之象二在頤下須之象也須
 以賁頤亦待頤而後動此序卦所謂物不可以苟合
 受之以賁者也何則二與三皆无正應獨以近比而
 相飾有潤澤之理故九三曰賁如濡如雖然比出于
 正則為潤澤之美故二得與之偕興苟近比相飾不
 出于正則諂諛和悦將有濕沫之嫌濡如之云盖有
[006-5a]
 深戒六二一爻所以不言㓙吉悔尤而于九三見之
 也與初爻不言吉凶而于六四見之同義或問六二
 九三謂之正乎而兩爻皆居得其位聖人猶恐其或
 渝也則為之文曰永貞吉惟永貞則莫之陵集𫝊謂
 三以坎水潤澤于二故曰濡如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冦婚媾終无尤也
 李鼎祚謂坎為盜初與四相應而三間乎其中坎盜
[006-5b]
 阻之也故六四雖當位不能无疑夫初不肯乗二之
 車徒行以求四四知初嚮已亦心馳而下赴之冦雖
 處中其不疾而速固有若白馬之翰如也必曰白馬
 者盖初與中阻于冦未遂婚姻之義所以相賁飾者
 未相及故馬取其白董遇謂馬舉頭髙卬為翰此不
 疾而速之意也集𫝊謂震男離女婚姻之象震為作
 足之馬有伏㢲焉㢲為白陸績謂震為馬為白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006-6a]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周官體國經野鄭司農謂國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野
 則九夫為井四邑為丘之𩔖丘園盖在野之地也賁
 于國則城雉宫室之屬皆在所飾侈財害力為多賁
 于野不過乎山林津梁溝澮之事必无事于雕飾之
 侈初雖若吝而束帛戔戔終吉之道也盤庚用宏兹
 賁則于時不得不然聖人謂賁以文飾成卦後世必
 有因飾而過者故先于六五推明節用終吉之理又
[006-6b]
 于上九見白賁反質无咎之意讀賁者宜知此也或
 謂五无應上比九以求賁焉又謂艮為山五半山故
 稱丘木果曰園審如是則五當為丘園不應以束帛
 自賁也謂賁上九則上非丘園矣獨王弼无聘賢之
 意戔在千切又音牋子夏𫝊作殘皆委積貌
上九白賁无咎
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賁以柔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剛柔相恭而文生然
[006-7a]
 至于上九則賁極矣極則向之分而上者必復其位
 九復其位則向之下而來者亦還其所剛柔各歸其
 真上安得有文乎此上九之賁所以為白也雖然白
 者正也不得已化而為文文不勝質復反其本以此
 居上其志得矣上九在伏㢲之上巽為白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
[006-7b]
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柔變剛荀爽謂柔變五夫乾之六爻皆剛也而隂變
 之何獨至變五而後謂之變剛乎曰五尊位乾剛之
 主五不變則為大觀在上羣隂皆仰而聴之惟五亦
 為羣隂所變然後君子之道无可為者此所以不利
 有攸往也以經考之五陽俱進尚存一隂為夬則曰
 剛決柔五隂已成止存一陽為剥則曰柔變剛何哉曰
 柔不能勝剛也陽進則隂固不能争猶有存者則決
[006-8a]
 而去之不勞于力若隂進而陽有未退自非變之以
 漸隂未可以得志也是故小人之道常以柔緩浸漬
 積日累月必待剛陽之志銷黨與之勢盛其志得行
 則不期變而自變矣此變與決所以不同也雖然氣
 之消息形之盈虚天有常行之道君子所尚在此則
 循其理而順履之故進退不悖又况隂之進也猶以
 漸變陽則一陽孤立亦豈能遽與隂争乎體存坤艮
 聖人之教深矣或問順而止之謂止隂使不進乎將
[006-8b]
 自止而不往也曰在我則止而不往在彼則聴其自
 止一切順之以理非能致力而强遏之也隂極則復
 在其後剥已五陽勢將止矣惟如是然後為君子之
 利然君子何從而知乎觀之象而已矣剥自復五變
 而成卦皆无離目而觀象何也曰上與五伏離也消
 息盈虚之理當觀之于微而不可以求之于顯伏離
 目而象已自見非君子乎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006-9a]
 山因地而生髙大而盤固體質與地為一非附地也
 山而附于地必其下傾圮不固强附麗以居其上其
 能一日安乎然則何以處之曰厚其下而已何則髙
 下者勢也在下而散剥其上為其无以自厚故其力
 不足以承也聖人之于民培益愛護通上下為一體
 常以基本為心不以髙貴强加之而其基不可拔者
 知此道爾虞翻曰山髙絶于地今附地者明其剥也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
[006-9b]
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滅下如滅木滅足之𩔖謂没而盡也牀以足安剥牀
 之足則牀之下沒而盡矣此隂自下剥陽之象也初
 六于卦為姤于時有能繋一隂于金柅者羸豕不至
 于蹢躅矣惟初无應而貞道蔑然後乃得長此二所
 以又至于剥辨也鄭康成謂足上稱辨近膝之下屈
[006-10a]
 則相近伸則相逺以牀言之則辨當在第足之間是
 牀䏶也易𫝊謂牀幹所以分上下也已剥牀之足又
 剥其辨所以為牀者廢矣于時二復无應則貞道之
 滅滋甚何以知之二隂于卦為遯君子已退避而去
 尚安得有貞道乎此隂所以浸長也夫隂未生則乾
 而已初變九為六則乾動而有巽巽為木牀也人之
 所以安身者多矣爻獨取牀者豈亦附下之義歟非
 特如此夜以安身非作為之時羣隂寖盛所以變陽
[006-10b]
 者其孽已成雖其未變者亦靜以苟安而已剥之不
 已終盡而已矣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剝之无咎失上下也
 上謂四與五下謂初與二皆隂也三不離乎隂而處
 于間宜與上下相得奈何衆隂同志銷陽而三獨與
 上九相應是居隂之中不隨隂為孽者也不隨隂為
 孽能反乎陽乎曰不能也陽道巳變勢難獨囬但其
[006-11a]
 心與九相合不為衆隂所與此其所以失上下也使
 九得位則相與扶傾救亂尚可有為九既不在其位
 勢孤力弱能无咎而巳陸徳明音義剥无咎本或作
 剝之无咎非此亦未盡六三剥之无咎去之字猶可
 象曰剥之无咎之字不可无也
六四剝牀以膚凶
象曰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六三以上尚存三陽則乾未全亡也四又剥其一焉
[006-11b]
 陽之存者寡矣寖長之隂可不畏哉剥牀之足不已
 而及其辨顧雖已近于身猶未切也又不已而至于
 剥膚近身之災切矣崔憬謂膚為薦席已非京房作
 簠謂祭器其義寖逺集𫝊于噬嗑謂艮隂柔近革為
 膚隂柔之義説盖本之先儒考之于經噬嗑之噬膚
 剥之剥牀以膚皆有艮體謂噬嗑有艮者互也暌之
 噬膚在離體謂離為膚者王安石謂其以柔問剛也
 然剝至六四則上體成巽巽亦柔順從剛之義故巽
[006-12a]
 為髮膚髮類也由是知易之取象非一端可盡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五君位也羣隂已剥四而臨五切之甚也然五以大
 中之道處尊在上豈无為之之方乎順而止之所謂
 為之之方也隂柔之性利之則恱有以制之則服籠
 以嬪御之寵彼將恱其利矣總以貫魚之勢彼固聽
 所制矣惟如是故羣隂可調小人可用而剥之道可
[006-12b]
 救不然近之不遜逺之則怨薄食之災至于翳太陽
 矣魚與宫人皆隂類而又衆多故取以為象雖然人
 君當尊用耆徳如蓍龜控馭豪傑如鷹犬易乃許其
 以宫人之寵僅成貫魚之利此豈經世久長之道哉
 曰聖人知剥道將極傾否之漸日月以冀姑為順止
 之道以待其斃此彖所以欲其觀象而尚天行也虞
 翻謂巽為魚艮為宫室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006-13a]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乾為木果隂剥而乾變方隂之變四也上卦成巽巽
 為風乾果遇風當剥然隂又進而變五艮成巽毁果
 反碩大矣上九不為隂所變則乾之性猶在也故曰
 碩果不食不食猶言不剥落而常存也夫君子乗以
 運動者莫若輿小人資以庇身者莫若廬剥道既極
 君子可以出則衆載于下坤為輿為衆故也讀至此
 然後見下諸爻當靜伏不可作為故取剥牀為象小
[006-13b]
 人為剥自足切膚而猶不已及其窮也无庇身之所
 艮為手小人自徹其廬之義也雖然否終則傾此天
 道也或曰小人不可用也乆矣何待至終而不用曰
 方六五以婦人之寵籠貫魚之隂亦嘗姑用之矣虞
 翻侯果同謂艮為果為廬以序卦考之艮為果蓏而
 已虞侯之論豈求之艮而不求之乾乎
震下/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006-14a]

象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
天地之心乎
 復有隂而言不為隂也出入者反復之跡反復者出
 入之道乾陽本在内一隂既長陽避而向外今反自
 外而復所謂出入者如此方其出也不與隂争及其
 入也隂不能争然无疾止謂在我者不失其和而已
[006-14b]
 欲其動而无咎其惟朋來乎朋謂與一陽為類此拔
 茅彚征所以為吉也方陽之衰也豈往而遂不反其
 道初未嘗亡也隂消沴盡則其道且復七日者隂消
 沴盡之時也五隂皆剥之時柔方變剛故不利有攸
 往既七日矣五隂雖未盡去而朋來之陽將以漸起
 此其所以亨雖然天下未有逆理而濟者一陽初生
 儻謂五隂已无足畏躁進妄動事將不濟何則需之
 六四尚能出穴而與三陽競況一陽乎故彖又總坤
[006-15a]
 震二體而申其義曰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
 疾朋來无咎謂動不以順則疾咎未保其无也凡此
 出入反復之道非人所能為皆天之行也皆天之行
 何與人事而聖人諄諄言之曰觀天見道則進退疾
 徐莫不中理不然先時後時之患天獨且奈何哉復
 其見天地之心王弼以寂然至无為天地之心淺矣
 天地以生為大徳故積隂于空虚不用之處豈以空
 寂為心乎但隂陽之氣不得使其不運至于傾陽變
[006-15b]
 剛豈覆載之所欲坤道纔盈則一陽已動于黄鍾之
 下心之大徳本在是也由是觀之常治而不亂常安
 而不危亦天命聖人本心既否泰相尋之理有不可
 免則制治保邦持盈守成求所以稱天地之心者宜
 如何哉諸儒七日之説不同大要不過隂生于午陽
 生于子陽自午遭剥至于窮上反下其至子七日也
 七日者七月之謂不謂之月而謂之日觧在臨卦侯
 果主是説王弼輩則専以分卦直日為言其說謂坎
[006-16a]
 離震兊各主一方餘六十卦凡三百六十爻爻主一
 日為一歲之數既如爻餘五日日為八十分合五日
 以為分四百又四分日之一于四百分外加二十分
 六十卦共取之毎一卦先已得本爻六日又得餘分
 七分盖通得六日七分矣七日者取其成也剥卦陽
 之垂盡在九月末十月純坤用事越七日至復而陽
 生是謂七日蓋本稽覽圗也惟國朝王昭素不以為
 然難之曰若實用六日七分以為坤卦之盡復卦陽
[006-16b]
 來則十月之節終一陽當便來不到冬至之日矣此
 論太過蓋爻主一日卦之大體而昭素破碎求之大
 抵隂盡十一月便是陽月不待日至而後始得謂之
 陽也故胡旦謂其未明嵗月積閏之妙又一説不用
 分爻直日止以一隂姤二隂遯三隂否四隂大觀五
 隂剥純隂坤至一陽復所歴七卦故謂之七日其説
 不相礙盖合而論之子午之説皆通故也易之道周
 流變化无乎不在夫豈一端盡
[006-17a]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闗商旅不行后不省

 至日之前謂之動復静可也冬日既至則静將復動
 矣動自此生何以閉闗不行商旅而后至于不省方
 耶易𫝊曰陽微而未𤼵也安静養之而後能長先儒
 不知此遂以静復為天地之心是惑乎閉闗不省方
 之義也衆陽間闗險阻自變剥中來其一方復于下
 五隂猶在苟動作之遽不知以順而行則疾氣生矣
[006-17b]
 闗所以通商旅所以近利省方所以觀民皆動作洩
 暴陽氣之道少需焉未晚也既言先王又更言后諸
 卦惟此為重複大抵至日閉闗商旅不行在王政當
 爾不省方主人君言也虞翻謂坤闔為閉闗巽為商
 旅為近利市三倍巽伏初故不行非是如此復之初
 九與剥上九相因其互體固有巽也
初九不逺復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逺之復以修身也
[006-18a]
 讀上六而知其復之迷則讀初九而知其復之不逺
 矣此爻乃陽之來復有反善之意故取以為修身之
 訓易𫝊曰失而後有復不失則无復矣盖失而未形
 則去失尚逺其復為近失之既形雖能遷善其復逺
 矣上六復于最後所以為迷初九之復與上六相反
 也顔氏之子所以見稱于繋辭歟无祗悔謂无祗于
 悔也无祗于悔則可以元吉易𫝊謂祗為至先儒多
 以祗訓大謂无大悔也无大悔者未免乎小悔安得
[006-18b]
 謂之元吉蠱之九三小有悔无大咎用是觀之小有
 悔者但可无大咎而已孰謂復之初九有是哉殆庶
 之賢知㡬之神始可以稱顔子无大悔非知繋辭者
 朱氏叢説曰復道豈可逺乎豈唯不可逺亦不能逺
 此説指七日天行之義則可為其循環之理所必至
 也其在修身則復有逺有近有能有不能无自然必
 復之道
六二休復吉
[006-19a]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易傳謂復者復于禮而已復禮則為仁夫二不知初
 之仁則已親而比之是知其仁也仁者宜在髙位吾
 知其仁而以髙自居非所謂親仁此二所以下初也
 然則何以知其下初曰隂知比陽則下之矣仁則能
 庇二既下初得其所依此其所以休也二震體震為
 東方之木仁與休皆寓焉王弼曰得位居中比初之
 上而順附之下仁之謂也既處中位親仁善隣復之
[006-19b]
 休也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桑柔之詩曰國歩斯頻註頻急也説文又謂頻水厓
 也頻蹙不前而止大抵歩之頻急則有促迫之狀至
 水厓則前未可進故説文以頻蹙為義而王弼取以
 註六三也顧野王玉篇訓顰字與頻同音憂愁不樂
 之狀易今作頻曰頻復厲无咎引王弼頻蹙字為證
[006-20a]
 以卦考之頻謂之急可也謂促迫可也謂憂愁而頻
 非復之義亦非弼元註頻蹙之意也故知野王于顰
 字下引易為非何以言之初以不逺而復二以下仁
 而復皆安行也三以不中之才見初與二皆以先復
 震性感之其行促遽動極而過此之謂頻復即與憂
 顰不同夫頻復宜有過也乃厲而无咎者盖復而失
 中雖近于危要是以復而失與不復而迷者有間矣
六四中行獨復
[006-20b]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應初九一隂一陽適平而无過所謂中行者如
 此四之上下皆无應惟四應初是其為復雖與衆同
 其所以復則與衆異所謂獨復者如此虞翻曰象不
 在二五何得稱中行中謂初震為行也盖諸家不求
 隂陽之説専以四居五隂之中為中行是以起虞翻
 之論象曰以從道也道者亦一隂一陽之謂
六五敦復无悔
[006-21a]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二之下仁四之從道皆因人而復者也五之復以中
 自成非因人也故曰中以自考體坤之厚故曰敦復
 或問初亦未嘗因人孰與五優曰五得大中之道非
 初可望然中而未正其為復足以自厚可无悔而已
 復道貴蚤初乃不逺而復其于修身莫加焉故无祗
 悔而又元吉集傳謂五動為艮成言乎艮故艮有成
 意易傳謂陽復方微而下无應未能致吉亨也
[006-21b]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非君位而爻以君道言者盖居上處尊尤以迷
 復為戒况欲行師而征伐乎上動降三成坎坤在上
 而坎見于下地水師之象也正物必先正已方坐後
 復之迷既災且眚而欲行師者蔑有濟矣君天下之
 道赫赫乎日出之光羣目之用所謂俾民不迷者也
[006-22a]
 苟迷復而不知善之所在與君道相戾矣故曰反君
 道也子太叔告子展曰楚子不修其政徳而貪昧于
 諸侯在復之頤曰迷復凶楚不㡬十年未能恤諸侯
 也復之頤正謂上六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
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
[006-22b]
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災或繋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006-23a]
九四可貞无咎
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乾下/艮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006-23b]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剛上而尚賢能止
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畜物必先于畜徳大畜者大畜小也使小皆隂柔微
 弱畜之甚易惟受畜者皆陽剛而健非吾有能畜之
 徳彼肯不家食乎賢者家食而不靡吾之好爵若涉
 大水其蔑有濟矣畜徳利貞其可已乎彖謂剛健篤
 實輝光日新其徳此其所以能畜也乾為剛健剛健
 則不息艮為篤實篤實則不妄合是二者則𤼵而為
[006-24a]
 輝光輝光盖剛健篤實之著乎外徳之所由以日新
 者也天下未有新而不故者為其乆而息妄而渝故
 沉冥闇昧日趨敝壊之域剛健篤實則无是矣日新
 其徳然後尚賢而止健尚賢止健大畜之道也有徳
 而在上者吾以尊下之此之謂尚賢有材而方進者
 吾以禄馭之此之謂止健盖賢不尚則人必不盡其
 心健不止則下或不安其分尚賢止健得大正之道
 是以賢不家食相與有為而難濟矣兹非所利乎由
[006-24b]
 是觀之畜物者必先于畜徳明矣畜物畜徳舉不外
 乎乾艮之體虞翻謂二五易位家人之體家之象自
 三至上頤之體養之象李鼎祚謂乾為賢人艮為宫
 闕賢人居闕下不家食之象又大壯之九四變為九
 五則為需需之九五變為上九則為大畜九自大壯
 之四再變而至大畜之上五以尊下之尚賢之象需
 具坎離坎則大川之象離則輝光之象易𫝊曰六五
 君也而下應乎乾應乎天也
[006-25a]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天在山中大畜盖止健之意不必以跡求也大抵天
 取其行健艮取其静止制行健于静止之内此卦之
 大象也多識前言往行畜徳之道也徳雖得之自内
 然積小至大所以成吾之畜者言行實有資焉言行
 不求之今而必于前往者盖已試而可鑒也雖然前
 往之言行夫豈一端苟无以照之則泛然无所適從
 知言之要知徳之奥如孟子可矣虞翻謂乾為言震
[006-25b]
 為行坎為志識震在乾前故識前言往行集傳謂内
 卦兊曰前言也
初九有厲利己
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初與四為正應有應在上自宜可進其不可進者以
 上之諸爻方以止畜為事也夫上之畜賢才如富家
 之畜物儲以為用進而受畜賢才所願而曰不可進
 何哉曰仕進之道静而聽之則可勇而干進則犯上
[006-26a]
 也静而聽之彼畜我焉是信我矣信而受畜道斯可
 行若勇而干進彼未之信是求畜爾求畜于不信宜
 其有厲初以陽剛之性當進動之始苟謂四當應己
 遽往從之彼方得位在上其不信之疑將畧于他人
 而詳于己豈不有厲乎故易戒以利己也己而不往
 應自求之利在其中虞翻謂二變則四體成坎故稱
 災雖然災非必有也犯之則至能已而從利何犯之
 有
[006-26b]
九二輿説輹
象曰輿説輹中无尤也
 二之未可進義與初同皆以止畜者在其上也然初
 九剛正者也九二剛中者也剛中則載上之徳不同
 初矣故初之已止于不犯災二雖説輹而无尤也盖
 車輹之脱縳之可以復進非車敗也是以无尤若小
 畜之九三則為長隂所止有反目之義是車敗而不
 可復行矣用是觀之大畜之説輹不可與小畜之説
[006-27a]
 輻通用明矣盧氏謂五居畜盛止不我升説輹以待
 時進退得正故无尤虞翻謂坤為輿盧氏謂乾為輿
 又杜預謂震為車義皆通集傳謂坤為輿震為木輹
 横木也二不動兊毁折之説之象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乾為馬姚信曰逐兩馬走也夫賢有賢之類上九與
 九三類也上已通天之衢君臣道合畜極思變不専
[006-27b]
 于止三趨而往兩賢相望而起此良馬逐之義也雖
 然知動而已而不知為之戒則險難生乎其中故艱
 貞然後為利艱貞之道宜如何閑輿衛斯可矣輿所
 以行衛所以防其身且行且畏不恃應而輙馳惟如
 是其志方與上合良馬不至有泛駕之失此所以利
 有攸往也是道也不可一日无又况三陽同進初欲
 動而有厲二欲動而説輹艱難險阻三固習之矣今
 又防閑之道惟日不足宜不為剛明之累也以日為
[006-28a]
 曰而越音者非鄭康成音人實反虞翻謂離為日是
 矣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謂四童牛者四有坤之初體故也牛者順物何至牿
 其角為其童也肥牛之子多敗車豈非以其童而善
 觝乎四之下雖皆受畜然畜物之道不可使至于有
 傷初與四為正應初既好進四在畜止之地不示以
[006-28b]
 堅距之意則下有輕進犯上之失牿而止之盖又恐
 其傷也初既知有厲故已而不進四徐往應之然後
 剛柔皆得其理其進不干其止不廢此大臣事上之
 道四所以元吉而有喜歟侯果謂牿楅也以木為之
 横施于角引封人楅衡注曰楅于角六情喜屬火故
 于六四互離見之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006-29a]
 豕謂九二九二中正得位而象之以豕何也易據爻
 取義不可一槩六五但以向下畜止邪惡為義而不
 以中正為言也二體卑下性剛躁而犯上五居尊位
 為大畜之主故擇其要害而制之此豶豕牙之意也
 豕之傷物在其牙然牙特其具耳滛躁之性實使之
 也淫躁不去雖羸豕有蹢躅之凶豶其勢則淫躁消
 而牙不能為害矣易傳謂億兆之衆發其邪欲人君
 欲力以制之雖密法嚴刑不能勝也物有摠攝事有
[006-29b]
 機㑹聖人操其要則不勞而治易以六五之吉為有
 慶者盖人君制畜邪惡有其道此兆民之所賴也非
 特如此大凡私欲不行物乃可制四五皆隂與初二
 相好非絶其私欲殆有不可得而制者故牛取其童
 豕取其豶所以絶其私欲也私欲絶然後在上方能
 制在下者方受制此又易之深意存焉虞翻謂二變
 則成坎故為豕五變則成巽巽為白牙之象
上九何天之衢亨
[006-30a]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止下而未許其進下欲進而為上所止畜之道當
 如此然謂之亨則未也至上九則畜極而變矣尚賢
 而不距並進而无疑上下之情交通而无礙何四達
 之如是盖畜道大亨也上九乾也故為天互體震也
 震為大塗故為天衢何所以設辭而啓其義也先儒
 或音賀又取負荷之義于理未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