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21 紫巖易傳-宋-張浚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紫巖易傳卷五     宋 張浚 撰
下經
乾下/兊上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乗五
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
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005-1b]
 五陽長而後用決何決之難邪蓋一隂在上以説為體而内
 畜貳心若堯之四凶舜之有苗自非羣陽用事君臣同心
 其勢未易決去揚于王庭暴白其罪狀於天下也小人用
 事久寵固交締其跡秘其根深非使天下曉然知其惡而
 莫之應則呼吸之間兵戎所起豈不殆哉孚號有厲用決
 之道也本至公而持以敬慎之謂厲厲蓋君子為天下心
 也夫號令之孚固有以感動觀聽分别善惡矣君子猶惕
 然懼不能濟誠恐爭難一生為吾百姓患也孚號以厲人
[005-2a]
 心可格刑罰可省兹又君子之仁歟反巽為號乾五陽
 為王庭陽實為孚告自邑不利即戎聖人至戒也夫道
 貴德勝邑内也自邑謂修德以治内戎爭也兵也尚德
 不尚兵天心聖人心故不利即戎兊西方為戎五陽
 同升徳應于乾何憂不決故利有攸往往則柔終矣
 如其利且夬一隂用事于上内之小人外之夷狄得
 位得勢為國家害皆其象也惟人君有大中至正之
 徳剛賢協應政治畢舉則小人退聽不敢擅事彼為
[005-2b]
 夷狄者將斂袵服畏之不暇夬道成矣序卦曰損而
 不巳必益益而不巳必決故夫君人者莫急於損巳
 之學損巳厥徳益修君子畢用何決而不利哉非獨
 決小人也聖人之治夷狄由是也健而説決而和謂
 何健決乾剛之徳也無怒之之心曰説有生之之意
 曰和此中正之道也如是而後能興大利除大害蓋
 夬決之道譬諸治病要當使疾去而元氣无損不然
 後必有憂讀夬而聖人待小人治夷狄之道可端坐
[005-3a]
 而議矣兊上為說為和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謂以
 決為危其危乃光聖人惟憂天下之誠無巳其増脩
 厥徳亦無巳故夬道行而天下治其光莫大也坤隂
 盡消乾道以成光徳著矣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
 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聖人以夬為難丁寧反
 復為天下後世言之也東漢王允李唐崔嗣逺不知
 易各以尚兵窮夫有天下而不知修徳用君子以自
 強其國使小人氣喪夷狄心讋其勢不敢不聽服乃
[005-3b]
 切切然兵戎是急則爭難不解而為天下害滋大不
 亦過歟嗚乎夫夬之為卦五陽序進於一隂之決甚
 易為功也聖人猶憂之健必欲用說決必欲用和且
 孚大號于先俾姦慝消伏天下不見決之之跡而黙
 受其利聖人知夫戎不可啟啟則生亂若此其慎也
 聖人之訓至矣哉剛長乃終謂剛進至乾隂道於是
 終云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
[005-4a]
 功力爭歸惟霈天之澤不自以為功則人心悅而天
 意得周公東征而歸其施設可見矣公孫碩膚赤舄
 几几周公未嘗居徳也澤上於天利澤下施而與天
 下同之也古者謂禄曰天禄乾下為禄乾剛健為徳
 居徳則兊毁隨至曰居徳則忌夫居徳則必恣情恃
 功有悖道逆理事天下將羣起而攻之矣忌孰大邪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在夬之初厥徳未孚而果於有行其理必不能勝是
[005-4b]
 以君子務強其徳徳積類合天下莫屈夬孰禦哉初
 以陽在卦下徳不上應若從君子之後可也往奚益
 乎嗚呼事君量徳盡義而巳逆理躁進動必招悔故
 君子欲有為於夬莫若反巳修徳以俟朋陽之助焉
 坤一變有震艮體為趾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二居乾中乾健不息為惕乾九三亦曰夕惕若厲號
 先事戒備也教化素行禮法刑政素修皆惕號事惕
[005-5a]
 號君子之恭也戎烏恤乎莫夜莫夜有戎變皆倉卒
 浮言胥起未易明也斯盖衆人所甚懼君子得中先
 事備具尚奚恤乎吁夬決非得臣如九二其不為小
 人摇動幾希矣二之有功於夬大矣哉乾二位在日
 為暮夜兊上為有戎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疾惡見夫顔色之間惡者其懼懼則絶而弗通何以
[005-5b]
 革何以化君子有憂天下心不忍小人毒加于人其
 心欲革而化之其行獨其迹若濡羣陽必有疑之者
 是以有愠原其用心則志於決而合於天故无咎善
 乎君子之夬夬也然則善論君子者論其心而不論
 其迹可矣乾上剛過為頄位兊體下為有愠應上上
 居兊澤先為遇雨若濡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005-6a]
 方君子健決時四以陽履隂其位不中而竊據三陽
 上為臀无膚其行次且謂依違遲回疑有首䑕心也
 互巽巽不果為次且戒之曰牽羊悔亡必従衆陽而
 後亡悔耳兊為羊大壯夬皆自坤變有兊體兊為羊
 羊取剛進觸物為義反巽為聞言不信甚矣夬決之
 難也五陽同類以進謂夬可以決矣四猶次且其行
 何哉蓋斷大事決大議非剛中者莫能為之而剛中
 之賢豈易得邪周公大告邦君卿士周不反曰艱大
[005-6b]
 所見盖不同也周公未嘗直抵以罪丁寧反復孜孜
 之敬訓備見于書然則雖有不同之論不害為君子
 要在察其設心之正不正耳心本為國不同何害四
 之次且蓋若邦君卿士謂東征為艱大而非懷姦以
 動摇國是者乎不然何以无凶咎悔吝辭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陽徳既盛用決匪難猶莧陸之易為功也持中而行
 僅以免咎聖人之戒一何嚴哉蓋夫貴說貴和中以
[005-7a]
 涖之後必有光不然鳥獸之窮容為害茍使凡為小
 人者生反側心安平之福不易致也聖人法天用中
 是以无咎意聖人以革化小人為大夬聖人不得巳
 也不以化而以決斯九五之所以未光歟兊隂揜之
 為未光莧陸澤草至柔脆物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君子孚大公而天下信遂使小人黨日消勢日削天
 下誰其從之夫小人據利勢在上猶足以合黨欺衆
[005-7b]
 簧鼓天下惟屈之以道使天下曉然知其為小人知
 其為惡知其不可復恃史道斯成巽上為號无號莫
 之應也在小人凶在天下吉小人道窮其勢不能久
 於上為有凶
巽下/乾上
始女壯勿用取女
彖曰垢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
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妬之時義大矣
[005-8a]

 姤一隂生而曰女壯其勢方興足以消陽也巽為長
 女所應失正遇不以道譬小人才力有餘而容恱苟
 合宜辨於早也且姤雖隂長之卦而隂陽至理以遇
 合為貴特在夫所遇正不正之間聖人於卦辭首曰
 勿用取女言女之不正不可遇也蓋女不正足以敗
 家譬諸小人柔巽不正内挾權術足以敗國其為遇
 也可不畏哉繼之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
[005-8b]
 正天下大行也遇之時義大矣哉言遇得其正則功
 利及於萬物而遇道行乎天下其為義大矣隂生於
 坤午與乾子迭相終始萬物至此畢趨亨嘉之地曰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剛遇中正指二五二五剛中以
 中正之道相遇風化被於天下天下悉從其中正若
 天地之遇然聖人致意於姤者可謂至矣且夫柔遇
 剛一也在卦體則勿用取女而不可長在二五則剛
 遇中正天下盛行盖聖人發其兩端示後世君臣相
[005-9a]
 遇之道俾知一治一亂本夫所遇之正不正後之為
 人上者可不知察而為之戒也哉嗚呼自右小人常
 遇於時而君子率不遇姤一隂生乎下小人將有必
 遇之勢其事大可畏茍非君臣剛中固莫能止而遏
 之宜聖人所甚憂而丁寧垂訓也然小人在下何因
 而遇於時乎在其君有以啓之而巳君心剛以正則
 正者遇君心柔以不正則柔者遇氣之相感不約而
 符姤一隂在内其象君心之隂已生君心不剛則樂
[005-9b]
 其身而忘其民是以小人得乗間而進一小人遇引
 類以至天下將受其禍宜慎矣夫坤隂變乾為天地
 相遇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風行天下無所不被施命法之是命自天出而一本
 於至公兹蓋聖人所以止隂之生也夫使天下各安
 其治而日以無事聖人安用命惟夫乾道不足一隂
 消之小人害治者生則必肆其邪說以惑亂天下聖
[005-10a]
 人憂之先事告戒使天下曉然識善惡趨嚮知所避
 就而納之於中正化不足而後有命命非聖人得巳
 也盤庚周公誥書丁寧反復不啻慈父母之訓正隂
 生防微之幾風於萬物有鼔舞生養功聖人抑隂助
 陽若風之行為命風在天下所及者逺為誥四方
初六繋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繋
于金柅柔道牽也
 金堅剛物金柅用止車行以金柅止車而又繋之聖
[005-10b]
 人於小人方長疾之止之若是其嚴邪聖人何惡乎
 小人懼為天下生民害也貞吉謂何止小人莫大於
 貞失貞則窺伺乘間以類竊起將不可勝制矣有攸
 往見凶不許隂長也夫隂長則陽消矣凶孰甚焉羸
 豕孚蹢躅蓋聖人深明小人情狀發之於先也夫小
 人之進必倚君子以幸用若循循可與為善者而蹢
 躅之性常萌於中不制之早其害未易言乾金為金
 柅巽繩直為繋豕北方畜至隂之物羸豕象隂之微
[005-11a]
 自午以往蹢躅決矣曰孚孚信然之辭也且姤一隂
 居初小人在下而位實處内有得君志合之勢坤隂
 將羣起而附之聖人著訓使後之君子謹微而大正
 其始用意逺矣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遇道貴一君於臣於民夫於婦上於下其為遇也不
 一則離九二以剛中應五而下比於初隂初專遇之
 有近民而得其心象夫得民心而天下歸之則道足
[005-11b]
 以制小人而止其進遇道行矣故无咎不利賓謂四
 四初正應而其位逺隂夫民近之則親逺之則去惟
 九二剛中以中正之道涖其下而下歸之民歸之在
 二四安得利邪吁君臣相遇本以為民觀有魚无魚
 二象一以无咎一以凶後之為臣其可不竭盡誠以
 勤撫其民人也歟陽包隂為包巽隱伏為魚巽位東
 南四居巽上為賔互兊為義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005-12a]
牽也
 隂陽之情以相遇為說三眷眷然若有意初之說從
 而九二體剛中之徳巳實乗之不敢不從故曰臀无
 膚其行次且次且謂居之不安且踟蹰其行也三以
 剛居位故雖有從小人心終自知厲厲危也以其危
 而厲焉遂无大咎嗚乎小人不可邇尚矣居上位而
 有邇小人心則徳與名俱喪為咎孰大幸三能厲未
 牽於初耳巽為股為木三在巽上為臀无膚巽進退
[005-12b]
 不果為其行次且夬九四有互巽體亦曰臀无膚其
 行次且云初曰柔道牽三曰行未牽幸其未牽於初
 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失民何以事上而保其位隂為民四初正應而失之
 曰包无魚魚柔巽隠伏民象也且四位近君人臣必
 下遇於民而後能上遇於君民有逺志位其虚矣吁
 人君責任其臣以求治蓋將必使之加恵吾民以固
[005-13a]
 結天下心今也在上位而邈然不以民為念而失其
 心雖有民與無民同下將交怨而疾攻之為國産禍
 無疑矣曰起凶四剛過不中亢滿失民凶自致之也
 故曰起云
九五以杞包𤓰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用君子以封殖百姓且内藴其美而嚴恭寅畏仰承
 天心以降命行事如是而後隂可復消也命出於正
[005-13b]
 若上帝在左右號令賞罰惟帝心之順曰自天雖然
 五何取於含章蓋人君惟不自恃其聰明然後剛中
 之賢得以展盡底藴成君臣相遇之治而命之所降
 率合天心後世若秦皇漢武矜其智能羣下不敢盡
 情卒以毒亂天下遇之失也雖然五之含章非謂拱
 手責成於二而於君道莫之省也曰有隕自天蓋一
 本大公之道以施命於天下而我之所操者要所執
 者大若五其深得君道之正歟二居巽中有剛徳為
[005-14a]
 把初以柔居巽先為𤓰乾中為含章乾為天巽為命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剛上曰角剛亢處上何以遇惟逺隂故雖吝无咎晉
 上九亦曰晉其角蓋居晉遇之極而剛亢不反其必
 窮莫之進莫之遇矣
坤下/兊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005-14b]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國以民為本民以賢為命順以說得民之心也剛中
 而應得賢之心也得賢斯得民矣不萃奚為濟渙治
 萃得四海歡心以順事其先而教天下以孝以中合
 其心故萃渙皆曰假有廟坤在内為得民民說則國
 家有磐石之安宗廟之祭可以極盡其誠禮矣曰假
 有廟上為宗廟互體巽木在上為有廟利見大人亨
[005-15a]
 利貞何謂貞若商湯之於伊尹周武之於太公為萃
 之貞何哉湯武伊吕之為君臣志在天下而不在身
 是為貞大人謂五牲何取於用大萃而歸功天地鬼
 神内誠外禮不可不竭盡也誠禮盡而教化行故吉
 且生民之命在食人何以聚曰食而巳矣聖人於萃
 聚之時既盡力於民事報本之禮牲必用大有深意
 其間蓋澤上於地農事興矣所以報本不可後也坤
 為牛曰大牲兊金在下曰用利有攸往謂宜勉修厥
[005-15b]
 徳以有為於天下夫天命以萃非徳曷承二陽以剛
 徳相比剛進上行其剛得中往必利矣互巽為天命
 坤下為順天命觀其所萃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謂天地萬物以萃為大聖人承天地育萬物不可不
 求其所以致萃之道而増修吾之徳政以上承天地
 之心也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巽戒不虞
 既治偃兵適以啓兵盍若先事有備可以息姦慝弭
[005-16a]
 後患乎今夫澤之儲水一失防範則決矣惟水得其
 防而澤行於地然後利澤及物生養之道興焉君子
 法之戎器是除不虞是戒所以大利澤於後也而況
 順說之極上恬下熈安於佚豫倉卒之變可不慮哉
 君子知聚必有散安必有危有國有家不可一日忘
 備其急急夫戎器之除非曰先武事而後徳政也蓋
 以吾之徳政既有以感說民心而俾之萃又恐夫害
 治者起而重為之防初不敢一日自恃其治焉則徳
[005-16b]
 益修政益立天下之萃不知何時而巳也君子規模
 逺矣哉兊西方為戎器互艮震震動為不虞艮手為
 除兊口為戎孔子荅子貢問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故夫萃聚足食之時武備不可一日忘於天下以
 武傋之不可忘而不敢安於逸樂則其為徳政之補
 亦云大矣抑衛武公刺厲王詩其三章曰夙興夜寐
 洒掃庭内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終之曰用戒不虞武公之學其有得於易歟
[005-17a]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居萃聚之初信君子逺小人聚斯光矣信貴有終二
 三其心合斯離以此行世何以立事知而憂之終得
 其應咎其免焉君子先定志於内而後求聚於外結
 之以信持之以久故志行事立而能有為於萃聚之
 時也初以柔應四剛柔交孚於應為得惟二隂在前
 有暱比從類之心其孚不終用亂乃萃是欲棄君子
[005-17b]
 而為小人之歸者徳必喪矣何以萃而升哉若號憂
 發於聲音也初自兊變以剛履順故能知其過憂
 之終得正應以獲一握之笑于後勿恤往无咎謂所
 從適之正自能免咎不用恤也嗚呼君子之於聚不
 可不慎所孚而勉其終慎之何如亦在夫先定其志
 而巳兊口為號艮手為握兊說為笑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萃貴合戒在苟合二居坤隂中必引而後吉无咎蓋
[005-18a]
 君臣之間相遇而不以誠則信之不篤任之不專萃
 其難矣夫惟上以誠求下以誠應道斯可行君臣之
 心交孚若一弼違補過中不自疑故用禴為利禴夏
 祭也薄祭也禴之利用謂至誠可通心腹可盡若祭
 祀之不待備物也用是居萃則大利以興大功以立
 治其盛矣上説下順為引吉二五皆中正為孚坤位
 西南為禴中未變謂何言君子守中於身不以既萃
 而輕變其志必上我求而後應之謂不如是不足以
[005-18b]
 有為于萃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求萃而不得志故嗟萃三處坤順之極其位不中欲
 上比於陽而二隂牽之夫二陽君子也若曰小人歸
 而君子不與焉故萃如嗟如以此事君何為而利嗟
 歎辭也嗟則知悔矣往而應上庶幾无咎蓋上方巽
 身待下三往應之猶愈於獨行無助於萃也惜乎上
[005-19a]
 非剛徳終不足與有為故三於萃小吝吁聚而君子
 也則善日聞徳日進名日彰功日興小人反是矣宜
 三之所以重發嘆歟三位在二陽二隂中蓋處君子
 小人之間者也然則三者安可不審擇其所與聚後
 之求萃於君臣朋友者宜鑑兹兊口為嗟互巽為上
 巽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四多懼謂近君也萃九四以剛陽居萃聚時徳足以
[005-19b]
 說天下而天下順服之禍福安危之幾於是乎生是
 實徳位使然也惟夫上得於君下得於民兩者兼之
 吉斯大大吉而後无咎蓋得君而不得民則道不信
 於天下固不可與大有為于天下也得民矣君或未
 之信焉閒隙疑忌之起殆不可勝言終亦何以行其
 志哉萃四自臨來君臣同徳相說以正坤衆順之是
 上得於君下得于民者也是以大吉无咎嗚呼以四
 之大吉僅能免咎于萃古人謂蹈富貴為危機信矣
[005-20a]
 夫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臨變而萃九五以剛中為萃主天下順應曰萃有位
 无可咎者曰无咎蓋為匪孚其下剛阻於下羣隂之
 情未盡通且五之剛徳未立徳未洽于天下心故歟
 勉修其徳萃其光矣元為衆徳之先其用仁也善也
 持以永守以貞奚患不孚湯武之舉有愧堯舜匪孚
[005-20b]
 也若元永貞在二君則優之故終能得志天下且有
 令望於後世聖人懼萃聚之主安順說而忽修徳曰
 匪孚曰元永貞悔亡戒也蓋五於萃有說體是或以
 天下歸之為巳樂不可不戒隂揜之為志未光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處萃聚上說極必反惟憂所當憂而誠以求應始免
 於咎聖人至訓也方天下順說之極而巳身在上位
 孰不晏然自以為樂聖人獨以為是大可憂非至誠
[005-21a]
 省懼急於得人若齎咨涕洟者然殆未可免夫禍難
 聖人之訓微哉兌口為齎咨三隂在下順應於陽上
 六有失應之憂曰未安上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
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臨二陽五變為升二陽升也而曰柔以時升蓋二陽
[005-21b]
 升於内剛徳浸盛柔道用得位而上行曰柔以時升
 巽而順有可升之徳剛中而應有可升之資剛中謂
 二二以剛中應五五得二應而剛徳盛於内是以其
 亨大曰元亨譬夫木在地中其本既盛二陽之氣並
 進上達木之升也莫之禦矣且内巽外順仁徳既行
 而又有剛中之應内強其志柔之時升不亦宜乎自
 巽而離自離而坤柔道正位於離而成物於坤曰時
 升用見大人指剛中之陽也五居尊位曰大人見大
[005-22a]
 人以趨亨嘉之㑹何往不利曰勿恤南征吉巽在下
 巽不果勿恤宜戒巽至離萬物皆相見南征之所以
 吉歟嗚呼讀升而知君人者欲徳位俱升亦在勉求
 剛中之賢而巳誠能巽順下賢而吾之剛徳日進不
 巳帝王之治可歴階而至也雖然升之用亦大矣六
 五柔中何以為升之主邪曰五所謂柔非志於怠安
 之柔也二陽内應有得賢之益吾之剛徳方浸長於
 内而未艾是以能有生養萬物之功而志得行於天
[005-22b]
 下其升豈不信哉互兊為有慶坤進而上為志行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高大
 山上有木其進也漸若木生地中則陽動於内停蓄
 含養之日久得時而升升不可測君子法象曷取於
 順徳之積乎蓋徳契天人是謂順徳順徳既積斯有
 以感入天下之心天下從而化之自邑至國自國至
 天下徳業兩大莫之與並若木之升矣古之用此者
 其周文王乎坤巽皆順體為順二剛居内為徳内剛
[005-23a]
 外柔為順徳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允信也在巳有可信之徳然後獲信於上以是居升
 升其合矣夫在下位者不患道之不行而患已徳無
 可信者惟體巽之仁應坤之順二陽既孚上必我信
 斯可與有為於升之時矣蓋陽為君子君子信巳而
 援之則上信之上信之則天下信之吉於是乎大初
 承二陽以應四坤隂在上莫不一意下之曰允升初
[005-23b]
 之允升蓋得巽仁以應四而二陽為之援是以无往
 不合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事君猶事神事天然舍誠固不能有格也蓋毫髪欺
 愧於中則精神之感必不交孚尚何以得君而惠利
 天下哉九二以剛徳在巽中五順二巽中道黙通曰
 孚剛賢以中孚君君徳日新斯可以體至公亡形跡
 竭盡忠嘉以強其所難拂其所順致君於堯舜之前
[005-24a]
 矣曰利用禴禴薄祭夏曰禴貴誠不貴物也志得道
 行君子之喜曰有喜互兊為喜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坤上為邑升二陽自臨來三有剛徳二又比之巽仁
 充於内坤衆順於外仁徳感通邑人之心先歸焉邑
 我邑也邑其虛矣升又何疑湯武之舉則然士君子
 巽志入道收後獲功其進也如虛邑之升亦在夫勉
 其不息之剛而巳
[005-24b]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

 有文王謹守臣節之心乃亨文王有憂愛天下之誠
 而徳益進志益恭守益正上天所喜後世所仰文王
 惟順於天順於道故能順於君順于人後世莫得而
 少疵之也升至九三巳有虛邑象文王處四位而心
 不忘順紂眷然日望其遷悔豈非盛徳事歟不孚奚
 為互兊為西山
[005-25a]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徳合天人為貞坤以柔升五坤中而順徳格於上下
 剛賢應之徳進不巳升罔不吉用得志于四海云坤
 土為階自下而上曰升階以徳為階也五之徳若是
 可與為王可與為帝矣故曰大得志蓋六五剛徳浸
 長於内是以其升若此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向晦曰冥冥何以升冥升謂處富貴極至利欲牽之
[005-25b]
 於升必冥非謂以冥獲升利于不息之貞謂其貞不
 息則有出晦之道猶日月之行地中也嗚呼自天子
 至公卿大人勢位既崇冒昧利欲不知厭極其能不
 喪身而亡家國者幾何惟惕然懼省以増修夫仁義
 之道則無憂乎消不富矣聖人灼知至理之必然而
 為之戒上六履隂居巽順極為冥升蓋巽順之至剛
 徳必衰晦其宜也
坎下/兊上
[005-26a]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困自否變時之否矣君子宜困君子有乾剛生物之
 徳而三隂揜之三隂挾說險之資外示和易内蓄姦
 阻上下交蔽復有用事於中以離間吾君臣心腹者
 君子雖有巽仁離明之徳無所用於時而其道以窮
 是以困也困以剛中為貞惟貞乃亨大人居困而吉
[005-26b]
 端在此蓋剛中則能勉進乎道而明足以見仁足以
 守不為窮達死生變其志何為不亨哉无咎謂无可
 咎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言君子處險以說其修
 身礪行無愧天人身雖在險道自亨也且困何為而
 取於說說謂說於道非於物而說也說道者視險無
 險其心尚亨且士君子之有志於道孰不欲以道為
 說惟其養之不粹行之不力一為憂患所迫鮮不戚
 戚於中故夫在險能說其事為難非剛中者莫克行
[005-27a]
 之大人指二五二五有剛中之徳守貞不撓困極而
 通其事業將大於天下曰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言
 無益也兊上為言坎在下其道不能上達為不信夫
 小人布列於上下内外以是為非以正為邪當是時
 其可以口舌爭邪天實為之尚口則窮君子修道待
 時可也雜卦曰井通而困相遇也井坎一在上困則
 反之故在井者其道通處困者其道窮序卦曰困乎
 上者必反下蓋道之為一浩然常存初不以困亡君
[005-27b]
 子何患哉樂巳之道忘身之困斯無入不自得而變
 窮為通矣文王孔子善處困者文王孔子道傳後世
 厥亨孰大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致在天之命遂在我之志致云者委之於無可奈何
 也道之不行豈人力也哉雖然水未嘗一日无也澤
 无之而水趨於下時而巳陽氣奮達澤水必滋道未
 嘗无一日不在天下也道之不行時則使然君子知
[005-28a]
 之固窮樂道自求其志得時得君殆將攄素所藴蓄
 而行之天下君子之心亦豈一日忘君忘天下也邪
 其遂志也時焉而有不得巳耳困自兊變在卦氣正
 坎水趨下而澤涸之時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象曰入于幽谷
幽不明也
 困三隂有株木蒺藜葛藟象蓋卦體巽木在中兊一
 變坎為困而兊復有互巽體且自秋徂冬草木彫落
[005-28b]
 困之時也是以爻之取象如此嗚呼小人之困君子
 適足以自困惜其快一時私意曽莫悟耳觀三隂皆
 以草木衰敗不振者為況見聖人之心嫉小人深也
 初以柔居坎險下其應在四四互體巽兊金制之枝
 葉不敷無以芘下曰株木初六從二隂以困君子君
 子道窮天下以否而巳身失芘將亦不得一日安曰
 臀困于株木臀困云者謂不可以有行也入于幽谷
 趨險不反也三嵗不覿前有互離不覿其明也然則
[005-29a]
 小人暗於天理惟險之懷其困君子也祗以自困不
 知其將何所寄六尺之軀於天地間哉自初至四為
 三嵗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慶也
 九二有中和之徳可以養人而方處險中徳未及施
 曰困于酒食九五同徳之君方傾意嚮之謂其徳之
 可以通於神明也曰朱紱方來征凶時未可為也君
[005-29b]
 子貴因時違之則凶无所可咎坎中為酒食朱紱謂
 五朱陽正色君道也二自否來位本乾體故利用享
 祀天曰祀美徳可以養天下為中有慶嗚呼自昔小
 人困君子必先離間其君臣之心六三以隂在内蓋
 小人用事於中者幸二五君臣道通雖困終合故曰
 有慶云此非二之慶也天下之慶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象曰據
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KR1444
[005-30a]
 困于石揜四五也據于蒺藜揜二也四五有篤實之
 徳三在下而欲困之是將獲罪於天下後世故名必
 辱九二剛中三竊處其上懷不自安天下其起而攻
 之矣故身必危名辱身危有死之道不祥莫大嗟夫
 小人幸君子困行行然貪欲日肆自以為得不知獲
 罪天人之深適足以困巳其名其身其家將不能悉
 保于後在彼何利哉惜夫隂柔不正日以昧昧智不
 知此耳互體離中離不當位坎復易之為不見其妻
[005-30b]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
雖不當位有與也
 車之載物必獲輔於下而後可以有行君子在困雖
 藴載物之徳非求應於下則其道亦不能上達矣四
 居兊金先本有乾體曰金車三以隂間之坎險在下
 莫之能進以協比于二而求於初故其來徐徐惟四
 志在應初終必有與雖吝得終也自外而内曰來巽
 不果為徐徐嗚呼人臣居四而處近君之位在夫勉
[005-31a]
 求其應而巳不然雖有剛強之徳終無以出困而止
 難也戒之哉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人君有剛中至徳而又得剛中之賢然後可以除間
 去險而息天下之困困二五以剛居上下卦中而三
 隂蔽其耳目離其心腹使二不得上應於五曰困于
 赤紱赤臣道也劓刖欲施刑於上下之隂有志而无
[005-31b]
 助志不得行是以困惟中直故乃徐有說盖君臣以
 中直之道相與則天人之心可格何間不除哉兌
 上為說利用祭祀謂品物可備誠禮可盡也五位兌
 中萬物盛多時故於祭祀利用夫間我者去而君臣
 相說則巽仁離明之徳可被于天下而治道以興險
 難迄平矣受福于天夫復何疑也五本乾位得賢而
 天人之心說曰受福兊金為劓刖兊巫為祭祀紱相
 蔽飾之服二五來自乾乾為衣朱赤皆乾陽色赤朱
[005-32a]
 之發見於外者諸侯服也二五徳剛中曰以中直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上以隂居兊終有互巽體二隂牽之相與揜剛上位
 一卦上逡巡忸怩若困于葛藟而臲卼不自安者然
 葛藟柔脆滋蔓小人相與牽連狀也小人欲困君子
 而赧然有歉于心故臲卼其居動悔則變而從陽矣
 誠能有悔乎其征斯吉揚雄曰侍君子晦斯光窒斯
[005-32b]
 通辱斯榮敗斯成夫通君子乃所以自通困君子乃
 所以自困聖人示動悔之象使後世為小人者知所
 以棄惡而趨善也反巽為臲卼兊說為吉行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005-33a]
 靜養之功既成以中守之以仁出之俾天下各安性
 命之情井之用大矣坤五下居乾初坤為邑邑可改
 井不可改謂坤隂往來坎一不變蓋邑有興廢而井
 之在地常自若譬諸君子有剛中至徳不為天下之
 動而變其守惠澤於是生焉无喪无得中先定也定
 故能應求者應之隨取而與曰往來井井往來雖不
 常而吾之為井未嘗加損耳困三四易位而成井在
 困坎之一潛於下在井坎之一升於上困則君子道
[005-33b]
 窮而利澤不能以上施井則君子道通而仁澤徧及
 於天下君子徳成於井凡以養之不窮不為居困而
 變其心志故其徳益脩其利益大也且陽中於坎養
 以靜正行以巽仁而其施不匱井之功用不亦大哉
 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聖人勉後之君子脩誠礪
 器以大仁徳於天下也盖聖賢以利澤及物為功惟
 心誠於内而後功著於外汔至未繘井而羸其瓶焉
 誠不至也巽為繩為進退為不果互兊互離在中離
[005-34a]
 中虚兊毁折為汔至未繘井為羸瓶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古者設庠序禮樂之教法度政令之防非以勤民盖
 將誘而納諸善以輔翼之耳水得木而功利施君子
 以徳行仁而天下受惠孟子載帝堯憂民自勞之來
 之下皆勞民勸相義也坎勞卦坤五下降為民為勞
 民互兊兊言為勸相勞云者使之朝夕從事於教化
 勸其未至相其未成也
[005-34b]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
禽時舍也
 井以汚濁廢鳥獸猶去之而况於人乎初以柔順居
 坎險下蓋不能潔白其徳而自抵於廢棄者也君子
 惡居下流凡以失其清明之性故耳坎水在上巽入
 之兊毁之為泥互兊為不食四有離體與物不相應
 為无禽為時舍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005-35a]
 士君子必有聖賢之與厥徳乃脩二不獲上應於五
 而下比初隂趨向不正徳以之墮曰井谷射鮒甕敝
 漏位居坎險下為谷巽為鮒鮒魚細者坤五下居初
 坤土在下兊毁乗之為甕敝漏二本剛中而以順說
 之資下比於隂棄中正從昬濁剛徳既虧才器淪喪
 惜哉雖然為二者亦在夫求與巳修巳而巳聖人不
 著凶咎辭幸二一朝反身而從善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
[005-35b]
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九三備清潔之徳而位在坎後小人蔽之王明則蔽
 者退矣故並受其福夫井之為水善利萬物凡以至
 潔而巳傳曰氣之清者為賢三有可食之徳而不及
 食孰不惻然念之可用汲宜在髙位之謂君子而在
 高位惠澤必加于天下汲可用也巽上巽潔齊為井
 渫兊毁為不食坎加憂為心惻上應之為可用汲五
 以乾徳居互離上為王明曰求云者徳修于巳君子
[005-36a]
 求之是以不求求之也天下被澤為受福盖君臣之
 福繫在天下陽為福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徳莫大夫養之修之修之所以大其養井六四位在
 坎下互體離兊兊毁離明明足以有見故能先毁而
 用其修云是可以塞近臣之責矣曰无咎且人臣修
 巳之徳以修其君之徳君徳既修善政斯出其利豈
 淺淺哉坎離有水火用為甃
[005-36b]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居中履正美徳厭天下心若寒泉足以息天下之熱
 者然曰井冽寒泉食夫中正本之身達之天下人君
 誠能恭己無為以行吾之中正則天下莫不日用而
 黙化之相與去惡從善如渴得飲熱以寒息惠所及
 者大矣坎中為冽陽萌黄鍾泉所自發潜養之功非
 一日曰寒泉泉寒而天下喜食之猶聖賢有美徳天
 下仰惠斟酌飽滿各得其欲也五以坎中居互離上
[005-37a]
 中正而明有静一之徳故其取象如此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道既成曰井收勿幕勿幕戒也上以隂居井上隂
 性吝嗇宜戒聖人一視同仁方且公天下而惠利之
 天下求之无窮己而聖人與之亦无窮巳豈曰幕之
 云哉聖人有誠一之徳飲徳者莫不率化不勞而惠
 自及之所孚者大矣虞舜文王行此舜以正文王以
 淵懿向使二聖人斂徳弗用天下安所繫命哉舜文
[005-37b]
 王之心不一日忘天下故天下後世樂推其徳而不
 厭也隂上為收坎北方為有孚其吉以仁曰元吉元
 吉吉之大也
離下/兊上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太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
[005-38a]
矣哉
 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志不同行為睽睽離之義
 也至澤火相息而志不相得事勢既窮不可一朝居
 矣曰革序卦曰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易汚濁
 而為清明革道也雖然有乾徳而後可革革非易事
 也必徳明而有以孚信之于先然後革可用徳之能
 孚非一日事曰巳日乃孚革而信之孚而後革聖人
 不輕為也元亨利貞乾徳也互體乾在中故曰元亨
[005-38b]
 利貞云悔亡謂不獲罪於天人也離為日自初進四
 革道乃成為巳日周自后稷至太王王季文王徳孚
 天下久矣武王繼之始用革孚而革也惟湯之革夏
 亦然嗚呼革非徳明著見之君莫能行之矣水火相
 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聖人甚言革之不得
 巳也水火陵害生理絶滅其勢有不得不大變之以
 惠利天下萬物者火炎上而澤息之澤趨下而火息
 之曰相息夫卦體澤火也而曰水火相息盖水火在
[005-39a]
 天地間未嘗一日无之故水在火上為既濟蔑有息
 也若澤火則質性不同澤金為水母夫澤水所鍾也
 水在澤而火克之金日以消水日以涸火日以衰其
 勢必息自離午至兊酉水火敗絶之時兊金又為死
 火所尅宜其息卦以坎變至震革始用事震仁也聖
 人必俟仁徳之孚而後革也兊離索於乾而得曰同
 居居同而志不相得則上下侵奪將不得以生養是
 豈可不革哉雖然革金火之變也聖人用土之信以
[005-39b]
 濟革曰革而信之何以言邪稽諸時運方火金相息
 之時得未土以生金土承火母生金子於是有庚伏
 之候而嵗功以成聖人出而應天下之革非信固无
 以服億兆心拯之塗炭中也故曰革而信之云文明
 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謂順天人之心其
 革必當不然利未及興而害巳隨起矣當僅悔亡不
 當之害可勝言邪君子慎革惟徳之文明而天人胥
 說亨大以正然後革可為也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
[005-40a]
 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聖人因天地
 以明革也天地以生物為心其革也所以成四時而
 生物之功於是不窮春夏生養秋冬肅殺循環致用
 于以見天地之仁湯武法天拯天下於塗炭中而納
 之於仁壽之域湯武之心配天地革於時為大殆未
 可輕議也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君子之革本以順天君子觀澤火象治厯盖將與天
[005-40b]
 下同奉天地之革敬授而日月之也是其設施舉措
 凡有因革于天下罔不稽於天而協於人矣卦自坎
 變坎離日月之㑹而澤火相息久必差忒厯不可不
 治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以中順自固曰鞏用黄牛之革此周文王心離初為
 黄牛陽外為革鞏固也初以陽徳居離明先非才之
 不可以有為謂謹守中順然後上合天心耳周文鞏
[005-41a]
 用夷齊來歸天下大義於是而正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桀紂之惡著伊尹太公不得已而與商周令聞令望
 傳于後世商周之革二臣之力也其征吉誠以契天
 人之心耳二離中有文明徳是以能上應九五敷大
 信於天下離於時為亨曰行有嘉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005-41b]
 湯武之師弔民而止革道既成過中則殘必貞必厲
 始合天心武不可黷也夫革言而就者三衆信之天
 下歸之也撫以寛仁斯為貞矣武之歸馬放牛示天
 下弗服湯之慄慄危懼若將隕于深淵其貞厲之謂
 乎兊體在上為言三陽為三就剛過為征凶自三以
 往有互乾體皆曰有孚如天在上孰不信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處互乾中其革當天下信之信其為天下心也以我
[005-42a]
 明徳易彼昬政曰改命吉互體巽位居水火相息之
 際為改命四不正本有悔得乾中而悔亾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文王道徳之化黙施天下天下靡然從風所變者大
 不待質之鬼神而其道巳孚無他躬行之應也兊西
 方為虎兊互離龜為占嗚呼紂之不道文王巳革之
 於先矣觀詩漢廣徳教所及汝墳道化所行其為孚
 也豈待占而後知哉
[005-42b]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
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其湯武事乎兵不戢將有自焚之災曰征凶治之以
 仁義為居貞禮法刑政密矣曰其文蔚考周公訓迪
 頑民辭凡欲革其心也兊說見于外為革面
巽下/離上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005-43a]
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
剛是以元亨
 聖人有明徳而羣才樂為之用仁徳並施海内大治
 曰鼎元吉亨風自火出為家人禮明於内而化行於
 外也家道正而天下治鼎象治道之成明徳升於上
 人才用於下坐收調一之功其吉也大巽木為才鼎
 之才家人之化也故鼎治自家人始然則正身以齊
 家齊家以治天下真古今不易之道歟鼎象也以木
[005-43b]
 巽火亨飪也鼎當求之象而不求之器鼎象天下夫
 天下大器也虚器也扶持綱紀之在人聖人治天下
 不自恃其明用衆才為明曰以木巽火賢才用而吾
 明徳以著教化以行亨飪之功於是成矣陽實為飪
 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亨飪之見于事
 者也夫人才並用治道聿興上可當天心下可育人
 物其效顧不博大哉必曰大亨治大成也互乾發享
 帝義乾剛為聖賢盖人生宇宙閒導而使為聖為賢
[005-44a]
 在上養之何如耳聖人之治孰有大此者乎巽而耳
 目聦明言聖人體巽用才而明徳之大蔑有加也且
 斂天下聦明而歸諸已非巽以下賢者莫能行之夫
 惟内巽其志外巽其身則善道日聞下情上達不復
 有壅蔽之患何施何為而不中於理也天下其有不
 治邪卦自離變伏坎在下坎為耳離為目曰巽而耳
 目聦明柔進而上行其道進也自巽而離曰柔進得
 中而應乎剛應上下之剛也六五以明徳處互乾上
[005-44b]
 道雖用柔身履乾剛是以能應得中應剛鼎道成於
 是矣盖剛中之賢應然後可與大有為於鼎以盡用
 天下之才而大吾明徳也或曰鼎自遯來二隂卦也
 何以為鼎曰遯二隂位窮于上是謂大壯鼎為卦大
 壯之上來居鼎初大壯之初往居鼎上剛賢用事君
 道得中鼎大壯之效也羣賢並用而位乎上下鼎治
 其昌矣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005-45a]
 分定而後禮化行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正君位以正天下之位使賢不肖貴賤人心各安其
 分而不相錯亂命其凝矣盖治莫大於分聖人斂賢
 才而布之天下非正位於上而動無非禮何以一天
 下之志而納之中和之治哉惟夫位得其正羣賢在
 列各當其序君命以定禮化遂行離南方為禮為正
 位巽在下為凝命巽為命巽隂為凝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顛趾未
[005-45b]
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居鼎初有取新義曰鼎顛趾顛趾非鼎之正利在出
 否得妾非家之正利在得子且鼎繼革後必去其濁
 穢而後飪可亨也譬士乗風雲之會雖起魚鹽屠狗
 所不當問生化之功繫以成曰以其子无咎其事非
 正其理未悖也初以隂居三陽下為顛趾巽下為妾
 三陽在前為子陽有生物之徳為无咎陽為貴應四
 為從貴
[005-46a]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慎所
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剛中履正義不苟從曰有實陽為實怨耦曰仇指四
 言之四折足為疾四處近臣位亢滿不正阻蔽二陽
 之進而擅權用事于鼎我之仇也九二操徳守義懼
 四即之故獲吉天地間終能濟亨飪之治慎所之云
 者以其心之必將應五也夫人臣而所適應之正何
 尤之者
[005-46b]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鼎
耳革失其義也
 四阻之其道不得上行為耳革乾金離火乗之為革
 獲應而後吉曰方雨虧悔終吉言遇上而吉也鼎自
 離變離文明為雉膏反兊為不食忠嘉之徳未獲信
 用於上曰雉膏不食互乾天氣下降隂承之為方雨
 雨則遇遇則悔虧為終吉甚矣小人為君子患而扼
 其進也故君子雖有美徳莫獲展盡小人扼之而已
[005-47a]
 人主可不深念哉失其義謂可舉鼎在鉉輔鉉在耳
 耳革而行塞則失協濟之義吁若三者非上以剛徳
 力振之又安能有行於時而終保其吉也哉是以古
 之君子必貴夫汲引之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四以離初處互乾上乾陽在下鼎實也四在三陽上
 所受過量其位不中才徳皆不能勝任而竊居上位
 是以有覆餗之凶且四阻二陽之進而專應初棄陽
[005-47b]
 從隂謂邪為正謂小人為君子恣其邪心上下莫之
 孚信卒敗鼎事固其宜也聖人以天下大器不可付
 之匪人而辨之宜早丁寧力言之使後世知以取訓
 不然禍至徐圖為社禝百姓憂莫可悔矣嗚呼觀大
 臣者必考其信盖信不足則欺必將蔽賢援不肖以
 重違天人之心使如斯人而獲用幾何而不肈亂産
 禍邪四應初初以隂在下為折足離雉為餗互兌兌
 毁為覆餗兊澤為形渥渥沾濡貌夫鼎而覆餗則無
[005-48a]
 以享上帝養聖賢至天下不得食矣凶其大哉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五位離中其徳文明而又下有剛徳臣為之正應以
 輔成其徳舉天下之大而措之治有餘裕矣且天下
 治亂率由人君聽納之得失五得中而明虚已以聽
 是以九二剛賢樂為之用而吾之明徳由此日新鼎
 治於是成焉曰鼎黄耳金鉉所以舉鼎金西方至堅
 之物其質不變而有常剛徳之譬也蓋天下大器非
[005-48b]
 剛莫舉五雖柔位乾剛承之柔進上行剛復往應故
 曰金鉉云互乾在下為金利貞蓋勉以貞固之道也
 嗚呼天下雖大其治不難致也以中聽以剛舉天下
 何患不治中故無不用之賢剛故無不舉之治鼎之
 為鼎殆將功用不窮矣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堯舜盡道進於帝矣道者何也皇極之中也玉為物
 温潤而堅曰玉鉉盖必有中和之道中和之化中和
[005-49a]
 之治熙熙乎堯舜時矣金鉉舉天下以剛玉鉉舉天
 下以中帝王之治於此分上本乾位六五柔中進而
 承之粹美積中而徳益盛業益大為玉鉉乾為玉為
 金剛柔節謂五承之也
震下/震上
震亨震來&KR0658&KR0658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彖曰震亨震來&KR0658&KR0658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
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禝以為祭主
[005-49b]

 上坤下震為復復其一在内雖動而静至震則内外
 俱動矣四下應初是曰震來四動互坎中且有互艮
 體止動不寧其來也恐而陽氣奮達萬物以生其恐
 斯福曰震亨震動也在人吉凶悔吝所自生也動而
 畏天必獲後福&KR0658動物之周旋觀視者陽之未升不
 无&KR0658&KR0658之虞&KR0658&KR0658憂也欽也畏也陽動于一浸至於
 泰中和之氣自是而達曰笑言啞啞陽動為笑言夫
[005-50a]
 人君動而臨涖天下而能知天之畏常若天威咫尺
 肅恭之心不替斯須則徳進身修行為天下式言為
 天下法薄海中外是則是傚罔不知恱矣故曰震來
 &KR0658&KR0658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此繼天為子事
 也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謂何震長子主器有動而代
 天之象不必専主儲貳言之夫惟動而畏天欽誠所
 格逺邇聳服於守國何有生養之功自是興矣故曰
 不喪七鬯七鬯有中和美徳而可以養人者也且君
[005-50b]
 子之道本之身而施之人由吾省懼使逺邇皆知省
 懼天下遷善逺罪自我化之是為震驚震驚而止曰
 百里盖由邇而逺其動不息所及者大自百里而及
 千萬里也惟震驚百里故徳通於神鬼神歆享社稷
 有磐石之固宗廟以享子孫以保繫辭曰帝出乎震
 震動而有為時也乾坤功用付於震猶人君配天地
 而為之子也人君必上畏於天而後天下知畏於君
 而七鬯以守盖畏天則徳積於身動無過舉天下孰
[005-51a]
 不肅畏而回心鄉道以従我之化哉震一變坤坤為
 邑為百里七以舉鼎實鬯鬱鬯也其色中互艮艮手
 互坎坎酒食為匕鬯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聖賢畏天之學肅肅祇祇如天威常在其上常在其
 左右而思以遷善悔過徳如之何而不盛哉雷不一
 曰洊
初九震來&KR0658&KR0658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KR0658&KR0658恐致福
[005-51b]
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初為震動主動以欽畏道不違天故天下取則而說
 在動後其理固然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
厲乗剛也
 剛動于下二以隂乗之在震處此甚難剛陽浸長必
 喪其資惟應五斯不失臣道之常七日爻之一氣周
 也居震動時為臣當一心誠意上應於君忠嘉乃著
[005-52a]
 不然名實俱喪為天下後世罪人矣變離為貝五在
 互艮上為九陵九陽數貝所資之利也周公遇管蔡
 之變則然當是時厲其孰大
六三震蘓蘓震行无眚象曰震蘓蘓位不當也
 在震必恐懼省巳盡力於誠一之徳而後其動无過
 足以息變興利于震三以隂居下卦上有互艮體欽
 慎之心止矣惟震行不息以充其道眚乃亡也可不
 勉邪夫士君子立人之朝於震動有為時而不磨礪
[005-52b]
 徳業以趨赴功名㑹天地鬼神之責將及之而况於
 人乎眚得免哉蘓蘓志意舒緩貌也互艮自艮而震
 為震行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處四隂中其道未申曰震遂泥君子必慎所與不然
 雖有剛動之才不克施為矣羣隂退聽其道始光也
 嗚呼大臣欲有為於天下莫先於親君子逺小人以
 輔助其剛徳此而不圖何以享令望於天下後世哉
[005-53a]
 互體坎坎為泥互艮隂䧟之為未光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
事在中大无喪也
 六五進則遇上而動極退則乗四而履剛往來震動
 之間有坎險體其理危甚而五以柔居震動中是能
 損巳修徳汲汲兢兢不以天下為樂而以為已憂者
 中和之氣足以息強暴鎮浮俗不獨變故可盡弭而
 事業之大從此興矣宜聖人嘆嘉謂无失徳于天下
[005-53b]
 而可以大有為於震也互坎坎信為无喪嗚呼人君
 處震動時亦在夫躬至誠不息之徳以勉其中中者
 天所與人所歸中則自身施之天下无不當於理而
 順於人易道尚中周成東征之後不敢自逸王業更
 昌宣遇災而懼王化復行二君以柔中得大无喪義
 云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005-54a]
 上六以隂居互坎上處震動之極莫知所安故志窮
 於内目動於外若是者自守猶懼凶也況征乎且巳
 在震上有其位矣而心不得須臾寧凡以不得中道
 耳夫得中則誠誠則事事中理俯仰之間了無愧怍
 何索索矍矍之為哉震不于其躬于其鄰不待禍災
 及巳而後悔悟也視鄰以戒鄰之中我以為中斯无
 咎矣夫自一國以至於天下當震動擾攘之極才徳
 不足以弭之儻非親比有徳遷善悔過何以自保也
[005-54b]
 婚媾有言謂三三正應也舍三從五為有言君子於
 震從其正而巳矣言奚恤乎隂居動極為索索為矍
 矍震目為視反艮為躬鄰謂三五有互坎體水㶁㶁
 成聲為有言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静不失其時其道
光眀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
[005-55a]
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乾陽中於坎止于艮動於震終終始始生化不窮艮
 其背不獲其身忘巳也隂為腹陽為背聖人止徳於
 静其心泰然與天地為一曰艮其背行其庭不見其
 人巳忘而物亦忘之也盖静而後能止我止而天下
 萬物莫不各止其所矣夫艮萬物潛㝠時也聖人法
 之體道之靜天下事物莫或干焉曰不見其人聖人
 豈絶物而漠然不與事物接哉惟其深明夫物我之
[005-55b]
 分内不知有巳視天下若无與是以因時而動酬酢
 萬變不失其中而可以參配天地生物之徳天下莫
 窺其應用之跡也古人繡黻於裳兩已相背正取止
 靜之義以示至戒有天下者不可不知艮蓋止静則
 性復於一耳目聲色之好不萌於心而累徳者去其
 出而臨涖天下若出於不得巳而莫不以禮法從事
 惠利之及于天下萬物豈可一二勝言哉艮止也時
 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静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
[005-56a]
 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應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
 庭不見其人无咎也申言艮之所以為艮也真止不
 繫動静故行止因時而動静當於道道以光明萬物
 屈於丑申於寅動以静基而發生大徳著見於外曰
 動静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聖人用艮於身而得夫真
 止之道動静應天事業以大盖由吾一性之光明已
 極夫天下之光明也堯之光被四表舜之重華協于
 帝皆自真止中來書稱堯安安傳稱舜幸能正生以
[005-56b]
 正衆生其君臣相警戒亦曰安汝止堯舜蓋深得於
 易者且夫子固嘗用艮矣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可久
 則久可速則速夫子之道昭明於天下後世亦以性
 止於内故動静无往不當也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
 敵應不相與也此以卦體論艮一陽止於外而在上
 二隂止於内而在下上下敵應无一不止其所安斯
 无咎之道互震坎為動静陽上為光明坎險則止震
 動則行為時止時行
[005-57a]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夫山至静而雲物興焉淵泉出焉草木生焉禽獸居
 焉貨財殖焉人止心於静功用之及於天下殆未可
 測也君子觀艮象而安於所止是以心念至正有所
 不動動斯光矣思不出其位謂何為人子思孝為人
 臣思忠在士思學在朝廷思治在上思所以利下在
 下思所以事上夫子著思無邪之訓自艮發之若曰
 不出其分位是畎畝之間不容有拳拳思忠者邪兼
[005-57b]
 山内外俱静義艮土為思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在艮而止於下夫何咎利永貞戒也盖士君子進為
 於時以知止為本夫不知止鮮克有終者情欲内牽
 勢利外誘則无往能止心不知止而一肆其所行尚
 何惠利之及人哉是不可不貞於蚤而持以久也隂
 下為趾柔初而能止為未失正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
[005-58a]
聽也
 其徳中正又時位當可行莫或拯之而録録隨人曰
 不拯其隨眷眷然有不忘君心曰其心不快夫更相
 汲引臯夔盛事也九三履剛曽不下其聽於二惑哉
 若二之中徳三或援之可以應五而有行於艮不拯
 若何隂居下為腓陽止其位為不拯互坎坎心病為
 不快盖腓在下必股肱拯之然後能有行耳嗚呼君
 子之急於得君盖欲以行道彼固非若小人求快其
[005-58b]
 私志也二其忠於事君果於立事者哉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薫心也
 艮一陽居上陽止其所得止静之道因而重之三位
 在四隂中有互坎互震體為艮其限列其夤厲薫心
 爻言變也身中曰限上下之氣所自達也三處内卦
 上不安分位有乗險以動壅塞正道之心於止静失
 矣且小而一身之否大而天下之否莫不皆自夫上
 下之情氣不通而上下之情氣蔽隔不通以有物間
[005-59a]
 之耳在人則邪氣為身害在天下則小人為天下害
 是也三剛過不正䧟四隂中於艮盖小人之雄者夫
 小人能為國家患必才過人者能之彼徒切切然經
 營於胷中日以壅塞正道為務事幾一發大而亾
 人之國小而亡已之身可不畏哉居下體上為限夾
 脊肉為夤陽止為列隂陽之氣窒不通為薰心九三
 以陽居陽譬小人之有才而能蔽塞賢路以危其君
 者是以取象若此心為君互坎為心
[005-59b]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艮以不獲其身為義盖聖人忘巳以應天下之道也
 四位失厥中未能融物我為一方致力於修其身而
 巳用止於身自守以正動遵禮法曰艮其身四以隂
 居隂才徳俱不足不能舉天下而盡納之正是未可
 任天下之重而應天下之變也於已无咎位則未稱
 聖人曰止諸躬謂躅躅然從事於一巳之修徳未加
 于人耳雖然四知身之止而行以不息庶幾亦可以
[005-60a]
 輔成其君之徳故无咎陽在下為止諸躬盖所止在
 一巳之辭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象曰良其輔以中正也
 輔車之輔人主安危榮辱之機在言一失其序左右
 者得以窺伺而讒閒疑隙所生也況發號出令將以
 止天下之動安可不重慎其言以自貽悔哉夫惟止
 静之功既成於性而中正之道内足於身發之於言
 言必嘗道悔其亡矣嗚呼人君不可不知止也久矣
[005-60b]
 為君而不知止則事物惑之諂佞移之聲色蔽之玩
 好奪之殆將淪於不中不正之域故心不誠於言言
 不得其序今日是之明日非之雖紛紛多言誰其信
 從也哉艮六爻象皆取諸身人之相感與夫行止動
 静之幾莫切於身爻位上下象體自具五下乗互震
 上止下動有頤象為輔互坎在下為言雖然聖人不
 言而化化在言前盖其躬行之實有以感之於先不
 待言也五柔中僅能用中正以見於言而巳未可以
[005-61a]
 語化化其大乎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因性之正而加止也淳之至也利物之徳興矣其存
 心厚其行事亦厚内外兩盡而生養之功施於萬物
 配於天地臣道有終莫過於此蓋居止知止則少欲
 於身而公道行於天下利物之徳可量也哉古人於
 晚節尤加慎畏夫失性不知止不能保厥終也良自
 坤索為敦
[005-61b]
艮下/巽上
漸女歸吉利貞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
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漸否之變坤三上行乾四下承男下女女歸之其歸
 以禮是謂女貞漸臣道也卦象女歸以貞為本爻象
 鴻漸則以其進有序為義互離在中離為日為明君
 明於上時可進矣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
[005-62a]
 邦也言君子之進不茍也坤隂位巽下為得位仁徳
 内止上通於君位與徳稱利澤其大是以有功生物
 之功起於震巽為有功進以正謂上仁下順上下交
 孚以禮而進有回天格心之功无順旨阿諛之事君
 臣之間用無失徳於天下而天下從其正曰進以正
 可以正邦其位剛得中也指五言之盖君有剛中之
 徳而後可與有為於時臣之進也恃此而巳如是而
 後能行其正而巽動不窮也終言漸進之道也艮七
[005-62b]
 變為漸而艮在内巽在外漸以艮止立本以巽仁行
 之徳止事順功業其興矣盖人臣進為於時莫病乎
 躁動不知止方且得失利害交戰胷中尚焉能擇義
 而行以盡其愛物之仁哉知止則定定則能應度時
 而動徐以堯舜仁義之道啓沃君心鮮不入矣是以
 上得於君且能有所建立於天下功業之興无有窮
 巳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005-63a]
 徳修之身可以芘人譬木在山山止於下木漸於上
 積非一日賢徳必居乃能有化孟子曰居天下之廣
 居宅而行之之謂居賢徳仁徳也徳非止乎仁善俗
 仁徳之施也艮山為居巽風鼓舞為善俗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厲義无
咎也
 柔處艮下其進為難知難而厲義无茍合或者不察
 惟急於應是以有言處巳茍當言无傷也且士君子
[005-63b]
 之進當致難於初不然幸進喜得外行險内愆義以
 重獲罪於天人君子不為也厲其貴哉漸自艮變坎
 離在中鴻水物其色文明飛有序來有時故漸六爻
 皆況鴻初位互坎下為干艮下為小子四居互兊中
 為有言干近水言厥進甚徐不敢輕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身安道行君子樂之食人之禄可以无愧矣二本坤
 中得臣道之正曰鴻漸于磐互坎為飲食艮中為磐
[005-64a]
 磐石之安平者盖五以剛中應二而二得行其志故
 身安志舒飲食衎衎衎衎舒和貌也孔子曰邦有道
 穀邦無道穀恥也若二其食粟於有道時而言聽計
 從歟不然何為衎然其和而了无愧怍于心也嗚呼
 士君子之進而志不得信于上下不肯一朝安居矣
 詩曰彼君子兮不素飱兮二之謂矣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宼象曰夫
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宼順相
[005-64b]
保也
 易以夫婦象君臣三舍乾陽趨坤隂於道為逺且三
 四以相比而私親非以應相求也安能成生育功邪
 譬夫君臣之間本非志合道同而遇不以正鮮能成
 事矣利禦宼謂何四順比三緩急有相保勢而開國
 承家之君則非所當用也三四在卦體象歸女貞爻
 言其變聖人復以乾坤自否相交發君臣進合不以
 道示為臣大戒夫鴻漸于陸進得位矣而君背道臣
[005-65a]
 无治功之實徒以順親比借曰禦宼利終非為國之
 利盖君臣之遇不正固无以正天下也互離離南方
 為陸三以乾居互坎中坎險背道陽止於下為不復
 四自坤居互離中其性順麗无治功之實離復為婦
 孕坎盗為宼離坎不相濟為不育且坤進上行失母
 之道是以不育也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

[005-65b]
 位髙危道也履髙位而至安其惟順乎且君子所謂
 順順於道非順於事順於道故其感人深而君安之
 吾身亦以之安巽木為桷桷平柯也或云者得之難
 也公孫碩膚赤舄几几詩人詠周公四其是哉四有
 離明體順巽盖所優為自坤之巽曰順以巽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嵗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
勝吉得所願也
 間除道合生化之功於是成曰終莫之勝吉盖二五
[005-66a]
 得剛柔之中君臣皆有中徳睽必合自二至五歷三
 位而應為三嵗三嵗不孕三與四實間之也艮上為
 陵三四位不中正為終莫之勝夫漸臣進之卦而二
 五居乾坤中得君臣正位志同道合卒得所願臣之
 獲進斯為盛矣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
吉不可亂也
 巽上何以為陸巽位東南陸也位在上而與三同曰
[005-66b]
 陸美哉盛徳事也盖大臣以謙恭自處而禮行於身
 有安平之徳无高亢之累則進止施為皆有法度行
 之天下施之後世莫不視為楷式不可少易孰吉如
 之詩美周公鴻飛遵渚遵陸卒章曰是以有衮衣兮
 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謂其儀刑可法也巽
 白為羽互離文明為儀為不可亂
兊下/震上
歸妹征凶无攸利
[005-67a]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
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
柔乗剛也
 隂陽之義必始終相續然後生生化化其道不窮此
 歸妹設卦之旨也節之在禮守之在中故征凶不然
 說動不巳而失順静之道何以能久惟臣之於君亦
 若是夫英才遇時有說動之志而不知謹禮揆中若
 後世漢賈生蔑視絳灌紛改制度事功亦何從而立
[005-67b]
 哉宜征凶之所以致戒歟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
 不交而萬物不生歸妹人之終始也聖人釋彖辭未
 有若此深切著明而特發其義者要使後世明天地
 之道察男女之情而用之於君臣之間可以長久而
 无不繼之弊也天地交為泰其至和之氣復相交於
 中為歸妹生化之理於是滋出生物之義斯為大聖
 人知泰必有否稽諸天地以究夫時運之所以終始
 而反復言之且坤位西南乾位西北兊居坤乾之間
[005-68a]
 萬物至是而摇落歸根時也乾三上進坤四下承而
 發震兊二象是為歸妹自兊而往乾陽用事中男之
 坎少男之艮承父以大其生物之徳終終始始无有
 窮極生理昌矣故夫夫婦君臣之道不繼則息禮之
 有娣妹所以求繼而人君於英才勤勤下之盖將以
 為天下社禝長久无窮計也三四相易隂陽各失其
 位曰位不當夫失位而說動不巳則柔之所遇不一
 將舍震陽而有下從二剛之心生化之功或幾乎絶
[005-68b]
 滅能无凶乎惟安静不征然後獲所歸而終始之道
 得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雷動澤應說感以正利物之功益大非若雷風之為
 恒也君子法之事圖厥終歸妹永終之道也内而一
 家外而天下生生化化其理惟均知敝云者謂不然
 則生化之理或幾夫絶滅耳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
[005-69a]
能履吉相承也
 兊下為娣兊毁足為跛承二為能履為吉二以剛得
 中女子之貞者所承既貞何動不吉且士君子固有
 因大臣之援以遂其進為之志者斯亦分義之常惟
 適從之正乃能有行有為於時也慎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離為目為視兊毁之為眇二以互離居兊中若眇者
 之有見然其徳本明其毁外至曰眇能視澤中為幽
[005-69b]
 人夫九二以剛履柔位又得中用離明乗兊毁在歸
 妹為徳勝而容貌不足動人者惟遵晦守貞待上之
 求斯不失其常聖人設此爻以明歸妹說動之極苟
 不知以徳守貞失女子之常則无以保終獲吉于後
 也吁為人臣當歸妹時上動以求下說以應謂可進
 矣然一於進而不知守其常徳以待際遇其勢必不
 能久合以取信於上且敷大利于下故士君子雖容
 貌閥閱不足動人苟有中徳要當自晦君我信而後
[005-70a]
 應之始能有為於天下儻說動不貞以至喪巳招辱
 何往而見其利也哉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六三自坤四來歸妹所由以成卦而徳位俱不正故
 發此象須賤妾星也織星貴須星賤譬夫士起㣲賤
 而進不以正何𥙷于用反歸以娣始為合禮反歸謂
 反從初也從初而得承二之正斯為當矣孟子有父
 母國人賤之之喻其須之類歟三麗於二陽之間為
[005-70b]
 須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四居兊上兊正秋為愆期至震而動為有時夫君子
 之心不一日忘天下豈固於進而難之哉顧進非其
 時則无以遇合而行其志是君子必艱於進震位東
 方君子至是可以行其仁矣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
[005-71a]

 歸妹自泰來故五爻辭與泰六五同曰帝乙歸妹君
 謂二娣謂初乾為衣初二本乾體其象取袂袂飾禮
 容之服互體坎坎為月月幾望謂徳明而守之以謙
 也婦事夫臣事君亢則累夫小君有謙中之徳而婦
 容則下於娣君子何貴哉貴夫徳而已矣帝乙尊者
 稱尊者而曰乙取屈體待下義以貴行貴徳也盖五
 位在中故所歸者亦貴於中鳴呼自昔有天下者英
[005-71b]
 才必相繼以進然後治功可永古人所以甚惡夫竊
 位而賢君禮賢求士心不敢須臾忽正謂此耳然人
 才以徳為貴此帝乙歸妹之心儻舍徳而取其文采
 容貌之末祗以害治非所以成治尚何所用於歸妹
 哉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實
承虚筐也
 不誠何以相與君臣上下夫婦率以此敗女謂三士
[005-72a]
 女云者夫婦之道睽也震為竹筐竹為之其形方隂
 數也三以隂承震為无實兊為羊為金互坎在上為
 无血見上之不誠於三云上下不以誠遇何以久尚
 安能成生化之功邪序卦曰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
 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歸妹賢才迭進
 卦也彖辭首以天地不交則萬物不興為訓然則大
 臣而專禄固寵竊有其位而不汲汲於援引賢才以
 輔其上譬由天地既泰而其氣不復交也生生之理
[005-72b]
 不幾於息而重違天地之心乎
 
 
 
 
 
 
 紫巖易傳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