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16 伊川易傳-宋-程頤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伊川易傳卷四
             宋 程子 撰
 周易下經
坎下/兌上
 困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者自下而上
 自下升上以力進也不已必困矣故升之後受之以
 困也困者憊乏之義為卦兌上而坎下水居澤上則
[004-1b]
 澤中有水也乃在澤下枯涸无水之象為困乏之義
 又兌以隂在上坎以陽居下與上六在二陽之上而
 九二陷於二隂之中皆隂柔揜於陽剛所以為困也
 君子為小人所揜蔽窮困之時也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如卦之才則困而能亨且得貞正乃大人處困之道
 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處困不唯其道自吉樂天安
 命乃不失其吉也况隨時善處復有裕乎有言不信
[004-2a]
 當困而言人誰信之
彖曰困剛揜也
 卦所以為困以剛為柔所掩蔽也陷於下而掩於上
 所以困也陷亦揜也剛陽君子而為隂柔小人所掩
 蔽君子之道困窒之時也
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以卦才言處困之道也下險而上說為處險而能說
 雖在困窮艱險之中樂天安義自得其說樂也時雖
[004-2b]
 困也處不失義則其道自亨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能
 如是者其唯君子乎若時當困而反亨身雖亨乃其
 道之困也君子大人道稱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困而能貞大人所以吉也蓋其以剛中之道也五與
 二是也非剛中則遇困而失其正矣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當困而言人所不信欲以口免困乃所以致窮也以
[004-3a]
 以說處困故有尚口之戒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无水困乏之象也君子當困窮之時既盡其防慮
 之道而不得免則命也當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
 之當然也則窮塞禍患不以動其心行吾義而已苟
 不知命則恐懼於險難隕穫於窮戹所守亡矣安能
 遂其為善之志乎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004-3b]
 六以隂柔處於至卑又居坎險之下在困不能自濟
 者也必得在上剛明之人為援助則可以濟其困矣
 初與四為正應几四以陽而居隂為不正失剛而不
 中又方困於隂揜是惡能濟人之困猶株木之下不
 能䕃覆於物株木无枝葉之木也四近君之位在他
 卦不為无助以居困而不能庇物故為株木臀所以
 居也臀困于株木謂无所庇而不得安其居居安則
 非困也入于幽谷隂柔之人非能安其所遇既不能
[004-4a]
 免於困則益迷暗妄動入於深困幽谷深暗之所也
 方益入於困无自出之勢故至於三歲不覿終困者
 也不覿不遇其所亨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幽不明也謂益入昏暗自䧟於深困也明則不至於
 陷矣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酒食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二以剛中之才而處困
[004-4b]
 之時君子安其所遇雖窮戹險難无所動其心不恤
 其為困也所困者唯困於所欲耳君子之所欲者澤
 天下之民濟天下之困也二未得遂其欲施其惠故
 為困於酒食也大人君子懷其道而困於下必得有
 道之君求而用之然後能施其所藴二以剛中之徳
 困於下上有九五剛中之君道同徳合必來相求故
 云朱紱方來方來方且來也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
 以行來為義故以蔽膝言之利用亨祀亨祀以至誠
[004-5a]
 通神明也在困之時利用至誠如亨祀然其徳既誠
 自能感通於上自昔賢哲困於幽逺而徳卒升聞道
 卒為用者惟自守至誠而已征凶无咎方困之時若
 不至誠安處以俟命往而求之則犯難得凶乃自取
 也將誰咎乎不度時而征乃不安其所為困所動也
 失剛中之徳自取凶悔何所怨咎諸卦二五以隂陽
 相應而吉惟小畜與困乃戹於隂故同道相求小畜
 陽為隂所畜困陽為隂所揜也
[004-5b]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雖困于所欲未能施惠於人然守其剛中之徳必能
 致亨而有福慶也雖使時未亨通守其中徳亦君子
 之道亨乃有慶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
 六三以隂柔不中正之質處險極而用剛居陽用剛
 也不善處困之甚者也石堅重難勝之物蒺藜刺不
 可據之物三以剛險而上進則二陽在上力不能勝
[004-6a]
 堅不可犯益自困耳困于石也以不善之徳居九二
 剛中之上其不安猶藉刺據于蒺藜也進退既皆益
 困欲安其所益不能矣宫其居所安也妻所安之主
 也知進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則失其所安矣進退
 與處皆不可唯死而已其凶可知繫辭曰非所困而
 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
 將至妻其可得見耶二陽不可犯也而犯之以取困
 是非所困而困也名辱其事惡也三在二上固為據
[004-6b]
 之然苟能謙柔以下之則无害矣乃用剛險以乗之
 則不安而取困如據蒺藜也如是死其將至所安之
 主可得而見乎
象曰據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據于蒺藜謂乗九二之剛不安猶藉刺也不祥者不
 善之徵失其所安者不善之効故云不見其妻不祥
 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004-7a]
 唯力不足故困亨困之道必由援助當困之時上下
 相求理當然也四與初為正應然四以不中正處困
 其才不足以濟人之困初比二二有剛中之才足以
 拯困則宜為初所從矣金剛也車載物者也二以剛
 在下載已故謂之金車四欲從初而阻於二故其來
 遲疑而徐徐是困于金車也已之所應疑其少已而
 之他將從之則猶豫不敢遽前豈不可羞吝乎有終
 者事之所歸者正也初四正應終必相從也寒士之
[004-7b]
 妻弱國之臣各安其正而已苟擇勢而從則惡之大
 者不容於世矣二與四皆以陽居隂而二以剛中之
 才所以能濟困也居隂者尚柔也得中者不失剛柔
 之宜也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四應於初而隔於二志在下求故徐徐而來雖居不
 當位為未善然其正應相與故有終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004-8a]
 截鼻曰劓傷於上也去足為刖傷於下也上下皆揜
 於隂為其傷害劓刖之象也五君位也人君之困由
 上下无與也赤紱臣下之服取行來之義故以紱言
 人君之困以天下不來也天下皆來則非困也五雖
 在困而有剛中之徳下有九二剛中之賢道同徳合
 徐必相應而來共濟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說
 也利用祭祀祭祀之事必致其誠敬而後受福人君
 在困時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賢若祭祀然致其
[004-8b]
 誠敬則能致天下之賢濟天下之困矣五與二同徳
 而云上下无與何也曰隂陽相應者自然相應也如
 夫婦骨肉分定也五與二皆陽爻以剛中之徳同而
 相應相求而後合者也如君臣朋友義合也方其始
 困安有上下之與有與則非困故徐合而後有說也
 二云享祀五云祭祀大意則宜用至誠乃受福也祭
 與祀享泛言之則可通分而言之祭天神祀地祇享
 人鬼五君位言祭二在下言享各以其所當用也
[004-9a]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
福也
 始為隂揜无上下之與方困未得志之時也徐而有
 說以中直之道得在下之賢其濟於困也不曰中正
 與二合者云直乃宜也直比正意差緩盡其誠意如
 祭祀然以求天下之賢則能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
 福慶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004-9b]
 物極則反事極則變困既極矣理當變矣葛藟纒束
 之物臲卼危動之狀六處困之極為困所纒束而居
 最髙危之地困于葛藟與臲卼也動悔動輙有悔无
 所不困也有悔咎前之失也曰自謂也若能曰如是
 動皆得悔當變前之所為有悔也能悔則往而得吉
 也困極而征則出於困矣故吉三以隂在下卦之上
 而凶上居一卦之上而无凶何也曰三居剛而處險
 困而用剛險故凶上以柔居說唯為困極耳困極則
[004-10a]
 有變困之道也困與屯之上皆以无應居卦終屯則
 泣血漣如困則有悔征吉屯險極而困說體故也以
 說順進可以離乎困也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為困所纒而不能變未得其道也是處之未當也知
 動則得悔遂有悔而去之可出於困是其行而吉也
巽下/坎上
 井序卦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承上升而不
[004-10b]
 已必困為言謂上升不已而困則必反於下也物之
 在下者莫如井井所以次困也為卦坎上巽下坎水
 也巽之象則木也巽之義則入也木器之象木入於
 水下而上乎水汲井之象也
井改邑不改井无䘮无得往來井井
 井之為物常而不可改也邑可改而之他井不可遷
 也故曰改邑不改井汲之而不竭存之而不盈无䘮
 无得也至者皆得其用往來井井也无䘮无得其徳
[004-11a]
 也常往來井井其用也周常也周也井之道也
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汔幾也繘綆也井以濟用為功幾至而未及用亦與
 未下繘於井同也君子之道貴乎有成所以五榖不
 熟不如荑稗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有濟物
 之用而未及物猶无有也羸敗其瓶而失之其用䘮
 矣是以凶也羸毁敗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
[004-11b]
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
 巽入於水下而上其水者井也井之養於物不有窮
 已取之而不竭徳有常也邑可改井不可遷亦其徳
 之常也二五之爻剛中之徳其常乃如是卦之才與
 義合也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雖使幾至既未為用亦與未繘井同井以濟用為功
 水出乃為用未出則何功也瓶所以上水而致用也
[004-12a]
 羸敗其瓶則不為用矣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木承水而上之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君子觀井之
 象法井之徳以勞徠其民而勸勉以相助之道也勞
 徠其民法井之用也勸民使相助法井之施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井與鼎皆物也就物以為義六以隂柔居下上无應
 援无上水之象不能濟物乃井之不可食也井之不
[004-12b]
 可食以泥汙也在井之下有泥之象井之用以其水
 之養人也无水則舍置不用矣井水之上人獲其用
 禽鳥亦就而求焉舊廢之井人既不食水不復上則
 禽鳥亦不復往矣蓋无以濟物也井本濟人之物六
 以隂居下无上水之象故為不食井之不食以泥也
 猶人當濟物之時而才弱无援不能及物為時所舍
 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舍也
[004-13a]
 以隂而居井之下泥之象也无水而泥人所不食也
 人不食則水不上无以及禽鳥禽鳥亦不至矣見其
 不能濟物為時所舍置不用也若能及禽鳥是亦有
 所濟也舍上聲與乾之時舍音不同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二雖剛陽之才而居下上无應而比於初不上而下
 之象也井之道上行者也澗谷之水則旁出而就下
 二居井而就下失井之道乃井而如谷也井上出則
[004-13b]
 養人而濟物今乃下就汚泥注於鮒而已鮒或以為
 蝦或以為蟇井泥中微物耳射注也如谷之下流注
 於鮒也甕敝漏如甕之破漏也陽剛之才本可以養
 人濟物而上无應援故不能上而就下是以无濟用
 之功如水之在甕本可為用乃破敝而漏之不為用
 也井之初二无功而不言悔咎何也曰失則有悔過
 則為咎无應援而不能成用非悔咎也居二比初豈
 非過乎曰處中非過也不能上由无援非以比初也
[004-14a]
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井以上出為功二陽剛之才本可濟用以在下而上
 无應援是以下比而射鮒若上有與之者則當汲引
 而上成井之功矣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三以陽剛居得其正是有濟用之才者也在井下之
 上水之清潔可食者也井以上為用居下未得其用
 也陽之性上又志應上六處剛而過中汲汲於上進
[004-14b]
 乃有才用而切於施為未得其用則如井之渫治清
 潔而不見食為心之惻怛也三居井之時剛而不中
 故切於施為異乎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者也然明王
 用人豈求備也故王明則受福矣三之才足以濟用
 如井之清潔可用汲而食也若上有明王則當用之
 而得其效賢才見用則已得行其道君得享其功下
 得被其澤上下並受其福也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004-15a]
 井渫治而不見食乃人有才知而不見用以不得行
 為憂惻也既以不得行為惻則豈免有求也故求王
 明而受福志切於行也
六四井甃无咎
 四雖隂柔而處正上承九五之君才不足以廣施利
 物亦可自守者也故能修治則得无咎甃砌累也謂
 修治也四雖才弱不能廣濟物之功修治其事不至
 於廢可也若不能修治廢其養人之功則失井之道
[004-15b]
 其咎大矣居髙位而得剛陽中正之君但能處正承
 上不廢其事亦可以免咎也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甃者修治於井也雖不能大其濟物之功亦能修治
 不廢也故无咎僅能免咎而已若在剛陽自不至如
 是如是則可咎矣
九五井洌寒泉食
 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其才其徳盡善盡美井洌寒
[004-16a]
 泉食也洌謂甘潔也井泉以寒為美甘潔之寒泉可
 為人食也於井道為至善也然而不言吉者井以上
 出為成功未至於上未及用也故至上而後言元吉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寒泉而可食井道之至善者也九五中正之徳為至
 善之義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以上出為用居井之上井道之成也收汲取也幕
[004-16b]
 蔽覆也取而不蔽其利无窮井之施廣矣大矣有孚
 有常而不變也博施而有常大善之吉也夫體井之
 用博施而有常非大人孰能他卦之終為極為變唯
 井與鼎終乃為成功是以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以大善之吉在卦之上井道之大成也井以上為成
 功
離下/兌上
[004-17a]
 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之為物存之
 則穢敗易之則清潔不可不革者也故井之後受之
 以革也為卦兌上離下澤中有火也革變革也水火
 相息之物水滅火火涸水相變革者也火之性上水
 之性下若相違行則暌而已乃火在下水在上相就
 而相尅相滅息者也所以為革也又二女同居而其
 歸各異其志不同為不相得也故為革也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004-17b]
 革者變其故也變其故則人未能遽信故必已日然
 後人心信從元亨利貞悔亡弊壞而後革之革之所
 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革之而利於正道
 則可久而得去故之義无變動之悔乃悔亡也革而
 无甚益猶可悔也况反害乎古人所以重改作也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澤火相滅息又二女志不相得故為革息為止息又
 為生息物止而後有生故為生義革之相息謂止息
[004-18a]
 也
已日乃孚革而信之
 事之變革人心豈能便信必終日而後孚在上者於
 改為之際當祥告申令至於己日使人信之人心不
 信雖强之行不能成也先王政令人心始以為疑者
 有矣然其久也必信終不孚而成善治者未之有也
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
 以卦才言革之道也離為文明兌為說文明則理无
[004-18b]
 不盡事无不察說則人心和順革而能照察事理和
 順人心可致大亨而得貞正如是變革得其至當故
 悔亡也天下之事革之不得其道則反致弊害故革
 有悔之道惟革之至當則新舊之悔皆亡也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
大矣哉
 推革之道極乎天地變易時運終始也天地隂陽推
 遷改易而成四時萬物於是生長成終各得其宜革
[004-19a]
 而後四時成也時運既終必有革而新之者王者之
 興受命於天故易世謂之革命湯武之王上順天命
 下應人心順乎天而應乎人也天道變改世故遷易
 革之至大也故贊之曰革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歴明時
 水火相息為革革變也君子觀變革之象推日月星
 辰之遷易以治歴數明四時之序也夫變易之道事
 之至大理之至明跡之至著莫如四時觀四時而順
[004-19b]
 變革則與天地合其序矣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變革事之大也必有其時有其位有其才審慮而慎
 動而後可以无悔九以時則初也動於事初則无審
 慎之意而有躁易之象以位則下也无時无援而動
 於下則有僭妄之咎而无體勢之重以才則離體而
 陽也離性上而剛體健皆速於動也其才如此有為
 則凶咎至矣蓋剛不中而體躁所不足者中與順也
[004-20a]
 當以中順自固而无妄動則可也鞏局束也革所以
 包束黄中色牛順物鞏用黄牛之革謂以中順之道
 自固不妄動也不云吉凶何也曰妄動則有凶咎以
 中順自固則不革而已安得便有吉凶乎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以初九時位才皆不可以有為故當以中順自固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以六居二柔順而得中正又文明之主上有剛陽之
[004-20b]
 君同徳相應中正則无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
 得權勢體順則无違悖時可矣位得矣才足矣處革
 之至善者也然臣道不當為革之先又必待上下之
 信故已日乃革之也如二之才徳所居之地所逢之
 時足以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治當進而上輔於君
 以行其道則吉而无咎也不進則失可為之時為有
 咎也以二體柔而處當位體柔則其進緩當位則其
 處固變革者事之大故有此戒二得中而應剛未至
[004-21a]
 失於柔也聖人因其有可戒之疑而明其義耳使賢
 才不失可為之時也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已日而革之征則吉而无咎者行則有嘉慶也謂可
 以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事處而不行是无救弊濟
 世之心失時而有咎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九三以剛陽為下之上又居離之上而不得中躁動
[004-21b]
 於革者也在下而躁於變革以是而行則有凶也然
 居下之上事苟當革豈可不為也在乎守貞正而懷
 危懼順從公論則可行之不疑革言謂當革之論就
 成也合也審察當革之言至於三而皆合則可信也
 言重慎之至能如是則必得至當乃有孚也己可信
 而衆所信也如此則可以革矣在革之時居下之上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唯當慎重之
 至不自任其剛明審稽公論至於三就而後革之則
[004-22a]
 无過矣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稽之衆論至於三就事至當也又何之矣力俗語更
 何往也如是而行乃順理時行非己之私意所欲為
 也必得其宜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四革之盛也陽剛革之才也離下體而進上體革
 之時也居水火之際革之勢也得近君之位革之任
[004-22b]
 也下无係應革之志也以九居四剛柔相際革之用
 也四既具此可謂當革之時也事之可悔而後革之
 革之而當其悔乃亡也革之既當唯在處之以至誠
 故有孚則改命吉改命改為也謂革之也既事當而
 弊革行之以誠上信而下順其吉可知四非中正而
 至善何也曰唯其處柔也故剛而不過近而不逼順
 承中正之君乃中正之人也易之取義无常也隨時
 而已
[004-23a]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改命而吉以上下信其志也誠既至則上下信矣革
 之道以上下之信為本不當不孚則不信當而不信
 猶不可行也况不當乎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九五以剛陽之才中正之徳居尊位大人也以大人
 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當也无不時也所過變化事
 理炳著如虎之文采故云虎變龍虎大人之象也變
[004-23b]
 者事物之變曰虎何也曰大人變之乃大人之變也
 以大人中正之道變革之炳然昭著不待占决知其
 至當而天下必信也天下蒙大人之革不待占决知
 其至當而信之也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事理明著若虎文之炳煥明盛也天下有不孚乎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革之終革道之成也居子謂善人良喜則已從革而
[004-24a]
 變其著見若豹之彬蔚也小人昏愚難遷者雖未能
 心化亦革其面以從上之教令也龍虎大人之象故
 大人云虎君子云豹也人性本善皆可以變化然有
 下愚雖聖人不能移者以堯舜為君以聖繼聖百有
 餘年天下被化可謂深且久矣而有苖有象其來格
 烝乂蓋亦革面而已小人既革其外革道可以為成
 也苟更從而深治之則為已甚已甚非道也故至革
 之終而又征則凶也當貞固以自守革至於極而不
[004-24b]
 守以貞則所革隨復變矣天下之事始則患乎難革
 已革則患乎不能守也故革之終戒以居貞則吉也
 居貞非為六戒乎曰為革終言也莫不在其中矣人
 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語其性則皆善也語其
 才則有下愚之不移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
 也人苟以善自治則无不可移者雖昏愚之至皆可
 漸磨而進也唯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棄者絶之以
 不為雖聖人與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謂下愚
[004-25a]
 也然天下自棄自暴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强戾而
 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其自絶於善謂之
 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
 曰心雖絶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唯其
 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君子從化遷善成文彬蔚章見於外也中人以上莫
 不變革雖不移之小人則亦不敢肆其惡革易其外
[004-25b]
 以順從君上之教令是革面也至此革道成矣小人
 勉而假善君子所容也更往而治之則凶矣
巽下/離上
 鼎序卦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之為用所以
 革物也變腥而為熟易堅而為柔水火不可同處也
 能使相合為用而不相害是能革物也鼎所以次革
 也為卦上離下巽所以為鼎則取其象焉取其義焉
 取其象者有二以全體言之則下植為足中實為腹
[004-26a]
 受物在中之象對峙於上者耳也横亘乎上者鉉也
 鼎之象也以上下二體言之則中虚在上下有足以
 承之亦鼎之象也取其義則木從火也巽入也順從
 之義以木從火為然之象火之用惟燔與烹燔不假
 器故取烹象而為鼎以木㢲火烹飪之象也制器取
 其象也乃象器以為卦乎曰制器取於象也象存乎
 卦而卦不必先器聖人制器不待見卦而後知象以
 衆人之不能知象也故設卦以示之卦器之先後不
[004-26b]
 害於義也或疑鼎非自然之象乃人為也曰固人為
 也然烹飪可以成物形制如是則可用此非人為自
 然也在井亦然器雖在卦先而所取者乃卦之象卦
 復用器以為義也
鼎元吉亨
 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致元亨也止當云元亨
 文羨吉字卦才可以致元亨未便有元吉也彖復止
 云元亨其羨明矣
[004-27a]
彖曰鼎象也
 卦之為鼎取鼎之象也鼎之為器法卦之象也有象
 而後有器卦復用器而為義也鼎大器也重寶也故
 其制作形模法象尤嚴鼎之名正也古人訓方方實
 正也以形言則耳對植於上足分峙於下周圓内外
 髙卑厚薄莫不有法而至正至正然後成安重之象
 故鼎者法象之器卦之為鼎以其象也
以木㢲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
[004-27b]
 以二體言鼎之用也以木㢲火以木從火所以亨飪
 也鼎之為器生人所賴至切者也極其用之大則聖
 人亨以享上帝大亨以養聖賢聖人古之聖王大言
 其廣
㢲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上既言鼎之用矣復以卦才言人能如卦之才可以
 致元亨也下體㢲為㢲順於理離明而中虚於上為
 耳目聰明之象凡離在上者皆云柔進而上行柔在
[004-28a]
 下之物乃居尊位進而上行也以明居尊而得中道
 應乎剛能用剛陽之道也五居中而又以柔而應剛
 為得中道其才如是所以能元亨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以木㢲火也烹飪之象故為鼎君子觀鼎
 之象以正位凝命鼎者法象之器其形端正其體安
 重取其端正之象則以正其位謂正其所居之位君
 子所處必正其小至於席不正不坐母跛母倚取其
[004-28b]
 安重之象則凝其命令安重其命令也凝聚止之義
 謂安重也今世俗有凝然之語以命令而言耳凡動
 為皆當安重也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六在鼎下趾之象也上應於四趾而向上顛之象也
 鼎覆則趾顛趾顛則覆其實矣非順道也然有當顛
 之時謂傾出敗惡以致潔取新則可也故顛趾利在
 於出否否惡也四近君大臣之位初在下之人而相
[004-29a]
 應乃上求於下下從其上也上能用下之善下能輔
 上之為可以成事功乃善道如鼎之顛趾有當顛之
 時未為悖理也得妾以其子无咎六隂而卑故為妾
 得妾謂得其人也若得良妾則能輔助其主使无過
 咎也子主也以其子致其主於无咎也六隂居下而
 卑巽從陽妾之象也以六上應四為顛趾而發此義
 初六本无才徳可取故云得妾言得其人則如是也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
[004-29b]
 鼎覆而趾顛悖道也然非必為悖者蓋有傾出否惡
 之時也
利出否以從貴也
 去故而納新瀉惡而受美從貴之義也應於四上從
 於貴者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二以剛實居中鼎中有實之象鼎之有實上出則為
 用二剛陽有濟用之才與五相應上從六五之君則
[004-30a]
 得正而其道可亨然與初密比隂從陽者也九二居
 中而應中不至失正己雖自守彼必相求故戒能逺
 之使不來即我則吉也仇對也隂陽相對之物謂初
 也相從則非正而害義是有疾也二當以正自守使
 之不能來就己人能自守以正則不正不能就之矣
 所以吉也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
 鼎之有實乃人之有才業也當慎所趨向不慎所往
[004-30b]
 則亦陷於非義二能不暱於初而上從六五之正應
 乃是慎所之也
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我仇有疾舉上文也我仇對已者謂初也初比已而
 非正是有疾也既自守以正則彼不能即我所以終
 无過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鼎耳六五也為鼎之主三以陽居㢲之上剛而能㢲
[004-31a]
 其才足以濟務然與五非應而不同五中而非正三
 正而非中不同也未得於君者也不得於君則其道
 何由而行革變革為異也三與五異而不合也其行
 塞不能亨也不合於君則不得其任无以施其用膏
 甘美之物象禄位雉指五也有文明之徳故謂之雉
 三有才用而不得六五之禄位是不得雉膏食之也
 君子藴其徳久而必彰守其道其終必亨五有聰明
 之象而三終上進之物隂陽交暢則雨方雨且將雨
[004-31b]
 也言五與三方將和合虧悔終吉謂不足之悔終當
 獲吉也三懷才而不偶故有不足之悔然其有剛陽
 之徳上聰明而下㢲正終必相得故吉也三雖不中
 以㢲體故无過剛之失若過剛則豈能終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始與鼎耳革異者失其相求之義也與五非應失求
 合之道也不中非同志之象也是以其行塞而不通
 然上明而下才終必和合故方雨而吉也
[004-32a]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四大臣之位任天下之事者也天下之事豈一人所
 能獨任必當求天下之賢智與之恊力得其人則天
 下之治可不勞而致也用非其人則敗國家之事貽
 天下之患四下應於初初隂柔小人不可用者也而
 四用之其不勝任而敗事猶鼎之折足也鼎折足則
 傾覆公上之餗餗鼎實也居大臣之位當天下之任
 而所用非人至於覆敗乃不勝其任可羞愧之甚也
[004-32b]
 其形渥謂赧汙也其凶可知繫辭曰徳薄而位尊知
 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蔽
 於所私徳薄知小也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大臣當天下之任必能成天下之治安則不誤君上
 之所倚下民之所望與己致身任道之志不失所斯
 乃所謂信也不然則失其職誤上之委任得為信乎
 故曰信如何也
[004-33a]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
 五在鼎上耳之象也鼎之舉措在耳為鼎之主也五
 有中徳故云黄耳鉉加耳者也二應於五來從於耳
 者鉉也二有剛中之徳陽體剛中色黄故為金鉉五
 文明得中而應剛二剛中㢲體而上應才无不足也
 相應至善矣所利在貞固而已六五居中應中不至
 於失正而質本隂柔故戒以貞固於中也
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004-33b]
 六五以得中為善是以中為實徳也五之所以聰明
 應剛為鼎之主得鼎之道皆由得中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井與鼎以上出為用處終鼎功之成也在上鉉之象
 剛而温者玉也九雖剛陽而居隂履柔不極剛而能
 温者也居成功之道唯善處而已剛柔適宜動静不
 過則為大吉无所不利矣在上為鉉雖居无位之地
 實當用也與他卦異矣井亦然
[004-34a]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剛而温乃有節也上居成功致用之地而剛柔中節
 所以大吉无不利也井鼎皆以終為成功而鼎不云
 元吉何也曰井之功用皆在上出又有博施有常之
 徳是以元吉鼎以烹飪為功居上為成徳與井異以
 剛柔節故得大吉也
震下/震上
 震序卦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鼎者器也震
[004-34b]
 為長男故取主器之義而繼鼎之後長子傳國家繼
 位號者也故為主器之主序卦取其一義之大者為
 相繼之義震之為卦一陽生於二隂之下動而上者
 也故為震震動也不曰動者震有動而奮發震驚之
 義乾坤之交一索而成震生物之長也故為長男其
 象則為雷其義則為動雷有震奮之象動為驚懼之
 義
震亨
[004-35a]
 陽生於下而上進有亨之義又震為動為恐懼為有
 主震而奮發動而進懼而修有主而保大皆可以致
 亨故震則有亨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當震動之來則恐懼不敢自寧旋顧周慮虩虩然也
 虩虩顧慮不安之貌蠅虎謂之虩者以其周環顧慮
 不自寧也處震如是則能保其安裕故笑言啞啞啞
 啞笑言和適之貌
[004-35b]
震驚百里不䘮匕鬯
 言震動之大而處之之道動之大者莫若雷震為雷
 故以雷言雷之震動驚及百里之逺人無不懼而自
 失雷聲所及百里也唯宗廟祭祀執匕鬯者則不至
 於䘮失人之致其誠敬莫如祭祀匕以載鼎實升之
 於爼鬯以灌地而降神方其酌裸以求神薦牲而祈
 享盡其誠敬之心則雖雷震之威不能使之懼而失
 守故臨大震懼能安而不自失者唯誠敬而已此處
[004-36a]
 震之道也卦才无取故但言處震之道
彖曰震亨
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自有亨之義非由卦才震來而能恐懼自修自慎
 則可反致福吉也笑言啞啞言自若也由能恐懼而
 後自處有法則也有則則安而不懼矣處震之道也
震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
 雷之震及於百里逺者驚邇者懼言其威逺大也
[004-36b]
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彖文脫不䘮匕鬯一句卦辭云不䘮匕鬯本為誠敬
 之至威懼不能使之自失彖以長子宜如是因承上
 文用長子之義通解之謂其誠敬能不䘮匕鬯則君
 出而可以守宗廟社稷為祭主也長子如是而後可
 以守世祀承國家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洊重襲也上下皆震故為洊雷雷重仍則威益盛君
[004-37a]
 子觀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懼自修飭循省也君子畏
 天之威則修正其身思省其過咎而改之不唯雷震
 凡遇驚懼之事皆當如是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初九成震之主致震者也在卦之下處震之初也知
 震之來當震之始若能以為恐懼而周旋顧慮虩虩
 然不敢寧止則終必保其安吉故後笑言啞啞也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004-37b]
 震來而能恐懼周顧則无患矣是能因恐懼而反致
 福也因恐懼而自修省不敢違於法度是由震而後
 有法則故能保其安吉而笑言啞啞也
六二震來厲億䘮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二居中得正善處震者也而乗初九之剛九震之
 主震剛動而上奮孰能禦之厲猛也危也彼來既猛
 則已處危矣億度也貝所有之資也躋升也九陵陵
 之髙也逐往追也以震來之厲度不能當而必䘮其
[004-38a]
 所有則升至髙以避之也九言其重岡陵之重髙之
 至也九重之多也如九天九地也勿逐七日得二之
 所貴者中正也遇震懼之來雖量勢㢲避當守其中
 正无自失也億之必䘮也故逺避以自守過則復其
 常矣是勿逐而自得也逐即物也以已即物失其守
 矣故戒勿逐避逺自守處震之大方也如二者當危
 懼而善處者也卦位有六七乃更始事既終時既易
 也不失其守雖一時不能禦其來然時過事已則復
[004-38b]
 其常故云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乗剛也
 當震而乗剛是以彼厲而已危震剛之來其可禦乎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蘇蘇神氣緩散自失之狀三以隂居陽不正處不正
 於平時且不能安况處震乎故其震懼而蘇蘇然若
 因震懼而能行去不正而就正則可以无過眚過也
 三行則至四正也動以就正為善故二勿逐則自得
[004-39a]
 三能行則无眚以不正而處震懼有眚可知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其恐懼自失蘇蘇然由其所處不當故也不中不正
 其能安乎
九四震遂泥
 九四居震動之時不中不正處柔失剛健之道居四
 无中正之徳陷溺於重隂之間不能自震奮者也故
 云遂泥泥滯溺也以不正之陽而上下重隂安能免
[004-39b]
 於泥乎遂无反之意處震懼則莫能守也欲震動則
 莫能奮也震道亡矣豈復能光亨也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陽者剛物震者動義以剛處動本有光亨之道乃失
 其剛正而陷於重隂以致遂泥豈能光也云未光見
 陽剛本能震也以失徳故泥耳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䘮有事
 六五雖以隂居陽不當位為不正然以柔居剛又得
[004-40a]
 中乃有中徳者也不失中則不違於正矣所以中為
 貴也諸卦二五雖不當位多以中為美三四雖當位
 或以不中為過中常重於正也蓋中則不違於正正
 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於中於六二六五可見五
 之動上往則柔不可居動之極下來則犯剛是往來
 皆危也當君位為動之主隨宜應變在中而已故當
 億度无䘮失其所有之事而已所有之事謂中徳苟
 不失中雖有危不至於凶也億度謂圖慮求不失中
[004-40b]
 也五所以危由非剛陽而无助若以剛陽有助為動
 之主則能亨矣往來皆危時則甚難但期於不失中
 則可自守以柔主動固不能致亨濟也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䘮也
 往來皆厲行則有危也動皆有危唯在无䘮其事而
 已其事謂中也能不失其中則可自守也大无䘮以
 无䘮為大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004-41a]
媾有言
 索索消索不存之狀謂其志氣如是六以隂柔居震
 動之極其驚懼之甚志氣殫索也矍矍不安定貌志
 氣索索則視瞻徊徨以隂柔不中正之質而處震動
 之極故征則凶也震之及身乃于其躬也不于其躬
 謂未及身也鄰者近於身者也能震懼於未及身之
 前則不至於極矣故得无咎苟未至於極尚有可改
 之道震終當變柔不固守故有畏鄰戒而能變之義
[004-41b]
 聖人於震終示人知懼能改之義為勸深矣婚媾所
 親也謂同動者有言有怨咎之言也六居震之上始
 為衆動之首今乃畏鄰戒而不敢進與諸處震者異
 矣故婚媾有言也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所以恐懼自失如此以未得於中道也謂過中也使
 之得中則不至於索索矣極而復征則凶也若能見
 鄰戒而知懼變於未極之前則无咎也上六動之極
[004-42a]
 震極則有變義也
艮下/艮上
 艮序卦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動静相因動則有靜靜則有動物无常動
 之理艮所以次震也艮者止也不曰止者艮山之象
 有安重堅實之意非止義可盡也乾坤之交三索而
 成艮一陽居二隂之上陽動而上進之物既至於上
 則止矣隂者靜也上止而下靜故為艮也然則與畜
[004-42b]
 止之義何異曰畜止者制畜之義力止之也艮止者
 安止之義止其所也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動於欲也欲牽於前而求
 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當艮其背所見者在前而
 背乃背之是所不見也止於所不見則无欲以亂其
 心而止乃安不獲其身不見其身也謂忘我也无我
 則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見其人庭
[004-43a]
 除之間至近也在背則雖至近不見謂不交於物也
 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於止為
 无咎也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
光明
 艮為止止之道唯其時行止動靜不以時則妄也不
 失其時則順理而合義在物為理處物為義動靜合
 理義不失其時也乃其道之光明也君子所貴乎時
[004-43b]
 仲尼行止久速是也艮體篤實有光明之義
艮其止止其所也
 艮其止謂止之而止也止之而能止者由止得其所
 也止而不得其所則无可止之理夫子曰於止知其
 所止謂當止之所也夫有物必有則父止於慈子止
 於孝君止於仁臣止於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
 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
 非能為物作則也唯止之各於其所而已
[004-44a]
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以卦才言也上下二體以敵相應无相與之義隂陽
 相應則情通而相與乃以其敵故不相與也不相與
 則相背為艮其背止之義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相背故不獲其身不見其人是以能止能止則无咎
 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004-44b]
 上下皆山故為兼山此而并彼為兼謂重復也重艮
 之象也君子觀艮止之象而思安所止不出其位也
 位者所處之分也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止而安
 若當行而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况
 踰分非據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六在最下趾之象趾動之先也艮其趾止於動之初
 也事止於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以柔處下當趾之
[004-45a]
 時也行則失其正矣故止乃无咎隂柔患其不能常
 也不能固也故方止之初戒以利在常永貞固則不
 失止之道也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當止而行非正也止之於初故未至失正事止於始
 則易而未至於失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六二居中得正得止之道者也上无應援不獲其君
[004-45b]
 矣三居下之上成止之主主乎止者也乃剛而失中
 不得止之宜剛止於上非能降而下求二雖有中正
 之徳不能從也二之行止係乎所主非得自由故為
 腓之象股動則腓隨動止在股而不在腓也二既不
 得以中正之道拯救三之不中則必勉而随之不能
 拯而唯隨也雖咎不在已然豈其所欲哉言不聽道
 不行也故其心不快不能行其志也士之處髙位則
 有拯而无隨在下位則有當拯有當隨有拯之不得
[004-46a]
 而後隨
象曰不極其隨未退聽也
 所以不拯之而唯隨者在上者未能下從也退聽下
 從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薫心
 限分隔也謂上下之際三以剛居剛而不中為成艮
 之主決止之極也已在下體之上而隔上下之限皆
 為止義故為艮其限是確乎止而不復能進退者也
[004-46b]
 在人身如列其夤夤膂也上下之際也列絶其夤則
 上下不相從屬言止於下之堅也止道貴乎得宜行
 止不能以時而定於一其堅强如此則處世乖戾與
 物睽絶其危甚矣人之固止一隅而舉世莫與宜者
 則艱蹇忿畏焚撓其中豈有安裕之理厲薫心謂不
 安之勢薫爍其中也
象曰艮其限危薫心也
 謂其固止不能進退危懼之慮常薰爍其中心也
[004-47a]
六四艮其身无咎
 四大臣之位止天下之當止者也以隂柔而不遇剛
 陽之君故不能止物唯自止其身則可无咎所以能
 无咎者以止於正也言止其身无咎則見其不能止
 物施於政則有咎矣在上位而僅能善其身无取之
 甚也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不能為天下之止能止於其身而已豈足稱大臣之
[004-47b]
 位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五君位艮之主也主天下之止者也而隂柔之才不
 足以當此義故止以在上取輔義言之人之所當慎
 而止者惟言行也五在上故以輔言輔言之所由出
 也艮於輔則不妄出而有序也言輕發而无序則有
 悔止之於輔則悔亡也有序中節有次序也輔與頰
 舌皆言所由出而輔在中艮其輔謂止於中也
[004-48a]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五之所善者中也艮其輔謂止於中也言以得中為
 正止之於輔使不失中乃得正也
上九敦艮吉
 九以剛實居上而又成艮之主在艮之終止之至堅
 篤者也敦篤實也居止之極故不過而為敦人之止
 難於久終故節或移於晚守或失於終事或廢於久
 人之所同患也上九能敦厚於終止道之至善所以
[004-48b]
 吉也六爻之徳唯此為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天下之事唯終守之為難能敦於止有終者也上之
 吉以其能厚於終也
艮下/㢲上
 漸序卦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
 進也止必有進屈伸消息之理也止之所生亦進也
 所反亦進也漸所以次卦也進以序為漸今人以緩
[004-49a]
 進為漸進以序不越次所以緩也為卦上㢲下艮山
 上有木木之髙而因山其髙有因也其髙有因乃其
 進有序也所以為漸也
漸女歸吉利貞
 以卦才兼漸義而言也乾坤之變為㢲艮㢲艮重而
 為漸在漸體而言中二爻交也由二爻之交然後男
 女各得正位初終二爻雖不當位亦陽上隂下得尊
 卑之正男女各得其正亦得位也與歸妹正相對女
[004-49b]
 之歸能如是之正則吉也天下之事進必以漸者莫
 如女歸臣之進於朝人之進於事固當有序不以其
 序則陵節犯義凶咎隨之然以義之輕重廉恥之道
 女之從人最為大也故以女歸為義且男女萬事之
 先也諸卦多有利貞而所施或不同有涉不正之疑
 而為之戒者有其事必貞乃得其宜者有言所以利
 者以其有貞也所謂涉不正之疑而為之戒者損之
 九二是也處隂居說故戒以宜貞也有其事必貞乃
[004-50a]
 得宜者大畜是也言所畜利於貞也有言所以利者
 以其有貞者漸是也言女歸之所以吉利於如此貞
 正也蓋其固有非設戒也漸之義宜能亨而不云亨
 者蓋亨者通達之義非漸進之義也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
 如漸之義而進乃女歸之吉也謂正而有漸也女歸
 為大耳他進亦然
進得位往有功也
[004-50b]
 漸進之時而隂陽各得正位進而有功也四復由上
 進而得正位三離下而為上遂得正位亦為進得位
 之義
進以正可以正邦也
 以正道而進可以正邦國至於天下也凡進於事進
 於徳進於位莫不皆當以正也
其位剛得中也
 上云進得位往有功也統言隂陽得位是以進而有
[004-51a]
 功復云其位剛得中也所謂位者五以剛陽中正得
 尊位也諸爻之得正亦可謂之得位矣然未若五之
 得尊位故特言之
止而㢲動不窮也
 内艮止外㢲順止為安靜之象㢲為和順之義人之
 進也若以欲心之動則躁而不得其漸故有困窮在
 漸之義内止靜而外㢲順故其進動不有困窮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004-51b]
 山上有木其髙有因漸之義也君子觀漸之象以居
 賢善之徳化美於風俗人之進於賢徳必有其漸習
 而後能安非可陵節而遽至也在已且然教化之於
 人不以漸其能入乎移風易俗非一朝一夕所能成
 故善俗必以漸也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漸諸爻皆取鴻象鴻之為物至有時而羣有序不失
 其時序乃為漸也干水湄水鳥止於水之湄水至近
[004-52a]
 也其進可謂漸矣行而以時乃所謂漸漸進不失漸
 得其宜矣六居初至下也隂之才至弱也而上无應
 援以此而進常情之所憂也君子則深識逺照知義
 理之所安時事之所宜處之不疑小人㓜子唯能見
 已然之事從衆人之知非能燭理也故危懼而有言
 蓋不知在下所以有進也用柔所以不躁也无應所
 以能漸也於義自无咎也若漸之初而用剛急進則
 失漸之義不能進而有咎必矣
[004-52b]
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雖小子以為危厲在義理實无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二居中得正上應於五進之安裕者也但居漸故進
 不速磐石之安平者江河之濱所有象進之安自干
 之磐又漸進也二與九五之君以中正之道相應其
 進之安固平易莫加焉故其飲食和樂衎衎然吉可
 知也
[004-53a]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爻辭以其進之安平故取飲食和樂為言夫子恐後
 人之未喻又釋之云中正君子遇中正之主漸進于
 上將行其道以及天下所謂飲食衎衎謂其得志和
 樂不謂空飽飲食而已素空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
 平髙曰陸平原也三在下卦之上進至於陸也陽上
 進者也居漸之時志將漸進而上无應援當守正以
[004-53b]
 俟時安處平地則得漸之道若或不能自守欲有所
 牽志有所就則失漸之道四隂在上而密此陽所說
 也三陽在下而相親隂所從也二爻相比而无應相
 比則相親而易合无應則无適而相求故為之戒夫
 陽也夫謂三三若不守正而與四合是知征而不知
 復征行也復反也不復謂不反顧義理婦謂四若以
 不正而合則雖孕而不育蓋非其道也如是則凶也
 三之所利在於禦冦非理而至者冦也守正以閑邪
[004-54a]
 所謂禦冦也不能禦冦則自夫而凶矣
象曰夫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
冦順相保也
 夫征不復則失漸之正從欲而失正離叛其羣類為
 可醜也卦之諸爻皆无不善若獨失正是離其羣類
 婦孕不由其道所以不育也所利在禦冦謂以順道
 相保君子之與小人比也自守以正豈唯君子自完
 其已而已乎亦使小人得不陷於非義是以順道相
[004-54b]
 保禦止其惡故曰禦冦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當漸之時四以隂柔進據剛陽之上陽剛而上進豈
 能安處隂柔之下故四之處非安地如鴻之進于木
 也木漸髙矣而有不安之象鴻趾連不能握枝故不
 木棲桷横平之柯唯平柯之上乃能安處謂四之處
 本危或能自得安寧之道則无咎也如鴻之於木本
 不安或得平柯而處之則安也四居正而㢲順宜无
[004-55a]
 咎者也必以得失言者因得失以明其義也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㢲也
 桷者平安之處求安之道唯順與㢲若其義順正其
 處卑㢲何處而不安如四之順正而㢲乃得桷也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陵髙阜也鴻之所止最髙處也象君之位雖得尊位
 然漸之時其道之行固亦非遽與二為正應而中正
 之徳同乃隔於三四三比二四比五皆隔其交者也
[004-55b]
 未能即合故三歲不孕然中正之道有必亨之理不
 正豈能隔害之故終莫之能勝但其合有漸耳終得
 其吉也以不正而敵中正一時之為耳久其能勝乎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君臣以中正相交其道當行雖有間其間者終豈能
 勝哉徐必得其所願乃漸吉也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安定胡公以陸為逵逵雲路也謂虛空之中爾雅九
[004-56a]
 達謂之逵逵通達无阻蔽之義也上九在至髙之位
 又益上進是出乎位之外在他時則為過矣於漸之
 時居㢲之極必有其序如鴻之離所止而飛于雲空
 在人則超逸乎常事之外者也進至於是而不失其
 漸賢達之髙致也故可用為儀法而吉也羽鴻之所
 用進也以其進之用况上九進之道也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君子之進自下而上由微而著跬步造次莫不有序
[004-56b]
 不失其序則无所不得其吉故九雖窮髙而不失其
 吉可用為儀法者以其有序而不可亂也
兌下/震上
 歸妹序卦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進
 則必有所至故漸有歸義歸妹所以繼漸也歸妹者
 女之歸也妹少女之稱為卦震上兌下以少女從長
 男也男動而女說又以說而動皆男說女女從男之
 義卦有男女配合之義者四咸恒漸歸妹也咸男女
[004-57a]
 之相感也男下女二氣感應止而說男女之情相感
 之象恒常也男上女下㢲順而動隂陽皆相應是男
 女居室夫婦唱隨之常道漸女歸之得其正也男下
 女而各得正位止靜而㢲順其進有漸男女配合得
 其道也歸妹女之嫁歸也男上女下女從男也而有
 說少之義以說而動動以說則不得其正矣故位皆
 不當初與上雖當隂陽之位而陽在下隂在上亦不
 當位也與漸正相對咸恒夫婦之道漸歸妹女歸之
[004-57b]
 義咸與歸妹男女之情也咸止而說歸妹動於說皆
 以說也恒與漸夫婦之義也恒㢲而動漸止而㢲皆
 以㢲順也男女之道夫婦之義備於是矣歸妹為卦
 澤上有雷雷震而澤動從之象也物之隨動莫如水
 男動於上而女從之嫁歸從男之象震長男兌少女
 少女從長男以說而動動而相說也人之所說者少
 女故云妹為女歸之象又有長男說少女之義故為
 歸妹也
[004-58a]
歸妹征凶无攸利
 以說而動動而不當故凶不當位不當也征凶動則
 凶也如卦之義不獨女歸无所往而利也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
 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常理
 也歸妹女歸於男也故云天地之大義也男在女上
 隂從陽動故為女歸之象
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
[004-58b]
 天地不交則萬物何從而生女之歸男乃生生相續
 之道男女交而後有生息有生息而後其終不窮前
 者有終而後者有始相續不窮是人之終始也
說以動所歸妹也
征凶位不當也
 以二體釋歸妹之義男女相感說而動者少女之事
 故以說而動所歸者妹也所以征則凶者以諸爻皆
 不當位也所處皆不正何動而不凶大率以說而動
[004-59a]
 安有不失正者
无攸利柔乗剛也
 不唯位不當也又有乗剛之過三五皆乗剛男女有
 尊卑之序夫婦有唱隨之禮此常理也如恒是也苟
 不由常正之道徇情肆欲惟說是動則夫婦瀆亂男
 牽欲而失其剛婦狃說而忘其順如歸妹之乗剛是
 也所以凶无所往而利也夫隂陽之配合男女之交
 媾理之常也然從欲而流放不由義理則淫邪无所
[004-59b]
 不至傷身敗徳豈人理哉歸妹之所以凶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雷震於上澤隨而動陽動於上隂說而從女從男之
 象也故為歸妹君子觀男女配合生息相續之象而
 以永其終知有敝也永終謂生息嗣續永久其傳也
 知敝謂知物有敝壞而為相繼之道也女歸則有生
 息故有永終之義又夫婦之道當常永有終必知其
 有敝壞之理而戒慎之敝壞謂離隙歸妹說以動者
[004-60a]
 也異乎恒之㢲而動漸之止而㢲也少女之說情之
 感動動則失正非夫婦正而可常之道久必敝壞知
 其必敝則當思永其終也天下之反目者皆不能永
 終者也不獨夫婦之道天下之事莫不有終有敝莫
 不有可繼可久之道觀歸妹則當思永終之戒也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女之歸居下而无正應娣之象也剛陽在婦人為賢
 貞之徳而處卑順娣之賢正者也處說居下為順義
[004-60b]
 娣之卑下雖賢何所能為不過自善其身以承助其
 君而已如跛之能履言不能及逺也然在其分為善
 故以是而行則吉也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歸妹之義以說而動非夫婦能常之道九乃剛陽有
 賢貞之徳雖娣之微乃能以常者也雖在下不能有
 所為如跛者之能履然征而吉者以其能相承助也
 能助其君娣之吉也
[004-61a]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九二陽剛而得中女之賢正者也上有正應而反隂
 柔之質動於說者也乃女賢而配不良故二雖賢不
 能自遂以成其内助之功適可以善其身而小施之
 如眇者之能視而已言不能及逺也男女之際當以
 正禮五雖不正二自守其幽靜貞正乃所利也二有
 剛正之徳幽靜之人也二之才如是而言利貞者利
 言宜於如是之貞非不足而為之戒也
[004-61b]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守其幽貞未失夫婦常正之道也世人以媟狎為常
 故以貞靜為變常不知乃常久之道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三居下之上本非賤者以失徳而无正應故為欲有
 歸而未得其歸須待也待者未有所適也六居三不
 當位徳不正也柔而尚剛行不順也為說之主以說
 求歸動非禮也上无應无受之者也无所適故須也
[004-62a]
 女子之處如是人誰取之不可以為人配矣當反歸
 而求為娣媵則可也以不正而失其所也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未當者其處其徳其求歸之道皆不當故无取之者
 所以須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九以陽居四四上體地之髙也陽剛在女子為正徳
 賢明者也无正應未得其歸也過時未歸故云愆期
[004-62b]
 女子居貴髙之地有賢明之資人情所願娶故其愆
 期乃為有時蓋自有待非不售也待得佳配而後行
 也九居四雖不當位而處柔乃婦人之道以无應故
 為愆期之義而聖人推理以女賢而愆期蓋有待也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所以愆期者由已而不由彼賢女人所願娶所以愆
 期乃其志欲有所待待得佳配而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004-63a]
 六五居尊位妹之貴髙者也下應於二為下嫁之象
 王姬下嫁自古而然至帝乙而後正婚姻之禮明男
 女之分雖至貴之女不得失柔㢲之道有貴驕之志
 故易中隂尊而謙降者則曰帝乙歸妹泰六五是也
 貴女之歸唯謙降以從禮乃尊髙之徳也不事容飾
 以說於人也娣媵者以容飾為事者也衣袂所以為
 容飾也六五尊貴之女尚禮而不尚飾故不袂不及
 其娣之袂良也良美好也月望隂之盈也盈則敵陽
[004-63b]
 矣幾望未至於盈也五之貴髙常不至於盈極則不
 亢其夫乃為吉也女之處尊貴之道也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𬒮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以帝乙歸妹之道言其𬒮不如其娣之𬒮良尚禮
 而不尚飾也五以柔中在尊髙之位以尊貴而行中
 道也柔順降屈尚禮而不尚飾乃中道也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上六女歸之終而无應女歸之无終者也婦者所以
[004-64a]
 承先祖奉祭祀不能奉祭祀則不可以為婦矣筐篚
 之實婦職所供也古者房中之爼葅歜之類后夫人
 職之諸侯之祭親割牲卿大夫皆然割取血以祭禮
 云血祭盛氣也女當承事筐篚而无實无實則无以
 祭謂不能奉祭祀也夫婦共承宗廟婦不能奉祭祀
 乃夫不能承祭祀也故刲羊而无血亦无以祭也謂
 不可以承祭祀也婦不能奉祭祀則當離絶矣是夫
 婦之无終者也何所往而利哉
[004-64b]
象曰上六无實承虛筐也
 筐无實是空筐也空筐可以祭乎言不可以奉祭祀
 也女不可以承祭祀則離絶而已是女歸之无終者
 也
離下/震上
 豐序卦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物所歸聚必
 成其大故歸妹之後受之以豐也豐盛大之義為卦
 震上離下震動也離明也以明而動動而能明皆致
[004-65a]
 豐之道明足以照動足以亨然後能致豐大也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豐為盛大其義自亨極天下之光大者唯王者能至
 之假至也天位之尊四海之富羣生之衆王道之大
 極豐之道其唯王者乎豐之時人民之繁庻事物之
 殷盛治之豈易周為可憂慮宜如日中之盛明廣照
 无所不及然後无憂也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
[004-65b]
 豐者盛大之義離明而震動明動相資而成豐大也
王假之尚大也
 王者有四海之廣兆民之衆極天下之大也故豐大
 之道唯王者能致之所有既大其保之治之之道亦
 當大也故王者之所尚至大也
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所有既廣所治既衆當憂慮其不能周及宜如日中
 之盛明普照天下无所不至則可勿憂矣如是然後
[004-66a]
 能保其豐大保有豐大豈小才小知之所能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既言豐盛之至復言其難常以為誡也日中盛極則
 當昃昳月既盈滿則有虧缺天地之盈虛尚與時消
 息况人與鬼神乎盈虛謂盛衰消息謂進退天地之
 運亦隨時進退也鬼神謂造化之迹於萬物盛衰可
 見其消息也於豐盛之時而為此誡欲其守中不至
[004-66b]
 過盛處豐之道豈易也哉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雷電皆至明震並行也二體相合故云皆至明動相
 資成豐之象離明也照察之象震動也威斷之象折
 獄者必照其情實唯明克允致刑者以威於姦惡唯
 斷乃成故君子觀雷電明動之象以折獄致刑也噬
 嗑言先王飭法豐言君子折獄以明在上而麗於威
 震王者之事故為制刑立法以明在下而麗於威震
[004-67a]
 君子之用故為折獄致刑旅明在上而云君子者旅
 取慎用刑與不留獄君子皆當然也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
 雷電皆至成豐之象明動相資致豐之道非明无以
 照非動无以行相須猶形影相資猶表裏初九明之
 初九四動之初宜相須以成其用故雖旬而相應位
 則相應用則相資故初謂四為配主已所配也配雖
 匹稱然就之者也如配天以配君子故初於四云配
[004-67b]
 四於初云夷也雖旬无咎旬均也天下之相應者常
 非均敵如隂之應陽柔之從剛下之附上敵則安肯
 相從唯豐之初四其用則相資其應則相成故雖均
 是陽剛相從而无過咎也蓋非明則動无所之非動
 則明无所用相資而成用同舟則胡越一心共難則
 仇怨協力事勢使然也往而相從則能成其豐故云
 有尚有可嘉尚也在他卦則不相下而離隙矣
象曰雖旬无咎過旬災也
[004-68a]
 聖人因時而處宜隨事而順理夫勢均則不相下者
 常理也然有雖敵而相資者則相求也初四是也所
 以雖旬而无咎也與人同而力均者在乎降已以相
 求協力以從事若懷先已之私有加上之意則患當
 至矣故曰過旬災也均而先已是過旬也一求勝則
 不能同矣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明動相資乃能成豐二為明之主又得中正可謂明
[004-68b]
 者也而五在正應之地隂柔不正非能動者二五雖
 皆隂而在明動相資之時居相應之地五才不足既
 其應之才不足資則獨明不能成豐既不能成豐則
 䘮其明功故為豐其蔀日中見斗二至明之才以所
 應不足與而不能成其豐䘮其明功无明功則為昏
 暗故云見斗斗昏見者也蔀周匝之義用障蔽之物
 掩晦於明者也斗屬隂而主運乎象五以隂柔而當
 君位日中盛明之時乃見斗猶豐大之時乃遇柔弱
[004-69a]
 之主斗以昏見言見斗則是明䘮而暗矣二雖至明
 中正之才所遇乃柔暗不正之君既不能下求於已
 若往求之則反得疑猜忌疾暗主如是也然則如之
 何而可夫君子之事上也不得其心則盡其至誠以
 感發其志意而已苟誠意能動則雖昏蒙可開也雖
 柔弱可輔也雖不正可正也古人之事庸君常主而
 克行其道者已之誠意上達而君見信之篤耳管仲
 之相桓公孔明之輔後主是也若能以誠信發其志
[004-69b]
 意則得行其道乃為吉也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有孚發若謂以已之孚信感發上之心志也苟能發
 則其吉可知雖柔暗有可發之道也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无咎
 沛字古本有作斾字者王弼以為幡幔則是斾也幡
 幔圍蔽於内者豐其沛其暗更甚於蔀也三明體而
 反暗於四者所應隂暗故也三居明體之上陽剛得
[004-70a]
 正本能明者也豐之道必明動相資而成三應於上
 上隂柔又无位而處震之終既終則止矣不能動者
 也他卦至終則極震至終則止矣三无上之應則不
 能成豐沬星之微小无名數者見沬暗之甚也豐之
 時而遇上六日中而見沬者也右肱人之所用乃折
 矣其无能為可知賢智之才遇明君則能有為於天
 下上无可賴之主則不能有為如人之折其右肱也
 人之為有所失則有所歸咎曰由是故致是若欲動
[004-70b]
 而无右肱欲為而上无所賴則不能而已更復何言
 无所歸咎也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三應於上上應而无位隂柔无勢力而處既終其可
 共濟大事乎既无所賴如右肱之折終不可用矣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四雖陽剛為動之主又得大臣之位然以不中正遇
 隂暗柔弱之主豈能致豐大也故為豐其蔀蔀周圍
[004-71a]
 掩蔽之物周圍則不大掩蔽則不明日中見斗當盛
 明之時反昏暗也夷主其等夷也相應故謂之主初
 四皆陽而居初是其徳同又居相應之地故為夷主
 居大臣之位而得在下之賢同徳相輔其助豈小也
 哉故吉也如四之才得在下之賢為之助則能致豐
 大乎曰在下者上有當位為之與在上者下有賢才
 為之助豈无益乎故吉也然而致天下之豐有若而
 後能也五隂柔居尊而震體无虛中㢲順下賢之象
[004-71b]
 下雖多賢亦將何為蓋非陽剛中正不能致天下之
 豐也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
 位不當謂以不中正居髙位所以闇而不能致豐
日中見斗幽不明也
 謂幽暗不能光明君隂柔而臣不中正故也
遇其夷主吉行也
 陽剛相遇吉之行也下就於初故云行下求則為吉
[004-72a]
 也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五以隂柔之才為豐之主固不能成其豐大若能來
 致在下章美之才而用之則有福慶復得美譽所謂
 吉也六二文明中正章美之才也為五者誠能致之
 在位而委任之可以致豐大之慶名譽之美故吉也
 章美之才主二而言然初與三四皆陽剛之才五能
 用賢則彚征矣二雖隂有文明中正之徳大賢之在
[004-72b]
 下者也五與二雖非隂陽正應在明動相資之時有
 相為用之義五若能來章則有慶譽而吉也然六五
 无虛己下賢之義聖人設此義以為教耳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其所謂吉者可以有慶福及于天下也人君雖柔暗
 若能用賢才則可以為天下之福唯患不能耳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閴其无人三歲不覿凶
 六以隂柔之質而居豊之極處動之終其滿假躁動
[004-73a]
 甚矣處豊大之時宜乎謙屈而處極髙致豊大之功
 在乎剛健而體隂柔當豐大之任在乎得時而不當
 位如上六者處无一當其凶可知豐其屋處太髙也
 蔀其家居不明也以隂柔居豐大而在无位之地乃
 髙亢昏暗自絶於人人誰與之故闚其戸閴其无人
 也至於三歲之久而不知變其凶宜矣不覿謂尚不
 見人蓋不變也六居卦終有變之義而不能遷是其
 才不能也
[004-73b]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户閴其无人自藏也
 六處豐大之極在上而自髙若飛翔於天際謂其髙
 大之甚闚其戸而无人者雖居豐大之極而實无位
 之地人以其昏暗自髙大故皆棄絶之自藏避而弗
 與親也
艮下/離上
 旅序卦豐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豐盛
 至於窮極則必失其所安旅所以次豐也為卦離上
[004-74a]
 艮下山止而不遷火行而不居違去而不處之象故
 為旅也又麗乎外亦旅之象
旅小亨旅貞吉
 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小亨得旅之貞正而吉
 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
小亨旅貞吉也
 六上居五柔得中乎外也麗乎上下之剛順乎剛也
[004-74b]
 下艮止上離麗止而麗於明也柔順而得在外之中
 所止能麗於明是以小亨得旅之貞正而吉也旅困
 之時非陽剛中正有助於下不能致大亨也所謂得
 在外之中中非一揆旅有旅之中也止麗於明則不
 失時宜然後得處旅之道
旅之時義大矣哉
 天下之事當隨時各適其宜而旅為難處故稱其時
 義之大
[004-75a]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火之在髙明无不照君子觀明照之象則以明慎用
 刑明不可恃故戒於慎明而止亦慎象觀火行不處
 之象則不留獄獄者不得已而設民有罪而入豈可
 留滯淹久也
初六旅𤨏𤨏斯其所取災
 六以隂柔在旅之時處於卑下是柔弱之人處旅困
 而在卑賤所存汚下者也志卑之人既處旅困鄙猥
[004-75b]
 𤨏細无所不至乃其所以致悔辱取災咎也𤨏𤨏猥
 細之狀當旅困之時才質如是上雖有援无能為也
 四陽性而離體亦非就下者也又在旅與他卦為大
 臣之位者異矣
象曰旅𤨏𤨏志窮災也
 志意窮迫益自取災也災𤯝對言則有分獨言則謂
 災患耳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004-76a]
 二有柔順中正之徳柔順則衆與之中正則處不失
 當故能保其所有童僕亦盡其忠信雖不若五有文
 明之徳上下之助亦處旅之善者也次舍旅所安也
 財貨旅所資也童僕旅所頼也得就次舍懷畜其資
 財又得童僕之貞良旅之善也柔弱在下者童也强
 壯處外者僕也二柔順中正故得内外之心在旅所
 親比者童僕也不云吉者旅寓之際得免於災厲則
 已善矣
[004-76b]
象曰得童僕貞終无尤也
 覉旅之人所頼者童僕也既得童僕之忠貞終无尤
 悔矣
九三旅焚其次䘮其童僕貞厲
 處旅之道以柔順謙下為先三剛而不中又居下體
 之上與艮之上有自髙之象在旅而過剛自髙致困
 災之道也自髙則不順於上故上不與而焚其次失
 所安也上離為焚象過剛則暴下故下離而䘮其童
[004-77a]
 僕之貞信謂失其心也如此則危厲之道也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䘮也
 旅焚失其次舍亦以困傷矣以旅之時而與下之道
 如此義當䘮也在旅而以過剛自髙待下必䘮其忠
 貞謂失其心也在旅而失其童僕之心為可危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四陽剛雖不居中而處柔在上體之下有用柔能下
 之象得旅之宜也以剛明之才為五所與為初所應
[004-77b]
 在旅之善者也然四非正位故雖得其處止不若二
 之就次舍也有剛明之才為上下所與乃旅而得貨
 財之資器用之利也雖在旅為善然上无剛陽之與
 下唯隂柔之應故不能伸其才行其志其心不快也
 云我者據四而言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四以近君為當位在旅五不取君義故四為未得位
 也曰然則以九居四不正為有咎矣曰以剛居柔旅
[004-78a]
 之宜也九以剛明之才欲得時而行其志故雖得資
 斧於旅為善其心志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六五有文明柔順之徳處得中道而上下與之處旅
 之至善者也人之處旅能合文明之道可謂善矣覉
 旅之人動而或失則困辱隨之動而无失然後為善
 離為雉文明之物射雉謂取則於文明之道而必合
 如射雉一矢而亡之發无不中則終能致譽命也譽
[004-78b]
 令聞也命福禄也五居文明之位有文明之徳故動
 必中文明之道也五君位人君无旅旅則失位故不
 取君義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有文明柔順之徳則上下與之逮與也能順承於上
 而上與之為上所逮也言上而得乎下為下所上逮
 也在旅而上下與之所以致譽命也旅者困而未得
 所安之時也終以譽命終當致譽命也已譽命則非
[004-79a]
 旅也困而親寡則為旅不必在外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䘮牛于易凶
 烏飛騰處髙者也上九剛不中而處最髙又離體其
 亢可知故取鳥象在旅之時謙降柔和乃可自保而
 過剛自髙失其所宜安矣巢鳥所安止焚其巢失其
 所安无所止也在離上為焚象陽剛自處於至髙始
 快其意故先笑既而失安莫與故號咷輕易以䘮其
 順徳所以凶也牛順物喪牛于易謂忽易以失其順
[004-79b]
 也離火性上為躁易之象上承鳥焚其巢故更加旅
 人字不云旅人則是鳥笑哭也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以旅在上而以尊髙自處豈能保其居其義當有焚
 巢之事方以極剛自髙為得志而笑不知喪其順徳
 於躁易是終莫之聞謂終不自聞知也使自覺知則
 不至於極而號咷矣陽剛不中而處極固有髙亢躁
 動之象而火復炎上則又甚焉
[004-80a]
㢲下/㢲上
 㢲序卦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㢲㢲者入也羇旅親
 寡非㢲順何所取容苟能㢲順雖旅困之中何往而
 不能入㢲所以次旅也為卦一隂在二陽之下㢲順
 於陽所以為㢲也
㢲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卦之才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也㢲與兌皆
 剛中正㢲說義亦相類而兌則亨㢲乃小亨者兌陽
[004-80b]
 之為也㢲隂之為也兑柔在外用柔也㢲柔在内性
 柔也㢲之亨所以小也
彖曰重㢲以申命
 重㢲者上下皆㢲也上順道以出命下奉命而順從
 上下皆順重㢲之象也又重為重複之義君子體重
 㢲之義以申復其命令申重復也丁寧之謂也
剛㢲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
 以卦才言也陽剛居㢲而得中正㢲順於中正之道
[004-81a]
 也陽性上其志在以中正之道上行也又上下之柔
 皆㢲順於剛其才如是雖内柔可以小亨也
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㢲順之道无往不能入故利有攸往㢲順雖善道必
 知所從能㢲順於陽剛中正之大人則為利故利見
 大人也如五二之陽剛中正大人也㢲順不於大人
 未必不為過也
象曰隨風㢲君子以申命行事
[004-81b]
 兩風相重隨風也隨相繼之義君子觀重㢲相繼以
 順之象而以申命令行政事隨與重上下皆順也上
 順下而出之下順上而從之上下皆順重㢲之義也
 命令政事順理則合民心而民順從矣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六以隂柔居卑㢲而不中處最下而承剛過於卑㢲
 者也隂柔之人卑㢲太過則志意恐畏而不安或進
 或退不知所從其所利在武人之貞若能用武人剛
[004-82a]
 貞之志則為宜也勉為剛貞則无過卑恐畏之失矣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進退不知所安者其志疑懼也利用武人之剛貞以
 立其志則其志治也治謂修立也
九二㢲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二居㢲時以陽處隂而在下過於㢲者也牀人之所
 安㢲在牀下是過於㢲過所安矣人之過於卑㢲非
 恐怯則諂說皆非正也二實剛中雖㢲體而居柔為
[004-82b]
 過於㢲非有邪心也恭㢲之過雖非正禮可以逺耻
 辱絶怨咎亦吉道也史巫者通誠意於神明者也紛
 若多也苟至誠安於謙㢲能使通其誠意者多則吉
 而无咎謂其誠足以動人也人不察其誠意則以過
 㢲為諂矣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二以居柔在下為過㢲之象而能使通其誠意者衆
 多紛然由得中也陽居中為中實之象中既誠實則
[004-83a]
 人自當信之以誠意則非諂畏也所以吉而无咎
九三頻㢲吝
 三以陽處剛不得其中又在下體之上以剛亢之質
 而居㢲順之時非能㢲者勉而為之故屢失也居㢲
 之時處下而上臨之以㢲又四以柔㢲相親所乗者
 剛而上復有重剛雖欲不㢲得乎故頻失而頻㢲是
 可吝也
象曰頻㢲之吝志窮也
[004-83b]
 三之才質本非能㢲而上臨之以㢲承重剛而履剛
 𫝑不得行其志故頻失而頻㢲是其志窮困可吝之
 甚也
六四悔亡田𫉬三品
 隂柔无援而承乗皆剛宜有悔也而四以隂居隂得
 㢲之正在上體之下居上而能下也居上之下㢲於
 上也以㢲臨下㢲於下也善處如此故得悔亡所以
 得悔亡以如田之𫉬三品也田𫉬三品及於上下也
[004-84a]
 田獵之𫉬分三品一為乾豆一供賓客與充庖一頒
 徒御四能㢲於上下之陽如田之𫉬三品謂遍及上
 下也四之地本有悔以處之至善故悔亡而復有功
 天下之事苟善處則悔或可以為功也
象曰田𫉬三品有功也
 㢲於上下如田之𫉬三品而遍及上下成㢲之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004-84b]
 五居尊位為㢲之主命令之所出也處得中正盡㢲
 之善然㢲者柔順之道所利在貞非五之不足在㢲
 當戒也既貞則吉而悔亡无所不利貞正中也處㢲
 出令皆以中正為吉柔㢲而不貞則有悔安能无所
 不利也命令之出有所變更也无初始未善也有終
 更之使善也若已善則何用命也何用更也先庚三
 日後庚三日吉出命更改之道當如是也甲者事之
 端也庚者變更之始也十干戊己為中過中則變故
[004-85a]
 謂之庚事之改更當原始要終如先甲後甲之義如
 是則吉也解在蠱卦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之吉以處正中也得正中之道則吉而其悔亡
 也正中謂不過无不及正得其中也處柔㢲與出命
 令唯得中為善失中則悔也
上九㢲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凶
 牀人所安也在牀下過所安之義也九居㢲之極過
[004-85b]
 於㢲者也資所有也斧以斷也陽剛本有斷以過㢲
 而失其剛斷失其所有喪資斧也居上而過㢲至於
 自失在正道為凶也
象曰㢲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㢲在牀下過於㢲也處卦之上㢲至於窮極也居上
 而過極於㢲至於自失得為正乎乃凶道也㢲本善
 行故疑之曰得為正乎復斷之曰乃凶也
兌下/兌上
[004-86a]
 兌序卦㢲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
 也物相入則相說相說則相入兌所以次㢲也
兌亨利貞
 兌說也說致亨之道也能說於物物莫不說而與之
 足以致亨然為說之道利於貞正非道求說則為邪
 諂而有悔咎故戒利貞也
彖曰兌說也
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
[004-86b]
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兌之義說也一隂居二陽之上隂說於陽而為陽所
 說也陽剛居中中心誠實之象柔爻在外接物和柔
 之象故為說而能貞也利貞說之道宜正也卦有剛
 中之徳能貞者也說而能貞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
 心說道之至正至善者也若夫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者苟說之道違道不順天干譽非應人苟取一時之
 說耳非君子之正道君子之道其說於民如天地之
[004-87a]
 施感於其心而說服无斁故以之先民則民心說隨
 而忘其勞率之以犯難則民心說服於義而不恤其
 死說道之大民莫不知勸勸謂信之而勉力順從人
 君之道以人心說服為本故聖人贊其大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麗澤二澤相附麗也兩澤相麗交相浸潤互有滋益
 之象故君子觀其象而以朋友講習朋友講習互相
 益也先儒謂天下之可說莫如朋友講習朋友講習
[004-87b]
 固可說之大者然當明相益之象
初九和兌吉
 初雖陽爻居說體而在最下无所繫應是能卑下和
 順以為說而无所偏私者也以和為說而无所偏私
 說之正也陽剛則不卑居下則能㢲處說則能和无
 應則不偏處說如是所以吉也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有求而和則涉於邪諂初隨時順處心无所繫无所
[004-88a]
 為也以和而已是以吉也象又以其處說在下而非
 中正故云行未疑也其行未有可疑謂未見其有失
 也若得中正則无是言也說以中正為本爻直陳其
 義象則推而盡之
九二孚兌吉悔亡
 二承比隂柔隂柔小人也說之則當有悔二剛中之
 徳孚信内充雖比小人自守不失君子和而不同說
 而不失剛中故吉而悔亡非二之剛中則有悔矣以
[004-88b]
 自守而亡也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心之所存為志二剛實居中孚信存於中也志存誠
 信豈至說小人而自失乎是以吉也
六三來兌凶
 六三隂柔不中正之人說不以道者也來兌就之以
 求說也比於在下之陽枉已非道就以求說所以凶
 也之内為來上下俱陽而獨之内者以同體而隂性
[004-89a]
 下也失道下行也
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自處不中正无與而妄求說所以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四上承中正之五而下比柔邪之三雖剛陽而處非
 正三隂柔陽所說也故不能決而商度未寧謂擬議
 所從而未決未能有定也兩間謂之介分限也地之
 界則加田義乃同也故人有節守謂之介若介然守
[004-89b]
 正而疾逺邪惡則有喜也從五正也說三邪也四近
 君之位若剛介守正疾逺邪惡將得君以行道福慶
 及物為有喜也若四者得失未有定繫所從耳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所謂喜者若守正而君說之則得行其剛陽之道而
 福慶及物也
九五孚于剥有厲
 九五得尊位而處中正盡說道之善矣而聖人復設
[004-90a]
 有厲之戒蓋堯舜之盛未嘗无戒也戒所當戒而已
 雖聖賢在上天下未嘗无小人然不敢肆其惡也聖
 人亦說其能勉而革靣也彼小人者未嘗不知聖賢
 之可說也如四凶處堯朝隱惡而順命是也聖人非
 不知其終惡也取其畏罪而强仁耳五若誠心信小
 人之假善為實善而不知其包藏則危道也小人者
 備之不至則害於善聖人為戒之意深矣剥者消陽
 之名隂消陽者也蓋指上六故孚于剝則危也以五
[004-90b]
 在說之時而密比於上六故為之戒雖舜之聖且畏
 巧言令色安得不戒也說之惑人易入而可懼也如
 此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戒孚于剝者以五所處之位正當戒也密比隂柔有
 相說之道故戒在信之也
上六引兌
 他卦至極則變兌為說極則愈說上六成說之主居
[004-91a]
 說之極說不知已者也故說既極矣又引而長之然
 而不至悔咎何也曰方言其說不知己未見其所說
 善惡也又下乗九五之中正无所施其邪說六三則
 承乗皆非正是以有凶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說既極矣又引而長之雖說之之心不已而事理已
 過實无所說事之盛則有光輝既極而强引之長其
 无意味甚矣豈有光也未非必之辭象中多用非必
[004-91b]
 能有光輝謂不能光也
坎下/㢲上
 渙序卦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說則舒
 散也人之氣憂則結聚說則舒散故說有散義渙所
 以繼兌也為卦㢲上坎下風行於水上水遇風則渙
 散所以為渙也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渙離散也人之離散由乎中人心離則散矣治乎散
[004-92a]
 亦本於中能收合人心則散可聚也故卦之義皆主
 於中利貞合渙散之道在乎正固也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渙之能亨者以卦才如是也渙之成渙由九來居二
 六上居四也剛陽之來則不窮極於下而處得其中
 柔之往則得正位於外而上同於五之中㢲順於五
 乃上同也四五君臣之位當渙而比其義相通同五
 乃從中也當渙之時而守其中則不至於離散故能
[004-92b]
 亨也
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
 王假有廟之義在萃卦詳矣天下離散之時王者收
 合人心至於有廟乃是在其中也在中謂求得其中
 攝其心之謂也中者心之象剛來而不窮柔得位而
 上同卦才之義皆主於中也王者拯渙之道在得其
 中而已孟子曰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享帝
 立廟民心所歸從也歸人心之道无大於此故云至
[004-93a]
 于有廟拯渙之道極於此也
利涉大川乗木有功也
 治渙之道當濟於險難而卦有乗木濟川之象上㢲
 木也下坎水大川也利涉險以濟渙也木在水上乗
 木之象乗木所以涉川也涉則有濟渙之功卦有是
 義有是象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風行水上有渙散之象先王觀是象救天下之渙散
[004-93b]
 至于享帝立廟也收合人心无如宗廟祭祀之報出
 于其心故享帝立廟人心之所歸也繫人心合離散
 之道无大於此
初六用拯馬壯吉
 六居卦之初渙之始也始渙而拯之又得馬壯所以
 吉也六爻獨初不云渙者離散之𫝑辨之宜早方始
 而拯之則不至於渙也為教深矣馬人之所託也託
 於壯馬故能拯渙馬謂二也二有剛中之才初隂柔
[004-94a]
 順兩皆无應无應則親比相求初之柔順而託於剛
 中之才以拯其渙如得壯馬以致逺必有濟矣故吉
 也渙拯於始為力則易時之順也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初之所以吉者以其能順從剛中之才也始渙而用
 拯能順乎時也
九二渙奔其机悔亡
 諸爻皆云渙謂渙之時也在渙離之時而處險中其
[004-94b]
 有悔可知若能奔就所安則得悔亡也机者俯慿以
 為安者也俯就下也奔急往也二與初雖非正應而
 當渙離之時兩皆无與以隂陽親比相求則相頼者
 也故二目初為机初謂二為馬二急就於初以為安
 則能亡其悔矣初雖坎體而不在險中也或疑初之
 柔微何足頼蓋渙之時合力為勝先儒皆以五為机
 非也方渙離之時二陽豈能同也若能同則成濟渙
 之功當大豈止悔亡而已机謂俯就也
[004-95a]
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渙散之時以合為安二居險中急就於初求安也頼
 之如机而亡其悔乃得所願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三在渙時獨有應與无渙散之悔也然以隂柔之質
 不中正之才上居无位之地豈能拯時之渙而及人
 也止於其身可以无悔而已上加渙字在渙之時躬
 无渙之悔也
[004-95b]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志應於上在外也與上相應故其身得免於渙而无
 悔悔亡者本有而得亡无悔者本无也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渙四五二爻義相須故通言之彖故曰上同也四㢲
 順而正居大臣之位五剛中而正居君位君臣合力
 剛柔相濟以拯天下之渙者也方渙散之時用剛則
 不能使之懷附用柔則不足為之依歸四以巽順之
[004-96a]
 正道輔剛中正之君君臣同功所以能濟渙也天下
 渙散而能使之羣聚可謂大善之吉也渙有丘匪夷
 所思贊美之辭也丘聚之大也方渙散而能致其大
 聚其功甚大其事甚難其用至妙夷平常也非平常
 之見所能思及也非大賢智孰能如是
象曰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稱元吉者謂其功徳光大也元吉光大不在五而在
 四者二爻之義通言也於四言其施用於五言其成
[004-96b]
 功君臣之分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五與四君臣合徳以剛中正㢲順之道治渙得其道
 矣唯在浹洽於人心則順從也當使號令洽於民心
 如人身之汗浹於四體則信服而從矣如是則可以
 濟天下之渙居王位為稱而无咎大號大政令也謂
 新民之大命救渙之大政再云渙者上謂渙之時下
 謂處渙如是則无咎也在四已言元吉五唯言稱其
[004-97a]
 位也渙之四五通言者渙以離散為害拯之使合也
 非君臣同功合力其能濟乎爻義相須時之宜也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王居謂正位人君之尊位也能如五之為則居尊位
 為稱而无咎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渙之諸爻皆无繫應亦渙離之象惟上應於三三居
 險陷之極上若下從於彼則不能出於渙也險有傷
[004-97b]
 害畏懼之象故云血惕然九以陽剛處渙之外有出
 渙之象乂居㢲之極為能㢲順於事理故云若能使
 其血去其惕出則无咎也其者所有也渙之時以能
 合為功獨九居渙之極有繫而臨險故以能出渙逺
 害為善也
象曰渙其血逺害也
 若如象文為渙其血乃與屯其膏同也義則不然蓋
 血字下脫去字血去惕出謂能逺害則无咎也
[004-98a]
兌下/坎上
 節序卦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物既
 離散則當節止之節所以次渙也為卦澤上有水澤
 之容有限澤上置水滿則不容為有節之象故為節
節亨苦節不可貞
 事既有節則能致亨通故節有亨義節貴適中過則
 苦矣節至於苦豈能常也不可固守以為常不可貞
 也
[004-98b]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
 節之道自有亨義事有節則能亨也又卦之才剛柔
 分處剛得中而不過亦所以為節所以能亨也
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
 節至於極而苦則不可堅固常守其道已窮極也
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以卦才言也内兌外坎說以行險也人於所說則不
 知已遇艱險則思止方說而止為節之義當位以節
[004-99a]
 五居尊當位也在澤上有節也當位而以節主節者
 也處得中正節而能通也中正則通過則苦矣
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推言節之道天地有節故能成四時无節則失序也
 聖人立制度以為節故能不傷財害民人欲之无窮
 也苟非節以制度則侈肆至於傷財害民矣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徳行
 澤之容水有限過則盈溢是有節故為節也君子觀
[004-99b]
 節之象以制立數度凡物之大小輕重髙下文質皆
 有數度所以為節也數多寡度法制議徳行者存諸
 中為徳發於外為行人之徳行當義則中節議謂商
 度求中節也
初九不出戸庭无咎
 戸庭戸外之庭門庭門内之庭初以陽在下上復有
 應非能節者也又當節之初故戒之謹守至於不出
 戸庭則无咎也初能固守終或渝之不謹於初安能
[004-100a]
 有卒故於節之初為戒甚嚴也
象曰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爻辭於節之初戒之謹守故云不出戸庭則无咎也
 象恐人之泥於言也故復明之云雖當謹守不出戸
 庭又必知時之通塞也通則行塞則止義當出則出
 矣尾生之信水至不去不知通塞也故君子貞而不
 諒繫辭所解獨以言者在人所節唯言與行節於言
 則行可知言當在先也
[004-100b]
九二不出門庭凶
 二雖剛中之質然處陰居說而承柔處隂不正也居
 說失剛也承柔近邪也節之道當以剛中正二失其
 剛中之徳與九五剛中正異矣不出門庭不之於外
 也謂不從於五也二五非陰陽正應故不相從若以
 剛中之道相合則可以成節之功唯其失徳失時是
 以凶也不合於五乃不正之節也以剛中正為節如
 懲忿窒慾捐過抑有餘是也不正之節如嗇節於用
[004-101a]
 懦節於行是也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不能上從九五剛中正之道成節之功乃繫於私暱
 之陰柔是失時之至極所以凶也失時失其所宜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
 六三不中正乗剛而臨險固宜有咎然柔順而和說
 若能自節而順於義則可以无過不然則凶咎必至
 可傷嗟也故不節若則嗟若己所自致无所歸咎也
[004-101b]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節則可以免過而不能自節以致可嗟將誰咎乎
六四安節亨
 四順承九五剛中正之道是以中正為節也以陰居
 陰安於正也當位為有節之象下應於初四坎體水
 也水上溢為无節就下有節也如四之義非强節之
 安於節者也故能致亨節以安為善强守而不安則
 不能常豈能亨也
[004-102a]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四能安節之義非一象獨舉其重者上承九五剛中
 正之道以為節足以亨矣餘善亦不出於中正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九五剛中正居尊位為節之主所謂當位以節中正
 以通者也在已則安行天下則說從節之甘美者也
 其吉可知以此而行其功大矣故往則有可嘉尚也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004-102b]
 既居尊位又得中道所以吉而有功節以中為貴得
 中則正矣正不能盡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上六居節之極節之苦者也居險之極亦為苦義固
 守則凶悔則凶亡悔捐過從中之謂也節之悔亡與
 他卦之悔亡辭同而義異也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節既苦而貞固守之則凶蓋節之道至於窮極矣
[004-103a]
兌下/㢲上
 中孚序卦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節者為之制節
 使不得過越也信而後能行上能信守之下則信從
 之節而信之也中孚所以次節也為卦澤上有風風
 行澤上而感于水中為中孚之象感謂感而動也内
 外皆實而中虛為中孚之象又二五皆陽中實亦為
 孚義在二體則中實在全體則中虚中虛信之本中
 實信之質
[004-103b]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豚躁魚㝠物之難感者也孚信能感於豚魚則无不
 至矣所以吉也忠信可以蹈水火况涉川乎守信之
 道在乎堅正故利於貞也
象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
 二柔在内中虛為誠之象二剛得上下體之中中實
 為孚之象卦所以為中孚也
說而㢲孚乃化邦也
[004-104a]
 以二體言卦之用也上㢲下說為上至誠以順㢲於
 下下有孚以說從其上如是其孚乃能化於邦國也
 若人不說從或違拂事理豈能化天下乎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信能及於豚魚信道至矣所以吉也
利涉大川乗木舟虛也
 以中孚涉險難其利如乗木濟川而以虚舟也舟虛
 則无沉覆之患卦虛中為虛舟之象
[004-104b]
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中孚而貞則應乎天矣天之道孚貞而已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澤上有風感于澤中水體虚故風能入之人心虛故
 物能感之風之動乎澤猶物之感于中故為中孚之
 象君子觀其象以議獄與緩死君子之於議獄盡其
 忠而已於決死極於惻而已故誠意常求於緩緩寛
 也於天下之事无所不盡其忠而議獄緩死最其大
[004-105a]
 者也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九當中孚之初故戒在審其所信虞度也度其可信
 而後從也雖有至信苦不得其所則有悔咎故虞度
 而後信則吉也既得所信則當誠一若有他則不得
 其燕安矣燕安裕也有他志不定也人志不定則惑
 而不安初與四為正應四㢲體而居正无不善也爻
 以謀始之義大故不取相應之義若用應則非虞也
[004-105b]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當信之始志未有所從而虞度所信則得其正是以
 吉也蓋其志未有變動志有所從則是變動虞之不
 得其正矣在初言求所信之道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二剛實中孚之至者也孚至則能感通鶴鳴於幽隱
 之處不聞也而其子相應和中心之願相通也好爵
 我有而彼亦繫慕說好爵之意同也有孚於中物无
[004-106a]
 不應誠同故也至誠无逺近幽深之間故繫辭云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言誠通也至誠
 感通之理知道者為能識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中心願謂誠意所願也故通而相應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敵對敵也謂所交孚者正應上九是也三四皆以虛
 中為成孚之主然所處則異四得位居正故亡匹以
[004-106b]
 從上三不中失正故得敵以累志以柔說之質既有
 所繫唯所信是從或鼓張或罷廢或悲泣或歌樂動
 息憂樂皆繫乎所信也唯繫所信故未知吉凶然非
 明達君子之所為也
象曰或鼔或罷位不當也
 居不當位故无所主唯所信是從所處得正則所信
 有方矣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
[004-107a]
 四為成孚之主居近君之位處得其正而上信之至
 當孚之任者也如月之幾望盛之至也已望則敵矣
 臣而敵君禍敗必至故以幾望為至盛馬匹亡四與
 初為正應匹也古者駕車用四馬不能備純色則兩
 服兩驂各一色又小大必相稱故兩馬為匹謂對也
 馬者行物也初上應四而四亦進從五皆上行故以
 馬為象孚道在一四既從五若復下繫於初則不一
 而害於孚為有咎矣故馬匹亡則无咎也上從五而
[004-107b]
 不繫於初是亡其匹也繫初則不進不能成孚之功
 也
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
 絶其類而上從五也類謂應也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
 五居君位人君之道當以至誠感通天下使天下之
 心信之固結如拘攣然則為无咎也人君之孚不能
 使天下固結如是則億兆之心安能保其不離乎
[004-108a]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五居君位之尊由中正之道能使天下信之如拘攣
 之固乃稱其位人君之道當如是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
 翰音者音飛而實不從處信之終信終則衰忠篤内
 喪華美外颺故云翰音登天正亦滅矣陽性上進風
 體飛颺九居中孚之時處於最上孚於上進而不知
 止者也其極至於羽翰之音登聞於天貞固於此而
[004-108b]
 不知變凶可知矣夫子曰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固
 守而不通之謂也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守孚至於窮極而不知變豈可長久也固守而不通
 如是則凶也
艮下/震上
 小過序卦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人之所
 信則必行行則過也小過所以繼中孚也為卦山上
[004-109a]
 有雷雷震於髙其聲過常故為小過又陰居尊位陽
 失位而不中小者過其常也蓋為小者過又為小事
 過又為過之小
小過亨利貞
 過者過其常也若矯枉而過正過所以就正也事有
 時而當然有待過而後能亨者故小過自有亨義利
 貞者過之道利於貞也不失時宜之謂正
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004-109b]
 過所以求就中也所過者小事也事之大者豈可過
 也於大過論之詳矣飛鳥遺之音謂過之不逺也不
 宜上宜下謂宜順也順則大吉過以就之蓋順理也
 過而順理其吉必大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
 陽大陰小陰得位剛失位而不中是小者過也故為
 小事過過之小小者與小事有時而當過過之亦小
 故為小過事固有待過而後能亨者過之所以能亨
[004-110a]
 也
過以利貞與時行也
 過而利於貞謂與時行也時當過而過乃非過也時
 之宜也乃所謂正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
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飛鳥之象焉
 小過之道於小事有過則吉者而彖以卦才言吉義
[004-110b]
 柔得中二五居中也陰柔得位能致小事吉耳不能
 濟大事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大事非剛
 陽之才不能濟三不中四失位是以不可大事小過
 之時自不可大事而卦才又不堪大事與時合也有
 飛鳥之象焉此一句不類彖體蓋解者之辭誤入彖
 中中剛外柔飛鳥之象卦有此象故就飛鳥為義
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事有時而當過所以從宜然豈可甚過也如過恭過
[004-111a]
 哀過儉大過則不可所以在小過也所過當如飛鳥
 之遺音鳥飛迅疾聲出而身已過然豈能相逺也事
 之當過者亦如是身不能甚逺於聲事不可逺過其
 常在得宜耳不宜上宜下更就鳥音取宜順之義過
 之道當如飛鳥之遺音夫聲逆而上則難順而下則
 易故在髙則大山上有雷所以為過也過之道順行
 則吉如飛鳥之遺音宜順也所以過者為順乎宜也
 能順乎宜所以大吉
[004-111b]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
乎儉
 雷震於山上其聲過常故為小過天下之事有時當
 過而不可過甚故為小過君子觀小過之象事之宜
 過者則勉之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是也當
 過而過乃其宜也不當過而過則過矣
初六飛鳥以凶
 初六陰柔在下小人之象又上應於四四復動體小
[004-112a]
 人躁易而上有應助於所當過必至過甚况不當過
 而過乎其過如飛鳥之迅疾所以凶也躁疾如是所
 以過之速且逺救止莫及也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其過之疾如飛鳥之迅豈容救止也凶其宜矣不可
 如何无所用其力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陽之在上者父之象尊於父者祖之象四在三上故
[004-112b]
 為祖二與五居相應之地同有柔中之徳志不從於
 三四故過四而遇五是過其祖也五陰而尊祖妣之
 象與二同徳相應在他卦則陰陽相求過之時必過
 其常故異也无所不過故二從五亦戒其過不及其
 君遇其臣謂上進而不陵及於君適當臣道則无咎
 也遇當也過臣之分則其咎可知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過之時事无不過其常故於上進則戒及其君臣不
[004-113a]
 可過臣之分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小過陰過陽失位之時三獨居正然在下无所能為
 而為陰所忌惡故有當過者在過防於小人若弗過
 防之則或從而戕害之矣如是則凶也三於陰過之
 時以陽居剛過於剛也既戒之過防則過剛亦在所
 戒矣防小人之道正已為先三不失正故无必凶之
 義能過防則免矣三居下之上居上為下皆如是也
[004-113b]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陰過之時必害於陽小人道盛必害君子當過為之
 防防之不至則為其所戕矣故曰凶如何也言其甚
 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四當小過之時以剛處柔剛不過也是以无咎既弗
 過則合其宜矣故云遇之謂得其道也若往則有危
 必當戒懼也往去柔而以剛進也勿用永貞陽性堅
[004-114a]
 剛故戒以隨宜不可固守也方陰過之時陽剛失位
 則君子當隨時順處不可固守其常也四居髙位而
 无上下之交雖比五應初方陰過之時彼豈肯從陽
 也故往則有厲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位不當謂處柔九四當過之時不過剛而反居柔乃
 得其宜故曰遇之遇其宜也以九居四位不當也居
 柔乃遇其宜也當陰過之時陽退縮自保足矣終豈
[004-114b]
 能長而盛也故往則有危必當戒也長上聲作平聲
 則大失易意以夬與剥觀之可見與夬之象文同而
 音異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五以陰柔居尊位雖欲過為豈能成功如密雲而不
 能成雨所以不能成雨自西郊故也陰不能成雨小
 畜卦中已解公弋取彼在穴弋射取之也射止是射
 弋有取義穴山中之空中虛乃空也在穴指六二也
[004-115a]
 五與二本非相應乃弋而取之五當位故云公謂公
 上也同類相取雖得之兩陰豈能濟大事乎猶密雲
 之不能成雨也
象曰密雲不雨已上也
 陽降陰升合則和而成雨陰已在上雲雖密豈能成
 雨乎陰過不能成大之義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六陰而動體處過之極不與理遇動皆過之其違理
[004-115b]
 過常如飛鳥之迅速所以凶也離過之逺也是謂災
 眚是當有災眚也災者天殃眚者人為既過之極豈
 唯人眚天災亦至其凶可知天理人事皆然也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居過之終弗遇於理而過之過已亢極其凶宜也
離下/坎上
 既濟序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能過於物
 必可以濟故小過之後受之以既濟也為卦水在火
[004-116a]
 上水火相交則為用矣各當其用故為既濟天下萬
 事已濟之時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既濟之時大者既已亨矣小者尚有亨也雖既濟之
 時不能无小未亨也小字在下語當然也若言小亨
 則為亨之小也利貞處既濟之時利在貞固以守之
 也初吉方濟之時也終亂濟極則反也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
[004-116b]
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
 既濟之時大者固已亨矣唯有小者亨也時既濟矣
 固宜貞固以守之卦才剛柔正當其位當位者其常
 也乃正固之義利於如是之貞也陰陽各得正位所
 以為既濟也
初吉柔得中也
 二以柔順文明而得中故能成既濟之功二居下體
 方濟之初也而又善處是以吉也
[004-117a]
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天下之事不進則退无一定之理濟之終不進而止
 矣无常止也衰亂至矣蓋其道已窮極也九五之才
 非不善也時極道窮理當必變也聖人至此奈何曰
 唯聖人為能通其變於未窮不使至於極也堯舜是
 也故有終而无亂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火既交各得其用為既濟時當既濟唯慮患害之
[004-117b]
 生故思而豫防使不至於患也自古天下既濟而致
 禍亂者蓋不能思患而豫防也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初以陽居下上應於四又火體其進之志銳也然時
 既濟矣進不已則及於悔咎故曳其輪濡其尾乃得
 无咎輪所以行倒曳之使不進也獸之涉水必揭其
 尾濡其尾則不能濟方既濟之初能止其進乃得无
 咎不知已則至於咎也
[004-118a]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既濟之初而能止其進則不至於極其義自无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二以文明中正之徳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宜得
 行其志也然五既得尊位時已既濟无復進而有為
 矣則於在下賢才豈有求用之意故二不得遂其行
 也自古既濟而能用人者鮮矣以唐太宗之用言尚
 怠於終况其下者乎於斯時也則剛中反為中滿坎
[004-118b]
 離乃為相戾矣人能識時知變則可以言易矣二陰
 也故以婦言茀婦人出門以自蔽者也喪其茀則不
 可行矣二不為五之求用則不得行如婦之喪茀也
 然中正之道豈可廢也時過則行矣逐者從物也從
 物則失其素守故戒勿逐自守不失則七日當復得
 也卦有六位七則變矣七日得謂時變也雖不為上
 所用中正之道无終廢之理不得行於今必行於異
 時也聖人之勸戒深矣
[004-119a]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中正之道雖不為時所用然无終不行之理故喪茀
 七日當復得謂自守其中異時必行也不失其中則
 正矣
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九三當既濟之時以剛居剛用剛之至也既濟而用
 剛如是乃髙宗伐鬼方之事髙宗必商之髙宗天下
 之事既濟而逺伐暴亂也威武可及而以救民為心
[004-119b]
 乃王者之事也唯聖賢之君則可若騁威武忿不服
 貪土地則殘民肆欲也故戒不可用小人小人為之
 則以貪忿私意也非貪忿則莫肯為也三年克之見
 其勞憊之甚聖人因九三當既濟而用剛發此義以
 示人為法為戒豈淺見所能及也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言憊以見其事之至難在髙宗為之則可无髙宗之
 心則貪忿以殃民也
[004-120a]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四在濟卦而水體故取舟為義四近君之位當其任
 者也當既濟之時以防患慮變為急繻當作濡謂滲
 漏也舟有罅漏則塞以衣袽有衣袽以備濡漏又終
 日戒懼不怠慮患當如是也不言吉方免於患也既
 濟之時免患則足矣豈復有加也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終日戒懼常疑患之將至也處既濟之時當畏慎如
[004-120b]
 是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五中實孚也二虛中誠也故皆取祭祀為義東鄰陽
 也謂五西鄰陰也謂二殺牛盛祭也禴薄祭也盛不
 如薄者時不同也二五皆有孚誠中正之徳二在濟
 下尚有進也故受福五處濟極无所進矣以至誠中
 正守之苟未至於反耳理无極而終不反者也已至
 於極雖善處无如之何矣故爻象唯言其時也
[004-121a]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五之才徳非不善不如二之時也二在下有進之時
 故中正而孚則其吉大來所謂受福也吉大來者在
 既濟之時為大來也亨小初吉是也
上六濡其首厲
 既濟之極固不安而危也又陰柔處之而在險體之
 上坎為水濟亦取水義故言其窮至於濡首危可知
 也既濟之終而小人處之其敗壞可立而待也
[004-121b]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既濟之窮危至於濡首其能長久乎
䷿坎下/離上
 未濟序卦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既濟矣
 物之窮也物窮而不變則无不已之理易者變易而
 不窮也故既濟之後受之以未濟而終焉未濟則未
 窮也未窮則有生生之義為卦離上坎下火在水上
 不相為用故為未濟
[004-122a]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未濟之時有亨之理而卦才復有致亨之道唯在慎
 處狐能度水濡尾則不能濟其老者多疑畏故履氷
 而聽懼其陷也小者則未能畏慎故勇於濟汔當為
 仡壯勇之狀書曰仡仡勇夫小狐果於濟則濡其尾
 而不能濟也未濟之時求濟之道當至慎則能亨若
 如小狐之果則不能濟也既不能濟无所利矣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
[004-122b]
 以卦才言也所以能亨者以柔得中也五以柔居尊
 位居剛而應剛得柔之中也剛柔得中處未濟之時
 可以亨也
小狐汔濟未出中也
 據二而言也二以剛陽居險中將濟者也又上應於
 五險非可安之地五有當從之理故果於濟如小狐
 也既果於濟故有濡尾之患未能出於險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
[004-123a]
 其進銳者其退速始雖勇於濟不能繼續而終之无
 所往而利也
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雖陰陽不當位然剛柔皆相應當未濟而有與若能
 重慎則有可濟之理二以汔濟故濡尾也卦之諸爻
 皆不得位故為未濟雜卦云未濟男之窮也謂三陽
 皆失位也斯義也聞之成都隱者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004-123b]
 水火不交不相濟為用故為未濟火在水上非其處
 也君子觀其處不當之象以慎處於事物辨其所當
 各居其才謂止於其所也
初六濡其尾吝
 六以陰柔在下處險而應四處險則不安其居有應
 則志行於上然已既陰柔而四非中正之才不能援
 之以濟也獸之濟水必揭其尾尾濡則不能濟濡其
 尾言不能濟也不度其才力而進終不能濟可羞吝
[004-124a]
 也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不度其才力而進至於濡尾是不知之極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在他卦九居二為居柔得中无過剛之義也於未濟
 聖人深取卦象以為戒明事上恭順之道未濟者君
 道艱難之時也五以柔處君位而二乃剛陽之才而
 居相應之地當用者也剛有陵柔之義水有勝火之
[004-124b]
 象方艱難之時所賴者才臣耳尤當盡恭順之道故
 戒曳其輪則得正而吉也倒曳其輪殺其𫝑緩其進
 戒用剛之過也剛過則好犯上而順不足唐之郭子
 儀李晟當艱危未濟之時能極其恭順所以為得正
 而能保其終吉也於六五則言其貞吉光輝盡君道
 之善於九二則戒其恭順盡臣道之正盡上下之道
 也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004-125a]
 九二得正而吉者以曳輪而得中道乃正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未濟征凶謂居險无出險之用而行則凶也必出險
 而後可征三以陰柔不中正之才而居險不足以濟
 未有可濟之道出險之用而征所以凶也然未濟有
 可濟之道險終有出險之理上有剛陽之應若能涉
 險而往從之則濟矣故利涉大川也然三之陰柔豈
 能出險而往非時不可才不能也
[004-125b]
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三征則凶者以位不當也謂陰柔不中正无濟險之
 才也若能涉險以從應則利矣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九四陽剛居大臣之位上有虛中明順之主又已出
 於險未濟已過中矣有可濟之道也濟天下之艱難
 非剛健之才不能也九雖陽而居四故戒以貞固則
 吉而悔亡不貞則不能濟有悔者也震動之極也古
[004-126a]
 之人用力之甚者伐鬼方也故以為義力勤而逺伐
 至于三年然後成功而行大國之賞必如是乃能濟
 也濟天下之道當貞固如是四居柔故設此戒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如四之才與時合而加以貞固則能行其志吉而悔
 亡鬼方之伐貞之至也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五文明之主居剛而應剛其處得中虛其心而陽為
[004-126b]
 之輔雖以柔居尊處之至正至善无不足也既得貞
 正故吉而无悔貞其固有非戒也以此而濟无不濟
 也五文明之主故稱其光君子徳輝之盛而功實稱
 之有孚也上云吉以貞也柔而能貞徳之吉也下云
 吉以功也既光而有孚時可濟也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光盛則有暉暉光之散也君子積充而光盛至于有
 暉善之至也故重云吉
[004-127a]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九以剛在上剛之極也居明之上明之極也剛極而
 能明則不為躁而為決明能燭理剛能斷義居未濟
 之極非得濟之位无可濟之理則當樂天順命而已
 若否終則有傾時之變也未濟則无極而自濟之理
 故止為未濟之極至誠安於義命而自樂則可无咎
 飲酒自樂也不樂其處則忿躁隕穫入於凶咎矣若
 從樂而躭肆過禮至濡其首亦非能安其處也有孚
[004-127b]
 自信于中也失是失其宜也如是則於有孚為失也
 人之處患難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反者豈安於
 義命者哉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飲酒至於濡首不知節之甚也所以至如是不能安
 義命也能安則不失其常矣
 
 伊川易傳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