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16 伊川易傳-宋-程頤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伊川易傳卷一
            宋 程子 撰
  周易上經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上古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
 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重乾為乾乾天也天者天
[001-1b]
 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謂乾夫
 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
 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
 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乾者萬物之始故為天為陽
 為父為君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
 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惟乾坤有
 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故元專為善大利主
 於正固亨貞之體各稱其事四德之義廣矣大矣
[001-2a]
初九潛龍勿用
 下爻為初九陽數之盛故以名陽爻理无形也故假
 象以顯義乾以龍為象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
 乾道變化陽氣消息聖人進退初九在一卦之下為
 始物之端陽氣方萌聖人側微若龍之潛隱未可自
 用當晦飬以俟時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田地上也出見於地上其德已著以聖人言之舜之
[001-2b]
 田漁時也利見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見大德
 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見大德之人以被其澤大
 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純體不分剛柔而以同德相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三雖臣位已在下體之上未離於下而尊顯者也舜
 之𤣥德升聞時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則雖處危地而
 无咎在下之人而君德已著天下將歸之其危懼可
 知雖言聖人事苟不設戒則何以為教作易之義也
[001-3a]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淵龍之所安也或疑辭謂非必也躍不躍惟及時以
 就安耳聖人之動無不時也舜之歴試時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進位乎天位也聖人既得天位則利見在下大徳之
 人與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見夫大徳之君也
上九亢龍有悔
 九五者位之極中正者得時之極過此則亢矣上九
[001-3b]
 至於亢極故有悔也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進退存
 亡而无過則不至於悔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用九者處乾剛之道以陽居乾體純乎剛者也剛柔
 相濟為中而乃以純剛是過乎剛也見羣龍謂觀諸
 陽之義无為首則吉也以剛為天下先凶之道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001-4a]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卦下之辭為彖夫子從而釋之通謂之彖彖者言一
 卦之義故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大哉乾无贊
 乾元始萬物之道大也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
 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萬物資始乃統天言元也乾
 元統言天之道也天道始萬物物資始於天也雲行
[001-4b]
 雨施品物流形言亨也天道運行生育萬物也大明
 天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以時成卦之初終乃
 天道終始乗此六爻之時乃天運也以御天謂以當
 天運乾道變化生育萬物洪纎髙下各以其類各正
 性命也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保合太和乃利貞
 保謂常存合謂常和保合太和是以利且貞也天地
 之道常久而不已者保合太和也天為萬物之祖王
 為萬邦之宗乾道首出庶物而萬彚亨君道尊臨天
[001-5a]
 位而四海從王者體天之道則萬國咸寧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卦下象解一卦之象爻下象解一爻之象諸卦皆取
 象以為法乾道覆育之象至大非聖人莫能體欲人
 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已至健固足以見天道
 也君子以自彊不息法天行之健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陽氣在下君子處微未可用也
[001-5b]
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見於地上徳化及物其施已普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進退動息必以道也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量可而進適其時則无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大人之為聖人之事也
[001-6a]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則變有悔也
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用九天徳也天徳陽剛復用剛而好先則過矣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幹也
 他卦彖象而已獨乾坤更設文言以發明其義推乾
 之道施於人事元亨利貞乾之四徳在人則元者衆
[001-6b]
 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會也利者和合於義也貞者
 幹事之用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體法於乾之仁乃為君長之道足以長人也體仁體
 元也比而效之謂之體
嘉會足以合禮
 得會通之嘉乃合於禮也不合禮則非理豈得為嘉
 非理安有亨乎
[001-7a]
利物足以和義
 和於義乃能利物豈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
貞固足以幹事
 貞固所以能幹事也
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行此四徳乃合於乾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隱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
[001-7b]
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自此以下言乾之用用九之道也初九陽之微龍徳
 之潛隱乃聖賢之在側陋也守其道不隨世而變晦
 其行不求知於時自信自樂見可而動知難而避其
 守堅不可奪潛龍之徳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徳
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001-8a]
 以龍徳而處正中者也在卦之正中為得正中之義
 庸信庸謹造次必於是也既處无過之地則唯在閑
 邪邪既閑則誠存矣善世而不伐不有其善也徳博
 而化正己而物正也皆大人之事雖非君位君之徳
 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
[001-8b]
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无咎矣
 三居下之上而君徳已著將何為哉唯進徳修業而
 已内積忠信所以進徳也擇言篤志所以居業也知
 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後至之知之在先故可
 與幾所謂始條理者知之事也知終終之力行也既
 知所終則力進而終之守之在後故可與存義所謂
 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此學之始終也君子之學如是
[001-9a]
 故知處上下之道而无驕憂不懈而知懼雖在危地
 而无咎也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也進退無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故无

 或躍或處上下无常或進或退去就從宜非為邪枉
 非離羣類進徳修業欲及時耳時行時止不可恒也
 故云或深淵者龍之所安也在淵謂躍就所安淵在
[001-9b]
 深而言躍但取進就所安之義或疑辭隨時而未可
 必也君子之順時猶影之隨形可離非道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人之與聖人類也五以龍徳升尊位人之類莫不歸
 仰况同徳乎上應於下下從於上同聲相應同氣相
 求也流濕就燥從龍從虎皆以氣類故聖人作而萬
[001-10a]
 物皆覩上既見下下亦見上物人也古語云人物物
 論謂人也易中利見大人其言則同義則有異如訟
 之利見大人謂宜見大徳中正之人則其辯明言在
 見前乾之二五則聖人既出上下相見其成其事所
 利者見大人也言在見後本乎天者如日月星辰本
 乎地者如蟲獸草木陰陽各從其類人物莫不然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001-10b]
 九居上而不當尊位是以无民無輔動則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
 此以下言乾之時勿用以在下未可用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隨時而止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進徳修業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001-11a]
 隨時自用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得位而行上之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窮極而災至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用九之道天與聖人同得其用則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001-11b]
 此以下言乾之義方陽微潛藏之時君子亦當晦隱
 未可用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龍徳見於地上則天下見其文明之化也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隨時而進也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離下位而升上位上下革矣
[001-12a]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
 正位乎上位當天徳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時既極則處時者亦極矣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用九之道天之則也天之法則謂天道也或問乾之
 六爻皆聖人之事乎曰盡其道者聖人也得失則吉
 凶存焉豈特乾哉諸卦皆然也
[001-12b]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又反覆詳說以盡其義既始則必亨不亨則息矣
利貞者性情也
 乾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貞其能不息乎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乾始之道能使庻類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不言所
 利者蓋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贊其利之大曰大
 矣哉
[001-13a]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時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大哉贊乾道之大也以剛健中正純粹六者形容乾
 道精謂六者之精極以六爻發揮旁通盡其情義乗
 六爻之時以當天運則天之功用著矣故見雲行雨
 施陰陽溥暢天下和平之道也
君子以成徳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
[001-13b]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徳之成其事可見者行也徳成而後可施於用初方
 潛隱未見其行未成未成未著也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聖人在下雖已顯而未得位則進徳修業而已學聚
 問辨進徳也寛居仁行修業也君徳已著利見大人
 而進以行之耳進居其位者舜禹也進行其道者伊
[001-14a]
 傅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三重剛剛之盛也過中而居下之上上未至於天而
 下已離於田危懼之地也因時順處乾乾兢惕以防
 危故雖危而不至於咎君子順時兢惕所以能泰也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001-14b]
 四不在天不在田而出人之上矣危地也疑者未決
 之辭處非可必也或進或退唯所安耳所以无咎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
且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大人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者合乎道也天地者
 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聖人先於天而天同之後
 於天而能順天者合於道而已合於道則人與鬼神
[001-15a]
 豈能違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喪
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極之甚為亢至於亢者不知進退存亡得喪之理也
 聖人則知而處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於亢也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001-15b]
 坤乾之對也四徳同而貞體則異乾以剛固為貞坤
 則柔順而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曰牝馬之
 貞
君子有攸往
 君子所行柔順而利且貞合坤徳也
先迷後得主利
 陰從陽者也待唱而和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後乃
 得其常也主利利萬物則主於坤生成皆地之功也
[001-16a]
 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勞於事者臣之職也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西南陰方東北陽方陰必從陽離喪其朋類乃能成
 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於常則貞
 是以吉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徳合无疆
 資生之道可謂大矣乾既稱大故坤稱至至義差緩
[001-16b]
 不若大之盛也聖人於尊卑之辨謹嚴如此萬物資
 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順承天施以成其功
 坤之厚徳持載萬物合於乾之无疆也
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以含𢎞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猶乾之剛健中正純粹
 也含包容也𢎞寛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四
 者故能成承天之功品物咸得亨遂取牝馬為象者
[001-17a]
 以其柔順而健行地之類也行地无疆謂健也乾健
 坤順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
 也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柔順而利貞乃坤徳也
 君子之所行也君子之道合坤徳也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
終有慶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乾之用陽之為也坤之用陰之為也形而上曰天地
[001-17b]
 之道形而下曰陰陽之功先迷後得以下言陰道也
 先唱則迷失陰道後和則順而得其常理西南陰方
 從其類得朋也東北陽方離其類喪朋也離其類而
 從陽則能成生物之功終有吉慶也與類行者本也
 從於陽者用也陰體柔躁故從於陽則能安貞而吉
 應地道之无疆也陰而不安貞豈能應地之道彖有
 三无疆蓋不同也徳合无疆天之不已也應地无疆
 地之无窮也行地无疆馬之健行也
[001-18a]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坤道之大猶乾也非聖人孰能體之地厚而其勢順
 傾故取其順厚之象而云地勢坤也君子觀坤厚之
 象以深厚之徳容載庶物
初六履霜堅氷至
 陰爻稱六陰之盛也八則陽生矣非純盛也陰始生
 於下至微也聖人於陰之始生以其將長則為之戒
 陰之始凝而為霜履霜則當知陰漸盛而至堅氷矣
[001-18b]
 猶小人始雖甚微不可使長長則至於盛也
象曰履霜堅氷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
 陰始凝而為霜漸盛則至於堅永小人雖微長則漸
 至於盛故戒於初馴謂習習而至於盛習因循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二陰位在下故為坤之主綂言坤道中正在下地之
 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徳用盡地之道矣由直
 方大故不習而无所不利不習謂其自然在坤道則
[001-19a]
 莫之為而為也在聖人則從容中道也直方大孟子
 所謂至大至剛以直也在坤體故以方易剛猶貞加
 牝馬也言氣則先大大氣之體也於坤則先直方由
 直方而大也直方大足以盡地道在人識之耳乾坤
 純體以位相應二坤之主故不取五應不以君道處
 五也乾則二五相應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承天而動直以方耳直方則大矣直方之義其大无
[001-19b]
 窮地道光顯其功順成豈習而後利哉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為臣之道當含晦其章美有
 善則歸之於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忌惡之心下得
 柔順之道也可貞謂可貞固守之又可以常久而无
 悔咎也或從上之事不敢當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
 終耳守職以終其事臣之道也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001-20a]
 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達義也又從而明之言為臣
 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
 然義所當為者則以時而發不有其功耳不失其宜
 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為也含而不為不盡忠者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象只舉上句解義則并及下文他卦皆然或從王事
 而能无成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
 故能含晦淺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
[001-20b]
 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乃上下閉隔之時其
 自處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括結囊口而
 不露則可得无咎不然則有害也既晦藏則无譽矣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能慎如此則无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001-21a]
 坤雖臣道五實君位故為之戒云黄裳元吉黄中色
 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則元吉謂守其分也元大而善
 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則元吉不盡發其義也黄裳
 既元吉則居尊為天下大凶可知後之人未達則此
 義晦矣不得不辨也五尊位也在他卦六居五或為
 柔順或為文明或為暗弱在坤則為居尊位陰者臣
 道也婦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猶可言也婦居尊
 位女媧氏武氏是也非常之變不可言也故有黄裳
[001-21b]
 之戒而不盡言也或疑在革湯武之事猶盡言之獨
 於此不言何也曰廢興理之常也以陰居尊位非常
 之變也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之文在中不過也内積至美而居下故為元吉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
 陰從陽者也然盛極則抗而爭六既極矣復進不已
 則必戰故云戰于野野謂進至於外也既敵矣必皆
[001-22a]
 傷故其血𤣥黄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陰盛至於窮極則必爭而傷也
用六利永貞
 坤之用六猶乾之用九用陰之道也陰道柔而難常
 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貞固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陰既貞固不足則不能永終故用六之道利在盛大
[001-22b]
 於終能大於終乃永貞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徳方
後得主而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坤體至靜而其徳則方動剛
 故應乾不違徳方故生物有常陰之道不唱而和故
 居後為得而主利成萬物坤之常也含容萬類其功
[001-23a]
 化光大也主字下脫利字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承天之施行不違時贊坤道之順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
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氷至蓋言順也
 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者善則福慶
 及於子孫所積不善則災殃流於後世其大至於弑
 逆之禍皆因積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則知
[001-23b]
 漸不可長小積成大辯之於早不使順長故天下之
 惡无由而成乃知霜氷之戒也霜而至於氷小惡而
 至於大皆事勢之順長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徳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義
 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義形於外非在
 外也敬義既立其徳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徳不孤也
[001-24a]
 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就為疑乎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從王事代上以
 終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猶地道代天終物而成
 功則主於天也妻道亦然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蓋言謹也
[001-24b]
 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義故為隔絶之象天地交
 感則變化萬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際而道亨天地閉
 隔則萬物不遂君臣道絶賢者隱遯四於閉隔之時
 括囊晦藏則雖无令譽可得无咎言當謹自守也
君子黄中通理
正位居體
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黄中文居中也君子文中而達於理居正位而不失
[001-25a]
 為下之體五尊位在坤則惟取中正之義美積於中
 而通暢於四體發見於事業徳美之至盛也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陽大陰小陰必從陽陰既盛極與陽偕矣是疑於陽
 也不相從則必戰卦雖純陰恐疑无陽故稱龍見其
 與陽戰也于野進不已而至於外也盛極而進不已
 則戰矣雖盛極不離陰類也而與陽爭其傷可知故
[001-25b]
 稱血陰既盛極至與陽爭雖陽不能无傷故其血𤣥
 黄𤣥黄天地之色謂皆傷也
震下/坎上
 屯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惟
 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萬物
 始生鬱結未通故為盈塞於天地之間至通暢茂盛
 則塞意亡矣天地生萬物屯物之始生故繼乾坤之
 後以二象言之雲雷之興陰陽始交也以二體言之
[001-26a]
 震始交於下坎始交於中陰陽相交乃成雲雷陰陽
 始交雲雷相應而未成澤故為屯若已成澤則為解
 也又動於險中亦屯之義陰陽不交則為否始交而
 未暢則為屯在時則天下屯難未亨泰之時也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有大亨之道而處之利在貞固非貞固何以濟屯
 方屯之時未可有所往也天下之屯豈獨力所能濟
 必廣資輔助故利建侯也
[001-26b]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動乎險中
 以雲雷二象言之則剛柔始交也以坎震二體言之
 動乎險中也剛柔始交未能通暢則艱屯故云難生
 又動於險中為艱屯之義
大亨貞
雷雨之動滿盈
 所謂大亨而貞者雷雨之動滿盈也陰陽始交則艱
[001-27a]
 屯未能通暢及其和洽則成雷雨滿盈於天地之間
 生物乃遂屯有大亨之道也所以能大亨由夫貞也
 非貞固安能出屯人之處屯有致大亨之道亦在夫
 貞固也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上文言天地生物之義此言時事天造謂時運也草
 草亂无倫序昧冥昧不明當此時運所宜建立輔助
 則可以濟屯雖建侯自輔又當憂勤兢畏不遑寧處
[001-27b]
 聖人之深戒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坎不云雨而云雲者雲為雨而未成者也未能成雨
 所以為屯君子觀屯之象經綸天下之事以濟於屯
 難經緯綸緝謂營為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初以陽爻在下乃剛明之才當屯難之世居下位者
 也未能便往濟屯故磐桓也方屯之初不磐桓而遽
[001-28a]
 進則犯難矣故宜居正而固其志凡人處屯難則鮮
 能守正苟无貞固之守則將失義安能濟時之屯乎
 居屯之世方屯於下所宜有助乃居屯濟屯之道也
 故取建侯之義謂求輔助也
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
 賢人在下時苟未利雖盤桓未能遂往濟時之屯然
 有濟屯之志與濟屯之用志在行其正也
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001-28b]
 九當屯難之時以陽而來居陰下為以貴下賤之象
 方屯之時陰柔不能自存有一剛陽之才衆所歸從
 也更能自處卑下所以大得民也或疑方屯於下何
 有貴乎夫以剛明之才而下於陰柔以能濟屯之才
 而下於不能乃以貴下賤也况陽之於陰自為貴乎
六二屯如邅如乗馬班如匪冦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
乃字
 二以陰柔居屯之世雖正應在上而逼於初剛故屯
[001-29a]
 難邅囘如辭也乗馬欲行也欲從正應而復班如不
 能進也班分布之義下馬為班與馬異處也二當屯
 世雖不能自濟而居中得正有應在上不失義者也
 然逼近於初陰乃陽所求柔者剛所陵柔當屯時固
 難自濟又為剛陽所逼故為難也設匪逼於冦難則
 往求於婚媾矣婚媾正應也冦非理而至者二守中
 正不苟合於初所以不字苟貞固不易至於十年屯
 極必通乃獲正應而字育矣以女子陰柔苟能守其
[001-29b]
 志節久必𫉬通况君子守道不囘乎初為賢明剛正
 之人而為冦以侵逼於人何也曰此自據二以柔近
 剛而為義更不計初之徳如何也易之取義如此
象曰六二之難乗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居屯之時而又乘剛為剛陽所逼是其患難也
 至於十年則難久必通矣乃得反其常與正應合也
 十數之終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001-30a]
 六三以陰柔居剛柔既不能安屯居剛而不中正則
 妄動雖貪於所求既不足以自濟又无應援將安之
 乎如即鹿而无虞人也入山林者必有虞人以導之
 者則惟陷入于林莽中君子見事之幾微不若舍而
 勿逐往則徒取窮吝而已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事不可而妄動以從欲也无虞而即鹿以貪禽也當
 屯之時不可動而動猶无虞而即鹿以有從禽之心
[001-30b]
 也君子則見幾而舍之不從若往則可吝而困窮也
六四乗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四以柔順居近君之位得於上者也而其才不足
 以濟屯故欲進而復止乗馬班如也已既不足以濟
 時之屯若能求賢以自輔則可濟矣初陽剛之賢乃
 是正應已之婚媾也若求此陽剛之婚媾往與共輔
 陽剛中正之君濟時之屯則吉而无所不利也居公
 卿之位己之才雖不足以濟時之屯若能求在下之
[001-31a]
 賢親而用之何所不濟哉
象曰求而往明也
 知己不足求賢自輔而後往可謂明矣居得致之地
 已不能而遂至暗者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五居尊得正而當屯時若有剛明之賢為之輔則能
 濟屯矣以其无臣也故屯其膏人君之尊雖屯難之
 世於其名位非有損也唯其施為有所不行徳澤有
[001-31b]
 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澤有所不下是
 威權不在已也威權去已而欲驟正之求凶之道魯
 昭公高貴鄉公之事是也故小貞則吉也小貞則漸
 正之也若盤庚周宣修徳用賢復先王之政諸侯復
 朝謂以道馴致為之不暴也又非恬然不為若唐之
 僖昭也不為則常屯以至於亡矣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澤不下及是以徳施未能光大也人君之屯也
[001-32a]
上六乗馬班如泣血漣如
 六以陰柔居屯之終在險之極而无應援居則不安
 動无所之乗馬欲往復班如不進窮厄之甚至於泣
 血漣如屯之極也若陽剛而有助則屯既極可濟矣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難窮極莫知所為故至泣血顛沛如此其能長久
 乎夫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時也分三而又兩之足以
 包括衆理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001-32b]
坎下/艮上
 蒙序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
 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屯者物之始生物始生
 穉小蒙昧未發蒙所以次屯也為卦艮上坎下艮為
 山為止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遇險而止莫知所之
 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故為蒙及其
 進則為亨義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001-33a]
利貞
 蒙有開發之理亨之義也卦才時中乃致亨之道六
 五為蒙之主而九二發蒙者也我謂二也二非蒙主
 五既順巽於二二乃發蒙者也故主二而言匪我求
 童蒙童蒙求我五居尊位有柔順之徳而方在童蒙
 與二為正應而中徳又同能用二之道以發其蒙也
 二以剛中之徳在下為君所信嚮當以道自守待君
 至誠求已而後應之則能用其道匪我求於童蒙乃
[001-33b]
 童蒙來求於我也筮占決也初筮告謂至誠一意以
 求已則告之再三則瀆慢矣故不告也發蒙之道利
 以貞正又二雖剛中然居陰故宜有戒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山下有險内險不可處外止莫能進未知所為故為
 昏蒙之義蒙亨以亨行時中也蒙之能亨以亨道行
 也所謂亨道時中也時謂得君之應中謂處得其中
[001-34a]
 得中則時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二以剛
 明之賢處於下五以童蒙居上非是二求於五蓋五
 之志應於二也賢者在下豈可自進以求於君苟自
 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
 盡禮而後往者非欲自為尊大蓋其尊徳樂道不如
 是不足與有為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
 初筮謂誠一而來求決其蒙則當以剛中之道告而
[001-34b]
 開發之再三煩數也來筮之意煩數不能誠一則瀆
 慢矣不當告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為煩瀆故曰瀆
 蒙也求者告者皆煩瀆矣
蒙以養正聖功也
 卦辭曰利貞彖復伸其義以明不止為戒於二實養
 蒙之道也未發之謂蒙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其正
 乃作聖之功也發而後禁則扞格而難勝養正於蒙
 學之至善也蒙之六爻二陽為治蒙者四陰皆處蒙
[001-35a]
 者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
 山下出泉出而遇險未有所之蒙之象也若人蒙穉
 未知所適也君子觀蒙之象以果行育徳觀其出而
 未能通行則以果決其所行觀其始出而未有所向
 則以養育其明徳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初以陰暗居下下民之蒙也爻言發之之道發下民
[001-35b]
 之蒙當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後從而教導之
 自古聖王為治設刑罰以齊其衆明教化以善其俗
 刑罰立而後教化行雖聖人尚徳而不尚刑未嘗偏
 廢也故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威之以刑者
 所以說去其昏蒙之桎牿桎梏謂拘束也不去其昏
 蒙之桎牿則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禁率之雖使心
 未能喻亦當畏威以從不敢肆其昏蒙之欲然後漸
 能知善道而革其非心則可以移風易俗矣苟專用
[001-36a]
 刑以為治則蒙雖畏而終不能發苟免而无耻治化
 不可得而成矣故以往則可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治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罰正其法也使之由之
 漸至於化也或疑發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
 誅乎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蓋後之論刑者不
 復知教化在其中矣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001-36b]
 包舍容也二居蒙之世有剛明之才而與六五之君
 相應中徳又同當時之任者也必廣其含容哀矜昏
 愚則能發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其道廣其施博如
 是則吉也卦唯二陽爻上九剛而過唯九二有剛中
 之徳而應於五用於時而獨明者也苟恃其明專於
 自任則其徳不𢎞故雖婦人之柔闇尚當納其所善
 則其明廣矣又以諸爻皆陰故云婦堯舜之聖天下
 所莫及也尚曰清問下民取人為善也二能包納則
[001-37a]
 克濟其君之事猶子能治其家也五既陰柔故發蒙
 之功皆在於二以家言之五父也二子也二能主蒙
 之功乃人子克治其家也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子而克治其家者父之信任専也二能主蒙之功者
 五之信任専也二與五剛柔之情相接故得行其剛
 中之道成發蒙之功苟非上下之情相接則二雖剛
 中安能尸其事乎
[001-37b]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三以陰柔處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動者也正應在
 上不能逺從近見九二為羣蒙所歸得時之盛故捨
 其正應而從之是女之見金夫也女之從人當由正
 禮乃見人之多金說而從之不能保有其身者也无
 所往而利矣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順不可取也
[001-38a]
六四困蒙吝
 四以陰柔而蒙闇无則明之親援无由自發其蒙困
 於昏蒙者也其可吝甚矣吝不足也謂可少也
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蒙之時陽剛為發蒙者四陰柔而最逺於剛乃愚蒙
 之人而不比近賢者无由得明矣故困於蒙可羞吝
 者以其獨逺於賢明之人也不能親賢以致困可吝
 之甚也實謂陽剛也
[001-38b]
六五童蒙吉
 五以柔順居君位下應於二以柔中之徳任剛明之
 才足以治天下之蒙故吉也童取未發而資於人也
 為人君者苟能至誠任賢以成其功何異乎出於己
 也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㢲也
 舍己從人順從也降志下求卑㢲也能如是優於天
 下矣
[001-39a]
上九擊蒙不利為冦利禦冦
 九居蒙之終是當蒙極之時人之愚蒙既極如苗民
 之不率為冦為亂者當擊伐之然九居上剛極而不
 中故戒不利為冦治人之蒙乃禦冦也肆為剛暴乃
 為冦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誅三監禦冦也秦皇
 漢武窮兵誅伐為冦也
象曰利用禦冦上下順也
 利用禦冦上下皆得其順也上不為過暴下得擊去
[001-39b]
 其蒙禦冦之義也
乾下/坎上
 需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
 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夫物之幼穉必待養而成
 養物之所需者飲食也故曰需者飲食之道也雲上
 於天有蒸潤之象飲食所以潤益於物故需為飲食
 之道所以次蒙也卦之大意須待之義序卦取所須
 之大者耳乾健之性必進者也乃處坎險之下險為
[001-40a]
 之阻故須待而後進也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者須待也以二體言之乾之剛健上進而遇險未
 能進也故為需待之義以卦才言之五居君位為需
 之主有剛健中正之徳而誠信充實於中中實有孚
 也有孚則光明而能亨通得貞正而吉也以此而需
 何所不濟雖險无難矣故利涉大川也凡貞吉有既
 正且吉者有得正則吉者當辯也
[001-40b]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之義須也以險在於前未可遽進故需待而行也
 以乾之剛健而能需待不輕動故不陷於險其義不
 至於困窮也剛健之人其動必躁乃能需待而動處
 之至善者也故夫子贊之云其義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五以剛實居中為孚之象而得其所需亦為有孚之
 義以乾剛而至誠故其徳光明而能亨通得貞正而
[001-41a]
 吉也所以能然者以居天位而得正中也居天位指
 五以正中兼二言故云正中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既有孚而貞正雖涉險阻往則有功也需道之至善
 也以乾剛而能需何所不利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雲氣蒸而上升於天必待陰陽和洽然後成雨雲上
 上於天未成雨也故為須待之義陰陽之氣交感而
[001-41b]
 未成雨澤猶若子畜其才徳而未施於用也君子□
 雲上於天需而為雨之象懷其道徳安以待時飲食
 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所謂居易以俟命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需者以遇險故需而後進初最逺於險故為需于郊
 郊曠逺之地也處於曠逺利在安守其常則无咎也
 不能安常則躁動犯難豈能需於逺而无過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001-42a]
 處曠逺者不犯冒險難而行也陽之為物剛健上進
 者也初能需待於曠逺之地不犯險難而進復宜安
 處不失其常則可以无咎矣雖不進而志動者不能
 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時也安靜自守志雖有須而恬
 然若將終身焉乃能用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坎為水水近則有沙二去險漸近故為需于沙漸近
 於險難雖未至於患害己小有言矣凡患難之辭大
[001-42b]
 小有殊小者至於有言言語之傷至小者也二以剛
 陽之才而居柔守中寛裕自處需之善也雖去險漸
 近而未至於險故小有言語之傷而无大害終得其
 吉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衍寛綽也二雖近險而以寛裕居中故雖小有言語
 及之終得其吉善處者也
九三需于泥致冦至
[001-43a]
 泥逼於水也既進逼於險當致冦難之至也三剛而
 不中又居健體之上有進動之象故致冦也苟非敬
 慎則致喪敗矣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冦敬慎不敗也
 三切逼上體之險難故云災在外也災患難之通稱
 對眚而言則分也三之致冦由己進而廹之故云自
 我冦自己致若能敬愼量宜而進則无喪敗也需之
 時須而後進也其義在相時而動非戒其不得進也
[001-43b]
 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四以陰柔之質處於險而下當三陽之進傷於險難
 者也故云需于血既傷于險難則不能安處必失其
 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順以從時不競於險
 難所以不至於凶也以柔居陰非能競者也若陽居
 之則必凶矣蓋无中正之徳徒以剛競於險適足以
 致凶耳
[001-44a]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四以陰柔居于險難之中不能固處故退出自穴蓋
 陰柔不能與時競不能處則退是順從以聽於時所
 以不至於凶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五以陽剛居中得正位乎天位克盡其道矣以此而
 需何需不獲故宴安酒食以俟之所須必得也既得
 貞正而所需必遂可謂吉矣
[001-44b]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需于酒食而貞且吉者以五得中正而盡其道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需以險在前需時而後進上六居險之終終則變矣
 在需之極久而得矣陰止於六乃安其處故為入于
 穴穴所安也安而既止後者必至不速之客三人謂
 下之三陽乾之三陽非在下之物需時而進者也需
 既極矣故皆上進不速不促之而自來也上六既需
[001-45a]
 得其安處羣剛之來苟不起忌疾忿競之心至誠盡
 敬以待之雖甚剛暴豈有侵陵之理故終吉也或疑
 以陰居三陽之上得為安乎曰三陽乾體志在上進
 六陰位非所止之正故无爭奪之意敬之則吉也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不當位謂以陰而在上也爻以六居陰為所安象復
 盡其義明陰宜在下而居上為不當位也然能敬慎
 以自處則陽不能陵終得其吉雖不當位而未至於
[001-45b]
 大失也
坎下/乾上
 訟序卦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人之所需者飲食
 既有所須爭訟所由起也訟所以次需也為卦乾上
 坎下以二象言之天陽上行水性就下其行相違所
 以成訟也以二體言之上剛下險剛險相接能无訟
 乎又人内險阻而外剛强所以訟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
[001-46a]
 訟之道必有其孚實中无其實乃是誣妄凶之道也
 卦之中實為有孚之象訟者與人爭辯而待決於人
 雖有孚亦須窒塞未通不窒則已明无訟矣事既未
 辯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惕中吉得中則吉也終凶
 終極其事則凶也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訟者求辯其曲直也故利見於大人大人則能以其
 剛明中正決所訟也訟非和平之事當擇安地而處
[001-46b]
 不可陷於危險故不利涉大川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訟之為卦上剛下險險而又健也又為險健相接内
 險外健皆所以為訟也若健而不險不生訟也險而
 不健不能訟也險而又健是以訟也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訟之道固如是又據卦才而言九二以剛自外來而
 成訟則二乃訟之主也以剛處中中實之象故為有
[001-47a]
 孚處訟之時雖有孚信亦必艱阻窒塞而有惕懼不
 窒則不成訟矣又居險陷之中亦為窒塞惕懼之義
 二以陽剛自外來而得中為以剛來訟而不過之義
 是以吉也卦有更取成卦之由為義者此是也卦義
 不取成卦之由則更不言所變之爻也據卦辭二乃
 善也而爻中不見其善蓋卦辭取其有孚得中而言
 乃善也爻則以自下訟上為義所取不同也
終凶訟不可成也
[001-47b]
 訟非善事不得已也安可終極其事極意於其事則
 凶矣故曰不可成也成謂窮盡其事也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
 訟者求辯其是非也辯之當乃中正也故利見大人
 以所尚者中正也聽者非其人則或不得其中正也
 中正大人九五是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與人訟者必處其身於安平之地若蹈危險則陷其
[001-48a]
 身矣乃入于深淵也卦中有中正險陷之象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上水下相違而行二體違戾訟之由也若上下相
 順訟何由興君子觀象知人情有爭訟之道故凡所
 作事必謀其始絶訟端於事之始則訟无由生矣謀
 始之義廣矣若慎交結明契劵之類是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六以柔弱居下不能終極其訟者也故於訟之初因
[001-48b]
 六之才為之戒曰若不長永其事則雖小有言終得
 吉也蓋訟非可長之事以陰柔之才而訟於下難以
 吉矣以上有應援而能不永其事故雖小有言終得
 吉也有言災之小者也不永其事而不至於凶乃訟
 之吉也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六以柔弱而訟於下其義固不可長永也永其訟則
 不勝而禍難及矣又於訟之初即戒訟非可長之事
[001-49a]
 也
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柔弱居下才不能訟雖不永所事既訟矣必有小災
 故小有言也既不永其事又上有剛陽之正應辯理
 之明故終得其吉也不然其能免乎在訟之義同位
 而相應相與者也故初於四為獲其辯明同位而不
 相得相訟者也故二與五為對敵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001-49b]
 二五相應之地而兩剛不相與相訟者也九二自外
 來以剛處險為訟之主乃與五為敵五以中正處君
 位其可敵乎是為訟而義不克也若能知其義之不
 可退歸而逋避以寡約自處則得无過眚也必逋者
 避為敵之地也三百戸邑之至小者若處强大是猶
 競也能无眚乎眚過也處不當也與知惡而為有分
 也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
[001-50a]
 義既不敵故不能訟而逋竄避去其所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自下而訟其上義乖勢屈禍患之至猶拾掇而取之
 言易得也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
 三雖居剛而應上然質本陰柔處險而介二剛之間
 危懼非為訟者也禄者稱徳而受食舊徳謂處其素
 分貞謂堅固自守厲終吉謂雖處危地能知危懼則
[001-50b]
 終必獲吉也守素分而无求則不訟矣處危謂在險
 而成乗皆剛與居訟之時也
或從王事无成
 柔從剛者也下從上者也三不為訟而從上九所為
 故曰或從王事无成謂從上而成不在己也訟者剛
 健之事故初則不永三則從上皆非能訟者也二爻
 皆以陰柔不終而得吉四亦以不克而渝得吉訟以
 能止為善也
[001-51a]
象曰食舊徳從上吉也
 守其素分雖從上之所為非由己也故无成而終得
 其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四以陽剛而居健體不得中正本為訟者也承五履
 三而應初五君也義不克訟三居下而柔不與之訟
 初正應而順從非與訟者也四雖剛健欲訟无與對
 敵其訟无由而興故不克訟也又居柔以應柔亦為
[001-51b]
 能止之義既義不克訟若能克其剛忿欲訟之心復
 即就於命革其心平其氣變而為安貞則吉矣命謂
 正理失正理為方命故以即命為復也方不順也書
 云方命圮族孟子云方命虐民夫剛健而不中正則
 躁動故不安處非中正故不貞不安貞所以好訟也
 若義不克訟而不訟反就正理變其不安貞為安貞
 則吉矣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001-52a]
 能如是則為无失矣所以吉也
九五訟元吉
 以中正居尊位治訟者也治訟得其中正所以元吉
 也元吉大吉而盡善也吉大而不盡善者有矣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中正之道何施而不元吉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九以陽居上剛健之極又處訟之終極其訟者也人
[001-52b]
 之肆其剛强窮極於訟取禍喪身固其理也設或使
 之善訟能勝窮極不已至於受服命之賞是亦與人
 仇爭所獲其能安保之乎故終一朝而三見褫奪也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窮極訟事設使受服命之寵亦且不足敬而可賤惡
 况又禍患隨至乎
坎下/坤上
 師序卦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之興由有爭也
[001-53a]
 所以次訟也為卦坤上坎下以二體言之地中有水
 為衆聚之象以二卦之義言之内險外順險道而以
 順行師之義也以爻言之一陽而為衆陰之主統衆
 之象也比以一陽為衆陰之主而在上君之象也師
 以一陽為衆陰之主而在下將帥之象也
師貞丈人吉无咎
 師之道以正為本興師動衆以毒天下而不以正民
 弗從也强驅之耳故師以貞為主其動雖正也帥之
[001-53b]
 者必丈人則吉而无咎也葢有吉而有咎者有无咎
 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盡善也丈人者尊嚴之稱帥
 師總衆非衆所尊信畏服則安能得人心之從故司
 馬穰苴擢自微賤授之以衆乃以衆心未服請莊賈
 為將也所謂丈人不必素居崇貴但其才謀徳業衆
 所畏服則是也如穰苴既誅莊賈則衆心畏服乃丈
 人矣又如淮隂侯起於微賤遂為大將葢其謀為有
 以使人尊畏也
[001-54a]
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
 能使衆人皆正可以王天下矣得衆心服從而歸正
 王道止於是也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言二也以剛處中剛而得中道也六五之君為正應
 信任之専也雖行險道而以順動所謂義兵王者之
 師也上順下險行險而順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001-54b]
 師旅之興不无傷財害人毒害天下然而民心從之
 者以其義動也古者東征西怨民心從也如是故吉
 而无咎吉謂必克无咎謂合義又何咎矣其義故无
 咎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地中有水水聚於地中為衆聚之象故為師也君子
 觀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畜聚其衆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001-55a]
 初師之始也故言出師之義及行師之道在邦國興
 師而言合義理則是以律法也謂以禁亂誅暴而動
 苟動不以義則雖善亦凶道也善謂克勝凶謂殃民
 害義也在行師而言律謂號令節制行師之道以號
 令節制為本所以統制於衆不以律則雖善亦凶雖
 使勝㨗猶凶道也制師无法幸而不敗且勝者時有
 之矣聖人之所戒也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001-55b]
 師出當以律失律則凶矣雖幸而勝亦凶道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師卦惟九二一陽為衆陰所歸五居君位是其正應
 二乃師之主專制其事者也居下而專制其事唯在
 師則可自古命將閫外之事得專制之在師專制而
 得中道故吉而无咎葢恃專則失為下之道不專則
 无成功之理故得中為吉凡師之道威和並至則吉
 也既處之盡其善則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錫寵命
[001-56a]
 至于三也凡事至于三者極也六五在上既專意任
 復厚其寵數葢禮不稱則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他卦
 九二為六五所任者有矣唯師專主其事而為衆陰
 所歸故其義最大人臣之道於事无所敢專唯閫外
 之事則專制之雖制之在已然因師之力而能致者
 皆君所與而職當為也世儒有論魯祀周公以夫子
 禮樂以為周公能為人臣不能為之功則可用人臣
 不得用之禮樂是不知人臣之道也夫居周公之位
[001-56b]
 則為周公之事由其位而能為者皆所當為也周公
 乃盡其職耳子道亦然唯孟子為知此義故曰事親
 若曽子者可也未嘗以曽子之孝為有餘也葢子之
 身所能為者皆所當為也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在師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寵任也天謂王也人臣非
 君寵任之則安得專征之權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
 專主其事故發此義與前所云世儒之見異矣王三
[001-57a]
 錫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懐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凶
 三居下卦之上居位當任者也不唯其才陰柔不中
 正師旅之事任當專一二既以剛中之才為上信倚
 必專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衆人主之凶之道也
 輿尸衆主也葢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發此義軍
 旅之事任不專一覆敗必矣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001-57b]
 倚付二三安能成功豈唯无功必以致凶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
 師之進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陰非能進而克㨗者也
 知不能進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進退乃所
 當也故无咎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師之常也唯取其
 退之得宜不論其才之能否也度不能進而完師以
 退愈於覆敗逺矣可進而退乃為咎也易之發此義
 以示後世其仁深矣
[001-58a]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行師之道因時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為失也
 如四退次乃得其宜是以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五君位興師之主也故言興師任將之道師之興必
 以蠻夷猾夏冦賊姦宄為生民之害不可懷來然後
 奉辭以誅之若禽獸入于田中侵害稼穡於義宜獵
 取則獵取之如此而動乃得无咎若輕動以毒天下
[001-58b]
 其咎大矣執言奉辭也明其罪而討之也若秦皇漢
 武皆窮山林以索禽獸者也非田有禽也任將授師
 之道當以長子帥師二在下而為師之主長子也若
 以弟子衆主之則所為雖正亦凶也弟子凡非長者
 也自古任將不專而致覆敗者如晉荀林父邲之戰
 唐郭子儀相州之敗是也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長子謂二以中正之徳合於上而受任以行若復使
[001-59a]
 其餘者衆尸其事是任使之不當也其凶宜矣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上師之終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賞有功也開國
 封之為諸侯也承家以為卿大夫也承受也小人者
 雖有功不可用也故戒使勿用師旅之興成功非一
 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可用也賞之
 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國家而為政也小人平
 時易致驕盈况挾其功乎漢之英彭所以亡也聖人
[001-59b]
 之深慮逺戒也此專言師終之義不取爻義葢以其
 大者若以爻言則六以柔居順之極師既終而在无
 位之地善處而无咎者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大君持恩賞之柄以正軍旅之功師之終也雖賞其
 功小人則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用之必亂邦小人
 恃功而亂邦者古有之矣
坤下/坎上
[001-60a]
 比序卦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親輔也人之類
 必相親輔然後能安故既有衆則必有所比比所以
 次師也為卦上坎下坤以二體言之水在地上物之
 相切比無間莫如水之在地上故為比也又衆爻皆
 陰獨五以陽剛居君位衆所親附而上亦親下故為
 比也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
 比吉道也人相親比自為吉道故雜卦云比樂師憂
[001-60b]
 人相親比必有其道苟非其道則有悔咎故必推原
 占決其可比者而比之筮謂占決卜度非謂以蓍龜
 也所比得元永貞則无咎元謂有君長之道永謂可
 以常久貞謂得正道上之比下必有此三者下之從
 上必求此三者則无咎也
不寧方來後夫凶
 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寧方且來求親比得所比則能
 保其安當其不寧之時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獨立自
[001-61a]
 恃求比之志不速而後則雖夫亦凶矣夫猶凶况柔
 弱者乎夫剛立之稱傳曰子南夫也又曰是謂我非
 夫凡生天地之間者未有不相親比而能自存者也
 雖剛柔之至未有能獨立者也比之道由兩志相求
 兩志不相求則暌矣君懷撫其下下親輔於上親戚
 朋友鄉黨皆然故當上下合志以相從苟无相求之
 意則離而凶矣大抵人情相求則合相持則暌相持
 相待莫先也人之相親固有道然而欲比之志不可
[001-61b]
 緩也
彖曰比吉也
比輔也下順從也
 比吉也比者吉之道也物相親比乃吉道也比輔也
 釋比之義比者相親輔也下順從也解卦所以為比
 也五以陽居尊位羣下順從以親輔之所以為比也
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
 推原筮決相比之道得元永貞而後可以无咎所謂
[001-62a]
 元永貞如五是也以陽剛居中正盡比道之善者也
 以陽剛當尊位為君徳元也居中得正能永而貞也
 卦辭本泛言比道彖言元永貞者九五以剛處中正
 是也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人之生不能保其安寧方且來求附比民不能自保
 故戴君以求寧君不能獨立故保民以為安不寧而
 來比者上下相應也以聖人之公言之固至誠求天
[001-62b]
 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後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
 則危亡至矣故上下之志必相應也在卦言之上下
 羣陰比於五五比其衆乃上下應也
後夫凶其道窮也
 衆必相比而後能遂其生天地之間未有不相親比
 而能遂者也若相從之志不疾而後則不能成比雖
 夫亦凶矣无所親比困屈以致凶窮之道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001-63a]
 夫物相親比而无間者莫如水在地上所以為比也
 先王觀比之象以建萬國親諸侯建立萬國所以比
 民也親撫諸侯所以比天下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誠信為本中心不信而
 親人人誰與之故比之始必有孚誠乃无咎也孚信
 之在中也
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001-63b]
 誠信充實於内若物之盈滿於缶中也缶質素之器
 言若缶之盈實其中外不加文飾則終能來有他吉
 也他非此也外也若誠實充於内物无不信豈用飾
 外以求比乎誠信中實雖他外皆當感而來從孚信
 比之本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言比之初六者比之道在乎始也始能有孚則終致
 有他之吉其始不誠終焉得吉上六之凶由无首也
[001-64a]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
 二與五為正應皆得中正以中正之道相比者也二
 處於内自内謂由己也擇才而用雖在乎上而以身
 許國必由於己已以得君道合而進乃得正而吉也
 以中正之道應上之求乃自内也不自失也汲汲以
 求比者非君子自重之道乃自失也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守己中正之道以待上之求乃不自失也易之為戒
[001-64b]
 嚴密二雖中正質柔體順故有貞吉自失之戒戒之
 自守以待上之求无乃涉後凶乎曰士之修己乃求
 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天
 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禮至然後出也
六三比之匪人
 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陰柔而不中二存應
 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比於匪人其失可知悔吝
 不假言也故可傷二之中正而謂之匪人隨時取義
[001-65a]
 各不同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人之相比求安吉也乃比於匪人必將反得悔吝其
 亦可傷矣深戒失所比也
六四外比之貞吉
 四與初不相應而五比之外比於五乃得貞正而吉
 也君臣相比正也相比相與宜也五剛陽中正賢也
 居尊位在上也親賢從上比之正也故為貞吉以六
[001-65b]
 居四亦為得正之義又陰柔不中之人能比於剛明
 中正之賢乃得正而吉也又比賢從上必以正道則
 吉也數說相須其義始備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外比謂從五也五剛明中正之賢又居君位四比之
 是比賢且從上所以吉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五居君位處中得正盡比道之善者也人君比天下
[001-66a]
 之道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意以待物恕己以及
 人發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澤是人君親比天下之
 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於上若乃暴其小仁違道
 干譽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狹矣其能得天下之比
 乎故聖人以九五盡比道之正取三驅為喻曰王用
 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先王以四時之畋不可廢
 也故推其仁心為三驅之禮乃禮所謂天子不合圍
 也成湯祝網是其義也天子之畋圍合其三面前開
[001-66b]
 一路使之可去不忍盡物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
 命者不出而反入者也禽獸前去者皆免矣故曰失
 前禽也王者顯明其比道天下自然來比來者撫之
 固不煦煦然求比於物若田之三驅禽之去者從而
 不追來者則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皥皥而
 莫知為之者也邑人不誡吉言其至公不私无逺邇
 親疎之别也邑者居邑易中所言邑皆同王者所都
 諸侯國中也誡期約也待物之一不期誡於居邑如
[001-67a]
 是則吉也聖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於顯比見之矣
 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
 以臣於君言之竭其忠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
 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諛逢迎求其比己
 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誠意以待之親己與否在人而
 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苟合以求人之比己也於鄉
 黨親戚於衆人莫不皆然三驅失前禽之義也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001-67b]
 顯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正中也處正中之
 地乃由正中之道也比以不偏為善故云正中凡言
 正中者其處正得中也比與隨是也言中正者得中
 與正也訟與需是也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禮取不用命者乃是順取逆也順命而去者皆免矣
 矣比以向背而言謂去者為逆來者為順也故所失
 者前去之禽也言來者撫之去者不追也
[001-68a]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不期誡於親近上之使下中平不偏逺近如一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六居上比之終也首謂始也凡比之道其始善則其
 終善矣有其始而无其終者或有矣未有无其始而
 有終者也故比之无首至終則凶也此據比終而言
 然上六隂柔不中處險之極固非克終者也始比不
 以道隙於終者天下多矣
[001-68b]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比既无首何所終乎相比有首猶或終違始不以道
 終復何保故曰无所終也
乾下/㢲上
 小畜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相比附則
 為聚聚畜也又相親比則志相畜小畜所以次比也
 畜止也止則聚矣為卦㢲上乾下乾在上之物乃居
 巽下夫畜止剛健莫如巽順為巽所畜故為畜也然
[001-69a]
 㢲陰也其體柔順唯能以㢲順柔其剛健非能力止
 之也畜道之小者也又四以一陰得位為五陽所說
 得位得柔㢲之道也能畜羣陽之志是以為畜也小
 畜謂以小畜大所畜聚者小所畜之事小以陰故也
 彖專以六四畜諸陽為成卦之義不言二體葢舉其
 重者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雲陰陽之氣二氣交而和則相畜固而成雨陽倡而
[001-69b]
 陰和順也故和若隂先陽倡不順也故不和不和則
 不能成雨雲之畜聚雖密而不成雨者自西郊故也
 東北陽方西南陰方自陰倡故不和而不能成雨以
 人觀之雲氣之興皆自四逺故云郊據四而言故云
 自我畜陽者四畜之主也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言成卦之義也以陰居四又處上位柔得位也上下
 五陽皆應之為所畜也以一陰而畜五陽能係而不
[001-70a]
 能固是以為小畜也彖解成卦之義而加曰字者皆
 重卦名文勢當然單名卦惟革有曰字亦文勢然也
健而㢲剛中而志行乃亨
 以卦才言也内健而外㢲健而能㢲也二五居中剛
 中也陽性上進下復乾體志在於行也剛居中為剛
 而得中又為中剛言畜陽則以柔㢲言能亨則由剛
 中以成卦之義言則為陰畜陽以卦才言則陽為剛
 中才如是故畜雖小而能亨也
[001-70b]
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畜道不能成大如密雲而不成雨陰陽交而和則相
 固而成雨二氣不和陽尚往而上故不成雨葢自我
 陰方之氣先倡故不和而不能成雨其功施未行也
 小畜之不能成大猶西郊之雲不能成雨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徳
 乾之剛健而為㢲所畜夫剛健之性惟柔順為能畜
 止之雖可以畜止之然非能固制其剛健也但柔順
[001-71a]
 以擾係之耳故為小畜也君子觀小畜之義以懿美
 其文徳畜聚為藴畜之義君子所藴畜者大則道徳
 經綸之業小則文章才藝君子觀小畜之象以懿美
 其文徳文徳方之道義為小也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初九陽爻而乾體陽在上之物又剛健之才足以上
 進而復與在上同志其進復於上乃其道也故云復
 自道復既自道何過咎之有无咎而又有吉也諸爻
[001-71b]
 言无咎者如是則无咎矣故云无咎者善補過也雖
 使爻義本善亦不害於不如是則有咎之義初九乃
 由其道而行无有過咎故云何其咎无咎之甚明也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陽剛之才由其道而復其義吉也初與四為正應在
 畜時乃相畜者也
九二牽復吉
 二以陽居下體之中五以陽居上體之中皆以陽剛
[001-72a]
 居中為陰所畜俱欲上復五雖在四上而為其所畜
 則同是同志者也夫同患相憂二五同志故相牽連
 而復二陽並進則隂不能勝得遂其復矣故吉也曰
 遂其復則離畜矣乎曰凡爻之辭皆謂如是則可以
 如是若已然則時已變矣尚何教誡乎五為㢲體㢲
 畜於乾而反與二相牽何也曰舉二體而言則㢲畜
 乎乾全卦而言則一陰畜五陽也在易隨時取義皆
 如此也
[001-72b]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二居中得正者也剛柔進退不失乎中道也陽之復
 其勢必强二以處中故雖强於進亦不至於過剛過
 剛乃自失也爻止言牽復而吉之義象復發明其在
 中之美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三以陽爻居不得中而密比於四隂陽之情相求也
 又暱比而不中為陰畜制者也故不能前進猶車輿
[001-73a]
 說去輪輻言不能行也夫妻反目陰制於陽者也今
 反制陽如夫妻之反目也反目謂怒目相視不順其
 夫而反制之也婦人為夫寵惑既而遂反制其夫未有
 夫不失道而妻能制之者也故說輻反目三自為也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夫妻反目葢由不能正其室家也三自處不以道故
 四得制之不使進猶夫不能正其室家故致反目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001-73b]
 四於畜時處近君之位畜君者也若内有孚誠則五
 志信之從其畜也卦獨一陰畜衆陽者也諸陽之志
 係乎四四苟欲以力畜之則一柔敵衆剛必見傷害
 唯盡其孚誠以應之則可以感之矣故其傷害逺其
 危懼免也如此則可以无咎不然則不免乎害矣此
 以柔畜剛之道也以人君之威嚴而微細之臣有能
 畜止其欲者葢有孚信以感之也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001-74a]
 四既有孚則五信任之與之合志所以得惕出而无
 咎也惕出則血去可知舉其輕者也五既合志衆陽
 皆從之矣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小畜衆陽為陰所畜之時也五以中正居尊位而有
 孚信則其類皆應之矣故曰攣如謂牽連相從也五
 必援挽與之相濟是富以其鄰也五以居尊位之勢
 如富者推其財力與鄰比共之也君子為小人所困
[001-74b]
 正人為羣邪所厄則在下者必攀挽於上期於同進
 在上者必援引於下與之戮力非獨推己力以及人
 也固資在下之助以成其力耳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有孚攣如葢其鄰類皆牽攣而從之與衆同欲不獨
 有其富也君子之處難厄唯其至誠故得衆力之助
 而能濟其衆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徳載婦貞厲
[001-75a]
 九以㢲順之極居卦之上處畜之終從畜而止者也
 為四所止也既雨和也既處止也陰之畜陽不和則
 不能止既和而止畜之道成矣大畜畜之大故極而
 散小畜畜之小故極而成尚徳載四用柔㢲之徳積
 滿而至於成也陰柔之畜剛非一朝一夕能成由積
 累而至可不戒乎載積滿也詩云厥聲載路婦貞厲
 婦謂隂以陰而畜陽以柔而制剛婦若貞固守此危
 厲之道也安有婦制其夫臣制其君而能安者乎
[001-75b]
月幾望君子征凶
 月望則與日敵矣幾望言其盛將敵也陰已能畜陽
 而云幾望何也此以柔㢲畜其志也非力能制也然
 不已則將盛於陽而凶矣於幾望而為之戒曰婦將
 敵矣君子動則凶也君子謂陽征動也幾望將盈之
 時若已望則陽已消矣尚何戒乎
象曰既雨既處徳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既雨既處言畜道積滿而成也陰將盛極君子動則
[001-76a]
 有凶也隂敵陽則必消陽小人抗君子則必害君子
 安得不疑慮乎若前知疑慮而警懼求所以制之則
 不至於凶矣
兌下/乾上
 履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夫物之聚則有
 大小之别髙下之等美惡之分是物畜然後有禮履
 所以繼畜也履禮也禮人之所履也為卦天上澤下
 天而在上澤而處下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當也
[001-76b]
 禮之本也常履之道也故為履履踐也藉也履物為
 踐履於物為藉以柔藉剛故為履也不曰剛履柔而
 曰柔履剛者剛乗柔常理不足道故易中唯言柔乗
 剛不言剛乗柔也言履藉於剛乃見卑順說應之義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人所履之道也天在上而澤處下以柔履藉於剛
 上下各得其義事之至順理之至當也人之履行如
 此雖履至危之地亦无所害故履虎尾而不見咥嚙
[001-77a]
 所以能亨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兌以陰柔履藉乾之陽剛柔履剛也兌以說順應乎
 乾剛而履藉之下順乎上陰承乎陽天下之至理也
 所履如此至順至當雖履虎尾亦不見傷害以此履
 行其亨可知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001-77b]
 九五以陽光中正尊履帝位苟无疚病得履道之至
 善光明者也疚謂疵病夬履是也光明徳盛而輝光
 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
 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辯别上下之分以
 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
 後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時
[001-78a]
 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徳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
 未稱徳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
 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亨有限故皆
 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
 志于尊榮農工商賈日志于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
 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
 上下无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辯上下使各當
 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
[001-78b]
初九素履往无咎
 履不處者行之義初處至下素在下者也而陽剛之
 才可以上進若安其卑下之素而往則无咎矣夫人
 不能自安於貧賤之素則其進也乃貪躁而動求去
 乎貧賤耳非欲有為也既得其進驕溢必矣故往則
 有咎賢者則安履其素其處也樂其進也將有為也
 故得其進則有為而无不善乃守其素履者也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001-79a]
 安履其素而往者非苟利也獨行其志願耳獨専也
 若欲貴之心與行道之心交戰于中豈能安履其素
 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九二居柔寛裕得中其所履坦坦然平易之道也雖
 所履得坦易之道亦必幽靜安恬之人處之則能貞
 固而吉也九二陽志上進故有幽人之戒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001-79b]
 履道在於安靜其中恬正則所履安裕中若躁動豈
 能安其所履故必幽人則能堅固而吉葢其中心安
 靜不以利欲自亂也
六三𦕈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三以陰居陽志欲剛而體本陰柔安能堅其所履故
 如盲𦕈之視其見不明跛躄之履其行不逺才既不
 足而又處不得中履非其正以柔而務剛其履如此
 是履於危地故曰履虎尾以不善履履危地必及禍
[001-80a]
 患故曰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如武暴之人而居人
 上肆其躁率而已非能順履而逺到也不中正而志
 剛乃為羣陽所與是以剛躁蹈危而得凶也
象曰𦕈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陰柔之人其才不足視不能明行不能逺而乃務剛
 所履如此其能免於害乎
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以柔居三履非其正所以致禍害被咥而凶也以武
[001-80b]
 人為喻者以其處陽才弱而志剛也志剛則妄動所
 履不由其道如武人而為大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九四陽剛而乾體雖居四剛勝者也在近君多懼之
 地无相得之義五復剛决之過故為履虎尾愬愬長
 懼之貌若能畏懼則當終吉葢九雖剛而志柔四雖
 近而不處故能兢慎畏懼則終免於危而獲吉也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001-81a]
 能愬愬畏懼則終得其吉者志在於行而不處也去
 危則獲吉矣陽剛能行者也居柔以順自處者也
九五夬履貞厲
 夬剛決也五以陽剛乾體居至尊之位任其剛決而
 行者也如此則雖得正猶危厲也古之聖人居天下
 之尊明足以照剛足以決勢足以専然而未嘗不盡
 天下之議雖蒭蕘之微必取乃其所以為聖也履帝
 位而光明者也若自任剛明決行不顧雖使得正亦
[001-81b]
 危道也可固守乎有剛明之才苟專自任猶為危道
 况剛明不足者乎易中云貞厲義各不同隨卦可見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戒夬履者以其正當尊位也居至尊之位據能專之
 勢而自任剛決不復畏懼雖使得正亦危道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上處履之終於其終視其所履行以考其善惡禍福
 若其旋則善且吉也旋謂周旋完備无不至也人之
[001-82a]
 所履考視其終若終始周完无疚善之至也是以元
 吉人之吉凶係其所履善惡之多寡吉凶之小大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履之終也人之所履善而吉至其終周旋无虧乃
 大有福慶之人也人之行貴乎有終
乾下/坤上
 泰序卦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履得其所則舒
 泰泰則安矣泰所以次履也為卦坤陰在上乾陽居
[001-82b]
 下天地隂陽之氣相交而和則萬物生成故為通泰
泰小往大來吉亨
 小謂隂大謂陽往往之於外也來來居於内也陽氣
 下降隂氣上交也隂陽和暢則萬物生遂天地之泰
 也以人事言之大則君上小則臣下君推誠以任下
 臣盡誠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陽為君子
 陰為小人君子來處於内小人往處於外是君子得
 位小人在下天下之泰也泰之道吉而且亨也不云
[001-83a]
 元吉元亨者時有汚隆治有小大雖泰豈一槩哉言
 吉亨則可包矣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
 小往大來陰往而陽來也則是天地陰陽之氣相交
 而萬物得遂其通泰也在人則上下之情交通而其
 志意同也
内陽而外陰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
[001-83b]
小人道消也
 陽來居内陰往居外陽進而陰退也乾健在内坤順
 在外為内健而外順君子之道也君子在内小人在
 外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所以為泰也既取隂陽交
 和又取君子道長隂陽交和乃君子之道長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天地交而隂陽和則萬物茂遂所以泰也人君當體
[001-84a]
 天地通泰之象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生民也財成謂體天地交泰之道而財制成
 其施為之方也輔相天地之宜天地通泰則萬物茂
 遂人君體之而為法制使民用天時因地利輔助化
 育之功成其豊美之利也如春氣發生萬物則為播
 植之法秋氣成實萬物則為收斂之法乃輔相天地
 之宜以左右輔助於民也民之生必賴君上為之法
 制以教率輔翼之乃得遂其生養是左右之也
[001-84b]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
 初以陽爻居下是有剛明之才而在下者也時之否
 則君子退而窮處時既泰則志在上進也君子之進
 必與其朋類相牽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則牽連而
 起矣茹根之相牽連者故以為象彚類也賢者以其
 類進同志以行其道是以吉也君子之進必以其類
 不唯志在相先樂於與善實乃相賴以濟故君子小
 人未有能獨立不賴朋類之助者也自古君子得位
[001-85a]
 則天下之賢萃於朝廷同志恊力以成天下之泰小
 人在位則不肖者並進然後其黨勝而天下否矣葢
 各從其類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時將泰則羣賢皆欲上進三陽之志欲進同也故取
 茅茹彚征之象志在外上進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二以陽剛得中上應於五五以柔順得中下應於二
[001-85b]
 君臣同徳是以剛中之才為上所專任故二雖居臣
 位主治泰者也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故治泰之
 道主二而言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四者處泰之
 道也人情安肆則政舒緩而法度廢弛庶事无節治
 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穢之量則其施為寛裕詳密弊
 革事理而人安之若无含𢎞之度有忿疾之心則无
 深逺之慮有暴擾之患深弊未去而近患已生矣故
 在包荒也用馮河泰寧之世人情習於久安安於守
[001-86a]
 常惰於因循憚於更變非有馮河之勇不能有為於
 斯時也馮河謂其剛果足以濟深越險也自古泰治
 之世必漸至於衰替葢由狃習安逸因循而然自非
 剛斷之君英烈之輔不能挺特奮發以革其弊也故
 曰用馮河或疑上云包荒則是包含寛容此云用馮
 河則是奮發改革似相反也不知以含容之量施剛
 果之用乃聖賢之為也不遐遺泰寧之時人心狃於
 泰則苟安逸而已惡能復深思逺慮及於遐逺之事
[001-86b]
 哉治夫泰者當周及庶事雖遐逺不可遺若事之㣲
 隱賢才之在僻陋皆遐逺者也時泰則固遺之矣朋
 亡夫時之既泰則人習於安其情肆而失節將約而
 正之非絶去其朋與之私則不能也故云朋亡自古
 立法制事牽於人情卒不能行者多矣若夫禁奢侈
 則害於近戚限田產則妨於貴家如此之類既不能
 斷以大公而必行則是牽於朋比也治泰不能朋亡
 則為之難矣治泰之道有此四者則能合於九二之
[001-87a]
 徳故曰得尚于中行言能配合中行之義也尚配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象舉包荒一句而通解四者之義言如此則能配合
 中行之徳而其道光明顯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三居泰之中在諸陽之上泰之盛也物理如循環在
 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故於泰之盛與
[001-87b]
 陽之將進而為之戒曰无常安平而不險陂者謂无
 常泰也无常往而不返者謂陰當復也平者陂往者
 復則為否矣當知天理之必然方泰之時不敢安逸
 常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為如是則可以无咎處泰
 之道既能艱貞則可常保其泰不勞憂恤得其所求
 也不失所期為孚如是則於其禄食有福益也禄食
 謂福祉善處泰者其福可長也葢徳善日積則福禄
 日臻徳踰於禄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有不失
[001-88a]
 道而喪敗者也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无往不復言天地之交際也陽降于下必復于上陰
 升于上必復于下屈伸往來之常理也因天地交際
 之道明否泰不常之理以為戒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六四處泰之過中以陰在上志在下復上二陰亦志
 在趨下翩翩疾飛之貌四翩翩就下與其鄰同也鄰
[001-88b]
 其類也謂五與上夫人富而其類從者為利也不富
 而從者其志同也三隂皆在下之物居上乃失其實
 其志皆欲下行故不富而相從不待戒告而誠意相
 合也夫陰陽之升降乃時運之否泰或交或散理之
 常也泰既過中則將變矣聖人於三尚云艱貞則有
 福葢三為將中知戒則可保四已過中矣理必變也
 故專言始終反復之道五泰之主則復言處泰之義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001-89a]
 翩翩下往之疾不待富而鄰從者以三陰在上皆失
 其實故也陰本在下之物今乃居上是失實也不待
 告戒而誠意相與者葢其中心所願故也理當然者
 天也衆所同者時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史謂湯為天乙厥後有帝祖乙亦賢王也後又有帝
 乙多士曰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徳恤祀稱帝乙
 者未知誰是以爻義觀之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禮法
[001-89b]
 者也自古帝女雖皆下嫁至帝乙然後制為禮法使
 降其尊貴以順從其夫也六五以陰柔居君位下應
 於九二剛明之賢五能倚任其賢臣而順從之如帝
 乙之歸妹然降其尊而順從於陽則以之受祉且元
 吉也元吉大吉而盡善者也謂成治泰之功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所以能獲祉福且元吉者由其以中道合而行其志
 願也有中徳所以能任剛中之賢所聽從者皆其志
[001-90a]
 願也非其所欲能從之乎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掘隍土積累以成城如治道積累以成泰及泰之終
 將反於否如城土頽圮復反于隍也上泰之終六以
 小人處之行將否矣勿用師君之所以能用其衆者
 上下之情通而心從也今泰之將終失泰之道上下
 之情不通矣民心離散不從其上豈可用也用之則
 亂衆既不可用方自其親近而告命之雖使所告命
[001-90b]
 者得其正亦可羞吝邑所居謂親近大率告命必自
 近始凡貞凶貞吝有二義有貞固守此則凶吝者有
 雖得正亦凶吝者此不云貞凶而云貞吝者將否而
 方告命為可羞吝否不由於告命也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城復于隍矣雖其命之亂不可止也
坤下/乾上
 否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夫物
[001-91a]
 理往來通泰之極則必否否所以次泰也為卦天上
 地下天地相交陰陽和暢則為泰天處上地處下是
 天地隔絶不相交通所以為否也
否之匪人
 天地交而萬物生於中然後三才備人為最靈故為
 萬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不交則
 不生萬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謂非人道也消長闔
 闢相因而不息泰極則復否終則傾无常而不變之
[001-91b]
 理人道豈能无也既否則泰矣
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夫上下交通剛柔和合君子之道也否則反是故不
 利君子貞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大徃小來陽徃而
 隂來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故為否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徃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陰而外陽
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001-92a]
 夫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上下之義不
 交則天下无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為治也上施政
 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所以治安也今上
 下不交是天下无邦國之道也陰柔在内陽剛在外
 君子往居於外小人來處於内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之時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徳辟難不可榮以禄
 天地不相交通故為否否塞之時君子道消當觀否
[001-92b]
 塞之象而以儉損其徳避免禍難不可榮居禄位也
 否者小人得志之時君子居顯榮之地禍患必及其
 身故宜晦處窮約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泰與否皆取茅為象者以羣陽羣陰同在下有牽連
 之象也泰之時則以同征為吉否之時則以同貞為
 亨始以内小人外君子為否之義復以初六否而在
 下為君子之道易隨時取義變動无常否之時在下
[001-93a]
 者君子也否之三陰上皆有應在否隔之時隔絶不
 相通故无應義初六能與其類貞固其節則處否之
 吉而其道之亨也當否而能進者小人也君子則伸
 道免禍而已君子進退未嘗不與其類同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爻以六自守於下明君子處下之道象復推明以象
 君子之心君子固守其節以處下者非樂於不進獨
 善也以其道方否不可進故安之耳心固未嘗不在
[001-93b]
 天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進以康濟天下故曰志在
 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其質則陰柔其居則中正以陰柔小人而言則
 方否於下志所包畜者在承順乎上以求濟其否為
 身之利小人之吉也大人當否則以道自處豈肯枉
 已屈道承順於上唯自守其否而已身之否乃其道
 之亨也或曰上下不交何所承乎曰正則否矣小人
[001-94a]
 順上之心未嘗无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大人於否之時守其正節不雜亂於小人之羣類身
 雖否而道之亨也故曰否亨不以道而身亨乃道之
 否也不云君子而云大人能如是則其道大矣
六三包羞
 三以陰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於上非能守道
 安命窮斯濫矣極小人之情狀者也其所包畜謀慮
[001-94b]
 邪濫无所不至可羞耻也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陰柔居否而不中不正所為可羞者處不當故也處
 不當位所為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四以陽剛健體居近君之位是以濟否之才而得髙
 位者也足以輔上濟否然當君道方否之時處逼近
 之地所惡在居功取忌而已若能使動必出於君命
[001-95a]
 威柄一歸於上則无咎而其志行矣能使事皆出於
 君命則可以濟時之否其疇類皆附離其福祉離麗
 也君子道行則與其類同進以濟天下之否疇離祉
 也小人之進亦以其類同也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有君命則得无咎乃可以濟否其志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五以陽剛中正之徳居尊位故能休息天下之否大
[001-95b]
 人之吉也大人當位能以其道休息天下之否以馴
 致於泰猶未離於否也故有其亡之戒否既休息漸
 將反泰不可便為安肆當深慮逺戒常虞否之復來
 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繫于苞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
 繫于苞桑也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
 尤甚聖人之戒深矣漢王允唐李徳裕不知此戒所
 以致禍敗也繫辭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
 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
[001-96a]
 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有大人之徳而得至尊之正位故能休天下之否是
 以吉也无其位則雖有其道將何為乎故聖人之位
 謂之大寶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上九否之終也物理極而必反故泰極則否否極則
 泰上九否既極矣故否道傾覆而變也先極否也後
[001-96b]
 傾喜也否傾則泰矣後喜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否終則必傾豈有長否之理極而必反理之常也然
 反危為安易亂為治必有剛陽之才而後能也故否
 之上九則能傾否屯之上六則不能變屯也
離下/乾上
 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夫天地不
 交則為否上下相同則為同人與否義相反故相次
[001-97a]
 又世之方否必與人同力乃能濟同人所以次否也
 為卦乾上離下以二象言之天在上者也火之性炎
 上與天同也故為同人以二體言之五居正位為乾
 之主二為離之主二爻以中正相應上下相同同人
 之義也又卦唯一陰衆陽所欲同亦同人之義也他
 卦固有一陰者在同人之時而二五相應天火相同
 故其義大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001-97b]
 野謂曠野取逺與外之義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
 道則聖賢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意所合
 乃暱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謂不以暱近情之所私而
 于郊野曠逺之地既不繫所私乃至公大同之道无
 逺不同也其亨可知能與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
 也天下皆同何險阻之不可濟何艱危之不可亨故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上言于野止謂不在暱比此復
 言宜以君子正道君子之貞謂天下至公大同之道
[001-98a]
 故雖居千里之逺生千歲之後若合符節推而行之
 四海之廣兆民之衆莫不同小人則唯用其私意所
 比者雖非亦同所惡者雖是亦異故其所同者則為
 阿黨葢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之貞正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言成卦之義柔得位謂二以陰居陰得其正位也五
 中正而二以中正應之得中而應乎乾也五剛健中
 正而二以柔順中正應之各得其正其徳同也故為
[001-98b]
 同人五乾之主故云應乎乾象取天火之象而彖專
 以二言
同人曰
 此三字羨文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至誠无私可以蹈險難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徳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又以二體言其義有文明之徳而剛健以中正之道
[001-99a]
 相應乃君子之正道也
唯君子能能通天下之志
 天下之志萬殊理則一也君子明理故能通天下之
 志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通於理而已文明則
 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已故能盡大
 同之道然後能中正合乎乾行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與火者天在上火
[001-99b]
 性炎上火與天同故為同人之義君子觀同人之象
 而以類族辨物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若君子
 小人之黨善惡是非之理物情之離合事理之異同
 凡異同者君子能辨明之故處物不失其方也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九居同人之初而无繫應是无偏私同人之公者也
 故為出門同人出門謂在外在外則无私昵之偏其
 同博而公如此則无過咎也
[001-100a]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出門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廣无所偏私人之同也
 有厚薄親疎之異過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黨誰其
 咎之
六二同人于宗吝
 二與五為正應故曰同人于宗宗謂宗黨也同於所
 繫應是有所偏與在同人之道為私狹矣故可吝二
 若陽爻則為剛中之徳乃以中道相同不為私也
[001-100b]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諸卦以中正相應為善而在同人則為可吝故五不
 取君義葢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私為可吝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歲不興
 三以陽居剛而不得中是剛暴之人也在同人之時
 志在於同卦惟一陰諸陽之志皆欲同之三又與之
 比然二以中正之道與五相應三以剛强居二五之
 間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故不敢顯發伏藏
[001-101a]
 兵戎于林莽之中懐惡而内負不直故又畏懼時升
 髙陵以顧望如此至於三歲之久終不敢興此爻深
 見小人之情狀然不曰凶者既不敢發故未至凶也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所敵者五既剛且正其可奪乎故畏憚伏藏也至于
 三歲不興矣終安能行乎
九四乗其墉弗克攻吉
 四剛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與五為仇者也墉垣
[001-101b]
 所以限隔也四切近于五如隔墉且乗其墉欲攻之
 之義不直而不克也苟能自知義之不直而不攻則
 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義理妄行攻奪則其
 凶大矣三以剛居剛故終其强而不能反四以剛居
 柔故有困而能反之義能反則吉矣畏義而能改其
 吉宜矣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所以乘其墉而弗克攻之者以其義之弗克也以邪
[001-102a]
 攻正義不勝也其所以得吉者由其義不勝困窮而
 反於法則也二者衆陽所同欲也獨三四有爭奪之
 義者二爻居二五之間也初終逺故取義别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九五同于二而為三四二陽所隔五自以義直理勝
 故不勝憤抑至于號咷然邪不勝正雖為所隔終必
 得合故後笑也大師克相遇五與二正應而二陽非
 理隔奪必用大師克勝之乃得相遇也云大師云克
[001-102b]
 者見二陽之强也九五君位而爻不取人君同人之
 義者葢五專以私暱應於二而失其中正之徳人君
 當與天下大同而獨私一人非君道也又先隔則號
 咷後遇則笑是私暱之情非大同之體也二之在下
 尚以同於宗為吝况人君乎五既於君道无取故更
 不言君道而明二人同心不可間隔之義繫辭云君
 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中
 誠相同出處語默无不同天下莫能間也同者一也
[001-103a]
 一不可分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石冒水火无所不
 能入故云其利斷金其理至微故聖人贊之曰同心
 之言其臭如蘭謂其言意味深長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先所以號咷者以中誠理直故不勝其忿切而然也
 雖其敵剛强至用大師然義直理勝終能克之故言
 能相克也相克謂能勝見二陽之强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001-103b]
 郊在外而逺之地求同者必相親相與上九居外而
 无應終无與同者也始有同則至終或有暌悔處逺
 而无與故雖无同亦无悔雖欲同之志不遂而其終
 无所悔也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居逺莫同故終无所悔然而在同人之道求同之志
 不得遂雖无悔非善處也
乾下/離上
[001-104a]
 大有序卦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夫與
 人同者物之所歸也大有所以次同人也為卦火在
 天上火之處髙其明及逺萬物之衆无不照見為大
 有之象又一柔居尊衆陽並應居尊執柔物之所歸
 也上下應之為大有之義大有盛大豐有也
大有元亨
 卦之才可以元亨也凡卦徳有卦名自有其義者如
 比吉謙亨是也有因其卦義便為訓戒者如師貞丈
[001-104b]
 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者大有元
 亨是也由剛健文明應天時行故能元亨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言卦之所以為大有也五以陰居君位柔得尊位也
 處中得大中之道也為諸陽所宗上下應之也夫居
 尊執柔固衆之所歸也而又有虚中文明大中之徳
 故上下同志應之所以為大有也
其徳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001-105a]
 卦之徳内剛健而外文明六五之君應於乾之九二
 五之性柔順而明能順應乎二二乾之主也是應乎
 乾也順應乾行順乎天時也故曰應乎天而時行其
 徳如此是以元亨也王弼云不大通何由得大有乎
 大有則必元亨矣此不識卦義離乾成大有之義非
 大有之義便有元亨由其才故得元亨大有而不善
 者與不能亨者有矣諸卦具元亨利貞則彖皆釋為
 大亨恐疑與乾坤同也不兼利貞則釋為元亨盡元
[001-105b]
 義也元有大善之義有元亨者四卦大有蠱升鼎也
 唯升之彖誤隨他卦作大亨曰諸卦之元與乾不同
 何也曰元之在乾為元始之義為首出庶物之義他
 卦則不能有此義為善為大而已曰元之為大可矣
 為善何也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豈有不善者乎
 事成而後有敗敗非先成者也興而後有衰衰固後
 於興也得而後有失非得則何以有失也至於善惡
 治亂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必善為先故文言曰
[001-106a]
 元者善之長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火髙在天上照見萬物之衆多故為大有大有繁庶
 之義君子觀大有之象以遏絶衆惡揚明善類以奉
 順天休美之命萬物衆多則有善惡之殊君子亨大
 有之盛當代天工治養庶類治衆之道在遏惡揚善
 而已惡懲善勸所以順天命而安羣生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001-106b]
 九居大有之初未至於盛處卑无應與未有驕盈之
 失故无交害未涉於害也大凡富有鮮不有害以子
 貢之賢未能盡免况其下者乎匪咎艱則无咎言富
 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富有自為咎耳若能享富有而
 知難處則自无咎也處富有而不能思艱兢畏則驕
 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在大有之初克念艱難則驕溢之心无由生矣所以
[001-107a]
 不交涉於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九以陽剛居二為六五之君所倚任剛健則才勝居
 柔則謙順得中則无過其才如此所以能勝大有之
 任如大車之材强壯能勝載重物也可以任重行逺
 故有攸往而无咎也大有豊盛之時有而未極故以
 二之才可往而无咎至於盛極則不可以往矣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001-107b]
 壯大之車重積載於其中而不損敗猶九二材力之
 强能勝大有之任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三居下體之上在下而居人上諸侯人君之象也公
 侯上承天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下者何敢専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之衆皆王者
 之有也此理之正也故三當大有之時居諸侯之位
 有其富盛必用享通乎天子謂以其有為天子之有
[001-108a]
 也乃人臣之常義也若小人處之則専其富有以為
 私不知公以奉上之道故曰小人弗克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公當用亨于天子若小人處之則為害也自古諸侯
 能守臣節忠順奉上者則蕃養其衆以為王之屏翰
 豐殖其財以待上之徵賦若小人處之則不知為臣
 奉上之道以其為己之私民衆財豐則反擅其富强
 益為不順是小人大有則為害又大有為小人之害
[001-108b]
 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九四居大有之時已過中矣是大有之盛者也過盛
 則凶咎所由生也故處之之道匪其彭則得无咎謂
 能謙損不處其太盛則得无咎也四近君之髙位苟
 處太盛則致凶咎彭盛多之貌詩載驅云汶水湯湯
 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狀雅大明云駟騵彭彭言武
 王戎馬之盛也
[001-109a]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能不處其盛而得无咎者葢有明辨之智也晳明智
 也賢智之人明辨物理當其方盛則知咎之將至故
 能損抑不敢至於滿極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六五當大有之時居君位虛中為孚信之象人君執
 柔守中而以孚信接於下則下亦盡其信誠以事於
 上上下孚信相交也以柔居尊位當大有之時人心
[001-109b]
 安易若専尚柔順則陵慢生矣故必威如則吉威如
 有威嚴之謂也既以柔和孚信接於下衆志說從又
 有威嚴使之有畏善處有者也吉可知矣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下之志從乎上者也上以孚信接於下則下亦以誠
 信事其上故厥孚交如由上有孚信以發其下孚信
 之志下之從上猶響之應聲也威如之所以吉者謂
[001-110a]
 若无威嚴則下易慢而无戒備也謂无恭畏備上之
 道備謂備上之求責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九在卦之終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極而不居其
 有者也處離之上明之極也唯至明所以不居其有
 不至於過極也有極而不處則无盈滿之災能順乎
 理者也五之孚信而履其上為蹈履誠信之義五有
 文明之徳上能降志以應之為尚賢崇善之義其處
[001-110b]
 如此合道之至也自當享其福慶自天祐之行順乎
 天而獲天祐故所往皆吉无所不利也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大有之上有極當變由其所為順天合道故天祐助
 之所以吉也君子滿而不溢乃天祐也繫辭復申之
 云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
 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履信謂履
 五五虚中信也思順謂謙退不居尚賢謂志從於五
[001-111a]
 大有之世不可以盈豐而復處盈焉非所宜也六爻
 之中皆樂據權位唯初上不處其位故初九无咎上
 九无不利上九在上履信思順故在上而得吉葢自
 天祐也
 
 
 
 
[001-111b]
 
 
 
 
 
 
 
 伊川易傳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