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12 周易口義-宋-胡瑗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口義       宋 胡瑗 撰
  繋辭上
 周易言繋辭者按周易始于伏羲畫為八卦至于文王
 定為六爻演為六十四卦又作卦下之彖辭以解釋一
 卦之義曲盡天地之道總包萬事之冝而又周公作其
 爻辭以釋逐爻之義然而聖人作卦其道至大以至纎
 至悉之事无不備載雖有爻彖之辭以解釋之然其辭
[011-1b]
 義深逺其理精微至淵至奥不可以易曉則于常常之
 人固難知矣是故孔子復作十翼以釋之欲使後世之
 人可以達聖人之淵奥知聖人之行事也所謂十翼之
 名者曰上彖下彖大象小象文言上繋下繋説卦序卦
 雜卦凡此十翼以釋六十四卦之義上下彖以解文王
 卦下之辭大象以釋一卦之名義小象分于六爻之下以
 解周公之爻辭文言以文釋乾坤二卦之理此繋辭以
 統言天地之淵奥人事之終始説卦以陳説八卦之徳
[011-2a]
 業序卦以序六十四之次叙雜卦以辨衆卦之錯雜此
 上繋是夫子十翼之中第六翼自天尊地卑而下至篇
 末分十一章各列于後今隨文而解之然按先儒周氏
 云上繋辭凡十二章自天尊地卑為一章聖人設卦觀
 象為二章彖者言乎其象為第三章精氣為物為第四
 章顯諸仁藏諸用為第五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為
 第六章初六藉用白茅為第七章大衍之數為第八章
 子曰知變化之道為第九章天一地二為第十章是故
[011-2b]
 易有聖人為第十一章子曰書不盡言為第十二章
 虞飜分一章以大衍之數并知變化之道共為一章
 取之然分義之段數未盡意隨文而别解之然繋辭
 有二説是聖人繋屬其辭于爻卦之下故此篇第六
 章云繋辭焉以斷其吉凶第十二章云繋辭焉以盡
 其言是繋者取其繋屬其辭于卦下故謂之繋辭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義曰此言天地之道者也自此乾坤定矣而下至天
[011-3a]
 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為一章以釋聖人法天
 地之義也夫易之所始始於天地天地之判混元廓
 開而萬物之情皆生于其間既萬物之情皆生于其
 間是故聖人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于是畫
 為八卦以類萬物之情以盡天地之道人事之理以
 盡乾坤水火風雷山澤之象是易之卦始於天地者
 也然則天尊地卑者何也夫天是純陽之氣積於上
 而為尊地以積隂之氣居於下而為卑剛陽居上而
[011-3b]
 有尊髙之象柔隂居下而有卑下之分二氣始交分
 為剛柔是以交錯以至生成萬物覆載萬物大无不
 包細无不有其形状故天地為乾坤之象乾坤為天
 地之用天地尊卑既分則乾坤之位因而可以制定
 也然則首言天地尊卑者葢萬事之理萬品之類皆
 自乾坤為始故先言天地尊卑也
卑髙以陳貴賤位矣
 義曰卑者謂地體卑下高者謂天體高上夫天地卑
[011-4a]
 高既定則人事萬物之情皆在其中故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各有貴賤高卑之位是以君臣父子夫
 婦長幼皆有其分位矣若卑不處卑高不處高上下
 錯亂則貴賤尊卑君臣父子夫婦長幼不得其序夫
 如是无髙卑之分位矣故此貴賤之分皆自髙卑之
 位既陳然後從而定矣
動静有常剛柔斷矣
 義曰夫天以剛陽居於上則為動地以柔隂居於下
[011-4b]
 則為静天地之道生成萬物各有常度動而有常則
 為剛静而有常則為柔動静既有常分生成各有常
 理則剛柔可以斷矣以人事言之夫君以剛徳居於
 上為動臣以柔道居於下為静君出其令而臣行之
 臣納其善而君聽之君臣動静既有常理則剛柔之
 分可以斷矣若動而不常則剛道不成静而不常則
 柔道不立夫如是則剛柔不可以斷定也然則此經
 雖論天地之性然亦兼總萬物之動静也
[011-5a]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義曰此已下言聖人法天地之象也方者道也天君
 子之人同道而齊術道同於已者則相推而類聚之
 君子則以君子為朋偶小人則以小人為類黨為士
 者則以士為同道為濃者則以農為族黨為工者則
 以工為同道為商者則以商為類聚是皆以同道為
 之共處各隨其類族矣物以羣分者上既言君子小
 人各從其類此又言萬品之物亦各以其羣類而為
[011-5b]
 黨也至如飛者則以飛者為羣走者則以走者為羣
 以至昆蟲草木巖穴之物各從其羣各從其分也吉
 凶生矣者夫上言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此言吉凶生
 矣者何哉夫吉凶生於異類善惡由夫影響同逍齊
 術者則為吉非其類者則為凶若君子同於君子之
 人則吉小人入於君子之黨則凶是吉凶之道生於
 非類无所分别若平其所趣則凶是以生焉若順其
 所同則吉是以生焉是吉凶之道生於非類者也
[011-6a]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義曰象謂日月星辰也形謂山川草木也夫天以剛
 陽之氣居於上而生物地以柔隂之氣在於下而承
 天在於天者則為日月星辰之象在於地者則為草
 木山川之形是天地之道生成之理自然而然也變
 化見矣者上既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此復言變化
 見矣者何哉葢天地之道生成之理有全體而化者
 有久大而化者有驟然而化者千變萬化皆有形象
[011-6b]
 而人莫能究其實但知其自然而然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義曰此已下明天地隂陽相推盪之事也夫天本在
 上地本在下及夫天氣下降地氣上騰陽極則變而
 為隂隂極則反而為陽陽剛而隂柔隂消而陽伏剛
 柔互相切摩更相變化然後萬物之理得矣夫八卦
 之始本於天地剛柔二體法於隂陽剛則為陽爻柔
 則為隂位爻位相錯雜然後以成八卦推盪於天地
[011-7a]
 之間若十一月一陽生而推去一隂五月一隂生而
 推去一陽是八卦相推盪於天地之間所以成於六
 十四卦也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義曰鼓者動也雷者隂陽二氣相激搏則其聲為雷
 霆者怒雷則謂之霆風所以生萬物雨所以潤動植
 也此至一寒一暑重明上文變化見矣及剛柔相摩
 八卦相盪之事也夫天地二氣相盪而成八卦之象
[011-7b]
 相推而成萬事之理又鼓之以震雷離電滋潤以巽
 風坎雨使天下之物无不遂其性者天地之道也然
 而風亦言其潤者葢風者是生成之氣能滋生於萬
 物故亦言其潤也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義曰日者太陽之精月者太隂之精寒者是純隂之
 氣暑者是純陽之氣也夫天地之道生成萬物既鼓
 動以雷霆又滋潤以風雨以日而煦育之以月而照
[011-8a]
 臨之及夫日月運行以成晝夜以成寒暑之候以盡
 生成之功者天地之道也然而直云震巽離坎不云
 乾坤艮兊者葢乾坤之道上下備言艮兊非鼓動運
 行之體故不言之其實亦雷電風雨出於山澤故亦
 兼包其義焉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義曰道者自然而生也此言乾坤之道也夫天以純
 陽在上故為乾地以純隂在下故為坤乾主乎剛健
[011-8b]
 坤主夫柔順乾自然而為男則為君為父為長為上
 坤自然而為女則為臣為子為婦為少乾居於上則
 為尊坤居於下則為卑二氣交感以生萬物故有男
 女之象然則坤必言成者葢乾因隂而得為男坤因
 陽而得為女故言成也
乾知大始
 義曰大始者是隂陽始判萬物未生之時也乾者天
 之用也夫乾以天陽之氣在於上故萬物莫不始其
[011-9a]
 氣而生莫不假其氣而成得其生者春英夏華秋實
 冬藏承其氣而成者則胎生卵化蠕飛動躍是乾知
 大始起於无形而入於有形也
坤作成物
 義曰坤者是地之形也物者萬品之物也夫地以純
 隂之氣在於下上承於天陽之氣以生萬物无所不
 載无所不育是乾始於无形而坤能載之以作成萬
 物之形状也然乾言知坤言作者蓋乾之生物起於
[011-9b]
 无形未有營作坤能承於天氣已成之物事可營為
 故乾言知而坤言作也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義曰夫乾之生物本於一氣其道簡略不言而四時
 自行不勞而萬物自遂是自然而然者也坤以簡能
 者夫坤之生物假天之氣其道亦簡略其用省黙而
 已不假煩勞而物自生不假施為而物自遂是自然
 而然者也然則乾言易知坤言簡能者何也蓋乾體
[011-10a]
 在上坤道在下萬物始於无形而乾能知其時下降
 而生之坤道在於下而能承陽之氣以作成萬物之
 形状其道凝静不須煩勞故乾言易知坤言簡能也
 若夫生成之道於物艱難則不為易知若於事煩勞
 則不為簡能也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義曰此復說上乾以易知也夫天之道寂然不見其
 用杳然而不知其為及夫四時之代謝萬物之生殺
[011-10b]
 不待煩勞而自然者也夫人君居兆民之上為生靈
 之主天下之事固不可以一言而盡也然而必當法
 此乾道簡易之徳以總萬事之要目則天下之道亦
 自然簡易而知也簡則易從者復解上坤以簡能也
 夫地以純隂之氣上承於天以生萬物不在煩勞而
 自然簡易天下之物各遂其性者也夫為臣之道為
 國家之梁棟作士民之冠冕必當法此地道之簡易
 承君之命宣君之化敷布於天下簡其萬事之要則
[011-11a]
 天下可易從矣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義曰此二句論聖賢法此乾坤簡易之理也親者親
 比也言聖人法此天道簡其萬事之要不假繁冗屑
 屑於治體惟在廣其仁義生成之道以及於天下昭
 蘇萬有養育萬民夫如是則天下之人皆悅而親比
 之也易從則有功者言人臣之道法此地道奉君之
 命行君之事不在繁冗使天下之人於事易從不在
[011-11b]
 冗屑而其功易成也
有親則可久
 義曰此二句論人法乾坤久而益大也物既和親无
 相殘害故可久也言聖人既能法天之生物順其萬
 物之情成其至道之要施之无窮𫝊之萬世天下之
 人既親比之久而不朽此聖人之道至大者也
有功則可大
 義曰事業有功則積漸可大此言為臣之道既能法
[011-12a]
 地之道承事其君以成其功業至大至廣使人易從
可久則賢人之徳
 義曰夫天之所以覆而不知所以覆之義地之所以
 載而不知所以載之理浩浩然其神之所為者天地
 之功也聖人顯諸仁藏諸用若日月之照臨而不知
 照臨之迹者聖人之功也然聖人之操心積慮法天
 地簡易之徳以生養天下使天下之人不可名状以
 成其徳也
[011-12b]
可大則賢人之業
 義曰此言賢人之分則見所為之迹也夫為臣之道
 既能法地之簡易以成久大之功業垂之萬世而不
 朽此賢人之業也然則此聖人言徳為臣者言業何
 也葢聖人代天理物法天行事施其徳澤以滋生於
 天下順其物情以至昆蟲草木皆蒙其澤无所不燭
 故其功不可以形状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載
 故稱曰徳為臣之道法地之理以承君之命行君之
[011-13a]
 事執其柔順之道順從於人以成其功然出一令行
 一事皆稟君上之命而可以形状故謂之業也然此
 不言聖人而言賢人者何也此聖人垂教之法也言
 賢人亦可以法天之簡易而行事以生成於天下恐
 後世之人止謂聖人可以法天之行事故不言聖人
 而言賢人也且賢人尚可法之則聖人固可知也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義曰言聖人既能從其簡易不在煩勞發號施令廣
[011-13b]
 布徳澤以成天下之功使天下之人天下之物長幼
 上下尊卑貴賤各得其分如此則天下无為而治聖
 人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義曰言聖人既能順其簡易之道順其萬事之理使
 君臣父子夫婦長幼各得其序則天地之位皆由此
 矣
聖人設卦觀象
[011-14a]
 義曰此已下至自天祐之為一章上既言易之所起
 始於乾坤故首言天地之道然天地始判而萬物之
 情已在其間故易之所始因萬物之情而作故曰易
 始於天地此又言聖人設六十四卦之事夫天地既
 判而萬物之情已見於其間是故聖人仰則觀象於
 天俯則觀法於地揆人事之理盡萬物之情乾坤水
 火風雷山澤之象設為六十四卦以通天地鬼神之
 情状以為萬世之法也
[011-14b]
繋辭焉而明吉凶
 義曰六十四卦既設其道至大其理至深聖人若不
 繋之以辭散於諸爻之下則後世之人不能曉聖人
 設卦之意也然則卦爻之中有剛有柔分隂分陽隂
 陽相推盪於其間則有凶有吉有失有得故六爻之
 下皆繋屬其辭得其正者則其辭吉失其處者則其
 辭凶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011-15a]
 義曰此已下言天地人事之理也夫天地既判剛柔
 二氣互相推盪以生成萬物有全體而化者有漸而
 化者有胎而生者有卵而化者千變萬化自然而然
 皆由剛柔之氣互相推盪以成變化也如乾之初九
 交於坤之初六其卦為震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義曰此總明諸卦象不同之事也夫吉凶生於非類
 悔吝生於動静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有剛有
[011-15b]
 柔有正有不正若辭之吉者是得之象也辭之凶者
 是失之象也合於道而不失其正者為吉不合於道
 悖於其理者為凶是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然觀六十
 四卦之中言吉凶者義有數等或吉凶之事據文可
 知或不須明言吉凶而吉凶自見若乾之九五飛龍
 在天尋文考義是吉可知也故不須云吉也若剝之
 不利攸徃離之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之屬據
 其文辭其凶可見故不言凶也亦有爻處吉凶之際
[011-16a]
 吉凶未定行善則吉行惡則凶若乾之九三君子終
 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若屯之六二屯如邅如乗馬
 班如匪冦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是吉凶未定
 故不言吉凶也有直言吉者若坤之六五黄裳元吉
 以隂居尊嫌其不吉故直言其吉有直言其凶者若
 剝之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凶若有一卦之内或有一
 爻之中得失相形須言吉凶若大過九三棟橈凶九
 四棟隆吉是一卦相形也屯之九五屯其膏小貞吉
[011-16b]
 大貞凶是一爻相形也亦有一事相形終始有異若
 訟卦有孚窒惕中吉終凶有有咎而能改之者若豫
 之上六曰冥豫成有渝无咎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義曰事之小小己過其意有可追悔者曰悔事之㣲
 小可為鄙吝者曰吝夫人始於得失微小之事雖不
 至於大咎然亦當憂虞思慮之不可謂之微小不思
 之故事之小者必至於大惡之漸者必至於著惡積
[011-17a]
 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者皆自細微以成之也故
 易中所言吉凶者是得失之象言悔吝者是憂虞之
 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義曰夫物之生有全體而化者有漸而變者此皆是
 進退之象也夫進退之象有盛衰之理生死之道吉
 凶之驗皆自於盛衰故來則為盛徃則為衰故六爻
 之中有剛有柔或從始而上進或居終而倒退徃來
[011-17b]
 不窮互相推盪以成進退之象也若乾之上九言亢
 龍有悔復之初九言不逺復无祗悔元吉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義曰夫聖人設卦分其剛柔以明人事之要以盡萬
 物之宜剛則為陽為明為晝柔則為隂為幽為夜剛
 柔相推以成晝夜幽明之理變通之道以成吉凶悔
 吝憂虞之象也故總言之也然推觀其上文始總言
 繋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此又别言吉
[011-18a]
 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憂虞之象變化者進退之象
 剛柔者晝夜之象者何也蓋吉凶悔吝失得晝夜之
 象皆由剛柔相推盪而致者故得失有重輕變化有
 小大合之則同分之則異故始云剛柔相推而生變
 化不云晝夜者是總變化而言也上文云吉凶者失
 得之象下文又云悔吝者憂虞之象者蓋吉凶之事
 皆由得失而成得失之本皆由悔吝而成悔吝之本
 皆由憂虞而有也
[011-18b]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此復明變化進退之義也夫易卦之中則有六爻故
 下二爻以象地中二爻以象人上二爻以象天是六
 爻之中三才之道畢矣然六爻之道有變有動有凶
 有吉有得有失若動而合于道則為吉動而悖於事
 則為凶是六爻之動互相推盪則是天地人三才窮
 極之事故有吉凶悔吝得失變化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011-19a]
 自此已下言君子觀聖人設卦作易之意以為修身
 之法也夫易卦之中有凶有吉有否有泰有悔有吝
 有變有化有得有失有剛有柔夫君子之人觀此剛
 柔變化吉凶得失悔吝憂虞之象知其易之以序以
 修其身以行其事以之居處進退不惟尊卑貴賤貧
 困之間皆得以安止也至如乾之初九言潛龍勿用
 是言君子之人可隠則當隠也九二則言見龍在田
 是言君子之人可進則當進之又如居泰之時則君
[011-19b]
 子可引類而進於朝居否之世則有否塞不通之象
 居於家人則行治家之法居旅之時則為行旅之事
 如此之類皆是用得其時不失其道不惟尊卑貴賤
 貧困窮極安處進退之間皆可行之是易之序也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義曰夫君子之人既能知易之以序以為居處之術
 又當樂玩其六爻之辭夫六爻之辭有凶有吉有否
 有泰有得有失皆隨時而變通是故君子之人必當
[011-20a]
 愛樂而躭玩之見其善則思齊其事見其惡則思懼
 而改趣其治而去其亂向其安而舍其危以至吉凶
 之事悔吝之道至纖至悉无不備於爻辭之間故君
 子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義曰夫爻卦之間有凶有吉有失有得君子之人故
 當居處之間觀其設卦之象明其萬事之理以躭樂
 六爻之辭以知事之吉凶明其事之得失以至死生
[011-20b]
 之道變通之理則无咎過之事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義曰夫易以變而為占自六爻之中皆變而為占故
 古者取其蓍草之數隨其變而占之以明休咎之事
 以究鬼神之奥故君子若觀此六爻之變凡於動静
 興作之間必知其休咎之驗矣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義曰言君子之人既能居則觀其辭動則玩其占以
[011-21a]
 奉順易象則身无有凶害如此則自上天之所祐助
 鬼神之所協吉何所不利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
 義曰疏以為自此至死生之說為一章則非也今觀
 其文辭當從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為一段自易與天
 地凖而下至盛徳大業為一章是也彖者言乎象者
 也自此以下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為一章上章既
 言吉凶悔吝聖人設卦繋辭之義細意未盡此復言
[011-21b]
 文王作彖分於諸卦之下以釋一卦之義雖然有周
 公爻辭散於諸爻之下然文王之彖其義淵深孔子
 復作彖辭以解之彖者總論一卦之象如乾之彖元
 亨利貞曰大哉乾元坤元亨曰至哉坤元屯元亨曰
 屯剛柔始交而難生蒙亨曰蒙山下有險是皆解一
 卦之辭也故曰象者言乎其象也
爻者言乎變者也
 義曰夫六爻之設内外二體有變有動有凶有吉各
[011-22a]
 隨時而變改之然文王之作彖辭以釋一卦之象然
 其義亦有未盡周公復作爻辭散於諸爻之下總人
 事之要道明萬事之吉凶隨其爻而通變之各順其用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義曰夫爻象之設有凶有吉有剛有柔若陽居陰位
 則不得其正或陰居陽位則或失其常或近而不相
 得或逺而有所比合於道者則吉乖於道者則凶故吉
 凶之端失得之義盡在於爻辭之間矣上文吉凶者
[011-22b]
 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義曰疵者病也夫人禍發於細㣲姦生於隱暗事有
 至小而可以追悔者行有至微而可以鄙吝者故當
 憂慮而戒慎之夫小惡不改以至於大惡小善不積
 以至於大凶至乎鄙吝之道皆由微小而生也故君
 子之人觀此爻象之辭則知動静之理積其小善以
 成於大善積其小惡以至於大惡捨其失而處其得
[011-23a]
 悖其凶而從其吉故悔吝之來皆由微小而至矣
无咎者善補過也
 義曰夫人所以有咎者蓋由操心積慮過為其事小
 惡不改以成乎大惡小過不防以至乎大過所以有
 咎如噬嗑上九屨校滅趾之類是也此言无咎者蓋
 言人之有失者善能自改之故六爻之中有能改過
 而无咎者若豫之上六曰冥豫成有渝无咎隨之初
 九曰官有渝貞吉從正則吉也
[011-23b]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
 義曰位者即六爻之位夫一卦之中凡有六爻分其
 上下有尊有卑有小有大若九五則言君位九三則
 言臣位是尊卑大小各有其分則貴賤之位從而定
 矣
齊小大者存乎卦
 義曰夫陽主剛明而有生成之徳故其徳大陰主柔
 順而有消剥之行故其徳小故六十四卦皆本陰陽
[011-24a]
 剛柔之理以定其位也故有大有小君子必當明
 辨之至如乾之與坤泰之與否損之與益小過與大過既
 濟與未濟是皆所用不同有小有大各隨時而用之也
辨吉凶者存乎辭
 義曰辭者卦爻之下所繋之言辭也夫六十四卦有
 陽居陽位陰居陰位有以陽居陰位者有以陰居陽
 位者有以臣居君位者有以君居臣位者如此之爻
 位多矣聖人若不繋之辭則凶吉无由見矣至如比之六二
[011-24b]
 居得其正則其辭曰比之自内貞吉小畜之初九以陽
 居陽則其辭曰復自道何其咎吉隨之九四以陽居
 隂則其辭曰隨有獲貞凶觀之初六以隂居陽則其
 辭曰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噬嗑之上九以陽居隂
 曰何校滅耳凶是吉凶之文皆在於所繋之辭也君
 子之人若明辨吉凶之事觀其辭則可知矣
憂悔吝者存乎介
 義曰介者纎介也悔吝者小疵病也夫人小惡不改
[011-25a]
 以成於大惡小疵不補以成於大疵勿謂小善无益
 而不為勿謂小惡无傷而弗去及夫惡積而不可揜
 罪大而不可觧以至何校滅耳喪身夷族然後悔之
 亦其晚矣故聖人凡小疵病鄙吝之事必先憂虞之
 所以獲其无咎也然則萬事之理皆始自纖芥故聖
 人豫防之故坤卦曰履霜堅氷者則聖人教人防微
 杜漸之深戒也
震无咎者存乎悔
[011-25b]
 義曰震者動也悔者過也夫人所以舉動而无咎者
 蓋有剛明之才有至正之徳知其吉凶之道明其得
 失之迹事之小疵者預憂虞之事之将失者心改悔
 之所以舉動而无咎者蓋存乎悔也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
 義曰其道光明則謂之大其道消散謂之小夫六十
 四卦之設有大有小有通有塞故六爻之中有變有
 動有險有易若履得其正居得其中行事无過則卦
[011-26a]
 爻之下亦有和易之辭若履非其正居非其位行事
 失其中則卦爻之下亦有險難之文至如居㤗之時
 則言君子道長居否之時則言君子道消明夷之時
 則言明有所傷大壮之時則言大者壮也以至吉凶
 悔吝善與不善惡與不惡卦爻之下各繋其辭以明
 之故上文所謂齊小大者存乎卦者是也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義曰言六十四卦所繋之辭各指事而言也至如適
[011-26b]
 於泰卦則其辭和易適於蹇卦則其辭艱險適於謙
 卦則其辭巽順適於離卦則其辭文明是各指其事
 之所變而言也
易與天地凖
 義曰自此已下至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徳大
 業至矣哉為一章上既言卦爻辭理之義此又廣明
 易道深逺可以與天地相叅凖也夫天地之道福善禍
 滛善者則祐助之惡者則傾覆之以至生成萬品之
[011-27a]
 物皆以簡易之道自然而然也夫易之道本始於天
 地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以統三才而妙萬
 物也故爻之善者則其辭善爻之惡者則其辭惡得
 其正者則其辭吉失其正者則其辭凶以至總包萬
 事之理皆以簡易之道自然而然也是大易之道之
 可以凖擬於天地也至乾以健而法天坤以順而法
 地之類是也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011-27b]
 義曰彌者縫也綸者經也言易道㣲妙包含萬象知
 鬼神之情状明人事之終始上可以彌縫補合於天
 道下可以經綸牽合於地理无所不載无所不備者
 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義曰天文者則是日月星辰布設懸象成文章故稱
 文也地理者則謂山川原隰高卑上下各有條理繁
 盛於地故稱理也夫易之本始始於天地聖人仰以
[011-28a]
 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揆萬物之情盡人事之理
 以至纎至悉无所不包无所不備是易之道也
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義曰幽者无形之謂也明者有形之義也明則為晝
 為陽幽則為夜為隂夫聖人之作易本凖擬於天地
 下總括於事物鬼神之情状吉凶之萌兆隂陽之運
 動幽明之義理莫不統包於其間矣原始反終故知死
 生之說者夫易道深逺知幽明之故以原究事物之
[011-28b]
 終始反復天人之本末萬物之榮枯四時之變化吉
 凶之兆動静之理以至死生之說莫不知之
精氣為物逰魂為變
 義曰精氣者則為隂陽精靈之氣也氤氲積聚而為
 萬物也遊魂者伸為物之積聚歸為分散之時則謂
 遊魂夫天地之道隂陽之精氣萃聚而生萬物於萬
 物之間受隂陽之精氣而靈者則為人人受隂陽之
 精氣萃之於身則有耳目口鼻心知髮膚而為之體
[011-29a]
 魄也合於人身則謂之魂故口能言目能視耳能聽
 心能思慮則謂之神故用思慮心知才能則謂之變
 得精氣之多者則為神得精氣之少者則為魄及夫
 思慮既久精神已倦心知已勞髮膚漸衰用之太過
 及其死也體魄降於地骨肉斃於下精神散之於天
 則為神體魄散之於下則為鬼是天地之精氣萃聚
 於人身則為精神體魄矣故左氏載子産之言曰心
 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是言凡人得
[011-29b]
 精氣之多者為神受精氣之少者為魄神魄萃之於
 身久而必去則精氣歸於天則為神骨肉斃於下散
 而无所之則為鬼又禮記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衆生必死死必歸
 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隂於野土其氣發揚於上
 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是言人
 之生則精氣聚而為神死則骨肉散而為鬼而精魂
 改變去形離體則為變化之道也
[011-30a]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義曰鬼神者不疾而行不言而信視之弗見聽之弗
 聞者鬼神之道也夫鬼神之道本諸精氣體魄聚之
 而生亦由骨肉體魄散之而有冥冥然不知其所在
 聖人以其為无則曰不仁以其為有則曰不知其有
 形状可覩哉然此言知其形状者蓋言易道至大通
 於天地達於幽明不惟幽隠章顯之間而易道可以
 見矣
[011-30b]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義曰此已下言易道廣大盡生死之理幽明之故也
 夫天地之道春生夏長秋殺冬藏包含萬彚无小无
 大高者下者飛者走者莫不生育之故不可以一言
 而盡也夫大易之道陽剛隂柔窮幽極逺總括萬事
 從无入有至纎至悉莫不總明之故不可一言而盡
 也推其本原大易之道皆聖人窮神盡性而作也上
 則凖擬於天地下則包言于人物前乎天地則其道
[011-31a]
 不過後乎天地則其道不異中於天地之間則其道
 若合符契而无違越是易之道與天地相似者也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義曰聖人无物不知是知周也天下皆養是道濟天
 下也萬事皆得其宜是不過也夫聖人以仁知之徳
 才能思慮周及萬物至於纎介之類皆蒙被之又以
 仁義施及天下使萬品之物天下之人皆得其所皆
 獲其濟而又所行之事合於大中无過无不及之事
[011-31b]
旁行而不流
 義曰夫聖人中天下而立正南靣而居拂其己之私
 邪去其已之阿黨所行之事中立而不倚正行而不
 邪以天下為一家以萬民為一情凡所動作莫不會
 合大中之道而行之此言旁行而不流者蓋言聖人
 非善於一身以至正之徳上符於天下合於地中合
 於人无私无枉无所不契雖旁行於天下之間亦无
 私邪淫過流蕩之事所以然者蓋至公至正而致然
[011-32a]
 也
樂天知命故不憂
 義曰順天施化是樂天識物始終是知命夫聖人順
 天施化識物始終以其不可改者天命也由是推測
 天道以知己命至於富貴夀考貧賤夭折皆繋於天
 是以心无憂恤雖在貧賤亦不為險詖之行雖在富
 貴不為奢侈之心故孟子曰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
 之致而至者命也是言人之性命之理死生之道皆
[011-32b]
 本於天固无可奈何然則富貴稟於天死生繋乎命
 既无可奈何則宜順從於天道樂天而知命原始而
 思終安静而居則无憂恤也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義曰安者静也愛者養也夫聖人稟天地之全性五
 常之道皆出於中天下有一物不被其賜者若已内
 於溝壑由是推己之性以觀天下之性推己之仁以
 安天下之物使天下之人萬品之物皆安土而定居
[011-33a]
 矣人能安土物既遂性則父母兄弟親疎上下逓相
 親睦而敦仁愛之心矣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義曰範謂模也圍謂周也過者違也夫聖人粹天地
 之靈中天地而立觀天地之性然後正己之性觀天
 地之情然後正己之情凡所行事皆模範於天地隂
 陽之端至如樹木以時伐禽獸以時殺春夏則生育
 之秋冬則肅殺之使物遂其性民安其所是範圍天
[011-33b]
 地之化而无過越也
曲成萬物而不遺
 義曰曲者曲屈委細而成就萬物也遺者棄也夫聖
 人宅天下之廣居司萬物之性命模範天地以施化
 輔相天地以保民雖事物之微昆蟲之細亦皆以仁
 信屈曲而成就之至如綱罟以時不麛不卵是皆物
 之微細而不遺棄也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011-34a]
 義曰通者无所不通之謂也書則為明為陽也夜則
 為幽為隂也夫聖人得天之正性秀出於人上與天
 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通曉隂陽之宜黙運鬼神
 之奥雖晝夜之道幽明之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曉至
 如寒暑之代謝星晷之相旋隂陽之晦明風雨之凄
 暴未有不先知之矣自此已上皆言神之所為精氣
 為物逰魂為變之事聖人能極神盡慮推幽測隠无
 所不知也
[011-34b]
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義曰神者隂陽不測幽微不可以測度故曰神无方
 者不見所處運動不息是无方也易者即周易也无
 體者唯變所適徃來不窮是无體也夫天地之道妙
 用无門鬼神之道寂然无迹春生夏長藏徃知來故
 不可以方隅而論之夫大易之道總括天地包含萬
 象惟變所適道无常用既不可以象類索又不可以
 形器求是亦不可以定體而論之也是大易之道與
[011-35a]
 天地之道相凖如鬼神之妙用也
一隂一陽之謂道
 義曰道者自然之謂也以數言之則謂之一以體言
 之則謂之无以開物通務言之則謂之通以微妙不
 測言之則謂之神以應機變化則謂之易總五常言
 之則謂之道也上既言天地之神大易之道窮變盡
 神妙用无方不可以方隅形體而求之此又言天地
 生成之道夫獨陽不能自生獨隂不能自成是必隂
[011-35b]
 陽相須然後可以生成萬物故於冬至之日陽氣下
 施散而為春夏以生成萬物以至洪者纎者髙者下
 者皆遂其生以盈滿於天地之間然萬物既生不可
 不成之故於夏至之日隂氣下施散而為秋冬以成
 就萬物以至洪者纎者髙者下者皆遂其性以成就
 於天地之間是一隂一陽互相推盪天覆而地載日照
 而月臨所以謂之道也
繼之者善也
[011-36a]
 義曰夫天地之道隂陽之功生成萬物千變萬化以
 盈滿於天地之間使高者得其髙之分卑者得其卑
 之理聖人得天地之全性繼天地生成之功以仁愛
 天下之物以義宜天下之衆使居上者不陵於下在
 下者不過其分是聖人繼天養物之功以為善行也
 故乾卦曰元者善之長是言天以一元之氣為衆善
 之長聖人繼其元善之功以理於物也
成之者性也
[011-36b]
 義曰性者天所稟之性也天地之性寂然不動不知
 所以然而然者天地之性也然而元善之氣受之於
 人皆有善性至明而不昏至正而不邪至公而不私
 聖人得天地之全性純而不雜剛而不暴喜則與天
 下共喜怒則與天下共怒以仁愛天下之人以義宜
 天下之物繼天下之善性以成就己之性既成就己
 之性又成就萬物之性既成就萬物之性則於天地
 之性可參矣是能繼天地之善者人之性也
[011-37a]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義曰夫聖人得天性之全故五常之道无所不備賢
 人得天性之偏故五常之道多所不備或厚於仁而
 薄於義或厚於禮而薄於信是五常之性故不能如
 聖人之兼也夫大易之道卦於伏羲重於文王爻辭
 於周公是三聖人垂萬世法則之書其間寫天地水
 火風雷山澤之象本凖擬於天地統鬼神之妙用惟
 變所適量時制宜故不可一義而求之也若仁者見
[011-37b]
 之則知聖人之仁知者見之則知聖人之知是各資
 其分而已矣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義曰夫聖人得天地之正性繼天地之行事故无所
 不知无所不明賢人得天地之偏又可以仰及於聖
 人之行事然聖人之道至深至奥賢人尚可以偏窺
 之至於天下百姓常常之人得天性之少者故不可
 以明聖人所行之事夫大易之道載聖人之行事包
[011-38a]
 乾坤之生育鬼神之妙用人道之終始无不備於其
 間聖人體其用成其功業發見於天下則天下之人咸
 戴而行之莫知所以然而然也然而聖人君子雖能
 體易道以為用觀易道以施化然能悟君子之道者
 亦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
 義曰上言神之所為此論易道之大與神功不異也
 顯諸仁者言道之為體顯見仁功衣被萬物是其顯
[011-38b]
 也藏諸用者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夫
 天地之道乾剛坤柔日臨月照春生夏長秋殺冬藏
 使萬物緜緜而不絶者天地生成之仁也然不知天
 地生成之用也夫聖人之道恩涵澤浸政漸仁煦薄
 賦輕役恤孤軫貧使百姓安其土而不遷勸其功而
 樂事者聖人生成之仁也然不知聖人生成之用也
 夫大易之道寂然不見其體杳然不見其形以之悅
 懌生民功業萬世施為徳澤則可以衣被萬物是顯
[011-39a]
 諸仁也及夫推究原本測度云為不見其迹是藏諸
 用也是大易之與天地鬼神无以異也
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義曰夫天地之道以時而生以時而殺雷霆以鼔動
 之風雨以滋潤之使萬物洪者纎者髙者下者皆遂
 其性或萬物之中有夭折暴亡凶荒札瘥者皆任自
 然之理不能憂恤之夫聖人代天牧民繼天之善以
 仁義之道生成於天下物之夭折暴亡凶荒札瘥者
[011-39b]
 常如己内於溝壑之中是天地之道但能鼔舞於萬
 物而不能憂恤於萬物也聖人能生成於萬物又能
 憂恤於萬民也惜乎聖人所不得者天地之權也故
 大易之道載天地生成之理而不能與聖人同憂也
 老子曰天地之道氣猶槖籥以萬物為芻狗者此也
盛徳大業至矣哉
 義曰此已下至隂陽不測之謂神為一章此是十翼
 之中第五章今注疏之說皆以謂顯諸仁藏諸用而
[011-40a]
 下至道義之門為一章今觀顯諸仁藏諸用鼔萬物
 而不與聖人同憂三句皆言上文天地不測之事故
 自此盛徳已下至隂陽不測之謂神為一章自夫易
 廣矣大矣而下至易簡之善為一章盛德大業至矣哉
 者夫天地之道无所不生无所不育以生成之功言之
 其徳至廣而其功至大也聖人法天之用廣生成之
 道萬物由之而通政教由之而理而又作工巧以便
 器用立商賈以通有无為之綱罟則以畋以漁為之耒
[011-40b]
 耜則以耘以耨天下之人至於昆蟲草木无不被其
 賜者是聖人充盛之徳廣大之業至極矣哉然必云
 盛徳大業者蓋施於行則為徳行於事則為業也
富有之謂大業
 義曰自此已下覆說大業盛徳因廣明易與乾坤之
 事夫天之生物盈滿於天地之間則謂之富聖人法
 天之行事布其徳澤施其教化竭天下之財用聚天
 下之民物以為之富有富有天下措當世於不拔故
[011-41a]
 謂之大業也
日新之謂盛徳
 義曰夫天地之道日往月來隂極陽生四時更變寒
 暑相推一日復一日其徳愈新以至生成萬物日日
 而盛大聖人法此天地之道増修其徳持循政教適
 時之變量事制宜使其徳日日盛大
生生之謂易
 義曰生生者隂生陽陽生隂也天地之道聖人之徳
[011-41b]
 以富有言之則謂之大業以日新言之則謂之盛徳
 而又生成之道變化死生生而復死死而復生使萬
 物緜緜而不絶者天地聖人之徳業也夫大易之道
 盡七九八六之數寫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之象總隂
 陽生殺之理包人事萬物之宜變而必通終而復始
 隨時之變因事制宜凖擬天地之間則其功不異是
 生生相續而不絶也
成象之謂乾
[011-42a]
 義曰乾者健也夫天以一元之氣仰而望之其色蒼
 蒼然下周於地其状如倚杵南樞入地三十六度北
 樞出地三十六度一書一夜凡行九十餘萬里自古
 至今未嘗有毫釐之差忒亦未嘗有分毫之不及以
 至生成萬物皆以乾健而神其用以成就萬物之形
 状非剛健之功則不能如是也故伏羲始畫乾卦皆
 取健用為象也
效法之謂坤
[011-42b]
 義曰坤者順也夫坤地之道承天之氣而始終萬物
 无所不載无所不生皆效天而生育之故伏羲畫坤
 之卦亦皆取效坤順之義而名曰坤然則必言成象
 之謂乾效法之謂坤者蓋萬物之生必由天道剛健
 然後成其形象地道柔順必得陽氣然後順其物理
 以人事言之乾則為君之象坤則言臣之道天下之事
 非君不能立庶政之設非臣不能行也
極數知來之謂占
[011-43a]
 義曰夫大易之道總包天地動賾鬼神天下之事不
 言而自知吉凶之道未萌而先見皆聖人以蓍象之
 數占其事物之理逆知來事之意考其行事之騐以
 成其文也故下文所謂将有為也問焉而以言其受
 命也如響此之謂也
通變之謂事
 義曰夫暑徃則寒來陽生則隂伏物之所以理事之
 所以通生而後滋周而復始皆自於變化之力也故
[011-43b]
 黄帝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
 變變則通通則久是皆自通變之道然後成天下之
 事也
隂陽不測之謂神
 義曰夫萬物之生皆由天地隂陽之功以生成之然
 生成之道周而復始極而復生不言而信不疾而行
 以至變化之理及究其生育之形不可得而知也
夫易廣矣大矣
[011-44a]
 義曰自此已下至易簡之善配至徳為一章此十翼
 之中第六章贊明大易之道至廣而至大也夫易變
 化極於四達是廣矣窮於上天是大矣故下文云廣
 大配天地是也
以言乎逺則不禦
 義曰逺者四逺之外而不禦止也夫大易之道至廣
 而至大極天地之淵蘊盡人事之終始推於天下則
 天下之事无不備施之萬世則萬世之事皆可知窮
[011-44b]
 於四逺則四逺之處不能以禦也
以言乎邇則静而正
 義曰邇謂近也夫邇近之地目所可覩耳所可聞思
 慮之所可及之處也故大易之道雖於邇近之間窮
 理盡性耳目之所覩思慮之所及寂然不見其形杳
 然不見其迹雖邪僻之不能干至於幽至於静黙然
 而得其正者大易之道也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011-45a]
 義曰言大易之道至廣而至大以言乎遐逺之間則
 不可禦止以言乎邇近之處則其道静黙以言乎天
 地變化之道則无所不備矣
夫乾其静也専
 義曰乾者天之用也夫乾之體至剛至健一晝一夜
 凡行九十餘萬里其剛健之徳也如此夫然而生育
 之時雖純隂用事而坤道承陽之氣以發生萬物雖
 當純隂用事之時而陽氣凝然静黙任其専一之道
[011-45b]
 以生於物也
其動也直
 義曰直謂正直也言乾之用雖未生萬物之時其静
 也専及其陽氣下降於地以生萬物其運轉則四時
 不忒寒暑无差剛而得正
是以大生焉
 義曰言天地之道以其専一至静之徳運動而不失
 其正是以能大生於萬物也
[011-46a]
夫坤其静也翕
 義曰翕者斂也夫坤之道凝然在下承天陽之氣以
 生於萬物當陽氣未降之時則翕斂其氣閉藏其用
 也
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義曰夫坤之道凝然在下翕斂其氣閉藏其用而不
 動及其陽氣下降之時開闢其用承陽之氣以生於
 物是以其生育之道至廣而无限極也
[011-46b]
廣大配天地
 義曰此已下申明大易之道也言大易之道至廣而
 至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備上可以配之於天下可以
 周之於地其道至深而至逺也
變通配四時
 義曰夫易之道至幽至賾惟變所適生而不絶周而
 復始變通之道无所常定亦可以配於四時至如乾
 坤之道生殺之理春則生之生之不已必夏長之長
[011-47a]
 之不已必秋成之成之不已必冬幹之是四時生殺
 皆有其時而變通易有變通之理所以配於四時也
隂陽之義配日月
 義曰夫易之中有隂陽猶乾坤之有日月夫日者是
 至陽之精照於晝而為明月者是至隂之精照於夜
 而為明故大易之道變通之理有剛有柔有隂有陽
 猶乾坤之有日月運其寒暑以成晝夜
易簡之善配至徳
[011-47b]
 義曰夫大易之道包含萬象至纎至悉无所不載然
 而其道簡易不尚煩勞可以配天地之至徳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
 義曰此已下至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為一章此贊美
 易道至大至廣也
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也
 義曰夫大易之道至廣而至極上可以括天之髙明
 下可以包地之博厚聖人用之可以增崇其至徳廣
[011-48a]
 大其功業也
知崇禮卑
 義曰夫萬物之理萬事之原不能出於聖人之知然
 聖人之知必由禮而修飾之故知崇則如天之高至
 貴而人莫能及故禮卑如地之下至㣲而人不能出
 是至崇者不能及於知之髙至卑者不能出於禮之
 用也
崇效天卑法地
[011-48b]
 義曰言聖人之知崇而上效于天禮卑而下法於地
 知以幽逺為上則為崇禮以卑退為本故為卑也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義曰夫天以純陽之氣積於上地以柔隂之氣積於
 下天地初判二位既設則大易之位萬物之情以行
 於天地之間矣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義曰性者天所稟之性也存存者不絶之貎也夫人
[011-49a]
 稟天地之善性至明而不昏至正而不邪至公而不
 私若能觀天之性而成就己之性則可以生成於天
 下以盡萬物之性使萬物之性存存而不絶而道義
 之門自此塗而出也若夫不能觀天之性以正己之
 性則䧟於邪佞而放僻之事從而至矣如是則不能
 成其道義之門不能開通其物故此大易之道凖擬
 於天地至公至正无私无曲成其治性之道存存而
 不絶成其道義之門為人之所出入而取法也
[011-49b]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
 義曰自此已下至負且乗致寇至盗之招也為一章
 注以謂至其臭如蘭則非也上既言易道變化神理
 不測此又明聖人見天下之賾以成萬物之形象也
 賾者幽賾也人之難見者也言聖人推測天下之幽
 賾以擬度萬事之理以凖擬萬物之形容以象萬物
 之所宜使皆各得其宜各順其性至如剛之理則擬
 乾之形容柔之理則擬坤之形容艮之性則言其止
[011-50a]
 震之性則言其動陽物則言其剛隂物則言其柔若
 泰卦則言泰之形容象其泰之物宜若否卦則言否
 之形容象其否之物宜其六十四卦之中皆有所象
 矣
是故謂之象
 義曰此已上結成卦象之義也夫言聖人因擬度萬
 物之形容以象萬物之所宜是故謂之象象者即文
 王所作彖辭以明一卦之象也則謂之象然六十四
[011-50b]
 卦之中皆謂之象故前章云卦者言乎其象也是言
 聖人因推測天下之理以明萬物之宜故謂之象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義曰動謂變動也會合也通謂通變也言聖人觀此
 諸卦爻之變動明其吉凶得失之要以觀天地萬物
 會合變通之事其有合於理通於道者則為之常禮
 而行之其有悖於理違於道者則舍而去之是聖人
 明六十四卦動静之理變通之事㑹合其典禮者也
[011-51a]
繋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義曰夫六十四卦有剛有柔有變有動會合於典禮
 者則為吉不會合於典禮者則為凶然而其義幽微
 常常之人不能明曉耳是以聖人於諸卦諸爻之下
 各繋屬其文辭以解釋之若陽居隂位則言其吉若
 隂居陽位則言其凶或近而相得則言其吉或逺而
 不相比則言其凶或居泰之時而行君子之事則吉
 或居夬之時而行剛壮之道則凶是皆觀天下之變
[011-51b]
 動合剛柔之常理而繋屬其辭以斷定其吉凶之效
 也是故謂之爻爻者效也效諸物之變動明萬事之
 常理得其正者為吉失其位者為凶是吉凶之效自
 爻之動静而見也故上章云爻者言乎變者也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義曰此覆說上文聖人見天下之賾也夫小人之性
 為讒為諂常有害君子之心然君子之人凡所作事
 使小人不得間而窺不得伺而疑故所行之事坦然
[011-52a]
 而行小人不能以惡忌也故大易之道廣之如地高
 之如天君子小人之道无不備載於其間然雖有黜
 小人之辭然无心専在於小人但人事得失皆備言
 之故雖小人之心亦不能惡大易之道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義曰此覆說上文聖人見天下之動也夫天下之動
 吉凶是非姦邪情偽莫不錯雜於其間既姦邪情偽
 錯雜於其間則天下從而亂矣今此大易之道亦无
[011-52b]
 心於聖人惟天地之通變人事之終始有會合於典
 禮者則為吉悖亂於常道者則為凶其文皆散在諸
 爻之下以明變動之理雖小人之情偽亦不能錯雜
 而紛亂之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義曰擬之而後言者此覆說上文天下之至賾而不
 可惡也議之而後動者此覆說上文天下之至動而
 不可亂也言聖人觀天下之運動明人事之得失一
[011-53a]
 言之出必深思逺慮然後行之何哉蓋言之有善有
 不善若擬而出之則其言必善若不擬而出之則其
 言或有不善必須擬而出之則言滿天下无口過故
 云夫人動静之間亦須合於道若議論而動之則无
 悔吝矣若不議論而動之則悔吝有時而至焉若議
 而動之雖行滿天下亦无怨惡也若能言動之間擬
 之而後為議之而後行則深思逺慮久而必精則可
 以通天下之變化為天下之法則者也
[011-53b]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義曰上既言擬議於善則善應之擬議於惡則惡應
 之是猶鳴鶴之在隂其同類者必相應之也夫鳴鶴
 在隂者此中孚之卦九二之爻辭也夫中孚之九二
 上應於九五當中孚之時二五以至誠相應用心不
 私然雖為六三六四以隂柔間厠於其間進無所適
 退无所遇二五雖不得相㑹然至誠相待終得其應
 此中孚之時卦象之如此也是猶鳴鶴之在幽隂之
[011-54a]
 中而聲聞於外其子從而和之也我有好爵吾與爾
 靡之者亦是言至誠相待之故也夫美好之爵不自
 獨有宜與爾同類之人共分而靡之是言結之深用
 心不私至公至正也然此引而證之者葢明聖人之
 言行當擬議而行之言之善者則善者應之言之惡
 者則惡者應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
者乎
[011-54b]
 義曰此孔子因言聖人之言出於其近以行於逺出
 於其内以及於外出於其身以行於人也故君子之
 人凡居其室出一善言可以為天下之法可以興天
 下之利雖千里之逺而人皆從之況於邇近之人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
 義曰言君子之人凡居其室出一言不善則不可為
 天下之法不能除天下之害不能興天下之利則千
 里之人皆違而不從之況邇近乎
[011-55a]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逺言行君子之樞機
 義曰樞者户樞司其通塞之道機者弩牙主其矢之
 中否也夫言户樞之發或明或暗主其通塞之道弩
 牙之發或中或否主其發矢之中猶君子之人言行有
 善有不善者也夫君子之言行出之於身行之於外
 自邇而及逺由中而及外若發而為善則天下從而
 法則之若發而不善則天下從而違去之是言行之
 出為命為令有得有失若尸樞之主通塞猶弩牙之
[011-55b]
 有中否中則為天下之榮否則為天下之辱是言行
 者君子之樞機也
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義曰言行者本由君子之出發之中與不中是榮辱
 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義曰夫君子之言行有善有不善必當思慮之若思
 之不精慮之不深則言之不善矣善與不善皆動之
[011-56a]
 於天地也故書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威自我
 民明威言天體雖髙而下聼於卑矣夫君子之言善
 則為號令以除天下之害以興天下之利天下之人
 和樂而從之民既和之則善聲動於天善聲動於天
 則上天降其福若言之不善不能興天下之利不能
 除天下之害則天下之人嗟怨而不從之天下之人
 既嗟怨而不從之則怨氣瀆於天怨氣瀆於天則上
 天降之以禍是君子之言行出則動乎天地必當精
[011-56b]
 心而致思之可不戒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義曰此是同人九五之辭言同人之九五下應於六
 二然有九三九四為己之寇難六二以至誠相待雖
 為三四寇難終得為正應也然此引之者凡易之辭
 有理義未盡者孔子復引而明之言同人之九五始
 為三四寇難不得與二為應是先號咷也然二五至
 誠相應終得㑹遇是後笑也故因此言行陳其至誠
[011-57a]
 之道故引以為義也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
 義曰夫君子之人懷才抱道有經邦濟世之才若遇
 其時遇其君則進登王者之朝以濟天下之民故曰
 或出若不遭其時不遇其君則守其至正之道待時
 而動故曰或處
或黙或語
 義曰夫君子之人凡居於室不可以妄語但寂然不
[011-57b]
 言黙然不語或當可言之時必精思而慎慮之然後
 可言也夫如是雖言滿天下无口過行滿天下无怨
 惡使天下之人莫不恱而從之而其心一歸於大中
 之道也然則君子之人同類相應同心相得不必同
 其道然後言之至如禹稷事於堯朝憂天下之饑如
 己之饑憂天下之溺如己之溺又顔子一簞食一瓢
 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孟子謂禹稷顔回同道又如
 箕子佯狂殷紂㣲子去之比干諫而死是皆其心異
[011-58a]
 而其道同也惟君子之言必當擬而後言議而後動
 則語黙出處自然合於道矣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義曰金者至堅之物也夫君子之人推誠以待物則
 物以至誠待於己凡是同心同類之人皆感悅而從
 之不必求同於己之道者但其心一同則可也至如
 二人同心合謀共慮成天下之能事雖至纎至悉之
 利亦可以斷截堅剛之金是同心之人至利者也
[011-58b]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義曰臭者香氣也蘭者香草也言君子之人既能同
 心同徳合謀共慮吐言發語有馨香之臭氣如芝蘭
 之馥郁芬芳以達於天地之間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義曰自此已下當連上文為一章注疏以此為第七
 章之始非也當連上文則是此是大過初六之爻辭
[011-59a]
 也夫大過之時政教陵遲紀綱廢墜上下失道本末
 衰弱惟是有大才徳之人過越常分以拯救之然聖
 賢之人雖過越常分以拯救天下之事然居事之始
 不可不慎重之苟不能慎重之則害於成事而以災
 其身夫置器於地必安全而无傾覆之事今置器於
 地又以潔白之茅薦藉之是過慎之至也既過慎之
 則安全而无傾覆也故孔子因論君子擬議其言行
 故以此明慎事之始如置器於地又藉以白茅是慎
[011-59b]
 之至也何咎之有乎
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徃其无所失

 義曰夫茅之為物雖柔弱菲薄然祭祀之時必取而
 為用以薦藉宗廟之靈雖為物甚微然有潔白柔順
 之質其用也重矣聖人因其慎事之始又取茅之所
 用之重以明慎重之術以此而徃則无所失且天過
 之事尚且如此况於小小之事乎
[011-60a]
勞謙君子有終吉
 義曰此是謙卦九三之爻辭也夫謙之九三以陽居
 陽在下卦之上以位言之則居得其正以身言之則
 在人臣之極位上奉於君下在百官之上其責至重
 其職非輕是以上則勞謙以事於君下則勞謙以接
 於人不以勤勞為慮常惟曠官之責夫如是是勞謙
 君子有終者也然則必言君子之終者何也夫小人
 之性亦有謙順之時然其心易變朝行而夕改不能
[011-60b]
 終始而行之唯其君子之人慎始至終有其本末故
 云君子終吉也在古之時惟周公可以當也夫周公
 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當周之時而相武
 王伐紂一戎衣而天下定迨夫成王幼弱己居三公
 之責攝天子之位握天下之重權位非不尊也權非
 不重也天下非不歸也而周公盡人臣之忠節竭人
 臣之思慮以事於冲君復制禮作樂朝諸侯於明堂
 天下臣民陶然而歸之然周公之心猶且吐哺握髮
[011-61a]
 以下白屋之士上盡忠節以奉於君下盡謙恭以下
 於人自古至今未有如周公之徳者也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
 義曰此孔子因言君子勞謙以成功業又不自矜伐
 其功逞已之徳稱為己善者也在古之時惟夏禹可
 以當也夫夏禹事於堯舜之朝洪水滔天浩浩懐山
 襄陵下民昏墊天下之人物幾魚鱉矣而禹獨以聖
 人之徳盡已之力竭己之謀慮周行天下疏河決導
[011-61b]
 尋源分派以通水之性成其功業天下之人得免魚
 鱉之患此禹功之最大者也自古至今天下莫有及
 禹之功者也然禹不自以為功故舜舉之曰汝惟不
 伐天下莫與汝争功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是
 大禹不自矜伐其功徳也此是徳厚至極者也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義曰上既言勞謙君子有終有功而不徳故此大易
 之道語說謙卦之九三能以謙順之功卑下於人者
[011-62a]
 也
徳言盛禮言恭
 義曰夫君子之徳以盛為本苟不盛大之則不足以
 為徳故徳言盛者取其日新之謂也禮言恭者夫君
 子之行禮必以謙順為本以恭敬為先苟不能恭敬
 而行之亦不足謂之禮故禮言恭者取其恭順之謂
 也
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011-62b]
 義曰夫君子之人在人臣之極位處百官之上必當
 盡恭順之節以事於君懷恭順之誠以接於下然後
 可以存乎其位也若居人臣之極位在百官之上不
 能盡恭順之節以事於君不能懷恭順之誠以接於
 下則不能保其禄位也必須致恭然後可存其位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
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義曰上既明謙徳保位此明无謙則有悔也故引
[011-63a]
 乾卦上九之辭以證之夫乾之上九處一卦之極過
 於九五在窮極之地是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
 亡也夫君子之人若能居富貴之位不自髙亢執其
 謙順則可保其位而獲吉也若不能謙順是為亢龍
 之悔咎矣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者夫人君之位
 止於九五今上九之爻過於九五失其中道而在窮
 極之地是天下之民不與也故云貴而无位髙而无
 民者夫欲率天下之民莫非有才有位然後可以无
[011-63b]
 悔今上九已過中道越於九五雖居徳位之尊奈何
 天下之民皆歸於九五上九之爻則是髙而无民也
 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者夫天下之
 賢患乎不用既得其用患乎不才既有其才患乎无
 君既有其君即盡忠竭節以事之今上九之爻過於
 九五在窮極无位之地則是无權之人也雖天下賢
 才至衆但甘於藜藿處於蒿萊不輔於上九過亢之
 人也是以上九動静之間必須有其悔吝也
[011-64a]
不出户庭无咎
 義曰此節卦初九之爻辭也上既言乾之上九不知
 進退恃其崇髙之位生其驕亢之心以至其道窮極
 動有悔吝此又言聖賢語黙之間必當周宻故引此
 節卦初九之辭以證之夫節之為道節人之情防人
 之欲禁民之非止民之偽天下之所惡聞人情之所
 不願者也凡君子之人為節之道必當慎重而周宻
 不可使人窺覩若一漏洩其幾則人之情偽姦詐萬
[011-64b]
 状叢然而生壞於成事如是則法出而姦生令下而
 詐起耳故君子凡節天下不可不周宻之苟能周宻
 慎重不露其芒角使小人不得間而窺則可免其過
 咎矣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
 義曰階者梯階人之所履也夫亂之所生也皆言語
 以為之梯階夫君子之人排斥姦邪創立制度必當
 慎其言語苟言之不慎則亂之所由矣是故亂之生
[011-65a]
 皆自言語以為之梯階也
君不宻則失臣
 義曰夫為臣之道盡忠竭節以諌於君成興天下之
 利或除天下之害或斥言姦邪或指陳僭忒與君同
 謀共慮君不能慎宻彰露其事為衆所共聞則人生
 嫉妬之心以至失臣之身也
臣不宻則失身
 義曰夫人欲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成一時之功
[011-65b]
 為萬世之法以鼎新天下之法制者必當慎其幾藏
 其宻也苟言行之有虧失聞之於外為人之所疾害
 則是自害失其身也
幾事不宻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宻而不出也
 義曰言君子之人幾宻之事不可不慎苟一漏洩其
 幾為小人之所窺覩則姦邪互生情偽交作害廢於
 成事敗壞於法制如是則天下從而亂矣是以君子
 凡立成事謀議姦邪不可不為之慎宻是以君子慎
[011-66a]
 宻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義曰此又言人之愛惡相攻逺近相取盛衰相變情
 偽相易釁隙相乗而成寇盗之事故孔子因言易中
 知寇盗之事乎故發而問之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負且乗致寇至
 義曰此解卦六三之辭也夫解難之時承蹇難之後
 君子有才有位者則可以釋天下之難六三之爻以
[011-66b]
 隂柔之質居於陽位以位言之則不中也以身言之
 則不正也夫以隂柔不中不正之小人而居君子之
 位行其諂佞之行荼毒良民不可以久居其位必為
 盗之所奪人之所不與焉故曰負且乗致寇至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乗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乗君
子之器盗思奪之矣
 義曰負者是負擔之小人乗者君子所乗之車也夫
 人臣之位佐君澤民須賢者居之則天下之人受其
[011-67a]
 賜而太平之功可致矣夫君子之器必君子居之若
 以負擔之小人而乗君子之器不惟天下之所厭棄
 抑亦為寇盗之所争奪也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義曰夫小人居君子之位驕慢在下之人暴虐為政
 不唯盗之所奪抑亦為盗之侵伐矣然則居人臣之
 位處百官之上必當任賢使能以居其位今小人居
 君子之位此蓋在上之人不能選賢任能遂使小人
[011-67b]
 乗時得勢而至於髙位非小人之然也蓋在上者選
 之不精也
慢藏誨盗
 義曰夫爵禄之位寳器之物必當慎而藏之苟不能
 自寶藏之常守不謹則是教誨竊盗之人以取之是
 自己之招也非盗賊之然也
冶容誨滛
 義曰冶者天冶也夫强暴之男不能侵人之正女今
[011-68a]
 女子不能内守閨門之行反自妖冶其容粧麗其色
 使外人之窺覩而生不軌滛慾之心是敎誨滛者使
 侵于己也此蓋非外物之然蓋己身之不正所招也
 至如小人在位不能慎守其身貪殘荼毒恃其崇髙
 耽其驕慢以至為寇之所奪亦由已之所招也故復
 引易負且乗云
易曰負且乗致寇至盗之招也
 義曰言小人乗君子之位必為盗之所奪者蓋由己
[011-68b]
 身不正而然也然則上文首尾皆稱易曰負且乗者
 蓋欲人慎重其事故再言之
 大衍章/釋義
 義曰按此一章有脫落之處亦有倒錯之文何以知
 之按下文云子曰知變化之道其知神之所為乎下
 文又不言變化之道又一章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下文又不言天地之
 事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而經文止言四十有九以此
[011-69a]
 推之則此文倒錯而脫漏矣今當先言子曰知變化
 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次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又次言天數五地數
 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
 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
 物之數也次言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011-69b]
 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
 竒於扐以象閏五歳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是故四營
 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
 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徳行是故可
 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義曰此言大易之道知變化之理知神所為也夫天
 地生成之道變化萬品春生夏長秋殺冬藏自然而
[011-70a]
 然莫知其變化神用之理故大易之道知其變化之
 理其知神之所為乎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義曰此言天地生成之數也夫天以一生水生數一
 地以二生火生數二天以三生木生數三地以四生
 金生數四天以五生土生數五此是天地之生數也
 如是則隂无匹陽无耦故地以六成水故成數六天
 以七成火故成數七地以八成木成數八天以九成
[011-70b]
 金成數九地以十成土成數十隂陽有匹而物乃成
 故謂之成數也然數之所起本起於隂陽隂陽徃來
 見於日道十一月冬至日南極陽來而隂徃冬水位
 也以一陽生為水數五月夏至日北極隂進而陽退
 夏火位也當以一隂生為火數隂不名竒數必以耦
 故以二隂生為火數也自冬至以及夏至當為陽來
 正月為春木位也三陽已生故為木數夏至以及冬
 至當為隂進八月為秋秋金位也四隂已生故四為
[011-71a]
 金數三月春之季季土位也五陽以生故五為土
 數此其生數之由也故五行始於水而終於土者
 此也然則天是純陽故為竒而稱九地是純陰故
 為偶而稱十是竒偶之數以分陰陽之象故陽數
 竒者一三五七九是也陰數偶者二四六八十是
 也故天地竒偶之大數總而言之五十有五陽數
 竒故其數二十有五陰數偶故其數三十是以天
 一加天三是四四又加其天五是九九又加其天
[011-71b]
 七是十六十六又加其天九是二十五數也地數
 自二者自二加其地四是六六又加其地六是十
 二十二又加其地八是二十二十又加其地十是
 地數三十也是以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成變化
 之道以盡生成之數所以成天下之務故天之數
 合而成二十有五地之數合而三十自天一至五是
 天之五數自地二至十是地之五數也故言天數五
 地數五
[011-72a]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義曰自天一合於地之六為水自地二合於天之七
 為火自天三合於地之八為木自地四合於天之九
 為金自天五合於地之十為土是五位相得而各有
 合者也
天數二十有五
 義曰言天之數竒自一三五七九合為二十五也
地數三十
[011-72b]
 義曰言地數偶自二四六八十合而為三十也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義曰此已下聖人因其揲蓍以考天地幽賾之事明
 其天地萬物之理故以蓍草之數占之以明隂陽之
 用也言天地之數自二十五至三十總而合之則有
 五十五數以成隂陽竒耦之數成其變化之道萬品
 之數而行乎鬼神之幽賾者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011-73a]
 義曰夫乾坤二卦隂陽之象陽爻竒故一爻有三十
 六策隂爻偶故一爻有二十四策自乾坤而下凡三
 百八十四爻隂陽之數相半故陽爻一百九十二隂
 爻亦一百九十二總而言之有三百八十四爻故乾
 為老陽一爻有三十六策二爻是七十二策三爻是
 一百單八策四爻是一百四十四策五爻是一百八
 十策六爻是二百一十有六策也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011-73b]
 義曰夫坤爻偶故一爻有二十四策二爻有四十八
 策三爻有七十二策四爻有九十六策五爻有一百
 二十策六爻有一百四十四策是乾坤之十二爻竒
 偶之策總而言之有三百六十是故聖人因其乾坤
 竒偶之數成為一歳凡三百六十日也
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義曰夫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聖人因之以成為
 一歳一歳之内凡三百有六十日然天之有三百六
[011-74a]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故月行速一月一周天日行遲
 一歳一周天若以全數言之則一歳三百六十日餘
 其六度又一歳有六小月三年之中餘三十六日故
 為一閏一閏之中又餘六日又於五年之中積其二
 十四日合前六日成三十日又為一閏是五歳再閏
 也此言期之日為一歳之期也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義曰二篇者言乾坤上下之二篇也夫伏羲畫八卦
[011-74b]
 已後文王重為六十四以其易道廣大卦義淵深乾
 坤能始生萬物故以乾坤為上經之首以坎離而終
 之故為上篇之終自咸恒明人事之大故為下篇之
 首以既濟未濟而終之故為下篇之終凡此上下二
 篇有三百八十四爻隂陽之數各半故乾之爻一百
 九十二坤之爻亦一百九十二凡陽爻三十六策十
 爻是三百六十策一百爻是三千六百策二百爻是
 七千二百策却於二百爻中退八爻三八二十四除
[011-75a]
 却二百四十策又六八四十八又除四十八策是乾
 之爻一百九十二爻都總策數是六千九百一十二
 策隂爻亦一百九十二爻毎一爻策數是二十四策
 十爻是二百四十策一百爻是二千四百策二百爻
 是四千八百䇿却於二百爻内除了八爻二八一十
 六是一百六十策又四八三十二又除三十二策内
 有一百九十二爻都總策數是四千六百八策也以
 乾之六千九百一十二策合坤之四千六百八策都
[011-75b]
 合為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以象萬物之數矣然則
 隂陽奇耦之數其中有萬有千有百有十故可以極天
 下之務成天下之事夫萬物之數无所不備矣然此皆
 是老隂老陽之數也而乾坤之間亦有少隂少陽之
 數也故少陽之數七四七二十八是少陽之數也少
 隂之數八故四八三十二是少隂之數也自二十八
 至十爻二百八十一百爻是二千八百二百爻是五
 千六百策又於二百爻内除八爻二八一十六一百
[011-76a]
 六十䇿又八八六十四是六十四策除了二百二十
 四策内有五千三百七十六䇿少隂之數三百二十
 爻三百二十一百爻三千二百二百爻六千四百䇿
 却於二百爻内除了八爻三八二十四二百四十䇿
 又二八一十六一十六策内有六千一百四十四䇿
 共計少隂少陽之數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
 數是少隂少陽與老隂老陽其數皆一也此不言少
 隂少陽止言老隂老陽者蓋易以變為占言其變則
[011-76b]
 神其用舉其大則明其小蓋老隂老陽少隂少陽其
 數皆一亦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故但言
 老隂老陽而少隂少陽從可知矣然必曰老陽老隂
 少陽少隂者蓋陽以老為尊隂以少為貴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義曰按此大衍之數當有五十有五何以明之按上
 文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是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總而五十有五也
[011-77a]
 今經文但言五十者蓋簡編脫漏矣然則天地生成
 之道始於太極是故聖人因其天地生成之道自然
 之理積其成數總而五十有五以明天地之大法今
 注疏之說但言其用五十殊不知天地生成之數上
 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之數上文既言五十有五之數豈得止言五十哉
 此注疏之非也歴代以來言之者甚衆京房則五十
 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
[011-77b]
 天之生氣将欲以虚來實故用四十九焉馬季長云
 易有太極是北辰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
 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
 四氣北辰居位不動其餘四十九轉運而用也荀爽
 則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
 十乾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也鄭康成則曰天
 地之數五十有五之數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畫
 之數故减之用四十九王弼則曰演天地之數所頼
[011-78a]
 者五十其一不用者以其虚无非所用也子夏則曰
 其一不用者太極也无可名之謂之太極此皆殊无
 所據獨鄭康成姚信董過三人皆言天地之數五十
 有五然而又不知四十九之用今注疏之說但言聖
 人推測天地之數止用五十非數而數以之通不用
 而用以之成又言虚一以象虚无之氣此皆近於荘
 老空空之說以惑後世今止取五十有五之數以其
 上文既言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是天地生成之數
[011-78b]
 自然之理萬有一千五百二十隂陽竒耦之數天下
 人事之理萬事之情萬品之物无不總此生成自然
 之數然而其所頼者四十有九何則夫天數二十五
 地數三十是老隂老陽之數也以數言之隂數多於
 陽數而隂者是臣之象也陽者是君之象也今地數
 三十隂之盛於陽臣之盛於君子盛於父卑盛於尊
 此至逆之象也是故聖人因其天地生成之數自然
 之理酌其老隂老陽之數以其隂不可過於陽臣不
[011-79a]
 可盛於君故於地數三十之中去其六策又合於坤
 之一策二十四遂以地數以卑為尊故去其六數止
 以二十四合於天數二十五共為四十九數取其隂
 下於陽臣下於君子下於父卑下於尊此是至順之道
 也故其用四十有九然後可以神其用矣
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義曰夫大衍之數始本五十有五然其所頼者四十
 有九然四十九數未分之時則為一以象太極天地
[011-79b]
 未判之際次分而為兩以象隂陽分剖之理於左手
 則為陽於右手則為隂然隂陽既分而人事未備又
 於左手之中掛其一於小指之間以象三才言天地
 人事萬品之類皆備於其間又揲數之以象四時者
 又以左右手握之四數之以象天之有春夏秋冬四
 時運轉寒暑徃來不絶之義也
歸竒於扐以象閏五歳冄閏故再扐而後掛
 義曰言既揲數之其有餘者則歸之於左手所掛一
[011-80a]
 之處以象其閏然則天之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日行遲一歳一周天月行速一月一周天以全
 數言之則日一年行三百六十度餘有六度是故聖
 人因此大衍天地生成之數推測幽隠以其揲蓍之
 數四數之其有歸餘殘竒之數則歸於所掛小指之
 間以象其閏既取歸餘殘竒之數以象其閏然於二
 年之中為閏又其數未備於三年之中為一閏又其
 數出剩遂於五年冄閏則其數始足故一歳之間所
[011-80b]
 剰六度又有六小月是十二日也三年之中凡三十
 六日故閏一月又剰六日遂於五年之中積為二十
 四日加此六日即為三十日故五年冄閏也然揲蓍
 之數歸餘殘竒零止有一二三為殘竒今注疏之說
 以謂四為殘竒則非也且四四數之是全數也若以
 全數為殘竒則无所據但止有一二三為殘竒也若
 无餘則冄扐而後掛之然後見成閏積分之數也然
 謂冄扐而後掛者盖上言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
[011-81a]
 冄閏故再扐而掛之是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
 義曰是故者連上文也四營者則謂四度經營而成
 變易也四營者則謂上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竒於
 扐以象閏五歳再閏故冄扐而後掛是也凡此四度
 經營然後成其變易之道
十有八變而成卦
 義曰凡言一爻凡三度揲之則為一爻一卦六爻三
[011-81b]
 六一十八是十有八變而成一卦也
八卦而小成
 義曰言伏羲所畫八卦乾坤艮巽震離坎兌是也八
 卦既立寫其天地水火山澤風雷之象水火山澤風
 雷之象既立是以健順動止明入陷說之性畢備此
 八卦之小成者也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義曰言文王因此八卦小成之後遂引伸八卦為六
[011-82a]
 十四卦又因其事物萬品之類而増長之若觸剛之
 事類以次増長其剛若觸柔之事類以次増長其柔
 是以天地之性萬物之理天下之情偽萬物之本至
 纎至悉天下之能事无不畢載於其間
顯道神徳行
 義曰上既言天地之數天下之能事畢載於易故可以
 顯明其萬物之理萬事之情原其所由不知所以然
 而然又可以神其徳行莫見其迹也
[011-82b]
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義曰酬酢者謂報答之辭也言易之道既言天地幽
 賾之事又顯明萬事之理又以蓍數明其吉凶之事
 知其未來明其已徃使人占兆之知其吉凶之驗使
 人從善而去惡從吉而背凶若響之應聲而應對之
 也可與祐神者言易道既言吉凶之事使人占之從
 吉而懼凶是可以祐明神之徳而行事者也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011-83a]
 義曰此已下至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此之謂也為一
 章言大易之道探賾索隠以成其道故所用之道有
 四焉
以言者尚其辭
 義曰言則謂大易之中所述之言辭也言聖人探賾
 索隠作為大易聖人之情顯見於言辭之間故君子
 之人欲觀大易之意必觀聖人諸卦爻所繋屬之文
 辭見聖人之情意也
[011-83b]
以動者尚其變
 義曰動則謂諸卦諸爻也變動也言聖人仰觀俯察
 作為大易設為六十四卦其爻有得位者有失位者
 有變有動有正有不正有中有不中有應有不應者
 是諸卦之爻有變動者也既有變動則吉凶悔吝生
 乎動矣有動而悖於理者則凶有動而合於道者則
 吉是故君子之人凡欲知其吉凶悔吝存亡之幾必
 先觀其諸卦諸爻之變動然後可以知吉凶之事悔
[011-84a]
 吝之虞變通之理然後趨其善而背其惡向其吉而
 避其凶所以致身於无過也
以制器者尚其象
 義曰象則謂大易之中聖人所設六十四卦之法象
 也至如伏羲作結繩而為網罟蓋取諸離神農作耒
 耜取諸益宫室取大壮&KR0707矢取諸睽如此之類皆是
 尚其法象也故君子欲觀制器之用必觀聖人設卦
 制器之法象也
[011-84b]
以卜筮者尚其占
 義曰筮則謂蓍策龜兆之占筮也夫凡人之生必有
 疑貳之事得失之理不得以前知是故聖人作為大
 易設為六十四卦有變通之理有吉凶之驗以其凡
 人不能无疑不能无吉凶然吉凶之道雖聖人有所
 不知聖人既有所不知必謀之於鬼神以明得失吉
 凶之事然鬼神之道至幽至隠不可以形覩不可
 以象窺㝠㝠然莫知其所與人有異然聖人必謀
[011-85a]
 之者是故假其至誠取其蓍龜之數審之於天地之
 數明諸卦諸爻變動之理以明過去未來之事則必
 以卜筮占策然後可以前知矣
是以君子将有為也将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響
 義曰言君子之人既能觀此四者之事凡有所施為
 凡有所行徃必先問焉而以言考其蓍龜之靈占筮
 之策通變之理吉凶之道然後其受命也如響之應
[011-85b]
 聲
无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
 義曰言此大易之道告示於人无有遐逺邇近幽䆳
 深宻之間皆前知其吉凶禍福之驗天地隂陽之理
 将來之事已徃之失皆前知矣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義曰言大易之道若非至極精妙通達天下其孰
 能與於此哉
[011-86a]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義曰參則謂三也伍則謂伍也言天一之數有三有
 五至如天之一下交於地之六生水地之十上交於
 天之五生土是天地之數三五通變上下錯雜綜統
 以成萬物之數
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
 義曰言天地隂陽之道通變之理化裁之迹老隂老
 陽之數交而相雜以成天地之文若剛柔晝夜之道
[011-86b]
 寒暑徃來之功青赤交雜之類二百一十有六以定
 乾之老陽之象一百四十四策以定坤之老隂之象
 如此之類他皆可知也
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義曰言聖人窮極天下之數隂陽之策萬事之理纎
 介之微然後可以定天下之法象也
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義曰言大易之道極窮天地之數以成天下之法
[011-87a]
 象若非天下至變至通之道其曷能與於此哉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義曰言大易之道能極盡天下之數極盡天下之事
 然而易之道不假思慮任用自然不須經營任用自
 動寂然不見其迹黙然不見其形若聖人以至誠之
 心感而行之則通變之理萬事之宜自然而達矣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義曰夫非忘象者則无以制象非遺數者无以極數
[011-87b]
 至精者无筮策而不可亂至變者體一而无不周至
 神者寂然而无不應斯蓋功用之母象數所由立也
 言大易之道若非道極㣲妙變化如神極深研幾探
 賾索隱其孰與於此哉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義曰此以下又明聖人作易之道極窮幽隱識照幾先
 而作其易者也深者則謂未有其理未見其形而聖
 人極深其用者也幾則謂有其理未形則謂之幾
[011-88a]
 也言聖人作易以極其有理未形之幾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義曰夫人之深未有其理未有其形而又天下之心
 億兆其心而聖人以己之深可以通天下之志何也
 蓋天下之心雖億兆之心而聖人以己之心可以見
 天下之心以己之志可以見天下之志何則夫人情
 莫不欲飽煖而惡其饑寒人情莫不欲夀考而惡其
 短折人情莫不欲富貴而惡其貧賤人情莫不欲安
[011-88b]
 平而惡其勞苦是故聖人以己之心推天下之心億
 兆之衆深情厚貎皆可以見矣雖億兆之心至多而難
 見而聖人但以一己之心一身之勞逸雖未見其理未
 顯其形則天下之心自然而見矣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義曰幾者是有理未形之謂也夫君子之人欲極天
 下之務必先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既能如是則雖天下之務萬事之微盡可見矣所謂
[011-89a]
 知至知終者是也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義曰夫大易之道極深研幾无思无為寂然不動能
 通天下之志能定天下之務是其功如神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者也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義曰此又言大易能通微妙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
 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故天下
[011-89b]
 之能事畢矣然則首尾俱言聖人之道四者蓋為此
 一章之中所陳者三事一曰非天下之至精二曰非
 天下之至變三曰非天下之至神皆是廣言大易之
 道然三事之中亦不出於聖人之道四故首尾總而
 結之也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
 義曰自此以下至民咸用之謂之神為一章此十翼
 之中第十子曰夫易何為者此蓋孔子歎大易之
[011-90a]
 道其功深賾故假設此發問之辭以問之曰夫易者
 何為者也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義曰此夫子自釋易之體用也開者通也冒者覆也
 言大易之道其功宏博能開通於萬物之志成就夫
 天下之務覆冒夫天下之物也至如泰卦則言財成
 之義履卦則言履素之宜革卦則言治厯之事鼎則
 言鼎新之㫖旅則言无敢折獄遯則言遯尾之厲大
[011-90b]
 壮則言君子用罔乾卦則言亢龍有悔者如此之類
 是皆開通萬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務覆冒天下之道
 如斯之道則大易之體用也故云如斯而已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
 義曰夫大易之道其功廣大是故聖人以此之故以
 通達天下之志者也然則天下之人心志至衆至繁
 而聖人以大易之道以通天下之志者何也蓋聖人
 有深幾之見極未形之理以已之心可以見天下之
[011-91a]
 心以已之志可以見天下之志雖天下之人心志至衆
 至繁然聖人以已之幾深度人之情偽利害極未形
 之理可以見天下之志者也
以定天下之業
 義曰言聖人以此大易之故極其幽深研幾成天下
 之務冒天下之道以定天下之功業也
以斷天下之疑
 義曰言大易之道通於人事一卦六爻有得位失位
[011-91b]
 者然吉凶悔吝雖聖人亦有所不知於人事之間不
 能无疑是故聖人雖以其蓍策占筮之然亦不能无
 疑惑之心而又謀之於鬼神謀之於天地以成其卦
 爻又於卦爻之下繋屬其文辭以決斷天下之疑也
 至如乾之初九言潛龍勿用離之六四言突如其來
 如此是斷其疑也
是故蓍之徳圓而神
 義曰夫蓍策之數未占已前其吉凶悔吝人皆不可
[011-92a]
 見无有窮極无有定止其通變之道天地之宜其用
 如神運而不窮周流通暢也
卦之徳方以知
 義曰言蓍策之數未占之時雖其用如神其吉凶悔
 吝周流通變運而不窮及其揲蓍之後布成其卦卦
 有六爻卦爻之下有得位有失位有中有正有凶有
 吉有悔吝皆繋屬而不可變動故言方以知者是知其
 過去未來之事極其未形之理其情偽利害盡可見
[011-92b]
 矣然則必言蓍徳圓而神卦徳方以知者蓋神以知
 來是來无方也知以藏徃是徃有常也物既有常猶
 方之有止數无常體猶圓之不窮故蓍之變通則无
 窮神之象也卦觧爻分有定體知之象也知可以識
 前言徃行神可以逆知将來故蓍以圓象神卦以方
 象知也
六爻之義易以貢
 義曰貢者告也言聖人因蓍策之數以布設六十四
[011-93a]
 卦卦有六爻以盡萬物之理然爻有應有不應有正
 有不正其間吉凶悔吝皆不能告諭於人故大易之
 道極未形之理知過去将來之事故六爻之下皆繋
 屬文辭以貢告於人也至如比之初六言吉大過上
 九言凶如此之類是皆告於人使人從善而去惡從
 吉而去凶也
聖人以此洗心
 義曰夫大易之道至公至正極天地之理盡人事之宜
[011-93b]
 其吉凶悔吝皆繋屬於諸卦爻之下聖人觀之可以
 洗蕩其心至如萬物有疑則卜之是洗蕩其疑心行
 善則吉行惡則凶是洗蕩其惡心也既洗蕩己之心
 然後可以洗蕩萬物之心也
退藏於宻
 義曰言此大易之道索隱窮神能蕩滌萬民之心雖
 有吉凶悔吝之變仁義之術而人不知自用是其功
 如神之藏宻也故上文所謂顯諸仁藏諸用者此也
[011-94a]
吉凶與民同患
 義曰夫人之生愚夫愚婦者甚衆其性昏蒙憧憧然
 不知所以然而然舉動之間雖有凶咎悔吝之事而
 不知自止是故聖人以此大易之故明示其吉凶憂
 患使趣其善者舍其惡向其吉者背其凶是大易之
 道與民同憂患也
神以知來
 義曰言大易之道知其未來之事明其未形之理故
[011-94b]
 其用如神也
知以藏徃
 義曰言此大易之道因蓍之策知其過去已形之理
 其妙皆知之也然則必言知來藏徃者蓋蓍定數於
 始於卦為來卦成象於終於蓍為徃
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義曰言大易之道神以知來知以藏徃非此之故其
 孰能與於此哉惟是古者聰明叡知之人可以與之
[011-95a]
 耳无所不聞故曰聰目无所不見故曰明思无所不
 通故曰叡才无所不及故曰知言惟是聰明叡知之人
 有文有武既能察微又有剛斷故於大易之間卦爻
 之下各隨動静神其吉凶之事明其威福之理示人
 以信則人自然而威服之至如&KR0707矢取諸睽刑罰取
 諸噬嗑如此之類皆是神其威武不用刑殺而天下
 自然威服也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011-95b]
 義曰言聰明睿知之人既能神其威武而不殺是以
 大明天地隂陽變化之道大察天下情偽利害之故
 又以神靈之物明其吉凶之驗以前萬民之用至於
 未來之事皆繋屬其辭使人通曉之趣其善而去其
 惡者也
聖人以此齋戒
 義曰洗心則謂之齋防患則謂之戒言聖人以此大
 易之道齋心防戒其患害之事使憂虞悔吝不能及
[011-96a]
 於己至幽至微之處皆得以先知也
以神明其徳夫
 義曰言聖人既能以大易之道齋戒而防患又能觀
 易道幽深以神明其徳使天下之人不知所以然而
 然也
是故闔户謂之坤
 義曰此以下又廣明大易自乾坤而來也夫坤者隂
 也主夫地然坤之道主夫生成萬物若陽降其氣則
[011-96b]
 坤能成而生之若陽氣不降則地道闔閉主其収藏
 如户之閉也
闢户謂之乾
 義曰乾者陽也主夫天夫天陽之氣下生萬物使萬
 品之物皆遂其生者是乾為開闢之端如戸之開通
 者也然則先言坤而後言乾者蓋凡物先藏而後出
 故先言坤而後言乾也
一闔一闢謂之變
[011-97a]
 義曰言隂主其閉闔又主其収藏陽主其開闢又主
 其施散是一闔一闢以成變化之道春生夏長秋成
 冬幹者也
徃來不窮謂之通
 義曰言天地之道生成之理徃來之間循環不絶周
 而復始无有窮極常自通流是謂之通也
見乃謂之象
 義曰言天地之道隂陽之功生而不已自十一月建
[011-97b]
 子陽氣下復至於丑寅之位萬物顯見於世有其形
 状故謂之象也
形乃謂之器
 義曰言天地之道生成不已故萬物始有其形形之
 不已乃可成於器用是故聖人因此大易六十四卦
 之形象凡創制器用必觀其形象為之凖範然後成
 其法式也
制而用之謂之法
[011-98a]
 義曰言聖人裁制其物凡所施用垂為範模後世以
 之為法式也至如宫室取大壮網罟取諸離書契取
 諸夬弧矢取諸睽如此之類皆是聖人制成器用為
 後世之法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義曰言聖人既制器用或出於此或入於此使天下
 之人用之皆得其利天下之人既皆得其利是聖人
 之妙用如神而人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011-98b]
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
 義曰此以下至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為一章易有太
 極者言大易之道始於太極太極者是天地未判混
 元未分之時故曰太極言太極既分隂陽之氣輕而
 清者為天重而濁者為地是大極既分遂生為天地
 謂之兩儀
兩儀生四象
 義曰言天地之道隂陽之氣自然而然生成四象四
[011-99a]
 象者即木金水火是也故上文謂天一下配地六生
 水地二上配天七生火如此之類是天地隂陽自然相
 配生成金木水火之象然此止言四象而不言土者
 蓋天地既判生為五行然二氣既分則自然生而為
 木金氷火則地之道本於土而成但言四象則土從
 可知矣
四象生八卦
 義曰言水火木金互相生成而成八卦至如水生於
[011-99b]
 坎火生於離金生於兌木生於巽土生於艮如此之
 類是四象五行之所生也是故伏羲因此五行所生
 畫為八卦也
八卦定吉凶
 義曰言伏羲既畫八卦之後又繋屬其爻辭於諸爻
 之下明吉凶之變凡事之得者為吉事之失者為凶
 言於得失之間以成吉凶之事使人退省其身日修
 其徳趨其吉而悖其惡從其善而去其凶也
[011-100a]
吉凶生大業
 義曰夫吉凶之兆也皆在於六十四卦爻位之中得
 其正者為吉失其位者為凶聖人又繋屬其辭以明
 吉凶之驗使人知自修省人既知自修省則能保守
 其分位以成其大業故大業之成必自吉凶而生矣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義曰法象則謂吉凶之理得失之迹也夫天地之大
 萬物之理皆由二體互相推盪而生也至於髙者有
[011-100b]
 其分下者有其理善者福之惡者禍之此常理也聖
 人仰觀俯察為之法象善者賞之惡者罰之然其功其
 理皆本始於天地故云莫大乎天地
變通莫大乎四時
 義曰言天地之道隂陽之氣變通之道生成之功春
 秋冬夏生而不已是以成之成之不已又殺之殺之
 不已又生之是其天地之氣生殺之功千變萬化皆
 由四時之氣推盪而成也
[011-101a]
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義曰言天地之道布懸其法象星辰其於著明運行
 不息无所不照者莫大乎日月也
崇髙莫大乎富貴
 義曰上既言天地之道隂陽之理變通之事日月之
 明此後言以富貴而繼屬之者何也蓋聖人非以恃
 其崇髙極侈其位夸恃其富貴是故天地之道但能
 生成萬物不能生成天下之人是故君子有大才大
[011-101b]
 徳凡居崇髙極盛之位代天理物能以仁義敎化生
 成天下之人若无富貴之位則其功不能以及於天
 下也是故其所以重富貴者非重其位也蓋重其行
 道於天下故下繋曰聖人之大寳曰位是言聖賢所
 保重者曰位惟在行道而已故以富貴次於天地日
 月之後也
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義曰備物致用者備天下之物致天下之用也立成
[011-102a]
 器者則謂建立成就天下之器用以便於天下也凡
 能便利天下者无出於聖人也聖人則无所不通故
 能成天下之利也至如包羲氏結繩為網罟以佃以
 漁神農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敎天下又
 如弦木為&KR0707剡木為矢&KR1249矢之利以威天下又如黄
 帝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又如宫
 室取大壮掘地為臼斷木為杵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如此之類皆是備物致天下之用立器為天下之利
[011-102b]
 也故唐元次山曰吾人之苦兮山幽幽網罟設兮山
 不幽吾人之苦兮水深深網罟設兮水不深是言聖
 人凡所創立其器雖山川滄海之深逺而聖人所作
 其器无逺无近无幽无深皆得其利故水之深而網
 罟不深山之幽而網罟不幽其功如是之廣而人用
 之皆得其利也非聖人孰能如此哉
探賾索隱鈎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
者莫大乎蓍龜
[011-103a]
 義曰探謂探尋賾謂幽隱難見之處言至幽至逺至
 隱至近之處鈎深極逺之事天地幽隱之處過去未
 來之吉凶惟是聖人以卜筮之占皆得以知之也若
 事得於道者為吉失於理者為凶以其吉凶之事告
 示於人使人趨善從吉去惡避凶雖愚者昧者皆勉
 勉而知勸夫如是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皆由蓍龜之占筮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011-103b]
 義曰神物者則謂神靈之物蓍龜是也灼龜以為卜
 揲蓍以為筮言天之所生者蓍龜之靈知人之休咎
 明人之得失是故聖人取之為法則考人之行事也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義曰言天地之道隂陽之氣生殺之理春生夏長四
 時代謝千變萬化聖人效法之當賞則賞之當刑則
 刑之事之久者必改其弊器之泥者必革其新是聖
 人法效天地之變化也若據疏說以為賞以春夏刑
[011-104a]
 以秋冬則非也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義曰言天之垂象以示人之吉凶若隂陽之惨舒日
 星之災變風雨之不節霜雪之不時如此之類皆是
 天垂象以示於人聖人必當象之或祥之來則象其
 吉災之來則應以凶或修其徳而平其政也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義曰按此河圗是天之大瑞也若聖人在上至徳動
[011-104b]
 於天地天下之人和洽則和氣充塞於天地之間則
 河出圗洛出書以為瑞應之驗也是故聖人所以法
 則之者蓋法其時而行事故曰聖人則之也然按諸
 儒之說以謂河圗洛書出見於世伏羲因得之而畫
 成八卦感上天之美應者也且上古洪荒之世典章
 法度未立伏羲以聖人之才徳居位是以經綸天地
 畫成八卦以為萬世之法則若河圗洛書未出見之
 時伏羲亦當畫為八卦以為後世之法且河圖洛書
[011-105a]
 是天之大瑞若果河圖洛書已有八卦則八卦不當
 言伏羲所畫也又按洛書賜禹是亦八卦更有聖人
 所畫矣且按下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
 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近取諸身逺取
 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此八卦自是伏羲觀天地取諸物而畫成八卦也又
 豈得謂伏羲感河圖洛書而畫八卦哉若果河圖洛
 書已有則孔子不當言伏羲仰觀俯察而成八卦也
[011-105b]
 又如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是孔
 子因其鳳鳥而為書也又曰龜龍在郊藪河出圖
 洛出書是亦因龜麟而至矣此蓋孔子言麟鳳者
 天之瑞物難見者也若聖人在上錫五福於人庶
 政行於國和氣充塞於天地則河圖洛書龜麟龍
 鳳出為瑞應之驗是以聖人法則其時以行其事
 也故云聖人則之今鄭康成以春秋緯云河圖有
 九篇洛書有二篇孔安國以為河圖為八卦洛書
[011-106a]
 有九疇皆失之矣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義曰按此四象有二說一說以謂天地自然相配水
 火金木以為之象所以示也又一說吉凶者失得之
 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
 者晝夜之象也是言大易之道有此四象所以示人
 之吉凶疏荘氏謂六十四卦之中有實象有假象有
 義象有用象則非也又何氏以為天生神物聖人則
[011-106b]
 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
 出圗洛出書聖人則之亦非也
繋辭焉所以告也
 義曰上既言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
 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圗洛出書聖人則
 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人之吉凶此言又繋屬其辭明
 其得失所以貢告於人使人知憂患之慮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011-107a]
 義曰言既繋屬其辭以明得失又定其吉凶之驗以
 斷天下之疑惑使人知其象趨其吉而背其凶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義曰此大有上九之爻辭也言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繋辭焉所以告也又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言天下
 之人既知其吉凶之驗禍福之理又引此大有上九
 之爻辭以證之言大有上九居大有之世天下富盛
 諸爻皆乗於剛已獨下乗於隂六五有厥孚交如之
[011-107b]
 吉已獨乗之是以得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此大有
 之時如此也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
信思乎順人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義曰此孔子解釋之辭也言大有上九所以得自天
 祐之者蓋由己以陽承于六五柔順之君天之所以
 祐之者助其順也人之所以助之者信也言六五居
 中有信於天下而上九承之是履其信也既已履信
[011-108a]
 則天下之人亦助以信也既履其順又履其信則是
 崇尚賢徳矣夫既為崇尚賢徳之人則上天之所祐
 助鬼神之所協吉天下之人皆所信助夫如是何所
 不利哉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義曰自此以下至黙而成之是夫子總言大易之道
 當連上文為一章書不盡言者言聖人之言出則為
 天下之則為天下之令然於簡牘之中所載必不能
[011-108b]
 盡聖人之言也言不盡意者言聖人之意思慮宏達
 无逺无近无幽无隱故三百八十四爻之間雖皆聖
 人之言必不能盡其聖人之意也如是則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於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此孔子歎美聖
 人之言聖人之意幽深宏逺不可以見之耶故假發
 問之辭疑而問之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
 義曰此夫子釋聖人之意有可見之理也言聖人之
[011-109a]
 言書不能盡其言言又不能盡其意惟是大易之道
 六十四卦之中可以明之至如天之道以乾為名取
 其天體剛健生成不息地之道以坤為名取其地體
 柔順能承順於天是聖人設乾坤之象以盡聖人之
 意宏功妙用惟乾坤之象可以盡之
設卦以盡情偽
 義曰言聖人之言出則為天下之則然既言不能盡
 意又立象以盡意既立物之形象以盡其意又觀萬
[011-109b]
 物之象萬事之理天下得失之迹設為其卦以盡人
 之情偽以盡物之得失也
繋辭焉以盡其言
 義曰言聖人雖立象以盡其意設卦以盡其情偽又於
 三百八十四爻之下有得位失位者有正有不正者
 皆繋屬其辭散於卦爻之下以盡其言使人通曉其
 意也
變而通之以盡利
[011-110a]
 義曰夫萬事之理萬物之情若无其通變之道以至
 窮極必至於敗壊也惟是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
 盡情偽繋辭焉以盡其言而又裁制創立千變萬化
 隨時措置立成其事无有壅滯量時制宜變而通之
 以盡天下之利也
鼓之舞之以盡神
 義曰此總結立象盡意設卦盡情繋辭盡言之意言
 聖人以其仁義之道以盡天下之情偽以說天下之
[011-110b]
 心又鼔發之致天下舞樂之然則鼓舞何以為發樂
 之義蓋聖人以仁義之道敎化之術漸染於天下之
 人天下之人雖㝠然无所知識然被上之敎化其心
 康樂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自不知聖人之道所以然而然是聖人之
 道漸染於人如神之功
乾坤其易之縕邪
 義曰上既言聖人立象盡意此又言大易之道本始
[011-111a]
 於天地縕者藏縕也言天地初判之時而大易之道
 已縕藏於天地之間然天地之道萬物之形象萬事
 之理皆藏縕於大易之道是大易之道本始於乾坤
 故乾坤為大易縕積之根源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義曰言天地設立隂陽之端萬物之理萬事之情以
 至寒暑徃來四時代謝日月運行皆由乾坤之所生
 然乾坤既設而大易之道變通之理以立乎中矣是
[011-111b]
 大易之道本始於天地也
乾坤毁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義曰言大易之道皆本起於乾坤凡是天地之道萬
 物之理變化之道皆在大易之中至如乾生三男坤
 生三女而為八卦變而相重為六十四分為三百八
 十四爻易之根源皆自乾坤而來故乾坤成而易道
 變化建立乎其中矣若乾坤毁棄則无以見易之用
 夫易既毁則无以見乾坤之用如是則乾坤或幾乎
[011-112a]
 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
 義曰言天之道始於无形而終於有形皆由道之所
 生道者人可以為之法由而通之謂之道前乎天地
 則混於元氣散乎方隅則潛於象類浩然而不局於
 器用推於天下則无所不通舉而措之則曲盡其變
 茲乃道之本也然始於无形而終於有形也
形而下者謂之器
[011-112b]
 義曰器者是有形之實言天始於无形而生於有形
 故形於下者則為其器器者則為有形之用但可止
 一而用之也故在形之外者謂之道在形之内者謂
 之器也
化而裁之謂之變
 義曰言聖人因其无形之道有形之器推而化之裁
 制創立設為仁義敎化以至凡所器用以利天下无
 有窮極无有凝滯故謂之變
[011-113a]
推而行之謂之通
 義曰言聖人因其天地隂陽之道思之於心緼之為
 事業推而行之无有壅滯皆得其亨故謂之通
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義曰言聖人因其變通之道措置其用施之於天下
 各從其時以成天下之功業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謂之象
[011-113b]
 義曰此以下皆覆言上文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
 盡情偽繋辭以盡其言明言以為教化之術也象者
 萬物之形象也言聖人推其天地之理萬物之形容
 以象萬物之宜故謂之象也至如乾為龍之象坤為
 地之象離為日之象艮為山之象如此之類皆是推
 廣形容而為之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禮繋辭
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011-114a]
 義曰言聖人以見天下之變動觀萬物之形容有會
 合通變之道以行典常之禮又於諸卦之下繋屬其
 文辭有合於道則為吉有悖於理則為凶以定其吉
 凶得失之理以示於人故謂之爻也爻者效此者也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
 義曰言聖人窮極天下之幽賾萬物之情偽以存諸
 卦之中使人觀之以為法則也
鼔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011-114b]
 義曰鼓謂發揚天下之動有得有失有吉有凶存於
 爻辭之間使人觀之知其吉凶之如此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
 義曰言聖人觀此萬事之理萬物之情天地之道日
 月之經創制裁度立成其器施為仁義道徳千變萬
 化以及於天下故存乎變也
推而行之存乎通
 義曰言聖人觀此大易變化之道推而行之隨時措
[011-115a]
 置无有窮極无有凝滯故存乎通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義曰言聖人既能極天下之賾存乎卦鼔天下之動
 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以成其
 易若章顯其功則其用如神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
 見之謂之知无有窮極是存乎其人矣
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
 義曰徳行者則謂聖人素蓄其徳業行實也言聖
[011-115b]
 人素積其徳素蓄其行内存忠恕外有全徳如此
 則黙而成之雖不言而人自信從之故中庸曰不怒而
 民威之如鈇鉞者也此蓋素蘊徳行之如此也
 
 
 
 
 周易口義繋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