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12 周易口義-宋-胡瑗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口義卷十    宋 胡瑗 撰
下經
   兌
兊下/兊上兌亨利貞
 義曰按序卦云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兊言人能以
 柔順之道入于人則人皆說之故次于巽然謂之兌
 者其象為澤其性為悅所以為天下說之之法也然
[010-1b]
 澤者水之所聚而滋息萬物以為生成之功使之皆
 得滋養而說懌也然不謂說而謂之兊者盖聖賢之
 人將欲感天下之心必當以仁義之道恩恵之事固
 不可以言語口舌而為說故去其言而為兊也亨者
 言聖賢發仁施恵布徳澤以說天下之人使天下之
 人皆感說之故得其亨通也利貞者夫感說之道多
 失于邪若小人之人止以淫聲媚色雕牆峻宇流連
 荒亡以說于心巧言令色柔佞邪諂以苟容于人如
[010-2a]
 此皆所以喪身敗徳以至亡家失天下是說非正然
 也故聖賢之人施其感說之道皆本于至正則无所
 不利也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
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
民勸矣哉
 義曰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者言此卦内二爻為剛
 外爻為柔言所以感說人者當内有其剛外示以柔
[010-2b]
 然而止有剛則至暴而无以感說天下之心故當外
 示之以柔内既剛外復柔以此說人則人皆說而歸
 之是得其正而无所不利也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
 者夫天之體之徳運動而不已是至剛者也及其降
 氣以生成萬物則至柔而不失其柔也人之情莫不
 好安逸而惡危亡說仁義而懼鄙吝今聖賢之人内
 有剛眀之徳而外示柔順之道施其仁義發其恩恵
 以說于天下是上能順乎天之心而下能應乎人之
[010-3a]
 情也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者民之情皆欲安而惡勞
 若聖賢之人將欲役使之必當發其仁義恩恵感說
 之則民從其役使而忘勞苦之心也夫就死者人之
 所難也聖賢先能發仁義徳澤然後使之冒犯大難
 至于死地則民亦說樂而從之无有怨也說之大民
 勸矣哉者夫施說之道固非小小之事可以感懐天
 下之心必須有仁義徳澤以遍施天下使民雖從其
 勞役犯其死難皆无怨心况乎納之以善教民固勸
[010-3b]
 而說從之矣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義曰上下二體皆兌是二澤相麗也夫水之聚于一
 澤之中則能滋息萬物而使之皆得其說懌而况二
 澤相麗是其說之大者也君子觀是象凡施說之道
 必當施之于大而至于久遠若小人惟以淺近為說
 以快己之欲然至于久逺則不能无厭倦之心厭倦
 既生至喪身亡家敗國失天下皆由于此故君子之
[010-4a]
 人當說其大者惟朋友講習盖朋友之道同心同徳
 其志氣相契所講者聖人之道徳所習者聖賢之事
 業日聞其所不聞日見其所不見使道徳事業愈久
 而愈新皆无其厭倦之心是為說之道莫重于此也
初九和兌吉象曰和兊之吉行未疑也
 義曰和謂中和也夫兌者西方之卦也以四時言之
 則爲秋秋所以成萬物萬物皆說而成也君子之人
 在上以義制天下之民使之感說而歸之故當廣發
[010-4b]
 其中和之教所應不係于一无心于物而使之自然
 感說而從之則不失其兌之義也今初九居兌之始
 是能剛中而柔外以施其說也何則盖以其有剛明
 之才故曰剛中體夫兌說故曰柔外夫内既剛外又
 柔是能以中和之道說天下之人心无所係故得天
 下之懽心而獲其吉者也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者初九能以中和之道上不係應而行不在私故以
 此而施說于人則人皆說而從之復何所疑哉
[010-5a]
九二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義曰此爻以陽居隂履非其正本有悔者也然以剛
 居中是其有至信發之于中而施說于人不為邪僻
 不為非妄使天下之人皆必信之以至歡心而歸一
 獲其吉是得其所以為說之道悔遂亡矣象曰孚兌
 之吉信志也者能以由中之信發于己之志而施說
 于天下天下之人莫不說而歸之
六三来兌凶象曰来兌之凶位不當也
[010-5b]
 義曰夫感說之道必須至公至正无所偏係使天下
 之人自然而說之則可也固不可以言語口舌柔邪
 以苟取于人而求其說今六三當施說之世以隂居
 陽又在一卦之上是履不得中行不得正以不中不
 正之道是欲以柔邪諂佞姑息苟且以来天下之說
 雖天下之民一時懽心而說從之終无其道以久說
 斯民以是施說非凶而何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010-6a]
 義曰商謂商議裁制也寧安也介隔也疾謂六三也
 九四以剛明之資居上卦之下切近九五之君是居
 得大位與持重權者也既為權位之臣則邪媚之人
 皆欲以甘言巧語柔佞之道以苟說于己將以希進
 用之地然小人之徒止欲榮進一身而已若使進而
 有位則上必為害于君下必為害于民君民之間皆
 被其疾害是則九四既有權位人求說已及已之說
 人皆當商議裁制其所說之義則不失其正然既商
[010-6b]
 議裁制則旦夕憂慮常恐小人之進故未能斯須遑
 安也介疾有喜者六三既以柔邪欲說于己欲圖進
 其身苟進之則為君民之害矣故九四則當施剛眀
 之徳以裁制而介隔杜絶之既能介隔六三之小人
 則天下之賢者得以進天下之民皆得其安上以致
 國于太平下以納民于富夀之域是有其喜慶者也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者九四所以有喜者葢由能
 介隔六三諂佞之小人使不得進所以杜君民之害
[010-7a]
 使賢者得路以施仁義於天下獲其福慶之事也
九五孚于剥有厲象曰孚于剥位正當也
 義曰孚信也剥刻也夫聖賢之人皆以仁義為先若
 使之進于有位則上可以致君于无過之地下可以
 躋民於富夀之域使天下罔有一民一物不得其所
 而不被其福慶也此聖賢之所用心也小人則不然
 外以柔邪諂佞内以貪殘狠毒為心若使之見用于
 上必為亂于君于下必為害于民以至天下皆被其
[010-7b]
 剝刻然則為天下者欲治于民莫若以至誠委任天
 下之賢使推其仁義之心以布澤流恵則天下不勞
 而治矣今九五以剛明中正之徳居至尊之位為兌
 之主是有可致之資既有其資則當信任其賢明有
 徳之人以輔助于己故天下皆被其賜矣且五雖本
 應于九二九二有剛正之徳而已不能盡柔巽以任
 用之反比于上六邪佞不正之臣是所信者剥刻之
 小人也既信剥刻之小人則賢者退而朝廷昏亂紀
[010-8a]
 綱廢弛以至害于國而及乎天下是其危厲之甚也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者此聖人戒之之辭也言九
 五居可致之位操可致之資反委任上六柔邪之小
 人以剥刻君子自取危厲故于此切戒之責于五也
上六引兌象曰上六引兊未光也
 義曰引者牽引之辭也言上六以隂柔居一卦之極
 當无位之地故欲以柔邪不正之道苟且以牽引天
 下之民欲使盡歸說于已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者
[010-8b]
 夫施說之道一失其正則皆為私邪而不可行况其
 以柔佞欲苟說于人乎今上六既然故雖得人之說
 其道亦未足為光大也
   渙
坎下/巽上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義曰按序卦云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散也離
 也釋也言人樂極則憂歡極則悲歡樂之極久而不
 已以至離散故渙次于兌然渙者是人心睽離上下
[010-9a]
 違散之謂也亨者言上下所以渙散故民所以睽離
 盖由道有所壅塞志有所不通是以渙散故君子當
 此之時必以權變之術剛眀之徳釋去民之險難以
 和衆情以導衆志使皆得萃聚而至于亨通故曰渙
 亨也王假有廟者言人精氣體魄萃則生散則死精
 氣散之于天則為神體魄歸之于地則為鬼㝠冥然
 倀倀然幽邈而不知所之為人子者思欲追念其容
 貌竭心以奉養雖有悽愴之懐不可得而見之故先
[010-9b]
 王因此渙散之義思欲萃聚其親之神靈故假立其
 廟以狀先祖之容貌于是四時追感設為祭祀之禮
 以薦享之所以表追念悽愴之心而又燔燎羶薌以
 達諸陽酌鬱鬯芬香之酒沃之于地以達諸隂所以
 盡孝子思親之志教天下追思奉先之道也利涉大
 川者大川險阻之謂也夫渙散之時民心違離上下
 相戾必不能涉其大川是故聖賢君子必起而濟之
 雖甚大險必往救其生靈不可懼其患難是利在涉
[010-10a]
 此大川以拯天下渙散使皆萃聚不至離散而各得
 其濟也所以能然者盖巽體属木涉于川而无沉溺
 之患故古之聖人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
 濟不通是巽木能涉于水也猶聖人有才智而又有
 剛健之徳能拯民之患難无有不濟者也利貞者言
 離散之時不以正道而拯濟之則人心愈肆而邪僻
 之事從而至矣故聖賢之人當此之際利守正道則
 可萃天下之民也
[010-10b]
彖曰渙亨剛来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
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乗木有功也
 義曰剛来而不窮者此言九二有剛陽之徳来居坎
 險之中而上无所應然已有剛眀之才終不陷身于
 窮困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此言六四以隂居隂
 居得其正而在上卦之下是位乎外也既居外卦之
 下下无其應然上比九五之君九五亦无應故與之
 志合而相得同心戮力上與五同渙散天下之難萃
[010-11a]
 聚天下之民而濟之也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者言
 人體魄既散幽隂而難見是故王者假立此廟以萃
 其容貌四時祭祀以表悽愴之心然而立其廟宇設
 其祭祀追思念舊不可以瀆不可以疏是王者教人
 之孝亦在中道者也利涉大川乗木有功也者言川
 者水之聚濟之以舟楫今下體坎坎為水故為川上
 體巽㢲為木故為舟繫辭曰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是
 唯舟楫為能利涉大川猶聖賢當此渙散之時必須
[010-11b]
 冒涉險難使渙散者皆萃聚之故往則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義曰夫風行水上渙然而散是得渙之象也帝即天
 帝也以形言之謂之天以氣言之謂之隂陽以主宰
 言之謂之帝言先王當此渙散之時設其郊祀備其
 物儀薦享于天地以報成功也立廟者言萃聚先祖
 之精神立為廟貌四時祭之以表悽愴之心奉先之
 道也
[010-12a]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義曰夫渙散之時人民既違散上下既乖離救之緩
 則情偽交作姦邪並起无所不至事難濟矣今此初
 六以隂柔之質居一卦之下又在渙散之始是往而
 拯之不可後時固當用剛壯之馬急于解民之難使
 得萃而不散吉之道也象曰初六之吉順也者言當
 此渙散之時固不可以剛暴拯濟之苟尚剛暴則民
 愈怨而心愈離今初九既以隂柔居于卦下而復在
[010-12b]
 事初能執柔順之道以拯濟之故得其吉也
九二渙奔其机悔亡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義曰机者人所倚憑謂初六也此九二當渙散之時
 以陽居隂失正者也上又无應是无同心同徳合契
 之人也既无合契之人居又失正是有悔者也然而
 初亦无應能知事始用拯濟之馬以救天下之渙今
 二若能奔從于初則是得其所憑倚之地也既得其
 所憑倚則可以同謀合慮以拯當時之難使天下得
[010-13a]
 其萃聚天下既以萃聚則其悔得以亡矣象曰渙奔
 其机得願也者言二當渙散之時上无其應道不得
 行志不得伸其身不能有所濟既能奔從于初與之
 共謀為慮同心協志而有所憑依則是得中心之所
 願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義曰夫有才者或无位有位者或无才或位崇而徳
 薄㦯志大而位小皆不足以有為也今六三以隂居
[010-13b]
 陽履非其正當渙散之時其徳不能安天下之衆其
 才不能釋天下之難在險之終有悔者也然而上有
 上九居一卦之極有剛眀之才以己為正應既以己
 為正應是以不能固其所守往從于上然雖不能大
 濟天下之事亦可以釋一身之患而无悔吝也象曰
 渙其躬志在外也者言三雖居非其位而得上九為
 之正應往以從之思展其志于天下國家也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羣元吉
[010-14a]
光大也
 義曰羣衆也天下之渙起于衆心乖離人自為羣六
 四上承九五當濟渙之任而居隂得正下无私應是
 大臣秉大公之道以濟天下之渙且又得君以行其
 志内掌國之機務外宣君之徳意使天下之黨盡散
 則天下之危以濟天下之難以解天下之心不至于
 乖離而皆得以萃聚上下悉有所歸有此之功故得
 盡善元大之吉也渙有丘匪夷所思者夫為人臣者
[010-14b]
 當尊其君為人子者當尊其父然後君父臣子之道
 正矣丘者臲卼不平之地今六四上奉九五之君下
 為百官之長當天下渙散乖離之際其承君之命令
 宣君之徳澤以釋天下之難一責于己是其權既重
 其職匪易故六四常終日乾乾終夜惕惕竭其臣節
 能自臲卼不敢少安而亦未嘗敢平其思慮也象曰
 渙其羣元吉光大也者言渙散之時上下乖離六四
 獨能執柔順之道以事其君使天下之衆不至離散
[010-15a]
 如是于臣子之道得其光明盛大者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義曰汗者膚腠之所出出則宣人之壅滯愈人之疾
 然且一出而不可反猶上有教令釋天下之難使天
 下各得其所者今此九五居至尊之位為渙散之主
 居得其正履得其中能出其號令布其徳澤宣天下
 壅滯發天下湮鬱使一令之出而不復反一號之施
 而不復更善者賞之惡者罰之使天下之人皆信于
[010-15b]
 上咸有所歸是如汗之不反者也渙王居无咎者言
 九五既居尊位為渙散之主當是時上能自正其位
 下能任六四之臣宣號令布徳澤釋天下之大難正
 天下之廣居輔王者之尊位使天下之人皆知上有
 眀君下有賢臣无渙散之難民得安堵天下合洽則
 九五之君所以居位而无悔咎矣象曰王居无咎正
 位也者言九五居至尊之位任賢明之臣萃天下之
 民而免悔者由所居之得正故也
[010-16a]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渙其血逺害也
 義曰逖者逺也夫天下渙散之時上下乖違情偽叢
 生利&KR0675紛起必有所傷也今此上九居上卦之極處
 无位之地能全其身獨逺其難不與衆競故渙其血
 去也逖出无咎者言既居卦極而无位是能獨逺于
 難所以无咎也象曰渙其血逺害也者既獨居上卦
 之上是最逺于患害也
   節
[010-16b]
兊下/坎上節亨苦節不可貞
 義曰按序卦云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言凡物
 不可使之終有離散故必節制之然謂之節者葢節
 之道在于人之一身則言語飲食心意思慮出處進
 退以至嗜欲皆有所節使父子有禮上下有等男女
 有别尊卑有序長幼有倫夫婦有制内外有分皆有
 所節至于一國以及天下用度禮樂刑政賞罰號令
 宫室旌旗車輿服器以至稅賦徭役以其時賢不肖
[010-17a]
 各有所處士農工商各守其業富貴貧賤各當其分
 如此之類舉而言之是修身齊家治國正天下皆有
 所節故謂之節然其得亨者何盖人之修身以至治
 天下皆有所節則所往之地所爲之事无不獲亨通
 也苦節不可貞苦者人之所難嗜者也猶味之苦也
 夫節之道不可過過則人不樂從以其一身一家節
 過則猶无大害若于治天下人民之衆而節之太甚
 則必不樂從是故聖人預為之備曲為之防酌中立
[010-17b]
 法使其車輿器用宫室旌旗衣服制度皆有其節一
 合于中正苟苦之則天下未易治也且如賦稅之設
 非欲聚斂其財貨厚取于民以自足已盖有郊廟之
 祀賓客之供兵儲之備此為國者不可廢也是以不
 得已而取之取之必有中道故中者天下之通制取
 之過甚則在下者財匱而不能給取之薄則在上者
 用度不足是以量時之豐約酌民之厚薄使天下之
 人樂從而易于輸納可謂得節之道也故夏后氏五
[010-18a]
 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皆什一法而
 得天下之中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
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
度不傷財不害民
 義曰此因二體以明節亨之義上坎為陽陽為剛下
 兊為隂隂為柔剛得中者九二九五之爻也夫節所
 以得亨者陽本在上今處于上隂本在下今居于下
[010-18b]
 是君臣上下各有分也故曰剛柔分也剛得中者言
 九二九五以剛陽之質居剛陽之位又居得其中履
 得其正當節之時能為節制之道使天下皆得中制
 是以亨通也若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者夫節之道不
 可過過則不能緣人之情而衆不樂從是不可久行
 于世而為萬代通行之法窮困之道也說以行險者
 上坎為險下兌為說是說而能行於險也盖言聖人
 緣人之情酌中以為通制當節之時雖有險阻能以
[010-19a]
 說順行則人亦樂從之也當位以節者言九五有剛
 眀之徳居至尊之位為節之主是所居當其位而能
 酌民情為之節制也中正以通者此又言九五居中
 履正所為節制得其中又得其正得其中則无過與
 不及之事得其正則不入于私邪是中正所為之道
 可以通行萬世使天下得盡所以為節制之義也天
 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者此已下
 廣眀節之道也夫天地之道隂陽之序以生以成皆
[010-19b]
 有所節至如生成之終則有風雨霜雪以殺之殺之
 既終復以春陽為發生之始是天地之道始始終終
 隂陽相盪寒暑往来不失其序所以能生成萬物此
 天地盡其為節之道也聖人法天地之道為之節制
 設其禮法各有常分以至取予无不得其中如是而
 行自然財不傷而民不害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徳行
 義曰夫水之性決之于江河其性沛然順于下莫之
[010-20a]
 與禦今水在澤中則不能順往而流故有節制之象
 數者名數也度者制度也言君子之人法此節之象
 定其名數立其制度使禮樂之道度量之分无得過
 差盡合于中也議徳行者夫人本五常而生其性有
 全有偏唯聖人受性之全賢人則才智有所偏是以
 當節之時必量其才之大小隨其徳之優劣以任用
 之大才者置之大位小才者置之小位若其无徳无
 行則没身而不用
[010-20b]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義曰户者門之内牖之間也夫人之情莫不欲安逸
 而惡節制之為禁此節者節人之邪情約人之私欲
 遏人之非絶人之偽然而節情約欲遏非絶偽人莫
 不惡之然當節制之始典章未備法度未詳必當慎
 宻之不可洩機于人苟所行不宻則必為人所窺而
 敗壊成事如是則法未出而姦生令未下而詐起必
 不可以節制之也今初九履下卦之下居節制之初
[010-21a]
 是謀事之始故當慎其幾宻不使宣露于人使天下
 之人由之而不知之而情偽不作巧詐不生則是能
 慎其幾宻不出户庭之間所以成節制之道而无咎
 矣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者言初九居事之始所
 以不出户庭者非是藏其幾宻慎其法制不宣布于
 天下葢當節制之初典章法度未甚大備不可以宣
 露于人是能知其時可以通則通之可以塞則塞之
 通塞不失其宜也故繫辭曰亂之所生則言語以為
[010-21b]
 階君不宻則失臣臣不宻則失身幾事不宻則害成
 言大凡幾宻之事必當慎之苟宣露于人則君失臣
 臣失身以至天下皆失其節如是則不能免于咎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義曰在外謂之門大凡居事之始節人之情偽必當
 慎重而幾宻之故初九在卦之始處節之初典章未
 備法度未完故幾密而不宣露于人是以不出户庭
 也今此九二居卦之中是典章已備法度已立必當
[010-22a]
 宣布于天下以制節于人情使其姦偽不敢萌巧詐
 不得作天下之人皆合于中制可也今有可致之資
 而反不出門庭之間使制度不立上下无别以至天
 下之人皆亂其常則是恣人之情縱人之欲速凶之
 道也象曰不出門庭失時極也者言九二居得其中
 而法制已成當行而不行當施而不施使天下之人
 情偽交作而上下无等節制之道不出門庭之間失
 時而不宣布以至窮極亦不能行凶其宐矣
[010-22b]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義曰若者語辭也夫為節之道必須先正其身然後
 可以正人身既正則天下孰不從之今六三以陰居
 陽是為不正在下卦之上是為不中既失其中又非
 其正且在卦之上是居衆人之上者也夫居衆人之
 上必也賞必信罰必當正身立法度平典章宣政教
 以節天下之人則姦偽不作巧詐不生而人自信從
 之矣今反不能自正其身又不能節制其人是雖有
[010-23a]
 嚴刑峻法人亦不從故反自生嗟怨之聲如是必不
 可為節制之主也无咎葢三以不正之身居衆人之
 上不能節制以至嗟若之凶皆已自為之又何咎于
 人哉故象曰又誰咎也
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義曰按此爻居上卦之下近九五之尊而又以陰居
 陰履得其正上承其君下率其民以柔正之道上以
 節君之情制君之欲防君之邪僻致君于正又能宣
[010-23b]
 君之令布君之徳以去天下人之邪偽禁天下人之
 非僻使天下之人一歸于正而得節制之道是由以
 柔正自正其身以至正君率民安然而行其節制故
 所往无不得其亨通也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者言
 六四以柔正之道自正其身上承于君以行節制所
 以率天下之人得以亨通是承君上之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義曰甘者味之甘人所嗜也夫節之道是節人之情
[010-24a]
 防人之欲人之所惡也今九五以陽居陽處得其正
 又居上卦之中履至尊之位為節制之主當節之時
 能以中正為之節制无過无不及施于當世則天下
 之人无尊卑長幼上下以至于遠近幽隱皆悦然樂
 而從之是九五為節之道使人樂從如嗜甘味也所
 以得其吉矣往有尚者五以中正之道為節制之法
 可以為世世之通行而天下之民皆樂從之是五有
 所往則為人尊上者也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者
[010-24b]
 言聖人通其情故能達節常人違其情故多苟節夫
 能通天下之情不違其理守大中之節不失其時以
 此而行則合聖人中正之道今五居至尊之位在上
 卦之中是能正其身而為節制之主使天下之人皆
 尊尚而從之是居位中正之故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義曰夫節制之道貴乎中正則人樂從之今上六過
 于九五是居不得中者也所為節制之道皆過于中
[010-25a]
 是人所厭苦之也以正道言之則已凶矣故曰貞凶
 然悔亡者夫節制有苦于天下則害其事今上六居
 无位之地但行于一已而自節苦于一身則可以悔
 亾故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是
 言凡過節于一身則可以无悔也象曰苦節貞凶其
 道窮也者以陰柔之質居節制之極所為失中正之
 道而天下之人厭苦之是過為節制之道以至窮極
 也
[010-25b]
   中孚
兌下/巽上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義曰按序卦云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言聖賢之
 人為節之道必當以信而行之使乆而不變可以為
 萬世之法故以中孚次于節謂之中孚者孚信也信
 由中出故曰中孚葢二陰居中是虚中而發誠信于
 内出之于性孚信既發于中施之于外則天下必信
 之矣豚魚吉者豚是獸之至微者也魚是蟲之至隱
[010-26a]
 者也夫聖賢之人所立正教必須信于天下使天下
 之人皆順從之以至至微至隱之物皆亦被其信是
 故聖王作為節制斧斤不時不入山林數罟不入汚
 池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如是之類是皆取之以時用
 之有節使至微至隱之物皆遂其生而涵濡其性豚
 魚无識之物猶且被澤而不妄有所傷則有識之類
 其蒙信也可知矣故曰吉利涉大川者川者險難之
 地大則有兵革之事小則有宼盜之虞于天則水旱
[010-26b]
 蟲蝗于人則死亾疾疫險難之事也夫節制之道行
 于世必以至信及于天下不遺微小則天下相信戚
 疎相睦聖人以此極濟天下之難何所不利哉若不
 以至信及于上下苟涉大難必有阻溺此中孚之徳
 猶已及于豚魚則天下之人无不信服上下和同物
 情不違故涉于大難无不利矣利貞者夫信而不正
 不若不信故聖賢所節制必須不偏不黨至誠不息
 不為邪欲所勝則天下皆信其上是所利在于正也
[010-27a]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説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
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乗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貞乃
應乎天也
 義曰柔在内者謂六三六四也言三四以柔順處中
 而四陽居外二陰既處其中則是虚其中也言誠信
 之道發于中行于外使天下之人皆信之故曰柔在
 内也剛得中者謂九二九五也二爻皆以剛居中而
 得正夫剛而不中不正則為私為暴不可信于天下
[010-27b]
 故剛以得中為貴也説而巽孚乃化邦者言此卦下
 體為兑兑為説上體巽巽為風是九五能以風教權
 變孚信于天下則天下之人説順而信矣左氏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夫聖賢之人不可為小小之信必
 當立其大信使天下之人皆孚信之上既以由中之
 信發之于中施之于外无偏黨私曲皆合于中則天
 下之人皆化上之信姦偽不作巧詐不興亦以至誠
 至信奉于上故曰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者言
[010-28a]
 豚魚所以得吉者蓋由孚信之所及至廣至遠取之
 有時用之有節不傷其性以至至微至隱皆被其徳
 故小雅魚麗之詩蓋言萬物衆多也利涉大川乘木
 舟虚者下兑為澤澤者水也上巽為木木在水上舟
 之象也夫大川之深至險至浚若以舟楫濟之而居
 于其中所涉无不濟矣是猶在上者能以節制之道
 由中之信施為號令風教于天下使天下之人上下
 以信相接何所不從哉若國有大患人有大難則可
[010-28b]
 以使同心戮力以順從于君而共拯之无危險而不
 獲其濟中孚以利貞乃應孚天者夫天之道无所不
 正无所不信故冬至則陽氣應之夏至則陰氣應之
 寒暑代謝日月往來皆无毫釐之差是天地陰陽寒
 暑晝夜日月皆有其信而不失其正是天之不言而
 能信萬物者也今聖賢之人能推由中之信无偏黨
 之邪以取信于天下使天下皆信之是應乎天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010-29a]
 義曰澤與風皆生成之道也夫風行澤上物无不從
 猶君子之人以由中之信施乎外无所不及无所不
 順也議獄緩死者君子觀是之象以謂獄者繫獄之
 人就苦而告之以所死者不可復生必推由中之誠
 原議冤枉察其真偽求其曲直以緩恕其死則可以
 盡其至信之道也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義曰虞度也燕樂也此居兑之始上有六四為之正
[010-29b]
 應然中有九二六三間隔已之應是以初九能度四
 之正應裁量其情以孚信于己不為二三間隔而變
 其志自能虞度終以至誠待之故得吉也有它不燕
 者初既以四為正應雖有二三間之而能虞度之以
 謂縱有它來從己者己亦執心不變不與之為燕樂
 也象曰虞吉志未變者此一爻居事之始在兑之初
 其志専一與四為應其志終不變易矣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象曰
[010-30a]
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義曰夫信出于中雖天地亦可以充塞苟无信實雖
 无識之物亦不已從今九二以剛陽之徳居兌之體
 在中孚之中而有由中之信以及于下上无其應无
 所私係在三四重陰之下處幽暗之中而不失其信
 是以聲聞于外至于天下同類之人以孚信應之若
 鳴鶴之在陰而其子自然應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
 之者言聖賢之人既以誠信達于天下上下自然以
[010-30b]
 誠信相交故與之其天爵共天禄而无所離間靡散
 也言我有美好之爵與爾共散之也蓋至誠所感上
 下和悦之至也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者言誠信之
 人願與同類相應今得誠信而應之是中心之所願
 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

 義曰六三以陰居陽履非其正小人者也切近于四
[010-31a]
 四以陰居陰君子者也夫小人而近君子則必陷于
 君子是以六三得其所敵故曰得敵既敵必戰則或
 鼓而進故曰或鼔然小人雖欲害君子君子執正道
 而无所變易非小人之所能勝則反自罷敝故曰或
 罷且小人既不克勝而得罪于君子則懼其侵奪故
 曰或泣然君子守己薄責不為區區之行不屑屑與
 小人校計則小人獲存而得出于憂懼之地反有所
 喜故曰或歌以是見六三不中不正所為失道而强
[010-31b]
 弱憂喜之无常也故象曰位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
 義曰月者陰之體望者光魄盈滿與日相望之時也
 此一卦惟六三六四以陰柔居于内而六三以其不
 正故為小人也六四以陰柔之質居巽順之體居得
 其正奉九五之君能布徳教以孚萬邦得臣道之正
 也如月之近望光輝明盛徧照天下然懼招君父之
 疑常自戒慎不自滿假故曰幾望也馬匹亡无咎者
[010-32a]
 匹謂匹耦羣類也夫君子守其道徳以務遠者大者
 不與小人校分毫之利害若以君子而與小人校其
 區區屑屑則賢不肖混淆而君子小人无間以至患
 害所及今六四雖為六三所侵來與己爭然己得其
 正犯而不校是以絶其羣類上承于五固守其分養
 成至徳故獲无咎也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者言匹
 馬而亡是獨行也能下絶六三之類上順九五之尊
 是自能以正道上應于五也
[010-32b]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義曰攣者牽攣之謂也此九五居至尊之位履正處
 中也夫居尊而有中正之徳是有至誠至信之心發
 之于内而交于下以攣天下之心使天下之人皆以
 誠信奉于上上下内外皆以誠信相通是得為君之
 道而獲吉復何咎之有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義曰翰者鳥羽之髙飛也此上九在一卦之上居窮
[010-33a]
 極之地是其誠不能自内而出无純誠之心篤實之
 道徒務其虚聲外飾以矯偽為尚如鳥之飛登于天
 邈然不見其形杳然莫覩其迹徒聞其虚聲而已貞
 凶者君子之人所為所作必皆本其純誠篤實光大
 以感于人而人亦以誠實奉之此君子之謂也今乃
 居无實之地任无誠之聲以正道觀之可謂凶矣故
 曰貞凶象曰何可長者言上九徒以虚聲外飾驕于
 人殊无純誠篤實之行以此而往愈久愈凶故聖人
[010-33b]
 戒之曰何可長如此蓋欲人改過反誠以信實為本
 也
   小過
艮下/震上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
不宐上宐下大吉
 義曰按序卦云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言
 聖賢君子有由中之信至誠之道則不以小人之所
 疑謗而不行固當發之于外以拯天下之失矯天下
[010-34a]
 之弊使至平治而後已故以此次于中孚然謂之小
 過者葢大過以四陽居内二陰在外本末皆弱上下
 皆微故聖賢之人以大才大徳過越常分以救天下
 之大難今此小過以四陰在外二陽居内是綱紀未
 甚隳壊天下之事少有差忒故聖賢之人小小過行
 其事以矯正之故若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是皆小有
 所過也亨者夫聖賢之君既推至誠之道過行小事
 以矯一時之失則天下之人一歸于大中之道而得
[010-34b]
 亨通也天下皆奢矣嗇儉一已以矯之者晏子一狐
 裘而三十年是也天下皆薄于喪也哀毁一身以矯
 之者會子水漿不入于口者七日是也葢人情已弊
 矯而行之所以勸進于中道也利貞者夫小過之時
 非常行之時也苟不以至正之道推至誠之心則入
 于詭譎誕妄天下不能信服之矣故當率己以正然
 後利也可小事不可大事者夫當小過之時本末未
 至甚弱政教未至甚頽天下之事小有所差君子固
[010-35a]
 當過越而行其小小之事以矯世勵俗使復趨大中
 之道可也如當是時不能附順人情而反大過其事
 不近于民則所為迂遠民无所濟矣飛鳥遺之音者
 夫鳥之飛騰于空虚但聞其音而不見其跡謂如君
 子過越中道矯正天下之弊但使民由之而不使知
 之也不宐上宐下大吉者夫鳥之飛翔雖不見其跡
 然又不可大過而愈上若愈上而不已則愈窮而不
 得其所歸故當下而附于物則得其所棲止也猶君
[010-35b]
 子當小過之世乗時藉位矯過常分以正當時不可
 大越其事逺于人情必當附近民心約附所為然後
 獲吉也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
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
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宐上宐下大吉上逆而下順

 義曰夫小過之時天下之時小有過失君子思欲拯
[010-36a]
 濟之不可大過其分但以小者之事過而行之以矯
 一時之弊然後得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者夫君
 子所為觀時而動時之大弊則大過其分而行時之
 小弊則小過其分而行約民中道驅而納之隨事制
 宐適權應變一皆必出于正故曰過以利貞與時行
 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者夫大過二五皆以陽居中
 故曰可行大事今小過二五皆以柔居中故不可大
 有所為但小有過為之事則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
[010-36b]
 以不可大事者夫成大事立大功必有剛明之才居
 于内柔順之道行于外可也今三四雖有剛明之才
 徳而居失其位行不得中故不可以行其大事惟小
 事過可也有飛鳥之象焉者按小過之卦自中孚而
 來有飛鳥之象者蓋中孚之卦四陽在外二陰在内
 内虚而外實故上有飛鳥翰音之言今小過四陰在
 外二陽在内是内實外虚故有飛鳥之象也飛鳥遺
 之音不宐上宐下大吉上逆而下順者言飛鳥翔空
[010-37a]
 无所依著愈上則愈窮是上則逆也下附物則身可
 安是下則順也猶君子之人過行其事以矯世勵俗
 欲民易從必下附人情亦宐下而不宐上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
乎儉
 義曰夫雷者出于地今反在山之上是小過之象也
 君子當天下小有差弊之時將以矯世勵俗驅合于
 大中之道是以過行小事于身使天下之人觀而化
[010-37b]
 之故若天下之人有所行過差而失于傲慢君子則
 過恭以矯之若天下之人居喪過差而失于率易君
 子則過哀以矯之若天下之人用度過差而失于奢
 侈君子則過儉以矯之是皆君子之人過為小事以
 矯天下之大中也
初六飛鳥以凶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義曰小過之時是君子過行小事以矯一時之失正
 當時之弊衆所不為而已獨為之皆在于身故取飛
[010-38a]
 鳥之象以明之今初六一爻雖以柔而居下卦之下
 然所應在四故如飛鳥之愈上而无所附著是以凶
 也何則蓋小過之時不宐上君子必須應機適變隨
 事制宐附近于人情而後可也若其所行太過所為
 己甚雖位在下而志愈上故獲凶也象曰飛鳥以凶
 不可如何者初六雖在下而已升至窮極而无所容
 以罹其凶將可奈何哉故曰不可如何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
[010-38b]
其君臣不可過也
 義曰祖始也妣在内也君六五也臣六二也夫小過
 之君子不可大有所為但小過而合其宐欲矯正天
 下使一歸于中耳今六二已過于初以柔順處于内
 故曰過其祖遇其妣也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者小
 過之世不可為己甚之事事為己甚則有僭逼之嫌
 而罹其上逆之凶葢二在其下比于初則為過比于
 五則為不及今不敢過越其君以行事正得為臣之
[010-39a]
 體是所遇得其分故无咎也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
 過者為臣之分則必奉君之職而行臣之事不敢及
 于君蓋為臣之道不可過越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義曰小過之時蓋君子行大事以矯正天下不使小
 人得過也今九三雖處剛陽之位有明斷之質然反
 不能過防上六之小人而使之得過夫既使小人得
 過理已乖矣而況復從而應之乎應之則為小人之
[010-39b]
 戕害必矣且小人之心常欲陷害君子惟君子預自
 防閑不使近于已則得禦小人之術今三為小人所
 戕蓋不能預防以至優柔不斷是凶禍之來皆自取
 之也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者言既為小人所戕而
 致凶將如之何哉是不能過防之使然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象曰弗過遇
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義曰小過之時不宐上宐下則得其道也今九四雖
[010-40a]
 位上卦之下而應于初六是能下附人情故得无咎
 也弗過遇之者言小過之時事小有差君子宐過行
 而矯正之乃權時之宐也今四以陽居陰雖不得正
 是能過行其事而不至已甚而下附人情使天下之
 愚不肖皆可企而及之是弗為過甚而遇得其道也
 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者言小過之事切近人情但矯
 正風俗而已是不可往而過也若往而不已將致危
 厲之災必須戒慎之不可用此為永長貞正之道此
[010-40b]
 蓋聖人戒慎丁寧之辭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雲不
雨已上也
 義曰小過之時小者過也六五以陰居陽履于至尊
 是小者過而得中小過之主也然以柔居剛又履至
 尊之位是陰雖極而徳未盛其惠未行故不能為雨
 澤施于下但為西郊密雲而已何則夫雨者陽氣上
 騰陰能固止之則相蒸薄而為雨今陽艮止于下不
[010-41a]
 升而交于陰則陰氣雖强盛于上而无陽以通是以
 不能為雨而雲徒宻結于西郊也西郊謂陰之正位
 也公弋取彼在穴言六五之陰極盛故稱公也弋者
 所以射髙也穴者所以隱伏而在下也公以弋繳而
 取穴中之物猶聖賢雖過行其事意在矯下也然五
 以柔而處至尊之位无剛陽之徳故止可為公之事
 也象曰宻雲不雨已上者上當為止傳寫之誤言陽
 氣已止于下故不雨也豈有陰盛于上陽止而不雨
[010-41b]
 哉蓋陽艮止于下所以不雨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象曰弗遇過之
已亢也
 義曰上六一爻過而不已不知所止是亢極之甚而
 无所遇也若鳥之髙翔不知所止上而愈无所適以
 至窮極而離于凶禍不能反于下以圖其所安猶人
 之過而不已不近人情亢已而行故外來之災自招
 之眚皆有之也
[010-42a]
   既濟
離下/坎上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義曰按序卦云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既盡
 也言聖賢君子能過行其事以矯天下之失使天下
 生靈皆濟于治无所不通此既濟所以次小過也然
 既濟者是聖賢功業已成教化已行徳澤已著人情
 已安倉廩衣食皆已實足君臣上下皆已和正軍旅
 皆已修練四夷皆已賓服无一民一物不得其所以
[010-42b]
 至至纎至悉皆得通濟故曰既濟也亨小者傳寫之
 誤按彖曰小者亨也此當曰小亨蓋言既濟之時朝
 廷已盡正教化已盡行故上下遠近纎悉微隱至小
 之物皆得其所濟而亨通況其大者乎利貞者言天
 下既濟之後或不守之以正道則逸豫怠惰之心生
 而放恣邪惡之事形以至罹于凶禍矣故必長守正
 道則无所不利也初吉終亂者初謂天下之始治夫
 天下既治惟君子為能兢兢慎持惟恐有失故其始
[010-43a]
 則吉也及其傳之子孫流之後裔則事或乆而多弊
 治或永而多闕以至逸豫怠惰居安而不思危居存
 而不思亾不念祖宗之重器以至顛敗覆隕皆由此
 漸是其終則亂也至如周治于文武成康之初而亂
 于昭穆之後漢治于髙祖文景之初而亂于武元之
 後以是知創業之主蓋得于憂勤故多吉守成之君
 蓋生于康樂故多忽聖人特于此言之者將以為萬
 世守成之戒使之居安慮危在治思亂而豫為之備
[010-43b]
 不使至于傾危也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
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義曰既濟者天下之物无不濟也雖物之至微至細
 者亦皆遂其所則大者可知矣如行葦之詩仁及草
 木夫草木无知之物仁尚及之他則不言而喻矣以
 此知聖賢功業已成徳澤已流人情皆得其安而教
 化大行矣利貞剛柔正而位當者言六二六四以陰
[010-44a]
 居陰九三九五以陽居陽皆得其正施之人事則是
 君子小人各得其分貴賤長幼各得其序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兄兄弟弟各得其所則中國為
 中國夷狄為夷狄不相揉亂而天下萬事无所不濟
 无所不利也初吉柔得中也者謂六二也言既濟之
 時天下之民物國家之教化无所不濟蓋在上者有
 中正之道文明之徳然後能致也六二以陰居陰不
 失其正在下卦之中居離明之體是得寛柔中正文
[010-44b]
 明之道以濟天下故曰吉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者
 夫民生于憂勤而死于安樂天下乆治則人苟其安
 萬務易墮禍患不警故持盈守成之道當須至兢至
 慎然後可以乆濟苟止于逸樂不自省懼以為終安
 亂斯至矣故曰終止則亂其道窮也此聖人深戒之
 辭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義曰坎上為水離下為火水火之性不相入然相資
[010-45a]
 而成功有烹飪之利以濟于用故得既濟之象也君
 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者既濟之時天下既以治安君
 子宜深思遠慮豫為之防曲為之備居安思危居存
 思亡動作語黙皆常戒慎則可以久于既濟矣
初九曵其輪濡其尾无咎象曰曵其輪義无咎也
 義曰夫既濟由未濟而來初九居一卦之始是天下
 之未濟而險難之未平也聖賢處此之時當此之責
 則焦勞思慮經營心志欲濟天下之患難使至于安
[010-45b]
 平是以不顧險難之在前衝冒而往欲行之速故至
 于搖曵其輪濡潤其尾雖然曵輪濡尾其心无他蓋
 能憂天下之憂欲濟天下之患難而已故雖深冒于
 難終得无咎也象曰曵其輪義无咎者言初九以剛
 健之徳居既濟之初盡心竭力不顧險難但以既濟
 為心故至于搖曵其輪濡潤其尾如是則于義自然
 无咎矣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010-46a]
 義曰六二當既濟之時處下卦之内婦之象也茀者
 首飾也婦之有茀所以為容也按初爻則天下未甚
 濟至二則險阻已平治道已成萬事莫不盡濟然此
 爻介于初九九三之間而又以柔弱之質故必為他
 人之所侵然六二能執中道持正不變所應専在九
 五而志不可奪故所喪者但喪其首飾也勿逐七日
 得者夫既濟之時天下之民大和雖有邪佞之人處
 于其間終亦不容之也故六二始雖喪茀然已能執
[010-46b]
 正不回則不待捕逐凡七日之問自得之矣是猶天
 下新治民已見太平紀綱未墮上下方盛當此之時
 雖有小人敢行侵侮亦不能貽害但如婦喪其茀雖
 小有所失不乆之間亦當自復故曰勿逐七日得象
 曰七日得以中道者言六二喪茀所以勿逐七日得
 之者由其有文明陰柔之徳得中正之道故也
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
憊也
[010-47a]
 義曰髙宗商之賢王也鬼方遠方也九三處下卦之
 上當離明之極離為日日之過中明則衰矣施之人
 事猶人君不能持盈以傾覆祖先之業而至于衰亂
 也然當是時必有聖賢之君恢復先王之業而起中
 興之治故聖人取髙宗以明之言昔商運之衰禮樂
 廢絕王道衰微綱紀將頽逮乎髙宗能興復商家之
 衰運纘成基業以致太平之治然必伐鬼方者蓋衰
 亂之後必有幽遠不賓之人故當用師伐罪以安定
[010-47b]
 其民然威服之道不可速成故須三年然後克勝之
 也小人勿用者夫復太平之功必用賢明之士然後
 功業有所濟矣況中興之際其勢衰弱君子居之其
 力猶憊況用小人乎是愈益于亂也故戒之勿用此
 小人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義曰繻者盛美之服也袽者衣之破敝也今六四以
 陰柔之質居得其正當既濟之時居坎險之地是猶
[010-48a]
 繻有袽也夫九三當衰亂之後而復能以剛明之道
 起中興之治此六四當已治之時當其教化之流行
 仁義之洽浹无所不濟之時也若人君不得持盈守
 成而逸豫怠惰則傾覆之患復至矣如盛美之繻服
 久而必有弊敗故居上者處至盛之時知其必有傾
 覆在後故當終日之間兢兢戒慎常以弊敗為慮則
 可以永安泰而有磐石之固也故聖人于此㴱戒之
 也象曰終日戒有所疑者言六四雖居坎險之下而
[010-48b]
 能終日戒慎如此者蓋能通天下之志欲成天下之
 務必有先見之幾察事于未兆故當自疑恐其事久
 必壞治乆必亂安久必危故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曰東鄰
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義曰此一爻聖人湥切戒慎之辭東鄰西鄰者取文
 王與紂之事也紂居東都故言東鄰文王居岐山故
 言西鄰紂君也文王臣也何以東西言之蓋紂繼世
[010-49a]
 有天下而暴虐无道邦國凌遲所存者位號也文王
 身雖為臣而功徳已被天下故三分天下有其二以
 歸之是有君民之徳故以鄰國稱之也夫牛者祭之
 豐也禴者祭之薄也言紂雖在上以豐盛之祭殺大
 牢以享于鬼神然无至誠馨徳充塞于前故神亦不
 享文王雖以薄約之祭薦于鬼神然有至誠馨香之
 德神則享之蓋以誠實受福也以是觀之人君在徳
 不在物鬼神享徳不享味也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
[010-49b]
 鄰之時者祭不以時而瀆其神雖豐不享祭得其時
 雖甚薄約福斯受矣是以商紂雖盡物不如文王之
 得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者言以至誠而享其福
 祿則不惟慶及一時之身且將延及其來系故吉大
 來也
上六濡其首厲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乆也
 義曰物盛則衰治極必亂理之常也上六處既濟之
 終位在一卦之外以柔乘剛居物之上其道窮極至
[010-50a]
 于衰亂也故天下之事傾敗而不能支如涉險而濡
 溺其首是危厲之極也皆由治不思亂安不慮危以
 至窮極而反于未濟也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者言
 上六當既濟之終反于未濟至于濡沒其首危亡不
 遠故當翻然而警惕然而改何可乆如此乎故曰何
 可久也
   未濟
䷿坎下/離上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010-50b]
 義曰按序卦云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葢
 言既濟之後在上者不能持盈守成以至窮極而无
 所通濟故以此次于既濟也此卦自既濟上六而來
 明天下之事既濟之後治平已久人心怠忽恃安而
 不思其危恃治而不思其亂逸樂不已亂所由生是
 以濡其首反既濟而為未濟也謂之未濟者是天下
 法度敗壞教化不興故曰未濟亨者聖賢君子當是
 時欲復有所濟使民心之安教化之興宜以仁義之
[010-51a]
 道拯救之是必先正其身然後正朝廷朝廷正然後
 正天下必使天下人民事物各得其濟而獲亨通也
 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者汔者幾也狐之性善涉
 水者也然以小者渡之雖幾至于濟然勢力微小必
 至濡溺其尾也以人事言之猶天下未濟欲興太平
 之功欲拯天下之難必藉大才大徳聖賢之人與之
 戮力同心一志畢慮不顧險阻之在前奮然往而濟
 之則可以立大勲圖大業拔天下於困厄出天下于
[010-51b]
 水火也苟以小才小徳位卑勢寡之人當之欲濟天
 下之險阻是猶小狐之涉淵水雖僅至于濟不免濡
 溺无所利于拯難也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
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義曰柔謂六五也言未濟之所由來者以居上者所
 為有過不得中道所以然也今六五能以柔順之質
 履大中之位委任九二剛明之臣與之同心竭力共
[010-52a]
 濟天下之事所以獲其亨通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
 者下坎為險以狐之小者往涉于水其力微弱未必
 能濟猶以小才涼徳之人欲濟險涉難必不能出險
 難之中矣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者小狐之涉水雖
 幾及其濟然以力弱不能自奮故致濡尾不能終濟
 也亦如人之濟難其勢弱其才薄終无餘力以拯民
 于塗炭不能卒有所成故曰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
 柔應者言九二九四以陽居陰六三六五以陰居陽
[010-52b]
 所處皆不當位位雖不當然上下二體剛柔相應施
 之人事猶君臣同心戮力而相應則可以共濟天下
 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義曰夫水火相資然後能濟于物故曰既濟今此二
 體火上水下火自炎上水自就下水火相戾而不能
 相資是以有未濟之象君子因此之象則當精審其
 事明辨于物使各居其方皆遂其所則賢為賢愚為
[010-53a]
 愚貴貴賤賤法度昭明各安其分不相踰越蓋取諸
 水下火上之義也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義曰欲濟天下之險難拔生靈于水火者非大才大
 徳之君子有可致之資可致之勢固不能也今初六
 以柔弱之質居一卦之下處坎險之底且欲拯天下
 之難除天下之害謂不量力不度徳反自取禍于躬
 以至濡溺其尾也夫以薄才當未濟之時求安其身
[010-53b]
 猶未知其可也況欲濟天下乎故彖曰小狐汔濟濡
 其尾言力不能濟反自罹其害誠可鄙吝也象曰濡
 其尾亦不知極者言初所以濡溺其尾蓋不量已才
 分而不知道之極也
九二曵其輪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義曰夫欲泰天下之否解天下之蹇非剛明才徳之
 君子未知其可也今九二以剛明之才徳居大中之
 位雖未出于坎險然所應在五五又以柔順之道信
[010-54a]
 任于己與已同心戮力往拯天下之危經綸當世之
 治以勞賚安定天下之民雖搖曵其輪盡力而退固
 无咎也貞吉者為其以陽居陰所處非正然已有濟
 難之力苟能用大中之道由大正而行則吉可知矣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者言二本非正以其有正
 中之徳可以行正道而獲吉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義曰六三以陰居陽又在坎險之極是不正懦弱之
[010-54b]
 人也以不正懦弱之人身在坎險欲拯天下之患難
 濟天下之未濟如之何其可乎身且不正反欲進救
 天下是窮凶之道也然云利涉大川者蓋六三下近
 九二剛明中正之人上比九四興衰撥亂之臣處二
 四之間而能依附之則可以獲安而不至溺身于險
 難故曰利涉大川也
九四貞吉悔亾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象曰貞
吉悔亡志行也
[010-55a]
 義曰九四出坎險之中居離之位是有剛陽之才然
 以陽居陰所履不正是以有悔苟能守正而上承六
 五之君竭力盡心以附順于上以興天下之衰則悔
 可亡故曰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者震謂威震也當未濟之世風俗久漓典章久墜紀
 綱乆闕而九四有剛明之才又居離明之位是能用
 其威震興師動衆亦須三年然後有功使復于既濟
 故聖人重其酬功報勞以大國而賞之所以寵其成
[010-55b]
 績也然按既濟之卦在九三亦言伐鬼方而曰髙宗
 此但言震用者蓋既濟九三有中興之象此九四則
 興衰之臣也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者言九四已出
 險難志欲安濟于天下故能以剛明之才徳大正之
 道施行其救難之志也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暉
吉也
 義曰六五以柔順位于至尊未濟之主也然以陰居
[010-56a]
 陽本亦有悔故必守正然後得吉而无悔也君子之
 光也者以柔順文明之道所行得中且下應九二剛
 明之臣與之同心戮力一志畢慮與天下興利除害
 致天下于既濟是君子光顯之徳也有孚吉者言六
 五以柔順之質委任九二剛明之臣與之共治天下
 當絶疑忌之心以信相待則興治之功畢而終獲其
 吉也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者六五之君能以柔接
 物以信遇臣興天下之治是君子光暉之用无所不
[010-56b]
 至而獲其吉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飲酒濡
首亦不知節也
 義曰夫六五柔順之主能下接九二剛明之臣使既
 濟之道已成至于上九則綱紀已振教化已洽法令
 已備故已可以无為而治不勞聰明委信于臣而飲
 食宴樂以相和悦所以无咎也濡其首有孚失是者
 夫安不可恃樂不可極任臣不可以不察如是則有
[010-57a]
 苟簡敗壞浸潤之禍至于濡溺其首蓋失其所信之
 道取不節之嗟故曰有孚失是此聖人深戒之辭也
 
 
 
 
 
 
[010-57b]
 
 
 
 
 
 
 
 周易口義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