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7 周禮註疏刪翼-明-王志長 (WYG)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註疏刪翼卷十八
           明王志長 撰
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國註平成
也正也
 疏九灋以施於諸侯為主故云邦國也
制畿封國以正邦國註封謂立封於疆為界
設儀辨位以等邦國註儀謂諸侯及諸臣之儀辨别也
[018-1b]
别尊卑之位
 疏按大行人云以九儀辨諸侯之位等諸臣之爵鄭
 云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
 士也故知九儀中唯有諸侯諸臣無天子之臣大宗
 伯九儀之命中有六命八命并九命作伯兼有王臣
 則與此異也○康侯胡氏曰王制諸侯之爵次其後
 先固有序矣在周官大司馬設儀辨位以等邦國猶
 天建地設不可亂也及春秋時禮制既亡霸者以意
[018-2a]
 之向背為升降諸國以勢之强弱相上下蔡嘗先衛
 忽以後至而叙於陳之下以至之先後易其序是以
 利率人而不要諸禮也豈所以定民志乎夫亂之所
 由生則儀位以為階此春秋防微杜漸尤嚴於名分
 也
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註興猶舉也作起也起其勸善樂
業之心使不惰廢
 王氏曰進賢興功若王制所謂有功徳於民者加地
[018-2b]
 進律賢者進則人莫不懋於徳功者興而無所抑則
 人莫不懋於功而人才由此作新矣所謂作者與詩
 所謂遐不作人書所謂作新民者同也
建牧立監以維邦國註牧州牧也監監一國謂君也維
猶連結也
制軍詰禁以糾邦國註詰猶窮治也糾猶正也
 疏制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施貢分職以任邦國註職謂職税也任猶事也事以其
[018-3a]
力之所堪
 疏大國貢半次國三之一小國四之一皆由天子施
 之此太宰九貢并小行人春令入貢皆是歲之常貢
 與大行人因朝而貢者異分職即太宰九職彼據畿
 内此據諸侯諸侯邦國亦由天子分之○王氏曰施
 貢則各以其所有分職則各以其所能施貢所以任
 其財分職所以任其力
簡稽鄉民以用邦國註簡謂比數之稽猶計也
[018-3b]
 王氏曰大國三鄉次國二鄉小國一鄉簡謂選其彊
 弱稽謂考其衆寡然後衆可用也
均守平則以安邦國註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
卑者守小則法也
 王氏曰要害之地量其遠近均而守之與夫器械財
 用人民守之之法務得其平所以使邦國安寧而無
 外患之侵此掌固司險之事也
比小事大以和邦國註比猶親使大國親小國小國事
[018-4a]
大國相合和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兼山郭氏曰民之有君諸侯之有王非先王創始而
 有之皆出於自然之勢也蓋上下之分未立疆弱之
 勢不齊於是大得以陵小衆得以㬥寡日趨於亂亡
 而生生之理熄矣必有徳者出焉則上下之分辨衆
 寡之情一於是小事大大比小而民志卒歸乎大定
 是先王封建之本也
以九伐之灋正邦國註諸侯有違王命則出兵以征伐
[018-4b]
之所以正之也諸侯之於國如樹木之有根本是以言
伐云
 愚按正諸侯之罪謂之伐聖王之重其事也王國者
 樹之本也諸侯其枝也語云去其枝者傷其心故聖
 人慎之苟罪不可赦然後聲以致討是謂去惡木以
 扶嘉種也又安得有殃民之譏乎
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猶乘陵也言不字小而侵侮之
眚猶人眚瘦也王霸記曰四面削其地
[018-5a]
 介甫王氏曰眚若人之瘦眚使其彊更弱其衆更寡
 所以正其馮弱犯寡之罪也
賊賢害民則伐之註春秋傳曰麄者曰侵精者曰伐又曰
有鐘鼓曰伐則伐者兵入其境鳴鐘鼓以往所以聲其

㬥内陵外則壇之註内謂其國外謂諸侯壇讀如同墠
之墠王霸記曰置之空墠之地鄭司農云壇讀從憚之
以威之憚𤣥謂置之空墠以出其君更立其次賢者
[018-5b]
 王氏曰壇之者㑹諸侯為壇命以伐焉
野荒民散則削之註田不治民不附削其地明其不能有
 譙郡張氏曰先王深知禮義之本原起於稼穡之際
 故其於農事常首先天下之政諸侯助成王祭臣工
 之詩因其歸而戒之以農事者由此故也先王巡四
 岳較諸侯之善惡其慶始於土地闢田野治其罰始
 於土地荒蕪田野不治夫惟戒諸侯之事莫急於新
 畬之勤制諸侯之賞罰莫先於土地田野之政則先
[018-6a]
 王之意可知矣
負固不服則侵之註負猶恃也固險可依以固者也不
服不事大也侵之者兵加其竟而已用兵淺者詩曰宻
人不恭敢距大邦
 疏用兵淺者對伐是用兵深者以其罪輕直侵之而
 已○王氏曰無鐘鼓曰侵掩其不備既服即止
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春秋僖二十
八年冬晉人執衛侯歸之於京師坐殺其弟叔武
[018-6b]
 臨川王氏曰正者正以服屬之法
放弑其君則殘之註放逐也殘殺也
 疏放若季氏逐昭公弑若慶父弑二君及崔杼弑君
 之類○劉氏曰殘者殱厥黨類使殘破○王氏曰殘
 若秋官掌戮辜之焚之罪不容於死也
犯令陵政則杜之註令猶命也王霸記曰犯令者違命
也陵政者輕政法不循也杜之者使不得與隣國交通
 明齋王氏曰杜之先治其與國使不得交通然後
[018-7a]
 從而討之若齊桓伐楚而先江黄也
外内亂鳥獸行則滅之註王霸記曰悖人倫外内無以
異於禽獸不可親百姓則誅滅去之也曲禮曰夫惟禽
獸無禮故父子聚麀
 疏外亂謂若齊襄公淫於魯桓夫人文姜内亂若
 衛宣公上烝父妾下納子妻之等○王氏曰先王之
 時其所封建以為諸侯者莫非賢也邦國之君又安
 有罪惡如九伐之法所正者乎蓋先王制治於未亂
[018-7b]
 保邦於未危思慮而豫防之故制為九伐之法雖具
 豈嘗試之哉設之使知懼而已非聰明睿知神武而
 不殺者孰能與於此○袁宏曰古者帝王必建萬國
 而植親賢置百官而班羣才所以不私諸己共饗天
 下分其力任以濟民事周禮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之
 田方五百里侯伯子男之田降殺之謂之五等雖富
 有天下綜理不過一畿臨饗一國政刑不出封域故
 政事簡而才有餘所任輕而事不滯諸侯朝聘所以
[018-8a]
 述職納賦盡其禮敬也天子巡守所以觀察風教知
 其善惡也功徳著於民加地進律其有不善者則明
 九伐之制是以世祿承襲之徒保其富厚而無苟且
 之慮修職述守之疇務善其禮不為進取之計故信
 義著而道化成名器固而風俗淳推之百世可乆之
 道也自周室微弱政教陵遲威文翼戴二國是頼是
 雖楚恃江漢秦據崤函然畏迫宗周忌憚齊晉厯觀
 八百豈非列國扶持根深難㧞已然之效哉
[018-8b]
正月之吉始和布政於邦國都鄙乃縣政象之灋於象
魏使萬民觀政象挾日而斂之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
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
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畿又其外方五
百里曰蠻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
里曰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註畿猶限也自王
城以外五千里為界有分限者九籍其禮差之書也政
[018-9a]
職所共王政之職謂賦税也鄭司農云春秋傳曰天子
一畿列國一同詩殷頌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疏方千里曰國畿據王畿内千里而言非九畿之
 畿○又云諸侯賦貢多少有常大國貢半次國三之
 一小國四之一是其禮差也侯者候也為天子伺候
 非常也甸者為天子治田以出賦貢男者任也任王
 者之職事采者采取方物以共天子衛者為天子衛
 守蠻者縻也以近夷狄縻繫之以政教自此已上六
[018-9b]
 服謂中國之九州夷鎮蕃三服總號蕃服故大行人
 云九州之外謂之蕃國世一見指此三服也○王氏
 曰九畿謂之九服畿言其有界畫服言其服王事也
 ○王氏曰自侯畿至衛畿謂之中國所謂疆以周索
 也自蠻畿至蕃畿謂之四夷所謂疆以戎索也 薛
 氏曰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孟子曰海
 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此以開方法論建
 國多寡之數也鄭氏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王畿與
[018-10a]
 九服共為萬里自要以内方七千里此讀周官之誤
 也蓋禹貢言面周官言方耳按司馬職方之文皆曰
 其外方五百里既曰方五百里則四面各二百五十
 里九畿之相去二畿而當五百里非一面五百里也
 鎮畿之内方五千里而已此正與禹貢五服廣狹之
 數畧相當其侯服甸服則禹貢之侯服也其男服采
 服則禹貢之綏服也其衛服蠻服則禹貢之要服也
 其夷服鎮服則禹貢之荒服也其蕃服則荒服之外
[018-10b]
 矣四面比舊各廣二百五十里耳在禹貢則綏服之
 内方三千里九州之大界也兼要荒二服而言之則
 方五百里耳唐虞舊域無方七千里明矣在周官則
 采服之内方三千里九州之大界也兼衛蠻夷鎮蕃
 五服而言之則方五千二百五十里耳在周公時亦
 無方七千里之地明矣由是言之則王制九州大界
 方三千里兼二帝三王而言之也其國之大小服之
 多寡則隨世而遷不必同也周官與禹貢五服之外
[018-11a]
 必廣斥其地為蕃畿者蓋有周盛時人物庶蕃其制
 不得不然也聖人於地域豈好異哉因其時而已
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上地食者參之二其民可用者
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
參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註賦給軍用者也令邦國
之賦亦以地之美惡民之衆寡為制如六遂矣鄭司農
云上地謂肥美田也食者參之二假令一家有三頃歲
種二頃休其一頃下地食者參之一田薄惡者所休多
[018-11b]
 疏按小司徒注云有夫有婦然後為家自二人以
 至於十人為九等七六五為其中則地有上中下各
 分為三等九等則十口食上上九口食上中八口食
 上下七人食中上六人食中中五人食中下四人食
 下上三人食下中二人食下下又按遂人上地夫一
 廛田百畝菜五十畝中地家二百畝下地家三百畝
 與此上地食者參之二合故鄭云邦國如六遂矣○
 劉氏曰大司徒均土地稽人民周知其可任之數蓋
[018-12a]
 與此同而曰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羡唯
 田與追胥竭作則司馬令賦以地與民制之者竭作
 其羡於四時之田也或家三人或家二人或二家五
 人皆所以教之戰也伍兩卒旅軍師為正兵者鄉遂
 十有五萬人而羡卒在外郊野都鄙之兵又在其外
 莫不軍制其師師制其旅旅制其卒卒制其两两制
 其伍而大司馬則總其軍律而以為用也既習之以
 田獵又試之以追胥馳驟之而隊伍罔差發縱之而
[018-12b]
 進退用命為其可以起六軍而行九伐也則家選一
 人而精彊可獲矣軍無闕數戰無敗事由教之者衆
 而用之者廣焉聖人之慮精宻如此此司馬所以肅
 諸侯而正邦國也乃因四時之田以教民戰焉
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陳註以旗
者立旗期民於其下也
 王氏曰旗所以屬衆衆視而從之故致民必以旗
兵者守國之備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者凶
[018-13a]
事不可空設因蒐狩而習之凡師出曰治兵入曰振旅
皆習戰也四時各教民以其一焉春習振旅兵入收衆
專於農平猶正也
 疏爾雅云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入為振旅反尊卑
 也反尊卑者出則壯者在前老弱在後入則壯者在
 後老弱在前○王氏曰春陽用事非兵之時故教振
 旅所謂入曰振旅是也
辨鼔鐸鐲鐃之用王執路鼔諸侯執鼖皷軍將執晉鼔
[018-13b]
師帥執提旅帥執鼙卒長執鐃两司馬執鐸公司馬執
鐲註鼔人職曰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軍事以晉鼔
鼔金奏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鼔以金鐲節鼔鄭司農
云提謂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髦上者故謂之提
杜子春云公司馬謂五人為伍伍之司馬也𤣥謂王不
執鼖鼓尚之於諸侯也伍長謂之公司馬者雖卑同其

 雜説鼔之為物以和軍旅以節音樂以正田役以
[018-14a]
 作士氣者也車驟徒趨鼓與之進車發徒刺鼔與之
 成車坐徒作鼓與之行止易車險徒先王所恃以郤
 敵者也然而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在鼓而已○
 龜山楊氏曰自黄帝立丘乘之法以制軍政厯世因
 之未之有改至周尤詳居則為比閭族黨州鄉出則
 為伍两卒旅軍師天子無事歲三田以祭祀賔客充
 君之庖而已其事宜若緩而不切而王執路鼓親臨
 教戰泣其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不用命者則戮隨之
[018-14b]
 其教習之嚴若此故六鄉之兵出則無不勝也以威
 令素行也○黄氏曰進則患怯退則患紛故軍將執
 晉鼔以作其進卒長執鐃以肅其退○王氏曰謂之
 公司馬以别於私人私人若都家司馬○愚按諸侯
 入朝佐王田獵不敢以枹鼓之事上煩天王故代王
 執鼖鼓以鼓軍事田以祭祀為先王執路鼓者方田
 而如對先王先公焉
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
[018-15a]
民鼓遂圍禁火弊獻禽以祭社註春田曰蒐
 疏蒐搜也春時鳥獸字乳搜取不孕者用之也
有司大司徒也掌大田役治徒庶之政令
 王氏曰有司甸祝也甸祝掌四時之田表貉之祝
 號
表貉立表而貉祭也
 某氏曰祭始為兵者蚩尤也或曰黄帝也
誓民誓以犯田法之罰也誓曰無干車無自後射
[018-15b]
 疏此據漢田律而言無干車謂無干犯他車無自後
 射象戰陣不逐犇走○薛氏曰表貉而後誓所以肅
 民
禁者虞衡守禽之厲禁也既誓令鼓而圍之遂蒐田
 疏按山虞云使地之民守其厲禁不得非時入也
火弊火止也春田主用火因焚菜除陳草皆殺而火止
獻猶致也屬也田止虞人植旌衆皆獻其所獲禽焉詩
云言私其豵獻豜於公春田主祭社者土方施生也
[018-16a]
 康侯胡氏曰戎祀國之大事也蒐狩所以講大事也
 用民以訓軍旅所以示之以武而威天下取物以祭
 宗廟所以示之以孝而順天下故春教振旅以蒐夏教
 茇舍以苖秋教治兵以獮冬教大閲以狩然不時則
 害農不地則害物田狩之地如鄭有原圃秦有具圃皆
 常所也違其常所犯害民物而百姓患之則將聞車
 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戚首蹙額而相告可不謹乎
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羣吏撰車徒讀書契辨號名
[018-16b]
之用帥以門名縣鄙各以其名家以號名鄉以州名野
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軍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
註茇舍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王氏曰詩云召伯所茇蓋召伯為草舍聽訟於甘棠
 之下教茇舍教以草舍之法也○按茇舍謂草宿也
 營壘於野所戒在夜
撰讀曰算算車徒謂數擇之也讀書契以簿書挍錄軍
實之凡要
[018-17a]
 王氏曰撰車徒所以具之讀書契所以聲之皆比
 軍事也古者晝戰則目相視故為之旗旌夜戰則聲
 相聞故為之號名茇舍欲其名聲相聞足以相别而
 已辨號名因其宜也
號名者徽識所以相别也鄉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
謂之號百官之屬謂之事在國以表朝位在軍又象其
制而為之被之以備死事帥謂軍將及師帥旅帥至伍
長也以門名者所被徽識如其在門所樹者也古者軍
[018-17b]
將蓋為營治於國門魯有東門襄仲宋有桐門右師皆
上卿為軍將者也縣鄙謂縣正鄙師至鄰長也家謂食
采地者之臣也鄉以州名亦謂州長至比長也野謂公
邑大夫百官以其職從王者也此六者皆書云某某之
名某某之號某某之事而已夜事戒夜守之事草止者
慎於夜於是主别其部職
遂以苖田如蒐之灋車弊獻禽以亨礿註夏田為苗擇
取不孕任者若治苗去不秀實者
[018-18a]
 趙氏春秋曰夏田為苖除害故以苖為名也
車弊驅獸之車止也夏田主用車示所取物希
 疏春秋左氏傳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是車行
 遲取物少
皆殺而車止王制曰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
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礿宗廟之夏
祭也冬夏田主於祭宗廟者隂陽始起象神之在内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
[018-18b]
 疏凡兵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春以入兵為名尚農事
 秋以出兵為名秋嚴尚威故也
辨旗物之用王載大常諸侯載旂軍吏載旗師都載旜
鄉遂載物郊野載旐百官載旟各書其事與其號焉其
他皆如振旅註軍吏諸軍帥也
 疏從軍將下至伍長皆是軍吏
師都遂大夫也鄉遂鄉大夫也郊謂鄉遂之州長縣正
以下也野謂公邑大夫百官卿大夫也
[018-19a]
 陳氏曰師都解見司常○王氏曰鄉遂鄉遂之大夫
 也郊野則公邑之吏也○某氏曰載猶建也
凡旌旗有軍旅者畫異物無者帛而已書當為畫
 疏各書其事與其號者即是仲夏百官各象其事及
 號名之等秋雖不具辨號名亦畧舉之見四時皆有
 此物也○陳氏曰九旗之物皆畫號名事之象耳兵
 法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是晝之相示者以象夜
 之相聞者以聲故旗物有龍虎鳥龜之文所以待晝
[018-19b]
 事有號名事所以待夜事也○明齋王氏曰按司
 常王建大常諸侯建旗正與此同此外所載皆異大
 司常於國之大閲贊司馬頒旗物則凡祭祀賔客㑹
 同軍旅並當以之為凖唯安營出戰則旗法與此不
 同詳見八陣法若其初至不當又有所更置蓋旌旗
 以一人之耳目豈得數易以亂之此蓋誤文也○仲
 輿郝氏曰軍吏天子六軍之吏即大司馬師都即公
 孤為鄉老者鄉遂謂鄉遂大夫士郊野郊外六遂縣
[018-20a]
 鄙之衆百官王近臣分帥䕶衛者以上諸臣皆有將
 領之事鄭云或將或不將非也○按鄭氏司常註師
 都六鄉六遂大夫也此以師都為遂大夫鄉遂為鄉
 大夫似不倫
遂以獮田如蒐田之灋羅弊致禽以祀祊註秋田為獮
獮殺也羅弊罔止也秋田主用罔
 王氏曰王制曰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則秋用羅宜
 矣
[018-20b]
祊當為方秋田主祭四方報成萬物詩曰以社以方
中冬教大閲註春辨鼓鐸夏辨號名秋辨旗物至冬大
閲簡軍實
 康侯胡氏曰教大閲特詳於三時為農隙也○雜説
 四時之田春辨鼔鐸鐲鐃夏辨號名秋辨旗物冬
 皆辨之三時各辨其一何以令軍乎蓋互言之耳其
 實皆辨也辨鼔鐸有王諸侯軍將師帥旅帥之别辨
 號名有縣鄙家鄉官野之異辨旗物有諸侯軍吏師
[018-21a]
 都鄉遂郊野之異則畿内皆遞教矣四表之表相去
 二百五十步雖容六軍且不足况畿内乎不然大都
 之地去王城五百里一歲四時就國教閲不幾擾民
 乎○王先生曰四時之田辨鼓鐸者未始無旗物所
 謂以旗致民是已辨旗物未始無號名所謂各象其
 事與其號是已要之三時之田各以所辨書為主耳
 ○周禮田法大扺詳於冬狩以文義攷之亦四時所
 並用也請以蒐田明之其曰執鼓執金而繼之以教
[018-21b]
 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者即冬狩所謂中軍以鼙
 令鼓以下為一節又三鼔以下為一節坐作如初乃
 鼓以下為一節是已其曰有司表貉者即冬狩所謂
 虞人菜所田之野為表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
 為一表又曰有司表貉於陣前是已其曰鼔遂圍禁
 者即冬狩所謂中軍以鼙令鼔鼔人三鼔車徒皆作
 繼之以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是已苖田
 獮田一如蒐田但大閲之車徒為甚備
[018-22a]
前期羣吏戒衆庶脩戰灋註羣吏鄉師以下
 疏鄉師四時之田前期出田法於州里簡其鼓鐸
 旗物兵器修其卒伍以下則若州長作民而師田行
 役之事則帥而致之掌其戒令與其賞罰黨正凡國
 作民而師田行役則以其法治其政事族師若作民
 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簡其兵器以鼓鐸旗物帥
 而至
虞人萊所田之野為表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
[018-22b]
表田之日司馬建旗於後表之中羣吏以旗物鼓鐸鐲
鐃各帥其民而致質明弊旗誅後至者乃陳車徒如戰
之陳皆坐註鄭司農云虞人萊所田之野芟除其草萊
令車得驅馳詩曰田卒汚萊𤣥謂萊芟除可陳之處
 疏王制云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則仲冬之時放火
 田獵何須芟除草萊是以車攻詩毛傳云大芟草以
 為防然後焚而射焉是田處不得芟草萊故後鄭易
 之以為芟除可陳之處○陳氏曰所謂艾蘭為防
[018-23a]
後表之中五十步表之中央表所以識正行列也四表
積二百五十步左右之廣當容三軍致致之司馬質正
也弊仆也皆坐當聽誓
 疏鄭據天子六軍整數而言其實兼羡卒之等故
 小司徒職云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唯田與追胥竭
 作○薛氏圖曰立此四表每至表則間一而坐坐而
 更起以正行列也田之日司馬建旗於後表之中則
 從南頭立表以北頭為後表後表中乃五十步表之
[018-23b]
 中從南表至北表也建旗所以待民之至故車徒皆
 行及表乃止此表自後表前至第二表也車驟徒趨
 及表乃止此表自第二表至第三表也車馳徙步及
 表乃止此表自第三至前表也乃鼓退及表乃止此
 自南總至北三表也○臨川王氏曰羣吏以鼓鐸旗
 物各帥其民而致則皆致之大司馬焉師欲聽於一
 也○王氏曰前期既戒衆庶矣又後至焉非不教而
 誅者也故後至者必誅軍法後期者斬此言誅者則
[018-24a]
 方致民也故誅之而已以下文言不用命者斬則知
 此言誅未遽以死處之也
羣吏聽誓於陳前斬牲以左右徇陳曰不用命者斬之
註羣吏諸軍帥也陳前南面鄉表也月令季秋天子教
於田獵以習五戎司徒搢扑北面以誓之
 疏使司徒誓者此軍吏及士本是六鄉之民今雖屬
 司馬猶是已之民衆故使司徒誓之也○王氏曰前
 期戒衆庶然後後至者可誅既陳而誓然後不用命
[018-24b]
 者可斬
中軍以鼙令鼔鼔人皆三鼓司馬振鐸羣吏作旗車徒
皆作鼓行鳴鐲車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鐸羣吏弊
旗車徒皆坐註中軍中軍之將也天子六軍三三而居
一偏羣吏既聽誓各復其部曲中軍之將令鼔鼔以作
士衆之氣也
 疏按左傳成二年晉與齊戰於鞌郤克傷於矢曰
 余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我旗鼓進退從之於
[018-25a]
 是右援枹而鼓之時郤克擊鼓哀三年鐵之戰趙簡
 子云伏□嘔血鼔音不衰是皆將居鼔下也
鼔人者中軍之將師帥旅帥也司馬两司馬也振鐸以
作衆作起也既起鼓人擊鼓以行之伍長鳴鐲以節之
及表自後表前至第二表也三鼓者鼓人也掩上振之
為摝摝者止行息氣也
又三鼓振鐸作旗車徒皆作鼔進鳴鐲車驟徒趨及表
乃止坐作如初註趨者赴敵尚疾之漸也春秋傳曰先
[018-25b]
人有奪人之心及表自第二前至第三
乃鼔車馳徒走及表乃止註及表自第三前至前表
 王氏曰乃鼓者鼓急疾不暇鳴鐲以節之也
鼔戒三闋車三發徒三刺註鼓戒戒攻敵鼓一闋車一
轉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敵
 王氏曰鼓戒三闋車三發徒三刺則其赴敵也有節
 制焉鼓聲止謂之闋鼔戒者聲鼔以戒攻敵也武
 王之誓徒曰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誓車曰不
[018-26a]
 愆於四伐五伐乃止齊焉此所謂車徒之節也○王
 氏曰戒者作氣使戰闋者不極其力
乃鼓退鳴鐃且却及表乃止坐作如初註鐃所以止鼓
軍退卒長鳴鐃以和衆鼓人為止之也退自前表至後
表鼓鐸則同習戰之禮出入一也異者廢鐲而鳴鐃
 疏乃鼓退者謂至南表軍吏及士卒囘身向北更從
 南為始也○王氏曰其却而止從上而已夫能使下
 無違其上如此則輯睦故也○潛溪鄧氏曰鼔退象
[018-26b]
 敵服也郤如進入如出教持勝整暇也
遂以狩田以旌為左右和之門羣吏各帥其車徒以叙
和出左右陳車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間以分地前後有
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後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註冬
田為狩言守取之無所擇也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
两旌以為之
 疏軍門曰和者左氏傳云師克在和不在衆立两
 旌者昭八年榖梁傳云秋蒐於紅正也又云刈蘭以
[018-27a]
 為防置㫋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槷注云質椹也
 槷門中臬又云流旁屋御擊者不得入注流旁握謂
 車两轊頭各去門邉容握握四寸也又車攻詩傳云
 大芟草以為防或舎其中褐纒㫋以為門裘纒質以
 為槸門容握驅而入擊則不得入左者之左右者之
 右然後焚而射焉又云古者戰不出頃田不出防是
 其事也○臨川王氏曰四時皆教而後田田習用衆
 焉言教而後可用也
[018-27b]
叙和出用次第出和門也左右或出而左或出而右有
司平之鄉師居門正其出入之行列也旗軍吏所載分
地調其部曲疎數前後有屯百步車徒異羣相去之數

 疏出軍之時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車徒
 同羣臨陣則車徒異羣故車人有異也
車徒畢出和門鄉師又巡其行陳險野人為主人居前
易野車為主車居前
[018-28a]
 某氏曰前後相去百步各帥長巡行其間○王氏
 曰宣王因田獵而選車徒故詩曰東有甫草駕言行
 狩此則易野車為主也又曰選徒囂囂搏獸於敖此
 險野人為主也○陳氏禮書曰古者用兵險野人為
 主易野車為主則險野非不用車而主於人易野非
 不用人而主於車動則足以衝突止則足以營衛將
 卒有所芘兵械衣裘有所齎詩云君子所依小人所
 腓則車之為利大矣昔周伐鄭鄭為魚麗之陣先偏
[018-28b]
 後伍伍承彌縫邲之戰楚君之戎分為二廣廣有一
 卒卒偏之两楚巫臣使於呉以两之一卒適呉舍偏
 两之一焉攷之周禮五伍為两四两為卒司馬法二
 十五人為两百人為卒卒两則人也偏則車也杜預
 十五乘為大偏九乘為小偏其尤大者又有二十五
 乘之偏則周魚麗之偏二十五乘之偏也楚二廣之
 偏十五乘之偏也巫臣所舍之偏九乘之偏也先偏
 後伍伍從其偏也卒偏之两两從其偏也先車足以
[018-29a]
 當敵後人足以待變則古者車戰之法畧可知也或
 者謂晉人以什共車必克房琯以車戰取敗遂以為
 用車不若用人與騎之愈是不知晉人之克非什之
 利用什之幸也房琯之敗非車之不利用車之罪也
 古者教民以射御為㙯君子以射御為能孔子曰吾
 執御乎執射乎詩稱大叔之多才則曰叔善射忌又
 良御忌古人相率以射御如此則登車而不能御參
 乘而不能射者鮮矣房琯之用車有是人乎不然
[018-29b]
 巫臣教呉以乘車而以勝於楚何也○貴與馬氏曰
 按兵雖曰凶器然古之以車戰其坐作進退整暇有
 法未嘗掩人之不備而以竒取勝也故韓厥遇齊侯
 則奉觴加璧郤至遇楚子則免胄趨風可以死則為
 於讐之請矢可以無死則為庾公之叩輪所謂殺人
 之中又有禮焉雖春秋霸國之君臣其志在於争城
 爭地然於遇敵之時初不迫人於險固如此至夷狄
 之侵中國則雲合鳥散輕進易退於是車之雍容不
[018-30a]
 足以當其徒之慓疾遂至捨車而用徒然彼長於徒
 我長於車今捨我之長技而與之搏是以兵予敵也
 故必設覆以誘之未陳而薄之然後可以取勝而車
 戰之法廢矣秦漢以後之用兵其戰勝攻取者大槩
 皆如鄭之禦戎晉之敗狄耳何嘗有堂堂正正之舉
 乎○愚按後世而修車戰之法是不知時變者也三
 代之上以禮殺人者也三代之下以智以機殺人者
 也以智以機殺人者則所以殺人之具將猶不可喻
[018-30b]
 之於卒而况他人乎而乃曰我有車焉可以自衛可
 以陷敵是以機智殺人者而操以禮殺人之器鮮不
 敗矣陳氏之説所謂以葉止兒之啼者也不得已而
 曰房琯之敗無其人爾噫有其人而又何必車戰之
 為萬全也乎
既陳乃設驅逆之車有司表貉於陳前註驅驅出禽獸
使趨田者也逆逆要不得令走設此車者田僕也
 疏按王制云天子發諸侯發皆不云佐車者其實
[018-31a]
 天子諸侯皆有驅逆之佐車直於大夫言之者據終
 而言也○王氏曰驅驅車驅出禽獸使前趨獲逆逆
 車逆還之使不得出圍也
中軍以鼙令鼔鼔人皆三鼔羣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
鼓行徒銜枚而進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註
羣司馬謂两司馬也枚如箸銜之有繣結項中軍法止
語為相疑惑也鄭司農云大獸公之輸之於公小禽私
之以自卑也詩云言私其豵獻豜於公一歲為豵二歲
[018-31b]
為豝三歳為特四歲為豜五歲為慎𤣥謂慎讀為麎爾雅
曰豕生三曰豵豕牝曰豝麋牡曰麎獲得也得禽獸者
取左耳當以計功
 某氏曰必三鼓者至於三則節制之止也故大閲
 之教表為三表鼓為三鼔車以三發徒以三刺坐作
 以三而為之止皆三之以為節制也○王氏曰東山
 之詩曰勿事行枚婦人欲其夫無戰勿事行陳銜枚
 之事也
[018-32a]
及所弊鼔皆駴車徒皆譟註鄭司農云及所弊至所弊
之處𤣥謂至所弊之處田所當於止也天子諸侯蒐狩
有常至其常處吏士鼓譟象攻敵尅勝而喜也疾雷擊
鼓曰駴譟讙也書曰前師乃鼓䵾譟亦謂喜也
徒乃弊致禽饁獸於郊入獻禽以享烝註徒乃弊徒止也冬
田主用衆物多故得取也致禽饁獸於郊聚所獲禽因以
祭四方神於郊月令季秋天子既田命主祠祭禽四方
是也入又以禽祭宗廟
[018-32b]
 李氏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若無故而
 習是習殺人也非示天子不復用兵之意也故用春
 蒐夏苖秋獮冬狩而教焉鳥獸魚鱉皆函血氣若無
 故而殺之是暴殄天物也作禽荒也故因祭社享礿
 祀祊享烝而行焉明非好兵也為田獵也非好田獵
 也為祭祀也外以彰事神之禮内以作不虞之備聖
 人之動其順如此不足為後世法乎○春秋發微云
 禽獸多則五榖傷不可不捕故因田以捕之上以供
[018-33a]
 祭祀之鮮下以除稼穡之害故田必以時殺必由禮
 田不以時謂之荒殺不由禮謂之㬥唯荒也妨於農
 唯㬥也殄於物此聖人之深戒也○南軒張氏曰孟
 子曰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戰陳君子
 所不取而大司馬有教戰之法何也先王之制兵亦
 仁政之大者所以禁㬥止亂而救民之生也有兵斯
 有用兵之法非若後世詭譎之為也蓋明其節制一
 其號令使之服習而其本則出於仁義是以無敵於
[018-33b]
 天下若弛兵徹禁以召後侮而曰吾好仁而已是烏
 知所謂仁者哉○東萊吕氏曰古者教戰不是徒然
 耀武所以必欲取獸以取者正欲舒民之氣而辨等列
 順少長之禮寓於其中如後世習其非所當習皆是
 民氣無泄故至於是以此知先王之時皆有所自後
 世説者或以三時務農一時教戰此自秦以來言之
 非古制也○黄氏曰以兵寄農以教兵寄蒐狩其赴
 田役也猶其在比閭其赴敵也猶其在田役聲音服
[018-34a]
 容在鄉則相識於族在軍則相識於卒在田役則相
 識於茇舍不測之變無常之敵趣之戰也其與比閭
 之間田獵之時無以異也其孰以為危事哉○潛溪
 鄧氏曰蓋鼔鐸鐲鐃畢動車旗徒御畢作擊刺射御
 畢發而終不違夫禮之用也故大閲教戰也記有之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雖平好戰必亡教戰不忘
 戰也不忘戰終不以無事而教戰以社以禴以享以
 方終不盡夫三時之用而終之以禮此天下之大教
[018-34b]
 也國行禁令救無辜伐有罪舉而措之耳○愚按兵
 不可不習而兵不可習也不習則不精習則人費唯
 以有罪之獸當有罪之人而教之戰焉此三代之兵
 所以不戰而自不弱也歟
及師大合軍以行禁令以救無辜伐有罪註師所謂王
巡守若㑹同司馬起師合軍以從所以威天下行其政
也不言大者未有敵不尚武
 王氏曰仁者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故
[018-35a]
 惡人之亂之也以其愛人循理故以救無辜焉先以
 其惡人之害故以伐有罪為後蓋師以安民為先故也
若大師則掌其戒令涖大卜帥執事涖釁主及軍器註
大師王出征伐也涖大卜卜出兵吉凶也司馬法曰上
卜下謀是謂參之主謂遷廟之主及社主在軍者也軍
器鼓鐘之屬凡師既受甲迎主於廟及社主祝奉以從
殺牲以血塗主及軍器皆神之
及致建大常比軍衆誅後至者註致鄉師致民於司馬
[018-35b]
比挍次之也
 疏大師王親御六軍故司馬用王之大常致衆若王
 不親則司馬自用大旗致之○王氏曰比軍衆挍其
 數之多寡
及戰巡陳眂事而賞罰註事謂戰功也
 疏司馬當對陳之時巡軍陳眂其戰功之事知其有
 功無功而行賞罰也○明齊王氏曰對敵交戰時
 親巡陳後恐有疎虞以致蹉跌及眂其事機以為
[018-36a]
 變化其有功罪者因而賞罰之與安坐城堡而唯遣
 師出戰者異矣
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於社註律所
以聽軍聲鉞所以為將威也
 臨川王氏曰右秉鉞示勝而不忘戰司馬之事也
先猶道也兵樂曰愷獻於社獻功於社也司馬法曰得
意則愷樂愷歌示喜也
 疏鄭志答趙啇問曰司馬主軍功故獻於社大司樂
[018-36b]
 宗伯之屬宗伯主宗廟故獻於祖以出軍之時告於
 祖宜於社故反必告也○臨川王氏曰怒釋而為愷
 故也
若師不功則厭而奉主車註鄭司農云厭謂厭冠喪服
也軍敗則以喪禮故秦伯之敗於殽也春秋傳曰秦伯
素服郊次向師而哭𤣥謂厭伏冠也奉猶送也送主歸
於廟與社
王弔勞士庶子則相註師敗王親弔士庶子之死者勞
[018-37a]
其傷者則相王之禮庶子卿大夫之子從軍者或謂之
庶士
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以待攷而賞誅註大役築
城邑也鄭司農云國有大役大司馬與謀慮其事也植
謂部曲將吏故宋城春秋傳曰華元為植巡功屬謂聚
㑹之也要者簿書也攻謂攷校其功𤣥謂慮事者封人
也於有役司馬與之植築城槙也屬賦丈尺與其用人

[018-37b]
 疏左氏傳註云植將主也○愚按大司馬為夏官之
 長大役非其專職但城邑與戰守有闗故得與司徒
 司空共慮其事若植為築城槙耳何足以煩大司馬
 大司農可也
大㑹同則帥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註帥帥以從王
 疏諸子職云若㑹同賔客作羣子從注從從王也則
 司馬帥之
若大射則合諸侯之六耦註大射王將祭射於射宫以
[018-38a]
選賢也王射三侯以諸侯為六耦
 疏按禮記射義云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
 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宫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大射禮
 亦射於郊學宫中皆是為祭選士故云選賢也王射
 三侯者司裘云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是也此
 大射是將祭而射故用諸侯為六耦若賔射射人亦
 用六耦但不用諸侯當用卿大夫為之燕射三耦用
 卿大夫已下為之
[018-38b]
大祭祀饗食羞牲魚授其祭註牲魚魚牲也祭謂尸賔
所以祭也鄭司農云大司馬主進魚牲
 疏司馬夏官夏隂氣所起魚水物亦隂類故司馬進
 之
大喪平士大夫註鄭司農云平一其服也𤣥謂平者正
其職與其位
喪祭奉詔馬牲註王喪之以馬祭者蓋遣奠也奉猶送
也送之至墓告而藏之
[018-39a]
小司馬之職掌註此下字脱滅札爛文闕漢興求之不
得遂無識其數者
凡小祭祀㑹同饗射師田喪紀掌其事如大司馬之灋
軍司馬闕/
輿司馬闕/
行司馬闕/
 明齋王氏曰按軍司馬者軍中執法之官猶後世都
 虞候也凡一軍儀制之舉廢人才之進退軍將之得
[018-39b]
 失士卒之功罪靡不司之昔王儀為司馬昭司馬得
 以言上將之咎段秀實為白孝徳都虞侯得以專驕
 軍之戮所以佐大小司馬者也○輿司馬者主一軍
 之車車必有騎故天文謂之車騎行則以為乘載止
 則以為營衛戰則以為衝突兵家莫重之器此官掌
 其收藏出入師行則主營衛車戰之事使無離次不
 齊也○行司馬者主一軍戰陳行伍坐作進退之法
 凡軍法左右前後各司其局士大夫死行列故費誓
[018-40a]
 曰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祇復之牧誓曰不
 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
 伐乃止齊焉如是則人有統攝而無奔潰之患勇怯
 並奏而無罷敝之虞矣凡行陣之事多於車而輿司
 馬為上士者蓋輿皆士大夫所乘而行則兼夫貴賤
 且車以為營衛亦先為不可勝之意也○又曰按易
 大傳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也於是雷雨作而
 物與无妄此天之政王者奉天討罪救民水火之中
[018-40b]
 如雷霆之威如時雨之降天下之政莫大焉司馬所
 以稱為夏官也粤稽虞廷兵革罕用分掌於六事之
 人而未有專官中古防患深逺故特設夏官掌政而
 專統六師然觀夫職方險固等職皆主於控制四海
 之大端治亂者以不抵於亂為務也兵甲弓矢等司
 必先於自衛用兵者以不可勝為貴也大僕等官以
 通逹上下司士射人以辨論官材伐無道誅不義以
 方域乂安進賢興功為先也以至天子侍御僕從輿
[018-41a]
 服法駕靡不統焉而皆主於格王正厥事者正君而
 後可以正天下也後之言兵者率以謂武人之事而
 治平尚文則每輕之殊不知吾民非此則不生國家
 非此則不安聖人制兵之始其原出於天地生生之
 心而已故非體天地好生之徳者不可以語兵非有
 剛大浩然之氣者不足以用兵夫豈勇夫捍卒撫劍
 持㦸之云故苟有一毫功名利逹之念即逆天地好
 生之心尚可與議周公夏官之㫖哉詩曰上帝臨汝
[018-41b]
 母貳爾心斯得之矣○雜説先王立法以明示民獨
 軍旅之制曲加諱誨井田之畫皆軍政也而皆屬於
 掌教之司徒四時之田以習戰也而獨變其名曰蒐
 苖獮狩吉凶賔嘉所以為禮而儀禮不以軍而並列
 獨藏於大司馬號司馬法若國有師田之事則縣師
 始受其法於司馬以作其衆庶六官之中惟小司馬
 一官職不悉備而軍輿行三司馬又徒有其官名而
 闕其職掌其令貢賦則為之丘甸縣鄙之名而以四
[018-42a]
 起其數其㑹卒伍則為之伍兩軍師之名而以五起
 其數其調車徒則為立通成終同之名而以十起其
 數夫同此民而易其名異其數何其不憚煩也嗟乎
 習戰謂之田軍政謂之禮大閲謂之教設其財於九
 式離其書於儀禮特闕其兵馬之職屢易其軍伍之
 名變化出入使民不知先王以為明民以凶器危事
 適以成其乖争之息故凡為是藏吾用而不示民者
 為慮微也○潛溪鄧氏曰夏官之政小司馬貳之軍
[018-42b]
 司馬攷之輿司馬主車行司馬主徒豈將事而作之
 故職掌不具歟問者曰夫兵以形勢為其用者也雷
 動風舉後發而先至以輕疾制敵諸合離向背幾神
 變化大司馬尸之矣經不少槩見何也曰王道天徳
 終不極夫兵之用也皇皇乎成周四征弗庭六服承
 徳刑且措而不用故閲兵適寓諸農而止而邦可與
 守也况其慮後世至豫防危亂至深而務折其萌者
 至遠也治兵茇舍大閲振旅畢教也紀律嚴分數明
[018-43a]
 而幾神變化可得而措也豈為不豫哉且因形措勝
 又何可預設也
 
 
 
 
 
 
[018-43b]
 
 
 
 
 
 
 
 周禮註疏删翼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