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40 尚書日記-明-王樵 (WYG)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日記卷二      明 王樵 撰
  舜典
古無舜典合於堯典今自上篇帝曰欽哉接愼徽五典
以下讀之文甚相續葢本一書也特以編簡重大故分
爲二篇以將遜以前屬堯以歴試以後屬舜序書者因
各於篇首說其意而後人遂以末世本紀之例視之以
爲各當别著帝德於篇首而不知堯之崩年乃在下篇
[002-1b]
舜典之内也陸德明釋文言舜典本文初無曰若稽古
帝舜曰重華協於帝一十二字乃姚方興所上也後人
更增濬哲文明温恭允塞𤣥德升聞乃命以位一十六
字亦曰此方興别本姚方興齊/肅鸞時人曰若稽古帝舜至乃命
以位此節與堯典首節相似而實不同放勲至格於上
下此一叚實足以該括堯之始終乃堯典一篇之綱領
也此節不過舜初年事乃舜典一篇之起語爾○傳云
言堯既有是光華而舜又有是光華可合於堯此須知
[002-2a]
得他本原處葢聖人所存處不可見恒於其發處見之
其所存皆至於所謂本心瑩然一疵不存萬理明盡之
地故其發處無不同舜處側㣲其於堯未嘗得親炙而
利見之而光華如是之合者以其本原之同也本言二
聖之合德却言其光華者所謂以其發處見之也然此
句亦只據舜在側㣲而言不通後有天下而説觀𤣥德
升聞句可見重華與放勲亦稍别彼總言堯之德業此
只以徳言○堯德至盛難乎其繼今曰重華又曰協於
[002-2b]
帝者見其合德之至也武之繼文亦曰重光矣然而孟
子則曰堯舜性之湯武反之程子則曰文王之德似堯
舜禹之德似湯武是曰重者凡聖皆可以同符而曰協
者非堯舜文王不足以語此也○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四德各以兩字相配為義朱子曰細分是八字合而言
之却只是四事濬是明之發處哲則見於事也文是文
章明是明著易中多言文明允是就事上説塞是其中
實處○當知朱子細分是八字合之只是四事之意濬
[002-3a]
哲合言是一事文明合言是一事温恭合言是一事允
塞合言是一事四德各以兩字合言乃見聖人之德○
黃叔度人以比顔子氣象大叚深潜但不知聰明視顔
子何如耳顔子以下孔門推頴悟莫如子貢然於顔子
之深潜黙而識之語之而不惰恐未逮也故濬哲合焉
惟聖人而顔子氣象最近○詩人之咏文王於不可形
容之中毎以穆穆二字盡之穆穆和敬也深逺之意濬
哲温恭氣象可得於言表也○詩曰温温恭人温恭二
[002-3b]
字最見有德者氣象○温恭合德非聖人不能盡史以
稱舜子貢以稱孔子○欽明合言則明為通明文明合
言則明為光明指發於外者而濬哲之哲却為欽明之
明○允信塞實也允以事言塞以心言臯陶曰剛而塞
詩曰秉心塞淵凡言塞者皆心也○剛而塞冀缺因陽
處父剛而不實知其不免○欽明文思雖四字然敬體
而明用也文著見而思深逺也是亦有合言之意○曰
哲而又曰明猶堯典曰明而又曰思周禮六德曰智而
[002-4a]
又曰聖哲聖思為一義明智為一義哲聖思潜而明智
顯也聖如顔子智如子貢○𤣥德潜德也潜者未見之
稱程子以乾之初二為舜之側㣲耕漁時
愼徽五典至烈風雷雨弗迷徽美也五典五常也父子
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㓜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人
之常性也愼徽者有教以使之不失其常也從順也左
氏所謂無違敎也揆度也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猶周
之冢宰也納者堯嘗使為是官或攝其職皆不可知此
[002-4b]
著官名則上愼徽五典是為司徒矣互見之也堯以舜
善於人倫首使為司徒以典敎化何以知之以經知之
夫克諧以孝舜為父子兄弟足法也瞽瞍底豫而天下
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民從之也自聖王
不作無無違敎矣自王政不行無敎矣舜由司徒禹由
司空皆晉為百揆時叙以時而叙左氏所謂無廢事也
舜起側㣲其於天下之事不歴而知所臨而治者明德
明於我而已矣賓以賓接之也上下之交來者曰賓受
[002-5a]
者曰主故覲禮聘禮謂之賓禮四門四方之門諸侯各
以方至使四岳主之故曰賓於四門穆穆和之至也諸
侯接於舜之德無不化也易曰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
觀而化言不待觀其行事而化也觀此舜又嘗為四岳
矣五典四門不著官名可以意知左氏曰無凶人釋穆
穆也此經三事而六句左氏各以三字說之此古人説
經之法也山足曰麓納於大麓葢治水時堯嘗使舜行
視山林川澤至止山麓有烈風雷雨弗迷之事史臣因
[002-5b]
而記之亦以見舜之德耳○呂氏曰此處與堯以親至
時雍同有夫子立斯立道斯行綏斯來動斯和之意
帝曰格汝舜至舜讓於德弗嗣詢咨也詩曰周爰咨詢
咨事考言者咨舜以職事而考其言也乃言底可績者
其事皆如其言而致有功也葢敷奏以言明試以功唐
虞觀人之成法也堯賢舜曰乃言底可績舜賢禹曰成
允成功其義一也鯀亦能言矣及試之而九載績用弗
成故觀人者觀其用之效與弗效而已矣宋神宗以王
[002-6a]
安石為聖人聽其言鄙薄漢唐將為三代而有餘求其
功垂涎富強尾竊管商而不足故考功核實乃大君智
臨之要萬世不易之道也○堯於舜以聖知聖豈待考
而後見乆而始决而必曰底績必曰三載使其功效已
著人所共見而後舉而加諸上位則莫不宜之此聖人
舉人之道也人無聖人之明而欲舍功能之實信心任
耳豈不難哉○舜譲于德或說是也葢舜以德不足以
代堯故但攝行其事若作譲於有德之人泛言則不成
[002-6b]
為譲有所指則為何人乎○舜譲於德弗嗣之下無再
命之辭無丁寧告戒之語而即繼以受終文祖疑有闕
文金氏以論語補之曰帝曰咨汝舜天之歴數在爾躬
不允其譲也允執其中授以治天下之道也四海困窮
天禄永終戒之也然後舜以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
按經之闕文多矣惟此幸存於論語而人莫之覺金氏
始表而出之只此可謂有功於聖經矣載此然後禹謨
十六字有所本而三聖授受之㫖始完
[002-7a]
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正義曰月之始日謂之朔日毎
月皆有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云上日言一歳日之上
也下云元日亦然鄭𤣥以爲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堯正
建丑舜正建子此時未改堯正故云正月上日即位乃
改堯正故曰月正元日王肅等以為惟殷改正易民視
聽自夏以上皆以建寅為正此篇二文不同史異辭耳
○愚按堯老舜攝堯之為帝自若也而遽以受終告祖
者天子之於天下以身任其事為始終堯老而得舜則
[002-7b]
堯事終矣授之於舜故舜告祖以受其終告攝而謂之
受終葢以重舜之責也言受終則舜正始可知○文祖
堯所從受天下者不直曰堯祖難質言也帝繋世本之
言皆不可信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氏曰在察也璿美玉璣衡王
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蔡傳美珠/謂之璿誤○正義曰璣衡者
璣為轉運衡為橫簫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
正天文之器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馬融云渾
[002-8a]
天儀可旋轉故曰璣衡橫簫所以視星宿也以璿為璣
以玉為衡葢貴天象也蔡邕云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
下端望之以視星辰葢璿璣以象天而衡望之轉璣窺
衡以知星宿是其説也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日
月與五星也○按堯在位而首命羲和厯象授時葢敬
天勤民事莫先於此也舜攝位而首察璣衡以齊七政
葢歴象授時事莫先於此也二十八宿附天不動動者
日月五星其行歴處即為厯數故謂之政天積氣無形
[002-8b]
二十八宿分之為限毎宿各有度數合為三百六十五
度有餘日月五星循此宿度隨天轉行以成人間歳時
月日之候厯數所以算之儀象所以觀而察之遲速順
逆合其常度而不差所謂齊也七政齊而四時正故曰
此厯象授時所當先也○古法遭秦而滅漢武帝時落
下閎始經營之宣帝時耿夀昌始鑄銅為之象
肆類於上帝至徧於羣神肆遂也類禋望皆祭名祭天
謂之類者因事祭告依郊祀之禮故曰類禋王肅云潔
[002-9a]
祀也馬融云精意以享也宗尊也所尊祭者有六次於
上帝而在山川之前古今說者不同未有定論山川名
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不能親詣望所在而祭之故曰
望羣神丘陵墳衍古先聖賢之類祀典衆多按所有而
及之故曰徧皆以攝位告也○自此至四罪事雖行於
舜而命必受於堯此所謂使之主祭者也○按漢世以
來說六宗者多矣其頗近者三家晉張髦以六宗為三
昭三穆受終之初既有事於文祖勢必及餘廟然古者
[002-9b]
昭穆不盡稱宗惟祖有功宗有徳故商有三宗周人祖
文王而宗武王下至漢世猶止文帝稱太宗武帝稱世
宗至唐乃盡稱宗此豈可以為據哉鄭𤣥以六宗皆天
神近是但以為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似未盡司馬
彪言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屬也地宗者社稷五祀
之屬也四方之宗四時五帝之屬也按月令孟春祈榖
於上帝孟冬祈來年於天宗是天宗明有其文但所稱
數者之屬則未見的有所據耳惟孔安國據祭法王肅
[002-10a]
據家語以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六者之祭當之此視
諸家差為有據然鄭𤣥以彼皆為祈禱之祭因事而行
今告攝湏有六宗常禮何為祭及水旱哉是亦未得為
定論也○又按近儒有云類合也合祭天地也此妄解
經文以證成其說固不足闢但天地之分祭合祭為歴
代不决之疑有不可以不辯者禮曰享帝于郊祀社於
國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又曰郊社所以
事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禮或以社對禘或以社對郊
[002-10b]
可見古者天地之祭只有郊社而已安得南郊之外復
有北郊以祭地乎郊自郊社自社又安得天地合祀于
南郊乎皇天上帝至尊無對今主分者崇北郊以抗天
主合者則謂若人道考妣然皆非禮也王莽謟事元后
傳㑹昊天有成命之詩始合祀天地同牢而食其為凟
䙝不經甚矣類依郊祀為之鄭氏春官肆師注本尚書
夏侯歐陽之説後人解類為合又謂本乎天者咸在其
中皆謬也
[002-11a]
 許氏曰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上帝者昊天
 上帝也祭法曰燔柴于㤗壇祭天也瘞埋于㤗折祭
 地也用騂犢埋少牢于泰昭祭時也相近于坎壇祭
 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
 祭水旱也四坎壇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
 爲風雨見怪物故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蔡傳全用
 此語釋肆類至羣神四句泰壇即圜丘泰者尊之之
 辭泰折即方丘折如罄折折旋之義喻方也相近當
[002-11b]
 為禳祈宗當為禜皆誤字也泰昭王宮夜明皆壇名
 也禜緜蕝為營也時四時謂隂陽之神隂陽之氣出
 入地中故埋其牲少牢冠於泰昭之上則以下皆用
 少牢可知寒暑不時或禳之或祈之祭暑必於國南
 之壇祭寒必於國北之坎求其類也王有日之象而
 宮乃其居故以名日壇夜之有明者月故以名月壇
 幽為隱小之義星明而小故祭星之所為幽禜雩吁
 而求雨也主祭旱言之兼祭水者雨以時至則亦無
[002-12a]
 水患也
輯五瑞至班瑞於羣后此代堯朝諸侯也輯歛也瑞符
信也此徵召五等之諸侯而謂之輯五瑞者各執命圭
璧為信以合符於天子也曰五瑞則見合萬國而皆至
曰輯則見奉命於一人也五瑞者公執桓圭侯執信圭
伯執躬圭子執榖璧男執蒲璧雙植謂之桓桓宮室之
象所以安其上也圭長九寸信伸也躬象人形少俯皆
七寸而以直俯為辨璧形圓其中虚榖所以養人蒲為
[002-12b]
席所以安人皆以為瑑飾皆徑五寸不執圭者未成國
也禮天子執冒以朝諸侯冒圭之冒也冒下斜刻如圭
大小牉合不差以合符也既盡覲見四岳四方之諸侯
羣牧九州之牧伯也葢五瑞以正月輯至盡正月則羣
后以次而來於是日覲四岳羣牧不同期于一日而日
日見之者順其逺近先後以少接之則得盡其詢察以
知其方俗利弊之詳盡其禮意以昭吾接遇綏懐之道
也此等既畢乃班還其瑞與天下正攝代之始焉
[002-13a]
歳二月東廵守至歸格於藝祖用特此代堯廵守也正
朔制度禮器堯所頒也一之同之修之如之從堯事也
○歳二月者當廵守之年二月也廵守當何年意必攝
代之次年也孔氏以二月為頒瑞之明月者非是觀本
文於二月之上加一歳字則更端之辭非承上月而言
且既月方日覲羣后安暇便廵守哉岱泰山也泰山四
岳所宗故稱岱宗柴孔氏曰燔柴祭天告至山川如其
秩次望祭之謂五岳牲禮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
[002-13b]
伯子男者也金氏曰柴望秩於山川禮記作柴而望祀
山川葢古者祭山貍之祭川沉之今於東岳之下祀東
岳而及東方山川不能徧貍沉也故柴而望祭取其氣
之旁逹也舊説柴句謂燔柴祭天古者祭天必於郊有
大事特告則倣郊禮而謂之類天子將出類於上帝未
聞至岱宗而始祭告也餘三岳皆如岱禮則一歳而四
祭天不已瀆乎○合龠為合合龠兩龠也作十龠者非
○五禮吉凶軍賓嘉也修之所以同天下之風俗五玉
[002-14a]
按周禮小行人注諸侯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其大各
如其瑞皆有庭實諸侯相享之玉各降其瑞一等則瑞
自是瑞玉自是玉傳䟽相承以五玉即五瑞誤也三帛
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𤣥附庸之君執黃二生卿執
取其羣而/不失其類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士執雉取其守介/死不失節羔雁
可以生得而雉不能生得故以死者為贄贄之言至也
所執以自致也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此九字蔡氏謂
當在肆覲東后之下言東后贄此以覲愚謂此即五禮
[002-14b]
五器中事也故錯於二句之中古人行文固有如此者
如岱禮舉山如初舉時如西禮舉方亦互文以見考禮
同制正因覲東后而行之故不妨如此序述也似不湏
移動文勢自通如亦同也五器五禮之器如胡簋籩豆
之屬為吉禮之器衰絰冠屨之屬為凶禮之器旗物鐸
鐃之屬為軍禮之器玉帛生死之屬為賓禮之器琴瑟
鐘磬射侯投壺之屬為嘉禮之器是也禮必有器古人
不苟於禮是以不苟於器後世禮文滅裂而器亦從之
[002-15a]
五載一廵守至車服以庸此定朝廵之制葢亦堯意而
舜承以行之者下封山濬川象刑四罪俱放此○按孔
子曰舜臨民以五堯臨民以十二言堯時十二載一廵
守也則五載之制乃舜所定其後成周復十二年一時
廵堯上古事簡也周世文天子不能頻出也舜五載勤
民也文中子曰舜一歳而廵五岳國不費而民不勞無
他道也兵衛少而徵求寡也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孔氏曰肇始也禹治水
[002-15b]
之後舜分冀州為幽州并州分青州為營州始置十二
曰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幽并營○正義曰舜攝位元年九州始畢
後以境界太逺始别置之○按古冀州北抵沙漠東西
南三面皆盡河為界是兼有今河北河東之地於九州
為最大夫分州置牧所以聯屬諸侯董正治功也地太
廣則有所不及此冀青之所以分十二州之所以肇也
封表也表以為其州之鎮且以為疆域之辨也周禮職
方氏毎州皆云其山鎮曰某山是其遺意也毎州名山
[002-16a]
惟取其最高大者為鎮故云封十有二山川無大小皆
深通之使無壅决故云濬川職方氏毎州皆云其川其
浸亦舉其大者但今小大皆通不復舉其大者故直云
濬之而已畎澮之水洩於川川之水通於海舜濬川禹
盡力乎溝洫其意一也川治則經界亦修溝洫治則水
患亦少其事正相首尾也後世野廢不經河决不治一
廢則兩害其勢然也○冀州帝都所在而北邉於狄舜
立幽并二州亦以外厚藩屏而内尊王畿此尤其深逺
[002-16b]
之意○古青州之境先儒皆以為越海而有遼東漢末
有公孫度竊據遼東自號青州刺史越海收東萊諸郡
然稽之於經青州貢道自汶逹泲别無海外貢道而冀
州島夷皮服夾石碣石入河正遼東入冀之貢道乃青
州北境所至之海也則遼屬冀非屬青營自冀而分非
青之所分也○爾雅有徐幽營而無青梁并青入於徐
梁入於雍并入於冀也此殷制也職方有青幽并而無
徐梁營葢周又分冀為并而併營於幽復禹之青而省
[002-17a]
徐入青也○州域山川疆理之大綱禹盡力乎溝洫則
又䟽剔其細目也後世不復有濬川功夫只隨決修治
或築堤障之而已封十二山濬川九川滌源惟聖人纔
有此一畨大經理也
象以典刑至惟刑之恤哉常刑有五墨黥也先刻其靣
以墨窒之劓截其鼻也宮男割勢婦幽閉刖斷足也周
改臏作刖大辟死刑也流逺放之名宥寛也所以待夫
罪之稍輕雖入於五刑而情可矜法可疑與夫親貴賢
[002-17b]
能功勤之當議者則以此而寛之也鞭木末垂革施於
官府扑夏楚二物施於學校金黄金贖贖其罪也此待
夫雖入於鞭扑而情法猶有疑者也此五者從重入輕
各有條理法之正也𤯝過也如所謂過失遺忘之類災
謂不幸如因水火亡失官物之類肆猶肆大𤯝之肆謂
不待流宥金贖而直赦之也怙者有恃而故犯終者不
悛而再犯情若如此則不許其宥贖而必刑之也此二
者用法之權衡所謂法外意也聖人立法制刑之本末
[002-18a]
此七言者大略盡之終之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者
此聖人畏刑之心閔夫死者之不可復生刑者之不可
復續惟恐察之有不審施之有不當又雖已得其情而
猶必矜其不敎無知而抵冐至此也葢輕重毫釐之間
各有攸當者乃天討不易之定理而欽恤之意行乎其
間則可以見聖人好生之本心也或者之論乃謂上古
惟有肉刑舜之為流為贖為鞭為扑乃不忍民之斬戮
而始為輕刑者則是自堯以上罪無輕重無降等之坐
[002-18b]
而舜之心乃獨不忍於為惡之㐫人而反忍於被害之
良民也其不然亦已明矣又謂周之穆王五刑皆贖為
能復舜之舊者則固不察乎舜之贖初不上及於五刑
又不察乎穆王之法亦必疑而後贖也且以漢宣之世
張敞以討羌之役兵食不繼建為入榖贖罪之法初亦
未嘗及夫殺人及盗之品也而蕭望之等猶以為如此
則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恐開利路以傷治化曾謂帝王
之世而有是哉○正義曰舜既制此典刑又陳典刑之
[002-19a]
義以勑天下百官使敬之哉敬之哉惟此刑罸之事最
須憂念之哉憂念此刑恐有濫失欲使得中也○朱子
曰多有人解書做寛恤之恤某之意不然若做寛恤如
被殺者不令償命死者何辜大率是說刑者民之司命
不可不謹耳又曰所謂欽恤者欲其詳審曲直令有罪
者不得免而無罪者不得濫刑也○愚按臯陶言帝好
生之德洽于民心此經二句乃是描寫出舜好生之心
也○按自漢文帝除肉刑後世之五刑降死一等則流
[002-19b]
徒笞杖而已生刑死刑輕重相懸不能使民無犯善乎
胡仁仲之言曰生刑輕則易犯是敎民以無恥也死刑
重則難悔是絶民自新之路也生刑死刑輕重不相懸
然後民知所避而風化興矣○朱子曰刑雖非先王所
恃以為治然以刑弼敎禁民為非則所謂傷肌膚以懲
惡者亦既竭心思而繼之以不忍人之政之一端也今
徒流之法既不足以止穿窬滛放之奸而其過于重者
則又有不當死而死如强暴贓滿之類者苟采陳羣之
[002-20a]
議一以宮剕之辟當之則雖殘其肢體而實全其軀命
且絕其為亂之本而使後無以肆焉豈不仰合先王之
意而下適當時之宜哉况君子得志而有為則養之之
具敎之之術亦必隨力之所至而汲汲焉固不應因循
苟且直以不敎不養為當然而熟視其爭奪相殺於前

流共工于幽洲至四罪而天下咸服孔氏曰共工靜言
庸違象恭驩兠黨乎共工罪惡同故流放之幽洲北裔
[002-20b]
水中可居曰洲崇山南裔三苗國名三危西裔殛竄放
流皆誅異其文羽山東裔○按左氏説此事曰流四㓙
族投諸四裔然則皆流也異其文爾四者之次葢以罪
重者先共驩居三苖之先者先朝廷而後四國先臣工
而後夷狄也○四人之罪鯀三苖於經已詳共工驩兠
未知所坐惟堯嘗言其象恭等事朱子謂所坐即此凡
堯典所言皆為後事張本也○四人罪狀于經可據左
氏叙四㓙事皆言之過乃史克為季孫行父游辭侈説
[002-21a]
以欺宣公不足信也○金氏曰此繫諸象以典刑之後
葢因類而附記之非攝位季年之事也若果季年之事
則是崇鯀羽山之殛稽誅於三考之後而追罪於三十
年之餘也且是時禹已成功而罪鯀人情之必不然者
二十有八載至遏密八音舜攝位之二十八載也殂落
死也䘮為之服也父死曰考母死曰妣遏絶密靜也八
音謂金鐘也石磬也絲琴瑟也竹箎笛也匏笙也土塤
也革皷也木柷敔也○徂落葢當時語唐虞曰殂落三
[002-21b]
代曰崩死者䰟徂於天故曰殂魄降於地故曰落崩者
上墜之形皆臣子施於君上之辭不忍斥言其死也然
即殂落二字可以悟死生之理焉通幽明之故焉人生
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䰟又曰心之精爽是謂䰟魄聖
之所以為聖賢之所以為賢百姓之所日用而不知者
皆此隂陽之合也合必有散生必有死清者歸天濁者
歸地得之太虚還之太虚雖神聖不能外此常理焉惡
有所謂不死而常存者耶世主知考法典謨則可以無
[002-22a]
漢武帝之惑矣○百姓如䘮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此言哀慕之情非言䘮服之禮也禮為君為父皆服斬
衰君謂天子諸侯及大夫之有地者大夫之邑以大夫
為君大夫以諸侯為君諸侯以天子為君各為其君服
斬衰諸侯之大夫却為天子服齊衰三月禮無二斬故
也民則畿内之民為天子齊衰三月畿外無服封建之
時諸侯各君其國天子與親賢共天下不私其尊親於
己也故畿外之民於天子無服若郡縣之時則朱子以
[002-22b]
爲亦當三月也朱子又嘗為君䘮服議曰自漢以來所
以不能復行君父三年之䘮者一則以人主自無孝愛
之心而不能力行以率於上二則慮夫臣民之衆冠昏
祠享㑹聚之有期而不欲以是奪之也國家自祖宗以
來三年通䘮實行於内則其所以立極導民者已無所
難矣獨所以下為臣民之慮者未有折𠂻是以依違於
此而未敢輕議此亦慮之過矣夫古之所謂方䘮三年
者葢曰比方於父母之䘮云爾葢事親者親死而致䘮
[002-23a]
三年情之至義之盡者也事師者師死而心䘮三年謂
其哀如父母而無服情之至而義有所不得盡者也事
君者君死而方䘮三年謂其服如父母而分有親踈此
義之至而情或有不至於其盡者也然則所謂方䘮者
豈曰必使天下之人寢苫枕塊飲水食粥泣血三年真
若居父母之䘮哉○愚按分有親踈如公之䘮諸逹官
之長杖其下者不杖可知達官謂通於君得奏事者臣
民之中又分别貴賤親踈為隆殺之節有君如堯應三
[002-23b]
月者如䘮考妣應無服者遏密八音情之所至是亦禮
之所宜也豈爲過哉然史臣特記堯德如此非記䘮禮
也至周時始立方䘮之制耳自成周制禮已不能以堯
為限至後世君德益衰君臣之義益薄視成周方䘮之
制復不能逮而漸廢焉可勝慨哉○孔氏以百姓為百
官䟽言諸經傳言百姓或為百官或為萬民知此百姓
是百官者以䘮服庶民為天子齊衰三月畿外之民無
服不得如考妣故知百官也按百官如䘮考妣此自是
[002-24a]
常事又何俟乎書注䟽拘於儀禮以說堯典而不知史
臣之記此非謂䘮禮乃見堯徳在人思慕之深耳○孔
氏謂四夷絕音三年則華夏可知夫經自謂四海之内
耳何及四夷但三載屬下為句則是葢遏密不連三載
為句則不見其哀思之乆也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氏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舜服堯䘮三年畢將即政故復至文祖廟告蘇氏曰受
終告攝此告即位也然春秋國君皆以遭䘮之明年正
[002-24b]
月即位於廟而改元孔氏云䘮畢之明年不知何所據
也○今按孔氏所據據孟子也孟子固言堯崩三年之
䘮畢舜尚欲避堯之子况遭䘮之明年遽自同於嗣子
之禮乎春秋之法嗣子之禮也公羊云天子三年然後
稱王亦知諸侯於其封内三年稱子也踰年稱公矣則
曷為於其封内三年稱子縁臣民之心不可一日無君
縁始終之義一年不二君不可曠年無君縁孝子之心
則三年不忍當也胡康侯曰縁始終之義一年不二君
[002-25a]
故不改元於柩前定位之初縁臣民之心不可曠年無
君故不待於三年䘮畢之後踰年春正月乃謹始之時
得禮之中者也舜不同於嗣子之禮故三年䘮畢而後
即位然如曠年無君何曰孝子三年不忍當攝而聽政
者冢宰也若舜攝位則身即冢宰也政自之出故無曠
年無君之嫌據經則服堯䘮畢已格于文祖以即位告
恐無避而之南河之事但舜雖不敢辭天下之重理亦
未遽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之曰避耳若曰解政事之
[002-25b]
重遁於南河則無是理也○又按攝也受終於文祖廵
守歸也格於藝祖即位也格于文祖此舜代堯守宗廟
社稷為祭主之明文也堯祔于廟舜以大義主其祭羣
公百辟肅雝顯相與天下共盡追思享格之義此亦不
易之禮也然則如非族何曰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
舜與堯雖非族也非非類也聖人之德也君臣之𢍆也
禪受之義也類莫如堯與舜也精神相繫屬感通焉者
尤莫切于此也廟號曰神宗自官天下視之萬世之宗
[002-26a]
也堯之祀非舜主之而誰也然則于瞽瞍如何曰其生
也以天下養其死也自爲虞氏之廟故曰宗廟享之子
孫保之此于堯以天下相傳之大義固不得有所相妨
者也禹之于鯀也亦然矣然則丹朱不祀堯乎曰先儒
謂堯廟當立於丹朱之國修其禮物作賓王家愚謂此
商周革命之禮非舜禹禪承之禮也以經考之祖考來
格虞賓在位羣后德譲此非舜祭于廟而丹朱與有事
之明徴乎丹朱堯之𦙍子舜所賔而不臣故曰賓其位
[002-26b]
不班于羣后故曰在位羣后不敢視為同列而丹朱自
與羣后以德相譲一時太和氣象可想矣祖考下繫虞
賓則考者堯也若謂舜祭其祖考而丹朱在位是與殷
之孫子侯服駿奔于周廟同也其必不然矣
詢于四岳至逹四聰正義曰自此以下言舜眞為天子
命百官受職之事告廟既訖乃咨治於四岳之官開四
方之門大為仕路致衆賢也明四方之目使為己逺視
四方也逹四方之聰使為己聽逺聞四方也恐逺方有
[002-27a]
壅塞令為己悉聞見之○愚按舜攝位二十有八載其
于賢才知而舉之宜無遺而於天下之情照而覽之宜
亦無不及矣及其即位也乃首詢於四岳而與之闢四
門焉將以盡來天下之賢材而若惟恐有一人之不得
以自見者與之明四目逹四聰焉將以盡見盡聞天下
之事而若惟恐有一事之不得以自通者葢天下之大
一日照察之不及則一日有所遺是以聖人常慮其不
及也况當初政之日乎○四岳累朝元老其職周知四
[002-27b]
方故以來賢俊去壅蔽二事屬任之非但詢訪而已觀
二帝毎有大事必咨四岳可見古四岳之任矣百揆總
内而不可以兼四方州牧各總其州而不可以兼内故
設四岳所以闗通内外使上下之情無不逹逺近之事
無不知者也○周官曰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百揆總百官成周冢宰之任也四岳總方岳之事成周
二伯之任也二伯者王制謂天子千里之内以為御千
里之外設方伯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
[002-28a]
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
伯周二伯處外以分領天下唐虞四岳處内以總領十
二牧十二牧又分領諸侯牧者窺逺牧衆也天下之民
有饑寒不得衣食者獄訟不平其寃者失賢不舉者天
子必知之逺方之民聞之皆曰誠天子也夫我居之僻
見我之近也我居之幽見我之明也可欺乎哉故牧者
所以明四目逹四聰也○有諸侯而無十二牧人自為
政矣有十二牧而無四岳則朝廷方岳亦易以泮渙觀
[002-28b]
周世霸國唐世藩鎮腹心不復歸于朝廷朝廷亦收攝
他不得此不惟王綱乆弛君權已失陵夷致然然亦坐
無古人深慮處之乖宜使内外勢偏重關通統攝之無
素爾觀虞廷詢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逹四聰則天下如
一家中國如一人豈當有是哉○自秦以來為人上者
深居穆清而受事於婦寺出令於房闥其接士大夫不
過視朝數刻欲四目四聰之明逹豈可得乎唐𤣥宗用
李林甫為相天下舉人至京師者林甫恐其攻已短請
[002-29a]
試之一無所取乃以野無遺賢為賀楊國忠為相南詔
用兵敗死者數萬人更以捷聞豈非人君用非其人不
能闢四門明四目逹四聰之永鑒哉
咨十有二牧至蠻夷率服咨詢一也文相變耳牧養民
之官毎州以諸侯之長為牧專任養民之事諸侯固各
牧其民然或私其國曲防遏糴州牧所以通濟之也食
哉惟時者言民食不可後時也養民者三時不失其務
三農各肆其力又視年之上下而為之備視地之豐耗
[002-29b]
而為之通知民之貧困孤寡者而為之恤不使民食之
後時也古者民三年耕則餘一年之食衣食足而知榮
辱亷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孔子曰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餘三年
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太平二十七
歳餘九年食然後王德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
必世而後仁繇此道也舜咨州牧與洪範八政皆以食
為首而武王重民五敎惟食䘮祭皆以是故也既言民
[002-30a]
政所重因言邦國逺近異齊逺者宜柔而撫之使向慕
于德化近者宜擾而習之使服安于政教惇德厚於有
德之人也允元信於仁人也高辛氏有才子忠肅共懿
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舜舉而使布五敎于四
方即允元之事難逺而絕之之意任釋詁曰佞也親君
子逺小人欲其以是為國而帥諸侯也率循也言内治
舉而外夷服也十二州冀豫為中餘州皆外邉四裔蠻
夷率服葢言其效也九州時冀亦邉狄舜立幽并二州
[002-30b]
以外厚藩屏内尊王畿故冀為中州冀為北土之中豫
為九土之中並有中州之名焉青有嵎夷萊夷徐有淮
夷揚有島夷荆有荆蠻梁有和夷雍西有戎北有狄可
見邉夷者多也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熈帝之載至帝曰俞汝徃哉首
稱舜曰見前此稱帝者堯也以後稱帝者舜也舜攝時
未嘗稱帝也奮起庸功載事也嗟嘆而問四岳有能奮
起於功以廣堯之事者使居百揆之官以亮采而惠疇
[002-31a]
亮明也采亦事也惠順疇衆也道揆端于朝廷之上而
九州之物宜自遂法守愼于官府之間而兆民之分願
咸得亮采所以惠疇也此百揆之職也僉衆也四岳所
領諸侯有在朝者也禹姒姓伯爵也嗣鯀為崇伯也此
舉禹可百揆不曰禹哉而曰禹作司空者意以百揆非
禹不可但見作司空司空之事又未可無禹惟帝裁之
也帝然其舉因咨而謂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時是也
指百揆而言葢使以司空兼百揆也于時水土雖平而
[002-31b]
功緖未竟葢禹之治水不但䟽瀹川澤開通險阻而已
凡天下平土皆制其井畞䟽為溝澮以逹于川孔子所
謂盡力乎溝洫者皆創自荒度之時計非八年之間可
竟故此特使禹不妨司空之務以兼行相職不然則司
空何不别命他人而必領之禹乎此兼官之始亦尊官
下領庶職之始稽首首至地臣事君之禮周禮太祝辨
九拜一曰稽首稽首是拜内之别名為拜乃稽首故曰
拜稽首也稷官名名棄姬姓封于邰周之祖也獨舉官
[002-32a]
名者鄭𤣥云時天下頼后稷之功故以官名通稱或當
然也𢍆臣名子姓封于商時為司徒商之祖也臯陶亦
臣名時為士劉向曰舜命九官濟濟相譲和之至也禹
譲此三人而帝曰俞哉是其所譲也曰汝徃哉不聽其
譲也是其所譲見譲者非虚譲不聽其譲見舉者非輕

帝曰棄黎民阻饑至播時百榖稷下不當斷當七字為
一句稷生而異毋嘗棄之故名棄阻厄也言自洪水以
[002-32b]
來民尚厄於饑汝君為此稷之官教民布種是百榖以
濟之單名為稷尊而君之稱為后稷非官稱后也○后
配名而言后䕫是也后配官而言后稷是也爵配名而
言伯禹伯夷是也○史記言稷少好耕農民皆法則之
堯舉為農師使敎民稼穡則棄之為稷堯時已然舜以
舊官申命之爾舜典凡不咨而命命而不譲者皆申舊
職也○稷五榖之長故以名主榖之官○上古人食鳥
獸血肉神農氏始嘗草别榖而生民粒食百榖説者云
[002-33a]
三榖各二十種為六十種&KR0188果各二十種共為百榖三
榖者曰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溉種之總名菽者衆豆
之總名三榖各二十種為六十種&KR0188熟可以助食儉歳
可以救饑果熟可食乾之可為糧豐歉皆可充饑二者
輔榖之不及故總曰百榖
帝曰契百姓不親至五敎在寛親相親睦也五品君臣
父子夫婦長㓜朋友五者之名位等級也百姓不親泛
言之謂民間禮俗不敦不相親愛也五品不遜則指親
[002-33b]
戚人倫而言夫天合人合所以相從者有自然之定分
而恩義由之以相維不遜則亦不親矣舜承堯後民間
豈有是哉而云然者聖人設官所以治未亂而立教常
以防未然一民饑曰我饑之又曰非予覺之而誰也此
設官之意也司專主也徒人衆也掌敎之官曰司徒者
夫家徒役井牧什伍頒事任職戒紏考比凡治衆之事
皆教也而其所以為敎者不出于五孟子嘗言之曰父
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㓜有序朋友有信又引
[002-34a]
堯言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
而振德之孟子時古經尚全此數言者葢堯初命𢍆之
辭也今舜則申之者也敷布也敬敷者性天命也率性
者道也敎以修之使人踐道全其性以奉天命由吾之
所布敢不敬與勞來匡直輔翼則布教之方也敬敷五
教而或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非所以使自得之也故
在寛焉葢五者之理出于天命之本然人心之不容己
而非有待于外也吾之為教則因其本之不容昧者使
[002-34b]
致其察識因其心之不容己者使盡其推行而亦非有
所强於外也則夫防範雖密禁董雖嚴而其意何嘗不
寛哉敬寛一事也敬敷五教在寛其文勢猶曰敬典在
徳非敬而又寛也○父子有親父慈于子子孝于父其
相親天性也莊周謂之不可解於心君臣有義義者斷
制事宜也義有是非可否故君有進退刑賞臣有去就
從違君明于上臣忠于下無非以義相從事而已大義
既定死生以之故臣有殺身以為其君皆義也皆性也
[002-35a]
莊周為我者也故曰無所逃于天地誠無所逃于天地
也君臣之合可謂不得已則其不擇事而安之者此心
又孰使之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蠕動之物莫不有男
女焉有男女然後有夫婦夫婦之合取法天地知有牝
牡而無别者禽獸也故詩咏后妃取興關雎生有定偶
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以為摯而有别此后妃
之徳文王之刑家所以為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故夫
婦言有别長㓜之序謂之天顯夫植物先後相循也動
[002-35b]
物行列相次也序之顯然彼猶然而况人乎乃有少長
相凌者土居四行之中而信屬焉朋友居四倫之間而
信屬焉朋友者人倫之所頼以正者也故語恩則不若
天合之親足以相固語義則不若君臣夫婦情意勢分
猶足以相維而獨以責善輔仁與四倫者敵而為五而
所以舉其責善輔仁之職者信而已信者實也實心以
相與實事以相正實德以相期此所以能責善輔仁而
人倫無不厚也此五言者葢古聖人之言也此五有者
[002-36a]
性也天命也而或不能有其有焉或一有一無焉或至
於人之所不忍言焉聖人設敎還其有而已畏天命也
盡人之性也此所以敬敷五敎在寛也
帝曰臯陶至惟明克允猾亂也夏華夏羣行攻刼曰冦
殺人曰賊在外曰姦在内曰宄士察也理也故治獄者
謂之士五刑墨劓剕宮大辟服伏其法也當就三處大
辟棄之於市宮辟則下蠶室餘刑亦就屏處葢非死刑
不欲使風中其創誤而至死聖人之仁也五流五等象
[002-36b]
刑之當宥者有三等之居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
里之外夫五刑三就則死者昭衆棄之義生者寓保全
之仁五宅三居則不同中國者以其自絕于化外不復
州里者以難復齒於平民聖人制此等級無非開人遷
善逺罪之門而已惟明克允葢折獄不明豈能當其罪
而服人心此最聖人之要㫖易噬嗑賁旅皆取象于離
用刑在明可知明則情偽畢知允則輕重適當呂刑云
獄成而孚輸而孚所謂克允也今獄事上于所司而無
[002-37a]
違異者謂之詳允猶古之意也○易象多以明威並言
尚書只用一明字葢刑本威也威用之當即明也明者
威斷之所出易取兩象故並言耳易又言明愼明愼並
言則愼有不恃其明之意專言明則愼亦在其中矣離
又象火故旅曰不留獄朱子曰愼刑如山不留如火可
見明必能斷也明之先未得其情則未敢折獄明之後
已得其情則不留獄○象以典刑一節或曰此堯命臯
陶之辭也古經殘闕如命契之辭不載于經而見于孟
[002-37b]
子如是者多矣堯言其要在欽恤二字舜言其要在明
允二字欽恤者聖人用刑之心也明允者聖人用刑之
法也○士官所掌惟象流二法葢鞭扑以下官府學校
隨事施行不領于士官也○命臯陶次于契刑所以弼
敎也此王龜齡語○命教一言曰寛命刑一言曰明簡
而易守也○蠻夷王教之所不加也因其猾夏則治之
而已若冦賊奸宄乃吾民也胡為至是哉失之于井牧
教化而後有刑刑之所不及而後有兵故豶豕之牙聖
[002-38a]
人常治其本也○冦賊奸宄是四事孔氏以羣行攻刼
為冦賊則凡殺人傷人皆是也奸宄中事廣分在外曰
奸在内曰宄者姑以盗官物為譬在外如常人盜官物
之類俗所謂外賊也在内如監守自盗官物之類俗所
謂内賊也又如姦夫殺本夫外賊也姦婦知情内賊也
王鳯曹操漢之姦也身為漢臣黨于王氏曹氏如谷永
杜欽荀彧之流漢之宄也李林甫楊國忠姦也楊太真
高力士宄也以對范陽之禄兒則林甫國忠又皆宄也
[002-38b]
而范陽為在外之奸矣○人多言唐虞之時禮樂之官
析為二兵刑之官合為一成周之時兵刑之官析為二
禮樂之官合為一以蠻夷猾夏命臯陶為兵合于刑官
之證然經惟言五刑五流未嘗言兵也其于三苗始亦
止曰臯陶方施象刑而已及猶不服乃命禹征之未嘗
用臯陶則兵刑非兼掌明矣葢上古無大夷狄亦無大
征伐故外以蠻夷委州牧内以委刑官其云猾夏不過
如漢人所言行盗侵驅之類耳故制以士官而有餘大
[002-39a]
刑甲兵葢未嘗用也兵藏于田賦徒衆掌於司徒戎器
出於工戎馬出於虞則兵無專官自不廢事至成周時
則不同矣經桀紂之亂世變自啓四裔勢滋内則强諸
侯時時有之故初伐商即滅國五十成王時又踐奄事
浸多矣周召二公毎以詰戎兵張皇六師為言葢時宜
實然非周德衰于唐虞故詳於政而略于化也○唐虞
世質民淳百姓不親五品不遜使司徒敎之即克從矣
不待刑也刑之設為蠻夷猾夏冦賊奸宄設耳所謂不
[002-39b]
待敎而誅者也歴二聖二百年象刑之施惟苗民及流
者四人耳其餘之時固措而不用矣嗚呼盛哉
帝曰疇若予工至徃哉汝諧若順其理而治之也古人
無事不然施于水則為行其所無事施于教則為使自
得之施于養則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施于工則為守
法信度因乎物宜且古人之制作惟能順其理也故能
盡乎物宜而精後人之制作惟不必順其理也故惟窮
乎人意而巧精以適用巧以悦觀此古今之工所以相
[002-40a]
逺也周書曰垂之竹矢垂之巧葢因萬物自然之理非
若後世所謂技巧咸精其能者○殳以積竹八觚長丈
二尺建于兵車説文注積竹謂削去其白取其青處合
之取其有力也斨方銎斧也銎斧/穿也二者葢以所能為名
也工與虞各有治所如工居于肆虞各隨山林川澤之
所在而置守焉統有衆職如考工記輪人輿人之屬共
工為之長山虞澤虞林衡川衡之屬益為之長故二官
獨曰徃哉汝諧飭以涖其治所而合和衆職也百揆但
[002-40b]
曰汝徃哉無戒辭體尊也秩宗重事神故特曰徃欽哉
帝曰疇若予上下至徃哉汝諧孔氏曰上謂山下謂澤
順謂施其政教取之有時用之有節言伯益能之虞掌
山澤之官○正義曰上下各有草木鳥獸即周禮山虞
澤虞之官各掌其政令知上謂山下謂澤也此官以虞
為名帝言作我虞耳朕非官名也王莽立予虞之官非
也○按益向雖掌火烈山澤特佐禹治水至此方正為
虞也朱子云然
[002-41a]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至帝曰俞往欽哉典主也
三禮按周禮太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虞
秩宗即周宗伯則知此三禮亦謂天地人之禮也三禮
乃五禮之吉禮耳掌邦禮者止是乎鄭𤣥曰天子立宗
伯使掌邦禮典禮以事神為上所以使天下知報本反
始之義今考大宗伯之職首言掌天地人之禮即繼之
曰以吉禮祀邦國之鬼神示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賓
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則五禮未始
[002-41b]
不在所掌特以事神為重故言三禮耳伯夷姜姓太昊
氏之後國語云伯夷能禮于神以佐堯秩序也宗尊事
百神之名此官主叙次其事故曰秩宗夙早寅敬畏也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
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
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所以當夙夜惟寅也不顯亦臨
猶懼有失矧可厭射而不敬乎敬立而内自直無少私
曲則其心潔清而無物欲之汙可以交于神明矣寅直
[002-42a]
清舜之語伯夷也直方大周公之繫坤爻也而孔子遂
以學言之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
方外敬義立而徳不孤朱子曰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
則本體之守也敬以養其心無一毫私念可以言直矣
由此心而發所施各得其當是之謂義又曰以敬解直
以義觧方須敬義皆立然後德不孤以不孤解大字○
播百榖敷五教明五刑皆有其事惟禮官但云夙夜惟
寅直哉惟清别無事可言言其道而已葢古之以禮為
[002-42b]
職者有道以居之而禮不虚行如此彼區區以不失其
儀丈為事者抑末矣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至百獸率舞命汝典樂句敎
胄子句本是兩事然古人却合為一事者葢古之敎有
四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孔子曰興于詩立于
禮成于樂又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可見古之
教者禮樂居其大半詩亦樂中之詩而讀書不過四業
中之一事爾所以必以敎胄子屬典樂之官者以弟子
[002-43a]
之業有在于是故也○天子諸侯卿大夫之適子皆將
有天下國家之責不可不素教而豫養之樂所以教也
古之教者成其德性之美救其氣質之偏葢人之德性
本無不備而氣質所賦鮮有不偏故學而至於氣質變
化者學斯有力敎而至于變化人之氣質者敎斯有功
以其大端言之則直者多不足于温故欲其温寛者多
不足于栗故欲其栗栗謹敬也堅密也剛之失易至於
虐則欲其無虐簡之失易至于傲則欲其無傲四者人
[002-43b]
之大體臯陶九德之目本之此而廣之也夫性之所不
足者有以輔之鮮不為完徳性之所易偏者有以防之
鮮不為美德斯敎之功也而敎成于樂樂出于詩朱子
曰詩何為而作也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
之欲也既有欲矣則不能以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以
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于嗟咨咏歎之
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族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以
作也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002-44a]
又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
不足故永歌之此所謂詩言志歌永言也直言而無吟
咏者謂之諷長言之謂之歌配歌謂之樂聲依永者言
樂出乎詩也樂主音聲凡聲皆依于詠歌故曰聲依永
單出為聲聲成文謂之音聲合于律乃成文而不亂律
者音樂之法也所以然者葢盈天地間惟隂陽五行之
氣人物皆由是以生有氣則有聲有數氣有升降隨所
到次第而得清濁之序在人則出于喉㗁舌齒唇在天
[002-44b]
地間則大而至于雷霆細而至于蠛蠓無非聲也律則
寫其所謂中聲者而已矣在氣為中氣在聲為中聲在
人則喜怒哀樂之未發與發而中節也聖人為之律呂
以寫之陽氣升降之數有多寡故律管有長短律歴同
道故十二管吹以考聲列以候氣及其吹之而聲和候
之而氣應此天地自然之妙也聲和則八音皆克諧協
不相奪其倫次而樂成矣樂成則可以奏之朝廷薦之
郊廟而神人以和神以和所謂祖考來格也人以和所
[002-45a]
謂庶尹允諧也樂記云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
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黨鄉里之中長㓜同聽之則莫不
和順在閨門之内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樂之
為敎所以入人深而見功速非他教之所及者以其出
乎性情而還以養人之性情動盪血脉流通精神有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胄子朝夕從事其間成德豈
不易哉○張子曰古樂不可見葢為今人求古樂太深
始以古樂為不可知只以虞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
[002-45b]
律和聲求之則樂之意葢盡于是詩只是言志歌只是
永其言而已只要轉其聲令人可聽今之歌者亦以轉
聲而不變字為善歌長言後却要入于律律則知音者
知之知此聲入何律太高則入于噍殺太下則入于嘽
緩葢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許氏曰天地因氣而成人
物憑氣而生有形者必有聲聲可以耳聞而不可以目
見此用之㣲者也故近于氣者莫若聲聲之發雖出於
一而其高下清濁亦莫不有節焉自隂陽分而為五五
[002-46a]
而爲十二五與十二相因而為六十而隂陽之用周矣
故聲之條理亦在五與十二爾萬物之聲未有外于此
者也人爲物靈故其聲獨著而多變有哀樂喜怒敬愛
之感則有噍殺嘽緩發散粗厲直亷和柔之應其感也
無窮則聲之變也多矣聖人以物之聲皆出于自然而
人之聲乃發于有意出于自然則合于道者多發于有
意則違道或逺故合人物之聲制為之節因人之所本
有而易求者以協之以盡其用自聖人之明哲聲律身
[002-46b]
度豈不能自為之制而必取物之無知者謂之聲之和
反以協人之聲寧智不及之邪葢不自用其聰明而一
任乎道因物之自然而節人之有意皆欲歸于中而已
故聲之妙可以動天地感鬼神和人心協物類自載籍
所記聲之用之效之感不可勝數其應之善惡有殊則
係乎聲之中正&KR0075邪其所以能感則為聲與氣為最近
也是以聖人愼之而立法焉自伏羲有網罟之咏伊耆
有葦籥之音葛天之八闋神農之五絃古之制聲也尚
[002-47a]
矣然以聖哲自為之而法未立也黃帝氏欲立憲以垂
萬世故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旁以竹之嶰谷生
而竅厚薄均者竹與肉厚薄均等者截/以為筒不復加削刮也斷兩節之間而
為黄鐘之宮因制十二筩吹其六以應鳯鳴為陽六應
凰鳴為隂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定六
律六呂之制以候氣之應而調宮商角徵羽之聲故能
協和中聲候氣不爽五聲六律旋相為宮而聲不窮矣
然律之制豈惟用于樂而已故又因以起度而度長短
[002-47b]
焉又因以為量而量多少焉又因以為權衡而平輕重
焉故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而聖人治天下之具無
遺聲之妙用與天地侔矣
帝曰龍至朕命惟允堲疾殄絕震動師衆也言我疾讒
説傷絕君子之行能變亂黒白以駭衆聽欲杜之在審
于言之出納納言喉舌之官聽下言納于上受上言宣
于下官名納言者以納該出而帝言出納朕命者以上
命包衆言耳允信也出允則命令當納允則聽覧詳如
[002-48a]
是則雖有讒說安施焉帝恐一人之聰明有所遺故使
龍專典之周之内史漢之尚書魏晉以來所謂中書門
下者皆此職也○或曰唐虞極治而巧言孔壬讒説殄
行不能無何也曰雖有而不得害政此所以為唐虞之
世也大抵命九官多深憂逺念簡質之辭無太平已驗
寛假文飾之意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工欽之一言堯
舜心法前後所以相傳君臣所以相儆不離乎此二十
[002-48b]
二人雖人各有一職職各有所重而此一言者實總而
終之無此心則職荒矣○四岳官名一人耳孔氏以為
四人則汝能庸命巽朕位堯豈欲禪位與四人乎○言
天始于此而臯陶謨詳之先儒謂隆古君臣講論政治
無一事不本于天無一事不主于敬誠然誠然所以然
者葢自天降生民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亦莫不
畀之以相生相養之資是故絲麻榖粟五材百貨天有
時地有利天之養也牗民孔易如壎唱/如箎和/如璋判/
[002-49a]
如圭合/如取如擕言求之即得而無/所費皆言其易也天之教也作善降
祥不善降殃嚮有五極威有六極天之刑賞也天高地
下萬物散殊禮者天之序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樂者
天之和也山川分判風異俗殊天之州域也凡有職乎
人者孰非天之事哉但天無為而君代之君不能獨為
而臣分之耳不敬其職是為慢天功矣○曾氏謂咨四
岳而命與泛咨而命意有輕重又以百揆禮樂與百工
庶物分精粗皆非至論考之典謨益葢禹臯之流亞也
[002-49b]
禹嘗薦益于天欲禪以位謂止能為山澤之事可乎
 許氏曰堯典四欽字舜典亦四欽字欽明文思史臣
 頌堯之全德也欽哉欽哉史臣頌舜用刑之善也餘
 五欽則戒人是皆堯舜躬行心得之餘措諸人者也
 堯舜之聖亦惟欽而已矣讀二典者之所當知而日
 用之所當先也○虞樂官在禮官之外而周屬宗伯
 虞工官在司空之外而周屬司空或曰工不屬司空
 以工屬司空者因考工補冬官而誤也書周官言司
[002-50a]
 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無百工之文百工當各以
 其事分隷六卿若玉人當屬春官弓人矢人當屬夏
 官所以知者舜時工虞異職而周時虞衡屬卿則工
 亦當然矣今按虞時百工之事既總於一官則周時
 不應遂分散于六官周官曰居四民工非四民之一
 乎其屬司空無疑但司空之職其大在于經野而不
 專于工耳○禹平水土盡力乎溝洫而後后稷之百
 榖可播成周司空井地之事實為司徒教養之本後
[002-50b]
 世無地政而云農桑農桑將胡以施之雖有劭農之
 惠免租之仁富民之志其胡以成之邵文莊公曰古
 為井地司空專一卿焉井田廢司空之職亡補以考
 工而冬官職營繕矣○虞九官即周六官也周六官
 之外有師傅保而虞無之九官即賔友也治即道也
 本末體用一以貫之也保傅有官乃家天下之後多
 為孺子王而設也其制遂不可易然中世知求治而
 不知正君知䂓過而不知養德故保傅之道不明季
[002-51a]
 世於臣求其適已而不求其正已取其可愛而不取
 其可畏故賓友之禮不尊雖有其官備文而已
三載考績至分比三苗孔氏曰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
歳則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考績法
明衆功皆廣三苗幽闇君臣善否分北流之不令相從
正義曰自此以下史述舜事非帝語也言帝命羣官之
後經三載乃考其功三年一閏天道成人亦可以成功
故以三年考校其功之成否九年三考則人之能否可
[002-51b]
知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或奪其官爵或徙之逺方升
進其明者或益其土地或進其爵位考績法明人皆自
勵故得衆功皆廣也分背三苖即是黜幽之事故言於
考績之下前四罪時三苗之君竄之西裔更紹其嗣不
滅其國帝即政之後復不從化是闇當黜之其君臣有
善有惡復分北之北背也善留惡去使分背也○帝既
責成於岳牧九官使人得其職各盡其能帝何為哉主
天下之公議而居無事以臨之居無事以待有事約而
[002-52a]
易操者功狀明黜陟信而已矣人之立心行事未必皆
有恒也至於九年不變則終不變矣故黜陟行焉賞罰
明信人人力於事功故庶績咸熈而三苗亦因以分北
善者願安於政教惡者自分于放流葢陟得行于其明
而黜得行于其幽矣蔡氏所謂卒言其效者得之此自
夷狄向化之事於考績黜陟何預而以為其效葢公道
昭明人心自服吾所以董正庶官之典併施於向之負
固不服之人則他可知矣孔䟽以分北即黜幽之事意
[002-52b]
以于時幽之可黜者獨三苗而已似不必然也○按堯
典曰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此即考課諸侯之
法計考課岳牧九官前此亦已應有其法設官分職與
隨事考成一時並有非命官之後始立考績黜陟之法
也但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之期恐出舜之所定耳此與
五載一廵守羣后四朝之例同皆舜所定故史官記之
若循襲常事固不書也○居位乆而受任專立法寛而
責成逺莫如唐虞之時至于成周已不能同冢宰歳終
[002-53a]
受㑹詔廢置三歳計治行誅賞各惟其時也○北字從
兩人相背象形亦㑹意人道面南背北故堂北曰背戰
敗曰北敗為北者謂背而走也分北言分其黨相背而
去如今諸處降人例以南北更調安置分散其類不使
聚處一地也
三苗之事錯見於經今定其次苖頑弗即工此禹治水
時事竄三苗於三危此舜攝位時事三危既宅三苗丕
叙此禹治水後事命禹徂征此禹攝位時事七旬有苗
[002-53b]
格此禹班師後事分北三苖此苗來格後事始之不即
工者以其舉國而言也舜之所竄者其君也禹貢所記
既宅丕叙者以其竄于三危者而言也禹以苖不即工
欲帝念哉而帝答以臯陶方施象刑惟明正竄三苖時
事此後徂征來格分背則皆其舊都也先儒謂始特竄
其君不滅其國猶立其嗣復不從化乃徂征而分北之
呂刑謂遏絕苖民無世在下則以分背以後而言也計
苖之事終帝舜之世而始定何則竄者初年分北者末
[002-54a]
年也今南徼戎索之夷仍以苖為號者葢襲其稱非必
古三苖之種類也
 
 
 
 
 
 
[002-54b]
 
 
 
 
 
 
 
 尚書日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