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92 易經蒙引-明-蔡清 (WYG)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經蒙引卷十上
             明 蔡清 撰
 繫辭上傳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逺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廣大二字亦須有别大就外面包括得盡說廣就其
[010-1b]
 中含蓄得多說畧與彌綸二字相彷彿○以言乎逺
 則理無逺不到也以言乎邇則即物理存初不假外
 求而理自端正無所偏也以言乎天地之間凡有聲
 色貌象而為物者此理皆無所不有也此三句是說
 箇廣大底模様如此非廣大之實也廣大之實在第
 三節○不禦二字最貼逺字意言其無逺不到而莫
 之止也○静而正静謂不待安排布置也正謂不偏
 偏則缺矣此静字不要依雲峰動字說須看逺邇二
[010-2a]
 字○不禦静而正偹矣此數字要指易言說開去便
 不是易之廣大逺邇對直說天地之間四散說見得
 隂陽無處無之末節所云特舉其對耳
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天地别無勾當只是生物而已葢天地以生物為心
 是故乾之静而利貞也雖未見於生物而其生物之
 心則常存不他是其静之專也及其動而元亨則生
[010-2b]
 意由中達外沛乎莫之能禦是其動之直也夫坤其
 静而利貞也盡收歛得許多生意在内翕聚而無餘
 所謂翕也及其動而元亨則乾氣一至就能承之以
 生物将許多生意都一齊發散出來故曰其動也闢
 乾坤生物全在動上而此則兼静言且以静居先者
 何也程子曰不專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
 散至哉言也天地之道盡於此矣豈惟天地凡人事
 物皆然凡聖賢之論隂陽先陽後隂者生物之序也
[010-3a]
 如元亨利貞之類先隂後陽者體立而用行也如静
 專動直之類且乾坤之動静而何易之廣大從此生
 葢非乾坤之一動一静則安有此物既無此物則安
 有此理既無此理則易又何從模冩得此理此乾坤
 之一動一静而易之廣大所以從此生也○不曰天
 地而曰乾坤者静專動直静翕動闢皆其性情也故
 稱乾坤下云廣大配天地則以形體言矣○乾由静
 專而動直萬物皆受氣於此是乾之大也模冩之易
[010-3b]
 則易之大由此生矣坤由静翕而動闢萬物皆受形
 於此是坤之廣也模冩之易則易之廣由此生矣○
 此章三箇廣大字都是指易○或以大生廣生為乾
 坤者恐非也乾静專動直之外更何處是大坤静翕
 動闢之外更何處是廣而乃曰乾坤之廣大由此生
 乎如此則廣大二字與上下文不同矣葢本義就乾
 坤實體上說出廣大之義者乃是發明孔子所以分
 附廣大之意其實本文廣大二字與上下文不同也
[010-4a]
 ○本義云乾一而實坤二而虚愚竊謂實則一矣虚
 則二矣不然乾之一猶可言也坤之二何所見乎天
 形包地外故乾以質言而曰大天氣行地中則地有
 以受之矣故坤以量言而曰廣其曰天形雖包地外
 而氣常行地中語若有抑揚者其意葢云天包地則
 地亦在天中只言乾之大可也或兼言廣大亦可也
 而又必以廣屬坤者葢天之體云云/耳天若包地便
 包得有許多物故於坤曰廣而與乾之大為對
[010-4b]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
 配至徳
 前廣大字兼變通隂陽易簡之類在其中此廣大二
 字對變通隂陽易簡言則較狹些凡讀書要隨文解
 義其或以上句統下三句說者亦惑矣○一隂一陽
 之謂變變而不窮之謂通不可以陽變而通於隂隂
 變而通於陽矣○隂陽之義義字淺本義以說字代
 之葢卦爻之剛者稱陽柔者稱隂隂陽之稱便是所
[010-5a]
 謂義也義是名義之義○人之至徳便是健順仁禮
 屬健義智屬順中庸章句云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為
 健順五常之徳是也五行一隂陽也五常一健順也
 ○易中凡陽卦陽爻有剛健之道即所謂易也凡隂
 卦隂爻有柔順之道即所謂簡也至徳本義何以謂
 之人事對天道言也且其實亦皆人倫日用之常理
 ○此條口講當云廣大者莫若天地而易之廣大配
 乎天地變通者莫若四時而易之變通配乎四時天
[010-5b]
 有日月易有隂陽隂陽之義配日月矣人有至徳易
 有易簡易簡之善配至徳矣夫以易之配乎天道人
 事也有如此可見易之廣大也易與天地凖亦是此
 意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也知崇
 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全章/
 此章當以易其至矣乎一句為主夫易聖人之所以
[010-6a]
 崇徳而廣業也是大綱言以見易理之至知崇禮卑
 以下直到道義之門皆詳言聖人以易而崇徳廣業
 處以見易之所以為至也葢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無非是理之所在也聖人於是理也窮之於心則
 識見超邁而其知也崇循是理而行則工夫篤實而
 其禮也卑其知之崇則如天之崇崇之極也其禮之
 卑則如地之卑卑之極也且天位乎上地位乎下則
 其中隂陽升降變化不窮矣今也聖人知崇於上禮
[010-6b]
 卑於下則其本然之性存存不已而道義即從此出
 吾見道義之得於心者日新月盛而徳於是乎崇矣
 道義之見於事者日積月累而業於是乎廣矣夫易
 為聖人之所以崇徳廣業也如此易其不為至矣乎
 ○知崇所以能崇徳者所見日向上去而所得日進
 於髙明矣禮卑所以能廣業者葢其不忽近小不畧
 細微件件都着實靠道理做去如此則業何以不廣
 ○道義之得於心者日知其所未知則為徳之崇矣
[010-7a]
 道義之見於事者日行其所未行則為業之廣矣道
 義之與徳業豈有不同歸哉○觀此章者先要辨别
 得如何謂之知禮如何謂之徳業又如何謂之成性
 又如何謂之道義葢知禮是工夫名目徳業是禮知
 所成就者成性是人心所固有者道義是成性中出
 者夫人莫不有是成性然知禮之功未至則成性不
 存存矣成性不存存則道義無自而出道義無自而
 出則徳何由崇業何由廣以此見得此章兩節意思
[010-7b]
 自相貫非謂上一節言知禮為徳所由崇業所由廣
 下節又言知禮為成性所由存道義所由出也本義
 於上云窮理則知云云/如地而業廣葢以知崇禮卑
 分屬崇徳廣業耳其實本文徳崇業廣意直到道義
 之門處方見故曰知禮成性而道義出豈有知崇而
 徳崇禮卑而業廣矣然後又以知禮成性而道義出
 乎○語録以知崇禮卑為不必專指聖人此亦朱子
 未定之見據本文本義則當純以聖人言大意正與
[010-8a]
 第四章言易道之大聖人用以窮理盡性至命者相
 類彼就聖人以易而窮理盡性至命處見得神無方
 易無體此就聖人以易而崇徳廣業處見得易之至
 ○成性固是道義之原然此章重在知禮上故曰崇
 效天卑法地下節就承言天地設位云云/門指成性
 言或曰指知禮看來須據本文以成性為主不可錯
 認本義而以辭害意或曰如此不見有兩邊意而與
 天地設位之㫖背曰禮門也亦有兩邉意乎不過言
[010-8b]
 其所出耳○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此易指造
 化而言凡天地間隂變陽化日月寒暑之類皆是與
 生生之謂易字同○既以道義為自成性而出則道
 是統言義其條件也而在物為道處物為義道者天
 理之自然義者人心之裁制之說似皆不甚切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云云/是故謂之象
 擬諸其形容是将畫卦時比度那天下之賾底形容
[010-9a]
 如何於是畫成卦以象其物宜即上經所謂伏羲仰
 觀俯察見隂陽有云云/也物宜言物類也物類即天
 下之賾也形容即是物宜之形容既畫成卦則天下
 物宜如說卦所列者皆不外乎此矣是卦之為卦所
 以象天下之賾也故謂之象○語録說擬其形容處
 恐未穏姑以管見來說葢未曽說出卦如何有卦可
 擬形容且與下傳所謂仰則觀象於天至於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徳云云/情者皆背矣又擬字與象字
[010-9b]
 形容與物宜須各有分别擬是畫卦之時象是畫卦
 之後物宜即天下之賾也統而言之則曰天下之賾
 自卦中各有所取象言之則曰物宜形容即其模様
 也○如庖丁解牛云云/虚也賈誼治安策屠牛坦一
 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鈍者其擊剥皆中理解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云云/是故謂之爻
 觀會通行典禮且就天下之動上說未着在易然後
 却把此理係之於易以斷其吉凶是爻辭之所以為
[010-10a]
 爻辭者乃所以效天下之動也故謂之爻爻交也交
 則變變則動矣故爻有動義會通會中之通聖人便
 把那通處做箇常法典禮只是時義即所謂通也○
 爻辭凡言吉處皆因本爻有循典禮而行之象故繫
 辭以斷其吉凶處皆因本爻有背典禮而行之象故
 繫辭以斷其凶故曰觀象玩辭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觀會通以行典禮語録云如有一事關着許多道
 理也有父子之倫也有君臣之倫若父子之恩重則
[010-10b]
 使得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之義而委致其
 身之說不可行矣其不可行者非通可行者便是通
 通便是典禮之所存者若君臣之義重則當委致其
 身而不敢毁傷之說不暇顧而委致其身處便是通
 通則典禮所存也○通即典禮所存但據事理而言
 則曰通據聖人立箇常法而言則曰典禮典常也禮
 即理之所當行者也故解作常法云云/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010-11a]
 承上言聖人因天下之賾以立象是象所以言天下
 之至賾也至賾宜可厭也然其物宜之象皆天下所
 當有當故不可厭焉聖人因天下之動以立爻是爻
 所以言天下之至動也至動宜可亂也然吉凶之斷
 各有定理而不可亂焉言天下之至賾則無所遺美
 惡兼收也言天下之至動則有所擇導人為善而不
 為惡也至賾如說卦所列者可見美惡兼收也言天
 下之至動則主於典禮矣只是𨗳人向善也夫卦爻
[010-11b]
 之不可惡不可亂也如此則一言一動之理莫不具
 於此矣故聖人之於言也要必觀象玩辭觀變玩占
 擬於易而後言焉其於動也亦必觀象玩辭觀變玩
 占議於易而後動焉擬議扵易以成其變化使言動
 皆合乎卦爻之理可也然欲擬議於易果何如耶其
 例如下○言天下之至賾者謂著出天下之賾也言
 天下之至動亦然此與變動以利言之言字同○動
 字朱子以為念之動者何也葢是一事到面前我不
[010-12a]
 知所以處之所謂事之變也這便是動故就此觀會
 通以行典禮若以事字當他事便是已成了是亦當
 辨
擬之而後言云云/擬議以成其變化
 擬議以成其變化此變化以人事言人之一言一動
 無非變化之所在也如言之淺深詳畧動之仕止久
 速皆非一定者故曰變化或以不好者變而為好者
 為說此恐在擬議以成字内不在變化字内○本義
[010-12b]
 觀象玩辭觀變玩占分動静言是擬議之事實法行
 之正是擬之以言議之以動法字兼擬議行字兼言
 動法行之謂法易以言動也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云云/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
 不慎乎
 本義扵爻辭鶴鳴子和意最現至是彼此同徳之意
 却在所畧不得盡與爻辭同矣大抵爻辭說出誠信
 感通之理所該甚廣此獨以言行言者感通莫大於
[010-13a]
 言行也○言出乎身云云/味此二句便見得言行為
 君子之樞機乎○不可於加乎民見乎逺貼人事之
 從違從違意當貼在榮辱上○千里之外或應或違
 此即是榮辱也○動天地亦兼善惡兩邉○即此爻
 而擬議之當謹其言行之發也○經書補註鶴在隂
 君子居室也鳴之出言子和千里應之也好爵即言
 行也靡之相觀而善之謂也又曰靡與攠同恊和字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云云/同心之言其
[010-13b]
 臭如蘭
 先號咷而後笑只是始異終同之象此處亦不可扵
 先後二字太泥故本義云初若不同而後實無間看
 若字及實字只是云自其初而觀之則一出一處一
 語一黙若不同也然要其終而論之則是二人者其
 心實同其心既同則雖至堅能間之物亦不能間之
 矣間是阻隔之意若利刃之切物物迎刃而分何能
 阻隔得他故曰其利斷金○其利斷金物莫能間言
[010-14a]
 事事做得透何功不成也心既同則我之言彼覺其
 有味也彼之言我覺其有味也凡人言語所以不相
 入者都緣心不相符耳既是一出一處一語一黙而
 猶得謂同心者葢各隨其分各安於義而已非有意
 於相戾也如禹稷顔回同道殷有三仁之類也○夷
 齊兄弟非不和也各認其是而已所謂同而異也
藉用白茅无咎子曰云云/其無所失矣
 自苟錯諸地至用可重也但且就象上說至慎斯術
[010-14b]
 也以往方說得象中之意慎猶守也守此以往自然
 言無口過行無怨惡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此何
 咎就藉用上說言其無傾墜之虞也下文至無所失
 矣方是爻辭无咎之義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云云/其位者也
 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方勞扵事之謂勞事既成有
 利扵人之謂功不徳謂不以徳自居也厚之至此是
 賛辭如上條慎之至也例南軒誠齋之說似太深了
[010-15a]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上三句且發揮勞謙意思此
 句方指爻辭勞謙二字而釋其義也徳言盛禮言恭
 言與永言孝思言同猶念也故本義以欲字解之言
 其立心如此也徳言盛貼禮言恭貼下文此恭字即
 下文致恭之恭存其位是有終意言徳欲其盛禮欲
 其恭一說言猶念也故解為欲字原君子設心如此
 也猶所謂君子學欲其愽故於文無不考守欲其要
 故其動必以禮云○徳言盛則徳欲自進扵有餘也
[010-15b]
 禮言恭禮則欲其若有所不足也猶云智崇禮卑君
 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之意○一說徳則從來說個
 盛禮則從來說個恭是徳要盛禮要恭也不必說君
 子立心如此故本義著一言字可斷○一說只是論
 理之詞謂徳正要他盛禮正要他恭徳盛而禮恭即
 是勞謙也此正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亦是教
 君子當如此非謂君子本心所欲也如君子恥其言
 而過其行則無個欲字○一說還是君子扵徳則常
[010-16a]
 言盛扵禮則常言恭言者心之聲也○致恭以存其
 位非謂君子之致恭正以存其位也能致恭則位以
 之存耳此句重在存其位上即此爻而擬議之則當
 以功下人也劉向說苑第六卷復思篇曰勞而不伐
 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云云/是以動而有悔也
 言上九貴則貴矣然居九五之上而不當事任貴而
 無位也髙則髙矣然出乎人位之外民皆歸扵五髙
[010-16b]
 而無民也雖有九五以下之賢人在下位然以其過
 髙志滿而莫有輔之者其亢如此能無悔乎○即此
 爻而擬議之則不可亢也○有位為貴髙謂在人上
 也此亦貴與髙之辨
不出户庭无咎云云/而不出也
 凡禍亂徃徃自言語始故為君者言不宻則禍其臣
 為臣者言不宻則禍其身凡幾事漏言不宻則事由
 無成然則君子之扵言可不慎乎幾事不宻通衆人
[010-17a]
 言不止謂君臣也○即是爻而擬議之則當謹宻其
 言也
作易者其知盗乎云云/盗之招也
 盗斯奪之者以其竊據髙位才徳不勝適起謀利者
 攘奪之心也○上慢下暴小人竊據髙位必然至此
 謀利之徒因得借以為詞而伐之矣其能乆有其位
 乎四盗字皆以冦言獨誨盗之盗是活字謂偷也對
 淫字看此二句以其皆由已致而併及之耳○上慢
[010-17b]
 者以其所慢者在上也下暴以其所暴者在下也然
 不可以上下二字當上下之人○其知盗乎猶云知
 賊情也如云如何則盗思奪之如何則盗思伐之可
 見盗之情矣楊誠齋謂盗也而又以盗之招一句為
 証殊非是既曰盗之招則盗自是盗招者自是招者
 以招為盗當有訴枉者矣○即此爻而擬議之則當
 量才度分不可據非其有也○以上七爻皆以明擬
 議之例然亦舉其概耳學者又當推類以盡其餘
[010-18a]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云云/此所以成
 變化而行鬼神也
 此兩條逐字逐句都是就河圖上指畫出來說非泛
 論道理之文也即是河圖的圖說也後面大衍之數
 一二而三四一起三二起四四却除了一半只得二/
 是為自一二而三四/而七八九六三三而九三二而/
[010-18b]
 六兩二一三而為七兩三一二而為八/自七八九六
 起而至扵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百四十有
 四而凡隂陽老少相當俱得三百有六十者此也又
 積而至扵二篇之䇿隂陽老少相當俱得萬有一千
 五百二十者亦此也是則河圖者易之祖宗也故夫
 子扵此偹發之以昭示來學大抵聖人作易本非止
 一端如仰觀俯察逺求近取凡天下人物理之所在
 無一不在所採至扵其中如河圖者又天之所以開
[010-19a]
 聖人之獨智所謂神物者也聖人之作易或以得此
 而後决也誠以其扵理數之際至詳而至明至巧而
 至妙者也設孔子當時無此一篇書天若不再出河
 圖又不再生聖人吾見易之理數萬古如長夜矣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是伏羲時龍馬出河其馬背上旋毛圈子有自一
 至十之數而其位則一六居下云云/也愚意萬物之
 生皆父天母地則皆有天一地十之數但其得天地
[010-19b]
 之氣不完或完而不精是以其數不著雖著而不全
 若龍馬之出以言其時太和元氣之會也以言其世
 則聖王在上天下和平王道得也以言其地則河洛
 又為天地之中也是以天地許多至精極純之氣盡
 鍾在此一物身上而其數之彰著有如此此所以為
 靈物也其許多圈子則天地氣數㾗迹也 葢人知
 河圖而不知河圖之為數知河圖之為數而不知其
 為天地之數知河圖之為天地之數而不知其何者
[010-20a]
 為天何者為地故夫子歴歴指㸃區别出以示人曰
 云云/自此至下條便是孔子為河圖作個圖說如此
 也○是數也黙運扵亭毒之中所謂上天之載無聲
 無臭不可得而見也今却顯之扵河圖而為龍馬一
 身之所載皆天地之數之影迹也○是數也惟伏羲
 知之以作易伏羲而後世之知者寡矣孔子扵是發
 之以垂萬世而必置之大衍之前者明易數之所祖
 也○萬世文字之祖起扵易易祖扵河圖河圖者天
[010-20b]
 之文也天以是文寄扵河圖以示聖人聖人遂則之
 以作易○愚齋翁氏曰河圖運行之序自北而東左
 旋相生固也然對待之位則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
 七火西方四九金克東方二八木而相克者已寓扵
 相生之中洛書運行之序自北而西右旋相克固也
 然對待之位東南方四九金生西方一六水東北方
 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其相生者已寓扵相克之
 中葢造化之理生而不克則生者無從而裁制克而
[010-21a]
 不生則克者有時而間斷此圖生克之妙未嘗不各
 自全偹也○河圖主於陽故以陽統隂而極扵十全
 數也洛書主扵隂故以隂會陽而少不足焉隂道也
 又河圖主五行相生之序洛書主五行相克之序亦
 有義焉惟主扵陽也故畀之龍馬龍馬至健者也惟
 主於隂也故畀之龜龜至静者也此皆主於自然之
 理而非有所安排者也○玉海第六十三冊六十七
 板春秋綈曰河以通天出天苞洛以流地出地符愚
[010-21b]
 謂洛為地之中河通扵天者按河源謂之星宿海其
 水從地竅流出所謂水生扵氣有氣則有水也圖書
 疑亦有隂陽之分歟○本義就此章而言之云云/
 孔子此章是為易數而發然河圖是易數祖宗也故
 舉河圖之數以起下文而朱子亦為下文張本云云/
 耳非本節正意也○中五為衍母次十為衍子此即
 河圖中宫天五乘地十之意葢以五個十由一個五
 而生是五為衍母而十其所衍之子也衍之為五十
[010-22a]
 者即啟蒙註所謂河圖洛書之中數皆五衍之而各
 極其數以至扵十則合為五十者也是以九個一各
 含五個九而得之是即五其十矣啟蒙此說與本義
 合大抵一數之始十數之終故云云/玉齋胡氏以為
 洛書中五下一㸃為天一一含九衍以為十上一數
 為地二二含八衍之亦為十左右中各一㸃皆然愚
 謂此葢因朱子所謂河圖以生數為主故其中之所
 以為五者亦具五生數之象云云/而有是說耳恐朱
[010-22b]
 子此論不是為大衍發且扵註中各極二字似不切
 ○次一二三四為四象之位者太陽居一少隂居二
 少陽居三太隂居四也○次六七八九為四象之數
 者太隂數六少陽數七少隂數八太陽數九也○二
 老位扵西北者太陽居一在北太隂居四在西也二
 少位扵東南者少陽居三在東少隂居二在南也其
 數則各以其類交錯扵外者太隂之數六在太陽一
 之位外太陽之數九在太隂四之位外少隂之數八
[010-23a]
 在少陽三之位外少陽之數七在少隂二之位外○
 次一二三四為四象之位者以横圖隂陽老少生出
 之為次序也横圖太陽居一少隂居二少陽居三太
 隂居四而造化之理自是如此如春夏為陽秋冬為
 隂春者陽之陽太陽也夏者陽之隂則為少隂矣秋
 者隂之陽少陽也冬者隂之隂則為太隂矣横圖便
 是這個模象耳故河圖之一二三四即四象之位也
 ○此說可疑與啟蒙圖似不合
[010-23b]
天數五地數五
 上文即是河圖而逐一指㸃去云孰為天數孰為地
 數此則又搃而兩之曰天數五地數五也既而又積
 而計之曰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合之為五十有
 五也其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正是成變化而行鬼神
 處非是五位皆相得而各有合了然後方去成變化
 而行鬼神也葢上一截意都盡了下一截只是積而
 計之又着此一句以見造化皆不外是之意耳觀啟
[010-24a]
 蒙可見○又曰相得謂一與二三與四一是水與火
 一是木與金雖相反而實相為用有相得之理至扵
 五與六之相得則未易曉也葢一至五生數已偹至
 此則成數當繼之矣故五後即次以六搃是五行一
 氣也○又曰相得者一變二化三變四化五變六化
 七變八化九變十化而竒偶之相為次第所謂如兄
 弟者也有合者一生水六成之二生火七成之三生
 木八成之四生金九成之五生土十成之而竒偶之
[010-24b]
 相為生成所謂夫婦者也不曰五數相得而曰五位
 相得者據河圖而言位即數之所在也○又曰有合
 之義易見相得之義何如譬如造一火爐匡子須是
 這四片木相扶方成其匡但失一片便不能成事可
 見五位之相得如兄弟也○又云大抵數只是氣之
 分限節度處天地生物只是一氣之運而其節次則
 如此如一氣之十有二月一日之十有二時只是一
 氣之行而有數段子耳非真有此數圈子寄寓在天
[010-25a]
 地間作造化之主宰也○凡言五行有二有以造化
 氣序之流行言者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水如
 春夏秋冬是也有以萬物之生成言者則水而火火
 而木木而金金而土此章所云是也○此五行物物
 有個五行也凡物資始時屬水流形時屬火向扵實
 則木矣實之成則金矣分明是個元亨利貞四者則
 搃歸扵土○五行之生以微著為漸水質微故居先
 火漸著故次水木則著而實矣故次火金則實而固
[010-25b]
 矣故次木土則以全體而言故居中非所謂生成之
 序而何○蘇東坡讀養生論曰隂陽之始交天一為
 水凡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得煖氣而後
 生故二曰火生而後有骨故三曰木骨生而日堅凡
 物之堅壮者皆金氣也故四曰金骨堅而後肉生焉土
 為肉故五曰土又曰人之在母胎也母呼亦呼母吸
 亦吸口鼻皆閉而以臍達故臍者生之根也○其五
 行之生成只是個輕清重濁質亦如是一與六數之
[010-26a]
 最清者也故一變六化而生成乎水水質之至微者
 也二與七數之次清者也故二化七變而生成乎火
 火質之漸著者也三與八數之清濁相半者也故三
 變八化而生成乎木木質之向實者也四與九數之
 次濁者也故四化九變而生成乎金金質之已固者
 也五與十數之至濁者也故五變十化而生成乎土
 土質之最大者也○此處變化變屬陽化屬隂葢與
 化而裁之謂之變之變化不同不可一例拘也○一
[010-26b]
 二三四五為生數生數屬陽六七八九十為成數成
 數屬隂然各有陽變隂化之不同者葢隂陽之中亦
 各自有隂陽也此搃是一分為二之理○論五行本
 數只是一二三四五以序而生出水火木金土其六
 七八九十者乃其生數之副耳如夫為妻綱妻為夫
 助之意以其不與扵五行正數之列故遂為六七八
 九十也不然便當為一變生水而二化成之三變生
 木而四化成之葢水之生一也水之成則一之一也
[010-27a]
 一隔五則成六故曰一變生水六化成之火之生二
 也火之成則二之二也二隔五則成七故曰二化生
 火七變成之下倣此非謂一既生水直待二三四五
 都一一生了然後六方成之二既生火又待三四五
 之生六之成俱完了然後七方變成之也以此又見
 得河圖以五生數為主處故朱子曰六七八九十皆
 從五過一對五而成六二對五而成七三對五而成
 八四對五而成九五又撞着那五而成十愚所謂六
[010-27b]
 七八九十為生數之副者以此未知其果然否姑識
 之○問水一也何為天以一生之而地以六成之曰
 成者只是生者之結果處天地原亦一物也一物兩
 體也分屬之耳水火木金土要亦一氣也故曰五位
 相得而各有合○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二者隂陽之
 大分也其天三生木只是天一之餘氣地四生金亦
 只是地二之收功大段只是隂陽兩片子故天一與
 天三相連自右而之左也地二與地四相連自左而
[010-28a]
 之右也此即是太極第二圖之陽動隂静而已又即
 横圖之太陽少隂少陽太隂之四象而已無二天地
 則亦無二理氣也
[010-29a]
 右水火木金之分左右而土居中所謂以質而語其
 生之序者也葢水隂盛故居右火陽盛故居左木陽
 穉故次火金隂穉故次水土冲氣故居中○其黒文
 之引自水而之木自木而火自火而土自土而金自
 金而復水如環無端而不已者所謂以氣而語其行
 之序者也○葢有大動静焉有小動静焉小者之合
 大者之分也迎之不見其始引之不見其終此隂陽
 之所以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而太極之所以一貫而
[010-29b]
 無不在不離乎隂陽而亦不雜乎隂陽也所謂大哉
 易也斯其至矣○朱子曰易之為書廣大悉偹然語
 其至極則此圖盡之是太極圖所以明易也故今學
 易者須証之周子之圖書
[010-30a]
 
 
 
 
 
 
 
 
[010-30b]
 
 右水居正北故為隂盛火居正南故為陽盛木東方
 也故為陽穉金西方也故為隂穉如是則水為太隂
 火為太陽金為少隂木為少陽也此一說也
[010-31a]
 
 
 
 
 
 
 
 
[010-31b]
 
 右圖解下句所謂水木陽也火金隂也陽始生為水
 尚柔弱到生木已强盛故水為陽穉木為陽盛也隂
 始生為火尚微到生金則已成質故火為隂穉金為
 隂盛也葢水生扵天一木生扵天三陽也火生扵地
 二金生扵地四隂也五行之生以微著為漸也又一
 說也如是則水當為少陽木為太陽火為少隂金為
 太隂矣
[010-32a]
 
 
 
 
 
 
 
 
[010-32b]
 右墨畫之為縱横文見五行之以隂陽而對待所謂
 以質而語其生之序也其旋圈文者見五行之以隂
 陽而流行所謂以氣而語其行之序也此章本㫖是
 以質者言而氣序之流行亦因之以可見葢只是這
 一個五行而已如同一個四方也曰東西南北則對
 待之義曰東南西北則流行之義何以証此章本意
 是以質者言朱子曰水隂根陽火陽根隂錯綜而生
 其端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到
[010-33a]
 得運行處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
 水云云/○以對待者而析言之則一六水為陽二七
 火為隂三八木為陽四九金為隂合言之則水火是
 氣之方行者為陽木金是質之已成者為隂皆對待
 者也○以流行者而析言之則木傳扵火木陽而火
 隂火傳扵土土傳扵金則上承陽之隂而下啟隂之
 陽也金傳扵水則金陽而水隂也合而言之則木火
 之位春夏發生之陽也金水之位秋冬收藏之隂也
[010-33b]
 皆流行者也○水火木金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者
 方數也對待之易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者圓數也
 流行之易也方數如東西南北之相對圓數如東西
 南北之相承○五行有横有直横者只是其質之對
 待直者只是其氣之流行横者即方數直者即圓數
[010-34a]
 
 
 
 
 
 
 
 
[010-34b]
 右五者須錯綜看之葢天一生水之時連火木金土
 俱有了但彼時之火木金土亦只是其水而已夫水
 元也元統四徳資始之初其扵亨利貞亦只是亨之
 元利之元貞之元而巳猶未成也待水之本體既成
 乃以次成火成木成金成土土則分貼四徳不同其
 宫葢五行元為渾淪一物但須分段落與節候耳○
 吾嘗竊謂五行有横有直者○水火木金土本只是
 一氣分而為二曰隂陽却以陽分太陽少隂而為水
[010-35a]
 火以隂分少陽太隂而為木金土則於四行無不在
 而成其終矣五行只是一二三四五其六七八九十
 者乃一二三四五之配也亦截取一二三四五之後
 一半節序與之對而成配耳
 
 
 
 
[010-35b]
 
 
 
          此所謂不過一隂一陽一竒
           一耦以兩其五行而已者
[010-36a]
 天地元初只是一氣天氣之重濁者分凝而為地即
 以隂陽相配耳竒偶元只是一象陽竒之後半節分
 出為偶即以配竒耳故曰天對地不過又曰陽全隂
 半陽得兼隂隂不得兼陽又曰天地之間本一氣之
 流行而有動静耳以其流行之體統而言則但謂之
 乾而無所不包耳以其動静分之然後有隂陽剛柔
 之别也○天地河圖之數本只是一二三四五而各
 截其下為六七八九十而已非一二三四五之外别
[010-36b]
 有六七八九十也故一與六共宗而居北二與七為
 朋而居南三與八同道而居東四與九為友而居西
 五與十相守而居中然究其極則又是一與二而已
 非一二之外别有三四也葢一之下半即為三二之
 下半即為四故水木皆陽也水為陽之始木為陽之
 成火金皆隂也火為隂之始金為隂之成此理人多
 未會也○仁義禮智信位五者亦兄弟一氣也
[010-37a]
         孟子所謂仁義者非畧乎禮智
         也以仁足該禮義足該智而信
         則無所不在一五行之禮也五
         行一隂陽也
         大傳所謂仁智者非畧乎義禮
         也有仁者自有禮智者自知義
         而信亦無不在一五行之理也
         五行一隂陽也
[010-37b]
 或問五行八卦震巽木兊乾金坤艮土皆二卦離火
 坎水獨一卦何也曰木陽穉金隂穉故二卦方足以
 生火水亦方足以配水火也若火陽盛水隂盛故止
 一卦足以當之矣土則四行之所以成始成終者故
 亦用二卦○十干起扵甲乙木由甲乙木而丙丁火
 ○戊己土而庚辛金壬癸水此以氣而語其行之序
 者也五行之氣行扵天故曰天干十二支起扵子之
 水然後為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歸扵亥水而以辰
[010-38a]
 戌丑未四維為土此以質而語其生之序者也五行
 之質具扵地故曰地支亥子之皆為水亦成始成終
 之理也○成變化而行鬼神此變化分一變六化二
 化七變云云/者或未必孔子筆下之本意但據朱子
 之說亦自有發扵道理而不見病扵孔子也朱子之
 學本是析之極其精而不亂此類是也故曰義理𤣥
 微蠶絲牛毛○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有大陽
 變隂合焉謂陽變而生水木隂合而生火金此太極
[010-38b]
 圖之意也亦有小陽變隂合焉如一變生水六化成
 之二化生火七變成之之類是也成數雖陽固亦生
 之隂也鬼神謂凡竒偶之生成屈伸徃來者竒而生
 者神之來而伸也偶而成者鬼之徃而屈也葢物未
 成則其氣日漸凝聚故為神既成則其氣日漸耗散
 故為鬼如此分鬼神之義亦可北溪陳氏亦如此說
 但以五生數為神五成數為鬼恐扵朱子屈伸之意
 未切要之當說得圓活方是如一變生水來而伸也
[010-39a]
 及六化成之則六化成為來而伸而一變生水者為
 屈而徃矣及其二化生火七變成之則此又為來而
 伸而一生於水六成之者又皆為徃而屈矣不可局
 定以生者為神成者為鬼須要認屈伸徃來字意故
 曰日徃則月來月徃則日來日亦有徃有來月亦有
 徃有來徃來無定在則鬼神亦無定位○又曰屈伸
 徃來仍依北溪陳氏所論葢中庸章句云鬼者隂之
 靈也神者陽之靈也又曰至而伸者為神反而歸者
[010-39b]
 為鬼如能為天一之生者為神能為地六之成者為
 鬼天一之生者為至而伸地六之成者為反而歸至
 而伸者為來反而歸者為徃一說反而歸者即謂既
 徃者○行鬼神之說若依愚之管見却合大傳但不
 合北溪氏大傳曰日徃則月來月徃則日來云云/
 者屈也來者伸也屈伸相感朱子此謂竒偶生成之
 屈伸徃來者屈伸徃來字實本諸此若如陳說則生
 者即為神成者即為鬼不必謂竒偶生成之屈伸徃
[010-40a]
 來者矣况於生為神成為鬼則來者在前徃者居後
 若如日徃則月來徃者屈也之義則徃者在前來者
 居其後此其不同明矣愚向者之說似更可思○程
 子嘗曰所應復為感所感復為應此可以証徃來屈
 伸之義○鬼神謂凡竒偶之生成屈伸徃來者○依
 北溪說則所謂徃來者乃陽主進隂主退之義一說
 就是精氣為物游魂為變之例依愚管見則所謂徃
 來者即徃者屈也來者伸也之義一則徃在來之前
[010-40b]
 一則徃在來之後知此則扵二說知所折&KR0454矣或曰
 此以其生之序言彼以其行之序言○天一至成變
 化而行鬼神也當作一片渾淪看葢自天一至地十
 既零碎說就繼之以天數五地數五而着一句五位
 相得而各有合把前面數畧說出主意了然後又搃
 計而說出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一句明說此是
 造化之秘也河圖之數盡是天地之數也故搃註曰
 此言天地大衍之數不曰河圖大衍之數也此既見
[010-41a]
 聖人文章之妙一句當他人千百句者也
大衍之數五十
 大衍之數五十謂蓍䇿五十之數起扵河圖中宫以
 五乘十而得也不然五十字何所指若無個蓍衍河
 圖中宫何為是則大衍之數五十一句正所謂蓍䇿
 之全數也本義搃註曰此章言天地大衍之數數字
 正謂蓍䇿也故繼之曰其用四十有九其者非指蓍
 而何○衍者就母數起子數之謂也○天五乘地十
[010-41b]
 乘者駕其上之謂也數法有乘除○謂之大衍者五
 個一衍之而各極其數以至扵十合之而為五十也
 語録又云一個衍成十個五個便成五十則本義正
 意所謂五其十也○又一說河圖積數五十五其五
 十者皆因五而後得獨五為五十所因而自無所因
 故虚之則但謂五十愚謂此說雖通然大衍二字似
 欠分明故次之○一說河圖之數五十五而大衍只
 用五十者葢中宫之五為五行正數本該得在外之
[010-42a]
 五十今既舉五十則中宫之五亦在其中矣故止皆
 曰五十云○又一說五十五之中其四十者分為隂
 陽老少之數而其五與十者無所為則又以五乘十
 十乘五而亦皆為五十矣愚謂此亦中宫天五乘地
 十之義但以其四十者分為隂陽老少之數而其五
 與十者無所為則又以五乘十十乘五而亦皆為五
 十矣愚謂此亦中宫天五乘地十之意但以其四十
 者分為隂陽老少之數似方其大衍之時未暇及此
[010-42b]
 必大衍之後方為此耳雖曰圖中自具此數然扵本
 文大衍二字為稍逺矣亦不及前說為明故又次之
 而本義所以只取前一說也○又曰大衍之數五十
 只在河圖中宫得者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搃河圖
 中外之數也二者自不相關非是去其中五而取五
 十也○程子曰數起扵一偹扵五小衍之而成十大
 衍之而為五十愚謂大衍者小衍之合也小衍大衍
 只是一起事○又曰五十數之成成則不動故損一
[010-43a]
 而為用愚謂此邵子之學所以必扵動處起數也亦
 所謂起處起歟○又曰玉海七十六冊三十六板小
 學紺珠曰生數自一二三四而極扵五成數自六七
 八九而極扵十故大衍之數五十取天地之極數以
 立本也布算者生數至四而止遇五則變而為一成
 數至九而止遇十則變而為一故其用四十有九取
 天地之變以起用也○愚謂由一而五而十而至扵
 五十此如登山自山麓以至扵山尖之極頂處也然
[010-43b]
 後殺其一而為四十有九此如從山之極頂處一轉
 歩時也動之端也變從此亦有自然之勢也葢五十
 者數之成足處去其一則起變動矣猶既濟之後有
 未濟也此不是小關節
其用四十有九
 必虚其一以象太極者葢氣必有理大衍之數五十
 者氣數也氣不徒氣而理存焉然氣有為而理無為
 故虚其一以象太極之無為若不虚其一則有氣而
[010-44a]
 無理而數亦滯而不通矣故曰皆出扵理勢之自然
 而非人智力所能損益也○既虚其一以象太極而
 其餘四十九䇿之當用者則兩儀體具而未分之象
 也葢啟蒙此解葢對下句分而為二以象兩儀而得
 之若本義只是虚其一以象太極不可以為又有象
 兩儀未分之義也○啟蒙以虚其一為象太極語録
 又以四十九䇿之未分者為象太乙葢太極以理言
 也太乙以氣言也然象太極之意重象太乙之意輕
[010-44b]
 其說已具上○每疑作易者所以虚一象太極之意
 亦不為不重而傳文又獨不言本義亦不解豈孔子
 之意以為既言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者自有所當
 而本義所以不解者以為自有啟蒙在耶○要之太
 極無象啟蒙之意葢出蔡氏朱子以其無定義姑存
 之○蓍生本滿百莖今特取半用者豈以人事居造
 化之半故特取半用歟其用四十有九為人事用也
 此乃臆說未敢自以為然○閏積月之餘日而成月
[010-45a]
 者也葢一年十二月氣盈六日朔虚六日共餘十二
 日三年則餘三十六日分三十日為一月又以六日
 為後閏之積其第四第五年又各餘十二日以此二
 十四日凑前六日又成一閏月便是五嵗再閏也○
 積分二字謂積而分之也每年積餘十二日至三年
 則分為一閏五年又分為一閏也掛一當一嵗揲左
 當二嵗扐左則三嵗一閏矣又揲右當四嵗扐右則
 五嵗再閏也故再扐而後掛蔡氏謂不言分二不言
[010-45b]
 揲四獨言掛一者明第二變不可不掛也愚謂既言
 掛則見其先已分二而揲四歸竒亦隨之矣○愚按
 本義之說自明白閏積月之餘日而成月者也此閏
 字先一閏亦是此閏後一閏亦是此閏下句即曰五
 嵗之間再積日而再成月故五嵗之間凡有再閏然
 後别起積分如一掛之後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
 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後别起一掛也此再字猶云兩
 也非專指第二次者也如子路問君子章集註云修
[010-46a]
 已以敬夫子之言至矣盡矣而子路少之故再以其
 充積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此再字非專指修已以
 安百姓一句也連修已以安人都說在見是兩重意
 也則知古人用字之法矣○啟蒙則曰遂以四揲左
 手之䇿以象四時而歸其餘數扵左手第四指間以
 象閏又以四揲右手之䇿而再歸其餘數扵左手第
 三指間以象再閏此說只是要再閏之象分明非謂
 上句歸竒扵扐以象閏只是初一閏者若以為只是
[010-46b]
 初一閏者則下句故再扐而後掛之上又須粘起右
 手之揲四以象四時然後及扵歸扐以象閏如何只
 說故再扐而後掛廢却揲右者不舉耶可見本義精
 矣至扵筮儀亦知啟蒙之說逐句分貼確不可移葢
 亦欲其明白而已初不害其意之同也○又曰氣盈
 者以一年二十四氣言之該三百六十五日有竒朔
 虚六日者以一年十二月朔言之該三百五十四日
 有竒舉成數亦為六日是少了六日也○或問一年
[010-47a]
 氣盈餘六日又謂朔虚餘六日何也似乎只有氣盈
 六日其日行則每日周天一度其數恰好也奈何又
 有餘六日曰非日自餘六日也是為月帶累退就月
 而見餘六日也故曰朔虚朔主月言也葢每月該三
 十日今被月行遲追日不及每年便有五六個月是
 小月了月小是月至廿九日而晦盡明日則再蘓而
 更為朔也日為月帶累日之行雖自足其一周之數
 緣要凑成個月等不得他三十日而分為月也一年
[010-47b]
 却是多餘六日即朔之虚也而氣又盈六日却是一
 年餘十二日二年餘二十四日三年餘三十六日先
 且凑三十日為一閏又将零六日以後二年所餘之
 二十四日再做一閏也○看來天自做天行日自做
 日行月又自做月行氣盈者二十四氣也若今年冬
 至至明年冬至决定三百六十五日也試以歴書查
 便見○氣盈者天之數朔虚者月之數○又曰一年
 二十四氣相去恰恰三百六十四日一年十二朔相
[010-48a]
 去恰恰三百五十四日因是每月不能恰恰至三十
 日方置閏以定之也○四分度之一者天行每一度
 計九百四十分分為四分則計四個二百三十五分
 而得其四分之一也○天行過一度者天行健一日
 一夜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又過一度
 也○朱子云日月皆從角起日則一日運一周依舊
 只到那角天則周了又過那角些子累将去到一年
 便與日會
[010-48b]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云云/當期之日
 夫十者數之全也故太陽居一後面便連個九少隂
 居二後面便連個八後倣此○又曰在理自一至十
 之數是個渾淪的物也一則斷然含九二則斷然含
 八三四五皆然然今不曰含九含八而曰連九連八
 者葢但含九則元無個九只是就一上說含九耳曰
 二含八則元無個八只是就二上說含八耳今在河
 圖則一之外實有個九在也故曰二連云云/○太陽
[010-49a]
 居一云云/是横圖來也○一六共宗為太隂水二七
 為朋為少陽火三八同道為少隂木四九為友為太
 陽金自是一様論也○太陽居一而連九少隂居二
 而連八少陽居三而連七太隂居四而連六者又自
 是一様論也葢隂陽無定在是活套字如太隂圖火
 本為太陽而又為隂之穉水本為太隂而又為陽之
 穉也○太陽居一而連九云云/此理最妙天地人物
 之數徃徃有恰恰相凑處有一人庚子生父癸酉而
[010-49b]
 貴母丁丑妻己亥曽抄得範圍虚中數其語云金水
 雙親父得禄鴛幃木命年差長此理葢亦一含九二
 含八之類也但其數門目甚為煩細若有師根亦要
 費無限工夫故邵子欲以授二程明道曰某兄弟安
 得有許多工夫也大抵只是一分為二之理所謂一
 本雙榦千兒萬孫而已矣更有一說却要人事參會
 也○又云凡四為竒凡八為偶者以四對八則四為
 竒而八則兩倍為偶也不必拘一二三四之例此只
[010-50a]
 以三變之末去了初掛不四則八而分隂陽耳○竒
 圓圍三耦方圍四此以天地間凡物言皆隂陽之定
 數而無待扵安排也○三用其全四用其半亦是理
 數之自然陽饒而隂乏也所以然者只是一氣之流
 行但裁取後一半是陽饒而隂乏也故朱子曰以其
 流行之統體而言則但謂之乾而無所不包矣以其
 動静分之然後有隂陽剛柔之别也此亦可見陽全
 隂半之理○本義積而數之則為六七八九此以掛
[010-50b]
 扐之數言也而第三變揲數䇿數亦皆符會此以掛
 扐之外過揲者言也其曰三變者通三變也不止謂
 末後一變○其揲亦九不承上餘三竒則九者言只
 是下句䇿亦四九三十六者而以四揲之得九個四
 也若以九數之則為四個九矣即所謂四九三十六
 也○又云三竒則九者所歸餘者本三個四每四當
 一竒竒圓圍三而用其全則三個三也故曰三竒則
 九其揲亦九者為三竒外之䇿以四揲之凡九個四
[010-51a]
 也策亦四九三十六者謂更将此䇿以九數之又為
 四個九也三偶則六者本歸餘得三個八每八當一
 偶偶方圍四而用其半則三個二也故曰三偶則六
 其揲亦六者謂三偶外之䇿以四揲之得六個四也
 䇿亦四六二十四者謂更将此䇿以六數之又為四
 個六也餘倣此○變化徃來進退離合之妙此純以
 蓍䇿之七八九六言所以搃括上文揲蓍之法則通
 計三變之餘以下云云/者也○變化者六八隂變也
[010-51b]
 七九陽化也徃來者得七九則陽來隂徃矣得六八
 則隂徃陽來矣進退自七而九是陽進也自八而六
 隂之退也離合者離謂揲餘之數與揲數䇿數各自
 為數也合謂揲餘之數與揲數䇿數亦皆符會也○
 變化者䇿數之七九為陽八六為隂或為七九或為
 八六此數無常此變化也不必謂老陽變為少隂老
 隂變為少陽也葢如此則七八為不變而此變化二
 字該不盡了○變化徃來即下傳第一章本義云所
[010-52a]
 謂剛柔相推而卦爻之變徃來交錯無不可見之義
 變化者如得七與九則陽之化也如得八與六則隂
 之變也其變化皆出扵蓍䇿自然之動而無容乎人
 力也○又云徃者謂前之變者為徃後有繼者為來
 如徃過來續之義承上變化言也○愚謂徃來者如
 陽化為隂則陽徃而隂來隂變為陽則隂徃而陽來
 故或遇七與九則不見六與八矣或遇六與八則不
 見七與九矣其交迭出没惟變所適亦皆無容乎人
[010-52b]
 力也○又云進退者自七而九為進自八而六為退
 此言揲得八六者皆為退數不相混也○又曰進退
 者謂七九皆陽數也陽以七為少九為老是陽主進
 也八六皆隂數也隂數反以八為少六為老是隂主
 退也其進退蓍䇿自然之變也豈容人力之所増損
 哉離合離者為始也或三揲皆得竒或三揲皆得偶
 或二偶一竒或二竒一偶二變各自為變也合者謂
 其末也三竒合為九而揲數九其四䇿數又四其九
[010-53a]
 也三偶合為六而揲數六其四䇿數又四其六也二
 偶一竒合為七而揲數七其四䇿數四其七也二竒
 一偶合為八而揲數八其四䇿數四其八也是皆出
 扵自然之妙又豈人力所能為哉○乾之䇿二百一
 十有六一爻三十六二爻七十二三爻一百八四爻
 一百四十四五爻一百八十六六爻則二百一十有
 六也○坤之䇿百四十有四一爻二十四二爻四十
 八三爻七十二四爻九十六五爻百二十六爻則百
[010-53b]
 四十有四矣○又曰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者以老
 陽之數計之也坤䇿亦然故承此而言二篇之䇿萬
 有一千五百二十皆老數也本義曰凡陽爻百九十
 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䇿重老陽之數也隂爻亦然
 ○此特以老隂老陽計乾坤之䇿數而得三百有六
 十者然也然少陽之䇿二十八積乾之六爻皆少陽
 之䇿則一百九十二合之亦為三百有六十也葢只
 是四十九之數除掛扐之外老陽雖得三十六老隂
[010-54a]
 則只是二十四矣少陽比老陽雖少八䇿少隂比老
 隂則又多八䇿矣故積之而數亦均為三百有六十
二篇之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當萬物之數葢萬物之數至多也而二篇之䇿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亦多之至也故以為當萬物之數朱
 子曰此亦是取象之辭不是萬物恰有此數也且其
 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乾之䇿只有三百
 六十亦不能恰當此數看聖人說道理有不如後世
[010-54b]
 之謹宻處然後世學者謹宻雖若有餘而意味則不
 足矣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分而為二以象兩儀一條以一變者言也乾之䇿一
 條以六爻者言也二篇之䇿一條以三百八十四爻
 者言也把這六爻之䇿都計了又指實說出所以成
 卦者如此而遂及變占之例葢原其始而要其終也
 既言十有八變而成卦又言八卦而小成者所以明
[010-55a]
 卦有内外體也○又云既曰十有八變而成卦則求
 卦之法偹矣乃從計之曰八卦而小成何歟曰上文
 四營而成易以一變者言也遂乘勢說到十有八變
 而成卦處而中間有内體之卦一節未及發不容以
 曖昧也故翻足之以此句亦理勢之宜然也此句實
 帶上文其下句引而伸之乃更端向下文矣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據啟蒙則引而伸之者自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也觸
[010-55b]
 類而長之者則六十四卦可變為四千九十六卦也
 此說雖是明白條暢然引而伸之者自九變積而至
 扵十八變也觸類而長之則非復有所變也不過因
 其卦之已成而視其爻之變與不變以為動静其類
 固不同也而乃謂之觸類何耶據本義而遡其意則
 引而伸之者一卦變而為六十四卦也觸類而長之
 者每一卦以此類推各變為六十四卦也故本義首
 句便云謂已成六爻而視其爻之云云/分明與啟蒙
[010-56a]
 不同非是去了引而伸之一句不解只解觸類而長
 之者葢本義是晚年所定啟蒙是早年所見而後來
 未及改耳若或强比而同之則非所同也且啟蒙扵
 爻變例之後又云扵是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而四
 千九十六卦在其中所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
 下之能事畢矣是固亦以引而伸之為一卦變而為
 六十四卦者也然則啟蒙後說自與前說不同葢後
 段已改前段未及改耳是益足以見本義之當從也
[010-56b]
 ○或疑據文公年譜則本義成扵四十八嵗啟蒙成
 扵五十七嵗是啟蒙是後來定見在所當從也大抵
 本義雖成扵四十八嵗然五十七嵗之後猶可以改
 定且大學章句之成乆矣待易簀之前三日猶解誠
 意一章豈本義既定後來遂不可改耶今按搃註啟
 蒙偹言之一句則又似本義之成在啟蒙之後而愈
 足以証本義為後來所改定而在所當從矣○大抵
 讀書須要酌以真理不可全信耳目全憑故紙雖朱
[010-57a]
 子之說亦不能無未盡善處且朱子之釋註諸書據
 文集所載則其前後不同亦多據語録所載則其不
 同處尤多若理出扵至當歸一則又安有不同者耶
 然則學者安得便以朱子之說而遂不敢有所異同
 耶蔡九峯書傳序云生扵數千載之下而欲講明扵
 數千載之上亦已難矣誠哉是言也然則其所以不
 能無彼此之說者理固宜然○今按此章本義與啟
 蒙不同處凡數條大衍之數五十本義只取一說而
[010-57b]
 啟蒙則備三說而用四十有九本義只畧說過而啟
 蒙則以為虚一以象太極其餘四十有九者象兩儀
 之未分然此猶有說也以為詳見啟蒙本義曰期周
 一嵗也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舉成數
 而概言之耳而啟蒙則曰當期之日每月三十日合
 十二月為三百六十日也葢以氣言之則有三百六
 十五日以朔言之則有三百五十四日合氣盈朔虚
 之中數而言故曰三百有六十也若此者果可以為
[010-58a]
 同耶本義曰少隂退而未及乎虚少陽進而未及乎
 盈故以老陽老隂計乾坤六爻之䇿而啟蒙則曰此
 獨以老隂老陽之䇿為言者以易用九六而不用七
 八也若此者又果同耶又天下之能事畢矣一句本
 義無明解而啟蒙則曰天下之事其吉凶悔吝皆不
 越乎此而見得天下之能事畢然此則下文顯道神
 徳行可與酬酢可與佑神之意似亦未為穏愜本義
 所以不明解者愚意只是以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
[010-58b]
 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為天下之能事畢也語
 意獨云易卦之變至此則至矣盡矣無以復加矣尚
 未知是否也○凡本義與啟蒙不同處嘗細玩之則
 啟蒙不若本義之精當
顯道神徳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道即理凡易詞所發明者皆是也徳行指事為之迹
 言如涉川攸徃之類此以隠顯相對說葢至微者理
 也而易有辭以顯之猶所謂闡幽也至著者事也而
[010-59a]
 易有數以神之猶所謂微顯也○顯道只據易辭言
 神徳行只據易數言夫如是明有以酬酢乎人而决
 人之疑幽有以佑乎神而言神之所不能言者矣不
 必以顯道為可與酬酢神徳行為可與佑神酬酢佑
 神通承顯道神徳行言○道以理言不必拘是天道
 本義曰道因辭顯則凡辭中所說皆道也若拘說天
 道則只有否泰剥復諸卦能顯道而其餘皆不能顯
 道矣大抵如乾道大通而至正初陽在下未可施用
[010-59b]
 之類此皆道之所在而有以闡之也○徳行只據事
 為而言神是易中有理以神之非是說人之一行一
 止皆為非人所能為也葢元亨利貞勿用利見之類
 却是使人之作事合理處却因數衍出來此便是易
 有以神其徳行也所謂行以數神者葢如此若說人
 之行止皆非人所能為了又安用易而易又安能佑
 神此决不通葢易以道義配禍福與後世䜟緯術數
 之書不同者正在扵此彼語録所謂須知得天理合
[010-60a]
 著如此者最有味也道因辭顯以辭占言也行以數
 神以象變言也變則象之未形者象則變之已成者
 此主變而未及象也然義類大概如此分别○行以
 數神數是方變之象數也徳行之所以得吉利而免
 凶害者皆自揲蓍之變來因卦之變而得所值之卦
 爻以知吾事之吉凶而趨避之數之所係重矣所謂
 惟幾也故成天下之務○道因辭顯行以數神辭則
 該占數則兼變象既如此認則不應以顯道屬酬酢
[010-60b]
 神徳行屬佑神矣葢辭變象占四者皆可以應人之
 求而助神之功○朱子曰此是說蓍卦之用○又曰
 道理因此顯著徳行是人事却由取决扵蓍上句釋
 顯道下句釋神行又曰既知吉凶便可以酬酢事變
 或曰是說顯道可與酬酢○又曰神又豈能自說吉
 凶與人因有易後方著見便是易來扶助神也或曰
 是說神徳行可與佑神○愚謂所謂知吉凶者不但
 是辭之所顯也所謂取决扵蓍者亦其吉凶也所謂
[010-61a]
 能說吉凶與人者即蓍也然則顯道豈但可與酬酢
 哉亦能佑神矣○所說神又豈能自說吉凶與人因
 有易後方著見者固為主佑神然說吉凶明白者辭
 也有易云者蓍卦兼也且所謂吉凶與人獨非所謂
 酬酢乎葢酬酢佑神只是說易之用明能應人事幽
 能助神功兼幽明而言耳非必分應上文也徳行人
 事也道人事之理也故不必分酬酢與佑神○若依
 彼說亦無大害但究顯道神徳行統為一事下句亦
[010-61b]
 然
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神字對人言明非人之所能為也葢天地大衍之數
 揲蓍求卦之法無一不出扵理勢之自然實宰物者
 之所安排也宰物者何心哉一氣機之迭運一竒偶
 之積分若使之然而實非使之然者雖欲其不然而
 有不得不然者故曰神之所為也要之神亦無為也
 神本無心故自然惟自然故至妙○其知神之所為
[010-62a]
 乎此神字即程子乾卦傳所謂以妙用言謂之神者
 也其實即天之妙用張子所謂一神之神也一神而
 兩化故成出許多數法來故彼此相當不合而合出
 扵無心而成而實非有心者所能成也○道字輕帶
 變化字說此神字與上文神徳行及佑神之神不同
 神徳行神字活與神明之神同佑神之神字死以造
 化之功言之與幽賛扵神明之神同此所謂神之所
 為者言其變化之妙非人之所能為耳正前面本義
[010-62b]
 所謂皆出扵理勢之自然而非人之智力所能損益
 者也又曰是其變化徃來進退離合之妙皆出扵自
 然非人所能為也更以無思無為不疾而速不行而
 至兩段來照看則神之義可得矣要之與佑神之神
 亦非有二也○此言天地大衍之數一句自天一地
 二起至大衍之數五十止也○揲蓍求卦之法一句
 則斷自其用四十有九起至天下之能事畢矣止也
 或曰大衍之數宜該乾之䇿及二篇之䇿一條且二
[010-63a]
 條有當朞之日及當萬物之數字曰不然也大衍字
 正說得河圖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以
 後便是法也其曰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百
 四十有四曰乾曰坤便無與扵大衍字只是卦也卦
 則自分二揲四歸竒之法所得者而積數之也曰二
 篇之䇿便亦自揲蓍所求而來也故末節亦曰變化
 之道即上文數法也亦分數與法不謂數内有法也
 ○朱子不是特故以大衍之數五十一句析出與天
[010-63b]
 一地二條為一段也葢因數字與法字相對故從其
 類而分之中庸首章句曰道之大原出於天而不可
 易其實體備扵已而不可離云云/亦是此例
 
 
 
 
 易經蒙引卷十上
[010-64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經蒙引卷十下
             明 蔡清 撰
 繫辭上傳
  第十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云/云以卜筮者尚其占
 或問尚辭與尚占如何分别曰人之發言處事處自
 有兩様有止議論道理不及吉凶泛應事物不關利
[010-64b]
 害者則尚其辭以言而已矣亦有事關成敗之兩途
 而須用决擇㡬渉善惡之兩端而須為剖析者則當
 尚其占以斷其疑矣如孔子之賛顔子曰不逺復無
 祗悔者則尚辭之類也其曰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則
 有利害從之矣此則尚占之類也然尚辭尚占一舉
 而兼尚者固多如上章所謂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以
 下七爻則有辭兼有占矣故下文君子将有為也一
 條亦兼辭占尚辭與尚占有别後章云繫辭焉所以
[010-65a]
 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扵此可見尚辭尚占之
 别矣○以動者尚其變是㡬處有善惡兩端之分以
 制器者尚其象制器則動之有成者○譬如在官處
 事亦有常行事例不待思索裁度只管據見成之法
 而施者此是尚象以制器也亦有忽然一事來前是
 非利害兩途未决須費商量裁度則當隨機應變析
 理不眩期底扵是不納扵非此是以動者尚其變也
 ○下文發言處事内便有决疑在發言與處事俱兼
[010-65b]
 得决疑意此卜筮不要實說是假借意義字様如上
 章之酬酢下節之參伍錯綜皆其例也又如君子經
 綸豈直指治絲之事哉乍說人多未信○大學顧諟
 天之明命章句曰顧謂常目在之也按明命是理無
 形者也豈可以常目在乎此借字法也故愚謂此之
 卜筮即是取占事之義下繫傳曰占事知來是說聖
 人據事而占之所謂無卜筮而知吉凶者亦非真以
 蓍龜占也○以卜筮者尚其占依上句以言以動以
[010-66a]
 制器例則以卜筮只是以决疑之義亦不犯了尚占
 字葢言動制器卜筮當在尚辭尚占尚變尚象之外
 也故不必以問焉為即上文之卜筮如魏文侯卜相
 之類未必皆用龜卜也只是取决扵李克耳此葢六
 書假借之義○魏文侯卜相之卜非以龜卜也只是
 取决之意比卦原筮之筮非以蓍筮也亦只是審决
 之意信乎以卜筮者尚其占之卜筮只是取决疑之
 意也又曰占事知來者亦只是據事而占之非以蓍
[010-66b]
 龜占也○以言者尚其辭謂取其辭以發言也以動
 者尚其變謂取其變以舉動也以制器者尚其象謂
 取其象以制器也以卜筮者尚其占謂取其占以决
 所疑也决疑在占之外也若泥卜筮事則須卜筮後
 方得占如何乃取占以用之扵卜筮乎明者可以了
 然○辭變象占俱在言動制器卜筮之前○四者皆
 變化之道神之所為也有變須有象有象須有辭有
 辭則占隨之矣四者不容相無故曰皆變化之道變
[010-67a]
 如是則象如是象如是則辭占亦如是是變者又神
 之所都也而象辭占則神之所在也上章行以數神
 正扵其變處神之也上文言動制器卜筮不必俱以
 筮易言下文問焉而以言及參伍以變雖皆主筮易
 言然孔子上文寔是兼該動居兩端下文只就筮易
 上發明耳葢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亦可用易
 也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亦可用易也易之為書也
 不可逺若專主扵筮則其用狹矣况易之辭變象占
[010-67b]
 可以窮理盡性至命可以崇徳廣業豈必拘拘扵筮
 也哉若以下兩條為據只就筮易上說固無得而非
 議之者只是若欠了一邉耳
是以君子将有為也一條/
 或問有為有行如何分曰為者本身心所為也行者
 出乎身而加乎民者也所施行扵外者也○行之扵
 身是有為措之事業是有行○辭占所以為天下之
 至精者以其體該本無都是假象之辭也用應始有
[010-68a]
 則無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矣此出易五賛首篇又
 曰稽寔待虚存體應用亦可見其精矣又曰潔净精
 微是之謂易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一條/
 參伍以變四營而成變也謂分一掛二揲四歸竒但
 一變成扵歸竒故今人多以歸竒取變謂歸竒上見
 有多寡之數扵左右歸竒上見其一先一後更相考
 覈以審其多寡之數也○多謂九與八寡謂五與四
[010-68b]
 其明筮賛有曰四五為少八九為多以審其多寡之
 實○今人俱以一變之得五為少得九為多再變三
 變之得四為少得八為多固亦可通然實非本義多
 寡二字正意葢若拘多寡二字實則下句所謂一左
 一右一低一昂俱要明白有個左右明白有個低昂
 矣而又安得如彼明白乎毋亦是止取其義意而已
 耶○變者數之未定數者變之已成方其數之謂之
 變及其變之已定或為七為九或為八為六則謂之
[010-69a]
 數矣○錯綜其數即所變歸竒之數也舊說交而互
 之謂有一變者又有再變者又有三變者各不相混
 是一左一右之意也○搃而挈之舊說謂以第二變
 之餘積扵初變者之上又以第三變之餘積扵再變
 者之上是一低一昂之意也○按此說扵兩個一字
 似未親切○錯綜其數與通其變似略相混大抵變
 者數之未成數者變之已成通其變雖曰三揲兩手
 之䇿以成隂陽老少之畫然終主扵三次之方變者
[010-69b]
 言有揲在内也錯綜其數雖曰亦通兩手三揲之數
 然終主於既變成七八九六之數言不兼揲言也况
 自初變至二變亦可謂之錯綜而不可謂之通其變
參伍之義
 朱子語類曰三五是相牽連之意如三要做五須用
 添二五要做六須用添一若要做三又須着减二○
 又問譬之三十錢以三數之為得幾個三了又以五
 數之為得幾個五兩數相合方可看得個成數朱子
[010-70a]
 曰是如此○又問如趙廣漢欲問馬先問牛便只是
 以彼數來參此數否曰是○又曰若是他數猶可凑
 參與伍兩數自是參錯不齊所以舉以為言如這三
 個将五來比又多兩個這是五個将三來比又少二
 個○又曰譬猶幾個物在這邉逐三個數看是㡬個
 又逐五個數看是㡬個○又曰若三個兩便多了一
 個主於五而言/故曰多一個三個三是九個又少了一個主於十/而言兩
 個五也故曰/又少一個三個四又是十二個也未是這少不成/二五為十
[010-70b]
 多不成三/五為十五三箇五方是十五箇謂凑成/五數也○大全載朱
 子曰參以三數之也伍以五數之也如云什伍其民
 如云或相什百非直為三與五而已也愚謂此說甚
 通暢然則若謂什伍以變亦不害其為更相考覈之
 意矣但什伍與什百字面數目太多故止用參伍耳
 ○又曰葢數紀之法以三數之則遇五而齊以五數
 之則遇三而會愚謂此所謂齊亦會之義也假如有
 四十文錢在此以五數之得八個五為四十也又以
[010-71a]
 三數之則十三個三又餘其一亦為四十文也又如
 有四十二文錢在此以三數之得十四個三為四十
 二文也又以五伍之則八個五又餘其二亦為四十
 二文也然此特取其參伍之淺淺者以示彷彿耳要
 之三五正義則不止是如本義所引荀子韓非漢書
 之言則三五之法常嘿行扵事為膠臈之中非智者
 亦未易臻其妙也○清又聞兵陣之法接戰之餘數
 十萬之師頃刻之際不知所損及見在有㡬或隨欲
[010-71b]
 用多少扵東路用多少扵西路再用多少為正兵用
 多少為竒兵此須得知吾兵之數乃可裒益取用扵
 是主将發令即扵所頓地或十個為一朋又或令一
 百個做一朋又或令數百數千做一朋然後馳馬一
 數或令隊長凑報俄頃之間便知元數所損多少即
 惟主将隨宜撥用也此雖非本義所引諸說之正義
 然亦一參伍之法可以開初學之蒙也○又老吏斷
 獄徃徃有用參伍之法者如程明道先生初為京兆
[010-72a]
 鄠縣簿民有借兄之宅居者發地藏錢兄之子訴曰
 父所藏也令言無証佐何以决之先生曰此易辨耳
 問兄之子曰爾父藏錢㡬年矣曰四十年彼借宅居
 㡬何年曰二十年矣即遣吏取錢十千示之謂借宅
 者曰今官府鑄錢不過五六年即遍天下此見二十
 年所藏决不止扵四十年前之錢也此錢皆汝未借
 居前所鑄何也其人遂服是得三五之法矣又唐張
 鸞為河陽尉有吕元偽作倉督馮忱書盗糶倉粟忱
[010-72b]
 不認而元執之堅張乃取元告状用紙貼兩頭惟留
 二字問是汝書曰非乃去貼即是元状先决五十又
 貼詐為馮忱書留二字問之乃曰是及去貼即詐書
 也元扵是伏罪亦得參伍之法矣○又曰所謂參伍
 以變者葢言或以三數而變之或以五數而變之前
 後多寡更相反覆以不齊而要其齊愚謂以不齊而
 要其齊此正三五之正義要指也○又曰如河圖洛
 書大衍之數伏羲文王之卦歴象之日月五星章蔀
[010-73a]
 紀元是皆各為一法不相依附而不害其相通也愚
 謂此亦如所謂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
 表裏之意亦參伍法也○又曰此如三三為九五六
 三十之類雖不用揲蓍而推算變通未嘗不用○又
 曰參伍不獨是以數算大概是參合的意思○又曰
 兵家謂窺敵制變欲伍以參今欲覘敵人之事教一
 人探來恁的說又差一人去探來若說不同便将這
 兩說相參看如何以求其寔所以謂之欲伍以參此
[010-73b]
 說最為明白而至到當記曉○一說參伍以變前一
 變未見參伍必以第一第二變與第三變相對方為
 參伍此即是通其變也故本義曰葢通三揲兩手之
 䇿以成隂陽老少之畫以葢字貫下即連上句在中
 不得界斷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兩句也朱子又曰參
 伍所以通之其治之也簡而疎○一說錯綜其數謂
 合十八變之數以觀則七八九六之畢陳但見其數
 有七焉九焉有八焉六焉六則與九對八則與七對
[010-74a]
 而有左右交互之義或陽上而隂下如註所謂陽上
 去做隂隂下來做陽亦得所謂六上生七為陽九下
 生八為隂亦得此謂錯綜其數只是究七八九六之
 數以定卦爻動静之象也亦皆冠扵葢字之下不復
 以别扵錯綜其數之句也是即朱子註中所謂錯綜
 所以極之其治之也繁而宻者也○按此後說似合
 本義又有小註一証似為穏扵前說當記取前說則
 與平庵項氏之註亦略有合○如後說扵本義為符
[010-74b]
 合似無可疑者矣但孔子此節何緣都無一字言一
 變而直言通三變者都無一句言一爻之數而直言
 極六爻之數者似尚可疑耳然未易輕議姑置之
錯綜之義
 按朱子語類曰錯者有迭相為用之意綜有搃而挈
 之之意如織者之綜絲也○又曰綜如織的綜一個
 上去一個下來陽上去做隂隂下來做陽如綜相似
 愚謂此二句不可曉似當作隂上去做陽陽下來做
[010-75a]
 隂乃通今云然者葢謂陽上去為九則變隂矣隂下
 來為六則變陽矣然此二說皆是有九六而無七八
 似未為的論○又問本義云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
 右之謂也莫是揲蓍以左揲右以右揲左否曰不特
 如此乾對坤坎對離自是交錯清謂既云不特如此
 所謂左揲右右揲左者亦其一義矣但曰乾對坤坎
 對離則所未曉葢錯綜其數似猶是只以三變成爻
 者言安得便有三畫之乾坤坎離等卦及至扵究七
[010-75b]
 八九六之數以定卦爻動静之象亦只是以所占得
 之卦六爻言或兼以所定卦言或一爻變或二爻三
 爻變或四五爻變初無乾對坤坎對離之象也此葢
 朱子後來縱說直說不膠扵本義處又或記者之欠
 始末也○又問綜者搃而挈之莫是合掛扐之數否
 曰且以七八九六明之六七八九便是次序然而七
 是陽六壓他不得便當挨上七生八八生九九又是
 須挨上便是一低一昻清謂此只是按定六七八九
[010-76a]
 字面上論見其有上下低昻之勢也其指掌畫圖具
 於右見語類
[010-77a]
 又曰錯綜之數便只是七八九六六對九七對八便
 是東西相錯愚謂據其所得之卦爻未必皆七與八
 對九與六對葢但得九便是六之對得六便是九之
 對七八亦然一則老隂老陽為對也一則少隂少陽
 為對也又曰六上生七為陽九下生八為隂葢老陽
 變少隂也其寔所得之卦爻未必皆老隂老陽也其
 說未果定論否但據七八九六則七與八對六與九
 對處便見一左一右之義凡為九則七之進而為九
[010-77b]
 也凡為六則八之退而為六也進者上而退者下便
 是一低一昻之意○朱子又謂綜如織的綜一個上
 去一個下來陽上去做隂隂下來做陽又曰六上生
 七為陽九下生八為隂便上下為綜愚謂此葢以六
 七八九序而言則九在八之上八在七之上七在六
 之上故曰六上生七九下生八也論數之序則如此
 其寔揲蓍所得者八不必皆自九而下七不必皆自
 六而上亦取其意義耳意思亦如上所論錯綜之例
[010-78a]
 ○清謂通其變三變皆參伍者也極其數六爻之數
 皆錯綜者也○按前說扵參伍之義固可通惟錯綜
 之義扵朱子小註之說似尚可疑今細論之朱子謂
 錯是徃來的又曰是徃來交錯之義又曰六對九七
 對八便是東西相對錯愚謂當揲扐之際但得竒則
 為陽來陽來則隂徃就為右邉有一隂為對矣但得
 偶則為隂來隂來則陽徃就如左邉有一陽為之對
 矣况所揲扐者不但有竒又間有偶不但有偶又間
[010-78b]
 有竒縱使諸變純是竒亦自各有偶之對純是偶亦
 自各有竒之對也此謂竒偶猶仍舊說以數之九八
 為偶五四為竒也○葢朱子所謂七八九六則錯與
 綜同時又搃是一義也葢同是一七八九六也以為
 左右之交互亦得以為上下之低昻亦得更詳之○
 變則象之未定者器則動之已成者故須知制器與
 動不同也○參伍以變與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是
 變也錯綜其數與極其數遂成天下之象是象也○
[010-79a]
 或曰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似已成象矣曰未也雖
 成隂陽老少之畫然安知老者為動乎少者為動乎
 皆未定也○通其變謂變到完處而天地之文已成
 極其數到完處而天下之象已定○極七八九六之
 數以定卦爻動静之象動與變却不同要辨得明如
 九六變也七八不變也至扵動則或九六為動又或
 五爻為九六則一爻得七八為動者矣動則不分九
 六與七八○天下之至變正謂蓍之徳圓而神也故
[010-79b]
 能為多為少為竒為偶為老為少為動為静莫知其
 方惟變所適耳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一字謂之易二字謂之蓍卦四字謂之辭變象占一
 也无思无為言其無心也此句單解與寂然不動不
 相混合寂自與感為對○此四者之體所以立而用所
 以行也所以字不指無思無為乃指神字葢非天
 地之至神孰能與此即是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010-80a]
 行而至便是四者之體所以立而用所以行在扵神
 矣葢寂然只是體之立感通只是用之行不見是所
 以處其所以如此者神也○或以無思無為亦為體
 之立非也葢無思無為只是無心此句在寂感二句
 之上若以對感通說則以無心為體而感通為用将
 以感通為有心矣易之感通果有心乎易只是蓍卦
 何心哉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扵此
[010-80b]
 張子曰一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一物故觸之而無
 不覺此所謂感而遂通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朱
 子曰易無思也無為也易是個無情的物愚謂只是
 指四十九之蓍䇿與六十四之卦畫而以蓍之在櫝
 卦之在冊如鴻濛之未判如朕兆之未形此其寂然
 不動者也蓍之動扵分掛揲扐之時卦之成扵十有
 八變之後逺近各探其幽吉凶各異其指此其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者也○朱子曰其寂然者無時而不
[010-81a]
 感其感通者無時而不寂也是乃天命之全體人心
 之至正所謂體用之一源流行而不息者疑若不可
 以時處分矣然其未發也見其感通之體扵其已發
 也見其寂然之用亦各有當而實未嘗分焉愚謂朱
 子此言不是正解此章之義皆以人心之寂感言也
 故曰是乃天命之全體人心之至正即是大學或問
 所謂人之一心湛然虚明如鑑之空如衡之平以為
 一身之主者固其真體之本然而喜怒哀懼隨感而
[010-81b]
 應妍媸俯仰因物賦形者亦其用之所不能無者也
 又曰其未感之時至虚至静所謂鑑空衡平之體雖
 鬼神亦不得窺其際者固無得失之可議及其感物
 之際而所應者又皆中節則其鑑空衡平之用流行
 不滯正大光明是所以為天下之達道亦何不得其
 正之有哉此則人心寂感之正也故曰所謂體用之
 一源流行不息者流行即是其寂者無時不感其感
 者無時不寂正中庸所引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之意
[010-82a]
 相類徹首徹尾者也○又語録載云胡氏說此多指
 心為已發便錯了縱已發感之本固在所謂動中未
 嘗不静如此則流行發見而常卓然不可移今指作
 已發一齊無本了終日只得奔波急迫大錯了○遂
 通天下之故遂知來物遂字亦見得神字意神固速
 也故曰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朱子曰非是别有至神
 在蓍卦之外也○下文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亦是假
 借形容字故以行至為言凡有所至必自乎行以此
[010-82b]
 推之疾謂之促也促則可速二句皆言易之通志成
 務隨感隨應即是遂字意程子曰神無速亦無至須
 如此言者不如是不足以形容故也
夫易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極深而研㡬謂是理之深者聖人則極之扵辭占之
 中矣是理之㡬者聖人則研之扵象變之際矣然則
 辭占之所在即深之所在也變象之所在即㡬之所
 在也○朱子曰易便有那深有那㡬聖人用這個來
[010-83a]
 極出那深研出那㡬○又曰研是研摩到底之意詩
 書禮樂皆是那已有的事惟易是說那未有的事研
 㡬是不待他顯著只在那茫昧時都處置了○又曰
 他恁黒窣窣之深疑若不可測然其中却事事有以
 上說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又曰事事却有個端
 緒可尋又曰各有個&KR0899絡線索在裏面所以曰惟㡬
 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或問幾朱子曰便是周子所
 謂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也又曰研㡬是研出㡬微
[010-83b]
 處且如一個卦在這&KR0187便有吉有凶有悔有吝㡬微
 毫釐處都摩研出來又問如何是極深曰要人都曉
 得至深難見的道理都就易中見得○如今何處尋
 個深止是辭占所極出者便即是深矣葢吉凶悔吝
 各有所當而朕兆未形所謂體該本無者也今則皆
 極出在&KR0187許矣○如今何處尋個㡬亦只是變象所
 推者便是㡬矣葢内則隂陽老少動静之所以分外
 則吉凶悔吝利害之所以判最是難分曉者今則皆
[010-84a]
 研審出來在那上矣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葢吉凶悔吝各有所當而外則朕兆未形外雖朕兆
 未形而内則各有所當此乃所謂深也深即天下之
 至精者此其所以應問如響遂知來物也是所謂通
 天下之志也
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内則隂陽老少動静之有所分外則吉凶悔吝利害
[010-84b]
 之有所判是即所謂㡬也㡬即天下之至變者此其
 所以能成文而定象所以可以動而制器也是所謂
 成天下之務也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神不在深與㡬之外合蓍與卦而為易合深與㡬而
 為神故尚辭尚占之條曰遂知來物尚變尚象之條
 曰遂成天地之文遂定天地之象三個遂字亦自有
 神理矣故本義曰所以通志而成務者神之所為也
[010-85a]
 非前兩條止是至精至變之事後一條乃是至神之
 事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只是說那通志成務處都
 不用人力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謂其一出扵聖人之所以極深研㡬也○易有聖人
 之道四焉四謂辭變象占也非謂以言以動以制器
 卜筮亦為聖人之道也辭變象占出扵聖人以言以
 動以制器卜筮者是其用扵衆人也聖人之道在易
[010-85b]
 内言動制器卜筮則在易字之外乃人之用夫易者
 也此本不用分析但近時人之說明謂不可如此分
 析只說尚辭以言尚變以動者即是聖人之道也又
 說要歸重扵神言四者皆神之所為乃所以為聖人
 之道也據後說扵論理似亦可但必欲牽率聖言以
 就其說則或未合扵本義也○此章承上章之意言
 易之用有此四者要之上章所謂四營而成易至顯
 道神徳行云云/則辭變象占四者俱是有了但未及
[010-86a]
 啟舉而明言之耳故此章詳之或者以為上章只言
 易未及其用也仔細體認顯道即辭占也神徳行則
 變象也酬酢佑神則言動制器决疑俱在其中矣况
 本文又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而下章
 首條本義則云四者皆變化之道神之所為也則其
 與上章一意無大彼此亦可見葢所以盡上章未盡
 之意也○參伍以變條本義曰此亦皆為揲蓍求卦
 之事亦字實承上章也
[010-86b]
  第十一章
是故蓍之徳圓而神
 卦之徳方以智言扵蓍之徳圓而神之下便是因蓍
 而得者六爻亦然故朱子小註曰蓍是未成卦時所
 用未有定體故其徳圓而神卦是因蓍之變而成已
 有定體故其徳方以智○朱子曰退藏扵宻宻是主
 静處萬化出焉者又曰神知來智藏徃一卦之中凡
 卦爻所載聖人所已言者皆具已見的道理便是藏
[010-87a]
 徃占得此卦或因道理以推未來之事便是知來今
 人多用此說以斷此二句不知此說與本義不合朱
 子後來已自不用了葢此說以卦爻言不以聖人之
 神智言本義無卜筮而知吉凶一句已分明豈得以
 此為朱子之言而固欲遷就以從之耶○又有以知
 來藏徃為凡未來之吉凶皆有已徃之成迹故因徃
 可以推來愚謂此正是影上面朱子之言而遷就之
 者按此之神以知來即後章之占事知來此之智以
[010-87b]
 藏徃即後章之象事知器同是一個聖人同是一個
 知徃知來豈有此獨是因徃推來道理或曰藏字不
 好說作知字意曰非也以其既徃故謂之藏不待推
 者也委的無待扵推而自有素蓄的道理在如智伯
 與韓魏共攻趙絺疵謂智伯曰魏韓必反矣夫趙亡
 必及韓魏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城城降有日而二子
 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其言告二
 子二子曰此䜛臣欲與趙氏遊說耳云云/二子出絺
[010-88a]
 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
 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故
 絺疵所料皆已徃之事非未來之兆也非藏徃而何
 雖非聖人然而孫臏料龎涓死扵樹下子貢料魯邾
 之二君有死亡徃徃竒中豈必皆聖人而後能知來
 藏徃哉但各得其一二而不能如聖人之全且至耳
 故曰聖人人倫之至也非謂他人皆不得與扵人倫
 之事也○又如漢昭烈聞張飛營都督有表曰噫飛
[010-88b]
 死矣葢飛若在不應都督上表也又楚人伐鄭鄭人
 将奔諜告曰楚人遁矣幕上有烏乃止葢楚人宵遁
 幕中無人故烏敢棲其上此亦已然之事皆藏徃之
 類也○又按孫子行軍篇所載藏徃之類頗多今録
 扵左可見從來有象事知器之一端也如云適近而
 静者恃其險也逺而挑戰者歐人之進也其所居易
 者利也利誘/我也衆樹動者來也除道/而來衆草多障者疑也
 鳥起者伏也獸駭者發也潜兵/而襲塵髙而銳者車來也
[010-89a]
 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徃來者
 營軍也辭卑而益偹者進也辭强而進驅者退也輕
 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
 陳兵車者期也奔走謂急趨/其戰有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
 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渇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烏
 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将不重也旌旗動者
 亂也吏怒者倦也大将勞之殺馬食者軍無粮也懸
 瓶不返其舍者窮冦也必欲决戰諄諄翕翕徐與人
[010-89b]
 言者失衆也賞善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
 其衆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凡此之類
 皆明明白白有已然之理謂之藏徃謂之知器不亦
 近似乎
是以明扵天之道而察扵民之故
 此明字與察字皆以自然者言如舜明扵庶物察扵
 人倫也一氣之運消息不齊者天之道也天下之紛
 紜不一者民之故也明天道故知神物之可興者以
[010-90a]
 神物具有隂陽消息之理也故曰天生神物聖人則
 之察民故故知其用之不可不有以開其先者以天
 下之動貞夫一據一理之所在而隨其順逆以為吉
 凶也故曰以明得失之報也○朱子曰若只理會得
 民之故却理會不得天之道便即民之故亦未是在
 到得極時固只是一理愚謂此所謂時有消息之不
 同事有當否之或異時者天道事者民故也如否之
 大徃小來天道也則不利君子貞民故也豈不是一
[010-90b]
 理臨之剛浸而長天道也則大亨以正民故也又豈
 不是一理葢人事與時偕行但不宜與時偕極偕行
 者聖人固有以開其先偕極者聖人亦有以通其變
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徳夫
 按本義云作為卜筮以教人而扵此焉齋戒以考其
 占按不曰考其辭而曰考其占則是主聖人卜筮言
 矣○語録曰齋戒敬也聖人無一時一事不敬此特
 因卜筮而言尤見其精誠之至又曰民用之則神明
[010-91a]
 民徳聖人用之則自神明其徳按此二説又見其主
 聖人卜筮矣○又曰洗心聖人觀象玩辭理與心㑹
 也齋戒聖人觀變玩占臨此事而敬也按以洗心為
 觀象玩辭其説與本義不合葢朱子未定之見也然
 以齋戒為動而觀變玩占時事似為有㨿且與本義
 合葢居而玩者謂之辭動而玩者主於占辭與占固
 有别也○又曰徳即聖人之徳又即卜筮以神明之
 聖人自有此理亦用蓍龜之理以神明之又語類載
[010-91b]
 云神明其徳言卜筮則益以明矣此因朋友間有不
 屑主聖人卜筮言者故列朱子數說與本義合者証
 之庶為歸一之論况不主卜筮時而主泛言聖人之
 心易則上文既已言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扵宻矣何
 至一意重出耶又况曰吉凶與民同患既同患吉凶
 則亦容有卜筮時矣其曰神以知來智以藏徃而不
 用卜筮者聖人固自不用卜筮以知吉凶然此言扵
 是興神物以前民用之下若說自不用卜筮則将卜
[010-92a]
 筮全說低了故舜曰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
 龜筮恊從是聖人固自能知來而亦用卜筮以神明
 其徳矣朱子曰明道愛舉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
 徳夫一句雖不是本文意思自好因再舉之幹問此
 恐是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之意曰否只是上蔡所謂
 敬是常惺惺法又問此恐非是聖人分上事曰便是
 說道不是本文意思要之自好言畢再三誦之○齋
 戒固有時聖人亦不能日日齋戒也故曰齋戒以考
[010-92b]
 其占若居則觀象玩辭則不必一一齋戒矣但此齋
 戒與祭祀齋戒不同故曰湛然純一之謂齋肅然儆&KR0357
 之謂戒
是故闔户謂之坤一條/
 闔户謂之坤統言之則為隂之静也分隂陽而言之
 則為乾之静專坤之静翕也闢户謂之乾統言之則
 為陽之動也分隂陽而言之則為乾之動直坤之動
 闢也葢天地一氣也一闔一闢謂之變動静相生也
[010-93a]
 徃來不窮謂之通闔闢不已也見乃謂之象乾知大
 始也形乃謂之器坤作成物也制而用之謂之法聖
 人成能也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百姓與能也
 ○見象形器者生物之序也所生之物不止蓍龜但
 意之所主在蓍龜也猶天命之謂性三句及誠者自
 成也詞皆兼人物而意之所主則皆在人也故章句
 末云人之所以為人道之所以為道又曰誠以心言
 本者也若兼物則不專言人與心矣○闔户謂之坤
[010-93b]
 至民咸用之謂之神只是一個物事雖有許多名目
 寔所謂同條而共貫者也葢乾坤變通者化育之功
 也見象形器者出扵化育之功者也制而用之者聖
 人之賛化育也民咸用之者囿扵道化之中而莫知
 其所以然者也○詳此一條見得有上文所謂天之
 道者焉有所謂民之故者焉又有所謂是興神物以
 全民用者焉葢即神物而原始要終言之也此章專
 言卜筮故重神物
[010-94a]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有太極易者隂陽之變太極者隂陽之所以變者
 也隂陽之所以變者太極有動有静也太極有動有
 静即是一每生二也一每生二即是太極之理也自
 兩儀以上以至扵六十四卦皆是此理即一神兩化
 也此處主易而言葢易是影此理者也故此太極字
 亦是易中之太極與周子太極圖者不同且兩儀四
 象八卦等字皆是影此理之名目故兩儀者兩即是
[010-94b]
 那天地間隂陽儀則謂此竒偶二畫即是那隂陽之
 儀形也四象者四即是天地間太陽少隂少陽太隂
 象則謂此第二畫之分太少者即是那四者之象貌
 也象與儀一類八卦之卦字亦然故謂卦為掛以示
 也後來俱以兩儀四象當寔字說如謂隂陽為兩儀
 或謂天地為兩儀葢不知此字之立本主扵易而後
 或借用之相承之乆遂作實字用也○又曰易卦之
 隂陽生生子在母腹之外象畫所變也造化之隂陽
[010-95a]
 生生子在母腹之内實體本然也實體之本然即一
 分為二之理也且以一嵗言之一嵗本一氣耳分之
 而為寒暑則二氣矣又分之而為春夏秋冬則四氣
 矣四氣分為十二月則每三月之中從二至二分處
 析之則四而八矣皆一分為二也又如十二月再分
 之為二十四氣則每月有二氣如正月立春雨水二
 月驚蟄春分之類是也二十四氣每氣有三候初中
 終之序也亦自其中而中分之為二也合之則為七
[010-95b]
 十二候矣以至候又分日日又分時時又分刻刻又
 分息自息而刻自刻而時自時而日自日而月以至
 扵一嵗其實只是一氣之運而有動静耳雖積至扵
 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嵗亦止一氣之運故曰須知
 一本能雙榦始信千兒與萬孫微哉而亦顯哉○又
 曰畫卦揲蓍其序皆然畫卦之序即上文所謂兩儀
 者始為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為二畫以分太少
 八卦者次為三畫而三才之象始偹者也此條所主
[010-96a]
 在畫卦也揲蓍之序據下條八卦定吉凶雲峰註謂
 一揲而有兩儀之象二揲而有四象之象三揲而有
 八卦之象尚欠明白愚謂揲蓍之序其初揲三變非
 竒則偶分明是一揲而得兩儀也其再揲三變竒上
 再得竒則為太陽象偶上再得偶則為太隂象分明
 是再揲而得兩儀也至第三揲之三變則又非竒則
 偶隨其所凑皆成三畫之卦八卦隨其所值又分明
 是三揲而得八卦之象矣每揲皆有隂陽太少此則
[010-96b]
 不論只論隂陽矣太陽少陽俱只做陽看太隂少隂
 俱只做隂看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四象生八象此八卦該六十四卦者也故繼之曰八
 卦定吉凶○朱子小註曰卦畫既立便有吉凶在&KR0187
 葢是隂陽徃來交錯扵其間時則有消長之不同長
 者便為主消者便為客事則有當否之或異當者便
 為善否者便為惡即其主客善惡之辨而吉凶見矣
[010-97a]
 故曰八卦定吉凶此乃朱子易學之綱要也至矣哉
 ○愚謂朱子此說既極切當而明白矣今學者更當
 為各卦各爻中求其所討時有消息之不同者如何
 事有當否之或異者又何如葢時以係扵天者而言
 如乾卦純陽至健其道大通而至正此其時之長也
 而至正二字又含有事之當焉則其占為元亨而利
 貞矣如屯卦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險陷此其時
 之消也動乎險中能動雖可以亨而在險則宜守正
[010-97b]
 而未可遽進不遽進則無害若遽進則事不當而有
 害矣此便是八卦定吉凶處又以爻言之如乾初九
 則在下未可施用此其時之未長也若順之而勿用
 則事當其時而無悔矣若違時而有所用則事不當
 而悔必矣又如九二剛健中正出潜離隠亦時之既
 長也而其剛健中正又見其事之當矣故利見大人
 徳施普也以此類推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
 然○所謂長者為主消者為客而吉凶以分者如泰
[010-98a]
 君子道長陽為主也則曰小徃大來吉亨本義曰占
 者有剛陽之徳則吉而亨矣如否小人道長隂為主
 而陽為客也則曰不利君子貞大徃小來此其最明
 白者也其餘凡卦有小大則辭有險易無卦不可以
 此例推也自爻言之如乾之上九道之窮也是陽之
 向消者也則曰亢龍有悔如坤之初隂其勢必盛分
 明是隂長為主矣故為君子謀曰履霜堅氷至若泰
 初九三陽在下相連而進則曰拔茅茹以其彚征吉
[010-98b]
 也否之九四否過中矣将濟之時則曰有命无咎疇
 離祉是陽之為主者也如乾之初二三四五諸爻皆
 陽徳之盛者也故有吉利不然亦無凶咎如坤之自
 二而至五亦皆有隂徳之懿者也故亦有吉利不然
 者亦無凶咎推此類求鮮有不合者○所謂事有當
 否之異當者便為善否者便為惡此事字乃就卦爻
 上所具人事得失之象而言也非占者之事也如蒙
 之以亨行時中則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
[010-99a]
 云云/矣需之位乎天位以正中則曰有孚光亨貞吉
 利渉大川矣如蒙之九二主卦扵内剛而不過而能
 任上事則曰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矣如需之九五
 陽剛中正需扵尊位則曰需扵酒食貞吉矣此皆事
 之當而善者也又如屯之六三隂柔居下不中不正
 上無正應妄行取困則為即鹿無虞陷入扵林中矣
 需之九三去險愈近而過剛不中則需于泥致㓂至
 矣其在卦也如大過在我過盛而在彼不能勝則為
[010-99b]
 棟撓矣如姤之一隂遇五陽為女徳之不貞則曰女
 壮勿用取女矣凡此皆以事之善惡而分吉凶者也
 諸卦雖善者多而惡者少然天地間物無有不對如
 云原筮元永貞无咎則知无元永貞之徳者不免扵
 咎矣如云占者有陽剛之徳則吉而亨則知無陽剛
 之徳者當不得吉亨矣又如云忠信之事則可不然
 必敗又如云占者能求剛明之徳而親近之則可免
 矣如此則凡言善者亦含有不善者之不然意言惡
[010-100a]
 者亦含有善者之不然意此尤見易之以道義配禍
 福而聖人之經與術數家之技不同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崇高莫大乎富貴誠齋謂指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者
 言最是葢上言天地四時日月下言聖人皆是舉其
 極者言之故知此為指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者也誠
 齋讀書亦可謂以意逆志者本義故曰富貴謂有天
 下履帝位矣○備物致用與立成器以為天下利亦
[010-100b]
 須有别葢當初聖人教人以五穀為粒食以獸禽為
 鮮食以薪供火以水供湯之類是偹物致用若夫網
 罟以佃以漁舟車以濟川途弧矢以威天下重門擊
 柝以待暴客之類立成器以為天下利也物者天地
 間見成之物器者聖人所制也若單說偹物制用似
 能該得制器今既繼以立成器則五穀六畜之類不
 可以成器言故須有辨
探𧷤索隠
[010-101a]
 賾者天下之賾悉具扵卦爻之中也隠者占之所值
 者其理隠而未見也惟蓍龜則能探扵賾中而索出
 其隠者以示人也下文以定天下之吉凶葢出扵此
 即所謂顯道與極深之意也如今日禱靈籖相似如
 籖筒中或百餘或數十即探而出一枝以斷事
鈎深致逺
 深謂隂陽老少之未分吉凶悔吝之未形也蓍龜之
 變則能鈎取之使人因所值而循其占以為趨避以
[010-101b]
 成事功是能鈎其深以致其逺也下文成天下之亹
 亹葢出扵此亦即神徳與研㡬之意或謂如此則鈎
 深致逺獨取變象何也曰功業見乎變惟幾也故能
 成天下之務致逺之主於變象固有以也○先儒謂
 賾隠以物象言深逺以事理言不知易之物象即事
 理之象也此論似贅只要合下句意方是○探賾乃
 可以索隠朱子小註最詳明鈎深致逺愚謂惟深故
 能致逺故源深者其流長畜未極則施未行一理也
[010-102a]
 探賾索隐鈎深致逺只做兩事不依小註作四事看
 當如上文偹物致用例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舊說聖人效之以為蓍䇿之變化看來兼卦爻之變
 化意更為周盡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本義曰此言易
 卦之變化也又曰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或曰觀效
 字之義只是就蓍策說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尚皆說得取則扵河圖洛書
[010-102b]
 豈有易卦之變化說不得效扵天地之變化况則與
 效亦一類故曰是則是效一說首章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變化見矣本義何以不兼卦而只曰謂蓍䇿卦
 爻隂變為陽陽化為隂者也然則變化二字元有所
 主哉其曰此易卦之變化也却是從那變化字而生
 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之類悉主蓍䇿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此聖人兼伏羲與大禹扵易言禹叙疇者帶說也以
[010-103a]
 其理之一也如孟子云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
 入稷亦帶禹言也又聖人立象以盡意云云/以盡其
 言此聖人亦兼伏羲文王周公而言也○依事例啟
 蒙云云/河圖之虚五與十者太極也洛書而虚其中
 五則亦太極也非以洛書之中五河圖之中五與十
 為太極也是去其五與十者不用而使中空以為太
 極也葢太極無象故虚之○河圖洛書之竒偶各居
 二十者葢河圖既虚其中五與十洛書亦虚其中五
[010-103b]
 則陽數只有一三七九合之為二十隂數只有二四
 六八合之亦二十兩儀之象也○河圖以一二三四
 為六七八九者葢六七八九實因中宫之五而得故
 一者六之所因二者七之所因三者八之所因四者
 九之所因一二三四即在内之六七八九也故可以
 一二三四為六七八九初間看似渉扵牽强細求其
 故乃知一出扵自然之理也○洛書以一二三四而
 含九八七六縱横十五而互為七八九六則亦四象
[010-104a]
 也葢數始扵一而終扵十本是一個渾淪之物也故
 一必含九二必含八三必含七四必含六今洛書亦
 一與九對二與八對三與七對四與六對是其理也
 ○其縱横十五而互為七八九六者一與九為縱九
 為老陽之數一連中五為六則為老隂之數矣二與
 八為横八固少隂之數二連中五為七則為少陽之
 數矣三之扵七亦横也七固少陽之數三連中五為
 八則為少隂之數矣四之與六亦横也六固老隂之
[010-104b]
 數四連中五為九則為老陽之數矣謂之互者六與
 九交互七與八交互也其七八九六各重見也○河
 圖析四方之合以為乾坤坎離補四隅之空以為震
 兊巽艮者八卦也謂析二七之合則七仍居南為乾
 而移二補東南隅之空以為兊析三八之合則八仍
 居東為離而移三補東北隅之空以為震析四九之
 合則九仍居西為坎而移四補西南隅之空以為巽
 析一六之合則六仍居北為坤而移一補西北隅之
[010-105a]
 空以為艮也○析四方之合補四隅之空語&KR0899氣勢
 相連葢析四方之合就以補四隅之空也葢一與六
 合二與七合三與八合四與九合合析去其所合者
 而使六七八九不動以為乾坤坎離却以所合者補
 四隅處以為兊震巽艮則離與震仍居少隂之三八
 坤與艮仍居太隂之一六其乾兊巽坎之陽卦亦各
 當二七四九之陽數但老少易位則以陽主動故耳
 ○以卦配數離震坤艮同而乾兊巽坎異○以横圖
[010-105b]
 觀之乾兊二卦太陽宫所生也而註曰四九者九正
 為太陽之數四則九之所因所謂六七八九十皆因
 五而後得者也故四并九俱為太陽數不以五論也
 離震二卦少隂宫所生也而註曰三八者八正為少
 隂之數三則八之所因也故俱為少隂數巽坎二卦
 少陽宫所生也而註曰二七者七正為少陽之數二
 則七之所因也故俱為少陽數艮坤二卦太隂宫所
 生也而註曰一六者六正為太隂之數一則六之所
[010-106a]
 因也故俱為太隂數○以二圖之數各配其卦則横
 圖圓圖扵太隂一象各以艮坤二卦處一六葢一六
 者太隂之數也艮坤者太隂宫之卦也數與卦皆合
 也横圖圓圖扵少隂一象各以離震二卦處三八
 葢三八者少隂之數也離震者少隂宫之卦也數與
 卦亦皆合也老隂少隂之卦與數所以相同而無移
 易者以隂之老少主静而少其常常則不變也○横
 圖扵太陽之象以乾兊二卦處四九葢乾兊者太陽
[010-106b]
 之卦四九則太陽之數也横圖扵少陽一象以巽坎
 二卦處二七葢巽坎者少陽之卦二七則少陽之數
 也此葢其正也圓圖則扵太陽一象以乾兊二卦處
 二七而不處四九是以太陽之卦而當少陽之數矣
 扵少陽一象以巽坎二卦處四九而不處二七是以
 少陽之卦而當太陽之數矣此葢其變也太陽少陽
 之卦與數所以不同者葢陽之老少主動而通其變
 則有不守其常者也○洛書四方之正以為乾坤坎
[010-107a]
 離四方之偏以為兊震巽艮分明乾兊生扵老陽之
 四九今則乾居九兊居四也離震生扵少隂之三八
 今則離居三震居八也巽坎生扵少陽之二七今則
 巽居二坎居七也艮坤生扵老隂之一六今則艮居
 六而坤居一也所謂其卦未嘗不與洛書之位數合
 也○易有四象變象也繫辭焉定之以吉凶辭占也
 易則是變象辭占四者而已故愚以為顯道神徳行
 亦是辭占與變象也顯道者在辭占神徳行者在變
[010-107b]
 象下篇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亦即此理也
  第十二章
乾坤其易之緼耶
 緼所包蓄者猶衣之著也語録云緼綿絮胎也○易
 之所有隂陽而已凡陽皆乾凡隂皆坤可見此乾坤
 通指百九十二陽爻百九十二隂爻之定位而言也
 本義四句通貼乾坤其易之緼耶而下文之意已悉
 該扵此矣易之所有隂陽而已看而已字可見其為
[010-108a]
 易之緼而發也○乾坤其易之緼此乾坤兼六十四
 卦之隂陽言乾坤其易之門此乾坤專指始初隂陽
 二畫而言謂之緼者易中之所包蓄也故曰易之所
 有隂陽而已謂之門者易諸卦之從出也故曰諸卦
 剛柔之體皆以乾坤合徳而成也○乾坤其易之緼
 一條四個易字皆同主變化言也把易對乾坤則乾
 坤是定體者而易字指變化無疑矣本義易之所有
 隂陽而已或謂專指易圖言不必拘扵本文易字同
[010-108b]
 此說似有理葢帶下句凡隂皆坤凡陽皆乾而言也
 如孟子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下句又云今時則易然
 也二字固不同雖然味本義易之所有隂陽而已句
 終是未安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畫卦定位則二者成列而易之體立矣此謂畫成横
 圖時節節是隂陽相對便見是乾坤成列斯時也雖
 未論到蓍䇿卦爻之隂變為陽陽化為隂處然其所
[010-109a]
 以隂變陽陽化隂之體已立扵此而莫之能外矣
乾坤毁則無以見易
 謂變化者隂陽之變化也設若無此隂陽之畫則所
 謂變化者誰為之乎故曰乾坤毁則無以見易
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言若無個蓍䇿卦爻之變化則彼圖中之隂陽卦畫
 亦徒設而已何所用之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
 乎息矣易既不可見乾坤决然是息矣而乃曰或幾
[010-109b]
 乎息者亦從容不急遽之辭故本義直曰乾坤息謂
 變化不行○自乾坤成列以下皆以明乾坤所以為
 易之緼也○乾坤其易之緼一條承上文言固只是
 設卦立象之事然繫辭以盡其言者即言乎此也通變
 以盡利者即此之利也鼓舞以盡神者亦即此之神也
形而上者謂之道
 此亦承上文而言葢卦爻隂陽之設正以為寓理之
 具理無形者也卦爻有形者也始初聖人因見天地
[010-110a]
 間有許多道理故設為此卦爻變化以該載之即所
 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者也是先有是理而
 後有是氣也即今只把逐卦逐爻來看箇上面都有
 一層道理在而卦爻不過其象貌耳如乾道大通而
 至正形而上者也而六畫皆竒之卦則形而下者矣
 如坤道之順而健形而上者也而六畫皆偶之卦則
 形而下者矣如初陽在下之理形而上者也以初九
 一畫象之形而下者也剛健中正出潜離隠之理形
[010-110b]
 而上者也以九二一畫象之形而下者也諸卦爻皆
 然此乃本義之正意其後先儒引用或至以太極為
 形而上者隂陽為形而下者則皆是借用之猶寂然
 不動感而遂通本指蓍卦先儒盡借以論人心亦無
 不可語類問形而上下何以形言朱子曰此言最的
 當設若以有形無形言之便是物與理相間斷了愚
 謂此大學所以不言窮理而言格物也便見吾儒之
 言道與佛老不同朱子曰指器為道固不得離器言
[010-111a]
 道亦不得指此一節用形而上者謂之道一句冠在
 上面極不苟葢先有此道理而後有此卦爻變化之
 器以象之既有此卦爻之器則有化裁之變又有推
 行之通又有舉而措之天下之事業一皆此道之所
 灌注流行者也故或問朱子曰裁也行也措也都只
 是裁行措這個道曰是
化而裁之
 自然之化指每節之分二掛一揲四歸竒時而言裁
[010-111b]
 通指三揲之後裁為六七八九之數而言既通裁為
 六七八九之數則何者為動何者為静皆截然有定
 矣却就所當動之爻象所著事理之當然者推而行
 之扵事為之間則吉者吾順而趨之固通也其凶者
 吾避而改之亦通也故曰推而行之謂之通謂推所
 著之理而見之扵行也○又曰舉而措之天下之民
 謂舉此道之行扵變通者而措之天下之民使天下
 之民咸用之以趨吉避凶則何事不成何業不立故
[010-112a]
 曰云云/謂之事業也此章變通以人言則是自制法
 而言當歸之聖人也其寔所舉而措者即道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神明即神明乎變通也葢神明字有主宰運用之意
 如今人之所以能妙衆理而宰萬事者是其神明也
 故變通之法非有人以神明之不行也○若究神明
 二字之義則神字有妙道主宰之意明字有精義昭
 晳之意此皆扵變通之際見之○又曰神明二字尚
[010-112b]
 矣今夫人之所以能目視而耳聴手持而足行者以
 有此神明也謂其神明扵血肉動作之間也此之神
 明即神明扵變通之際者也其理一也○凡占易者
 得其卦爻其詞占所指固自明白但善用之則在其
 人葢辭占所示譬如舉業題目為說個主意而已至
 扵依這主意做出文章來有十分學問者做到十分
 文章有五六分學問者做得五六分文章的又有與
 說這主意如此他却自做差了豈不存乎其人而學
[010-113a]
 問即在平素所養也此說明白易曉○神而明之存
 乎其人所謂人能𢎞道也○神而明之安得不存乎
 其人且如占得坤卦者其辭曰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若有行者雖得此占而東北方有父兄之託焉有親
 識之契焉則東北自可以得朋而東北即是西南矣
 以此觀之神而明之豈不存乎其人
黙而成之不言而信
 此兩句是相喚一個道理也猶云述而不作信而好
[010-113b]
 古述而不作者决是信而好古信而好古者决是述
 而不作黙而成之者决然不言而信不言而信者决
 然黙而成之○既曰存乎其人而又曰存乎徳行方
 知上所云其人乃有徳行之人也猶同人于野亨利
 渉大川又曰利君子貞方知上所云同人于野者乃
 同人之君子貞者也○不可說人字只是尋常人也
 故孔子扵下文即繼之云云/明其為有徳行之人也
 黙而成之不言而信明其所以神明之妙不假言說
[010-114a]
 也猶其四體不言而喻之意○但黙而成之與神而
 明之却有分别葢神明只當變通之時而言黙而成
 之却指平素涵養而言非指變通時言也○黙而成
 之謂其向曽着實做工夫來葢人倫大節及凡處事
 應物的道理一一皆實了是謂成也此成字謂成器
 成徳之成有所謂行扵未信之前之意故曰黙而成
 之不言而信也徳行者躬行心得之名目也○不言
 而信在書傳中所用有兩意如中庸末章云君子不
[010-114b]
 動而敬不言而信章句解云不待言動而後敬信則
 信乃自已之信當解作以實之謂信也如論語為政
 以徳章註所引程子云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
 成則信乃他人信之是見信扵人之信也此處不言
 而信應上句黙而成之難解作他人信之當作一一
 皆實之意謂其黙而成之雖不言而一一皆實也有
 此徳行則扵諏筮之際自有神明乎變通而吉無不
 利也○信字從人從言似當就言語上說今曰不言
[010-115a]
 而信則信不當在言語上認但當就理上論也中庸
 不言而信則謂其誠信之心也○此不言而信正與
 孟子四體不言而喻同例喻非人喻之也信亦非人
 信之也○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務要說得有以為神
 而明之之地方是恰好葢神而明之用易之際變通
 之時然也黙而成之者以其平時理得扵心而有其
 徳理措扵事而有其行徳行之人雖端居無事無所
 諏筮也然方寸虚明黙焉之間萬善具足無所虧缺
[010-115b]
 無不完成絶無事扵言說也而其理一一皆實居之
 安資之深可以左右逢原其徳行有如此此其所以
 扵用易之際便有以神而明之也正所謂隨取而隨
 足者以其涵養之深也自書不盡言至謂之事業皆
 言聖人作易之事自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至存乎
 徳行其指歸皆用易之事○一說黙而成之即黙成
 其神明之妙也存乎徳行即主此人之徳行也如此
 說則黙成與神明是一時事猶神明與變通亦一時
[010-116a]
 事前說以黙成為平素之涵養殆非也○本義曰卦
 爻所以變通者在人所以變通即神明也又曰人之
 所以能神而明之者在徳是所以能神而明之即黙
 而成不言而信也○黙成其神明之妙此顧其造詣
 涵養如何有不在言語聲色之間者故曰不言而信
 也黙即不言也○又曰黙而成之不言而信若說在
 平素不是神而明之之時則存乎徳行一句絶說不
 去既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又曰黙而成之不言
[010-116b]
 而信存乎徳行何也蓋神而明之有不在頰舌之間
 言說之際者惟黙而成之不言而信此則非素有徳
 行者不能也或曰黙成不在神明之時正謂平居未
 筮之際曰然則黙而成之所成者何事哉○蓋神而
 明之即神明乎變通也黙而成之即黙成乎神明也
 之字各有所承也黙則不言信則成矣信則一一皆
 實也非徒能言說者也
 易經蒙引卷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