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92 易經蒙引-明-蔡清 (WYG)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經䝉引卷九上
             明 蔡清 撰
 繫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尊在上地卑在下也天在上確然其健一乾也地
 在下隤然其順一坤也是天地所在即乾坤所在也
[009-1b]
 以尊卑分健順健者自尊順者自卑即尊卑而言之
 尊者居上而臨下有健之道卑者居下而承上有順
 之道故乾坤定乾坤者易中純隂純陽之卦名蓋乾
 者健也陽之性也坤者順也隂之性也在上可見其
 健在下可見其順故天地尊卑有乾坤之象○又云
 天地者隂陽形氣之實體或曰天積氣也地則形也
 實體對易中法象言也所以兼言形氣而又曰實體
 ○按程傳曰以形體而言謂之天本義曰成形之大
[009-2a]
 者為天則此不可分屬形氣於天地天固有形地亦
 有氣也○乾為天為父為君之類皆以其健而在上
 坤為地為母為大輿之類皆以其順而在下此亦自
 其大者言○愚嘗即是推之雷動風散震巽定矣雨
 潤日暄坎離定矣山澤通氣艮兑定矣夫子獨言乾
 坤者葢亦舉其一使人知所以例其餘也歟况其餘
 諸卦實在乾坤之變所成觀彖傳所謂乾坤交及説
 卦後天八卦次序可見
[009-2b]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本義云卑髙者天地萬物上下之位以天地言之天
 尊地卑其卑髙固昭然不易也以萬物言之如山川
 陵谷之類其卑髙亦昭然可覩也動物如人類則父
 子君臣夫婦長幼之類其髙卑各有定位也如鳥獸
 之類則大而犀象微而兎䑕大而鵾鵬微而燕雀其
 為類固各有髙卑也在植物則柟橡杞梓或干霄蔽
 日而弱草僅貼水栖塵何莫不有卑髙之類也然自
[009-3a]
 其類而言之則又各自有卑髙之别焉卑髙之所在即
 貴賤之所在也易之所以有貴賤者以此○又云貴
 賤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以一卦分二體言則上
 卦為貴下卦為賤以六爻言則初賤而二貴三又貴
 於二四又貴于三五又貴於四上雖貴而無位亦終
 是貴為人上也故大傳曰三多㓙五多功貴賤之等
 也則上下體之為貴賤可知又曰爻有等則六爻各
 自為貴賤可知如乾初之為濳龍漸初之為漸干則
[009-3b]
 初之尚為漸可以類推矣如乾二之為見龍漸二之
 為漸磐則二之貴于初可以類推矣賁六二之為賁
 須以其附三而動也則三之貴于二可推謙六四之
 為撝謙以居九三功臣之上也則四之貴于三可推
 五則大君之位其貴有常尊矣上之貴則出乎人位
 之外而不當事任先儒所謂如太上皇者也如觀上
 九則亦為觀其生之君子耳此則據六爻之位言然
 易不可典要屯之初䝉之二皆獨貴於諸爻蹇之三
[009-4a]
 乃反就乎二而四乃來連於三又未可以上下位分
 貴賤也旅之六五不居君象蹇之上六乃為從貴凡
 若此類又在學易者之善觀變
動静有常剛柔斷矣
 愚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故凡陽物其性類皆
 動也隂物其性類皆靜也所以謂之有常者葢唯其
 禀性於陽故其動有常唯其禀性於隂故其靜有常
 也隂亦或有動者然非隂之常陽亦或有靜者然非
[009-4b]
 陽之常也○今以天地萬物觀之如天左旋一日一
 周而過一度常動也地則亘萬古而常靜也其有震
 動者乃變異也以日月言日為陽日則一日一周矣
 可見其動月雖亦逐日而運行然其行不及日十二
 度有奇其所以遲者正以其不能如日之動而健故
 也亦可見其皆為靜矣至於萬物如人之男女鳥獸
 之雌雄牝牡之類其為性之動靜亦槩可驗矣故丈
 夫有四方志婦人之得其正性者自不輕出閨門雄
[009-5a]
 鳴而雌伏牝雞不司晨牝馬雖健必非空羣之逸足
 而觸籓之壯者往往必羝羊也斯亦可見隂陽之分
 動靜而剛柔所由判也㫁是自然分判非人㫁之也
 ○以天地言天之行健動也地之安貞靜也以人物
 言為男為牡為雄者皆動為女為牝為雌者皆靜又
 以動植二類言則動物為動植物為靜又以人類分
 言則如智者動仁者靜亦是葢隂陽無處無之○剛
 柔之㫁繫於動靜之有常者葢剛者必動而動者決
[009-5b]
 由於所性之剛柔者必靜而靜者決由於所性之柔
 故曰剛柔㫁矣○定者有尊卑各安其分之意位者
 有卑髙以序而列之意㫁者有判然不相混淆之意
 或曰㫁有決知其所以然之意亦通大抵字字不苟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㓙生矣
 方謂事情所向言事情善惡各以類聚也如其為人
 孝弟則少好犯上不好作亂矣又如孝者所以事君
 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使衆是事情所向之善者
[009-6a]
 以類而聚也此説未當下條亦然當主後條為正○
 如紂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逺方珍怪之
 物而御之是惡之類聚也○䜿刁之自宫以適君管
 仲謂其不可近樂羊之食其子魏侯賞其功而疑其
 心葢以其不自愛必不能愛人而所厚者薄亦當無
 所不薄兹可見事情之惡亦各以類而聚矣○一説
 按本義事情善惡各以類分則只是如仁義忠信孝
 弟㢘恥為一類克伐怨慾放僻邪侈為一類程子云
[009-6b]
 事有理也物有形也事有類也物有形也善惡分而
 吉㓙生矣此説勝前○一説事情所向謂好惡殊途
 趨舍異轍也○物以羣分者在人類則君子小人各
 以其類故觀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逺臣以其所主元
 愷用而四㓙抵罪孟子謂我退而寒之者至矣○門
 内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内有小人門外小人至○
 在物則鳳鳥必不同棲牛驥必不同食薰蕕不可共
 器此類可見矣○吉㓙生矣吉㓙生於善惡也○馬
[009-7a]
 氏曰以類而聚便是各分其羣但方以事情言物以
 人與物言吉㐫之生亦是因善惡而類應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隂陽一氣也在天則成象在地則成形而成象成形
 各自有變化也以成象之變化言之如日月之往來
 寒暑之交代雷霆雨露之或作或止之類皆是也○
 以成形之變化言之如山川之或氣嘘而品物流行
 或氣吸而品物歸根如水之往者過來者續或為潮
[009-7b]
 或為汐如動物之有作息植物之有榮悴之類皆是
 也○但本文變化二字是指蓍卦象形則實體之變
 化也其理一也故曰變化見矣謂隂陽變化之迹見
 於此矣○又曰或泥東坡謂就兩在字見得變化意
 非也天地萬物有千變萬化依其説則只有一變一
 化而已矣且下文本義云此變化之成象者又曰此
 變化之成形者是成象成形各有變化矣所謂變化
 者易中蓍策卦爻隂變為陽陽化為隂者也不可分
[009-8a]
 蓍策與卦爻為二本義以蓍策冠諸卦爻之上者以
 此卦爻是蓍策中之卦爻也不然卦爻為易之體蓍
 策為易之用當先言卦爻而後蓍策矣其以蓍策冠
 上者正以易中畫卦言卦爻本無變化其變化者皆
 是蓍策中隂陽老少之為也亦猶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本義云卦爻隂陽皆形而下者以
 卦爻冠諸隂陽之上則知此隂陽乃指卦爻之隂陽
 矣不然當置隂陽字於卦爻之上○其以變化分屬
[009-8b]
 隂陽者葢隂重濁猶以漸而變陽輕清則化而無迹
 矣此等處須於造化人物上實見得方是毋徒只以
 變化二字分屬隂陽便了也如雷霆風雲之類其乍
 聚而乍散一往而一來曾見有痕迹否若夫動植之
 類其變也雖終歸於盡然猶有渣滓在乆則亦化矣
 此可見變者化之漸意所以然者有形故也若陽則
 止是氣故一化而無迹然單言變亦該得化單言化
 亦該得變既並言則當有别○又曰乾坤以卦言貴
[009-9a]
 賤以爻位言剛柔總卦爻言吉㓙以卦爻之占言變
 化則蓍策中卦爻之變也數段自有次第始于乾坤
 體之立終於變化用之行也○愚觀此一節是夫子
 從有易之後而追論夫未有易之前以見畫前之有
 易也夫易有乾坤有貴賤有剛柔有吉㓙有變化然
 此等名物要皆非聖人鑿空所為不過皆據六合中
 所自有者而模寫出耳觀夫天地之尊卑則易之乾
 坤定矣葢天地所在即乾坤所在也觀夫天地萬物
[009-9b]
 之有卑髙則易之貴賤位矣葢卑髙所在即貴賤所
 在也觀夫陽物之常動隂物之常靜則易之剛柔㫁
 於此矣是動靜所在即剛柔所在也觀夫事之以類
 而聚物之以羣而分則易之吉㐫生於此矣是事物
 善惡所在即吉㓙之所在也觀夫在天者之成象在
 地者之成形則易之變化見於此矣是象形所在即
 變化所在也是易雖未作如易中許多物事則色色
 皆已備于六合之内先儒所謂天地間元有一部易
[009-10a]
 書開眼即見者也此條本意是如此○按本義云此
 言聖人作易因隂陽之實體為卦爻之法象或者誤
 認以因隂陽之實體為貼天尊地卑等句為卦爻之
 法象為貼乾坤定矣等句不知此乃朱子總㑹出本
 文大意而發之亦不可分貼本文也至於莊周所謂
 易以道隂陽者亦言易非有他只是道出這箇隂陽
 而已正重在實體上也至於下文剛柔相摩八卦相
 盪乃是聖人作易處○以為此節是論未畫之易最
[009-10b]
 為有理方起得剛柔相摩一段又方見得鼓之以雷
 霆二段交相發處語録乃又有謂若説做未畫之易
 也不妨者葢非定説也至下條云云/又自了然矣大
 抵只當宗本義更要詳本文○雲峰云朱子曰此非
 是因有天地而始言乾坤乃言觀天地則見易也雲
 峰必有據矣學者再無庸疑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盪字上聲直音曰滌器也又行也韻學曰推盪震盪
[009-11a]
 又滌盪摇動貌○兩相摩若主剛言則剛與柔摩主
 柔言則柔與剛摩此與彼摩便是相摩以此例八卦
 相盪故主乾言則乾一與兑二等諸卦相盪主兑言
 則兑二與乾一等諸卦相盪云摩盪似皆在本行所
 生者却在上行矣○此易卦之變化與上節蓍策卦
 爻之變化不同上變化是蓍策中變化此則明云易
 卦之變化也下兩條云變化之成象變化之成形則
 承此變化字言皆指易卦也易有卦有蓍只此兩物
[009-11b]
 而已至此乃有易而乾坤貴賤剛柔吉㓙變化都一
 一有了故曰上條是未畫之易也○相摩相盪之説
 細看語録與本義不同本義云兩相摩而為四四相
 摩而為八則是剛與柔兩者交相摩方得有四象又
 四象各兩相摩方得有八卦也至於語録云摩如今
 之磨子相似下面一片不動上面一片只管摩旋推
 盪不曾住自兩儀生四象則老陽老隂不動而少陽
 少隂則交自八卦而為六十四皆是從上加去則不
[009-12a]
 是兩平相摩盪乃是上下相摩盪上下相摩盪則是
 既有四象方得有與兩相摩者既有八卦方得有與
 四相摩者既有六十四卦方得有與八卦相盪者分
 明與本義不同而本義之説精矣此所當辨摩盪要
 分别摩只是剛與柔兩相摩盪則頭項多矣故有圓
 轉之説○摩在未成卦之前盖必摩而後成卦也盪
 在既成卦之後是見成物事互相推盪也摩則方摩
 戛出來易畫之生未至於三其勢固未容止畫必至
[009-12b]
 三者孔子固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實象
 三才也○後語録又曰摩是兩箇物事相摩戛盪是
 圓轉推盪出來摩是八卦以前事盪是有那八卦了
 圓轉推盪那六十四卦出來是八卦毎圓轉推盪也
 如乾不但與兑盪如離震巽坎艮坤皆迭與之盪也
 豈不是圓轉相盪○馬氏曰摩則如兩石相戛而生
 出有序乃隂陽之一變一化也盪則如一氣旋轉而
 循環無端乃隂陽之千變萬化者也此言亦只是文
[009-13a]
 采好聽未精切也○剛柔相摩即是兩儀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之説八卦相盪即是八卦相錯因而重之
 之説○嘗觀孔子説易只説到八卦便停住如此云
 八卦相盪後云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初曰四象生八
 卦又曰於是始作八卦又曰八卦以象告是葢以六
 十四卦即八卦之所重也要之似不如邵子一生二
 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
 六十四每加一倍法者為尤明白痛快大抵亦只是
[009-13b]
 立言不同然康節之説則實為發聖人之所未發也
 此條正指横圖言乃是聖人作易元本子圓圖則即
 此規而圓之耳方圖則即此布而方之耳○在伏羲
 畫卦時只是一毎加二而已何曽有相摩相盪之實
 其摩盪二字特假借以明其意耳如所謂參伍錯綜
 皆假借字意也○聖人因見天地間觸眼皆易然要
 之不過隂陽消息兩端而已於是立象以盡意設一
 畫連亘而實者曰剛一畫中㫁而虚者曰柔是剛柔
[009-14a]
 二者交相摩戛而為四象四象者剛之上生太剛少
 柔柔之上生少剛太柔也又四象則交相摩戛而為
 八卦八卦者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也皆一每生二而成也八卦既成於是每一卦不
 但再生一卦又逐旋與其餘七卦者交相推盪則一
 卦之上各生八卦合之而為六十四卦而易卦備矣
 易卦之變化也如此○兩儀相摩而後有四象四象
 相摩而後有八卦使兩儀不交則易只有兩儀耳何
[009-14b]
 由有四象唯陽交乎隂而隂生於陽於是有太陽少
 隂焉唯隂交乎陽而陽生于隂於是有少陽太隂焉
 是兩者相摩乃有四也使四象不交則易亦只有四
 象矣又何由有八卦惟太陽交乎少隂而乾兑分焉
 少隂交乎太陽而離震分焉少陽交乎太隂而巽坎
 分焉太隂交乎少陽而艮坤分焉是四者各明兩相
 摩而後有八也三畫已具八卦已成於每一卦與諸
 卦者迭相推盪而一卦生八卦合之則八八六十四矣
[009-15a]
 
 
 
 
 
 
 
 
[009-15b]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
 此兩段承上文言剛柔相摩而為八卦八卦相盪而
 為六十四卦而易卦之變化備矣於是易卦中有鼓
 之以雷霆者有潤之以風雨者有日月運行焉有一
 寒一暑焉而諸凡成象者何莫不在其中乎又有乾
 道之成男者焉有坤道之成女者焉而諸凡成形者
 亦何莫不在其中乎以此見易之未作易在造化易
[009-16a]
 之既作造化在易本義所謂此兩段又明易之見於
 實體者與上文相發明也意正如此○易法象耳易
 中無實體此易之見於實體者也即上文所謂變化
 之成象者變化之成形者葢成象成形即見於實體
 者程文却都就實體説可疑也語類曰天尊地卑至
 變化見是舉天地事理以明易自是故以下却舉易
 以明天地間事雲峰曰易既畫天地萬物之變化又
 在卦爻實體中此説謬也易中只是法象安得有實
[009-16b]
 體○震為雷又為霆霆則雷之疾而威者也鼔字只
 從雷霆字生下倣此如説卦傳所謂天地定位山澤
 通氣及雷以動之風以散之之類都就易上説○又
 曰巽為風坎為雨雨固以潤之而風亦何以為潤豈
 以坎雨巽風二物相與是故有常者歟抑亦偶獨指
 潤字如王居無咎禹稷三過其門之例者歟○樂記
 有云鼔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煖之以
 日月而百化興焉按月能凉不能煖此亦帶説也月
[009-17a]
 者隂之精故不煖○若謂風亦能潤物則㫁自曲説
 ○或又曰風以散其鬱結亦自有滋補處故亦可曰
 潤大槩費力上本義云象者日月星辰之屬則此所
 謂雷霆風雨寒暑正其屬也形者山川動植之屬亦
 當以此例看○按本義象者日月星辰之屬若就易
 中求所以為星辰者何在曰邵子以日為太陽月為
 太隂星為少陽辰為少隂則易中四象便是星辰矣
 若以八卦論則離震生於少隂巽坎生於少陽亦此
[009-17b]
 理也若以山川動植論之山川不待言也巽為木便
 是有植物象乾坤為父母六子為男女皆動物也若
 要説得周盡則須依説卦傳云云/乃為説備乾為龍
 馬之類動物也為木果植物也坤為子母牛震為龍
 與馬為善鳴馵足之類坎為馬為美脊亟心之類離
 為鱉蠏之類艮為狗䑕之類皆動物也震為蒼筤竹之
 類坎于木為堅多心離于木為科上槁艮為果窳之
 類皆植物也○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此以圓圖貼之
[009-18a]
 更為明白觀運行字及兩箇一字皆有循環之義故
 就八卦圓圖象日者言之一日有十二時圖凡八卦
 毎一卦貼時半二卦貼三時六卦九時八卦十二時
 而周一日之運矣是故自坤至震為子丑寅隂極而
 陽生自離至兑為卯辰巳則陽浸盛矣自乾至巽為
 午未申陽極而隂生也自坎至艮為酉戌亥則隂盛
 矣若以横圖觀之當以乾一兑二至坤八為次亦一
 日一周天之理也以横圖貼之其詳如何曰以十二
[009-18b]
 時中分為隂陽二段又折二段為四段更折作八段
 如子丑寅陽之陽也則乾一兑二為太陽者當之卯
 辰已陽之隂也則離三震四為少隂者當之午未申
 隂之陽也則巽五坎六為少陽者當之酉戌亥隂之
 隂也則艮七坤八為太隂者當之理不逺也以此推
 之於寒暑同一理也此説未審可否當求明者正之
 ○以圓圖之像月者言則朱子固曰自坤而震月之
 始生初三日也歴離至兑則月之上弦初八日也至
[009-19a]
 乾則月之望十五日也至巽則月之始虧十八日也
 歴坎至艮則月之下弦二十三日也至坤則月之晦
 二十九三十日也是八卦之像一月矣但朱子此説
 亦有可疑自坤至兑凡四卦只當初一至初八自乾
 至艮四卦亦當十六至二十三而自兑至乾自艮至
 坤各二卦乃當得七八日其多寡不同何也葢月受
 日之光者也自坤而震陽光始生故為哉生明歴離
 而兑則所受陽光浸盛矣故為上弦又積而至於乾
[009-19b]
 則陽光滿矣故為望至巽則隂魄始生矣故為哉生
 魄歴坎而艮則魄浸盛而光益減矣故為下弦以至
 於坤則純是隂魄矣故為晦乃知朱子所貼自有至
 理不止計卦數貼時候而已也然亦有計卦數貼者
 如六十四卦貼二十四氣是已○若以六十四卦配
 日則圓圖左邊三十卦當六時五十刻右邊三十卦
 亦當六時五十刻其餘四卦則加于子午卯酉四時
 葢以子午為隂陽之盛卯酉為隂陽之中也亦有六
[009-20a]
 十四卦配二十四氣而四立二分二至則各減一卦
 以符合其數也未知可否○每日只是九十六刻毎
 時只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其曰百刻者舉成數也
 ○若以横圖六十四卦配月則左邊三十卦當自朔
 後至望右邊三十卦當自望後至晦其餘四卦則以
 貼朔望及上下弦亦如日數之子午卯酉之意也○
 説卦傳離為日又坎為月日月便是交代運行者易
 亦坎離二卦便是有日月運行就横圖取則如此然
[009-20b]
 味運行字似當主圓圖言○易大全朱子圖説曰先
 天圖今所寫者是一歲之運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
 萬九千六百年小而一日十二時亦只是這箇圈子
 都從復上推起○以圓圖取日象當以子午卯酉論
 ○一日百刻十二時三十二卦當六時五十刻合之
 為一日尚餘四卦分貼十二時則毎卦三分之三四
 十二矣○一寒一暑○舊説俱以圓圖自復至乾自
 姤至坤為言看來横圖亦自説得横圖從中而分左
[009-21a]
 方亦自姤而遯而否而觀而剥以終於坤右方亦自
 復而臨而泰而大壯而夬以極于乾一寒一暑之變
 不外是矣况上文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乃正指横圖
 也○天原發微所載圓圗亦可自二而四四而八八
 而至于六十四但恐是後來雅得縱横符合如此非
 伏羲初畫之本㫖也○以六十四卦配寒暑朱子謂
 一歲之運或大而古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小而一
 日十二時都從復上推起去然愚以為隂陽消長之
[009-21b]
 幾固自姤復而始若論隂陽氣候之正則寒始於升
 訟之立秋而終於震噬嗑隨之大寒暑始于无妄明
 夷之立春而終於巽井蠱之大暑若據復為暑之始
 則夏至便為暑之終而此後又有小暑大暑以姤為
 寒之始則冬至便為寒之終而此後又有小寒大寒
 是豈其餘氣耶大抵朱子所論易之正義也即周正
 之意愚所疑者拘於時令之正亦月夏正之意也○
 又云雷霆風雨之類固是實體但不可説是易中之
[009-22a]
 實體葢易中只是卦爻卦爻只可謂之法象不可直
 謂之實體今只是欲明易中具得有此等物事故為
 之立言曰易之見於實體者耳非固以易之卦爻為
 實體也本義云此變化之成象者下云此變化之成
 形者變化本指易卦而象形又是實體字面葢亦猶
 所謂震雷巽風之意耳最要辨别不可使有毫釐之
 差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009-22b]
 愚謂凡人物之男者皆乾道之所成凡人物之女者
 皆坤道之所成人但見男女只是受氣與形於父母
 而不知父之道其原即乾之道也母之道其原即坤
 之道也厥初氣化之始乾成男坤成女既有男女之
 後則氣化付于形化形化衍乎氣化如今滿天下穀
 種自粒食以來不知幾百千年有之矣然其實則只
 是當初天地所始生之數粒種子一&KR0899之流衍也且
 今之為父者若不得那乾道在決亦不能成男今之
[009-23a]
 為母者若不得那坤道在決亦不能成女○故周子
 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
 生而變化無窮焉○朱子註云曰陽而健者成男則
 父之道坤而順者成女則母之道是人物之始以氣
 化而生者也氣聚成形則形交氣感遂以形化而人
 物生生變化無窮矣○又曰此兩句亦是就易卦言
 之今人多以乾坤二卦變成六子為言是不然葢易
 之變化已在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時了此是據見成
[009-23b]
 之具有實體者言矣大抵男不止是震坎艮乾亦是
 男女不止是巽離兌坤亦是女也○六十四卦中凡
 貞卦是乾震坎艮者皆男皆陽為主也貞卦是坤巽
 離兑者皆女皆隂為主也○嘗觀天地生物何縁有
 男女之分葢太極實凾隂陽所謂一隂一陽之謂道
 也是以太極肇判之初其氣固自分隂分陽陽之輕
 清上浮為天隂之重濁下凝為地及天地既位之後
 此氣又相絪緼融結亦自分隂分陽得陽之竒而健
[009-24a]
 者為男得隂之偶而順者為女此皆其理之自然而
 不容以不然者所謂天地萬物之父母是也故以男
 為乾道之所成女為坤道之所成也○或曰此為氣
 化者言也若今之成男成女何必皆出於乾坤曰乾
 道之成男坤道之成女此理萬古不易者也夫人物
 始生之初其男女之出於乾坤氣化者固自無疑但
 氣化無窮者也既有男女之後則所謂氣化者悉交
 付於為男女者之身矣於是父道之所在即乾道之
[009-24b]
 所在母道之所在即坤道之所在又父若不得乎乾
 道不成其為父母若不得乎坤道不成其為母既不
 成其為父母又安得而成男成女也哉故此二句其
 詞雖若専主氣化者言而其理則實兼形化者在其
 中朱子所以謂之徹上徹下一氣都透了也太極圖
 所以繼此言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
 無窮焉所謂二氣即是乾道坤道之氣化者也○乾
 坤之成男成女萬古同然人自不察耳葢形化終不
[009-25a]
 能離乎氣化使氣化之機息則形化滅矣故萬古此
 乾坤萬古此男女言有似怪而實者此類是也○所
 謂言有似怪而實者且如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時
 之相去已千有餘年但一念所注這精神便與其始
 祖相接於冥冥之中何則一本故也郊祀上帝之時
 誠意所格上帝便為之歆享何也葢萬物本乎天王
 者之分又自與天相當此亦一本之理也故曰郊則
 天神格廟則人鬼享誠之不可掩如此曽見人家有
[009-25b]
 收得數百年前祖畫像而其子孫面貌精神間有與
 之宛然無二者葢實其一氣所傳故也然則謂今日
 之男皆有得於乾道今日之女皆有得於坤道者此
 理亦可推矣○此二句據理而言則如此但本文之
 意是就易卦上説言其具有此理也以卦圖觀之如
 在兩儀則陽為男隂為女在四象則太陽少陽為男
 太隂少隂為女在八卦則乾坎艮震為男巽離坤兊
 為女在六十四卦則凡内卦之為乾坎艮震者皆男
[009-26a]
 也内卦之為巽離坤兊者皆女也或陽爻為卦之主
 者亦男也隂爻為卦之主者亦女也至下節則純以
 理言之不復黏易卦説也故曰承上文男女而言乾
 坤之理云○問男女交感之際隂陽各輸其精何以
 有成男成女之别曰精雖有俱盛之時物則無兩大
 之理方是時也非陽勝隂則隂勝陽隂勝陽則隂為
 主而陽為佐矣其成女也不亦宜乎陽勝隂則陽為
 主而隂為佐矣其成男也不亦宜乎故男女又皆為
[009-26b]
 乾之所始坤之所成也二義並行不相悖○問隂陽
 交感之理如何而陽勝隂如何而隂勝陽曰此非一
 言所能盡也大槩有以天時勝有以物力勝者亦有
 兼天時物力俱勝者或俱是陽勝或俱是隂勝隨其
 勝者為主而男女所由分也又有天時陽勝而物力
 隂勝者有天時隂勝而物力陽勝者此謂之兩勝雖
 曰兩勝然終無兩大之理則於兩勝之間自較其分
 數之強弱而分主佐也其或天時物力俱陽勝天時
[009-27a]
 物力俱隂勝者則男女所禀隂陽之道應不能得其
 中和如男過於剛女過於柔之類是也然天時物力
 所賦又冇陽中之隂隂中之陽而其道不純者其所
 成男女則或男人女相女人男相男或不能陽道女
 或終身不孕育之類以性情言之則或為闚觀之夫
 或為晨牝之婦其類亦須有許多般皆理之散殊也
 天時之勝則以支干氣運所屬之不同及所居得氣
 之異物力之勝則以男精女血力量之不同也大槩
[009-27b]
 不容兩大必須讓一邊强者為主○乾之陽始乎男
 而其隂始乎女亦有乾之隂始乎男者葢所值者坤
 之陽也以乾少隂遇坤少陽則乾之隂為陽而主之
 也故亦為男或以乾之隂而遇坤之隂則坤太隂盛
 於乾之少陽或須為女也若以乾之陽而遇坤之隂
 則隂陽各得其道精血各極其盛而其子所禀必清
 且厚賢而夀矣然陽之勝者有十百千萬種隂之勝
 者亦有十百千萬種未能究其詳也大理則須如此
[009-28a]
 ○乾之陽始乎男而其隂始乎女如此即所謂一隂
 一陽有各生一隂一陽之理也○成男成女有以天
 時勝者謂支干氣運所屬隂陽盛衰之不同也葢造
 化氣數貫澈人身交感之時隨其所值剛柔清濁自
 有莫之為而為者且如象之一物膽不附肝隨月易
 位可見天地氣數之貫乎其身也舉一物而萬物之
 理槩可知已在宋淳化中一馴象斃太宗命取膽不
 獲使問徐鉉曰當在前左足剖之果得膽問其故曰
[009-28b]
 象膽隨四時今其斃在春故知在左足也又厯法人
 身之神日各異位針灸者慎之如一日神在足大指
 二日在外踝三日在股内之類以此推之乾父坤母
 搆精成胎其所以為清濁厚薄消息盈虧者於時日
 支干之屬豈無所係哉又如種竹亦有所宜日子多
 取辰日黄山谷詩所謂竹須辰日劚笋看上畨成是
 也非此日移之多不活又五月十三日古人謂之竹
 醉日此日栽竹多茂盛或值隂雨則明年笋莖交出
[009-29a]
 晏元獻又有移竹詩云如能樂封植何必醉中移則
 種竹亦不拘于醉日然可見從來有竹醉日之説矣
 竹醉日謂是日竹不知其移也又按厯法通書種蒔
 諸穀栽植諸木各有吉㓙日子如種蒔宜除滿平成
 收開日栽植亦宜此等日而忌乙日是也夫庶物之
 栽種尚要得好時日而况人事乎故隂陽地理之學
 亦儒者所不廢也○道之散殊何所不有學須得其
 大全恨不能一一叅透耳○朱子小註謂植物亦有
[009-29b]
 男女如竹有雌雄麻亦有牝牡此説似不必泥此乃
 門人所記者或未得其的也葢以大倫論之凡動物
 則隂陽異形必以兩相合而後能生生所謂男女暌
 而其志通也若植物則其隂陽之氣總在其一物之
 身而其為一物者必其隂陽二氣交搆之時乃能成
 道而結子所謂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
 者亦即此理不可以與動物例論也但隂陽雜揉何
 所不有故植物間亦有分雌雄者如何首烏於靜夜
[009-30a]
 閴寂之地人或見其雌雄相交故一名夜合藤是有
 男女也但不可以一二而葢千百耳又動物亦有純
 雌純雄者如兎則純雌蜾臝則純雄雖人類亦有然
 者翰墨書所載有思男之國不夫思女之國不婦而
 亦自能生生雖未究其實否或者亦有此理故兎無
 雄而能生生或云兔望月而生子女人國映井水而
 生孕此其取諸乾坤之氣以成胎育亦可見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此理萬古不易也○乾道成男坤道成
[009-30b]
 女愚意孔子只是就動物言而植物之得於乾坤者
 自可以理推如乾卦彖傳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亦只
 就植物言而凡動物之亨者亦自可以理推矣且上
 文言變化之成象者亦只説得雷霆風雨日月寒暑
 而已更有星辰霜露之屬亦未説得盡也此條言變
 化成形者獨以男女為言宜亦只就動物未必兼植
 物也依朱子語類所記止是竹有雌雄麻有牝牡而
 已植物萬品豈得一一有雌雄牝牡耶故謂不可以
[009-31a]
 一二而葢千百也竹有雌雄雌者多笋看來只是種
 類不同人因其笋多笋少而目之為雌為雄耳其雄
 者固亦自能傳種也如婦人亦有多子者亦有少子
 與無子者豈可謂少子與無子者為雄婦哉雌雄竹
 及牝牡麻之名元盖起自世俗論也亦朱子旁引曲
 證之詞耳○自語類有雌雄竹及牝牡麻之説學者
 泥之俱要以男女字兼動植不知所謂男女者必是
 兩形交感如大傳云男女搆精萬物化生此乃男女
[009-31b]
 之正也如竹之雌雄麻之牝牡豈亦能如動物之交
 相感乎不然則其所以為雌為雄者其實果安在哉
 ○或疑成男成女處専只説動物乾始坤成處乃又
 兼動植以為詞理不相貫愚謂上文雖専指動物而
 自可以該植物下文則統論乾坤之理固自兼乎動
 植也故下文本義云承上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葢
 凡物之屬乎隂陽者莫不如此意亦昭然矣兩節之
 言其詞雖少有廣狹其理則渾然無間達者庶幾信
[009-32a]
 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固不可専主動物言但有一
 節當説破葢太極圖於太極隂陽五行三圖之下即
 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圖而其下即為萬物化生
 圖夫此圖包括天地人物者也豈容於男女萬物字
 不兼動植而但舉此以該彼耶故門人記朱子有雌
 雄竹牝牡麻之説但周子圖意雖該動植其植物要
 亦指隂草陽草隂木陽木之類若小註雌雄竹及牝
 牡麻之説乃似於植物中指其兩形為耦而生生如
[009-32b]
 一男一女之屬者此為少異耳夫兩形為耦而生生
 者必如所謂男女暌而其志通也萬物暌而其事類
 也如此者乃説得無物無男女然所謂萬物暌而其
 事類者要亦指動物之有合者而言豈必兼植物哉
 又按太極圖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與萬物化生者舉
 本易大傳之言夫易大傳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只
 指動物一端於在地成形者猶未盡也如上文鼓之
 以雷霆星辰雲露之屬皆在所畧亦未該得在天成
[009-33a]
 象者盡也而其所謂萬物化生者又本以釋損九三
 爻辭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者
 之理固亦不容不偏主動物言也故曰男女搆精若
 在植物亦將謂其男女搆精而後化生耶太極圖則
 本此語而借以該動植耳何必泥哉何足疑哉孟子
 曰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
 得之夫豈唯説詩為然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009-33b]
 乾之大始始指其初大謂其全也何謂大以動物言
 之方其受精之時雖曰輕清未形然彼一物者凡内
 之所以為臟腑筋脉外之所以為象貌支竅者已無
 一之不備其中但未至於效法而詳密可見耳故不
 但曰始而必曰大始也唯坤則一一為之翕受培養
 而醖釀時化以成之使之臟腑成箇臟腑筋脉成箇
 筋脉象貌成箇象貌支竅成箇支竅正所謂地道也
 妻道也然其實初無待於有所區畫增益於其間只
[009-34a]
 是就乾之受大始者而温養成就之耳所以謂之簡
 也○大者横言始者直言始者一生水也而其所以
 為二之火三之木四之金五之土者已無不具於其
 中矣故曰大始○大始之理若自植物言之則如粟
 菱之方投種時一㸃滋息之氣潜動於粒子之中實
 乾之所為也雖曰未至於有生而流行然其所以為
 萌為苖為榦為花為實者皆已發源造端於此矣不
 其大哉非但為始而已也自此之外則皆付之坤矣
[009-34b]
 時萌而為之萌時苖而為之苖時幹而為之榦時花
 而為之花時實而為之實皆不過以結果成就夫乾
 之大始而已只是受其成筭為之而無待於賛一籌
 也此段要分箇氣與形○陽先隂後陽施隂受則凡
 所以成男成女者無非陽先施之隂後受之先施者
 精也後受者血也精以受其氣故輕清未形血以就
 其形故重濁有迹○草有隂草陽草木有隂木陽木
 草木之柔脆卑細者屬隂髙大堅實者屬陽其化生
[009-35a]
 之際皆陽先而隂後陽施而隂受此不易之定理○
 上文男女葢専指動物故此云承上文男女而言乾
 坤之理葢凡物之屬乎隂陽者則兼植物矣若就植
 物體認乾之知始坤之作成處則須以乾坤之元亨
 利貞分屬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其别也乾知
 大始坤作成物者其交也葢别者之交既交而又别
 也隂陽動靜之相循環者如此故動前元有靜靜前
 又有動○馬氏一説尚可疑其言曰凡物之陽而健
[009-35b]
 者皆乾也凡物之隂而順者皆坤也故自造化言則
 所以知萬物之始者天也而地道但承天施而作成
 之耳自人物而言則所以肇生育之始者天也而婦
 道但代有終以作成之耳推而至於一物之小亦莫
 不有隂陽之類則其所以生成者豈外是耶此説以
 乾坤為該人與物説則承上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之乾坤為少碍而與下文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之乾
 坤字益碍而不通○又曰推之人事君垂拱於上知
[009-36a]
 治道之大體臣奉命於下效天下之大勞其理亦猶
 是也此説有關涉故録之○按上文以乾坤準天地
 下文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亦指天地故曰乾坤之理
 分見於天地則此乾坤似不當泛言一説本義所謂
 葢凡物之屬於隂陽者莫不如此是據其理之所類
 而言言不但乾坤之成男女然也亦猶易有太極一
 節云畫卦揲蓍其序皆然生生之謂易一節云理與
 書皆然也若本文則自各有所主○承上文男女而
[009-36b]
 言乾坤之理上文言乾坤各成其形以隂陽對立之
 義言也此言乾坤共成其功以隂陽相須之義言也
 ○承上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不復以易卦言也○
 大抵就物上言乾主物之大始也作造也成就也比
 之始者涉迹多矣○又曰男女皆乾之所始坤之所
 成如何又謂乾成男坤成女大抵隂陽造胎之時或
 男或女皆父之精皆母之血但父精盛於母血則陽
 為主而成男矣母血盛於父精則隂為主而成女矣
[009-37a]
 葢其盛衰消長之勢然也天地間以強盛而為主者
 何限看來亦是理之所在故孟子論小役大弱役強
 曰皆天也○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則各有所本矣
 如何又説男女皆是乾之所始坤之所成者坤之成
 男易知而乾之始乎女者難别夫乾之氣脉何以反
 注為女耶曰乾陽也陽之陽則以始乎男隂之隂則
 以始乎女即太陽少隂之謂也坤隂也隂之陽則以
 成乎男隂之隂則以成乎女即太隂少陽之謂也曰
[009-37b]
 當其形交氣感之際若陽之陽遇隂之陽則固成男
 無疑矣若遇隂之隂則如何曰畢竟是男但恐其不
 純於陽或氣質之柔弱也或性情之怯懦也或其夀
 之不夀也或為其人髭髯希薄之類其善者則又為
 剛而得柔以濟之也其道理散殊萬狀不可殫究精
 想大意彷彿如此只是加一倍法耳不止四象正如
 卦畫亦有百千萬變之不一○本義承上文男女而
 言乾坤之理上文男女就易上説此其轉向造化上
[009-38a]
 言其理也○本義又言乾坤之理分見於天地此乾
 坤字元是易中字自今言分見於天地猶所謂易之
 見於實體者○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若不繼之以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則無以見天地無心之化矣此
 聖人立言之精意也亦順性命之理也○本義以造
 化之實明作經之理一句該括天尊地卑至坤道成
 女又言乾坤之理分見於天地而人兼體之也一句
 該括乾知大始以下今馬氏乃據葢凡物之屬乎隂
[009-38b]
 陽者一句而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及知大始作成
 物皆是泛論不専指乾坤此雖無背於道然非經文
 本義之㫖矣本義分明説出天地字在如何可犯愚
 於近世學易諸君子最有取於馬氏他人莫及焉其
 不能盡從者則此類是也然當更思之○大抵陽先
 隂後陽施隂受陽之輕清未形而隂之重濁有迹也
 ○陽居先隂居後先者施之後者受之先而施者輕
 清未形後而受者重濁有迹此三段都在本文二句
[009-39a]
 内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本義即其所知便能始物此句頗難看葢乾元之施
 乾之所知也此若無意於生物者而物自資之以始
 故曰即其所知便能始物也○大抵陽先隂後陽施
 隂受天地本皆無心而成化其先而施者即乾之所
 知也坤之從陽亦自然理勢初非有心於必從之也
 但以其已有主者故為簡能○葢天形包地外而其
[009-39b]
 氣則常行乎地中凡地之一生一成一舒一斂無一
 而非禀之於天者也然天非地則其氣空無所寓誰
 為翕受誰為敷施誰為陶鑄誰為歸藏故朱子又曰
 乾之易只管上一截事到下一截却屬坤○乾健而
 動則有餘力故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無所難坤順
 而靜則不自用故凡其所能皆從乎陽而不自作○
 乾之知大始也易易無難也坤之作成物也簡簡不
 煩也易簡即是徳也不必訓造化之功本於徳也但
[009-40a]
 化工處就是徳所在如人體乾坤立心易處事簡即
 便是徳安得以為立心處事之外别有所謂徳哉○
 本文以字不可誤作有力字○何謂乾以易而知大
 始坤以簡而作成物今只就雞之抱卵一端言之乾
 坤易簡之理亦自可見其大槩葢凡雞卵之得雄者
 以付雌雞抱之豈待雌雞有所為於其間哉只是為
 他懐抱温養得雛出來耳可見其簡彼為雄者只一
 施之後更無事了是多少易也其他則可以此意冥
[009-40b]
 㑹之聖賢之言無一句不是實事○雄雞一施之際
 凡其所以為雛之頭面孔竅血脉筋骨羽毛之類無
 一不備於一圓子之中矣其大始之理可見然非雌
 雞為之温養雛亦不就也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本義人之所為如乾之易則其心明白而人易知如
 坤之簡則其事要約而人易從所為字兼立心處事
 猶論語吾十有五一節註云為之不厭之為字兼知
[009-41a]
 行也故坤六二象傳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直以立
 心言方以處事言動即所為也但凡人説所為字面
 都是該立心處事如何近日一二老先生反教學者
 云只是就處事言如此則下文朱子何故毎毎提掇
 箇心字事字及内外字而本文亦何分徳業字下文
 既分立心處事上文所為又要専指處事極為未通
 此亦不難辨○又曰本義其心明白其事要約心字
 事字與下文徳業字相照應不特此如曰同心同協
[009-41b]
 力曰一於内曰兼於外曰得於已者曰成於事者皆
 有此意凡一切應酬胷中必有箇主宰處此即所謂
 立心也心所以主宰乎是事者也立心原不在行為
 之外也○説有易字便屬心説有簡字便屬事○凡
 應酬之際立心俱在處事之前一於立心易而處事
 簡雖分内外其實未有易而不簡者未有簡而不本
 於易者如中庸或問論致中和云未有致中而不能
 致和者亦未有致和而不本於致中者
[009-42a]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易知者所謂信則人任焉故與同心者多易從則人
 樂為之用矣故與協力者衆
有親則可乆
 有親則一於内者信從者衆則吾之一心亦自信而
 不惑矣豈不可久如今之講書一般我所主之説如
 此諸友亦皆以為然而同我所主則我亦自益信而
 持之益堅終始主此説矣設若我所主如此諸友皆
[009-42b]
 不以為然吾亦不免疑惑於心而不敢終主此説矣
 其理正如此然亦有人皆不以為然而我獨自主之
 者此又是一例也韓子伯夷頌所謂家國非之而不
 顧天下非之而不顧是也○有親則一於内故可乆
 葢不惑所以誠也誠故不息
有功則可大
 有功則兼於外有功自人之協力者衆而來故得兼
 衆人所有以為已之有而自成其大也李斯曰泰山
[009-43a]
 不棄尺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郤衆庶故能成其業今就古之有大功業者
 論之如帝堯之為天子也欽天授時命羲和明揚咨
 四岳徽五典納百揆賔四門則一任諸舜他如禹益
 稷契皋陶之徒各效其力以賛其治是惟帝堯能兼
 收而與之共天工故也故稱堯帝之治者曰巍巍乎
 其有成功也此其至大者若以賢人之可大者言之
 則如漢髙祖之腹心良平爪牙信布智者効謀勇者
[009-43b]
 効力一時天下英傑如十八元功者皆入於髙祖彀
 中是以能蹙秦誅項而繼三代一統之治也揚子曰
 漢出羣策以其能兼而有之也其在人臣者如唐史
 賛房杜云王魏善諫而房杜讓其直英衛善兵而房
 杜濟以文持衆美而效之君所以能成太宗之業而
 為一代元臣也豈亦非易從有功而可大者乎問有
 親則一於内其義固有别矣有功則兼於外似正是
 上面協力者衆之意如何又做進一歩説曰固進一
[009-44a]
 步也何也協力者衆而有功矣由是四方聞風而至
 寸善無有或遺將見合千萬人之才而為吾一人之
 才合千萬人之智而為吾一人之智何謀不就何功
 不成其勢自不容以不大矣故曰可大是亦進一步
 也
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
 聖人論道理便要到極至處至成人地位方是即所
 謂吾弗能已矣在止於至善是也故於此止曰可乆
[009-44b]
 而已曰可大而已曰可乆則賢人之徳而已曰可大
 則賢人之業而已賢人未為成人者也必至於易簡
 而天下之理得時乆則實乆非止可乆也大則實大
 非止可大也故本義一則曰至此則可以為賢矣二
 則曰至此則體道之極功聖人之能事可以與天地
 參矣兩至此字隨其所造而言也○曰可乆可大者
 可進於乆大而猶未至焉者也曰賢人之徳賢人之
 業者未為成人之徳業也如堯之克明峻徳文王之
[009-45a]
 純亦不已斯為乆矣如堯之巍乎有成功文王之丕
 顯其謨斯為大矣此則易簡而天下之理得者也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承上節而言語意若曰過此以往易簡而天下之理
 得矣○言自可乆可大而進之則易簡所造葢醇乎
 其醇而天下之理皆為我得矣天下之理得則徳為
 盛徳業為大業兼天地之易簡而參天地之化育矣
 故曰成位乎其中言成人之位於天地之中與天地
[009-45b]
 並立為三也○此易簡二字但在可乆則賢人之徳
 可大則賢人之業後更是進一歩者矣○又曰易簡
 而天下之理得亦是從那可乆可大處充來至此則
 吾之易簡即乾坤之易簡而無待於勉強矣後段易
 簡與前面易簡細看不同前段是生的後段是熟的
 然此非於易簡之外有所加也故亦只謂之易簡必
 如是而後充得這腔子滿耳其前段雖未能滿得此
 易簡二字分數然亦不可不謂之易簡也故亦曰易
[009-46a]
 簡葢從來聖賢説道理有以一事言者又有以全體
 言者有以勉然言者又有以自然言者同是此箇字
 耳○此易簡二字説得重葢一易簡則天下之理於
 是乎盡矣無復遺矣非謂易簡之外别有天下之理
 得也然却要分箇内外葢惟其立心純乎一易則天
 下之理無一不具於吾心之中矣惟其處事純乎一
 簡則天下之理無一不見於事為之際矣此之謂天
 下之理得也
[009-46b]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至於天下之理得則不但可乆而已而其乆也無疆
 矣不但可大而已而其大也無外矣故成位其中而
 與天地參○成位乎其中者天有是易吾亦有是易
 地有是簡吾亦有是簡則吾何愧乎天地無愧於天
 地則自可參乎天地○人之所以能易簡者無他只
 是循理而已人只循理便無些餘事體驗自見○自
 易則易知至可大則賢人之業此是自善信而美大
[009-47a]
 之域者也過此以往則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則聖神
 之能事前面易簡誠之者也後面易簡至誠者也一
 誠之貫也○又曰易則易知至成位乎其中此兩段
 要看得相貫不可謂是兩項人也觀本義二箇至此
 字可見葢人體乾坤之易簡而至於可乆可大則為
 賢人之徳業又至於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則為聖人
 之能事此賢人聖人事是隨其所至而命之非是合
 下生來便有此一般賢人那一般聖人也如中庸君
[009-47b]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兩節是體道之始事然由是充
 之至於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則為聖人矣葢是由
 學而至於聖者也經傳中如此説者最多○乾坤之
 理分見於天地而人兼體之分字兼字要見得明若
 乾只是一箇易坤只是一箇簡乾不兼坤之簡坤不
 兼乾之易而人則内而立心體乎乾之易外而處事
 又體乎坤之簡是謂兼體此意自明白○大抵易書
 之理即天地之理天地之理亦吾身之理孔子此章
[009-48a]
 之言一以見人當求易理於天地二以見人當求天
 地之理於吾身葢有天地之易有吾身之易有易書
 之易究竟論之則易理本在天地與吾身其易書則
 是天地人身之易之影子也若不是於天地吾身上
 體驗得出則看那易書之易終亦死殺了雖曰易與
 天地準亦不見其果與天地準矣孔子繫辭傳之作
 特地是要人見得此理破○本義或云乾坤之徳或
 云乾坤之理或云乾坤之道葢徳以乾坤所具而言
[009-48b]
 理字較虚得此理則為徳矣曰道者非乾坤之道人
 法乾坤之道也以當然言自分見於天地則當言乾
 坤之理不可用徳字各有攸當也○繫辭傳或言易
 以及造化或言造化以及易或専言易或言聖人作
 易之事或言聖人用易之事又或言君子體易之事
 章數雖多大指不出此葢其理亦相通也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㐫
[009-49a]
 象者人事之象也造化物類之象要亦有之葢卦爻
 中所具意廣故朱子曰象謂有箇形似也又曰以爻
 之進退而言則如剥復之類以其形之肖似而言則
 如鼎井之類可見所該者廣也但此章意主於明吉
 㓙則人事為重故下節本義云得失憂虞者事之變
 也得則吉失云云/也○易中所説象字其類不一此
 所謂設卦觀象者是每卦每爻各有箇本然之象如
 乾之大通至正屯之動乎險中乾初九之初陽在下
[009-49b]
 九二之剛健中正出潛離隱九三所謂性體剛健有
 能乾乾惕厲之象是已此乃象之本色也其義之所
 該最廣究其要㫖則所謂時有消長之不同事有當
 否之或異者故曰吉㐫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憂虞
 之象也其槩可知矣本義曰得失憂虞者事之變也
 以繫辭命占所主在人事也○有直就人事取象者
 如坤六三六隂三陽居下之上有含章可貞或從王
 事無成有終之象如䝉九二統治羣隂而其徳剛而
[009-50a]
 不過有包䝉之象又以陽受隂為納婦之象又居下
 位而能任上事為子克家之象此類皆就人事取者
 也○有假物類為象者如乾初九曰潛龍九二曰見
 龍坤六四曰括囊六五曰黄裳之類則是據卦爻所
 肖之物類而取之也要之亦只是以象乎其人事者
 如潛龍以象其陽徳居下見龍以象其出潛離隱括
 囊以象其謹密黄裳以象其中順皆歸於人事也○
 又有一類如匪冦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見豕
[009-50b]
 負塗載鬼一車之類雖是聖人隨時以已意取之非
 説卦傳所例之類然却亦因卦爻於承乘比應處含
 有此象亦所謂事之變也故從而取其象如匪冦婚
 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分明是以六二隂柔中正
 有應于上而乗初剛云云故本義曰爻有此象也如
 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分明是六三為二陽所制而已
 以剛處明極暌極之地又有猜狼而乖離云云/而本
 義亦曰故其象如此皆以本爻自含有此象也不然
[009-51a]
 不謂之象矣亦主人事○中間更有一類不甚𦂳切
 要者乃是聖人繫辭時姑借之以明占其於卦爻無
 所本如利用刑人用説桎梏用拯馬壯繫於金柅之
 類此則其占之象也當别為一類看○其曰聖人有
 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
 象此本偏主卦之象言不兼爻言然却兼人物事類
 二義但二義並舉與設卦觀象之象主於人事者大
 同而小異故云如説卦所列者説卦所列如天地定
[009-51b]
 位山澤通氣為圜為君之類則卦爻所肖物類之象
 也如乾健坤順震動巽入或為吝嗇或為進退或為
 決躁為矯揉之類則卦爻所肖人事之象也無非象
 也其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則亦兼物類人事而
 言但又兼卦爻言繫辭傳中此一象字所該尤廣也
 此外更有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
 之辭兩端其曰大象小象則世俗論也○卦爻辭中
 取象多有専以一事一物言者占者用時須要變通
[009-52a]
 如田無禽雖主田言然征伐者得之必不能成其功
 仕進者得之必不能顯其身以占治上則不獲乎上
 以占治下則為包無魚之㐫矣如勿用取女雖亦主
 一事言然以是推之非其民不可使也非其友不可
 友也非其人不可用也又如坤之西南得朋東北䘮
 朋若西南元無親知而東北乃有可仗之人在則西
 南即為東北而不可往東北反成西南而可往矣何
 則東北有朋而西南無朋也此則所謂神而明之存
[009-52b]
 乎其人者葢易中凡一卦一爻皆有該夫萬事之變
 此易道之所以為無窮也○邵子之學全在先天圖
 上更不拈起文王周公易辭葢文王周公是已狹了
 為其急於濟民而不暇及上面一層也况聖人皆罕
 言性與天道故易中曰涉川曰婚媾曰攸往至於畜
 牝牛田有禽之類亦都説在只是因貳以濟民行上
 急也故不及易之全體所以邵子常置易辭不講一
 生用力多在卦圖上然邵之易欲使百姓與能則未
[009-53a]
 易也謂聖人之見不如邵子亦不可也故聖人必觀
 象繫辭焉以明吉㓙○古易六十四卦不如後世之
 折分為六十四處只是横圖與圓圖而已圖上或更
 好看於吉㓙意亦自明白也後世聖人繫辭時則不
 容不逐卦折出看矣然卦猶可折也至於卦之爻通
 三百六十有四只有奇偶兩様將爻折出終無所别
 只得以初九初六九二六二等字代之而蓍策所值
 尚有得七八之數者而立名不能該姑主其變者立
[009-53b]
 之也○或問卦爻之在圖其吉㓙如何更易見曰此
 愚妄意逺想如此今學者只見周易而已周易惟七
 日來復至於八月有㐫大往小來小往大來之類是
 以他卦照着者餘卦卦辭槩不然也然自古聖人各
 有易法如夏易首艮商易首坤占辭亦當與周易不
 同安知不别有占法乎愚意易變易也有反對之義
 凡氣化之消長人事之得失皆反對者也於卦圖上
 看此意最為明白無一卦一爻無反對者而消長得
[009-54a]
 失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固隱然有可推者此意不足
 以㫁吉㓙哉愚所疑有此亦安知其非易中之一義
 乎意古者無文字時占法或從此起例而中間猶自
 有經緯錯綜之妙歟○此聖人字指文王周公或言
 兼指伏羲為有設卦字非也此設卦字僅帶説耳如
 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與夫莫大乎蓍龜云者
 洛書與龜皆帶説可見經傳中此類不一如禹稷三
 過其門而不入稷固無過門不入之事也潤之以風
[009-54b]
 雨風固未嘗潤物也治則進亂則退伯夷固未嘗進
 也此章雖帶設卦言其所指則固在繫辭也故本義
 亦略了設卦字○或因本義略設卦字就以本義作
 易二字代之謂設卦是虚説亦非也後面云設卦以
 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則設卦與繫辭從來是兩
 事矣又一説此設卦就指文王周公葢六十四卦本
 皆伏羲所元定者今卦圖是也及文王周公來繫以
 辭是須各就那圖上拆出而陳之於此然後從此看
[009-55a]
 其象而繫以辭所謂繫者固是各於卦爻之下繫之
 必不只在元圖上須折起而另設之無疑矣故亦謂
 之設卦乾初九本義云凡畫卦者自下而上則不但
 是伏羲也子信謂文王周公之繫辭無所用於設卦
 乎○此節若平空説觀象繫辭而不先以設卦於文
 理亦未當也故以設卦先之○觀象繫辭則無一辭
 不出於象矣繫辭所以明吉㐫吉㐫内該悔吝○本
 義云此言聖人作易觀卦爻之象而繫以辭也聖人
[009-55b]
 作易字是虚説起下句也下句便是聖人作易處首
 章云此言聖人作易因隂陽之實體為卦爻之法象
 者亦如此○本義云象者物之象也物猶事也卦與
 爻俱有之與後章所謂象卦之象如設卦所列者畧
 不同彼就擬諸其形容上説來此是説有卦爻後卦
 爻中自具此象如下文得失憂虞之象是也在乾卦
 則有大通至正之象在坤卦則有順而健之象乾初
 九九二有潛見之象九三有乾乾惕厲之象坤初六
[009-56a]
 有隂始生而勢必盛之象六二六三有柔順中正以
 隂含陽之象至於元亨利貞潛龍勿用等乃是辭也
 非象也要之設卦所列亦有憂虞得失之類在○聖
 人是觀出那象了方依那象以繫辭此象字與下文
 觀象玩辭之象同而與上經本義所謂當觀此象而
 玩其占者不同葢彼以象對占而此則辭字内自包
 彼之象占也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009-56b]
 此承上文言聖人所以觀象繫辭而明吉㓙者正以
 卦爻之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也夫惟剛柔變化則在
 此卦有此卦之象在彼卦有彼卦之象在此爻有此
 爻之象在彼爻有彼爻之象其變無常其象不一苟
 不於此而各觀其象各繫其辭則吉㐫不明將何以
 使人知所趨吉而避㐫哉○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惟
 於揲蓍求卦上看自明白葢易占其變凡卦爻之辭
 皆是就變的説則皆剛化柔柔化剛也故今三百八
[009-57a]
 十四爻盡謂之九六而無所謂七八者其末段本義
 亦云象辭變已見上凡單言變者化在其中則此變
 化字正與觀變之變同若據卦爻見在説則與後本
 義相戾而解不通矣故乾用九本義云凡遇乾而此
 爻變者云云/三百八十四爻同此例也故變化當如
 此㫁○南蒯遇坤之比六五變也仍占坤六五爻辭
 此可為準例不可謂剛變為柔而占比之五也○馬
 氏曰象以變而著占以變而生○此剛柔變化與上
[009-57b]
 下經所謂卦變剛上柔下之類不同葢剛柔變化乃
 聖人作易之本㫖易非此則其象無以著其用無以
 行而其圖則在啟䝉考變占一段主於卦變云者朱
 子以為葢易中之一義而非聖人畫卦作易之本指
 其圖則序例所謂卦變圖者是也今讀書多被卦變
 之説來混便認不出○本義衆人所以因蓍而求卦
 一句是從上文明吉㐫三字内討出明吉㐫正以其
 衆人因蓍求卦之地也○聖人之繫辭者正務為衆
[009-58a]
 人求卦設也葢象在變上來故曰變則象之未定者
 也○按啟䝉考變占法如占得乾者上五爻皆七下
 一爻獨九則是乾之始而初爻變矣初爻變者即是
 柔推夫剛而剛化為柔也沙隨程氏曰畢萬遇屯之
 比初九變也蔡墨遇乾之同人九二變也陳敬仲遇
 觀之否六四變也南蒯遇坤之比六五變也晉獻公
 遇歸妹之睽上六變也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占
 ○又曰二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占仍以上爻為
[009-58b]
 主經傳無文今以例推之當如此○三爻變則占在
 本卦及之卦之彖辭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前十
 卦主貞後十卦主悔○四爻變則以之卦二不變爻
 占仍以下爻為主○五爻變則以之卦變爻占○六
 爻變則乾坤占二用餘卦占之卦彖辭○愚謂此固
 求卦考占之法但不可謂此不變就是此章本文之
 變也葢據卦爻言其變自是變其不變自是不變其
 謂又不以變為變者乃是占法也又在後一步故下
[009-59a]
 繫傳又有動在其中之説在于變之外○此變化却
 正是隂變陽陽化隂彼所云是計其變與不變之多
 寡而立為占決之通法葢以其有不可以常例㫁者
 ○聖人觀象繫辭各擬其單變者係之也故自聖人
 繫辭言則辭猶在變之前自衆人求卦言則辭見於
 變之後聖人所繫雖在于變之前其實為衆人擬其
 所得于變之後者衆人所得雖見於變之後其實即
 聖人向之所擬於變之前者也故皆主蓍策之變化
[009-59b]
 言○此言剛柔而生變化該得下繫傳所謂繫辭焉
 而命之動在其中其實一也
是故吉㐫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此兩箇象字與下文兩象字一般不可謂辭之吉㐫
 悔吝者以卦爻有失得憂虞之象也此意却在前一
 歩葢論當初聖人繫辭固是以卦爻有失得憂虞之
 象也而繫以吉㓙悔吝之辭但自後來據見成説則
 辭之吉㐫悔吝者即是失得憂虞之象耳此之吉㐫
[009-60a]
 悔吝及下文變化剛柔六爻字皆是舉易中所有其
 下文失得之象憂虞之象進退之象晝夜之象及三
 極之道則皆是把外邊造化人事來形狀他其曰之
 象者言是這様子相似象字輕與觀象之象不同○
 憂虞不可分貼先儒之説自無定見憂慮也虞度也
 凡慮患則驚疑而意度生此情理之必然騐之人事
 自見矣節齋解此二字義雖見然其下云云/便難據
 了○又曰或以憂屬悔虞屬吝云憂與悔從内去虞
[009-60b]
 與吝從外至然按本義云憂虞雖未至於㐫云云/
 下章憂悔吝者存乎介悔吝言乎其小疵往往皆合
 為一類似非可以分屬論○本義自得則吉至致悔
 而取羞皆是自人事言以見本義所以為吉㐫為失
 得之象悔吝為憂虞之象意正如下文所謂柔變而
 趨於剛者退極而進也剛變而趨於柔者進極而退
 也皆只是解貼分配其義耳○得則吉吉者得之報
 也失則㐫㐫者失之報也憂虞所以致悔吝取羞者
[009-61a]
 事做得可憂虞時節則悔心必自生或無意思而可
 羞矣悔本心中事吝則是羞惡之心與憂虞尤為相
 關屬悔生於憂虞吝亦生於憂虞也○漢髙帝初聽
 酈生之説刻印立六國後及張子房借箸為籌之曰
 如此則游士各歸事其主大王誰與取天下乎此是
 事勢可憂虞處矣於是髙帝大悔罵酈生曰䜿儒幾
 敗乃翁事此可見憂虞之致悔也向無此一悔則事
 成而悔無及決至於㐫矣惟得此一悔故後功遂成
[009-61b]
 而㐫反為吉○其襲項羽於彭城也羽尚握數萬兵
 在外帝驕於一勝遂置酒大㑹羽返旗一擊漢兵敗
 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數匝至太公吕氏亦為楚兵
 所得此其所得矣其取羞為何如僅幸本身未為楚
 獲可以因敗為功亦未至於凶耳然此實因勝而驕
 所致亦可見吝之自吉而向㐫也○本義葢吉㐫相
 對至吝自吉而向㓙也一段是以四者交互來説見
 得四者之相因又以見上文只言吉㓙而此又言悔
[009-62a]
 吝者以悔吝皆歸於吉㐫矣而上文吉㐫就該得悔
 吝了
[009-63a]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進退猶言消息也晝夜猶言盈虚也朱子以為如子
 午卯酉者葢自子而卯是自退極而進進而至於午
 則進極而晝矣自午而酉是自進極而退退而至于
 子則退極而夜矣○卯從子上來而向午上去故為
 進酉從午上來而向亥上去故為退陽主進隂主退
 晝夜則進退之已成也但進退晝夜不必貫説如下
 文三極之道便貫不去了大抵俱是借彼狀此之詞
[009-63b]
 ○進退是造化人物消息處故不可以晝夜貫其以
 剛柔為晝夜之象者葢既變而剛則陽當時用事矣
 故為晝象既化為柔則隂當時用事矣故為夜象○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進象柔
 之變剛退象剛之化柔柔變成剛者象晝剛化成柔
 者象夜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此道字虚説為三極是理故改用道字○一隂一陽
[009-64a]
 之謂道此句説太極道理最明盡葢動只是陽靜只
 是隂皆是滯於器也若夫不滯於動不滯于靜非動
 非靜而妙乎動靜者則謂之道者太極也天之道一
 隂了又一陽一陽了又一隂隂陽只管循環不已地
 道亦然人道亦然此即所謂至理而三才各一太極
 也此即邵子所謂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也彼六爻
 之變化便是這箇道理故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非指六爻為三極也本義云初二為地云云/為天者
[009-64b]
 亦指解貼出六爻象三才底模様耳動字極字意思
 却全未得見動字最重動即變化也太極便有變化
 ○動是剛柔之變化周流乎六爻之間而無少滯焉
 者也故自爻位言之初二地位也初二之或為剛或
 為柔寧有定體乎是初二一變化也三四人位也三
 四之或為剛或為柔又有定體乎是三四一變化也
 五上天位也五上之或為剛或為柔又有定體乎是
 五上亦一變化也六爻之變化如此則何以為三極
[009-65a]
 之道乎葢三才各一太極太極則兼隂陽隂陽則有
 變化此至理之自然所謂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不
 測之謂神者也是故立天之道曰隂與陽隂不一於
 隂隂必變為陽陽不一於陽陽必化為隂此則天道
 之所以為太極者然也今五上二爻既當乎天則五
 上之剛柔變化即天道之隂陽變化矣其理有二乎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柔不一於柔柔必變為剛剛不
 一於剛剛必化為柔此即地道之所以為太極者然
[009-65b]
 也初二二爻既當乎地則初二之剛柔變化即地道
 之剛柔變化矣其理又有二乎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仁人之陽徳也為慈惠為寛裕之類義人之隂徳也
 為嚴毅為剛果之類二者積中而時出因物而賦形
 此則人道之所以為太極者也三四二爻既當乎人
 則三四之剛柔變化即人道之仁義變化矣其理又
 有二乎哉○或問六爻之變化如或初二二爻皆剛
 化則皆柔矣皆柔變則皆剛矣三四二爻皆剛化則
[009-66a]
 皆義矣皆柔變則皆仁矣何以兼隂陽而為太極耶
 曰不然也此則逐爻言之如初二是為地初是剛化
 則柔矣初是柔變則剛矣是亦剛柔變化而為太極
 又如二是剛化則亦為柔矣二是柔變則亦為剛矣
 是亦剛柔變化而為太極也如三四為人三是剛化
 則仁化義矣三是柔變則義變仁矣是固有箇太極
 之理也四是剛化則亦仁化義矣四是柔變則亦義
 變仁矣是亦見其有太極之道也若拘於三為剛位
[009-66b]
 四為柔位則三主仁四主義三若是柔則無變矣四
 若是剛則無化矣三四皆剛化則純是義矣三四皆
 柔變則純是仁矣而太極之用不其偏乎大抵須是
 逐爻説變化變則自柔而剛化則自剛而柔庶幾陽
 根隂隂根陽二本則一之妙有以見太極之全體無
 乎不在也○或曰如此則不止三極却成六極矣如
 何曰不然只是三極而已初二之變化來來往往只
 是地道之剛柔三四之變化來來往往只是人道之
[009-67a]
 仁義五上之變化來來往往只是天道之隂陽雖千
 變萬化至于無窮剛柔只屬地仁義只屬人隂陽只
 屬天故論易之變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合之至於
 四千九十六卦是該多少變化然總不出箇三極之
 理而已若三四皆剛則人道亦有純用仁時仁即義
 之變也三四皆柔則人道亦有純用義時義即仁之
 化也然當純仁而純仁當純義而純義亦非偏也此
 乃即隂而道亦在隂即陽而道亦在陽者也太極自
[009-67b]
 然之妙豈容有一毫穿鑿之説哉○或又曰依後章
 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
 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隂
 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則六爻之配三極
 只用以位言分隂分陽即是迭用柔剛而柔剛則不
 必指九六也曰不然也彼以配屬言柔剛實指六位
 此以變化言柔剛則實指九六故本文曰剛柔相推
 而生變化本義曰剛柔流行於一卦六爻之間若執
[009-68a]
 彼泥此純以位言則初當化為二二當變為初乎三
 化為四五化為上乎四變為三上變為五乎而六位
 之隂陽又何以能流行乎此一道理説者紛紛無如
 之何請因識者見於此以俟正於有識者○此節不
 必以分隂分陽章為例可以變動不居周流六虚者
 為證兩章各自發一道理也○只以九六為剛柔不
 以初二三四五上之定位為剛柔據定位言則假如
 初三五是九二四上是六則為無變化矣○但説六
[009-68b]
 爻之變化而三才之至理寓焉者便為未切當聖人
 不是做這六爻以載三極乃是謂六爻之變化為三
 極之理故曰云云也以上文觀之可見不是因進退
 之象而立變化不是因晝夜之象而立剛柔乃是説
 變化是進退之象剛柔是晝夜之象惟三極理也不
 可以象言故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且剛柔變化
 猶或可串説若進退晝夜之與三極則決串説不得
 也葢本義自柔變而趨于剛至五上為天一段只是
[009-69a]
 分配進退晝夜與三極所屬耳虚心玩味自見至下
 文云此明剛柔相推以生變化而變化之極復為剛
 柔流行於一卦六爻之間者乃為正意又何曽復拈
 出進退晝夜及三極字面乎○况本義只言初二為
 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初未嘗曰初二為地之剛柔
 三四為人之仁義五上為天之隂陽也若果本文有
 此意本義又亦何吝此數字而止云云/而已何哉○
 六爻之動止以九六為剛柔不復以初三五為剛二
[009-69b]
 四上為柔此分明謂之六爻彼分明謂之六位爻與
 位分明不同此處不拘是初是二便九便是地道之
 剛六便是地道之柔柔便是剛之化剛便是柔之變
 不拘是三是四但九便是人道之仁六便是人道之
 義義便是仁之化仁便是義之變不拘是五是上便
 九便是天道之陽六便是天道之隂隂便是陽之化
 陽便是隂之變若五上二爻俱九則便是天之純陽
 時節若五上二爻俱六則便是天之純隂時節天道
[009-70a]
 人道地道亦各有然者然雖曰純陽實皆隂之變也
 雖曰純隂實皆陽之化也人道地道俱倣此○此處
 天之隂陽不可指日月星辰地之剛柔不可指山川
 動植人之仁義不可指事親之仁尊賢之義葢日月
 星辰山川動植事親尊賢等乃對待之剛柔非變化
 流行之剛柔也若指以實變化則日何可變月星何
 可變辰山何可變川動物何可變為植物事親之仁
 如何可變為尊賢之義俱無相變易之理惟以流行
[009-70b]
 者言則在在有變化有剛柔也天之隂陽則寒暑晝
 夜之類地之剛柔則啟閉榮悴之類人之仁義則恩
 惠寛猛之類皆有變化之道此最大指所當辨别者
 ○仁何以屬陽義何以屬隂朱子曰仁若不是陽剛
 如何做得許多造化義雖剛却主於收斂仁却主於
 發舒此亦陽中之隂隂中之陽互藏其根之意且如
 人用賞罰到得賞人自是無疑便做將去若是刑殺
 時便遲疑不肯果決做這見得陽舒隂斂仁屬陽義
[009-71a]
 屬隂處此見先儒體認之精○又曰仁何如比剛如
 春生則氣舒自是剛秋殺則氣收斂而漸衰自是柔
 ○右説見將以順性命之理章○只以九六為剛柔
 不限定初三五為剛二四上為柔此説人多不信清
 按順性命之理章大全註引或問兼三才而兩之云
 以八卦言之則九三者天之陽六三者天之隂九二
 者人之仁六二者人之義初九者地之剛初六者地
 之柔不知是否朱子曰恁他看也得如上便是天之
[009-71b]
 隂三便是天之陽五便是人之仁二便是人之義四
 便是地之柔初便是地之剛依此則但看得活都通
 况此本義只云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未曾
 坐定初為剛二為柔若坐定説則初能變為二二能
 變為初乎若初六或九二則又將九六都不計乎若
 不計九六則初與二何處是變化乎故難變也○立
 人之道曰仁與義乃水火木金土之徳也太極之全
 也天道地道亦然此所謂性命之理也盡之矣太極
[009-72a]
 圖解曰中也仁也感也所謂□也○用之所以行
 也正也義也寂也所謂□也○體之所以立也中
 正仁義渾然全體而靜者常為主焉則人極於是乎
 立云云/葢大傳之仁義又該了大極圗説之中正矣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是言君子之躬行心得者皆易也下文君子居則觀
[009-72b]
 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此正言君子
 學易之事此二句盡之矣能如是則躬行心得者皆
 是易而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矣此二句決不可做兩
 層學易之事若做兩層則君子亦須是兩様矣○君
 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此居字總就身之所處言
 要之便是居安乎易也下段居字止對動字言○居
 處之也以易道自居也如孟子居之安資之深之例
 ○易之序為卦爻所著事理之次第次第不必皆如
[009-73a]
 節齋所謂卦則否泰剥復之類爻則濳見飛躍之類
 若盡依此則周召一生是泰何時為否伯夷一生是
 濳何時為見不成獨無箇易之序也耶葢事理當然
 處便是其時位所在以否者對泰者以濳者對見者
 即是見有箇次第矣若泥節齋之意則人之一生安
 得遍歴許多次第○在人身不必皆遍歴許多次第
 在卦爻所著則自有許多次第又伯夷終身雖濳然
 濳中亦自有許多次第周召終身雖泰然泰中亦自
[009-73b]
 有許多次第此又在所當知○易之序今人多以爻
 之濳見惕躍卦之否泰剥復之類實之其言君子之
 居安乎易之序則謂如舜之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
 孔子之仕止乆速各以其時此説固是但不可泥于
 此耳若泥此則古今只有一舜與孔子為能得易之
 序夫序者事理當然之次第也只是義所在便是序
 且如嚴君平深於易者也終老於隱則終身只是安
 於乾之潜耳渠又何時而安乎乾之見又何時而安
[009-74a]
 乎乾之躍哉却又不可謂之所安者不足謂之序也
 葢天地間無一物無對者有潛則有見有躍則有飛
 如以此之潜而對彼之見或惕躍飛亢則序之義昭
 然矣豈必皆身歴許多節次如舜與孔子者然後為
 得其序哉抑君子終身有終身之序一事有一事之
 序今日與昨日所應又各自有其序總不越乎時之
 一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惟時焉而已時即序
 也○如曾㸃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此正是
[009-74b]
 安乎易之序處又如顔子簞瓢陋巷而不改其樂禹
 稷之三過其門而不入是即隨其所處而安乎易之
 序也此乃終身所安之序也又若孟子之受於宋薛
 而不受於齊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陸之齊不見儲
 子皆是善用易而安其序處此則所謂今日與昨日
 所應又各有其序者也○以古君子言之如舜之耕
 稼陶漁安乎乾之潜也及其膺舉而敷治以至攝帝
 位膺厯數安乎乾之見惕躍飛也八元八愷之彚進
[009-75a]
 泰之拔茅連茹也孔子之色不在而去安乎豫之不
 終日也文王之囚羑里而不怨安乎明夷之艱貞也
 湯武之放伐又安乎明夷九三之南狩也龍逢比干
 之死安乎習坎之過涉滅頂而無咎也顔子之簞瓢
 不改其樂安乎賁之舍車而徒也如此之類不可悉
 舉或終身所歴非一途或終身所處非一節不但出
 處去就之際雖一言動一起居之間要皆不外乎易
 之所著而易之所著自皆足以周終身之所用也君
[009-75b]
 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於此可見○論語言中倫
 註倫謂義理之次第若一句話説得當理便見中倫
 亦不必俱要有始終本末也○所居而安字俱作活
 字看與下文所樂而玩字對葢易序所在即理之所
 在君子居安乎易之序即居安乎理也○易之序也
 易字兼卦爻辭獨言爻而不言卦者愚謂聖人之意
 葢以彖統論一卦六爻之全體而已至於爻則各隨
 其一節之變而言之其為道也屢遷言天下之至動
[009-76a]
 而不可亂尤在所宜玩也然道理只在聖人口頭若
 夫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則卦辭又重矣○又曰
 易之序即著于辭者辭之所以可玩以其皆序之所
 在也爻之辭為在所玩則卦辭亦可知矣吉㓙之辭
 言乎其悔吝失得之辭言乎其憂虞凡一字之著皆
 至理所寓其㫖逺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
 君子朝斯夕斯讀而味之其氣可以超六合其識可
 以洞三才言雖有盡而意實無窮也何為不使人樂
[009-76b]
 而玩之耶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
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文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亦有平居而自安之者亦
 有因占所事而安之者如擬之而後言亦兼觀象玩
 辭觀變玩占議之而後動亦兼觀象玩辭觀變玩占
 ○上文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亦有平居玩之者亦有
 動而因占玩之者○兩條學易之事固不是判然不
[009-77a]
 相須也同是一箇君子同是一箇易也○居則觀象
 玩辭象辭之内固有上文所謂序者在動則觀變玩
 占變占之内亦有上文所謂序者在若夫辭與占又
 自不相離也如此則人謂上文言君子所學者不外
 乎易亦未為不是矣當主此説矣○以居則觀象玩
 辭為動則觀變玩占之地者非也居而觀象玩辭亦
 自可以得吉利孔子曰假我數年卒以學易可以無
 大過矣豈必皆為動而觀變玩占者哉○君子居則
[009-77b]
 觀象玩辭未筮之時然也動則觀變玩占則向時所
 觀之象所玩之辭今則見於化裁推行之際而惟其
 占之所指矣故或居或動所趨皆吉所避皆㐫是所
 謂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其言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者葢君子之觀象玩辭觀變玩占正欲求其吉无不
 利耳非泛泛説箇得天之祐而吉利也須見得與上
 文相關處○觀象玩辭雖未有占筮然却是要用那
 易也正與第二句相叫應故總之以吉无不利○本
[009-78a]
 義此章言聖人作易君子學易之事○上章所謂聖
 人作易者以畫卦而言此章所謂聖人作易者以繫
 辭而言葢先有卦而後有辭至下章則合卦爻辭而
 言其通例矣章次如此朱子雖不盡説出學者亦可
 以意㑹凡乾坤文言傳一節又一節以至天下何思
 何慮等云云/皆是孔子居則觀象玩辭中得來若觀
 變玩占則亦就其一事求之未暇旁及而推廣也
 
[009-78b]
 
 
 
 
 
 
 
 易經䝉引卷九上
[009-79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經蒙引卷九下
             明 蔡清 撰
 繫辭上傳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本義不曰象全體也而曰指全體而言不曰變一節
 也而曰指一節而言可見不可以全體當象字一節
[009-79b]
 當變字大抵有全體之象亦有一爻之象獨於卦言
 象者象在全體尤著耳有一體之變亦有全體之變
 獨於爻言變者變在一節尤著耳○聖人觀象而繫
 辭則彖所以言乎象也爻亦然
吉㓙者言乎其得失者也
 其字指卦爻言也曰失得曰小疵曰善補過都是卦
 爻中所具悔吝俱屬小疵者蓋悔未至於吉而猶有
 小疵也吝未至於㐫已有小疵也故皆謂之小疵
[009-80a]
 憂虞之不可分者亦以此○悔者我之自尤也吝者人
 之我尤也故均之為小疵但未至於㓙之甚也吝甚於
 悔亦殊途○據卦爻固有言悔而不及吝者亦有言吝
 而不兼悔者然要之二者實有相因之理蓋既有悔則亦
 可吝矣既可吝亦當自悔矣故上章於悔吝皆以為憂
 虞之象而此章一則曰悔吝言乎其小疵也二則曰憂悔
 吝者存乎介皆合為一類而不析為二如得則吉失則㓙
 之類豈亦以其勢之相因而不甚相逺耳
[009-80b]
 
           悔居東自㓙而趨吉為陽
           吝居西自吉而向㓙為隂
           皆自然之合也
           因貧而儉因儉得富因富
           而奢因奢得貧復因貧而
           儉此與吉㓙悔吝之相生有相
           類者故以相發使人易曉也
[009-81a]
 右憂悔吝者存乎介圖意蓋上為吉下為㓙左為悔
 右為吝中間十字心者其介所在乎於介而憂之則
 直上向乎吉而不左向於悔右向於吝矣既不至於
 悔吝又何有於㐫○善補過善字只當能字看不用
 乎其者省文耳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㐫者存
乎辭
 位即是一節底變即是全體底○此位字只以上下
[009-81b]
 爻位言非指九六也○又卦與象位與變亦當有辨
 ○齊小大小謂卦之以隂為主者如姤遯否之類大
 謂卦之以陽為主者如復臨泰之類○齊猶定也猶
 類也蓋大底類作大小底類作小而小大俱齊矣○
 列分布也○辭之所以辨吉㓙者聖人欲人知所趨
 避也○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此二句
 只是起下文辨吉㓙者存乎辭一句非以應彖者言
 乎象爻者言乎變二句也
[009-82a]
憂悔吝者存乎介
 憂悔吝者是易憂之也震无咎者亦是易震之也此
 與上條列貴賤者存乎位一例而介字悔字皆易中
 所有者本義雖從人事説然要看得活為本義者亦
 難矣不如此解不得憂震二字明既如此解後人又
 偏認憂震二字做人説憂震二字既屬之人介悔二
 字亦屬之人乎介悔二字苟或屬之人悔吝无咎又
 將屬之人乎故曰本義要看得活大意與吉㓙者失
[009-82b]
 得之象也一條本義相類讀者其細心求之不可輕
 易指認只要註開註開不得大意窒矣若能細心求
 之方見本義善宛轉解經處○易能開物成務獨不
 能憂人之悔吝震人之无咎乎卦爻辭有悔吝者其
 中都藏一個介凡有无咎者其中都藏一個悔且其
 本義亦都有説在或本文自有但无咎生悔之意稍
 隠然既是補過便是悔中來矣此義亦不為隠○如
 屯六三陷入於林中便是吝其所謂即鹿无虞者妄
[009-83a]
 行也惟其妄行故吝使其能不妄行則不吝矣其妄
 與不妄之間方動未行之際便是個介處又介妄多
 有解在本義者○無兩邉不成介介是善惡分路處
 然正是方動未形之時若一形了則善惡各随所向
 倒去亦不得謂之介矣此便是大學所謂誠意中庸
 所謂省察論語所謂非禮勿視聴言動者本義善惡
 已動而未形之時動以㡬言形以迹言所謂迹雖未
 形而㡬則已動者也
[009-83b]
震无咎者存乎悔
 无咎者善補過者也補過即改過也然改過無不自
 悔中來故朱子解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云
 能自訟則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不知悔則何以
 能改○憂悔吝震无咎本是人事而今以歸之易者
 蓋易只是影出這箇道理耳故曰爻也者效天下之
 動也若據易連悔吝无咎亦無了又安得有憂悔吝
 震无咎又安得使人憂悔吝震无咎故易只是影出
[009-84a]
 這道理在上○悔吝者易之辭也而必有所以悔吝
 者存乎其間則所謂介也无咎亦易辭也然无咎實
 生於悔無一處不然但有无咎處都有悔在○介謂
 善惡已動而未形之時於此憂之則一念之善者在
 所當充滿一念之惡者在所當遏絶而不至於悔吝
 矣○震无咎者存乎悔此所謂悔者自㓙而趨吉也
 與上文豈有相悖之義哉
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009-84b]
 辭之險者知剥之不利有攸往否之其亡其亡之類
 是也辭之易者如復之朋來无咎泰之抜茅征吉之
 類是也要亦大約如此未必盡然也大過非不大也
 而棟橈觀非不小也而有孚顒若屯九五非小也而
 屯其膏坤六二非大也而直方大故知此亦大約説
 不可局定看書也須寛大着胸襟此等處若是漢唐
 諸儒决不如此説若是他解經遇若此等解不去處
 他定要討個道理抝抑説將去宋儒如此者亦多然
[009-85a]
 在初學者則不患其不能寛惟患其不能細但亦須
 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耳○辭之所以險易者豈聖
 人故為是險易哉随其卦之所向耳所向處是情情
 則有險易了不要説所向有大小卦所向者易辭則
 從而易所向者險辭則從而險聖人繫辭只依那象
 據本章通例看此條卦字辭字皆兼爻説○卦有小
 大且如屯蒙需訟等卦為大乎為小乎皆大也何以
 言之屯之初九為成卦之主蒙之九二為治蒙之主
[009-85b]
 需則以乾遇坎訟則内坎外乾皆陽又如師之下坎
 上坤則坎貞而坤悔貞為主也亦大卦比雖貞坤悔
 坎然九五為比之主卦之羣隂皆來比五亦大卦也
 其餘可以類推但不必大卦辭皆易小卦辭皆險耳
 或曰爻亦有大小卦字或兼爻在○此章釋卦爻辭
 之通例○此章釋字非訓釋之釋乃明釋之釋○此
 所謂釋卦爻辭之通例與章内同總是說卦爻辭之
 通例
[009-86a]
  第四章
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何以見其能彌綸天地之道耶蓋天地之道不過
 一隂陽之變也而易書卦爻亦一隂陽之變也易書
 只一隂陽之變凡幽明死生鬼神智仁之屬易皆有
 以象之而無遺矣○本義具有天地之道二句正是
 本文彌綸乎天地之道者也本文故字要看得活不
 可拘泥○若曰易書與天地同大不然何其能彌綸
[009-86b]
 乎天地之道哉兩句實一理故本義亦㑹其意而解
 之下文彌如彌縫之彌云云/以上文二義未明故特
 覆解之以示人非謂上段只解易與天地準而此方
 解彌綸天地之道也○本義與天地準内發出具有
 天地之道亦猶智崇禮卑一節發出智崇如天而徳
 崇禮卑如地而業廣一般其實具有天地之道徳崇
 業廣即是下面彌綸天地之道成性存存而道義出
 之理皆上面順勢發下故下句下條俱不重解其意
[009-87a]
 只訓字義而已○問天地間物有萬類事有萬殊時
 有萬變易卦只有六十四爻只有三百八十四而已
 豈能盡彌綸之耶○曰子以為乾一卦只當得一件
 物初九潛龍一爻只當得一件事而已耶如乾為天
 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
 瘠馬為駁馬為木果之類而猶有未盡也猶止為三
 畫之卦也如乾初九之潛龍在士夫得之則未可仕
 也在學者得之則正當藏修之時也在商賈則當深
[009-87b]
 藏待價也在女子則寧歸妹愆期也作事者則未可
 行也有言者則當慎黙也雖得位之聖人得之一日
 萬幾亦有當止而不行者如此推之庶幾易道之無
 窮而所謂神無方易無體者正以其能彌綸乎天地
 之道也况一卦可變而為六十四卦以定吉㓙其所
 以顯道神德行者亦云備矣故曰天下之能事畢矣
 又如咸之一字孔子既解其名義與卦辭矣而猶有
 未盡之藴也乃於其末云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又曰
[009-88a]
 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若可足矣而又曰觀其所
 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如此看易又何道理不
 在其所彌綸耶○或曰彌綸天地之道還就有易以
 後説謂天地間物混雜籠統聖易之作其中卦爻隂陽
 井井有條却能綸之更不紊總而言之則為彌矣曰
 非也天地生物何嘗亂雜籠統中庸曰萬物並育而
 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徳川流大徳敦化何待
 易作而後不紊耶易曰彌綸只是能象之而已準之
[009-88b]
 而已如此先儒所謂神無方易無體故能同乎天地
 萬物之有體者亦繆也天地生生之化何嘗有方體
 耶張子曰一神兩化神化都是説天地之道若有方
 體不謂之神化矣化即易也易能變化豈有定體○
 莫大乎天地而易書與天地同其大焉何也如所謂
 死生鬼神知仁之類莫非隂陽之變天地之道也易
 書於是道也自其外而統觀之則幽明死生鬼神之
 類無一不包括於其中有以彌之而無遺焉自其内
[009-89a]
 而細觀之則於所彌之中或幽或明或死或生或鬼
 或神或仁智之類又皆有以綸之而不紊焉夫易能
 彌綸天地之道如此信乎易與天地準也
仰以觀於天文
 此聖人以易窮理之事易者隂陽而已幽明死生鬼
 神皆隂陽之變天地之道也聖人仰則以易而觀乎
 天文之晝夜上下俯則以易而察乎地理之南北髙
 深則知晝也上也南也髙也所以明者隂變為陽也
[009-89b]
 夜也下也北也深也所以幽者陽變為隂也是知幽
 明之故也原夫人物之始而即以反其終則知始之
 所以生者氣化之凝而隂變為陽也終之所以死者
 氣化之盡而陽變為隂也是知生死之説矣隂精與
 陽氣聚而成物魂遊而魄降散而為變於是知精氣
 之聚者隂變為陽也此神之伸也游魂之散者陽變
 為隂也此鬼之歸也則知鬼神之情狀矣夫於幽明
 而知其故於生死而知其説於鬼神而知其情狀則
[009-90a]
 理無不窮矣而其所以窮之也非聖人用易以窮理
 而何○天文則有晝夜上下○晝夜自晝夜上下自
 上下上下謂日月星辰之升降也晝夜以景言○地
 理則有南北髙深○南北髙深何以見其變曰無平
 不陂地未有一於髙者行行必有低處亦未有一於
 低者行行又必有髙處一髙一低一起一伏便是變
 也地理發某處從某處而來至某處而止又某星峯
 轉換某星峯分明有變之理也南北亦然一里之内
[009-90b]
 凡有數箇南北所謂東家之西即西家之東亦分明
 有變在面前就地理説隂陽之變若拘要與天文之
 晝夜上下者同亦不足與語易矣○今以方丈之地
 為宻室埋十二律管以候氣則随月分而應可見地
 理南北之有變化 或以滄海變桑田者為髙深之
 變也若必如此拘則南北亦將能如此例推乎故曰
 論地理之變與天文之變一例○隂陽之變在天文
 易言在地理難言以地理言之南者陽之分界這便
[009-91a]
 是隂之變也北者隂之分界這便是陽之變也髙者
 陽之所在亦隂變陽也深者隂之所在亦陽變隂也
 或曰然則是南變為北北變為南髙變為深深變為
 髙乎曰非也只南與北髙與深便是變蓋形如是則
 氣亦如此先儒獨不以上下四方為對待之易乎對
 待之易便是隂陽之變矣此當從活看不可一例拘
 ○晝夜上下南北髙深此只是幽明之迹非幽明之
 故也故其所以然之理也○正䝉第一篇曰氣聚則
[009-91b]
 離明得施而有形云云/有以知明之故朱子解之曰
 形之時其幽之因已在此不形之時其明之故已在
 此聚者散之因散者聚之故其所謂離明者一説指
 日光一説指目看來只自氣聚則目得而見所謂離
 為目也愚謂此正所謂隂陽之變所謂易也○死生
 就人物言鬼神就造化言死生人物之死生也鬼神
 是人物之所以死生者○終者始之歸宿也故原始
 即以反終○始終死生以循環言精氣魂魄以聚散言
[009-92a]
精氣為物㳺魂為變
 所受以生者本謂之精氣就既成物言則謂之魂魄
 矣○要兼動植説或曰據草木之類何處為精魄何
 處為魂氣曰此説人未能便信但實有此理且草木
 俱有香臭光采此便是魂也即其所受之陽氣也亦
 俱有箇漿液津潤處此便是魄也即其所得之隂精
 也是雖不得如動物之分明然上句死生旣兼動
 植鬼神則物之所以死生者也安得為不兼動植言
[009-92b]
 耶○清初為此説數年朋友間多不能深信近得理
 學類編鬼神一門所載朱子一説都頗符合今特抄
 出相示或問草木土石有魄而無魂否朱子曰易説
 精氣為物則是有精氣方有魂魄草木土石不可以
 魂魄論但出底氣便是魂精便是魄譬如燒香烟便
 是魂燒出漿汁來便是魄魂者魄之光&KR0395魄者魂之
 根本又問體魄有分别如耳目是體聰明是魄曰然
 魂者氣之神魄者體之神淮南子註謂魂人陽神魄
[009-93a]
 人隂神此説好○精氣為物謂成箇物也精重濁故
 屬隂氣輕清故屬陽精氣非物之精氣也是隂陽之
 精氣聚而始有物者也○㳺魂者㳺是漸漸散去無
 所不之也魂既㳺則魄亦降矣
鬼神之情狀
 情狀二字頗難看或者認狀字太泥而以虚實分情
 狀愚意情狀二字一類猶所謂形迹氣象云耳如孟
 子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註云形狀也言其
[009-93b]
 模様意思耳其實何嘗有實形耶○鬼神之情狀總
 是一聚一散一屈一伸者○鬼神二字分屬上二句
 不交合説所謂人者鬼神之㑹也又是一義此言聚
 為陽散為隂初間未有是物隂也今精氣為物則隂
 變為陽而神之情狀在是矣即今有是物陽也及其
 㳺魂為變則陽變為隂而鬼之情狀在是矣聚而成
 物聚字不是二者合聚之聚乃凝聚之聚對散而言
 也○仰觀俯察固以易也至原始反終亦以易而原
[009-94a]
 之反之也為物為變亦以易而推之如此也為上已
 有兩以字便承他説出省文耳亦如善補過一句不
 用言其乎之類○愚謂天下之物理多矣此言窮理
 獨曰幽明之故死生之説鬼神之情狀何也此三者
 理之至難窮者也於此而有以窮之則天下之理無
 一之不窮矣蓋自聖人分上説亦舉重以見輕也若
 大學之格物窮理則衆人可能者○問幽者變明明
 者變幽鬼變而神神變而鬼固矣然則生變死死亦
[009-94b]
 可變為生乎死生之變似與幽明鬼神之變不可一
 例看也曰此更有説若子之言則於幽明鬼神之變
 亦有未盡察者何也今之幽者非向之幽者復來也
 今之死者亦非可為後來之生也氣化生息無有窮
 盡如人之鼻息嘘吸不資所嘘之氣以為後來之吸
 亦不資所吸之氣以為後來之嘘也幽明死生鬼神
 之變其實一理也不可不察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云云/  天下故不過
[009-95a]
 此聖人盡性之事也如何説是以易而盡性蓋知之
 輕清陽也仁之重濁隂也隂陽具於易則仁智亦不
 外於易矣此聖人之盡性所以亦為用易也○又曰
 以其智且仁故謂之盡性不可謂是盡智仁之性也
 蓋仁義禮智之仁智性之名也此所謂智仁盡性之
 目也分明不同○自智周乎萬物以下如何説是與
 天地相似而不違處蓋天之髙明智也地之愽厚仁
 也聖人之仁智如此則與天地合其徳矣非與天地
[009-95b]
 相似而不違乎○或曰相似就是不違大抵故字須
 要還他明白如這句書他如此説我却也如此説與
 他相似方是不違了他若他如此説我却不如此説
 便是相違了故字庶㡬見明白○知周乎萬物道濟
 則改言天下可見萬物説得廣如上文死生鬼神都
 是物理所在也道濟天下則只謂天下之仁也道亦
 仁也但就行上説○知周萬物者天也道濟天下者
 地也○味此二句可得看書之法矣然則所謂得則
[009-96a]
 吉失則㐫及既變而剛則晝而陽矣既化而柔則夜
 而隂矣之類皆可以意㑹○連上文都是聖人之智
 仁與天地相似本義乃獨於此貼天地二字者舉一
 隅之意也
旁行而不流
 上一段智仁是以處常者言此則言其事有難處而
 不可以常理行者聖人則旁行焉旁行易流也聖人
 雖旁行而又不流焉旁行者行權之智也不流者守
[009-96b]
 正之仁也如告而後娶理之常也舜不告而娶則不
 由常理而用權矣以臣事君理之常也湯武放伐其
 君則不由常理而行權矣然舜之所以不告而娶所
 憂在於無後湯武之放伐其君無非順天應人則固
 理之所在而未嘗有不正也此守正只是行權中之
 守正若正經説守正則是告而後娶以臣事君也漢
 儒所謂反經合道者亦甚有理宜深味之蓋聖人之
 行權者假權以濟經也經權之説畧如兵法有正有
[009-97a]
 竒意思○蓋事有不可以常理行者則委曲遷就而
 權以行之否則膠於一定而事終不可行矣時有不
 可以常法處者則宛轉從宜而權以處之否則泥於
 故常而時終不可處矣愚故曰聖人之行權所以假
 權以濟經也○學者必至可與權處道理方盡
樂天知命故不憂
 天以理言仁義忠信是也命以氣言吉㐫禍福是也
 樂乎天理則内重而見外之輕矣夫何憂知有天命
[009-97b]
 則惟脩身以俟之又何憂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安土是不擇便宜胸中無所町畦而濟人利物之心
 蓋無時而不在矣安土即敦乎仁也但土與仁自有
 内外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亦此意也○仁在内愛其
 發用也故曰相為表裏一表一裏便是相為表裏非
 謂愛亦可為裏仁亦可為表也○其曰智益深仁益
 篤者蓋此一段子又是聖人仁智中之極致者言也
[009-98a]
 大抵聖人之仁智非有至與未至篤與未篤特隨所
 在而言便見得一節難於一節一節深於一節耳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此聖人至命之事蓋天地之化滔滔不窮或不能無過
 也聖人則範圍乎天地之化而天地之化一一皆在其
 裁成之内無或過焉萬物之生總總不齊或不能以自
 成也聖人則曲成乎萬物使大以成大小以成小而無
 或遺焉幽明死生鬼神相為循環之理一晝夜之道也
[009-98b]
 聖人則兼乎晝夜之道而知而與黙契無間焉夫天
 地有是化聖人則裁成是化天地生萬物聖人則曲
 成萬物天地不獨有晝而又有夜聖人則能知晝而
 又知夜知夜而又知晝是其所造直到那天命地位
 了此之謂至命至到也如孟子序云學已到至處至
 字當如此看方真切聖人之至命如此如何是以易
 而至命蓋天地之化隂陽之氣也萬物之生隂陽之
 形也晝夜之道隂陽之運也而易書隂陽之變也則
[009-99a]
 此許多道理皆在了故於此有得則所以至命者亦
 此也○夫聖人之用易至與天命為一如此此可見
 至神之妙無有方所易之變化無有形體也何也蓋
 範圍不過曲成不遺通知晝夜此聖人之用易無方
 無體也然非神易之無方無體何以能周聖人之用
 一至於此哉故本義曰此可見云云/○範圍天地之
 化而不過若舉其一二端來説如一氣流行籠統相
 續聖人則裁之為四時二十四氣是也地形廣邈經
[009-99b]
 緯交錯聖人則裁之為九州及凡封彊之界皆是也
 又如寒則教人應時而衣裘暑則教人應時而服葛
 此皆裁成處又如正經界治溝壑使恒雨而潦則水
 有所歸使恒暘而旱則水有所取皆範圍之事不然
 旱則管随他旱水只管随他水其不過乎時乎暑而
 不為之葛便為暑所烝時乎寒而不為之裘便為寒
 所窘其不過乎九州及封彊之界不辨則四海之内
 只是一大塊渾淪孰知其為何州孰知其為何國如
[009-100a]
 是則過矣四時及二十四氣節候不分則大運之中
 只是籠統一氣而已人知何時為春夏何時為秋冬
 何時為春分秋分何時為夏至冬至如是則過矣又
 如天地生人不有以裁之則欲動情勝百姓不親五
 品不遜强凌弱衆暴寡矣能無過乎天地生物不有
 以裁之則禽獸逼人烏喙或不知而食之以致死矣
 能不過乎推此類而求之不能一一書也○此即所
 謂裁成天地之道而輔相之宜亦在其中矣泰卦語
[009-100b]
 録所以謂裁成即所以輔相者盖亦有見於此而偶
 誤耳蓋彼是一過一不及相對故裁成自裁成輔相
 自輔相而天地之道天地之宜中自有萬物在此則
 是以天地萬物相對説故範圍内就該了輔相而天
 地萬物又要説得子細使不相混雜
曲成萬物而不遺
 於凡天下之物知之無不明處之無不當使父知慈
 而子知孝兄知友而弟知恭耕田鑿井各利其利煖
[009-101a]
 衣飽食各樂其樂賢者知者使無太過愚不肖者使
 無不及於動植之類則别其材質之宜以致其用制
 其取用之節以遂其生如穿牛鼻絡馬首不違農時
 而穀不可勝食斧斤以時入山林而材木不可勝用
 舉天地間無一物而不得其成就處所謂大以成大
 小以成小者如此方謂之不遺也亦不能枚舉而悉數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此句道理最難看須要看孔子當時下字不曰天地
[009-101b]
 之道亦不曰隂陽之道而必曰晝夜之道者盖晝夜
 循環者也其他道理固亦循環但晝夜則人共知其
 循環也且如明也生也神也晝之屬也晝為陽而陽
 實根於隂幽也死也鬼也夜之屬也夜為隂而隂實
 根乎陽聖人之道動静無端隂陽合徳上下與天地
 同流則知晝矣又兼乎夜之道而知凡其自明而幽
 自生而死自神而鬼者莫不有以灼其循環之妙知
 夜矣又兼乎晝之道而知凡其自幽而明自死而生
[009-102a]
 自鬼而神者莫不有以達其迭運之機此即所謂知
 天地之化育也不止是聞見之知○通乎晝夜之道
 而知其實不在範圍曲成之外若非通知晝夜之道
 則於天地之化安能範圍之而不過萬物安能曲成
 之而不遺所謂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正以
 其兼得乎晝夜之道耳究竟亦只是随時變易以從
 道而已非有窈㝠𤣥逺之事也○幽明死生鬼神非
 晝夜其道則晝夜之道也其曰即幽明死生鬼神之
[009-102b]
 謂者亦舉此以例其餘耳如上節云幽明死生鬼神
 皆隂陽之變天地之道也亦只就此一節言耳其實
 首節彌綸天地之道不但該幽明死生鬼神至連知
 仁及天地之化萬物晝夜之屬俱在其中故讀書者
 貴乎以意逆志舉一反三如云知周萬物者天也道
 濟天下者地也豈真謂天之知周萬物地之道濟天
 下耶亦言其理之一耳○範圍曲成與智字是一類
 不過不遺通字是一類或以不過是天地之不過不
[009-103a]
 遺為萬物不遺者非也本義解不過字姑得如此讀
 者要子細看
神無方易無體
 一神兩化何謂也非一不能神非兩不能化何謂非兩
 不能化蓋獨陽不成獨隂不生有箇晝又有箇夜有箇
 寒又有箇暑二者只管行方能化所謂日月相推而明
 生寒暑相推而嵗成以至於百千萬變之不同皆兩用
 也何謂非一不能神盖隂必變陽非與陽界然為二也
[009-103b]
 陽必變隂非與隂界然為二也一物兩體互為其根其
 實一也以其妙也故謂之神必一乃神也如蜀山人董
 五經之徒静極通神其身雖不離深山之中而程子
 之動息懸隔於數十百里之外彼却能不占而知之
 非由其有得於神之一何以能通靈於數十百里之
 外耶不但此耳以吾衆人驗之吾身居北都一念及
 泉南則神便至於泉南凡吾家鄉之景色一一皆如
 在吾目中矣吾身居泉南一念及北都則神便至於
[009-104a]
 北都凡京師之景象又一一皆如在吾目中矣此無
 他神本一也故張子謂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
 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真是有此理人但牿於
 形體而不能相通耳○能北而又能南可見一之能
 乎兩而兩之貫於一也無方無體只是言其變也上
 文所謂易與天地準而能彌綸天地之道者即取其
 變耳自兩化而言謂之易神即一神也一物兩體也
 左右是一隂一陽之謂道即隂陽不測之謂神也○
[009-104b]
 分隂分陽而隂陽又互為其根此正易之妙愚所謂
 神無方易無體者盡在此矣○神無方易無體獨係
 之至命一條至命從窮理盡性上來乃窮理盡性之
 極致也要之非窮理盡性之外他有所謂至命也故
 獨係之至命而自足以該乎窮理盡性○大扺不過
 不遺及通字重見得神無方易無體處正在此上○
 當初聖人是窮理盡性以至命方能作易及易無體
 在聖人用之又可以窮理盡性而至命要之聖人之
[009-105a]
 窮理盡性而至命不必盡由用易孔子立言主意只
 是以贊易道之大耳其實是有此理所謂言有大而
 非誇也
  第五章
一隂一陽之謂道
 朱子曰隂陽何以謂之道當離合看此句最好盖道
 不離於隂陽故當合看而又不雜乎隂陽故當離看
 此正猶所謂道之體用不外乎隂陽云云/倚於隂陽
[009-105b]
 也下文節節都有箇一隂一陽之道則亦節節都有
 箇隂陽不測之神總註所以然即指道不是道之所
 以然道便是隂陽之所以然此外更何物為道之所
 以然乎此章隂陽正指動静言静其體動其用也道
 字便兼有動静舍隂陽則道無安泊處故曰一隂一
 陽之謂道○兩箇一字最活迭運意思全在兩一字
 上言隂陽只管恁底迭運而道不外是矣蓋孔子本
 直串説下而朱子則恐人誤指氣為道而失其所謂
[009-106a]
 形而上者之意故别而言曰隂陽迭運者氣也其理
 則所謂道正所謂離合看者也○此一句只當云夫
 所謂道者非他也即其所以一隂而復一陽者之謂
 道也盖道不離乎隂陽而亦不雜乎隂陽乃太極之
 謂也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隂動静無端隂陽無始
 是即一隂一陽之謂道也○陳北溪字義曰隂陽氣
 也形而下者也道理也形而上者也孔子此處是就
 造化根原上論如志於道可與適道道在邇等類又
[009-106b]
 是就人事上論聖賢與人説道多是就人事上説惟
 此一句乃是贊易時説來歴根原儒中竊禪學者又
 直指隂陽為道指氣為理○何不曰隂陽之謂道而
 曰一陽一隂之謂道且中庸首章性道教則曰天命
 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至於中和則曰喜怒哀樂之未
 發謂之中云云/和其後章又曰自誠明謂云云/之教
 此章下文曰仁者見之云云/知至韓子原道篇曰愽
 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或之謂或謂之一字之
[009-107a]
 間不容易位也皆有義存讀者宜思之○一隂一陽
 之謂道所該甚廣不止如下文所云如繼善成性顯
 仁藏用仁智及成象效法都取大頭腦來説未暇細
 及若細言之就成象效法上亦各有隂陽如乾坤之
 各有四徳是也近而一日之内也有箇隂陽之運一
 息之㣲也有箇隂陽之運○此章所言隂陽大抵皆
 以流行者言○合天地萬物之理謂之太極此太極
 二字之本指也若謂一物各具一太極者則指散殊
[009-107b]
 者之全體而言天地間無他物只是道而已道無他
 只是一隂一陽而已是隂陽也在天者此也在地者
 此也在人者此也在物者此也在此一物有是隂陽
 在彼一物亦有是隂陽皆道之所在也而實有定在
 所謂無在無不在也故此章夫子備言之然其實尚
 不止於下數條所云下數條只是舉其大端言之○
 朱子曰若只言隂陽之謂道則隂陽是道今曰一隂
 一陽則是一隂了又一陽往來循環不已乃道也此
[009-108a]
 便可見隂陽不測之謂神不待外求矣○太極無不
 在且如一年春夏發生之候為陽秋冬收藏之候為
 隂是一年之内有箇太極也然只春夏發生之候亦
 自有箇隂陽之分春為陽之陽夏為陽之隂亦一動
 静之理也是即陽而道亦在陽矣只秋冬收藏之候
 亦自有箇隂陽之分秋為隂之隂冬為隂之陽又一
 動静之理也是即隂而道亦在隂矣是即所謂動静
 不同時隂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乎不在者也自此推
[009-108b]
 而上之是氣機也運轉不停不但今年如此明年又
 如此不但明年如此後年又如此積而至於十年而一
 周紀三十年而為一世十二世而為一運三十運而為
 一㑹十二㑹而為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而猶未已
 也可謂其大無外矣此不謂之太極乎此不謂之動静
 無端隂陽無始乎又自四時推而下之一時有三月一
 月有三十日一日有十二時一時有八刻一刻有百三
 十五息一息有一嘘一吸然物類不同嘘吸亦有長
[009-109a]
 者亦有短者其㣲至於蚍蜉蟻嘘吸之氣必亢短數而
 其一嘘一吸均一造化動静之機也可謂其小無内
 矣斯又不謂之動静無端隂陽無始乎非太極之理
 乎自一呼一吸之㣲積而至於一元之十二萬九千
 六百年之久只是此一氣之動静也此一理之統貫
 也又自一元而二元三元以至於十元百元之無窮
 獨非此一氣之動静獨非此一理之統貫乎信乎君
 子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矣聖人以其
[009-109b]
 無窮無盡而無以名狀之故强而加之以太極之名
 蓋太極只是此理之尊號而已○地理發㣲剛柔篇註
 曰動則太極開闢而散於動静則太極混合而歸於
 一故曰混兮闢兮其無窮兮○語道體之全則謂之
 太極語太極之流行則謂之道語道之妙則謂之神
 ○兩在故不測朱子太極圖解曰自其著者觀之則
 動静不同時隂陽不同位太極無不在焉此之謂兩
 在兩在則為不測矣此如所謂顯㣲無間○又曰自
[009-110a]
 其㣲者而觀之則沖漠無朕而動静隂陽之理已悉
 具於其中矣此如所謂體用一原○道惟不倚於隂
 陽故能随所在而無不該在繼善成性亦有此道在
 仁智之禀亦有此道在顯仁藏用成象效法亦有此
 道在知來通變亦有此道也如此看較活○朱子曰
 太極渾淪未判而其理已具之稱謂舉太極而言而
 二氣五行萬物諸形器之屬即在其中見太極非有
 離乎形器也又曰形器已具而其理無朕之目謂自
[009-110b]
 二氣五行萬物而言而太極亦即在其中亦見太極
 非有離乎形器也但亦不雜乎形器耳○朱子曰無
 極而太極則無極之中萬象森列不可謂之無矣太
 極本無極則太極之體沖漠無朕不可謂之有矣問
 五行之行也各一其性莫是木自是木火自是火而
 其理則一且如一光也有在冠盖上的也有在墨上
 的其光則一也○又曰動亦太極之動静亦太極之
 静但動静太極耳又曰謂太極凾動静以本體而言
[009-111a]
 愚謂此謂渾淪未判而其理已具之稱者也謂太極
 有動静以流行言愚謂此是形器已具而其理無朕
 之目者也若謂太極便是動静則是形而上下者不
 可分而易有太極之言亦贅矣○問隂陽便是太極
 否曰某解圖云然非有以離乎隂陽也即隂陽而指
 其本體不雜乎隂陽而為言耳此句當子細看今於
 某解説句尚未通如何論太極○問如君之仁臣之
 敬便是極否曰此是一事一物之極總天地萬物之
[009-111b]
 理便是太極○又曰周子所謂太極是天地人物萬
 善至好的表徳又曰繼善成性分屬隂陽乃通書首
 章之意盖天地變化不為無隂然物之未形則屬乎
 陽物正其性不為無陽然形器已定則屬乎隂張忠
 定公語云公事未判時屬陽以後屬隂似亦窺其意
 ○又曰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隂然不是動而後有
 陽静而後有隂截然為兩段先有此而後有彼也只
 太極之動便是陽静便是隂方其動時則不見静方
[009-112a]
 其静時則不見動○又曰隂本無始但以其陽動隂
 静相對言則陽為始隂為終猶一嵗以正月為更端
 其首姑始於此耳○又曰一動一静以時言分隂分
 陽以位言○又曰程子所謂無截然兩箇隂陽之理
 即周子所謂互為其根也程子所謂升降生殺之大
 分即周子所謂分隂分陽也二句相須其義始備○
 問有此理然後有此氣朱子曰此本無先後之可言
 然必推其所從來則須説先有此理然理又非别為
[009-112b]
 一物即存乎是氣之中無是氣則是理亦無掛搭處
 ○問動静者所乘之機也朱子曰機是闗捩子踏着
 動的機便挑撥得那静的踏着静的機便挑撥得那
 動底○問形而上下如何以形言朱子曰此言最的
 當設若以有形無形言之便是物與理相間斷了所
 以程子謂攔截得分明者只是上下之間分别得一
 箇界止分明器亦道道亦器有分别而不相離也○
 朱子曰理則一而已矣其形者則謂之器然而道非
[009-113a]
 器不形器非道不立蓋隂陽亦器也而所以隂陽者道
 也是以隂陽往來不息而聖人即是以明道之全體
 也此一隂一陽之謂道之説也○沖漠無朕愚按韻
 書云朕目童子也盖謂沖漠之際茫無可見如所謂
 無聲無臭視不見聴不聞者也○又曰凡有形有象
 者皆器也其所以為是器之理者則道也所謂始終
 晦明竒耦之屬皆隂陽所為之器獨其所以為是器
 之理如目之明耳之聰父之慈子之孝乃為道耳○
[009-113b]
 又曰仁為四徳之首而智則能成終成始元不生於
 元而生於貞仁智交際之間乃乾坤之機軸此理循環
 不窮脗合無間所謂動静無端隂陽無始者也○勉
 齋黄氏曰太極動静而生隂陽不成太極在一處隂
 陽在一處生動静的便是隂陽隂陽都是這氣拍塞
 即無些子空缺處人愚見天在上地在下便道中間
 有空缺處不知天地間逼桚都實吾身之外都是氣
 如脱了衣服便覺寒冷是這氣襲人舊嘗寓一間屋
[009-114a]
 兩頭都垂簾掲起這一箇那一箇也掣動這是氣桚
 出横渠云知太虚即氣則無不是如此又云所以致
 中和便天地位萬物育只是如此○生隂生陽亦猶
 陽生隂生太極随隂陽而為動静隂陽則於動静而
 見其生不是太極在這邉動陽在那邉生譬如蟻在
 磨盤上一般磨動則蟻随他動磨止則蟻随他止蟻
 随磨轉而因蟻之動静可以見磨之動静○又曰自
 其著而觀之著是隂陽自其㣲而觀之㣲是太極問
[009-114b]
 既太極隂陽不是二物如何又有㣲有著曰須看觀
 字是我去他裏面拆看却非他有兩箇頭面又曰所
 乘之機一句最妙又曰此既言氣與理合雖然以下
 言雖是恁地却那裏見他入頭處所以不見他合不
 見他離正以其動静無端隂陽無始下面却有縫這
 太極也須漏出了○又曰一必有兩體必有用動必
 有静動静迭興而分隂陽變化之所由生也○又曰
 動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徳觸類而長之其此之謂乎
[009-115a]
 ○北溪陳氏曰以造化言之如天地間生成萬物自
 古及今無一物之不實散殊上下自古有是到今亦
 有是非古有而今無皆是實理之所為大而觀之自
 太始而至萬古莫不皆然若就物觀之貫徹始終亦
 只是一實理如此姑以一株花論來春氣流注到則
 萌蘖生花春氣盡則花亦盡又單就一花蘂論氣實
 行到此則花便開氣消則花便謝而亦盡了方其花
 萌蘖此實理之初也至謝而盡處此實理之終也○
[009-115b]
 又曰元亨利貞終始循環萬古常如此皆是真實道
 理為之主宰如天行一日一夜一周而又過一度與
 日月星辰之運一躔度萬古不差皆是真實道理如
 此又就果木觀之甜者萬古甜苦者萬古苦青者萬
 古常青白者萬古常白紅者萬古常紅紫者萬古常
 紫圓者萬古常圓缺者萬古常缺一花一葉文縷相
 等對萬古常然無一毫差錯便待人力十分安排撰
 作來終不相似都是真實道理自然而然○又曰道
[009-116a]
 非是外事物有箇空虚底其實道不離乎物若離物
 則非所謂道且如君臣有義義的是道君臣是器若
 要看義底道理須就君臣上看不成脱了君臣之外
 别有所謂義又曰理不外乎氣若説截然在隂陽五
 行之先及在隂陽五行之中便成理與氣為二物矣
 ○節齋蔡氏曰前謂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隂陽形而
 下之器也此分道器而言也後謂動静不同時隂陽
 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此乃所謂器即道也又謂
[009-116b]
 沖漠無朕而動静隂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此乃
 所謂道即器也蓋不分上下則恐人惟以可見者為
 始不合道器則恐人蹈老氏精粗之謬故須着如此
 説耳程子之意恐亦不過如此苟惟以為太極只在
 隂陽中而已則器亦道也一句已足又何必重復耶
 ○又曰主太極而言則太極在隂陽之先主隂陽而
 言則太極在隂陽之内盖自隂陽未生之時而言則
 所謂太極者其理已具自隂陽既生之時而言則所
[009-117a]
 謂太極者即在乎隂陽之中也謂隂陽之上别有太
 極常為隂陽之主者固為蹈於列子不生不化之謬
 而獨執夫太極則在隂陽之中之説者則又失其根
 柢樞紐之所為而大本有所不識其害有不可勝言
 者○西山真氏曰凡天地之物有形有象者皆器也
 其理便在其中大而天地亦形而下者乾坤乃形而
 上者日月星辰風雨霜露亦形而下者其理即形而
 上者以身言之身之形體皆形而下者曰性曰心之
[009-117b]
 理乃形而上者至於一物一器莫不皆然且如燈燭
 者器也其所以能照物形而上之理也且如椅桌器
 也而其用理也天下未嘗有無理之器無器之理即
 器以求之則理在其中如即天地則有健順之理即
 形體則有性情之理精粗本末初不相離○平巖葉
 氏曰動而生陽動極而静静而生隂静極復動者言
 太極流行之妙相推於無窮也一動一静互為其根
 分隂分陽兩儀立焉者言二氣相待之體一定而不
[009-118a]
 易也邵子云用起天地先體立天地後是也然詳而
 分之則動而生陽静而生隂者是流行之中定分未
 嘗亂也一動一静互為其根者是對待之中妙用實
 相流通也○讀易論隂陽處先要認箇流行與對待
 如夫乾其静也専其動也直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
 闢是對待的也如闔户謂之坤闢户謂之乾成象謂
 之乾效法謂之坤則又是流行的對待則所謂交易
 也流行則所謂變易也一隂一陽之謂道一章通以
[009-118b]
 流行者言也如仁陽知隂若能&KR0270博淵泉而時出之
 則是君子之道得太極之全也亦流行者也○天地
 以生物為心其秋冬之肅殺正是生物之憩歇處其
 實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純是生生之道也故陽常兼
 隂而於復即見天地之心矣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本義云道具於隂而行乎陽道具於隂又在行乎陽
 之前蓋此句是起那繼字繼者静之終動之始也行
[009-119a]
 乎陽之陽繼那具乎隂之隂此具字與下文言其具
 之具又不同○本義繼言其發也如何以繼為發盖
 對前面隂則為繼對後面隂則為發其實一也語録
 所謂静之終動之始解得最明白蓋静之前又有動
 動之前又有静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引之於後而
 不見其終故曰動静無端也○本義曰道具於隂而
 行乎陽又曰繼言其發也發字即行字意繼言其發
 也成言其具也兩其字皆指道觀本義上文曰道行
[009-119b]
 乎陽則其發者非道之發而何下文曰物生則有性
 而各具是道則所謂其具者又非道之所具而何盖
 道雖兼隂陽然即隂而道亦在於隂即陽而道亦在
 於陽所以謂之兩在而張子亦曰一故神也○繼之
 者所以謂之善盖此時全是天道之本然無些毫渣
 滓雜於其間所以目之曰善也善字是名目字不是
 善惡之善對下句性字言盖此理在天道則曰善既
 付於人物則曰性要分天與人物界限中庸曰天命
[009-120a]
 之謂性與此理則一般但彼是串合言耳繼善是天
 命流行成性則此命已交過人物去了乾道變化繼
 之者善也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成之者性也○本文
 兩箇之字虚下文善即是其所繼者性便是其所成
 者有道字實之○繼善者成性之方發陽之事也成
 性者繼善之已成隂之事也一隂一陽之所在此道
 之見於天命之流行賦與者然也○朱子曰繼之者
 善繼之為義接續之意言既有此道理其接續此道
[009-120b]
 理以生萬物者莫非善而物之成形則各具此理而
 為性也○陳北溪字義畧曰繼善是太極之動而陽
 時所謂善者以實理言即道之方行者也成性是説
 人物受得此善的道理去各成箇性耳是太極之静
 而隂時○又曰繼成字與隂陽字相應是指氣而言
 善性字與道字相應是指理而言○天地生物之心
 無有不善故曰天地之性也對氣質之性而言也○
 物生則有性而各具是道物便是氣質性則物所有
[009-121a]
 故曰形而後有氣質之性也故氣質不同而理亦随
 之○繼之者本文言繼之成之本義則言其發其具
 本文之之本義之其要皆指道也然尚虚説○通書
 解註曰以繼之成之為氣善也性也為理何以分理
 氣而二之盖善字性字難以屬氣也然理亦歸諸氣
 二而一者也善謂化育之功化育之功所以目之曰
 善者以其能生物故也所謂天地之大徳曰生也安
 得不謂之善○善謂化育之功仁為造化之功同乎
[009-121b]
 異乎曰化育者自其流行之際言對所具而云也故
 中庸曰化育流行造化者對機緘而言天地生物之
 心皆發於此矣故舉其著者而言曰造化之功德之
 發也○繼之者時純是乾道變化不着形器故謂之
 善○繼善成性先儒以為孟子性善之論所由出然
 按大傳此言終是兼氣質終是兼髙下善惡故下文
 云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此囼於氣質
 而不能純乎善者也又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則其中
[009-122a]
 又安得無惡者耶此所謂愚不肖者之不及也乃知
 孟子論性不論氣果是不備也○人性之有惡者亦
 在善中之惡故孟子以為人性皆善亦是也先儒以
 為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亦是也然雖至惡之人見其
 所仇家之孺子將入井之時初間亦皆有怵惕惻隠
 之心焉豈不見得人性之善但少間瞬息則别心生
 矣况其人素惡終不可化而善兹又豈非善中之惡
 乎大抵以人性而視禽獸則為善惟所禀有不同則
[009-122b]
 又有善中之惡且如文學之選雖百箇進士亦有學
 問不足者雖聚百箇狀元而較之其中又有不足者
 故惟純粹者最難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之字指道道本不偏奈仁智者拘於所禀而各認作
 一偏去上文成之者性兼人物言此則承上文成性
 一節去了物而専以人言也盖既謂之成性則此道
[009-123a]
 已落在氣質矣所以有偏仁者偏於陽也知者偏於
 隂也隂静而陽動也若道之全體則兼乎動静也○
 謂之仁謂之智亦最要子細看不是仁者名此道為
 仁智者名此道為智盖仁者是箇流動發越要行便
 行要做便做底人所謂動也此自是他偏處他却不
 自知而以為道正是如此而不知此不足以為道也
 更有一邉在智者是箇恬静黙察行不遽行做不遽
 做底人所謂静也他這也只是一邉他却不自知而
[009-123b]
 以為道正是如此而不知此亦不足以盡道也故曰
 随其所見而目為全體也若説仁者真實名此道為
 仁則已自知其偏於仁矣知者真實名此道為知則
 已自知其偏於知矣故謂之二字要解得有分曉○
 當仁而仁當知而知仁智不偏則道之全體矣○此
 條口説當云夫性出於天命之善固無所偏然性寓
 於氣質之中則有所偏故偏於陽之動者仁者也偏
 於隂之静者智者也仁者惟其偏於動也則只見其
[009-124a]
 動而不見其静遂謂道止於仁耳而不知仁之外有
 智焉智者惟其偏於静也則只見其静而不見其動
 遂謂道止於智耳而不知智之外有仁焉至若蚩蚩
 蠢蠢者百姓也未嘗不囿於是道之中然行矣不著
 習矣不察既不知有道之仁亦不知有道之智焉夫
 仁智者雖有所見而各有所偏若百姓則又一無所
 見此君子體用全備之道所以鮮其人也夫仁之動
 陽也智之静隂也百姓日用又皆隂陽所在也而道
[009-124b]
 亦不外是矣此道之見於人禀者然也此節貼一隂
 一陽之道當兼仁者智者與百姓而言盖仁智者雖
 見得偏道則不偏也百姓雖全然不知有道道則不
 以百姓而無也○君子之道隂陽合徳之道也皆兼
 動静體用○仁者所禀偏於陽非全是陽而無隂也
 陽偏多耳智亦然百姓日用不知以所禀之限也故
 論性不論氣不備為此也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徳大業至矣哉
[009-125a]
 此條口講當云夫道顯之於仁藏之於用顯仁所以
 鼓萬物之出機也藏用所以鼔萬物之入機也而一
 出於無心非若聖人之有心而憂也顯仁而不憂則
 盛徳之至矣藏用而不憂則大業之至矣蓋顯仁非
 徳也徳之發也苟非徳盛於内何以能如是其顯仁
 乎故即顯仁而謂之盛徳藏用非業也業之本也蓋
 既藏諸用是惟未發一發則其業容可量乎故就謂
 之大業顯仁之徳即前面之藏用者藏用之業即後
[009-125b]
 來之顯仁者○故本義一則曰自内而外二則曰自
 外而内一則曰徳之發也二則曰業之本也是正所
 以闡出相為表裏處意思而益以見夫一隂一陽之
 迭運而無端曰一隂一陽之謂道豈不信哉○至矣
 哉只是申贊盛徳大業之詞不必分如何為盛為大
 又如何為盛大之至○鼓萬物而不憂而必曰不與
 聖人同憂盖徳之盛業之大者宜莫聖人若也然聖
 人猶有心思在而其盛徳大業猶未至也若天地之
[009-126a]
 顯仁藏用一出於無心而成化此其所以為盛徳大
 業之至也是蓋舉聖人之至以顯天地之尤至如中
 庸舉三者之難以明中庸之尤難意思非直故是要
 抑聖人以為未至也姑得抑聖人以揚天地耳○盛
 徳大業至矣哉不必盛徳大業之外别取一箇至也
 只是申贊之詞如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下
 文應之曰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非是上文
 所説是至神下文所説只是神而未至者也○仁謂
[009-126b]
 造化之功以發出者言也用是妙用之用故謂機緘
 之妙也機緘者未發之意機是弩之機緘是絲之總
 結處機一發緘一啓則業之所在也可見徳在仁之
 内業在用之外徳在仁之前業在用之後然必於顯
 仁言徳於藏用言業者以其相為表裏也○藏用為
 業之本宜曰藏諸體而曰藏諸用者何歟曰以其為
 有用之體用即妙於體之中也故曰藏諸用本義曰
 用為機緘之妙非正以用為機緘也以其機緘之妙
[009-127a]
 處為用之所在也○藴諸用用者其妙也程子釋成
 變化而行鬼神云變化言功鬼神言用○謂機緘之
 妙按理學類編論天地之形體篇第八章曰惟胡安
 定説得好其言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愚謂此
 用字説得的蓋指天之性情言也藴諸用之用即其
 性情所在能生生者也故文言曰利貞者性情也豈
 非藏用之謂哉○繼之者正其生生之機不已也所
 謂復其見天地之心也此節是就天地之流行賦予
[009-127b]
 上言隂陽也當分造化與人物界限至於顯仁藏用
 則純以造化之氣機出入言為此義於上文未顯如
 繼善成性則是就天地萬物之一付一受而言豈足
 以該此義故不可無顯仁藏用一條議論也顯仁藏
 用一條最説得造化之妙蓋所謂天之道一隂一陽
 盡之矣無復餘藴矣地之剛柔人之仁義皆隂陽也
 繼善成性以一付一受分隂陽顯仁藏用乃以一嘘
 一吸分隂陽○用謂機緘之妙業之本也或問用當
[009-128a]
 即是業如何以為業之本曰此所謂實之既成則其
 根蒂脱落可復種而生者非業之本而何蓋用前之
 外為仁用後之外亦為仁也仁後之内為用仁前之
 内亦為用也二者互相表裏互相先後但仁自其方
 發者言業自其已成者言用自其方斂於内者言徳
 自其素具於内者言言其循環自無窮也用之後為
 徳則方其藏用之時只可謂業之大而非用即徳也
 仁之前為業則方其顯仁之際正可謂徳之盛而非
[009-128b]
 仁即業也如此説業亦不害其為外用亦不害其為
 内徳亦不害其為内仁亦不害其為外此説似穏仁
 者未成之業也用者方斂之徳也○宜曰藏諸體而
 乃曰藏諸用者蓋其所藏乃有用物事也故以目之
 文言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此等言意○雖
 已言繼善成性但於誠通誠復之機循環無端之妙
 有未及發揮明盡者故繼以顯仁藏用之説其實顯
 仁藏用只是繼之一字内未發之意○愚意仁陽智
[009-129a]
 隂俱是就成性裏分隂陽顯仁藏用俱是就繼善裏
 分隂陽而未敢決恐人説繼善中無藏用蓋化育之
 功實出於藏用故曰繼言其發也又曰静之終動之
 始也隂陽之在實體者只有此兩項而已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徳
 藏用何以謂之大業盖方其藏用之時此理無乎不
 有百穀草木洪纎髙下一一歸根復命而各韜其生
 生化化之機於無聲無臭之中是雖未發於外而為
[009-129b]
 業然業之本在是一發則其大無外矣故謂之大業
 ○顯仁何以謂之盛徳蓋方其顯仁之際此理發見
 彰著源源而出如一草也由茁而葉由葉而華而實
 如一木也由萌蘖而拱把而合抱生意流行續續無
 間此乃發於外者然非徳盛於内則何自而有此日
 新耶是故謂之盛徳者猶中庸所謂久則徵徵則悠
 逺者也○顯仁之盛徳陽也藏用之大業隂也顯而
 復藏藏而復顯一隂一陽只管如此循環不已是則
[009-130a]
 所謂道也此道之見於化機之出入者然也與繼善
 成性分天與人物界限者不同○本義云富有者大
 而無外日新者久而無窮久大二字是從可久則賢
 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而來二句所以明其盛徳
 大業者也
生生之謂易
 大凡天地人物一隂一陽都是此句最説得廣不只
 謂顯仁藏用也然是以理言不兼書言也本義曰理
[009-130b]
 與書皆然者乃是朱子開示後學之意亦見得其理
 之同故云如易有太極一節本文只是説畫卦而本
 義則曰畫卦揲蓍其序皆然無思無為一條本文只
 是説蓍卦而本義則曰人心之妙其動静亦如此皆
 是朱子開示後學之意耳讀者要以意逆志○生生
 之謂易在造化亦有然者在萬物亦有然者○隂生
 陽陽生隂在天地則為消息盈虚之類在人物則為
 動静榮悴之類其變皆無窮也易字都盡該得
[009-131a]
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
 此乾坤就物説象輕清而虚法重濁而實成象只是
 一團氣耳法則是氣之聚而形體已具也故又曰見
 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見對形而言則象猶未形也
 ○法謂造化之詳宻而可見者此造化亦就物言言
 各有箇造化也蓋法與象亦都就物言○成象之謂
 乾陽之輕清未形也效法之謂坤隂之重濁有迹也
 ○自坤元資生之後皆效法之坤也○成象之乾則
[009-131b]
 氣之初凝陽之動也效法之坤則形之已具隂之静
 也由象而形陽矣而隂此又道之見於生物者然也
 ○按下見象形器則此成象效法就生物言是見象
 形器者生物之序也只就㣲著上分所謂一身還有
 一乾坤是也○如乾坤二字既曰闔户謂之坤闢户
 謂之乾而又曰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其以乾坤
 為天地特其成形之大者耳如元亨利貞有天道之
 元亨利貞焉有聖人之元亨利貞焉又有君子之元
[009-132a]
 亨利貞焉自其一物之生亦各備箇元亨利貞焉則
 易之與天地準也亦可見○夫乾其静也専之乾坤
 以對待者言是就天地説成象闔户之乾坤以流行
 者言闔闢謂氣見形謂物也○此乾坤與資始之乾
 資生之坤大不同依上例富有即大業也日新即盛
 徳也生生即易也成象即乾也效法即坤也
極數知來之謂占
 此承上文言一隂一陽之謂道在造化者此也在人
[009-132b]
 事亦此也自人事言之筮者以蓍問易極七八九六
 之數因其所值而知方來之吉㓙此所以決其事也
 是謂之占及夫以占之所決者而見之於事吉則趨
 之㓙則避之而事之變以通矣此所以成其占也是
 之謂事占則事之未定屬乎陽也事則占之已決屬
 乎隂也是皆一氣機之動静而所謂一隂一陽之道
 亦未嘗不在是也此道之見於占事者然也○占是
 占卜之占非象占之占也事是事業之事非有事之
[009-133a]
 事也○末系以此條者所謂因造化以及易也或以
 為説人事者縁張忠獻公之言而云其實却是粘易
 言不是就人事言也人間之事何限却専説占事何
 耶○無一事不有隂陽則一隂一陽之道無所不有
 可知此聖人立言之意乎○極數知來之謂占都却
 在隂陽迭運者氣也之内蓋極數通變是皆以氣用
 事也張子曰夫氣坱然太虚云云/糟粕煨燼無非教
 也則占事之為一隂一陽之道又何疑
[009-133b]
隂陽不測之謂神
 隂陽不測之謂神者即隂而道亦在隂即陽而道亦
 在陽隂陽只管迭運而道無不在焉凡一屈一伸一
 往一來一進一退行乎十百千萬之中無非這一箇
 物事其莫測如此此其所以謂之神也故曰神無方
 神即道也○兩在故不測言忽然為隂又忽然為陽
 也忽然為隂則道在隂矣忽然為陽則道又在陽矣
 是謂無在而無不在無為而無不為故曰隂陽不測
[009-134a]
 之謂神舉其大忽然為晝又忽然為夜忽然為暑又
 忽然為寒皆莫究其所從來莫詰其何所往所謂不
 測也○愚謂即隂而道亦在隂即陽而道亦在陽蓋
 太極之全體無乎不在也○朱子曰一隂一陽之道
 云云/周先生太極通書只是這㡬句易之為義也只
 是如此○此章言道之體用體用者一動一静合體
 與用然後為道之全體惟其兼乎隂陽故不倚於隂
 陽也○此章通以理言然書所以摸冩此理也六十
[009-134b]
 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爻一隂陽也隂陽一道也學
 者黙而識之可也
 
 
 
 
 
 易經蒙引卷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