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49-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四十九   宋 方聞一 編
離下/兊上
 伊川先生曰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
 之為物存之則穢敗易之則清㓗不可不革者也故
 井之後受之以革也為卦兊上離下澤中有火也革
 變革也水火相息之物水滅火火涸水相變革者也
 火之性上水之性下若相違行則睽而已乃火在下
[049-1b]
 水在上相就而相克相滅息者也所以為革也又二
 女同居而其歸各異其志不同為不相得也故為革
 也易/傳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伊川先生曰革者變其故也變其故則人未能遽信
 故必已日然後人心信從元亨利貞悔亡弊壊而後
 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革之
 而利扵正道則可乆而得去故之義无變動之悔乃
[049-2a]
 悔亡也革而旡甚益猶一有/有字可悔也況反害乎古人
 所以重改作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甚哉革道之難也天下之事不和則革
 和則无革是革之繫乎時者也聖人以道論之乖扵
 道則革不乖扵道則不革是革又繫乎聖人也然方
 革之初固不能使天下之盡信俟其盡信則失時矣
 故聖人觀當革之時盡其在我所以革之之道雖衆
 所未孚革已則其孚必矣盖得革之道故也故卦辭
[049-2b]
 首言已日乃孚以明革道之難也革道如之何元亨
 利貞是也元亨利貞天徳也无欲也革之而不失天
 徳是可革也故革之而當已日可孚其悔亦亡矣革
 之而失天徳是不可革也不可革而革則革之不當
 已日不孚必有大咎不止扵其悔不亡而已悔亡者
 凡欲革者皆以有悔而革是以革之當則能亡其悔
 也易/說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049-3a]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
矣哉
 明道先生曰息訓為生者盖息則生矣一事息則一
 事生中无間斷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澤火相滅息又二女志不相得故為革
 息為止息又為生息物止而後有生故為生義革之
 相息謂止息也○事之變革人心豈能便信必終日
[049-3b]
 而後孚在上者扵改為之際當詳告申令至扵已日
 使人信之人心不信雖強之行不能成也先王政令
 人心始以為疑者有矣然其乆也必信終不孚而成
 善治者未之有也○文明以說以卦才言革之道也
 離為文明兊為說文明則理无不盡事无不察說則
 人心和順革而能照察事理和順人心可致大亨而
 得貞正如是變革得其至當故悔亡也天下之事革
 之不得其道則反致弊害故革有悔之道唯革之至
[049-4a]
 當則新舊之悔皆亡也○推革之道極乎天地變易
 時運終始也天地隂陽推遷改易而成四時萬物扵
 是生長成終各得其宜革而後四時成也時運既終
 必有革而新之者王者之興受命扵天故易世謂之
 革命湯武之王上順天命下應人心順乎天而應乎
 人也天道變改世故一作/事遷易革之至大也故賛之
 曰革之時大矣哉並易/傳○革言水火相息息止息也
 既有止息之理亦有生息之理周行/已錄
[049-4b]
 龜山楊氏曰或問成湯扵桀曰予有慙徳何也曰横
 渠嘗言湯武之功聖人之不幸也若論君臣之義則
 為臣而事其君當使其君如堯舜乃是既不能使其
 君如堯舜至其君得罪扵天下而放之豈其所欲哉
 成湯之事以言順乎天而應乎人何慙之有然自人
 情觀之既以堯舜之禪為盡善則征誅而有天下安
 能无愧乎語/録
 白雲郭氏曰息滅也非生息也水火之性以勝相滅
[049-5a]
 然有相違者則不息也不幸如二女同居而不能相
 違其志復不相得則必革而息矣已日乃孚言革而
 後信之也文明以說大亨以正然後革而當其悔乃
 亡非文明以說大亨以正則知其革必不當其悔不
 能亡矣文明故見扵未革之先說故孚扵已革之後
 大亨故能終革之道正故能明革之公以是為當而
 悔亡則革之道其難矣哉然天地尚有革而不能廢
 況人道乎此湯武革命所以不能自己也惟順天故
[049-5b]
 元亨利貞惟應人故已日乃孚上能順天下能應人
 故悔亡能此則為湯武不能此是篡也且桀紂之君
 上則得罪扵天下則結怨扵民湯武知當革之時盡
 所以革之之道以順天應人而已曽無私欲焉此革
 之道也是以革通天道非止人事改更而已故曰大
 矣哉易/說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伊川先生曰水火相息為革革變也君子觀變革之
[049-6a]
 象推日月星辰之遷易以治歴數明四時之序也夫
 變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跡之至著莫如四時
 觀四時而順變革則與天地合其序矣易/傳
 白雲郭氏曰革天道也非人力也天道謂之革人力
 為之則曰簒也惟革本天道故卦具四徳而象言治
 歴明時聖人所以明天道而欽授之此革之所以為
 大也易/說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049-6b]
 伊川先生曰變革事之大也必有其時有其位有其
 才審慮而慎動而後可以无悔九以時則初也動扵
 事初則无審慎之意而有躁易之象以位則下也无
 時无援而動扵下則有僣妄之咎而无體勢之重以
 才則離體而陽也離性上而剛體健皆速扵動也其
 才如此有為則凶咎至矣盖剛不中而體躁所不足
 者中與順也當以中順自固而无妄動則可也鞏局
 束也革所以包束黄中色牛順物鞏用黄牛之革謂
[049-7a]
 以中順之道自固不妄動也不云吉凶何也曰妄動
 則有凶咎以中順自固則不革而已安得便有吉凶
 乎○以初九時位才皆不可以有為故當以中順自
 固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賤而无應非大亨以正之徳中堅自守
 不可有為易/說
 白雲郭氏曰革有革者有革之者有從革者有輔君
 之革者諸爻之義不同初九在下非能革人亦非人
[049-7b]
 所革者從革而已故固用黃牛之革黄中色也牛順
 物也戒其用中而順從是以不可有為也不可戒辭
 也初九雖非可為之爻聖人之辭又所以戒不知革
 道者也易/說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伊川先生曰以六居二柔順而得中正又文明之主
 上有剛陽之君同徳相應中正則無偏蔽文明則盡
 事理應上則得權勢體順則无違悖時可矣位得矣
[049-8a]
 才足矣處革之至善者也然臣道不當為革之先又
 必待上下之信故已日乃革之也如二之才徳所居
 之地所逢之時足以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治當進
 而上輔扵君以行其道則吉而无咎也不進則失可
 為之時為有咎也以二體柔而處當位體柔則其進
 緩當位則其處固變革者事之大故以此戒二得中
 而應剛未至失於柔也聖人因其有可戒之疑而明
 其義耳使賢才不失可為之時也○已日而革之征
[049-8b]
 則吉而无咎者行則有嘉慶也謂可以革天下之弊
 新天下之事處而不行是无救弊濟世之心失時而
 有咎也易/說
 横渠先生曰俟上之唱革而往應柔中之徳所之乃
 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二得君得位柔順中正可以革矣而
 臣道不當先君故君已革而後乃革之也已日乃革
 之非從君之革也謂終君之事而革天下也是以進
[049-9a]
 則吉而无咎已日革之則盡臣道故其行有嘉君未
 革而革之則失君臣之道非嘉也易/説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伊川先生曰九三以剛陽為下之上又居離之上而
 不得中躁動扵革者也在下而躁扵變革以是而行
 則有凶也然居下之上事苟當革豈可不為也在乎
 守貞正而懐危懼順從公論則可行之不疑革言謂
[049-9b]
 當革之論就成也合也審察當革之言至扵三而皆
 合則可信也言重慎之至能如是則必得至當乃有
 孚也已可信而衆所信也如此則可以革矣在革之
 時居下之上事之一作/有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
 為害唯當慎重之至不自任其剛明審稽公論至於
 三就一作/復而後革之則无過矣○稽之衆論至扵三
 就事至當也又何之矣乃俗語更何往也如是而行
 乃順理時行非己之私意所欲為也必得其宜矣並/易
[049-10a]
 傳/
 横渠先生曰以文明炎上剛陽之徳進而之兊兊内
 柔外剛勢窮必反故以征則凶能守正戒懼文命告
 之此三革言彼三從命必然可信之理也一云征則
 雖正而危易/說
 白雲郭氏曰革之為卦上則九五下則六二為革之
 主三不中而用剛非革之主也故以革道進則凶以
 革道守則厲不知革不可妄為有天道存焉非九三
[049-10b]
 用剛炎上之性可自任之時也首言征凶貞厲盖九
 三之象如此下言革言三就有孚則明革之卦辭言
 三就之道也三就有孚者謂元亨利貞悔亡及已日
 乃孚也三者皆得之是為三就也故進則无凶貞則
 无厲九三既非其位又非其人而捨革言三就之道
 則又何之乎宜其征則凶貞則厲是誠不若初九鞏
 用黃牛之革矣易/說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049-11a]
 伊川先生曰九四革之盛也陽剛革之才也離下體
 而進上體革之時也居水火之際革之勢也得近君
 之位革之任也下无係一有/无字應革之志也以九居四
 剛柔相際革之用也四既具此可謂當革之時也事
 之可悔而後革之革之而當其悔乃亡也革之既當
 唯在處之以至誠故有孚則改命吉改命改為也謂
 革之也既事當而弊革行之以誠上信而下順其吉
 可知四非中正而至善何也曰唯其處柔也故剛而
[049-11b]
 不過近而不逼順承中正之君乃中正之人也易之
 取義无常也隨時而已○改命而吉以上下信其志
 也誠既至則上下信矣一作/也革之道以上下之信為
 本不當不孚則不信當而不信猶不可行也況不當
 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約己居隂心无私係革而必當見孚扵
 衆改命倡始信己可行故吉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四近君而用柔輔君之革者也輔君
[049-12a]
 之革非自用也故其悔可亡而上下信之是以有孚
 改命吉也不曰革而曰改命者四不若二之中正不
 能行已日乃革之大特可奉行改命而已猶之出納
 之臣也書曰夙夜出納朕命惟允然則出納王命以
 信為主此九四所以有有孚信志之辭信志者志可
 信扵人者也易/說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以陽剛之才中正之徳居尊位大
[049-12b]
 人也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當也无不時也
 所過變化事理炳著如虎之文采故云虎變龍虎大
 人之象也變者事物之變曰虎何也曰大人變之乃
 大人之變也以大人中正之道一作/徳變革之炳然
 昭著不待占决知其至當而天下必信也天下蒙大
 人之革不待占决知其至當而信之也○事理明著
 若虎文之炳煥明盛也天下有不孚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剛居尊說而唱下為衆所覩其文炳
[049-13a]
 然不卜而孚望而可信下觀而化革著盛焉○虎變
 文章大故明豹變文章小故蔚並易/說○行前定而不
 疚光明也大人虎變夫何疚之有正/蒙
 白雲郭氏曰盛矣哉九五之革也大人之道也且虎
 之文炳然而易見大人之道文明而可覩使天下曉
 然知大公至正革命之當无隂謀可疑之事以順天
 應人則天下不必占决而信之也昔湯征自葛而天
 下信之豈大人虎變未占有孚之道歟易/說
[049-13b]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
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伊川先生曰革之終革道之成也君子謂善人良善
 則已從革而變其著見若豹之彬蔚也小人昬愚難
 遷者雖未能心化亦革其面以從上之教令也龍虎
 大人之象故大人云虎君子云豹也人性本善皆可
 以變化然有下愚雖聖人不能移者以堯舜為君以
 聖繼聖百有餘年天下被化可謂深且乆矣而有苖
[049-14a]
 有象其來格烝乂盖亦革面而已小人既革其外革
 道可以為成也苟更從而深治之則為己甚已甚非
 道也故至革之終而又征則凶也當貞固以自守革
 至扵極而不守以貞則所革隨復變矣天下之事始
 則患乎難革已革則患乎不能守也故革之終戒以
 居貞則吉也居貞非為六戒乎曰為革終言也莫不
 在其中矣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語其性則
 皆善也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所謂下愚有二焉
[049-14b]
 自暴也一无/也字自棄也人苟以善自治則无不可移者
 雖昏愚之至皆可漸磨而進也唯自暴者拒之以不
 信自棄者絶之以不為雖聖人與居不能化而入也
 仲尼之所謂下愚也然天下自暴自棄者非必皆昏
 愚也往往強戾而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
 其自絶於善謂之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既曰下
 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雖絶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
 則與人同也唯其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049-15a]
 ○君子從化遷善成文彬蔚章見於外也中人以上
 莫不變革雖一作/唯不移之小人則亦不敢肆其惡革
 易其外以順從君上之教令是革面也至此革道成
 矣小人勉而假善君子所容也更徃而治之則凶矣
 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盛徳之容顔孟以上始可以觀若顔子
 變則必大變即大人虎變虎變則其文至也如此則
 不待占而有信君子所至之分以致文則足以為斑
[049-15b]
 斑之縟革面而聽命已不敢犯此所謂盡飾之道斯
 行者逺矣然猶是就小成上以致其文顔子地位於
 豹變己為屑就未必肯於此發見此所以如愚愚雖
 是於吾言无所不說然必夫子省其私始知不愚察
 其人焉惟是徇内尚質爾然發則不小發大抵止乃
 有光明艮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其道光明形則著
 著則明必能止則有光明今作事特未決盖非止也
 止乃決為然後就其上文章顔子見其進未見其止
[049-16a]
 未止故未發見其所止又必欲如所期盖未見夫子
 着心處故未肯止是之謂隠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
 勿用學者至此地位亦必如愚然顔子學舉措亦无
 不致文中節處自是謂愽我以文則文豈不足但顔
 子不以為意所謂有若无實若虚也有顔子之心則
 不為顔子之文可也○以柔為徳不及九五剛中炳
 明故但文章蔚縟能使小人改觀而從也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六革道既成君子小人皆從九五大
[049-16b]
 人而革者也君子弸中彪外至誠以從君故其文蔚
 然以成豹變炳者文之著明也蔚者文之茂密也豹
 與虎相類盖言從君之徳也詩所謂濟濟多士秉文
 之徳羣黎百姓徧為爾徳是也小人雖无徳自將亦
 能革面從君不失順從之道此所以為革道之成也
 革道既成則无革矣猶欲以革進則凶惟能居守其
 貞是以吉也書曰夏迪簡在王庭豈豹變之君子乎
 易/說
[049-17a]
 
 
 
 
 
 
 
 
[049-17b]
 
 
 
 
 
 
 
 大易粹言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