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三十二   宋 方聞一 編
巽下/震上
 伊川先生曰序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乆也故受之
 以恒恒乆也咸夫婦之道夫婦一有之/道字終身不一有/可字
 變者也故咸之後受之以恒也咸少男在少女之下
 以男下女是男女交感之義恒長男在長女之上男
 尊女卑夫婦居室之常道也論交感之情則少為深
[032-1b]
 切論尊卑之叙則長當謹正故兊艮為咸而震巽為
 恒也男在女上男動于外女順于内人理之常故為
 恒也又剛上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相應皆恒
 之義也易/傳○咸恒體用也體用无先後劉詢/師訓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曰恒者常乆也恒之道可以亨通恒而能
 亨乃无咎也恒而不可以亨非可常之道也為有咎
 矣如君子之常於善可常之道也小人常於惡失可
[032-2a]
 常之道也恒所以能亨由貞正也故云利貞夫所謂
 恒謂可常乆之道非守一隅而不知變也故利於有
 往唯其有往故能恒也一定則不能恒矣又恒乆之
 道何往不利易/傳
 白雲郭氏曰咸恒二卦六爻剛柔皆應而名義不同
 者咸以男下女交感之義也恒男上女下夫夫婦婦
 之常道也交感時焉而已故曰取女吉夫夫婦婦可
 乆之道也故曰恒乆也其道可乆斯无不通无不通
[032-2b]
 則无過舉内利以固外利以行此其所以為常也王
 輔嗣曰恒而亨以濟三事也後之諸儒竟分三事其
 説不一然恒之卦辭止有二義輔嗣誤以為三以彖
 觀之恒亨无咎利貞一也乆於其道之謂也利有攸
 往一也終則有始之義也乆於其道天地同也終則
 有始日月四時同也是孔子以為二義也易/説
彖曰恒乆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
恒恒亨无咎利貞乆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乆而不已
[032-3a]
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乆照四時變
化而能乆成聖人乆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
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伊川先生曰恒者常乆之義也○剛上而柔下雷風
 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卦才有此四者成恒之義也
 剛上而柔下謂乾之初上居於四坤之四下居於初
 剛爻上而柔爻下也二爻易處則成震巽震上巽下
 亦剛上而柔下也剛處上而柔居下乃恒道也雷風
[032-3b]
 相與雷震則風發二者相須交助其勢故云相與乃
 其常也巽而動下巽順上震動為以巽而動天地造
 化恒乆不已者順動而已巽而動常乆之道也動而
 不順豈能常也剛柔皆應一有/常字一卦剛柔之爻皆相
 應剛柔相應理之常也此四者恒之道也卦所以為
 恒也○恒之道可致亨而无過咎但所恒宜得其正
 失正則非可常之道也故曰乆於其道其道可常之
 正道也不恒其徳與恒於不正皆不能亨而有咎也
[032-4a]
 ○天地之所以不已蓋有恒乆之道人能恒於可常
 之道則合天地之理也○天下一作/地之理未有不動
 而能恒者也動則終而復始所以恒而不窮凡天地
 所生之物雖山嶽之堅厚未有能不變者也故恒非
 一定之謂也一定則不能恒矣唯隨時變易乃恒道
 也故云利有攸往明理之如是懼人之泥於常也○
 日月得天以下此極言常理日月隂陽之精一有/二字
 耳唯其順天之道往來盈縮故能乆照而不已得天
[032-4b]
 順天理也四時隂陽之氣耳往來變化生成萬物亦
 以得天故恒乆不已聖人以恒乆之道行之有常而
 天下化之以成美俗也觀其所恒謂觀日月之乆照
 四時之乆成聖人之道所以能常乆之理觀此則天
 地萬物之情理可見矣天地常乆之道天下常乆之
 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觀書當不以文害辭如云義者出於思
 慮忖度易言天地之大義則天地固无思慮天地之
[032-5a]
 情天地之心皆放此易/説○日月得天得自然之理也
 非蒼蒼之形也正/蒙
 龜山楊氏曰男下女㛰姻之始也男上而女下居室
 之常分也盡其常分而後有可乆之道焉卦之所以
 為恒也中庸曰至誠无息不息則乆故惟天下之至
 誠為能乆恒乆也夫婦之不可以不乆也又曰維天
 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
 王之徳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天
[032-5b]
 之為天文之為文皆原於不已故曰天地之道恒乆
 而不已也日月得天得其所以為天故代明不息而
 能乆照四時變化終則有始故能乆成聖人乆於其
 道而天下化成如文王所以為文是也天人之道一
 於誠而已矣自恒亨至/此 易説○天地之道恒乆而不已者
 也惟不已故能乆聖人乆於其道亦為不已也故能
 天下化成中庸/解有恒心然後可與為善苟无恒心放
 僻邪侈无不為己故善人不可得而見思見有恒者
[032-6a]
 易曰恒乆也以亡為有終亦必亡而已矣何可乆也
 虚也約也亦然故曰難乎有恒矣語/解
 兼山郭氏曰剛上而柔下剛柔之常也雷風相與二
 氣之常也剛柔皆應交感之常也恒亨无咎利貞可
 乆之常也天地之道恒乆而不已蓋言天之髙明地
 之愽厚悠也乆也故能常也日月得天故能生明四
 時變化故能成歳聖人乆於其道故為忠為文相救
 而成道也故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達道
[032-6b]
 如是也然作易者專取配於夫婦何也言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者此也彼一以動
 一以静或作之或止之謂曰我能常何足以語此易/説
 白雲郭氏曰恒自泰來故伊川以乾之初上居於四
 坤之四下居於初二爻剛上柔下成為震巽蓋非謂
 震為剛而巽為柔也若以上下二卦為剛柔則易之
 柔上剛下剛上柔下之卦多矣不當獨於咸恒言之
 也是故剛上柔下言初四二爻成震巽之始也雷風
[032-7a]
 相與言震巽可乆之象也巽而動言震巽可乆之才
 也剛柔皆應言六爻可乆之道也有是四者是之謂
 恒恒亨无咎利貞此乆於其道之所致也雖天地之
 大不能外此故必恒乆不已然後為天地利有攸往
 者恒道无終窮无終窮則往无不利猶日月乆照四
 時乆成皆終則有始之道聖人之道天地恒乆不已
 之道也其所以化成天下亦如日月四時是已使有
 終无始則日月亦不能乆照變化亦不能乆成聖人
[032-7b]
 亦不能化成天下矣故彖言所以為恒者四剛上而
 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是也又言恒之所
 以為道者二乆於其道也終則有始也乆於其道雖
 天地亦如之終則有始雖日月四時亦如之此所以
 見天地萬物之情矣咸恒六爻之才皆不疑二卦之/義非大故孔子於彖皆以天地
 萬物之情終之使後世學/者不以小道觀之也易説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伊川先生曰君子觀雷風相與成恒之象以常乆其
[032-8a]
 徳自立於大中常乆之道不變易其方所也易/傳
 龜山楊氏曰立不易方乃能常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此可以為常矣然
 君子何取於立不易方蓋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
 仁或有蔽焉義則无也故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
 始可以為常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方猶道也君子所立不可易易則不可
 常矣是以顔子拳拳服膺而弗失之也易/説
[032-8b]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伊川先生曰初居下而四為正應柔暗之人能守常
 而不能度勢四震體而陽性以剛居髙志上而不下
 又為二三所隔應初之志異乎常矣而初乃求望之
 深是知常而不知變也浚深之也浚恒謂求恒之深
 也守常而不度勢求望於上之深堅固守此凶之道
 也泥常如此无所往而利矣世之責望故素而至悔
 咎一作/吝者皆浚恒者也志既上求之深是不能常安
[032-9a]
 其處者也柔微而不常安其處亦致凶之道凡卦之
 初終淺與深微與盛之地也在下而求深亦不知時
 矣○居恒之始而求望於上之深是知常而不知一/无
 知/字度勢之甚也所以凶隂暗不得恒之冝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巽在下以應於上持用為常求之過
 深也故人道之交貴乎中禮且乆漸而成也持一作/特易説
 龜山楊氏曰昬義曰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
 而所以成男女之别立夫婦之義也初與四為正應
[032-9b]
 而居一卦之初未及欽慎重正而遽親之是始求深
 也故曰浚恒貞凶浚者治而深之也雖貞亦凶矣夫
 何利之有詩曰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
 覯止我心則降則其始求可知矣易/説○以匹夫一日
 而見天子天子問焉盡所懐而陳之則事必有窒礙
 者不盡則為不忠如何曰事亦須量深淺子夏曰信
 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易之恒曰浚恒凶此恒
 之初也故當以漸而不可以浚浚則凶矣假如問人
[032-10a]
 臣之忠邪其親信者誰歟遽為之辯别是非則有失
 身之悔君子於此但不可以忠為邪以邪為忠語言
 之間故不无委曲也語/録
 兼山郭氏曰初六自上下下故曰浚恒恒非可以浚
 求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進道有漸而後可乆在恒之初浚而深
 求非其道也孔子曰欲速則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
 其退速是豈可乆之道乎以是為貞則凶矣不達退
[032-10b]
 速之道何所利哉易/説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乆中也
 伊川先生曰在恒之義居得其正則常道也九陽爻
 居隂位非常理也處非其常本當有悔而九二以中
 徳而應於五五復居中以中而應中其處與動皆得
 中也是能恒乆於中也能恒乆一无/乆字於中則不失正
 矣中重於正中則正矣正不必中也九二以剛中之
 徳而應於中徳之勝也足以亡其悔矣人能識重輕
[032-11a]
 之勢則可以言易矣○所以得悔亡者由其能恒乆
 於中也人能常乆於中豈止亡其悔徳之善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陽係隂用以為常不能无悔以其乆
 中故免易/説
 龜山楊氏曰處非其位宜有悔也然在下卦之中以
 陽居之能乆其中也故悔亡易/説
 兼山郭氏曰九二不當位悔也乆中則可以亡也顔
 氏之子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夫何悔之有易/説
[032-11b]
 白雲郭氏曰可乆之道无它焉中而已矣過猶不及
 皆非可乆也故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九二位
 雖失正非无悔之象能乆於中則其悔亡矣九二无
 它辭特曰悔亡蓋見止於守常无它事也易/説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

 伊川先生曰三陽爻居陽位處得其位是其常處也
 乃志從於上六不唯隂陽相應風復從雷於恒處而
[032-12a]
 不處不恒之人也其徳不常則羞辱或承之矣或承
 之謂有時而至也貞吝固守不常以為常豈不可羞
 吝乎○人既无常何所當處之地既不能常處非其
 據豈能恒哉是不恒之人无所容處其身也並易/傳
 橫渠先生曰進則犯上退則乗剛故動則招悔取辱
 唯常守一徳庻幾取容故曰不恒其徳則无所容也
 一有雖然貞吝徳/則可常也 易説
 龜山楊氏曰九三處雷風相與之際雷動之風散之
[032-12b]
 宜不能安其處也故曰不恒其徳或承之羞或者疑
 之也蓋陽得位疑若能常者故稱或焉或者不必之
 辭也易/説○人無常心无不為己巫醫慎疾者所賴尤
 不可為也易曰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夫君子之於易
 也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苟
 玩其占則不恒其徳知其或承之羞必矣其為不恒
 也蓋亦不占而已矣語/解
 兼山郭氏曰九三剛已過中而巽為不果進退无常
[032-13a]
 不恒其徳者也詩云豈弟君子民之父母不恒其徳
 何所取容邪易/説
 白雲郭氏曰人之於徳也過中則不恒不恒則日入
 於小人之域是以為機變之巧无所用耻焉雖或承
 之羞亦忍而固守方自以為得計而不知耻是可鄙
 也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醫蓋言不能容身
 於巫醫之賤況事君治民之職乎故曰无所容也伊
 川曰或承謂有時而至也易/説
[032-13b]
九四田无禽象曰乆非其位安得禽也
 伊川先生曰以陽居隂處非其位處非其所雖常何
 益人之所為得其道則乆而成功不得其道則雖乆
 何益故以田為喻言九之居四雖使恒乆如田獵而
 无禽獸之獲謂徒用力而无功也○處非其位雖乆
 何所得乎以田為喻故云安得禽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田以時至則禽或可得處恒非位則功
 无以致故君子降志辱身不可常也易/説
[032-14a]
 兼山郭氏曰九四以不正之剛居不中之地其才其
 時不可以成功者也雖曰恒之時亦乆非其位者也
 易/説
 白雲郭氏曰居可乆之地故能成可乆之功居非其
 位而望其功是以没世窮年而終不可得也其九四
 田无禽之謂歟初六以柔求深自用之過者也九四
 剛而不中居非其位不能自用以有獲者也皆非恒
 道語之聖人乆於其道則失之逺矣易/説
[032-14b]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
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伊川先生曰五應於二以隂柔而應陽剛居中而所
 應又中隂柔之正也故恒乆則其徳為貞也夫以順
 從為恒者婦人之道在婦人則為貞故吉若丈夫而
 以順從於人為恒則失其剛陽之正乃凶也五君位
 而不以君道言者如六五之義在丈夫猶凶況一作/豈
 人君之道乎在它卦六居君位而應剛未為失也在
[032-15a]
 恒故不可耳君道豈可以柔順為恒也○如五之從
 二在婦人則為正而吉婦人以從為正以順為徳當
 終守於從一夫子則以義制者也從婦人之道則為
 凶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五以隂柔居中下應九二之剛而不失
 正故常其徳貞然以隂柔居中下應九二以順為正
 也以順為正婦道也故婦人吉夫子從婦則失制義
 之道故凶易/説
[032-15b]
 兼山郭氏曰六五柔而在中位有餘而才不足稱也
 能常其徳婦人則吉夫子則凶也何哉婦人從一而
 終可也夫子制義從婦之義可乎君子立不易方常
 而有變之義者也是以伯夷聖之清孟子謂之隘宋
 伯姬守禮而不去孔子取其恭於此可見也六五有
 震兊二體故有婦人夫子之義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柔而在中位有餘而才不足稱
 也能恒其徳婦人則吉夫子則凶何也婦人從一而
[032-16a]
 終可也夫子制義從婦之義可乎是以伯夷聖之清
 孟子謂之隘宋伯姬守禮而不去孔子取其恭於此
 可見也易/説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伊川先生曰六居恒之極在震之終恒極則不常震
 終則動極以隂居上非其安處又隂柔不能堅固其
 守皆不常之義也故為振恒以振為恒也振者動之
 速也如振衣如振書抖擻運動之意在上而其動无
[032-16b]
 節以此為恒其凶冝矣○君上之道必有恒徳乃能
 有功若躁動不常豈能有所成乎居上而不恒其凶
 甚矣象又言其不能有所成立故曰大无功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卦例於上爻多處之以貴而无位髙而
 无民至恒又不可以此處但見其不常在一故大无
 功也易道灼然義理分明自存乎卦惟要人玩之乃
 得易/説
 龜山楊氏曰震之極也六以隂柔居動之極非安於
[032-17a]
 常者也雖動而不息无功矣故振恒凶振者動之亟
 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上六居震之極以動為常窮而不知變
 者也庸无失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居震之極以動為常窮而不知
 變者也是以言其得失則凶語其道則終无功矣易/説
 
 
[032-17b]
 
 
 
 
 
 
 
 大易粹言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