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二十六   宋 方聞一 編
乾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大畜序卦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
 大畜无妄則為有實故可畜聚大畜所以次无妄也
 為卦艮上乾下天而在於山中所畜至大之象畜為
 畜止又為畜聚止則聚矣一有/又字取天在山中之象則
 為藴畜取艮之止乾則為畜止止而後有積故止為
[026-1b]
 畜義易/傳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伊川先生曰莫大於天而在山中艮在上而止乾於
 下皆藴畜至大之象也在人為學術道徳充積於内
 乃所畜之大也凢所畜聚皆是專言其大者人之藴
 畜宜得正道故云利貞若夫異端偏學所畜至多而
 不正者固有矣既道徳充積於内宜在上位以享天
 禄施為於天下則不獨於一无/於字一身之吉天下之吉
[026-2a]
 也若窮處而自食於家道之否也故不家食則吉所
 畜既大宜施之於時濟天下之艱險乃大畜之用也
 故利涉大川此只據大畜之義而言彖更以卦之才
 徳而言諸爻則唯有止畜之義蓋易體道隨宜取明
 且近者易/傳
 廣平游氏曰說者以大畜為君畜臣夫賢者易禄而
 難畜而盛徳之士蓋有君不得而臣者恐无畜大賢
 之理如以為所畜者非成徳之彦則不足以當所尚
[026-2b]
 之賢而非所謂止健也且攬羣材而並用之故重道
 輕禄者不足以自髙宜莫如堯舜而童牛之牿豶豕
 之牙徒取於私欲不行豈聖君之盛徳曽何健之止
 乎又以不家食為聖人能養賢以及萬民不待家食
 而民被其養矣然自古養萬民者藉令不知為政亦
 无家食之理況大畜尚賢之卦也其畜道之成亦曰
 何天之衢亨未及言養民也恐不須生此義易/說
 白雲郭氏曰健天徳也能止天徳其畜大矣惟天為
[026-3a]
 大惟堯則之堯之止健也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文王
 之止健也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孔于之止
 健也能止之則畜而有之矣為大利為大貞上合乾
 徳内之所畜也不家食以養賢外之所畜也外内止
 健而畜之其於濟難也何有无妄動以天大畜止天
 徳畜之所以能動也而序卦言有无妄而後可畜者
 是亦无妄言不利有攸徃之義也然則畜之而後能
 動者又大畜言利涉大川之義也二卦相終始而後
[026-3b]
 其道大備易/說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剛上而尚賢能止
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伊川先生曰剛健篤實輝光以卦之才徳而言也乾
 體剛健艮體篤實人之才剛健篤實則所畜能大充
 實而有輝光畜之不已則其徳日新也○剛上陽居
 上也陽剛居尊位之上為尚賢之義止居健上為能
 止健之義止乎健者非大正則安能以剛陽在上與
[026-4a]
 尊尚賢徳能止至健皆大正之道也○大畜之人所
 宜施其所畜以濟天下故不食於家則吉謂居天位
 享天禄也國家養賢賢者得行其道也利涉大川謂
 大有藴畜之人宜濟天下之艱險也彖更發明卦才
 云所以能涉大川者以應乎天也六五君也下應乾
 之中爻乃大畜之君應乾而行也所行能應乎天无
 艱險之不可濟況其它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剛健篤實日新其徳乃天徳也○强學
[026-4b]
 者徃徃心多好勝必无心處一乃善也定然後始有
 光明唯能定已是光明矣若常移易不定何求光明
 易大抵以艮為止止乃光明時止時行動静不失其
 時其道光明謙天道下濟而光明天在山中大畜君
 子以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定則自光明故大學
 定而至於能慮人心多則无由光明○陽卦在上而
 上九又在其上故曰剛上而尚賢並易/說
 廣平游氏曰柔得位而上下應之小者之畜也古之
[026-5a]
 人有行之者若仲山甫之於宣王是也故詩人稱之
 曰柔嘉維則又曰衮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剛上而
 五承之能止健大者之畜也古之人有行之者若伊
 尹之於太甲是也故髙宗稱之曰先正保衡作我先
 王則補衮之闕不足道也夫人主之利勢固能利害
 而擅生殺矣可不謂健已乎非有大人之正徳終始
 惟一者孰能止之昔之辯士蓋有能變亂名實而使
 其君虚己以聽之至於疏間親新間舊言聽計從无
[026-5b]
 不遂其意者其術智亦足以畜其君矣而君子惡之
 為其不正耳此大畜所以言其利貞也大人在上則
 天下利見而野无遺賢矣羣賢畢進則莅天職而食
 於朝此所謂不家食也羣賢不家食則禮義立而政
 事脩財用足而百志成萬邦咸寧吉孰大焉亦何難
 之不濟乎故曰利渉大川當是時命有徳討有罪无
 容心焉天理而已矣故曰應乎天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艮止也乾健也一陽在上能止健大者
[026-6a]
 畜也與小畜異矣剛健篤實乾徳也畜之於内則輝
 光日新所畜亦大矣此天在山中之象也剛上而尚
 賢能止健言上九也剛居一卦之上與三合志則乾
 道上行矣尚賢也尚賢止健非大者正其孰能之所
 以利正也然尚賢而不與之共天位食天禄非尚賢
 之義也故不家食乃吉五居尊位而應乎乾應乎天
 也應天而時行則无徃不濟矣故利涉大川自大畜/利貞至
 此易/說
[026-6b]
 兼山郭氏曰易之稱大者凡四卦皆以賢為主大有
 有賢之卦也大畜畜賢之卦也大壯大者之壯大過
 大者之過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則王之
 為大者以賢為大也故其辭曰剛上而尚賢能止健
 大正也利涉大川應乎天者謂二五也六五才不足
 而位有餘疑不可以濟難唯能應乎天无行險以徼
 幸之心是以必濟也而說者謂挾衆為助其未優乎
 易/說○健為天徳大畜止健畜天徳也故彖曰剛健篤
[026-7a]
 實輝光日新其徳不能畜天徳則見於有為者不能
 无妄故天徳止於大畜而動於无妄也序卦曰有无
 妄而後可畜是為交相養之道則知无妄者動亦无
 妄静亦无妄而大畜一於止矣大畜/圖
 白雲郭氏曰卦之才能止健故内能成剛健篤實之
 徳發於事業者又輝光而日新也剛健篤實猶中庸
 所謂至誠輝光所謂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也日新
 所謂悠久无疆也好剛者常不能下人蓋有剛强不
[026-7b]
 撓之才非有徳故也大舜樂取於人以為善所謂有
 徳者也書以𤣥徳稱之𤣥徳天徳也故剛上而尚賢
 者必止健得天徳之大正者能之非有天徳之大者
 不能也賢不家食禄之也書曰惟賢非后不食蓋古
 之人不仕无禄則耕耕而食之家食也仕而得禄以
 代耕則不耕不耕則非家食也至於孟子所謂廩人
 繼粟庖人繼肉皆養賢大烹之道不必人君蚤暮哺
 啜之也二五之應以艮應乾止乾之健而畜之其於
[026-8a]
 涉大川為餘事蓋有剛徳可以涉難尚賢可以渉難
 大畜兼之故涉大川優為之矣易/說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徃行以畜其徳
 伊川先生曰天為至大而在山之中所畜至大之象
 君子觀象以大其藴畜人之藴畜由學而大在多聞
 前古聖賢之言與行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
 識而得之以畜成其徳乃大畜之義也易/傳○陳瑩中
 答吴國華天在山中便是芥子納須彌之義先生謂
[026-8b]
 正南北說却須彌无體芥子无量楊遵/道録
 横渠先生曰博文約禮猶至著入至簡故可使不得
 叛而去温故知新多識前言徃行以畜徳繹舊業而
 知新蓋思昔未至而今至縁舊所見聞而察來皆其
 義也正/蒙○且滋養其明明則求經義將自見矣又不
 可徒養須觀它前言徃行使畜得己徳若要成徳須
 是速行之○學不長者无它術唯是與朋友講治多
 識前言徃行以育其徳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是養
[026-9a]
 心之術也苟以前言徃行為无益自謂不能明辨是
 非則是不能居仁由義自弃也決矣○學者既知此
 心且擇所安而行之已不愧疑則闕之更多識前言
 徃行以養其徳多聞闕疑多見闕殆而今方要從頭
 整理將前言徃行常合為一有不合自是非也人能
 不疑便是徳進蓋已於大本處不惑雖未加工思慮
 必常在此積久自覺漸變學者惡其自足足則不復
 進並經學/理窟
[026-9b]
 龜山楊氏曰君子多識前言徃行非徒資見聞而已
 所以畜徳也畜徳則所畜大矣易/說○易曰君子多識
 前言徃行以畜其徳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
 說約也世之學者欲以彫繪組織為工誇多鬬靡以
 資見聞而已故摭其華不茹其實未嘗畜徳而反約
 也彼亦烏用學為哉孟/解
 白雲郭氏曰髙髙在上者天之體也而天道无乎不
 在其在人亦莫不有之皆自失之耳且以山言之一
[026-10a]
 山必不能畜天之大也而畜天之道則為有餘在人
 亦然故君子欲多識前聖之言以知天之徳何如而
 可畜也欲多識徃聖之行以見天之徳如是而可畜
 也是以稽其言考其行如是而畜之則天徳盡在是
 矣故能畜其徳也其徳者謂剛健篤實輝光日新之
 天徳也此所以為大畜也歟且識孔子之言曰天何
 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則知天之徳以是而畜之
 也識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則見天之徳以是而可畜
[026-10b]
 也故知帝堯孔子之言行如此是為多識前言徃行
 矣所以能畜其徳也然自其不可名而言之則曰天
 道自其可名而言之則曰天徳其實一也畜以徳為
 本故大畜言畜其徳小畜言懿文徳能畜天徳斯能
 行大道矣易/說
初九有厲利己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伊川先生曰大畜能一作/艮止畜乾也故乾三爻皆取
 被止一作/正之為義艮三爻皆取止之為義初以陽剛又
[026-11a]
 健體而居下必上進者也六四在上畜止於己安能
 敵在上得位之勢若犯之而進則有危厲故利在己
 而不進也在它卦則四與初為正應相援者也在大
 畜則相應乃為相止畜上之與三皆陽則為合志蓋
 陽皆上進之物故有同志之象而无相止之義○有
 危則宜已不可犯災危而行也不度其勢而進有災
 必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趨其應則有二三之阻故不若己也易/說
[026-11b]
 廣平游氏曰且賢者之畜君亦必有道焉量而後入
 信而後諌不量而入則將至於失身未信而諌則君
 必以為謗已故初則有厲而利己易/說
 龜山楊氏曰剛健而上行乾徳也然陽微而居一卦
 之下為上所畜有厲也進則犯災矣故利己易/說
 白雲郭氏曰天道上行今居下焉有難畜之象惟聖
 人則安而畜之賢人則利而畜之中人之才則勉强
 而畜之必不使有失於天徳也失天徳則納諸䧟阱
[026-12a]
 其危可立而待然人雖知危之可畏而不知危之為
 利知危之可畏者不知反身脩徳之道也知危之為
 利者蓋以危而脩徳則无犯災之理反所以為己之
 利也故古之人以宴安為酖毒如此則有厲為利己
 明矣畜徳之初蓋有出於勉强知之而未必好之者
 故因有厲而畜其徳也如艮之九三為力止之道則
 曰厲薫心同意若夫聖人則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
 不忘亂蓋其脩徳不繫乎有厲无厲是以其身常安
[026-12b]
 而國家可保故曰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初九不
 足以與此利己者非若利吾身之利蓋誠利於治已
 也易/說
九二輿說輹象曰輿說輹中无尤也
 伊川先生曰二為六五所畜止勢不可進也五據在
 上之勢豈可犯也二雖剛健之體然其處得中道故
 進止无失雖志於進度其勢之不可則止而不行如
 車輿脫去一有/其字輪輹謂不行也○輿說輹而不行者
[026-13a]
 蓋其處得中道動不失宜故无過尤也善莫善於剛
 中柔中者不至於過柔耳剛中中而才也初九處不
 得中故戒以有危宜已二得中進止自无過差故但
 言輿說輹謂其能不行也不行則无尤矣初與二乾
 體剛健而不足以進四與五隂柔而能止時之盛衰
 勢之强弱學易者所宜深識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不阻於三則見童於四不躁進者位中
 也易/說
[026-13b]
 廣平游氏曰二則輿說幅二得中矣有剛中之徳有
 載上之才猶有待而後行非不欲行也道合則從不
 可則去此中无尤之道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五居尊位與二為應能上健者也二以
 剛中為上所畜雖欲上行不可得也故曰輿說輹言
 不行也以其得中故无尤易/說
 白雲郭氏曰人心操則存捨則亡古之人必求其放
 心而後謂之學者以不能操其心而止之則不能畜
[026-14a]
 徳故也畜之初未能力也畜之中則不得不力止之
 矣故九二有輿說輹中无尤之辭焉輿說輹蓋必止
 不行之象止而說之則不失其中故无尤不能說而
 上雖中亦尤也孔子絶四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雖
 孔子之聖亦必絶而毋之然後天徳可存而孔子乃
 能配天況衆人乎故貳過遷怒皆放心之小者顔子
 未嘗有焉亦可謂庶幾畜天徳者矣此中庸所以言
 慎獨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然後
[026-14b]
 天命之性可使不失不然則物交物而引之驅而納
 諸罟擭䧟阱之中矣至孟子則曰我四十不動心蓋
 亦說輹之道也易/說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徃象曰利有攸
徃上合志也
 伊川先生曰三剛健之極而上九之陽亦上進之物
 又處畜之極而思變也與三乃不相畜而志同相應
 以進者也三以剛健之才而在上者與合志而進其
[026-15a]
 進如良馬之馳逐言其速也雖其進之勢一作/志速不
 可恃其才之健與上之應而忘備與慎也故宜艱難
 其事而由貞正之道輿者用行之物衛者所以自防
 當自一无/自字日常閑習其車輿與其防衛則利有攸徃
 矣三乾體而居正能貞者也當其銳進故戒以知難
 與不失其貞一作/正也志既銳於進雖剛明有時而失
 不得不誡也○九三所以利有攸徃者以與在上者
 合志也上九陽性上進且畜已極故不下畜三而與
[026-15b]
 一有/三字合志上進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不防輿衛而進歴二隂則或有童牿說
 輹之害不利其徃也本乎天者親上故上合志也易/說
 廣平游氏曰九二輿說輹至於三位髙而近君矣故
 良馬逐然世治不輕進國有道不變塞焉故利艱貞猶
 且自戒曰閑吾輿以習其載閑吾衛以防其逸力厚
 而義不行才全而用有序上非我應也而其徳同已
 非上比也而其志合内之畜於己者如此其周外之
[026-16a]
 畜於君者如此其審則安徃而不利哉易/說
 龜山楊氏曰九三居乾體之極能健行者也故曰良
 馬逐恃才而徃易而不知戒則行或躓矣故利艱貞
 曰閑輿衛輿以行逺閑之則无覆轍之虞衛以自防
 閑之則无失守之患此戒慎之至也然畜極而反理
 之常然上九雖有止健之才當畜道之窮變而通之
 之時也三為正應則與之合志矣故利有攸徃易/說
 兼山郭氏曰九三乾為馬三陽至此而並進良馬角
[026-16b]
 逐之象也三陽之進有正有不正者焉則其從之難
 是以利艱正也經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故曰閑輿
 衛然後利有攸徃方上九何天之衢徃則合志也必
 也擇利於其身擇利於其君是則二三其徳者也何
 畜賢之有哉易/說
 白雲郭氏曰能止健而畜徳无若九二說輹之道也
 說輹止健而有之夫欲何為哉蓋欲施之天下國家
 非獨善其一身而已此中庸之道也大畜之健中庸
[026-17a]
 天命之性也止健率性之道也九三良馬逐脩道之
 教也故中庸言能盡其性則盡說輹之義矣盡其性
 而盡人物之性此良馬逐利有攸徃之義也良馬逐
 利有攸徃蓋言用道也聖人之畜徳確乎不可拔及
 其用也推而放諸四海而準雖有良馬之逐所以合
 天衢之志也良馬正為乾象言良馬則知九三畜乾
 之徳至於用九矣然自輿説輹之止至於良馬逐之用
 中庸之道已備已蓋參天地賛化育之時上合天地
[026-17b]
 之志猶曰利艱貞閑輿衛蓋懼有失焉此中庸始言
 戒慎恐懼慎獨終言不愧于屋漏之義不然則湯之
 慄慄危懼文王小心翼翼詩書何取焉易/說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伊川先生曰以位而言則四下應於初畜初者也初
 居最下陽之微者微而畜之則易制猶童牛而加牿
 大善而吉也槩論畜道則四艮體居上位而得正是
 以正徳居大臣之位當畜之任者也大臣之任上畜
[026-18a]
 止人君之邪心下畜止天下之惡人一无/人字人之惡止
 於初則易既盛而後禁則扞格而難勝故上之惡既
 甚則雖聖人救之不能免違拂下之惡既甚則雖聖
 人治之不能免刑戮莫若止之於初如童牛而加牿
 則元吉也牛之性觝觸以角故牿以制之若童犢始
 角而加之以牿使觝觸之性不發則易而無傷以况
 六四能畜止上下之惡於未發之前則大善之吉也
 ○天下之惡已盛而止之則上勞於禁制而下傷於
[026-18b]
 刑誅故畜止於微小之前則大善而吉不勞而无傷
 故可喜也四之畜初是也上畜亦然並易/傳○教人之
 術若童牛之牿當其未能觸時己先制之善之大者
 其次則豶豕之牙豕之有牙既已難制以百方制之
 終不能使之改唯豶其勢則性自調伏雖有牙亦不
 能為害如有不率教之人却須置其檟楚别以道格
 其心則不須檟楚將自化矣李籲/師說
 廣平游氏曰九三良馬逐利艱貞夫然後禁於未發
[026-19a]
 如六四故為童牛而牿加焉格其非心如六五故為
 豶豕之牙蓋六四純隂而勢順賢者以剛克止之則
 牿牛之象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四居艮體之下與初為應畜初者也
 初雖乾體有健行之才陽微而未壯也故有童牛之
 象焉夫牛善觸者也童牛角始生未能觸者也牿之
 則易制矣四履近尊之位大臣任畜之責也上以格
 君心之非下以畜民之惡如童牛而牿之則元吉而
[026-19b]
 有喜矣至其過惡已成而畜之雖有比干之忠臯陶
 之刑不能勝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六四大畜之六四臣位也臣有止君之
 象六五君位也君有畜天下之象何以言之經曰剛
 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大正者主乎艮也艮之能
 止者主乎四五之二爻六四以至柔而接乎下初九
 以剛健而應乎上上下之情通而能行止之時也方
 初九私慾之未行而能畜之將順於其早正救於其
[026-20a]
 小也古之人君垂衣拱手不下袵席之上冕而前旒
 以蔽明黈纊充耳以塞聦前疑後丞左輔右弼王居
 中无為以守至正其止之有素也必也好惡之已形
 嗜慾之已著而欲面折廷爭攖龍鱗犯嚴顔自謂曰
 我能事君我能事君何知之晚也故成王剪桐之戱
 而唐叔以封非周公孰為之蓋將順之於其早正救
 之於其小故也然則六五畜天下者如之何書曰无
 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是以貴除其本也民惟邦本
[026-20b]
 本固邦寧是則有固本之道也上古結繩以治後世
 聖人易之以書契為之書契除民訟之本也周人羣
 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子其殺絶酒禍之本也
 詩首闗雎之義明夫婦之道成父子之親也春秋書
 王正月公即位立君臣之正也父子親君臣正使父
 父子子夫夫婦婦而各止其分義豈一朝一夕之能
 哉蓋申其義去其害之有素是豶豕之牙之義也夫
 然後仁者不遺其親義者不後其君日月所照霜露
[026-21a]
 所墜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夫是之謂大畜
 也然六四者能盡事君之一心故能有喜六五賴及
 於天下故言有慶亦小大之異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四在上卦之初蓋知早辯而止之於初
 者止於初則天理不失而人偽不萌故能全其天童
 牛全其天者也亦猶人之赤子也自童牛而後角角
 而充之其狠戾鬬爭之性斯无不至自赤子而充之
 放其良心亦无不至牛豈无童牛之善人豈无赤子
[026-21b]
 之心哉皆以其放不知止故人欲日窮而天理日滅
 也孟子言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此童牛之牿之象也
 吉孰大於是哉牿牢之也童牛不必牿而牿之君子
 戒慎乎其所不睹也赤子之心良心也中庸天命之
 性也誠是已易/說
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明道先生曰豶豕之牙吉不去其牙而豶其勢則自
 善矣治民者不止其爭而教之讓之類是也劉絢/師訓
[026-22a]
 伊川先生曰六居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惡夫以億兆
 之衆發其邪欲之心人君欲力以制之雖密法嚴刑
 不能勝也夫物有緫攝事有機㑹聖人操得其要則
 視一无/視字億兆之心猶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則戢故不
 勞而治其用若豶豕之牙也豕剛躁之物而牙為猛
 利若强制其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其躁猛雖縶之
 維之不能使之變也若豶去其勢則牙雖存而剛躁
 自止其用如此所以吉也君子法豶豕之義知天下
[026-22b]
 之惡不可以力制也則察其機持其要塞絶其本原
 故不假刑法嚴峻而惡自止也且如止盗民有欲心
 見利則動苟不知教而迫於饑寒雖刑殺日施其能
 勝億兆利欲之心乎聖人則知所以止之之道不尚
 威刑而修政敎使之有農一作/耕桑之業知㢘恥之道
 雖賞之不竊矣故止惡之道在知其本得其要而已
 不嚴刑於彼而修政於此是猶患豕牙之利不制其
 牙而豶其勢也○在上者不知止惡之方嚴刑以敵
[026-23a]
 民欲則其傷甚而无功若知其本制之有道則不勞
 无傷而俗革天下之福慶也並易/傳○豶豕之牙豕牙
 最能嚙害人只制其牙如何制得今人為惡却只就
 它惡禁之便无由禁止此見聖人機㑹處楊遵/道禄
 廣平游氏曰六五柔質而處剛又當尊位質柔則嗜
 慾易以深處剛則躁競易以逞當大畜之時賢者以
 大中之道正其大本則豶豕之象也禁於未發故能
 使之弃所習捐所能而人斯與之矣故有喜格其非
[026-23b]
 心則窒其原矣非特禁未發而已也且幽王之惡大
 矣而當時大夫欲訛其心以畜萬邦則畜君之要正
 在於格其非心而已故取象於豶豕而无嫌於六五
 也蓋豕之為象其躁忿足以傷物而賊仁其嗜慾足
 以伐性而滅義今而窒其原則貪欲之情可化為不
 求而義不可勝用矣躁忿之質可化為不忮而仁不
 可勝用矣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則非特人與之
 而已天斯祐之矣故有慶易/說
[026-24a]
 龜山楊氏曰六五君位也為大畜之主任天下之畜
 者也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亂則民之亂以有欲也
 故先王畜天下之惡静亂而息民在窒其欲而已孔
 子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欲民之不竊在上之
 不欲耳非刑威所能禁也五以柔順大中而履尊位
 其畜天下能不以威刑者也故曰豶豕之牙吉豕牙
 躁動而難制非力之所能勝也豶之以窒其欲則躁
 動自息矣此先王畜天下之道也易/說
[026-24b]
 兼山郭氏曰六五書之費誓曰今惟滛舍牿牛馬先
 儒以牿為牢閑疑其非横木也豶豕者去其勢也去
 其勢安在有牙而不可犯也童牛之牿殆謂馴之於
 初豶豕之牙殆謂絶其勢而制之止也不然則繫于
 金柅且不能制其蹢躅也久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不能止之於初如童牛之牿如大人不
 失赤子之心或至於有害當如九二說輹之道故言
 豶豕之牙也牛之所以為害者角也豕之所以為害
[026-25a]
 者牙也童牛則止於角未生之初故其止也易豕既
 有牙斯不可止必除其牙則不為害矣是猶君子必
 盡去人欲然後天性良心可得而復也童牛未嘗失
 天性无欲可去故大人不失赤子之心似之牙豕已
 有失矣蓋已䧟於人欲者故求其放心之論似之能
 求其放心是以吉而有慶也復之不逺復顔子之克
 已復禮其義皆相近有喜者自得於一心而已有慶
 者喜其廣大及物之意蓋五為君道與四不同能盡
[026-25b]
 已之性以盡人物之性賛天地之化育其慶豈不大
 哉易/說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伊川先生曰予聞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誤加何字
 事極則反理之常也故畜極而亨小畜畜之小故極
 而成大大畜畜之大故極而散極既當變又陽性上
 行故逐散也天衢天路也謂虚空之中雲氣飛鳥徃
 來故謂之天衢之亨謂其亨通曠闊无有蔽阻也在
[026-26a]
 畜道則變矣變而亨非畜道之亨也○何以謂之天
 衢以其无止礙道路大通行也以天衢非常語故象
 特設問曰何謂天之衢以道路大通行取空豁之狀
 也以象有何字故爻下亦誤加之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其道大行也升於天何待衢路而進言
 无所不通也衢字當為絶句艮為止上二隂也不以
 止其類也故亨易/說
 廣平游氏曰畜道之成至於天人交助則賢路自我
[026-26b]
 而四達矣故上九曰何天之衢亨賢路而謂之天衢
 言陟降之當於天心也彖曰剛上而尚賢則大畜之
 義主於上九也然崇俊良以列庶位而推轂賢路使
 天下无家食之賢者上九之任也故其爻以何天之
 衢為言天下至於无家食之賢則道之大行孰盛於
 此此大畜所以為先王之盛時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居大畜之終畜極而反則乾道上行矣
 故天衢亨也易/說
[026-27a]
 白雲郭氏曰孟子曰聖人之於天道命也有性焉君
 子不謂命也如童牛之牿豶豕之牙如不失赤子之
 心求其放心豈非其性哉能盡是性是以至於天之
 衢也何天之衢聖人止於天道矣止於天道然後萬
 物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是以道大行而亨也以在上
 言之則蕩蕩乎民无能名之時也以在下言之則仰
 之彌髙鑚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之時也方是
 時愽厚配地髙明配天悠久无疆雖日月所照霜露
[026-27b]
 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其上九之謂
 歟究觀大畜上下卦三爻各相類童牛之牿則知利
 己之厲矣豶豕之牙則說輹矣良馬逐則何天之衢
 矣蓋艮之所止者乾之健也乾之健為艮之所止也
 是以三爻各相類特君臣之道不同耳然尚賢之義
 六爻有之乎曰止健與止賢畜徳與畜賢其義皆一
 反求尚賢之義於六爻之中亦猶止健畜徳之道也
 特尚賢為大畜之一耳止健畜徳足以兼之易/說
[026-28a]
 
 
 
 
 
 
 
 
[026-28b]
 
 
 
 
 
 
 
 大易粹言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