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01 大寶積經-唐-菩提流志 (T@NANZANG)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二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八般若波羅蜜多
品第十一之三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依趣善巧?舍
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
四依趣善能具足。何等為四?所謂依趣於義
不依趣文、依趣於智不依趣識、依趣於了義
經不依趣不了義經、依趣於法不依趣數取
趣者。舍利子!云何名為依趣於義不依趣文?
復以何等為文為義?舍利子!所言文者,謂諸
[052-0303c]
世間諸法作用傳習文詞。所言義者,謂所通
達出世間法。所言文者,宣示可樂布施調順
寂靜言詞。所言義者,謂所布施調順寂靜決
定了知無朽壞智。所言文者,訶毀生死分別
言詞。所言義者,生死不染徹見法性。所言文
者,稱揚讚歎涅槃功德。所言義者,謂諸法性
涅槃無分別性。所言文者,隨順諸乘建立言
說。所言義者,一理趣法善通達智。所言文者,
宣銳捨離諸所有法。所言義者,謂是三輪究
竟清淨。所言文者,宣說律儀身語意業受持
學處杜多功德。所言義者,身語意業皆不可
得,不由加行尸羅清淨。所言文者,宣說忍受
瞋恚裁忿憍慢傲逸,能行是忍名善丈夫。所
言義者,謂善證得無生法忍。所言文者,演諸
善根發起精進。所言義者,無取無捨無住精
進。所言文者,宣說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所言
義者,滅盡定智。所言文者,一切聞持諸慧根
本。所言義者,不可說義。所言文者,謂能開示
三十七覺分聖道正法。所言義者,證得菩提
分法正行之果。所言文者,謂能開示苦集道
諦。所言義者,於滅作證。所言文者,開示無明
為初乃至老死。所言義者,謂無明滅故乃至
老死亦滅。所言文者,宣說止觀資糧正法。所
言義者,明解脫智。所言文者,宣說貪瞋及癡
等分行法。所言義者,謂無分別心解脫智。所
言文者,開示一切障礙之法。所言義者,謂無
障礙解脫之智。所言文者,開示三寶稱讚功
德。所言義者,離欲法性無為無著功德正行。
所言文者,宣說菩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修
[052-0304a]
學功德發起正行。所言義者,謂剎那心相應
證覺一切智智。舍利子!舉要言之,如來所演
八萬四千法藏聲教皆名為文,諸離一切言
音文字理不可說是名為義。舍利子!是名菩
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依趣於義
不依趣文。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依
趣於智不依趣識?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依般
若波羅蜜多故,善巧了知諸有言教數取趣
義,是名為識此不應依;諸有言教如法性義,
即是於智此應依趣。又舍利子!是菩薩摩訶
薩由二法善巧,便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何
等為二?謂識及智。舍利子!何等為識?何等為
智?舍利子!所言識者,謂四識住。何等為四?
一者色趣識所依止,二者受趣識所依止,三
者想趣識所依止,四者行趣識所依止。如是
識住,是名為識不應依趣。所言智者,於五取
蘊識不安住。諸蘊遍智,是名為智此應依
趣。所言識者,謂能了知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如是了知則名為識不應依趣。若有說言四
種識住識不安住,此則名為識之法性。若於
法性不雜亂智,是名為智則可依趣。又復識
者,所謂了別眼所識色、耳所識聲、鼻所識香、
舌所識味、身所識觸、意所識法,如是了別是
名為識。所言智者,若於內處心慮寂靜,若於
外處尋伺不行,依趣於智不於一法而生分
別,如是等相名之為智。又復識者,從所緣境
而生於識、從諸作意而生於識、從遍分別而
生於識,如是等相名之為識。所言智者,無取
無執無緣無了別無所分別是名為智。又復
[052-0304b]
識者,於諸一切有為行法識所依趣是名為
識。所言智者,於無為法無識能行此無為智
是名為智。又復識者,有生有滅有住之識,
故名為識不應依趣。無生無滅亦無所住,是
名為智此應依趣。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依趣於智不依趣識。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不依趣
不了義經依趣了義經?舍利子!諸菩薩等善
能通達,即如先說所有廣文,是則名為不了
義經,如是廣文不應依趣;即如先說所有廣
義,是則名為了義經際,如是廣義則可依趣。
又舍利子!何等經中以為了義?何等經中名
不了義?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
多故善能分別,若諸經中宣說於道,如是言
教名不了義;若諸經中宣說於果,如是言教
名為了義。若諸經中說世俗諦,名不了義;說
勝義諦,名為了義。若諸經中宣說作業煩惱
惑染,名不了義;若有宣說煩惱業盡,是名了
義。若諸經中宣說訶責染污之法,名不了義;
若有宣說修治清淨,如是法者是名了義。若
諸經中有所宣說厭背生死欣樂涅槃,名不
了義;若有宣說生死涅槃二無差別,是名了
義。若諸經中宣說種種文句差別,名不了義;
若說甚深難見難覺,是名了義。若諸經中文
句廣博能令眾生心意踊躍,名不了義;若有
宣說文句及心皆同灰燼,是名了義。若諸經
中宣說有我有情命者養者數取趣者意生摩
納婆作者受者,又說立有種種受蘊無有主
宰,如是言教名不了義不應依趣。若諸經中
[052-0304c]
說空無相無願無生無起亦無出現,無有我
無有情無命者無養者無數取趣者及三解脫
門,如斯言教是名了義則可依趣。舍利子!是
名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依趣
了義不趣不了之義。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依趣於
法不依趣數取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依般
若波羅蜜多故,於諸經教善能分別,諸有宣
說不了義經,即為補特伽羅義,如是言教不
應依趣;諸有了義即如性法義,如是言教此
應依趣。又舍利子!復以何等名為依法?云何
名為數取趣者?舍利子!若有依止數取之見
諸所緣法,如是之相名數取者;此數取見所
緣法住性之法性,如是相者是名為法。言數
取者,所謂凡夫數取。善凡夫數取,隨信行數
取、隨法行數取、第八數取、預流數取、一來
數取、不還數取、阿羅漢數取、獨覺數取、菩薩
數取。舍利子!復有一數取者出現於世,利益
安樂無量眾生,悲愍世間,為諸天人義利安
樂。如是數取,所謂如來、應、正等覺。舍利子!如
是一切數取名言,如來依世俗諦為眾生說。
若有眾生於此言教起於執著,如是等類不
應依趣。何以故?如來欲令於彼正依趣故,佛
薄伽梵說如是法,汝等依趣諸法實性,無宜
依趣彼數取者。舍利子!何等是為諸法實性?
舍利子!所謂無有變異、無有增益、無作無不
作、不住、無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又復於
一切處通照平等,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
等中善住平等,於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
[052-0305a]
等,如是等相是名法性。又法性者無有分別、
無有所緣,於一切法證得決定究竟體相,如
是名為諸法實性。舍利子!若有依趣法性之
者,則諸法性無不依趣。菩薩摩訶薩由證入
如是門故,於一切法依趣一切法性故。舍利
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四種依趣。若有菩
薩摩訶薩於此法中能通達者,是則說名依
趣善巧。舍利子!如是名為依趣善巧,菩薩摩
訶薩為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精勤修習
依趣善巧。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資糧善
巧?舍利子!當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
蜜多故,善能通達二種資糧。何者是耶?謂福
及智。舍利子!云何名為福德資糧?所謂布施
體性福所作事、尸羅體性福所作事、諸修體
性福所作事,及大慈定大悲方便,菩薩摩訶
薩住福所作諸事業故,於諸善根若自若
他,勵志奉修悉能興起,三世積集所有諸惡
悉皆發露。又於一切眾生所有功德、一切學
無學所有功德、一切獨覺所有功德、一切菩
薩從初發心廣修諸行得不退轉繫屬一生,
如是等無量無邊菩薩摩訶薩所有功德,菩
薩普皆心生隨喜。又於去來現在一切諸佛
薄伽梵所,一切善根菩薩亦皆心生隨喜。舍
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又復善能隨喜俱生福
所作事,復能勸請一切諸佛轉妙法輪,及諸
賢聖令演勝法勸請俱生福所作事,復能以
諸善根迴向菩提、迴向俱生福所作事。是菩
薩摩訶薩見有未發大菩提心諸菩薩等,方
[052-0305b]
便教令發菩提心。若有已發菩提心者,說法
示導教令成熟。諸貧窮者攝以財物,若疾病
者施以醫藥、殷勤瞻視恭敬承事,於暴惡者
心生忍受,所犯戒品無有覆藏、發露諸過善
能除罪。已般涅槃諸佛世尊,於一切時常修
供養。於鄔波柁耶及阿遮利耶敬如大師,
於正法所發勤精進追尋請問,於說法師敬
愛尊奉猶如事佛。有說法會,雖去已遠多百
踰繕那,要往其所聽聞正法無有厭足。或有
眾生來請疑滯,以無染心宣說淨法。於父母
所承修供養,知恩了恩無有變悔。積集一切諸
清淨福,修行建立情無厭倦。以諸律撿防護
於身,身無詭詐;防護於語,發言和雅;防護於
心,心無諂誑。欲攝梵福故,為諸如來營搆制
多。令丈夫相具圓滿故,積集無遮大祠法會。
為隨顯相令圓滿故,積集種種善根資糧。為
莊嚴身故,捨離憍慢。為莊嚴語故,遠諸語過。
為莊嚴心故,遠離一切憎嫉覺慧。為大莊嚴
佛剎土故,化現神通轉變自在。為欲莊嚴諸
法相故,無上妙智善勝清淨。為欲莊嚴大法
眾故,遠離一切離間麁惡破壞語言。為不取
著一切法故,離妄分別。令說法者無憂慼故,
歡喜授與善哉言詞。令說法者無唐捐故,遠
離諸蓋恭敬聽法。為欲莊嚴菩提樹故,奉施
諸佛清靜園林。為欲莊嚴佛道場故,備修善
根無有退轉。為欲淨除生死法故,不染一切
諸業煩惱。為欲獲得珍寶手故,修行布施一
切珍寶。為欲獲得無盡之財及無盡藏故,所
愛重物先用行施。為欲令諸眾生暫見便起清
[052-0305c]
淨信故,舒顏先問遠諸嚬蹙。為欲獲得平掌
相故,於諸眾生起平等照。為放無邊諸光網
故,於不學識諸眾生所情不輕蔑又無捨置。
為令受生得清淨故,常存積集清淨戒福。為
令胎藏得清淨故,於諸毀犯善能清淨。為欲
生於天人中故,修治清淨十善業道。遠離無
知往還進止故,於諸教誡無妄分別。為得法
財富逸自在故,於深奧法性無藏悋。為諸世
間所瞻仰故,修治清淨增上欲解。為得廣大
法勝解故,於微少行而不修證。為欲攝受一
切福故,心恒思惟一切智者。為七聖財得圓
滿故,於佛正法信為前導。為欲攝受諸淨法
故,於己身命曾無顧錄。為諸世間所委任故,
於先所許必令果遂。為令一切諸佛妙法得
圓滿故,圓滿修習一切佛法。舍利子!若菩薩
摩訶薩具足成就如是相者,是名菩薩摩訶
薩福德資糧善巧。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智德資糧善
巧?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時,由住如是如是因緣法故攝取於智,是
故名曰智德資糧。舍利子!如是攝智,以何等
法為因為緣?舍利子!當知菩薩摩訶薩欲
無厭倦,精進尋求智隨行性親近善友,趣諸
佛智不趣聲聞及獨覺智,於彼善友情無憍
慢,恭敬愛重如愛大師。而是菩薩知彼善友
具諸欲解,無有少分順智言說而不諮受彼善
友者。又知菩薩是法器已,即為宣說中無暫
斷。是諸菩薩聞說如是正法資糧相應之行,
精進尋思方便修習。舍利子!諸如是相,此則
[052-0306a]
名為智德資糧相應正行。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正法資
糧相應正行?舍利子!正法資糧者,所謂菩薩
摩訶薩具修正行故,嗜欲饕餮善能節儉,事
緒緣務善能減約,言說談話善能遠離,於諸
音聲善能棄捨,初夜後夜無有睡眠,精勤修
習相應正行。是菩薩摩訶薩稱量理義鄭重
尋思故,心無濁穢制伏諸蓋故,於所毀犯善
知出離無有諂詐現除悔故,無所追求堅修
正行故,隨順正法趣向正法俯臨正法於法
勇猛常如救彼頭衣熾然故,勤求妙智無暫
休息不處愚暗故,無有慢緩不棄善扼故,遠
離憒閙常樂獨處故,宴默思惟聖種知足故,
不捨杜多所有功德愛樂法樂故,常樂尋求
出世間法不思寶玩隨順世間文章呪術故,
成就正念無忘失故,備甚深義善隨行故,具
足妙慧道隨順故,堅固勇猛防衛外緣故,內
懷羞恥慚愧莊嚴故,隨行佛趣離非智故,捨
愚癡膜慧眼清淨善覺悟故,覺慧寬廣於如
是覺無狹劣故,妙覺明顯證現智故。舍利子!
是菩薩摩訶薩所有功德不隨於他,於自功
德無增上慢,於他功德不嫉不毀,善修行業
不輕業報,由如是故具足成滿業清淨智。舍
利子!如是等相具足圓備,是名菩薩摩訶薩
智德資糧善巧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具足四種施法便得成就智德資糧。
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摩訶薩若見書寫如是
經典,給施葉紙筆墨眾事。二者菩薩摩訶薩
[052-0306b]
請說法者演深妙義。三者菩薩摩訶薩以諸
利養恭敬名聞讚頌稱揚奉說法者。四者菩
薩摩訶薩於說法師攝受正法,無有諂曲讚悅
彼意,應施是言善哉善哉。舍利子!若有菩薩
摩訶薩行是四種清淨布施,當知善能積集
智德資糧善巧。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積集無
盡智德資糧。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摩訶薩巧
能守護說法者身。二者巧能守護所有眾善。
三者巧能守護其所止處。四者巧能守護彼
說法者所有徒眾。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
四種積集智德資糧。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任持智
德資糧善巧。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於
說法者以法任持、以智任持、以財任持、以菩
提功德而用任持。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
四種任持智德資糧。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五種勝力,能
為智德資糧善巧。何等為五?所謂菩薩摩訶
薩具足信力,為欲成就信解心故;具足進力,
求善知識成多聞故;具足念力,令菩提心無
忘失故;具足定力,審諦觀察平等覺故;具足
慧力,由久修習多聞力故。舍利子!是名菩薩
摩訶薩五力智德資糧善巧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具四種清淨尸羅,能善積集智德資糧。
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樂法尸羅、求法
尸羅、觀法尸羅、迴向菩提尸羅。舍利子!菩薩
摩訶薩若具如是四種清淨尸羅,能善積集
[052-0306c]
智德資糧善巧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具足四種忍法,能為智德資糧善巧。
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摩訶薩勤求法時,善能
忍受一切麁惡非法言說。二者菩薩摩訶薩
勤求法時,善能堪忍一切風日寒熱飢渴。三
者菩薩摩訶薩勤求法時,於阿遮利耶、鄔波
陀耶二勝師所,隨有訓誨頂戴領受。四者菩
薩摩訶薩勤求法時,善能信解於空無相無
願之法。舍利子!如是四種含受忍法能為智
德資糧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具足四種精進,能為智德資糧善巧。
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堅固精進聽聞
正法、堅固精進任持正法、堅固精進演說正
法、堅固精進修行正行。舍利子!如是四種堅
固精進能為智德資糧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具足四種靜慮,於法修習,能為智德
資糧善巧。何等為四?一者菩薩常樂行遠離
法,二者樂獨專一守靜山林,三者常樂尋求
神通靜慮,四者常勤修行廣大佛智。舍利子!
如是四種正法靜慮能為智德資糧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具足四種正法智慧光明,能為智德
資糧善巧。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修行
如是智慧光明,不住於斷、不說於常、不違緣
起、信解無我。舍利子、如是四種諸慧光明
能為智德資糧正行。
[052-0307a]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成就四種正法無上方便,能為智德
資糧善巧。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故,隨順世間、隨順經典、隨順
妙法、隨順淨智。舍利子!如是四種正法方便
能為智德資糧正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能進趣四種法道,能為智德資糧善巧。
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以依般若波羅
蜜多故,具足修行到彼岸道、七覺分道、八聖
支道、趣向一切智者智道。舍利子!如是四種
正法之道能為智德資糧正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智德資糧善
巧,謂具四種無厭足法,則能善集智德資糧。
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以修行般若波
羅蜜多故,奉持正法無量聽聞無有厭足、為
眾說法無有厭足、觀察理義無有厭足、智慧
方便無有厭足。舍利子!如是四種無厭足法
能集智德資糧正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智德資糧善
巧,隨遍入於一切行處。何以故?舍利子!當知
布施由智資糧而成就故,如是持戒忍辱精
進靜慮正慧亦是智德資糧成就,乃至慈悲
喜捨一切善法亦因智德資糧成就。何以故?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所有發起堅固正行皆
依正智,彼一切行智為前導。由是菩薩具大
智故,為諸無智之所歸趣,一切惡魔不得其
便,諸佛如來所共加護,將得趣入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為菩薩智德資糧善巧之行。若
[052-0307b]
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福智二種資糧善
巧,當知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獲是資糧善
巧之力。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念住善巧?舍
利子!所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故,具足修習四種念住,則能成就方便善巧。
舍利子!何等為四?一者於身隨身觀察修習
念住,二者於受隨受觀察修習念住,三者於
心隨心觀察修習念住,四者於法隨法觀察
修習念住。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
羅蜜多故,云何於身隨身觀察修習念住?舍
利子!菩薩於身住隨身念,觀察是身前際過
咎,是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如是身者,顛倒
業起因緣所生,本無主宰、無所攝受。如彼卉
木叢林諸藥草等從因緣生,本無主宰、無所
攝受。此身又如館舍所起,皆由草木牆塹眾
緣所共合成。此身亦爾,但為蘊界處等之所
攝持,而其本性空無有我無有我所、無常無
恒無有堅住、非不變法。我今不應於是身分
妄有所計,是故我今當以如是不堅之身用
貿堅身。何等身者名為堅實?謂如來身是堅
實身。我觀是身極為虛偽,要當成辦如來之
身。何以故?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金剛之身、不
可壞身、堅固之身、超於三界最勝之身。』又作
是念:『我此身者無量過咎之所雜染,我當求
證離諸過染如來之身。』舍利子!是菩薩摩訶
薩以諸覺慧簡擇力故,觀察是身四大種攝,
為諸隨眠所依窟宅,是故我今當以此身為
諸眾生驅役給使。何以故?譬如世間外四大
[052-0307c]
種,所謂地界水火風界,以種種門無量差別
眾具資財,饒益養育一切眾生。我今亦爾,用
此四大所合成身,以種種門無量差別境界
資財,當為眾生之所受用。舍利子!是菩薩摩
訶薩由依般若波羅蜜多觀察是身,有如是
等大義用故,雖觀此身體性是苦而不厭患
如是苦身,雖觀是身究竟盡性而不厭患流
轉受生,雖觀是身其性無我而無厭倦成熟
眾生,雖觀是身我寂滅性而不墮彼永捨寂
滅,雖觀身空無相遠離而不墮於遠離邊際。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於此身法住隨身觀,
觀察是身無實無堅。又於內身住隨身觀隨
內而行,於諸煩惱無復容受。又於外身住隨
身觀隨外而行,於諸煩惱不與共住。舍利子!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身念住已,其身清
淨無有染污,具足一切清淨身業,得清淨相
莊嚴之身。既具如是莊嚴身故,為諸天人之
所歸仰。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故,於此身法隨身觀察修習念
住。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時,云何於受隨受觀察修習念住?舍利子!
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諸所有受一切皆苦。
我於今者具覺慧力,於如是受當善決擇,以
智決擇、以慧決擇、方便決擇。』是菩薩摩訶薩
既具如是勝決擇力,雖受於樂當樂觸時,即
於一切善道眾生起大慈心,不為貪欲隨眠
所惱。雖受於苦當苦觸時,即於一切惡道眾
生起大悲心,不為瞋恚隨眠所惱。雖復受諸
[052-0308a]
不苦不樂,當觸受時不為無明隨眠所惱。舍
利子!是菩薩摩訶薩由依般若波羅蜜多具
足如是觀解力故,隨受而行,修習念住所受
諸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善能觀察諸受出
離,又能令彼一切眾生證受遍智寂滅之法。
又作是念:『此諸眾生具煩惱故無有智慧,不
能了知諸受出離。何以故?若受樂時便生貪
愛,若受苦時便生瞋恚,若受不苦不樂便起
愚癡。而況我輩諸菩薩等隨智慧行,一切所
受諸過失法皆已息滅,豈當於受更起煩惱?
我於今者應具發起方便善巧及與大悲攝
諸眾生,令於諸受皆得息滅。』舍利子!如是菩
薩何因緣故,說於諸受而能不隨?舍利子!
謂於諸受智慧簡擇,能引於樂不引於苦。舍
利子!復以何等智慧簡擇?謂是菩薩觀察此
中無能受者,若我、若有情、若命者、若數取
等。於是觀察竟無能受,唯有受者。有何等受?
所謂執受、攝受、取受、有得受、顛倒受、分別
受、見隨眠受、眼想所生受乃至意想所生受、
色想所生受乃至法想所生受,及彼種種眼
觸所生受。如是廣說若內若外所有諸法,乃
至諸觸緣所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是
等相是名為受。


「復次舍利子!諸佛如來分別諸受無量諸門
差別之相。舍利子!如來或時說為一受,所謂
一心了別諸境。或說二受,謂內及外。或說三
受,所謂過去了別、未來了別、現在了別。或說
四受,所謂地水火風界別。或說五受,所謂
思惟如是五蘊。或說六受,所謂分別如是六
[052-0308b]
處。或說七受,謂七識住。或說八受,所謂八邪
方便之相。或說九受,所謂九位眾生所居。或
說十受,所謂十善業道等。舍利子!如是廣
說乃至無量一切諸受,隨所緣境、隨所作意,
限量分齊有爾所受。然諸如來說受無量。何
以故?眾生無量故,隨有眾生各具如是無量
諸受。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云何於受住
隨受觀?舍利子!謂諸菩薩以清淨智,方便善
攝一切眾生所有諸受生滅住異,及善了知
一切眾生善不善等所有受智。若諸菩薩如
是隨觀,是名於受具足觀察。舍利子!如是名
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一
切受隨受觀察修習念住。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時,云何於心隨心觀察修習念住?舍利子!
是諸菩薩摩訶薩無有忘念,密護防守離諸
散亂,觀察於心生滅散壞念念不住,於內於
外不住不轉,是名菩薩正觀於心。舍利子!是
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憶最初曾所發心,
如是諸心生已即滅、離散變壞,不可了知詣
何方所。又我所有無量諸心積集善根,生已
即滅,離散變壞無有方所。又我所有無量心
相迴向菩提,而心體相不能自了。云何此心
能作是念:「我當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耶?」何以故?以此心體不能了心、不能觀心、不
能通達於自心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復
作是念:『若菩提心由善根心無有失者,則善
根心由迴向心無有迷失。若迴向心由菩提
故無有失者,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
[052-0308c]
有失。』是菩薩摩訶薩作是觀已,於無迷失不
恐不怖。復作是念:『此緣起法因果不壞,雖復
是心法性無有自性、無有作用、無有主宰,然
此諸法依止因緣而得生起。我當隨其所欲
積集善根,既積集已修相應行,終不捨離是
心法性。』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云何此中積集之
相?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積集
之相,是心本性猶如幻化,無有一法而可施
者。是心法性而能布施一切眾生,迴向積集
莊嚴佛土,是則名為善根積集。又舍利子!是
心本性如夢所見其相寂靜,是心法性而能
積集守護尸羅皆為迴向神通作用,是則名
為善根積集。又舍利子!是心本性猶如陽焰
究竟盡滅,是心法性而能修習一切可樂忍
辱之力迴向積集莊嚴菩提,是則名為善根
積集。又舍利子!心本性者如水中月究竟遠
離積集之相,是心法性而能發起一切正勤
迴向成熟無量佛法,是則名為善根積集。又
舍利子!心本性者不可取得、不可覩見,是
心法性而能修習一切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
鉢底迴向諸佛勝三摩地,是則名為善根積
集。又舍利子,觀此心性本非色相、無見無對、
不可了知,是心法性而能修習一切慧句差
別說智迴向圓滿諸佛智慧,是則名為善根
積集。又舍利子!心無所緣無生無起,是心法
性而能建立無量善法攝受色相,如是名為
善根積集。又舍利子!心無所因亦無所生,是
心法性而能攝受覺分法因,是則名為善根
[052-0309a]
積集。又舍利子!心性遠離六種境界亦不生
起,是心法性而能引發菩提境界因所生心,
是則名為善根積集。舍利子!如是名為菩薩
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於一切心隨心
觀察修習念住。


「復次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又依般若波羅
蜜多故,於一切心住隨心觀,為求證得勝神
通故,繫縛其心修學通智。得神通已,但以一
心而能善知一切心相。既了知已,依心自體
宣說諸法。舍利子!如是住隨心觀菩薩摩訶
薩,以大悲力制御其心,成熟眾生而無厭倦。
由是菩薩住隨心觀故,不為心盡不為心滅
安住於心,但為令心遠離生死相續結縛而
安住心。又復以諸心念智力,安住諸法無生
無起正決定性,而不退墮二乘地中。又以是
力持心相續,乃至成滿一切佛法,一剎那心
相應妙慧,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心隨心觀察修習念住。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時,云何於法隨法觀察修習念住?舍利子!
是菩薩摩訶薩以聖慧眼觀見諸法,乃至坐
於道場,於其中間無有迷失。是菩薩於一切
法住隨法觀,不見少法遠離於空、遠離無相、
遠離無願、遠離無生、遠離無起,及以遠離
無加行者。又重觀察,不見少法遠離緣起。舍
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隨法觀故,不
觀於法及以非法。此中何者以定為法?謂無
我義是名法義,無有情義、無命者義、無數取
[052-0309b]
趣義,如是等義是名為法。復以何等為非法
義?所謂我見、有情見、命者見、數取趣見、斷
見常見、有見無有見,如是等見是名非法。
又舍利子!舉要而言,一切諸法或名為法或
名非法。何以故?若能了知如是諸法皆空無
相及以無願,即一切法並名為法。若有計著
我及我所諸見隨眠,即一切法並名非法。舍
利子!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住隨
法觀已,不見一法而非佛法、而非是佛、而非
是道、而非解脫、而非出離者。是菩薩摩訶薩
了知諸法皆出離已,又復獲得無障大悲,觀
諸眾生所有煩惱皆從虛假妄想而生,知諸
煩惱體性自離。何以故?是諸煩惱等趣了義,
無少煩惱可積可集。如是隨覺即是菩提,煩
惱之性即菩提性。菩薩如是雖安住念而無
所住,非憶非忘,而能了知念所安住。何以故?
所安住念即名法界,若住法界即住有情界,
若住有情界即住虛空界,由如是故說此諸
法與虛空等。舍利子!如是住隨法觀菩薩摩
訶薩依趣佛法故,信解諸法即是佛法。雖復
發起如是盡智,而於無為盡滅之法能不作
證。雖復發起無生之智,愍諸含識而現受生,
又不捨離無生實際。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
於諸法中安住念故,遍能攝受二乘諸法。雖
於一切假立諸法安住於念,而此正念無散
無失,乃至後際於一切法隨法觀察修習念
住,能以無量言說所說,不平等境平等趣入
一切佛法,能令一切眾生心喜,能摧一切堅
固魔軍,因是證得自然大智。舍利子!是名菩
[052-0309c]
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一切法
隨法觀察修習念住。是則名為四種念住善
巧之法。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欲得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者,應當修習念住善巧。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