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01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唐-尊者舍利子 (T@LI)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三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法品第六之三



五能忍功德者,一者不暴惡;二者不憂悔;
三者眾生愛樂;四者十方善名流布;五者身
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上。云何不暴惡?答,諸有
能忍補特伽羅,能忍因緣,不集刀杖不為損
害,名不暴惡。云何不憂悔?答:諸有能忍補特
伽羅,能忍因緣,行身妙行、行語妙行、行意妙
行,彼行身語意妙行已,不生憂悔身心清涼,
名不憂悔。云何眾生愛樂?答:諸有能忍補特
伽羅,能忍因緣,罵不反罵、嗔不反嗔、打不反
打、害不反害、弄不反弄,由此眾生悉皆愛樂,
彼由如是不反罵等緣故,名眾生愛樂。云何
十方善名流布?答:諸有能忍補特伽羅,能忍
因緣,常無鬪諍,不相言訟、輕弄毀蔑,由此十
方善名流布。彼由如是無鬪諍等緣故,說十
方善名流布。云何身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上?
答:諸有能忍補特伽羅,能忍因緣,多行增上
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彼行增上身語意妙
行已,身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世界中受諸妙
樂,故說身壞命終當生善趣天上。


五損減者,云何為五?一者親屬損減;二者財
[013-0421a]
富損減;三者無病損減;四者戒損減;五者見
損減。親屬損減云何?答:若有親屬遭諸災害,
謂由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死故,又少親屬亦
得名為親屬損減,如是名為親屬損減。問:何
故名為親屬損減?答:以如是法,非可愛、非可
樂、非可忍、無救護、有違損、不可意,是故名為
親屬損減。財富損減云何?答:若有財富遭諸
災害,謂由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怨故,又少財
寶亦得名為財富損減,如是名為財富損減。
問:何故名為財富損減?答:以如是法,非可愛、
非可樂、非可喜、非可意,餘如前說。無病損減
云何?答:若於身中遭如是病,謂頭痛等,廣
說如前,又此身中多有疹疾亦得名為無病
損減,如是名為無病損減。問:何故名為無病
損減?答:以如是法,非可愛等,廣說如前。戒損
減云何?答: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
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又諸所有不善戒、若
諸所有非理所引戒、若諸所有障礙定戒,如
是一切名戒損減。問:何故名為戒損減耶?答:
以如是法,非可愛、非可樂、非可忍、無救護、有
違損、不可意。以如是法,非可愛果、非可樂果、
非可喜果、非可意果、非適意果、不悅意果。以
如是法,非可愛異熟、非可樂異熟、非可喜異
熟、非可意異熟、非適意異熟、不悅意異熟。是
故名為戒損減。見損減云何?答:諸所有見,無
施與、無祠祀、無愛樂,乃至廣說。又諸所有不
善見、若諸所有非理所引見、若諸所有障礙
定見,如是一切名見損減。問:何故名為見損
減耶?答:以如是法,非可愛,廣說乃至不悅意
[013-0421b]
異熟,是故名為見損減。


五圓滿者,云何為五?一者親屬圓滿;二者財
富圓滿;三者無病圓滿;四者戒圓滿;五者見
圓滿。親屬圓滿云何?答:若有親屬無諸災害,
謂非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死故,又多親屬亦
得名為親屬圓滿,如是名為親屬圓滿。問:何
故名為親屬圓滿?答:以如是法,可愛、可樂、可
忍、有救護、無違損、稱可意,是故名為親屬圓
滿。財富圓滿云何?答:若有財富無諸災害,謂
非王故賊故火故水故怨故,又多財寶亦得
名為財富圓滿,如是名為財富圓滿。問:何故
名為財富圓滿?答:以如是法,可愛、可樂、可喜、
可意,餘如前說。無病圓滿云何?答:若於身中
無如是病,謂頭痛等,廣說如前,又此身中無
諸疹疾亦得名為無病圓滿,如是名為無病
圓滿。問:何故名為無病圓滿?答:以如是法,是
可愛等,廣說如前。戒圓滿云何?答:離斷生命、
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
麁惡語、離雜穢語,又諸所有善戒、若諸所有
如理所引戒、若諸所有不障礙定戒,如是一
切名戒圓滿。問:何故名為戒圓滿耶?答:以如
是法,可愛、可樂、可忍、有救護、無違損、稱可意。
以如是法,可愛果、可樂果、可喜果、可意果、適
意果、悅意果。以如是法,可愛異熟、可樂異熟、
可喜異熟、可意異熟、適意異熟、悅意異熟。是
故名為戒圓滿。見圓滿云何?答:諸所有見,有
施與、有祠祀、有愛樂,乃至廣說,又諸所有善
見、若諸所有如理所引見、若諸所有不障礙
定見,如是一切名見圓滿。問:何故名為見圓
[013-0421c]
滿耶?答:以如是法,是可愛,廣說乃至悅意異
熟,是故名為見圓滿。


五語路者,云何為五?一者或時語或非時語;
二者或實語或不實語;三者或引義利語或
引無義利語;四者或細軟語或麁獷語;五者
或慈愍語或嗔恚語。或時語或非時語者,問:
云何非時語?答:有二種非時:一者內、二者外。
內非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芻,或貪纏所
纏、或嗔纏所纏、或癡纏所纏、或遭劇苦、或
有重病、或復不能與他言論,是為內非時。外
非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芻,所欲舉者,或
貪纏所纏、或嗔纏所纏、或癡纏所纏、或遭劇
苦、或有重病、或復不能受他言論、或未受具
補特伽羅現在前住,是名外非時。此中所有
若內非時若外非時,總略為一數為非時,如
是時語名非時語。問:云何時語?答有二種時:
一者內、二者外。內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
芻,非貪纏所纏、非嗔纏所纏、非癡纏所纏、無
劇苦、無重病、復有堪能與他言論,是名內時。
外時云何?答:且如舉他罪苾芻,所欲舉者,非
貪纏所纏、非嗔纏所纏、非癡纏所纏、無劇苦、
無重病、復有堪能受他言論、無未受具補特
伽羅現在前住,是名外時。此中所有內時外
時,總略為一數之為時,如是時語名為時語。
是故名為或時語或非時語。或實語或不實語
者,問:云何不實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芻,不
見不聞不疑,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彼
如是語名不實語。問云何實語?答:且如苾芻
舉他苾芻,實見實聞實疑,犯戒、犯見、犯軌則、
[013-0422a]
犯淨命罪,彼如是語名為實語。是故名為或
實語或不實語。或引義利語或引無義利語
者,問:云何引無義利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
芻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然他苾芻於
如是罪,已陳首、已發露、已顯示、已悔除。實無
餘言有餘,彼如是語名引無義利語。問:云何
引義語?答:且如苾芻舉他苾芻犯戒、犯見、犯
軌則、犯淨命罪。然他苾芻於如是罪,未陳首、
未發露、未顯示、未悔除,或有餘言有餘,彼如
是語名引義利語。是故名為或引義利語或
引無義利語。或細軟語或麁獷語者,問:云何
麁獷語?答:且如苾芻,於他苾芻結恨憤發兇
暴惡意,作如是言:「汝見如是所犯罪不?汝是
惡沙門、愚鈍沙門、無羞恥沙門,難調難伏。汝
應陳首如是諸罪,勿有覆藏。」彼如是語,名麁
獷語。問:云何細軟語?答:且如苾芻往他苾芻
所,作如是言:「具壽已犯如是如是罪,應陳首、
應發露,勿覆藏。陳首則安樂,不陳首不安樂。」
彼如是語,名細軟語。是故名為或細軟語或
麁獷語。或慈慜語或嗔恚語者,問:云何嗔恚
語?答:且如苾芻,於他苾芻有嗔恚心、有損害
心,而舉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彼如是
語,名嗔恚語。問:云何慈慜語?答:且如苾芻,於
他苾芻有慈慜心與慈慜具,往至其所舉所
犯戒、犯見、犯軌則、犯淨命罪。彼如是語,名慈
慜語。是故名為或慈慜語或嗔恚語。


五無堪能處者,云何為五?謂阿羅漢苾芻諸
漏已盡,無復堪能故思斷生命、無復堪不與
物盜心取、無復堪行非梵行習婬欲法、無復
[013-0422b]
堪能正知說虛誑語、無復堪能貯積受用諸
欲樂具。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故
思斷生命者,謂由彼因彼緣故思斷生命,阿
羅漢苾芻諸漏已盡故,於彼因緣已永斷已
遍知,如斷樹根截多羅頂,令後有趣成不生
法故,名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故
思斷生命。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能
不與物盜心取、行非梵行習婬欲法、正知說
虛誑語亦爾。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無復堪
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者,謂由彼因彼緣貯
積受用諸欲樂具,阿羅漢苾芻諸漏已盡故,
於彼因緣已永斷已遍知,如斷樹根截多羅
頂,令後有趣成不生法故,名阿羅漢苾芻諸
漏已盡無復堪能貯積受用諸欲樂具。


五勝支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諸聖弟子於
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
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第
一勝支。復次具壽,諸聖弟子無諂無誑淳直
性類,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是
名第二勝支。復次具壽,諸聖弟子少疾無病,
成等熟腹非極冷熱,時節調和無諸苦惱,由
斯飲食易正消化,是名第三勝支。復次具壽,
諸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
諸善法常不捨軛,假使唯餘皮筋骨在、身諸
血肉皆悉乾枯,為得所求殊勝善法,發勤精
進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若求證得
精進熾然終無中廢,是名第四勝支。復次具
壽,諸聖弟子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所作慧正盡苦慧,是
[013-0422c]
名第五勝支。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者,如來云
何?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淨信云何?答:若依
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隨順性印可
性,已愛樂當愛樂現愛樂性心清淨性,故名
淨信。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
修植,由斯故說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言根生
者,謂此淨信有二種根:一者無漏智;二者無
漏善根,故名根生。言安住者,謂由如是行相
根生,即由如是行相安住;若由如是行相安
住,即由如是行相根生。故名安住。不能引奪
者,謂由成就如是淨信,一切世間若天若魔
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眾生諸天人類,
皆不能引不能奪不能引奪、不能傾不能等
傾不能等極傾、不能搖不能等搖不能等極、
不能動不能等動不能等極動。是故說為不
能引奪。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為第一。言勝支者,謂由淨信增盛,諸善男子
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言無諂者,諂
云何?答:諸心險性,若心姦性、若心曲性、心雜
亂性、心不顯了性、心不正直性、心不調善性,
皆名為諂。無如是諂,故名無諂。言無誑者,誑
云何?答:偽斗偽秤、偽函偽語,於他罔帽極罔
帽遍罔帽,罔帽業欺弄迷惑,皆名為誑。無如
是誑,故名無誑。淳直性類者,謂重顯了無諂
誑性,是故復說淳直性類。於大師有智同梵
行者所如實自顯者,大師云何?答:謂諸如來、
應、正等覺說名大師。有智同梵行者云何?答:
謂舍利子、大採菽氏、大營搆氏、大迦葉波、
大執藏、大劫庀那、大迦多衍那、大准陀、大
[013-0423a]
善見、大路、大名、無滅、欲樂、金毘羅等,皆名有
智同梵行者。若彼具壽多貪嗔癡有所違犯,
便於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所,如實陳首施
設建立分別顯了,發露開示無所覆藏,由斯
故說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是
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言
勝支者,謂由無諂誑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
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言少疾者,多疾云何?
答:謂頭痛等,乃至廣說,及餘多種逼惱疹疾
能生種種不安隱觸住在身中,皆名多疾。如
是疾無,故名少疾。言無病者,重顯少疾。成等
熟腹非極冷熱,時節調和無諸苦惱,由斯飲
食易正消化者,謂彼成就非極冷熱,平等成
就生熟二藏。若有成就極冷藏者,諸所飲噉
極遲成就,令身沈重無所堪任,不能精勤修
勝斷行。若有成就極熱藏者,諸所飲噉極速
成熟,令身羸劣無所堪任,不能精勤修勝斷
行。由彼成就非極冷熱生熟二藏,時節調和
無諸苦惱,有所飲噉易正消化,令身強盛有
所堪任故,能精勤修勝斷行。是名第三者,漸
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言勝支者,謂由少
疾等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
名勝支。勤精進住者,精進云何?答:若於出離
遠離所生善法,精勤勇猛勢用策勵,不可制
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成就如是精進,
於所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
精進住。言有勢者,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
有勢。言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
勤。言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故,勇決
[013-0423b]
而取、堅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是善非
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能守護,
是故說為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者,
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精進無斷,是故說為於
諸善法常不捨軛。為得所求殊勝善法,若未
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者,謂若未得阿羅
漢果,精進熾然常無懈廢,由斯故說為得所
求殊勝善法,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
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
言勝支者,謂由精進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
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具慧安住者,慧云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能簡
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為慧。言
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慧故,於諸法相能行
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成就世
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五取蘊。云何為五?謂
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
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
世間有出沒慧。言聖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
故聖;二者無漏故聖。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說
名為聖故名聖慧。言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
慧故,能出離欲界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
出慧。善通達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
集滅道諦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
別通達,是故名為善通達慧。彼所作慧者,謂
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
作慧。正盡苦慧者,正云何?答:因故、門故、理趣
故、行相故,說名為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
苦,此慧能令五取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
[013-0423c]
名盡苦慧。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
數為第五。言勝支者,謂由具慧增盛,諸善男
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五成熟解脫想者,云何為五?一、無常想;二、無
常苦想;三、苦無我想;四、厭逆食想;五、死想。無
常想云何?答:一切行皆無常。於無常行,由無
常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
想、現想,是名無常想無常。苦想云何?答:一切
行皆無常,由無常故有是苦者,於諸苦行,由
苦相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
當想、現想,是名無常苦想。苦無我想云何?答:
一切行皆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於無我
行,由無我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
已想、當想、現想,是名苦無我想。厭逆食想云
何?答:諸苾芻等應於段食,發起厭逆俱行作
意及起毀呰俱行作意,以不淨想思惟段食。
其事云何?答:於諸糜飯,應起膖脹死屍勝解。
於粥羹臛,應起人之稀糞勝解。於生酥乳酪,
應起人之髓腦勝解。於熟酥油沙糖及蜜,應
起人之肪膏勝解。於[麩-夫+少],應起骨屑勝解。於餅,
應起人皮勝解。於鹽,應起碎齒勝解。於蓮根
莖生菜枝葉,應起連髮髑髏勝解。於諸漿飲,
應起人之膿血勝解。彼於段食發起如是厭
逆毀呰俱行作意,以不淨相思惟段食,諸想
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厭逆食
想。死想云何?答:於自身命極善作意,思惟無
常,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
死想。如是五種名成熟解脫想。問:何緣此五
名成熟解脫想耶?答:解脫有三種:一、心解脫;二、
[013-0424a]
慧解脫;三、無為解脫。由此五想,有為解脫,未
生令生、生已增長堅固廣大,由斯速證無為
解脫。由此因緣,名成熟解脫想。


五解脫處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若諸苾
芻苾芻尼等,或有大師為說法要,或有隨一
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如如大師,或
有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如是
如是於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
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
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
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
解脫,是名第一解脫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
安住此處,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
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
涅槃者疾能證得。復次具壽,若諸苾芻苾芻
尼等,雖無大師或餘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
者為說法要,而能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
究竟法要如如以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究
竟法要如是如是於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
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欣,欣故生
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
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
能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二解脫處。是諸苾
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住者能住正念、
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者能盡諸漏、未
得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得。復次具壽,若
諸苾芻苾芻尼等,雖無大師或餘隨一尊重
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亦不以大音聲讀
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而能為他廣說開示
[013-0424b]
隨曾所聞究竟法要。如如為他廣說開示隨
曾所聞究竟法要。如是如是於彼法要能正
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發起
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
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
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三解脫
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住者
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者能
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得。復
次具壽,若諸苾芻苾芻尼等,雖無大師或餘
隨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為說法要,亦不以
大音聲讀誦隨曾所聞究竟法要,亦不為他
廣說開示隨曾所聞究竟法要,而能獨處寂
靜思惟籌量觀察隨曾所聞究竟法要所有
義趣。如如獨處寂靜思惟籌量觀察隨曾所
聞究竟法要所有處趣,如是如是於彼法要
能正了知,若法若義由正了知若法若義便
發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
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
見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是名第四
解脫處。是諸苾芻苾芻尼等,安住此處,念未
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盡
者能盡諸漏、未得無上安隱涅槃者疾能證
得。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三
[013-04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