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83 四十二章經-後漢-迦葉摩騰 (CBETA)




No.784


《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
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
問群臣:「此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
竺有得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
也。」


於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
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
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第十四石函中登起
立塔寺,於是道法流布,處處修立佛寺。遠
人伏化願為臣妾者,不可稱數,國內清寧,含
識之類蒙恩受賴于今不絕也。


佛言:「辭親出家為道,名曰沙門,常行二
百五十戒,為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
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
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魂靈上十九
天,於彼得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
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
[001-0722b]
七死七生,便得阿羅漢;愛欲斷者,譬如四支
斷,不復用之。」


佛言:「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
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
矣!使人愚弊者,愛與欲也。」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身
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口四者:兩
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不信三
尊,以邪為真。優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
必得道也。」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
身,猶水歸海,自成深廣矣;有惡知非,改過
得善,罪日消滅,後會得道也。」


佛言:「人愚吾以為不善,吾以四等慈護
濟之;重以惡來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
在此也;害氣重殃,反在于彼。」


有人聞佛道
守大仁慈,以惡來,以善往,故來罵。佛默然
不答,愍之癡冥狂愚使然。罵止,問曰:「子以禮
從人,其人不納,實禮如之乎?」曰:「持歸。」「今
子罵我,我亦不納,子自持歸,禍子身矣!猶響
應聲,影之追形,終無免離,慎為惡也。」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污天,
還污己身;逆風坋人,塵不污彼,還坋于身。賢
者不可毀,禍必滅己也。」


佛言:「夫人為道務博愛,博哀施德莫大施。守
志奉道,其福甚大;覩人施道,助之歡喜,亦得
福報。」


質曰:「彼福不當減乎?」


佛言:「猶若炬
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
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001-0722c]


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
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
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
含,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
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不
如飯辟支佛一人,飯辟支佛百億不如以
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教親千億不如飯一
佛——學願求佛,欲濟眾生也。飯善人福最深重,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
也。」


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
難、制命不死難、得覩佛經難、生值佛世難。」


有沙門問佛:「以何緣得道?奈何知宿命?」



言:「道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譬如磨
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欲守空,即見道
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為善?唯行道善。何者最大?志與
道合大。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
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惡行滅,內清淨
無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見
[001-0723a]
之萌,得無不知、無不見、無不聞,得一切智,可
謂明乎。」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譬如濁水,以五彩投
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覩其影
者;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水澄穢
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
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覩其影者;心中
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
要心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
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
即滅而明猶在,學道見諦,愚癡都滅,得無
不見。」


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
吾念諦道,不忽須臾也。」


佛言:「覩天地念非常,覩山川念非常,覩万
物形體豐熾念非常;執心如此,得道疾矣。」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其福無
量。」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吾
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人隨情欲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
香,然香以熏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
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悔在後時。」


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
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佛言:「人繫於妻子、寶宅之患,甚於牢獄、桎梏、
鋃鐺。牢獄有原赦,妻子情欲雖有虎口之
禍,己猶甘心投焉,其罪無赦。」
[001-0723b]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
賴有一矣,假其二,普天之民,無能為道者。」


佛言:「愛欲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
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貪婬、恚怒、愚癡之毒,
處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殃,
猶愚貪執炬,自燒其手也。」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
「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斯俗,難動六通。
去!吾不用爾。」天神踰敬佛,因問道意;佛為
解釋,即得須陀洹。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左觸
岸,亦不右觸岸;不為人所取,不為鬼神所遮,
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
人為道,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誑,精進
無疑,吾保其得道矣。」


佛告沙門:「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
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道,乃可
信汝意耳。」


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視。慎無
與言,若與言者,勅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于
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
者以為姊,少者為妹,幼者子,敬之以禮。』意
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
唯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矣。」


佛言:「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見火,火來已
却。道人見愛欲,必當遠之。」


佛言:「人有患婬,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
陰。佛謂之曰:『若斷陰不如斷心,心為功曹,
若止功曹,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斯
[001-0723c]
須即死?』」佛言:「世俗倒見,如斯癡人。」


有婬童女與彼男誓,至期不來而自悔曰:「欲
吾知爾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爾,即爾而
不生。」佛行道聞之,謂沙門曰:「記之!此迦葉
佛偈,流在俗間。」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
不憂即無畏。」


佛言:「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被鉀、操兵、
出門欲戰,意怯膽弱乃自退走,或半道還,
或格鬪而死,或得大勝還國高遷。夫人能牢
持其心,精銳進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
欲滅惡盡,必得道矣。」


有沙門夜誦經甚悲,意有悔疑,欲生思歸。
佛呼沙門問之:「汝處于家將何修為?」


對曰:
「恒彈琴。」佛言:「絃緩何如?」曰:「不鳴矣。」「絃急
何如?」曰:「聲絕矣。」「急緩得中何如?」「諸音普悲。」
佛告沙門:「學道猶然,執心調適,道可得矣。」


佛言:「夫人為道,猶所鍛鐵漸深,棄去垢,成器
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
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修
罪。」


佛言:「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
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
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
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
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
值有道之君難,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
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
[001-0724a]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數日間。」
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在飯食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
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之間。」佛言:「善
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
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
不行,何益萬分耶!」


佛言:「人為道,猶若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其義皆快,行者得道矣。」


佛言:「人為道,能拔愛欲之根,譬如摘懸珠,一
一摘之,會有盡時。惡盡,得道也。」


佛言:「諸沙門行道,當如牛負,行深泥中,疲極,
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自蘇息。沙門視情
欲,甚於彼泥,直心念道可免眾苦。」


佛言:「吾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
如礫石,視㲲素之好如弊帛。」
《四十二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