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03 無量壽經起信論-清-彭際清 (X)



No. 400-A


無量壽經起信論敘


同學友彭生紹升。述無量壽經起信論成。書命有高
曰。勉敘之。有高諷經論。反覆。光明雲流。骸藏郁潔。喉
舌聽視。曠若新有。冰漁膏釋。弗礙弗膠。閣卷欣慶。讚
歎作禮。善哉彭生。乃能發起如是大心。乃能擔荷如
是大法。乃能唱演如是妙義。乃能流布如是經典。善
哉彭生。不忘囑累。不忘宏誓。快得遭逢
聖清樂國。仁壽光被。萬億器界恒沙有情。應共信受。
應共證入。無量壽經。今正是時。我觀有情。希望壽命。
黃髮難老。百千萬歲。我觀有情。欲無彀期。宮室被服。
飲饌什器。園池華鳥。及與音樂。未得欲得。得巳欲備。
備巳欲富。富巳欲好。此好彼未。欲彼俱好。彼俱好巳。
又欲精良。一一精良。淫巧瓌奇。欲轉變生。匪有竟閾。
我觀有情。欲善眷屬。色澤壯姣。知心順恉。迎機赴節。
團圞和合。富貴聰明。我觀有情。微塵計校。束歸貪欲。
不出斯等。諸斯等欲。承誰恩力。舉體光明。無量壽經。
無始無明。執吝成想。想幻塵勞。虗妄影事。無住為本。
生滅為性。盤古開天。英雄大人。廊廟金貂。巖穴黃緇。
散材下走。靡哲靡愚。腸中車輪。轉轉不淨。污薉淨田。
雝塔苦本。助發苦芽。蕃苦枝葉。點綴苦華。結苦果仁。
甘苦謂飴。戀苦護苦。立苦辨說。建苦皷旗。為苦效忠。
[001-0116b]
爭鋒決勝。如聾如盲。有耳有目。聞見是經。依正莊嚴。
功德殊勝。如海爰居。見鐘鼎陳。駭怖竄逃。謂當謀我。
離本久遠。智梏情遷。為鸒為蜩。笑九萬矣。游盤豕蝨。
湯火寧知。廟犧麗[石*白-日+田/廾]。枯魚過河。求悔再及。而并不得。
不其痛而。我
釋迦尊。慈愍有情。火宅毒藥。昧珠客作。窮露癡顛。順
其欲然。激揚引導。權巧方便。曲垂濟拯。十二部經。廣
說淨土。而于是經。專指西方。觀經觀行。小本勸信。是
經願門。尤異方便。我友彭生。入是願門。竺念有情。繹
經述論。謂發大願。全憑信根。于是博攷。大乘經典。約
釆菁華。疏瀹正信。于是乃知。欲為苦本。欲為道本。用
欲知方。出宣大願。于是乃知。佛大願力。我大願力。無
二無別。平等平等。于是乃知。十方淨土。依正莊嚴。佛
非有餘。我非虧欠。于是乃知。婬怒癡性。當體空寂。無
量壽經。無終無始。生佛正等。作如是觀。豈得不信。火
則能燒。冰則能寒。飯則能飽。烏啄能毒。如是信巳。離
信名字。開大願門。出生念力。一聲佛號。忘義忘年。敬
作頌曰。


「 歸命西方淨滿尊
 圓密三身無量壽
 歸命難思真教體
 歸命難數聖賢僧
 寶臺巍巍淨光明
 徧照微塵國土眾
 本師親口如是說
 是故決定攝受我
 我自未度願度人
 願我聖清萬萬[示*異]
 太平豐熟人康和
[001-0116c]
 念佛同報君親恩
 人人念佛為忠臣
 人人念佛為孝子
 人人念佛安處善
 人人念佛樂循理
 良男淑女家家有
 甘雨景風調四敘
 人人念佛了自性
 人人念佛證唯心
 一期報盡共往生
 見佛聞法克大果
 不離安養入諸剎
 還以念佛教眾生
 六波羅蜜一聲佛
 諸陀羅尼一聲佛
 如幻聞熏聞中持
 諸圓通根盡皆攝
 我禮十方發是願
 十方三寶證明我
 更願善友若彭生
 生生會值為道侶
 我願如空非思量
 是故歸命無量壽」



聖清乾隆四十年旃蒙協洽之歲十一月既望越翼
日佛弟子羅有高撰No. 400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上
菩薩戒弟子 彭際清 述


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
也。原夫真如界內。解脫門中。本無一法而徧入微
塵。普應羣機而畢竟空寂。特以眾生不了心源。妄
纏苦聚。幻生幻滅。倐墜倐升。將欲拔輪迴之本。斷
[001-0117a]
愛慾之因。不開念佛之門。孰識歸家之路。以是法
王垂愍。願網宏張。攝諸佛所護之經。嚴眾生本淨
之土。無邊覺海。全收塵剎波灡。不盡慈雲。永沛大
千雨露。遂使洪名舉處。頓竭罪源。一念圓時。疾登
寶地。自他不隔。越十萬億剎而非遙。凡聖無差。即
三十二相而同具。所貴是心作佛。即佛明心。會萬
善以同歸。執一心而不亂。妙蓮華內。期母子之終
逢。白毫相中。何苦樂之有間。從此握文殊之智印。
滿普賢之願王。不動纖毫而獲諸三昧。匪移跬步
而徧往十方。遂得記授菩提。位階不退。如斯方便。
莫殫深恩。凡具靈知。普應信受。其或執有排空。滯
情迷性。戀百年之幻質。昧萬古之徽猷。轉蛣蜣之
丸。漫期狆舉。耀蜉蝣之羽。曾不終朝。流離窮子。認
絕域為家鄉。顛倒浮生。鎖真覺於夢夜。縱使耳提
面命。誰能覩指知歸。亦不破相窮空。執藥成病。拒
慈尊於心外。棄樂土以如遺。惟知味靜躭閒。不顧
埋真背覺。如覩隙中過影。罔窮杲日之光明。但看
勺水興波。不信歸墟之浩蕩。此則城東老母。障面
徒勞。演若達多。失頭自怖者矣。嗚呼。人身難得。至
道難聞。一息不來。巳成隔世。三塗再出。知復何年。
火宅炎炎。尚戀嬉遊之具。恒沙莽莽。難窮往返之
身。祇因不了一心。遂至長淪浩劫。果欲橫超三界。
何如直往西方。佛說淨土諸經。約有四五。語其該
備。莫此為先。惜乎諸師疏解。未及闡揚。王氏校刪。
[001-0117b]
半多訛舛。不揣闇汶。略舉綱宗。旁引契經。會歸一
實。一明教體。二明教相。三明歸趣。四別釋經文。五
迴向極樂。總名起信論者。破空有之邪執。明圓頓
之正宗。廓諸師未被之機。救龍舒妄刪之失。庶幾
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廣引羣
生。同歸極樂云爾。


一明教體



欲明教體。當觀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滅。不斷不
常。心亦強名。土於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
取舍俱捐。見聞絕待。豈可橫生計較。妄說是非。略
標四義。以究法源。一。自他不二義。二。性相不二義。
三。因果不二義。四。生佛不二義。


一自他不二義者。諸佛法身。徧周沙界。全自全他。
不相違礙。約化儀中現有主伴。如毗盧遮那為主。
則十方諸佛為伴。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
剎。無不是毗盧遮那法界。如無量壽為主。則十方
諸佛為伴。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無不
是無量壽法界。故此經言無量壽佛。光照東方恒
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法性實爾。
無有分齊。如首楞嚴經言。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
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
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
場。徧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虗空。於一毛端。現寶
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是故當知無量壽佛。普
[001-0117c]
現十方一切眾生之前。不可以有思惟心而生分
別。或言華嚴為實。極樂為權。當知不爾。諸佛法身。
非自他故。問然則何故舍毗盧而念無量。答。釋迦
指示故。無量本願故。十念往生故。疾登不退故。


二性相不二義者。大乘起信論云。從本以來色心
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
即色故。說名法身徧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
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
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故如華嚴經中
器界塵毛形無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具足十
方法界諸莊嚴具。此經亦言。一一華中。一一光中。
風聲水聲諸音樂聲。若見若聞。無一物而非佛身。
無一音而非佛法。何以故。有情無情。非一非異。真
如界中無彼此故。問。法性既爾。娑婆界中。何故不
聞諸佛現身說法。答。常說法。無不說法時。只為情
生智隔。不見不聞。若一念證入佛法界者。不離娑
婆。徑登極樂。如妙法蓮華經云。眾生見劫盡。大火
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維摩經云。我此
土淨。而汝不見。此是諸佛自受用地。一切眾生所
同具足。問。然則何用求生淨土。答。生即無生。土亦
非土。行布不礙圓融故。相非性外故。


三。因果不二義者。此經言法藏比丘方發願巳。空
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又言眾生一念念佛。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當知因該果海。果徹因原。還
[001-0118a]
因華嚴初發心時。即成正覺。以法性中因果不異
故。究竟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善現言。菩薩摩訶薩
為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為用後心證得無
上正等菩提。佛言。如然燈時。為初焰能焦炷。為後
焰能焦炷。世尊。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焦炷。亦不離
初焰。非後焰能焦炷。亦不離後焰。佛言。諸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非用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
不離初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非用後心證得無
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後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若
能如是信入淨土法門。一剎那間。即巳嚴淨諸佛
國土。即巳具足無上功德。成佛度生。一時究竟。與
法藏比丘無二無別。具如經說。真實不虗故。


四。生佛不二義者。大涅槃經云。我以摩訶般若。徧
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
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虗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
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
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
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
等。等諸法故。是知無量不居極樂。眾生不住娑婆。
本自無穢。從何取淨。特以眾生。不守自性。於一體
中妄生同異。爰以大悲方便。而度脫之。故此經言。
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問。既生
佛不可得者。何故諸佛現身接引眾生。答。華嚴經
云。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
[001-0118b]
現。普徧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便不現影。如來
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
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淨。常見佛身。若心濁器
破。則不得見。是則佛本不來而來。眾實不往而往。
隨眾生心現往來故。


二明教相



欲明教相。當識因緣。夫因緣者。諸佛以之出世。眾
生以之證真。若惟觀法性。不達因緣者。杜方便之
門。無接引之分。六趣何由而出離。萬德何由而圓
滿。略分四門。以標經旨。一信門。二願門。三念門。四
行門。


一信門者。即經云諸有眾生聞佛名號。信心歡喜。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又云。明信佛智乃至勝智等。
是。華嚴經云。深信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無上大菩提。菩薩以是初發心。又云。寧於無
量劫。受諸惡道苦。終不舍如來。而求於出離。維摩
經云。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劣解
眾生。聞說諸佛不思議境界。多生疑惑。即聲聞二
乘。尚不信有他方諸佛。以不識是心無外故。心外
無佛故。若知是心無外。則知他佛即是自佛。不壞
自他之相。斯能入無邊之佛土。起無量之行門。以
自心境界不可思議。故知諸佛境界亦不可思議。
至如無量壽佛所有願力功德智慧神通。圓同太
虗。廓周沙界。非計可測。非情可量。若人聞是經巳。
[001-0118c]
決定信入。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巳於無量佛
所。深植善根。當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勝諸聲聞百千萬億倍。何況其餘。故知入此門
中。信為第一。毗婆沙論云。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
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何以故。一念信心。逈
超情計。具佛知見故。


二。願門者。即經云遵普門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
量行願。願於無量世界現成正覺。乃至法藏四十
八願。及諸眾生願生彼國者。是。一切行門。從願而
起。願如良苗。非苗不實故。願如良導。非導不行故。
然心有廣狹。故願有大小。惟稱法界量而發心者。
方能入於諸佛願波羅蜜。如華嚴經普賢告善財
言。欲成就如來功德門者。當修十種廣大行願。一
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
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
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
迴向。惟此十願。是曰願王。一切菩薩從此起行。直
至成佛。然其間有一總持門。能使所願速得成就。
不離念無量壽佛求生西方。普賢偈曰。願我臨欲
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
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剎巳。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是知盡十方
眾生願輪之勝。莫有過於往生安樂者。何以故。無
量壽佛。無上願王。一切菩薩願王。莫不以此為究
[001-0119a]
竟故。今明發願。當如西方合論中說。決得往生。一
不為福田故願。願為一切眾生蔭。生淨土故。二不
為眷屬故願。願治一切如來家。生淨土故。三不為
病苦故願。願醫一切世間無明等瘡。生淨土故。四
不為轉輪王故願。願轉諸佛法輪。作大法王。生淨
土故。五不為欲界故願。願離一切微妙五欲。生淨
土故。六不為色界故願。願離一切禪著。生淨土故。
七不為無色界故願。願盡種種微細流注。證無量
相好身。生淨土故。八不為聲聞辟支故願。願以福
智二嚴。饒益一切眾生。生淨土故。九不為一世界
千世界眾生故願。願代無央數世界眾生苦。拔一
切世界眾生。生淨土故。十不為一阿僧祇劫千阿
僧祇劫眾生故願。願代無數阿僧祇劫眾生苦。拔
一切劫眾生生淨土故。


三。念門者。即經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乃至十念
一念念於彼佛者。是。首楞嚴經。大勢至白佛言。我
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
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
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
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
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
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
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
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001-0119b]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
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
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文殊所說般若經佛言。
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
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不取相貌。
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
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
德無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
無差別相。又如般舟經。佛言。何因致現在諸佛悉
在前立三昧。其有四眾。持戒定具。獨一處止。心念
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去是十億萬佛剎。其國名
須摩提。在眾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彼佛。譬如
夢中見七寶親屬相與娛樂。覺巳說之。若人念彼
佛一日晝夜。若過七日七夜。阿彌陀佛於覺不見。
夢中見之。心作念時。諸佛國土大山須彌幽冥之
處。悉為開闢。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便於世間。坐見
彼佛。聞所說經。如上三經具明念力不可思議。是
知一念十念。乃至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隨眾生心。
念念出現。眾生能一念念佛者。即一心清淨。一心
清淨。即一身清淨。一身清淨。即多身清淨。多身清
淨。即一世界清淨。一世界清淨。即多世界清淨。如
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恒河沙數世界清淨。臨命
終時。隨其念力。見佛往生。自性自度。是心作佛故。
[001-0119c]
四。行門者。即經云法藏比丘及諸菩薩。積集無量
功德。乃至三輩往生所修功德等。是。維摩經。長者
子寶積白佛言。惟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佛
言。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
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
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虗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
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若
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寶
積經。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一
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
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
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
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
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
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
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
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提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
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
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是故行者既發願巳。惟
應一切所行。不離念佛。當獨居時。不離念佛。處眷
屬間。不離念佛。聞說意聲。不說意聲。不離念佛。見
悅意色。不悅意色。不離念佛。乃至班朝蒞官。治軍
行法。不離念佛。遇刀兵劫。入羅剎羣。不離念佛。如
是念佛。則能漸淨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根本。隨順
[001-0120a]
具足十波羅蜜。既能心佛之心。何難履佛之土。何
以故。一淨一切淨故。


三明歸趣



欲明歸趣。當知因緣不離法性。如此經言。法藏初
心。先開正覺。往生三輩。盡發菩提。若不發菩提者。
如上四門不成安立。何謂發菩提心。菩提訓覺。舉
要言之。當明五義。一了知一切諸佛不離自心。自
心常有一切諸佛成正覺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
離自心。自心具足一切莊嚴佛土故。一了知眾生
一念念佛決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
眾生。發願求生淨土。決生淨土。一切土願力所現
故。一了知自心既爾。他心亦然。有一眾生不生淨
土不成佛者。是則我土不淨。我佛不成。我佛眾生。
三無差別故。由此起信。是無信信。由此起願。是無
願願。由此起念。是無念念。由此起行。是無行行。


云何為無信信。華嚴經云。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
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
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
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
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
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巳。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
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眾生界不
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
虗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
[001-0120b]
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
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
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
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
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巳得。今得。當得。巳出世。今出世。當
出世。巳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遠不近。無知無
捨。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巳。
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隨順聖
人。生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
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
名菩薩摩訶薩信藏。是故當知。無量壽佛願力功
德智慧神通。於眾生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
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捨。本來是佛。更無可信。首
楞嚴經。文殊言。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有是者。則
二文殊。心佛亦爾。我真無量。無是無量。如是之信。
方為淨信。故此經言。知一切法悉皆寂滅。聞甚深
法。心不疑懼。是則名為無信信。


云何為無願願。大般若經。佛言。諸菩薩摩訶薩具
最勝覺。雖能受行如是深法。而於其中不求果報。
何以故。於自性無動故。善現言。能於何等自性無
動。佛言。能於一切法無性自性無動。何以故。諸法
自性。即是無性。無性不能現證無性。思益經。網明
[001-0120c]
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即是一切眾生性。一
切眾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於是法
中。我不見有利。不見無利。若有菩薩希望功德利
而發菩提心者。不名發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
無功德利。以無有對處故。問。一切法既無功德利
者。無量願王從何建立。答。從一切眾生心而建立。
一切眾生性本清淨。本清淨故壽本無量。本清淨
故。光亦無量。乃至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苦。清淨
心中本不可得故。是知一切眾生常住極樂。特於
夢中幻有娑婆。幻夢醒時。娑婆安在。本無可厭。亦
何所忻。但以清淨心而迴向佛故。故此經言。覺了
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是
則名為無願願。


云何為無念念。華嚴經。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
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
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
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
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
佛。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
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
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
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
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
佛。四天下微塵數佛。千世界微塵數佛。二千世界
[001-0121a]
微塵數佛。三千世界微塵數佛。佛剎微塵數佛。乃
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
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又解脫長者告善財言。我
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
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
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
明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
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毗盧遮
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
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
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
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巳心。悉
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更無別佛。即佛是念。更無別
念。無量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無量之用。體用一如。
心心寂滅。佛佛全彰。圓覺經云。圓覺普照。寂滅無
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
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
眾生本來成佛。是則不離當處。步步華臺。何待他
生。塵塵淨剎。故此經言。住深定門。悉覩現在無量
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徧。是則名為無念念。


云何名無行行。華嚴經云。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
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巳
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內
[001-0121b]
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有著。
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
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
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淨。向生死。向涅
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金剛般若經亦云。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問。既一切法不
可得者。何用莊嚴佛土。答。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莊
嚴佛土。若有一法可得。則佛與眾生各住自性。同
異熾然。成敵兩立。佛不度生。生不成佛。惟一法不
可得。圓滿覺場。緣起無朕。本際非動。佛事繁興。是
知諸佛示現。實本無現。眾生求生。實本無生。無現
而現。佛即眾生。無生而生。眾生即佛。故此經言。譬
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
在意所為。是則名為無行行。


如是之法。實萬善之總門。一乘之了義。菩薩以之
嚴淨國土。諸佛以之圓證菩提。法性如然。羣經共
讚。但能信入。巳投種於寶池。永截疑根。定往生於
金地。是固本來具足。更須方便加功。都攝六根。全
提一念。了得即心即佛。自知非佛非心。再釋經文。
用資廣勸。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上
[001-012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