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50 成實論-姚秦-訶梨跋摩 (TKD)


[28-0871b]


[28-0871b]
成實論卷第十二東
訶梨跋摩造姚
秦三藏鳩摩羅什譯滅
法心品第一百五十三問
日汝先言滅三心名滅諦已知滅假
名心因緣今何謂法心云何當滅答
日有實五陰心名爲法心善修空智
見五陰空法心則滅問日行者觀五
陰空謂五陰中無常法定法不壞法
不變法我我所法以無此法故言其
空非不見五陰答日行者亦不見五
陰所以者何行者斷有爲緣心得無
爲緣心是故行者不見五陰但見陰
滅又若見五陰則不名爲空以陰不
空故如是空智則不具足問日行者
見色以無我故空如經中說行者見
此色空乃至見此識空當知非無色
等諸陰答日有如是言但非清淨如
法印經中說行者見色等無常敗壞
虛誑猒離之相是亦名空但未是清
淨是人於後見五陰滅是觀乃淨故
知見諸陰滅問日以有爲緣智何
[28-0871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張東故
不得清淨答日行者或時起五陰相
故假名心還生是故有爲緣心不得
清淨若證諸陰滅則五陰不復現前
成假名因緣滅故假名想貝不隨逐
譬如有樹剪伐焚燒灰炭都盡樹想
乃滅不復隨逐是事亦爾又佛語羅
陀汝破裂散壞衆生令不現在又一
經說汝羅陀破裂散壞色乃至識令
現在故知若壞衆生是假名空若
破壞色是名法空又二種觀空觀無
我觀空觀者不見假名衆生如人見
甁以無水故空如是見五陰中無人
故空若不見法是名無我又經中說
得無我智則正解脫故知色性滅受
想行識性滅是名無我無我卽是無
性問日若以無性名無我者今五陰
實無耶答日五陰實無以世諦故有
所以者何佛說諸行盡皆如幻如化
以世諦故有非實有也又經中說第
一義空此義以第一義諦故空非世
諦故空第一義者所謂色空無所有
乃至識空無所有是故若人觀色等
法空是名見第一義空問日若五
[28-0872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張東
陰以世諦故有何故說色等法是眞
諦耶答日爲衆生故說有人於五陰
中生眞實想爲是故說五陰以第一
義故空問日經中不說有業有果報
但作者不可得耶答日此因諸法說
作者不可得是說假名空如經中說
諸法但假名字假名字者所謂無明
因緣諸行乃至老死諸苦集滅以此
語故知五陰亦第一義故無又大空
經中說若人言此老死某老死若人
說身卽是神若說身異神異此言異
而義同若有此見非我弟子非梵行
者若遮某老死則破假名遮此老死
則破五陰又說生緣老死名爲中道
當知第一義故說無老死世諦故說
生緣老死又如過甁相則第一義故
無甁如是過色等法則第一義故無
色又經中說若法是誑卽是虛妄若
法非誑卽名爲實諸有爲法皆變異
故悉名爲誑誑故虛妄虚妄故非眞
實有如偈說
世間虛妄縛狀如決定相實無見似有
深觀則皆无
[28-0872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四張東當知
諸陰亦空又見滅諦故說名得道故
知滅是第一義有非諸陰也若諸陰
實有行者亦應見而得道而實不然
故知五陰非第一義有又以陰滅爲
實故知諸陰非實不可言諸陰是實
無陰亦實又所有見法皆以癡故如
人眼不可誑則不見幻如是若無愚
癡則不見諸陰是故諸陰非第一義
有又經中說隨有我卽是動處而陰
中有我如阿難說因法成我謂因色
陰乃至識陰又如諸上座比丘問差
摩伽汝說何事爲我差摩伽言我不
說色是我不說離色是我乃至識亦
如是但於五陰中我慢未斷此經意
以學人或時散乱念故則起我慢若
攝心念五陰滅我慢卽滅如花非但
根莖枝葉爲華亦不離此爲華如是
非色等是我亦不離色等是我如是
滅我因緣則我慢不起故知諸陰亦
空又行者應滅一切相證於無相若
實有相何爲不念非如外道離於色
時知實有色但不憶念行者要見色
等諸陰滅盡見滅盡故名入無
[28-0872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五張東相
故知色等非第一義又隨有五陰則
有我心當知無五陰故我心則滅是
故諸陰皆空又水沬經中佛說若人
見水聚法諦觀察之知非眞實比丘
亦爾若正觀色陰卽知虛誑無牢無
堅敗壞之相觀受如泡想如野馬行
如芭蕉識如幻亦復如是此中五喻
皆示空義所以者何眼見水沬消時
還無泡等亦爾故知諸陰非眞實有
又若佛弟子深猒生死皆以見法本
來不生無所有故若見無常則但能
生敗壞苦相若見無性無餘相故則
能具足行苦具此三苦名得解脫當
知一切諸法皆空又空是解脫門此
空非但是衆生空亦有法空如說眼
生時無所従來滅時無所至處則知
過去未來眼空現在眼亦以四大分
別故空如佛說眼肉形中所有堅依
堅名爲地等若得此空則說無所有
又說一切諸行斷故名斷性離故名
離性滅故名滅性故知一切諸行皆
滅若實有諸行則無正斷離滅滅名
爲無當知第一義故諸行皆無但
[28-0873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六張東以世
諦故有諸行滅盡
品第一百五十四若緣
泥洹是名空心問日泥洹無法心何
所緣答日是心緣無所有是事先明
爲知泥洹故問日此空心於何處滅
答日二處滅一入無心定中滅二入
無餘泥洹斷相續時滅所以者何因
緣滅故此心則滅無心定中以緣滅
故滅斷相續時以業盡故滅論者言
行者若能滅此三心則諸業煩惱永
不復起問日何故不起答日是人具
足無我故業煩惱滅如燈煙墨有所
依處則住無依處則不住也如是若
有我心依處業煩惱則集無則不集
又無漏正見燒盡諸相令無有餘如
刧火燒地等無餘以無相故諸業煩
惱則不復集又有我心者則業煩惱
集阿羅漢通逵空智無我心故則不
復集問日是人雖新業不集以故業
故何得不生答日是人以正智慧壞
此業故不能得報如燋種子不復能
生又若無愛心則諸業不能得報如
地無潤則種不生又此行者於
[28-0873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七張東諸識
處悉滅諸相識無所依故無生處如
種無依則不得生又業煩惱具故能
受身不具則滅是人無煩惱故因緣
不具雖有諸業不能受生又衆生以
煩惱故受諸趣身以受身故諸業於
中能與果報若無煩惱則不受身不
受身故諸業云何能與果報如人負
債恃勢力則債主不能得便行者亦
爾若不在生死雖有諸業不能與報又
如人被縛餘人則能隨意毁辱如是
衆生爲煩惱所縛隨業多少皆能與
報得解脫者則不能得便又自業能
與果報是人行空行故於諸法中無
有自相是故諸業不能與報如以兒
爲奴則無有財分此亦如是又煩惱
力能轉諸業煩惱勢盡則
諸業不轉如輪雖在動勢盡故則不
復轉又煩惱力能變諸業如母受子
血變爲乳愛心滅故則不復變如是
煩惱力故業能與報離則不能又是
八以戒定慧等功德修身勢力大故
諸業不能得便是故雖有故業不能
與報如是此人故業現在少償新業
不造
[28-0873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八張東如
火燒薪薪盡則滅是人亦爾以不受故
滅滅三心故於一切諸苦永得解脫
是故智者應滅三心道
諦聚定論中定因品第一百五十五論
者言今論道諦道諦者謂八直聖道
正見乃至正定是八聖道略說有二
一名三昧及具二名爲智今當論三
昧問日三昧何等相答日心住一處
是三昧相問日是心云何得住一處
答日隨所多習於此處住若不多習
則速捨離問日當云何習答日隨所
樂習問日云何能樂答日身心麤重
名苦以猗法除身心麤重相則能生
樂問日云何生猗答日以歡喜因緣
故身心調適問日云何生喜答日従
念三寶及聞法等心悦故生問日云
何心悦答日従清淨持戒心不悔生
問日巳說三昧因今三昧復是誰因
答日是如實智因如實智者謂空智
也如說行者如是攝心清淨心除蓋
心住心不動心則能如實知苦聖諦
集滅道聖諦是故欲得如實智者當
勤精進修習三昧散心者尙不能
[28-0874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九張東得世
間經書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間
利故知一切世間出世間利皆以定
心故得又一切妙善皆由正智一切
鄙惡皆由邪智如經中說無明爲首
無慙愧隨従起一切惡以明爲首慙
愧隨従起一切善而三昧是正智慧
因故知一切妙善皆因三昧是故當
勤精進修習定相
品第一百五十六問日
汝說心住一處是三昧相三昧與心
爲一爲異答日三昧與心不異有人
說三昧與心異心得三昧則住一處
雖有此言是義不然若心得三明能
於緣中住者是三昧亦住緣中亦應
更因餘三昧住如是無窮是事不可
若是三昧自然住者心亦如是不應
因三昧住是故若言三昧異心於義
無益又受想等諸心數法亦於緣中
住此復更因何法故住是事應說若
受想等各有三昧卽同先過又經中
但說一心是三昧相不說心得三昧
故住故知不然又言一心則不明餘
法如先說隨心樂處於此緣住
[28-0874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張東
當知心邊無別三昧隨心久住名爲
三昧問日是三昧爲有漏爲無漏答
日三昧二種有漏無漏世間諸禪定
是有漏入法位時諸三昧名無漏所
以者何是時名爲如實知見爾時二
種亦名三昧亦名爲慧攝心故名三
昧如實知故名慧攝心有三種善不
善無記是中以善攝心爲三昧非不
善無記此三昧亦有二種一是解脫
因一非解脫因解脫因者名爲定根
有論師言伹無漏定名爲定根是語
不然若有漏無漏能爲解脫因者皆
名定根是三昧隨住緣故分別三種
小大無量心少時住若見小緣是爲
小餘二亦爾又隨時故有三種相制
相發相捨相心退沒時應用發相心
掉動時應用制相心調適時應用捨
相如金師治金或炙或漬或時捨置
若常炙則消常漬則生若常捨置則
不調柔行者心亦如是若動不制則
常散乱若沒不發則復懈怠若適不
捨則還不適又如調馬若疾則制若
遲則策若調則捨行者調心亦復如
[28-0874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一張東是又
此三昧有三種方便入定方便住定
方便起定方便如法入定是入定方
便在定不動是住定方便如法起定
是起定方便問日云何得此三種方
便答日行者取自心相如是制如是
發如是捨則能入定住出亦爾問日
但直取定何用方便答日若不生此
三種方便則有過咎不得隨意欲入
則起欲起還入有此等過又以利爲
損以損爲利如見少淨色及少光明
謂得大利若念無常苦空等心不得
樂反謂爲損問日行者何故或有得
定或不得耶答日得定因緣有四一
今世勤習二前身有緣三善取定相
四取隨定法又修定四種一常勤習
而不一心行二一心行而不常修習
三亦常修習亦一心行四不常習不
一心行又有四種有多善少慧有少
善多慧有多善多慧有少善少慧於
此中第三行者必能得定第四必不
能得第一第二若調等則得三三
昧品第一百五十七問日
經中說三三昧一分修三昧共
[28-0875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二張東
分修三昧聖正三昧何者是耶答日
一分修者若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
修定共分修者若修定亦修慧是世
間三昧在燸等法中聖正三昧者若
入法位能證滅諦則名聖正何以知
之如長老比丘說行者以定修心因
慧能遮煩惱以慧修心因定能遮煩
惱以定慧修心因性得解脫性謂斷
性離性滅性又若定慧一時具足故
名聖正如以定慧得解脫名俱解脫問
日有人言一分修者若因三昧能見
光明不見諸色若見諸色不見光明
共分修者謂能見色亦見光明聖正
者謂學無學所得三昧是事云何答
日無有經說唯見光明而不見色經
中但說我本曾見光明亦見諸色今
失光明亦不見色又汝應說因緣何
故能見光明而不見色如是等故汝
說非也問日又經中說三三昧空無
相無願是三三昧云何差別答日若
行者不見衆生亦不見法是名爲空
如是空中無相可取此空卽是無相
空中無所願求是空卽名無願是故
[28-0875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三張東此三
一義問日若爾何故說三答日是空
之能謂應修空修空得利謂不見相
不見相故無相無相故不願不願故
不受身不受身故脫一切苦如是等
利皆以修空故得是故說三問日有
論師言若三昧以空無我行是名爲
空若行無常苦因集生緣道如行出
是名無願若行滅正妙離是名無相
是事云何答日汝言行無常苦名無
願者此則不然所以者何佛常自說
若無常卽是苦若苦卽是無我知無
我則不復願故知亦以空故不願若
說行因集生緣名無願者此或可爾
所以者何經中說見所有生相皆是
滅相則生猒離又道中不應有無願
行所以者何願是愛分如經說上中
下願道中不生貪愛是故不應有無
願行又經中說五陰滅故名滅當知
隨無五陰是名爲空空卽是滅是中
無願以愛身故願故知此三一義不
應差別問日又經中說三三昧空空
無願無願無相無相何者是耶答日
以空見五陰空更以一空能空
[28-0875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四張東此空
是名空空以無願厭患五陰更以無
願猒此無願是名無願無願以無相
見五陰寂滅更以無相不取無相是
名無相無相問日有論師言是三三
昧名有漏是事云何答日此非有漏
所以者何是時無漏能使故又此三
昧於空等勝云何當是有漏問日若
空等三三昧實是智慧何故名三昧
耶答日諸三昧差別故又三昧能生
如實知見故名三昧果中說因故問
日有論師言是空空等三三昧但無
學人得非餘人是事云何答日學人
亦應得所以者何行者應證有漏無
漏一切法滅是故學人亦應當證無
漏法滅四修
定品第一百五十八有修
定爲現在樂有修定爲知見有修定
爲慧分別有修定爲漏盡若三昧能
得現在樂謂第二禪等何以知之佛
說第二禪謂従三昧生喜樂爲名不
爲餘法如入舎衞城爲飯食故問日
初禪亦有喜樂何故不說有現樂耶
答日初禪雜諸覺觀能散心故不
[28-0876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五張東
說現樂問日第二禪亦有喜等能乱
心法何故名樂答日先滅諸覺深攝
心故說喜等爲樂但以行苦故一切
名苦又初禪中苦麤二禪等中苦細
苦細故得名爲樂問日第二禪等亦
有後世樂行何故但說爲現在樂答
日如爲阿闍世王說現在沙門果又
以近故說又爲破五欲樂故說現在
樂若人貪著五欲樂故不得諸禪爲
是故說汝等若能離五欲樂當得勝
現在樂又諸佛不讃受後身故不說
後樂又世間人言在家人樂非出家
人是故佛說此是出家人現在樂也
又是四修定皆爲現樂以初受名故
獨說現樂問日若是四修定能成種
種利何故但說此四利耶答曰利有
二種世間利出世間利第二修定爲
世間利所謂知見知名八除入十一
切入等利見名五神通等利所以者
何是利眼見故名爲見是事因取光
明故成故爲知見說光明相二是出
世間利以慧分别五陰名慧分別故
經中說慧分別者行者若生諸受諸
[28-0876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六張東覺諸
想皆能別知別知受者謂觸因緣受
無有受者別知覺者此計我覺云何
令無謂分別男女等假名相破此想
故則無諸覺如經說諸覺何因所謂
爲想故知但破想故則無諸覺諸覺
無故諸受亦無故知破假名故名慧
分別以慧分別故得漏盡如經中說
行者觀五陰生滅相故能證陰滅故
知一切世間出世間利皆攝在四中
問日有論師言第四禪中能得阿羅
漢果無礙道名爲漏盡是事云何答
日是中無有差別因緣但第四禪中
無礙道名爲漏盡非餘是故不然又
修定爲三種利一爲現樂二爲知見
三爲斷結或說爲二如說爲畢竟盡
故善清淨故生死盡故分利種種性
故是有眼者說道是中前三說斷後
一說知佛於此中不說現樂四無
量定品第一百五十九慈悲
喜捨慈名與瞋相違善心如善知識
爲善知識常求利安行者亦爾爲一
切衆生常求安樂是故此人與一切
衆生爲善知識問日何謂善知
[28-0876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七張東
識相答日常相爲求今世後世利益
安樂終不相違求無益事行者亦爾
但爲衆生求安樂事不求非安樂事
悲名與惱相違慈心所以者何亦爲
衆生求安樂故問日瞋惱有何差別
答日心中生瞋念欲撾打害此衆生
従瞋起身口業則名爲惱又瞋爲惱
因懷瞋心者必能行惱喜名嫉妬相
違慈心妬名見他好事心不忍則生
嫉恚行者見一切衆生得増益事生
大歡喜如自得利問日此三皆是慈
耶答日卽是慈心差別三種所以者
何不瞋名慈有人雖能不瞋而見苦
衆生不能生悲若能於一切衆生中
深行慈心如人見子遭急苦惱爾時
慈心轉名爲悲或有人於他苦中能
生悲心而不能於他増益事中生歡
喜心何以知之有人見怨賊苦尙或
生悲見子得勝己事而不能喜行者
見一切衆生得増益事生歡喜心如
已無異是名爲喜故知慈心差別爲
悲喜問日何所捨故名捨答日隨見
怨親則慈心不等於親則重於中不
[28-0877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八丈東如於
怨轉薄悲喜亦爾是故行者欲令心
等於親捨親於怨捨怨然後於一切
衆生慈心平等悲喜亦爾故經中說
爲斷憎愛修習捨心問日若爾則無
別捨心但以心平等故名爲捨答日
我先說慈心差別爲悲喜等又慈心
以下中上法故有三種能令此三平
等故名爲捨如說以上慈心修習二
禪問日以何方便得此慈心答日後
當說瞋恚過患知此過患已常修慈
心又見慈心利益功德如經中說行
慈心者臥安覺安不見惡夢无護人
愛不毒不兵水火不喪如是一切従
瞋生業無如之何聞此利益故能修
習又行者生念我起瞋恚自受果報
非餘人受故應不瞋而修慈心又行
者思量我以少惡加人則自受多惡
百陪不啻故應離惡又經中說五種
除瞋因緣常當憶念又瞋恚非是行
者所冝又當念前人利益善事除捨
惡事則瞋恚息又當觀前人本未因
緣此人先世或爲我母懷妊生育爲
我勤苦或爲我父兄弟妻子云
[28-0877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十九張東何當
瞋又念來世或當爲我父母兄弟或
作羅漢緣覺諸佛云何可瞋又見惡
人以行惡故兩世受苦是故不瞋又
深觀前人體性善惡若惡人加惡何
故生瞋如火燒人不應瞋也又見前
人爲煩惱所逼不得自在猶如鬼著
何爲生瞋又隨以何因緣修習忍辱
應念此法則瞋恚息慈心増長忍功
德者謂行者生念我若瞋他卽爲凡
鄙與彼無異是故應忍如佛說偈譬
如調象能堪刀箭我亦如是能忍諸
惡又偈說惡口罵詈毁辱瞋恚小人
不堪如石雨鳥惡口罵詈毁辱瞋恚
大人堪受如花雨象是故應忍又以
此惡事迴爲功德以従諸惡成功德
故又行者知此衆生愚癡無識猶如
嬰兒不應瞋也以此方便能修慈心
問日云何修悲答日行者見諸衆生
樂少苦多故生悲心我當云何於苦
衆生更加諸苦又見衆生深貪著樂
則生念言我今云何斷他所願故生
悲心又見苦衆生以現苦故苦見樂
衆生以無常故苦是故一切衆生
[28-0877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張東皆有
苦分或早或晩無得脫者以是因緣
故生悲心問日云何修喜答日行者
見嫉他利者是凡鄙相是故修喜作
如是念我應與衆生樂他今自得則
是助我故應生喜又見此嫉妬空無
所益不能損他但反自害又如經說
嫉妬之過欲離此過故生歡喜問日
云何行捨答日見不等心過欲令心
等是故行捨又行者見貪恚心過故
修行捨問日是無量心在何地中答
日皆在三界問日有論師言従三禪
以上無喜根是事云何答日我不說
喜心是喜根性但爲利他心喜不濁
故名爲喜是四無量皆是慧性問日
云何於無色界有四無量心以色相
故分別衆生彼中壞裂色相云何當
有答日無色衆生亦可分別如經中
說當作有色及無色等又經中說修
慈極遠得遍淨報修悲極遠得空處
報修喜極遠得識處報修捨極遠得
無所有處報故知無色中亦有無量
問日一一地中有一無量心非想非
非想處無耶答日一切處有一
[28-0878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一張東
切但修上慈故生遍淨處以諸業生
相似果報故謂求樂衆生者還得樂
報悲亦如是由有身故多集諸苦虛
空中無色故識處心於緣中深樂住
故捨極無所有處者行者爲想所疲
惓故入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亦
有無量但以細微不了故不說又一
切處有一切隨多故說遍淨中慈最
上故如是等又諸禪定中四無量心
受果報勝以衆生緣故問日有論師
言是四無量但緣欲界衆生是事云
何答日何故不緣餘衆生耶應說因
緣佛於無量經中說行者慈心普覆
四方上下一切衆生色無色界衆生
亦有無常敗壞墮諸惡趣何故不緣
問日有論師言但生欲界行者能現
入無量是事云何答日一切處生皆
能現入問曰若彼中生亦能現入則
福不應盡常生彼中答日如彼中亦
現入禪等諸餘善法而亦有退沒慈
等亦爾問日若有此理何不速退答
日有如是業雖有退因緣而不速退
如欲天等雖有善業亦生惡道是事
[28-0878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二張東亦爾
問日行慈三昧者何故兵刃水火不
能害耶答日是善福深厚諸惡不加
亦爲諸天所守護故問日經說與慈
俱修覺意有漏無漏云何俱修答日
是慈與覺意相順如經中說若人一
心聽法則能斷五蓋修七覺意不可
聽法亦修覺意又經中說汝等比丘
修習慈心我保汝得阿那含果慈心
雖不斷結先以慈心集諸福德智慧
利故得聖道慧能斷諸結故說修慈
得阿那含與慈修覺亦復如是問日
阿羅漢斷衆生想云何行無量心答
日阿羅漢雖入慈心不能集成慈業
以不受生故問日諸佛世尊大悲云
何答日諸佛世尊有如是不思議智
雖知諸法畢竟空而能行大悲深於
凡夫但不得定衆生相問日悲與大
悲有何差別答曰悲名但心憐愍能
成辦事故名大悲所以者何菩薩見
衆生苦爲盡此苦勤修精進又於無
量刧修習所成故名大悲又以智眼
見衆生苦決定發心要當除滅故名
大悲又多所利益故名大悲亦
[28-0878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三張東無障
㝵故名大悲所以者何悲心或念他
惡故生障礙大悲於種種深惡通逵
無礙又悲心或有厚薄不等一切平
等故名大悲又自捨已利但求利他
故名大悲悲不如是是名差別如是
慈等於佛皆名爲大但以悲能救苦
是故獨說五聖
枝三昧品第一百六十經中
說五聖枝三昧謂喜樂清淨心明相
觀相喜是初禪二禪喜相同故名爲
一枝第三禪以離喜樂別爲一枝第
四禪中清淨心名第三枝依此三枝
能生明相觀相是明相與觀相爲因
能壞裂五陰觀五陰空故名觀相能
至泥洹故名爲聖問日經中說聖五
智三昧何者是耶答日佛自說行者
作是念我此三昧聖清淨是名初智
此三昧非凡夫所近是智者所讃是
第二智此三昧寂滅妙離故得是第
三智此三昧現在樂後得樂報是第
四智此三昧我一心入一心出是第
五智佛示定中亦有智慧非但繫心
行者修習定時若生煩惱於中
[28-0879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四張東
生智除此煩惱欲令三昧爲聖清淨
是名初智聖清淨者謂非凡夫所近
是智者所讃非凡夫者謂諸聖人以
得智故不名凡夫此智能破假名是
第二智薄諸煩惱貪等煩惱滅故名
寂滅寂滅故妙離諸煩惱故得名爲
離得此皆是離欲道是第三智隨證
煩惱斷得安隱寂滅離熱樂故名現
樂後樂現樂名離煩惱樂後樂謂泥
洹樂是第四智行者常行無相心故
常一心出入是第五智是故若未生
此第五智者應生若生卽得三昧果
六三昧品第一百六十
一問日經中說六三昧有一相修爲
一相有一相修爲種種相有一相修
爲一相種種相種種相修亦如是何
者是耶答日一相者應是禪定禪定
於一緣中一心行故種種相應是知
見知諸法種種性故於五陰等諸法
中方便故問日云何一相修爲一相
答日若人因定還能生定者是一相
修爲種種相者若人因定能生知見
者是一相修爲一相種種相者若人

[28-0879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五張東定能
生禪定及五陰方便者是種種相修
亦如是問日有論師言一相修爲一
相者若人因第四禪證阿羅漢果是
也一相修爲種種相者若人因第四
禪證五神通者是一相修爲一相種
種相者若人因第四禪證阿羅漢果
及五神通者是種種相修爲種種相
者若人因五枝三昧證阿羅漢果及
五神通者是餘二亦爾是義云何答
日應說因緣何故第四禪及阿羅漢
果是一相五枝三昧及五神通名種
種相又五枝不可爲依五枝三昧是
四禪明相觀相云何依此得阿羅漢
果所以者何要依一禪得阿羅漢果
又亦不應依明相得阿羅漢果是故
非也問日有人說六種入定順入逆
入逆順入順超逆超逆順超是事云
何答日有論師言行者欲趣滅盡定
故次第入出諸禪是故不應若逆若
順爲逆順及超越等五種入出得何
利耶行者欲至滅盡定必應次第入
亦應次第起又若得上地何故更入
下地下地刺棘如人不復樂小
[28-0879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六張東兒戲
又如人以巧不復樂拙是事亦應如
是又若說超越是事不然經中但說
次第入諸禪定行者若能超至第三
何故不能超至四五若言力勢齊此
如人登梯可超一桄不能超二此喻
亦不必定又大力人能至四桄亦有
能越百步是故不然經中雖說佛入
泥洹時逆順超越入諸禪定此經與
正義相違不可信受雖有此言是義
不然所以者何若說行者趣滅盡定
但應順入不湏五種行者若欲直趣
滅定是則不須若欲自試心於禪定
中能自在不退故逆順出入超越如
人乘馬若對敵陣則不湏盤若欲調
習於閑時則可若言下地刺棘不應
入者不以下地勝故便入以是行者
所行道故若言如人不樂小兒戯者
或以因緣爲小兒戲如老伎人終日
儛戲非情所樂爲教習故如是聖人
逆順出入超越諸禪欲示天人及諸
神仙諸禪定中自在力故又佛入泥
洹時欲以深妙禪定熏修舎利故自
在入出逆順超越又人見佛入無
[28-0880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七張東餘泥
洹則猒惡一切諸有爲法是故佛現
珍愛此法汝言此經違正義者是事
不然汝言何故不能超至四者菩薩
蔵中說超越相従初禪起入滅盡定
従滅盡定起乃至入散心中以心力
大故能如是七三
昧品第一百六十二論者
言有七依依初禪得漏盡乃至依無
所有處得漏盡依名因此七處得聖
智慧如說攝心能生實智有人但得
禪定謂之爲足是故佛言此非足也
應依此定更求勝法謂盡諸漏故說
爲依問日云何依此禪定得盡諸漏
答日佛說行者隨以何相何緣入初
禪是行者不復憶念是相是緣但觀
初禪中所有諸色若受想行識如病
如㿈如箭痛惱無常苦空無我如是
觀時心生猒離解脫諸漏乃至無所
有處亦如是但三空處無色可觀行
者見欲界憒乱初禪寂滅然後乃得
是故佛言勿念初禪寂滅樂相但觀
初禪五陰八種過患餘依亦爾問日
欲界何故不說依耶答日湏尸摩
[28-0880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八張東
經中說除七依更有得聖道處故知
欲界亦有問日有人言依初禪邊未
到地得阿羅漢果是事云何答日不
然若未到地有依是則有過若能得
未到地何故不入初禪是故不然問
日非想非非想處何故不說依耶答
日彼中不了定多慧少故不說有依
七想定卽七依也問曰佛何故說七
依名七想定答日外道無眞智故但
依止想一切依止皆爲想所汙不爲
解脫故名想定聖人能破壞想但依
此定直取漏盡故名爲依如說行者
觀此諸法如病如癰等非想非非想
處亦以想不了故不說想定
八解脫品第一百六十三
論者言經中說八解脫初内色想觀
外色行者以此解脫破壞諸色何以
知之第二解脫中說内無色想觀外
色以破内色故言内無色想故知行
者於初解脫中漸壞身色至第二解
脫中内色巳壞伹有外色第三解脫
中外色亦壞故不見内外色是名色
空如波羅延經中說壞裂色相斷滅
[28-0880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二十九張東諸欲
内外無見我問是事四解脫中說心
識空如六種經中說若比丘於五種
中深生猒離餘伹有識當知是中四
解脫壞裂諸識第八解脫一切滅盡
所以者何若滅色滅心則有爲都滅
是名阿羅漢果以如是次第乃得滅
盡是名八解脫有人言初二解脫是
不淨第三解脫名淨此事不然所以
者何是名解脫無有以不淨觀而得
解脫淨觀亦無解脫但以空觀能得
解脫又外道能得淨不淨觀而不名
得解脫問日外道亦能壞裂色相此
事云何答日外道以信解觀破壞色
相非空觀也所以者何如用信解觀
見身巳死棄之塚間虡狩食等問日
外道離色得無色定應有無色解脫
答日外道雖有無色定以貪著故不
名解脫聖人因無色定能觀四陰病
等八事故名解脫問日汝說滅定是
阿羅漢果此事不然所以者何學人
亦名得八解脫汝說滅定名爲漏盡
然則學人應得漏盡答日經中㧾相
說滅不分別言是心滅是煩惱滅
[28-0881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張東如經
中說二種滅一滅二次第滅二種泥
洹一現在泥洹二究竟泥洹亦說二
種安隱一安隱二第一安隱得安隱
者亦二種一得安隱二得第一安隱
是故學人所得非眞實滅又經中說
若比丘能入滅定一切事訖若滅定
非羅漢果則不應說一切事訖問日
學人實不得八解脫耶答日經中說
學人得九次第定不說得滅盡行者
若得滅盡而不能入諸禪定名慧解
脫若能入諸禪定而不得滅盡是名
身證若二俱得名俱解脫所以者何
諸漏是一分障禪定法是一分得解
脫二分名俱解脫問日諸次第中滅
諸解脫中滅有異耶答日名同而義
異次第中滅名心心數滅解脫中滅
名諸煩惱滅如經中說諸行次第滅
謂入初禪語言滅入二禪覺觀滅入
三禪喜滅入四禪樂滅入空處色相
滅入識處空相滅入無所有處識相
滅入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想滅入
滅盡定諸想受滅於此諸滅更有勝
滅所謂行者於貪恚癡心猒得
[28-0881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一張東
解脫問日云何知次第中心心數滅
解脫中諸煩惱滅答日滅名雖同義
應有異次第中說想受滅解脫中說
無明觸受滅所以者何従假名生受
破假名則滅次第中不爾諸經中如
是差別若直說行者得滅盡則一切
事訖當知爲證泥洹時諸煩惱滅不
說心心數滅問日若八解脫是滅煩
惱法則一切阿羅漢悉皆應得答日皆
得但不能入若得諸禪定則能得入
問日行者若無禪定云何能得身心
空及盡諸煩惱答日是人有定而不
能證更有如電三昧因是三昧得盡
煩惱如經中說我見比丘欲取衣時
有煩惱取衣巳卽無煩惱如是等所
以者何心如電三昧如金剛眞智能
破煩惱又此義佛第三力中說所謂
諸禪解脫三昧入垢淨差別如實知
於中禪名四禪有人言四禪四無色
定皆名爲禪解脫名八解脫三昧名
一念中如電三昧入名禪解脫三昧
中得自在力如舎利弗說我於七覺
中能自在出入故知慧解脫阿羅漢
[28-0881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二張東
有諸禪定但不能入深修習故能自
在入問日阿羅漢何故有不深修習
諸禪定者答日是人得道所作巳辦
樂行捨心故不善習若無捨心則入
定無難如經中說行者善修四如意
足能吹雪山令爲塵未何况死無明
耶故知八解脫中說漏盡滅非入定
滅又經中說有明性有空性有無邊
虛空性有無邊識性有無所有性有
非想非非想性有滅性因闇故有明
性因不空故有空性因色故有無邊
虛空性因無邊虛空性故有無邊識
性因無邊識故有無所有性因無所
有故有非想非非想性因五陰
故有滅性若不能破壞五陰假名相
是名爲闇若能破壞五陰假名則名
明性如佛教一比丘汝於空諸行中
當觀諸行空自調伏心如人持燈入
空室中所見皆空行者取色證此色
滅是名空性外道因無邊虛空處得
離色乃至因非想非非想處離無所
有處因諸陰有滅性者行者所有思
量所有作起皆滅爲妙是名因諸陰
有滅
[28-0882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三張東性問
日是諸性依何定得答日經中說明
性乃至非想非非想性皆以自行入
定故得謂行緣有爲道故得所以者
何緣色初智是名明性第二性亦取
色取已分別令空如是乃至非想非
非想性滅性入滅性一切有爲法空
故得是中滅盡諸有爲故故知此中
說滅名爲漏盡泥洹問日此諸解脫
在何地中答日行者欲破壞色或依
欲界繫定或依色界定能得色空一切地中能
得心空問日此解脫幾有漏幾無漏
答日是空性故一切無漏八勝品
第一百六十四初勝處
内色想見外色少若好若醜於是諸
色勝知勝見故名勝處第二内色想
見外色多第三内無色想見外色少
第四内無色想見外色多第五内無
色想見外靑色靑形靑光如憂摩伽
花如眞靑染波羅㮈衣第六見黃第
七見亦第八見白行者見如是等無
量諸色所以者何非但有此靑等四
色以略說故有八勝處行者若能以
空壞裂諸色爾時名爲勝處
[28-0882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四張東
問日誰能得此答日是佛弟子非餘
人也問日是八勝處在何地中答日
在欲色界問日爲有漏爲無漏答日
先是有漏以空壞色則名無漏問日
何故此法獨名勝處答日此是行者
所貪著處是故佛爲弟子說名勝處
示勝此緣故
初禪品第一百六十五
九次第定四禪四無色定及滅盡定
初禪者如經中說行者離諸欲諸惡
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
問日應但說初禪相何故乃說離諸
欲耶答日有人諦言世間無有能離
欲者以世人皆處五欲中故無人眼
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
味身不覺觸故說離欲欲名欲心非
是色等如說色等諸物不名爲欲何
以知之有精進者色等猶在而能斷
欲又經中說色等是分不名爲欲是
中貪心則名爲欲若生貪心則求諸
欲求欲因緣故有貪恚鞭杖殺害惡
法隨逐如火因經中說因愛生求等
故知離貪欲故名爲離欲有人言離
[28-0882c]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五張東色等
五欲名爲離欲離惡不善法名離五
蓋初禪近散乱心故名有覺又此行
者定力未成散乱心發故名有覺如
經中說我行有覺有觀行當知佛說
散心爲覺是覺漸微攝心轉深則名
爲觀隨定成就心不多散是時名觀是
觀隨逐行者至禪中間若離覺觀得
喜名離生喜是喜初得能利益身故
名爲樂是離覺觀喜住一緣中是名
爲禪是禪爲覺觀所乱故得異身果
報以下中上差別故有梵衆天梵輔
天大梵天問日若離覺觀喜名初禪
者則不復以五枝爲初禪若離覺觀
與第二禪有何差別又經中說初禪
有覺有觀猗樂異喜亦異若喜卽是
樂則七覺意中不應別說猗覺意也
答日汝言初禪無五枝是事不然不
說五枝是初禪性初禪近地有此覺
觀故名爲枝問日若近地有法數爲
枝者初禪亦近五欲則應說爲枝答
日五欲不名爲近此行者心巳離故
又初禪次第不起欲心又五欲不住
爲初禪枝枝名爲因因卽是分
[28-0883a]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六張東如
聖道分集會具等覺觀亦爾是初禪
因若行者定心於緣中退還取定相
攝心於緣憶念本相是名覺觀故知
覺觀是初禪因第二禪中定心巳成
是故不以覺觀爲因亦二禪次第不
生覺觀若汝說初禪與覺觀俱是亦
不然従初禪起次生覺觀以雜覺觀
故名爲俱如與弟子俱行唯小相
界名爲俱又此地中有生因緣故名
有覺觀如鬼病人雖不發時亦名爲
病是人爲鬼所汙有緣還發故名爲
病又樂受卽是喜但差別說亦従猗
別說爲樂如經中說得身猗則受樂
問日若爾初禪何故說五枝耶答日
隨時說五如七覺意得時節故名一
四覺意是中說有身猗心猗而實無身
猗但心樂故身亦受樂喜亦如是初
來在身名爲喜樂喜初得相故名爲
樂後但名喜以時異故又無別猗法
但喜生時身心無麤重法柔軟調適
故名日猗如病四大滅無病四大生
是人名樂猗亦如是又於除滅中亦
說名猗如經中說諸行次第滅如
[28-0883b]
成實論卷苐十二苐三十七張東
入初禪語言滅乃至入滅盡定諸想
受滅是故無別猗法若說初禪與覺
觀相應是亦不然所以者何經中說
行者若入初禪則語言滅覺觀是語
言因云何有語言因而語言滅若謂
覺觀猶在但語言滅者若人在欲界
心不語言時亦名爲滅問日若初禪
中無覺觀者應名爲聖默然而佛但
說二禪爲聖默然不說初禪故知初
禪應有覺觀答日以近覺觀故不說
默然非覺觀相應故不說也又經中
說初禪有音聲刺故不說默然問日
初禪何故以音聲爲刺答日初禪住
定心弱如花上水第二禪等住定心
强如漆漆木又觸等亦名爲初禪刺
以觸能令起初禪故二禪等不爾所
以者何以初禪中諸識不滅故第二
禪等五識滅故
成實論卷第十二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