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83 雜集論述記-唐-窺基 (CBETA)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八論本七八
大慈恩寺沙門 基 撰


隨煩惱中有二初通者後別者別中由此隨下釋立
三所以隨惱於心釋得名第八大論云倒染心故名
隨煩惱令不離染等三句貪瞋癡如次八十九說為
三不善根極重故當色無色界貪瞋癡非隨增也或
彼種故此中不立由此三故皆令不離染等若上界
貪等能令離染故第八云數起現行名纏彼不及此
此加纏繞於心八十九云一切煩惱由現行者悉名
為纏故然有八種於四時數數現行謂修戒學無慚
愧數行為障修定學時惛沉睡眠數行為障修慧學
[008-0108a]
時簡擇法故掉舉惡行數行為障同法者展轉受用
財法嫉慳障二俱通財法暴流中第八云深難渡故
順流漂故名暴流此中但有隨生死流漂溺鼓動隨
順生死雜染義解無彼深難渡義由此漂皷故深難
渡八十九云欲貪瞋癡等欲界所繫煩惱行者欲界
所繫上品煩惱未斷未知名欲暴流有見無明三種
亦取增上為暴流體謂欲界未得離欲除諸外道名
欲暴流已得離欲名有暴流若諸外道從多以論當
知有餘二種暴流謂諸惡見略攝為一名見暴流惡
見因緣略攝為一名無明暴流此中意說除諸外道
餘未離欲所起上品貪嗔等一切欲界煩惱名欲暴
流除外道亦離欲色無色界一切上品煩惱名有暴
流見之與無明取三界外道上品見癡為體不取中
下名義不相當非暴流故又諸非外道所有我邊見
癡亦名欲有二流非邪梵行故外道所有貪瞋等亦
名為見流所攝從多門論見為首故又解名暴流故
先取上品中下亦是不爾攝法即不盡多分外道起
見無用設餘人無明及見相從亦彼所攝邪梵行求
者亦多門論故不爾三漏中無明漏應名外道起但
以非外道二求上下界異故後二外道中能依所依
分故非二俱希涅槃故取八十九文釋此大好論釋
二由有愚癡者是無明本推求解脫三見也及顛倒
加行二取也。


軛中第八云邪行方便是軛義如車軛引車方便故
[008-0108b]
此中云障礙離繫違背清淨即如軛軛牛令不能出
體喻障離緣今不取障牛喻離繫第八以車喻邪行
軛引導之亦不相違合二義解軛八十九云若諸煩
惱等分行者非增非減即上所說一切煩惱說名為
軛下品非二攝相非暴流及非軛。


取中第八云能取自身相續不絕是取此中二義一
執取諍根二執取後有彼唯後一八十九云依在家
品外道出家品建立四取若所取若能取若所為取
皆是取即欲見戒禁我語是所取此四種貪欲是能
取為得諸欲及為受用故起初取由貪利養恭敬力
故或為誥責他所立論或為免脫他所徵難故起第
二取奢摩他支為所依止為所建立為欲往趣世間
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三摩鉢底起第三取為欲
隨說分別所計作業受果所有士夫及為隨說流轉
還滅士夫之相起我語取由是世尊言我為諸取遍
知永斷正論大師故於此法誓修行者雖帶煩惱命
終而不於彼建立諸取彼於諸欲無所顧戀而出家
故於見戒我語無執受故乃至廣說惡說法者有二
差別等邪分別見之所受持故身護語護說名為戒
隨此所受形服飲食威儀行相說名禁性名戒遮名
禁諦故住故論說有我名為我語執有實物說名諦
故執可安立說名住故又第二復次欲愛為緣立初
取依止智論利養恭敬等愛為緣立見取定愛為緣
立戒禁取有無有愛為緣立我語取此論一復次釋
[008-0108c]
總云復說。


繫中第八云難可解脫故名為繫此云以能障礙定
意性身故名為繫彼據性難解此據所證難二種相
似八十九唯依外道建立此二放逸外道第三不放
逸外道後一俱外道或此中初二依在家品後二外
道出家品此即彼不論彼論仍云如前說應勘之。


蓋中第八云覆真實義此云能令善品不得顯了一
切皆是彼依勝法此據通門或彼即此非要實真理
然此唯釋令善不轉乃蓋有為善法非真實義據實
近心遠通妙理或得隨者轉變亦通妙理八十九中
第一違聖教欲所漂淪第二違可愛樂法不堪訶諫
第三違定無由得止第四違慧觀品不生唯第五則
由違背於法論議無倒决擇審諦諸法大師聖教涅
槃勝解何故論中疑障於捨前纏之中說嫉慳為捨
障此說兼義令初捨不生彼說纏習起數纏繞此說
初障彼說後障又此中止舉捨如前止舉捨此即初
修止觀品及久修滿平等住名捨即八十九五義故
說為障與前不同大論第十一廣說五通相今以五
門分別一出體二釋名三廢立唯於三位為增勝障
或如八十九五位為增勝障所以不取餘根本惑中
無明通障不別障慢高舉順生善品五見染慧相非
能障所障即慧等故不說自體障總而言之於此五
位初習善時餘障據此相不及此五所云此勝故立
之此三大論文自有第四明通相第五明此五果如
[008-0109a]
食非食此五果如第十一由[惛-氏+尤-尢+氏]睡近而相順生諸煩
惱故合立蓋掉悔同一境轉故合立蓋一一如彼大
好此唯欲界今通定散二位為論瑜伽第十一總說
為諸定之障。


株[桓-旦+几]中文有二初出體二釋名此以難斷釋第八云
壞善稼田各望一說心不調論貪也無所堪能瞋也
難可解脫癡也或由三故並不調順背正理無堪任
多梗澁難解脫名難斷障八十九云心不調柔心極
愚昧於得自義能作衰損故合此中及第八二釋方
同八十九。


垢中第八云自性染汙此云點染不淨同之八十九
同。


燒害中第八云常害常能為害由此故感生老苦常
為害也與此同八十九云由此數行恒常流溢燒惱
身心極為衰損說名燒害然不現在為損此依當來
為損或第八或通亦得。


箭中於諸有財三寶四諦依愛疑門能射傷者謂於
有及財生愛於諦寶中生疑此二為門由三毒能射
傷諸行者背諦寶處三有故瑜伽第八云不靜相故
遠所隨故名箭此中意說不安靜如箭無絕無始相
隨常為傷害故八十九云為貪嗔癡遠離慙愧起無
慙愧一向無間不可制伏能射傷故。


所有者此從果名應名能有財物恐怖散亂等名所
有所有由貪等故從果為名第八云能攝依事財物
[008-0109b]
是所依事此能攝彼故從果八十九云若貪等三慚
愧間雜由相續故非剎那故有可制伏故名所有是
繫所攝極下穢義此依有勝善根者說故。


惡行從果為名道亦爾此中解不善根復有二十四
彼別解之即有二十五大門中以等同云不善法依
名根根義如唯識第六二義解之。


三漏中一出體如第六十四說三漏全別應取會出
體八十九欲界一切煩惱唯除無明說名欲漏諸色
無色界一切煩惱唯除無明說名有漏若諸有情或
未離欲或已離欲除諸外道所有邪僻分別愚癡所
生惡見蔽覆其心依此惡見於彼諸欲一分尋求一
分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於彼三界所有無明總
攝為一名無明漏能依分二所依即一二釋名第八
云流動其心名漏此中亦爾由煩惱等令心連注流
散不絕名為漏毀責為名觀八十九唯言煩惱不取
於隨舉勝為名通諸染法為漏體故三廢立一切煩
惱名為因門唯此一門通諸染位顯諸八隨亦遍染
心起非根本依唯應一門根本依攝以所別立餘合
為一能依種種差別依界二分所以無異名一以所
從能亦應有二以能隨所亦應有一但以能有多種
欲隨界分多所依欲有纏相應等四欲少但合通四
七漏相正攝謂見修受念根惡親近隨應立初二於
餘五漏具非漏五問答分別何故流軛等離見別立
此不爾耶彼異生外道能依所依開合而說此總一
[008-0109c]
切開合而論各據一義不相違也。


匱中第八云能令受用無有厭足名為匱所以彼論
依無足無足即貧苦所惱。


熱中執著相好起愛染故燒惱身心第八能令所欲
常有遺乏故名燒令彼趣燒即是此中匱也彼熱燒
二是此一故下文燒所集善根薪名火是此熱惱從
果為名諍與熾然亦從果惡業為熾然稠林亦爾第
八種種自身大樹聚集故名稠林稠林本故令諸有
情處在生死本因三毒及大樹稠林難可出離生死
因即三毒三毒果即生死生死即稠林稠林由大樹
大樹即三毒三毒起生死稠林故。


拘礙者第八云能令眾生樂著種種妙欲塵故能障
證得出世法故名拘礙初即此二後即此三此五拘
礙即第八五拘礙教授亦如瑜伽第二十七有四教
授謂無倒次第教及證教誡如前第一卷三輪等中
具說。


邪行中迷境界者迷事此二通內外總別境界故從
外立名此中迷有情不說總緣行故雖亦緣有情起
於貪瞋然依境界門起故迷所知境通理事故迷見
者見為隨故迷對治據勝故實亦非對治去來等是
不明通相此中據貪增表不與身邊俱者說故或說
與彼俱行相淺近故但迷境界非所知也於滅道起
懸崖想者起難修證心故返生煩惱餘可知。


拘礙中五初五拘礙依瑜伽第八釋煩惱名能令眾
[008-0110a]
生樂著種種妙欲塵能障證得出世法故名為拘礙
初是此五拘礙後是此由此不能修諸善法即二義
一拘住二不能行出第三無所覺者謂樂著妙境不
曾隨順大師教授前邪攝者不正行相染識之相名
邪行。


第七界門有三初明界地具足多少次明界地五受
後明界地在識相應此中相應同五十八不同五十
九及唯識第六五十九云先辨煩惱諸根相應但約
麤相道理建立令初行者解無亂故今約巨細道理
建立令久行者了自他身種種行解差別轉故明界
地五受相應中有二初明別相應後問答一切與捨
相應道理初中有七唯除第四身見等准慢餘一切
文有二處初論本後釋論第三慢中初論本後釋論
釋論中初辨欲界不與樂相塵後問答辨初二定云
何與樂相應心悅者欣行故由離憂苦現行故欣悅
心踊者動踊異第三定樂彼樂靜故心適者怡適簡
捨受非怡適故心調者和調顯喜自體安適受總通
上此上所說安適受非不安適故即心所中受所攝
非一言心悅等故謂即是心今簡心所故言受所攝
或心調安適總是一句此四句意識之受能此四是
意識所攝伏非合說心所皆有此等此心所有悅等
者是受所攝由第六意識俱受能令心悅等有如是
相狀謂已轉依者謂除惛沉無堪任麤重障故得此
根本定等名堪任所依名已得轉依者如顯揚第二
[008-0110b]
卷引經言如經言離欲惡不善法故有尋有伺離生
喜樂初靜慮具足住等次第之經乃至廣說證樂等
由阿賴耶識別攝所依身由彼意識喜受故而得怡
悅安適邊受此是受所攝此安適之受此是數所攝
此經意說下雙釋上二經意皆得踊悅上文解前喜
又令下解前樂疑上靜慮行相者所引持者由先入
彼何受定今引此煩惱心生故名所引所引即所持
由定相應持此故也眾者種類義即五部類名眾惑
非一名眾解四諦惑各十或二門不同中引三藏兩
解一云所迷門有十依能治有八三有八如唯識會
二云依所迷真理門各十依廢旨論調詮門三各八
二行唯苦故若迷此起邪行即見此所斷此以能緣
屬所迷斷者為所迷度依多迷少依少迷多等四句
不定故如唯識第六樞要或以所緣為所迷或以所
依為所迷隨一若說境即苦集煩惱通緣五門應通
五斷若以所依為所迷見修四諦煩惱間生亦所斷
故名隨增者依增者從依緣增者從緣不解何諦理
迷何諦增故問若緣此為境即迷此起邪行耶此問
欲界緣此為境即迷此故依緣俱增耶故答不必爾
等類諦中隨所應者滅道與苦果別故。


眾中有二初總後別別中有二初解見道惑後解修
道惑見修惑中各有二初別解後結之初中各有三
三界別故於欲界四諦中初本論後釋師問答駄索
迦奴兒也初解欲界修惑中有二初論本別舉名數
[008-0110c]
後釋師解相相中有三初問答我見次邊見後解貪
等四除依緣見生者我見中有二初問後答答中有
二初論答後引經經中有三初法次喻後合法中佛
告奴兒准此即應於五取蘊有我慢等文中闕見字
或喻有二證見道者告奴兒非眾告不爾何故下於
慢等佛不言我見欲者貪也隨眠者我見我見細故
俱生故名隨眠或慢貪種子名隨眠永斷集知苦滅
滅吐道勝又斷者現纏知者知苦斷緣纏未來苦果
未永滅隨眠種子未永吐或因未斷果未知未無間
道滅未解脫道吐總緣作意即佛地論六解及緣起
下卷五十九等但說無常苦無我三行相引不論空
行即無我行遮表異故三無上勘中邊分別下卷從
斷三世中如五十九。


明業大文有二初問後答答中有三初略標二五業
次思業云何等下廣解初所標後第八卷如世尊說
有情業異熟不可思議依經釋思議不思議業初略
中有二初明二業後標五業何等思業下廣明中有
二初標思業思己業後又此身語意三業下廣此二
業由五業者唯明一相作用名業非正解善不善業
集諦所收後不重辨。


廣二業中大文分三初廣前思己業是善不善根本
業道狹故先明如契經言有三種業謂福業非福業
不動業下廣明思業通加行根本後起一切俱名為
思業業道重者由前思已方作故狹此但總名故言
[008-0111a]
思已後又業差別有三種謂律儀業下重亦廣明前
二業初明思己業中有五一正明根本業道二以五
門分別業道三明故思業四明決定業五明受果業
釋論五業論本唯言意多分別加行業以全故釋論
云頗亦兼有作用證得此之少分不離前加行攝已
盡故論本不明釋論以少義有故略實辨不善業道
名中殺生不與取欲邪行三唯依主虗誑離間麤惡
雜穢通依主持業心想虗誑等故後三唯持業善業
道中初七唯依主後二無所名其正即見見之體即
正故持業也業道體性前三如唯識第一成業及五
十三等皆以發身語思以為表無表戒體即動發勝
思後三如名亦以發貪瞋邪見三思為不善業道體
以無貪無瞋正見三為善自性取極重善惡法以為
業道體性然此有加行根本後起釋總名中第六十
云思是業而非業道身語前七亦業亦道貪恚邪見
業道非業唯識第一等云第三思為前二思所遊履
通生苦樂異熟果故名道此中何故說思非也此說
初二思彼說第三思故不相違又與貪等現相應思
等不望過未橫論是業非業道此中竪論故業亦道
第三界繫若十不善業道六十云唯欲界繫亦唯能
感欲界異熟非於餘處不遮上界有善業道也色界
天等受戒等有善十業道無色唯後三欲界地獄眾
生亦得具惡雜穢嗔恚無餘若說地獄有分別煩惱
造業不妨有邪見今正義無故餘人有後三地獄者
[008-0111b]
無殺生等事十輪陀羅尼經地獄眾生亦聽法何妨
受戒菩薩於彼化眾生故十善業道通一切處第六
十云殺生邪欲虗誑離間麤惡嗔恚此之六種有情
處起雜穢語名身處起不與取及貪欲資財處起邪
見業道諸行處起今正云六有情處起一非情處起
三通情非情處起意樂業者此中有二謂想意樂及
起當作意樂瑜伽分為二謂第二想第三欲樂無此
加行彼想云於彼非彼想非於彼彼想於彼彼想非
於彼非彼想唯第三是業道相第三欲樂云顛倒所
作此中起當作意樂即彼第三欲樂由有倒無倒想
樂欲所作此中加行謂或自或他發起所作三業即
殺等方便即樂欲境故彼合樂欲心境一處所以無
加行此以想欲同能緣一處明三業境一處明開合
欲樂異亦不相違然本地第九說一起欲樂二起染
汙心三起方便四事究竟五十九說染心說三根等
廣說句數究竟中或於後時如造作業業未究竟處
分者受五戒時彼事方遂成業道不答正明不成過
八戒限遂成善心息故如不律儀受戒過分遂成不
律儀唯五戒等不成作心畢竟不作故先已作者尚
不增長況新生者說相後雖敗善心亦不成先邀畢
竟故不與取究竟此云取為己有瑜伽約移離本處
或拒債受寄不還等如彼五十九非分者非支也雖
己妻妾除產門餘皆非分非時有五謂穢下胎圓乳
兒齋戒病時非處有四謂尊所會處靈廟眾前非地
[008-0111c]
謂高下乃至伽藍等非量極及五不應理取邪非理
不作世禮也及自他一切男不男顯隱自作媒他並
為交會究竟以下業道一一如五十九大好忩忩不
復述誑離必令他解方成業道意樂滿故雜麤但發
即成不待他解不解即究竟故以遂本心亦有名故
令他知已發麤惡言私處罵不即遂其心故也瞋恚
亦爾論說此二業道唯情處起故如經云故思造業
云何名為故思造業中此說五業瑜伽第九說二種
一增長二不增長不增長有十一夢所作二無知三
無故思四不利不數五狂亂六失念七非樂欲八自
性無記九悔所損惱十對治所損業除此所餘名為
增長彼十中一夢二無知三狂亂此失念此之四種
即此第三無所了知彼非樂欲一種通攝此初二教
勑及勸請故以彼無故思是請作故或彼無故思即
此他教勑彼非樂欲是此勸請唯彼論中不利不數
及悔所損并對治損此中不說此說非彼三種業此
論利數非損之業故彼自性無記非此善不善業故
此中不說第六十卷說有四句第一作而不增長有
五一無識稚童二夢三不思而作四自無欲五起悔
對治本地十中除不利不數狂亂失念自性無記四
種彼說明利或數非狂亂等業故第五對治中具攝
本地第九第十業其無識稚童及夢即此論五中第
三無所了知攝不思無欲初二門攝其悔對治此中
不說說未悔對治業故六十卷四句中第二句非此
[008-0112a]
中有第三句第四句皆可知初七業道具四句有非
作而增意數思故貪恚邪見無此一偏句無不作而
增長思量增長而作故第六十說有四業一異熟定
二分位定三俱四不俱今此三決定第二異熟即彼
第一此第三即彼第三定或亦是彼第二彼但論諸
果定不此三業定此中論定故無彼第四俱不定。


第五大段明異熟中有五一不善業道果二善業道
果三明引滿果四明一多果業五業受果先後不善
業果中初論本後釋論師別配屬三業下中上受惡
趣果此總別果通論人天亦有不善別果故此中虗
誑語故多臰穢與麤惡語合說得果不爾如何得臰
穢然有誑即離間亦有麤即雜穢便成二業為一業
耶准六十云亦牽亦殺增上似一前後生二此語業
道其必同時彼要移處命斷等異故成二也然竊處
他獨殺之不移本處二業俱成不同瑜伽此中三果
與瑜伽第九及六十相思應勘會之其等流果多分
增上果中假說等流內法不與外法為等流故如殺
短命等一切應思復有一業由一業得一身中瑜伽
六十以一剎那約現生後受為名名現法受等即此
中第二句如經言有三種業謂福非福不動業等下
第二解思業大文有五初標解福等三業第二解經
無明發業差別第三解不善業道三根為加行究竟
第四解共不共業等經第五解彼彼丈夫如是如是
業還受如是如是異熟經初中有二初標三業後釋
[008-0112b]
釋中有二初論本師略釋後釋論師問答解不動業
名釋此三名唯識第八瑜伽第九云福業者謂感善
趣異熟及順五趣受善業非福謂感惡趣異熟及順
五趣受不善業不動業者謂感色無色界異熟及順
色無色受善業何故善業得順五趣二釋如唯識疏
及第九瑜伽抄此中色無色業界地決定者此除中
有謗及五淨居并自在天處餘一切地定故此中轉
者必上極邪見謗涅槃深所資下業必勝無漏種種
熏修餘任運業不能轉故不同欲界地汎爾隨依何
品諸業皆轉動故凡位持經亦能轉易況得聖道又
處可轉趣地不可轉豈欲界業趣地轉耶此解不可
或從多分下三定業不可轉故其定地攝故因成不
動生得善相從亦名不動定時故。


第二大段解二愚發業中有二初問後答答中有二
初論本後釋論師論本中答有二初標後略解之此
中問即瑜伽中十問同彼云福不動行由正簡擇力
而起何因仍用無明為緣彼文答總不及此文然是
二愚皆應名異熟皆應名真實義俱不解異熟俱不
達諦真實義故然異熟據麤果迷相深從增為名真
實愚於迷果義淺不解諦理故所以從本為稱又云
據人天苦得諦理者知之不知諦理者迷之故名真
實愚其三惡道苦世俗者了今仍此迷為首名異熟
故瑜伽名世俗苦及勝義苦或三界苦總名異熟不
解一切苦故造非福唯不解四諦理解三惡道苦果
[008-0112c]
故名真實義不解三苦唯在人天狹故從本名為麤
惡此之二愚見道斷唯識第八自有誠文瑜伽不如
實知諸諦道理若住正念或作福業或作有漏修行
引不動業若不住正念乃發非福業故知皆見諦斷
此論下文亦即見諦不造業明皆見道斷云何說異
熟愚修道斷耶此但迷理然有麤細麤發非福細發
餘二由彼一向並染汙性非謂業唯染故善信解麁
惡異熟或一切異熟有此正見行相即住正念不造
非福今既無明與非福合時此念必不容受信解麁
果異熟等之行相正見也真實義愚中未見諦迹雖
起善心由隨眠所縛後生現行不了三界人天細苦
便發二業若依緣起經外道異生二業皆用四無明
為緣內生放逸三無明為緣不放逸非無明為緣者
亦有隨眠為顯三別讚諦深達不說有之入見道中
方斷種故若不爾者十王位異熟果何時造耶必以
欲資故業而王故或彼不動唯別異熟非總不能感
總報故此說為非無明引十王業往昔來不放逸時
作今資故生此有何失如生大自在天。


第三大段三根發業究竟中瑜伽第六十廣說其相
如彼應知一切同此唯廣略有異此文有四例如文
三根正發善惡業者無明助者不定此中三不善根
發十不善業者隨增義說非不用癡緣起經說無明
具十一殊勝事故近因遠因等皆如理應思三思之
中分別同性剎剎等起等皆如理應思此殺生時以
[008-0113a]
瞋為究竟者遣使殺生此人或受八戒引起善心等
無瞋心云何由瞋究竟二義一云據自殺二云處分
時已有瞋恚業究竟故非據無表故不相違餘一切
皆如是。


第四大段釋共不共業中有二初引經後問答釋釋
有二初解共不共後解強劣力共不共中分三初解
共次解不共後解共不共或後令他是此唯識第二
卷四塵定變他五根有二諍此中共不共多分用不
用以為二別即共中不共中皆各有二業廣如彼抄
此中言說為增上緣者瑜伽第五十一說第二解強
劣業中初解強力後例劣業強力初問後答答中有
十初對治中云令當受那落迦業轉成現受瑜伽六
十云諸阿羅漢所有不善決定受業或於前生所作
或於此生先異生位所作由少輕苦之所逼惱便名
果報已熟若已轉依果報種子皆永斷故一切不受
所以者何由佛世尊依未解脫相續建立定受業故
此中兩釋一云即初二果等從當為名名阿羅漢阿
羅漢名已轉依一切不受苦二云即阿羅漢如前唯
識樞要釋又六十下文云又惡趣業預流者皆已斷
盡若諸異生世間離欲或復生上一切皆伏而未永
斷若不還果身仍住此或復上生及阿羅漢諸不善
業皆畢竟斷若已證入清淨意樂地菩薩一切不善
業皆畢竟斷此但由不忘念力所制持故非由煩惱
得離繫故如第十抄解此中二文相違即從當果為
[008-0113b]
名勝其無學地推求非異熟阿羅漢道盡故是現違
緣應華果相即惡趣果預流已無其不善業者別報
應人天中受果者輕故可轉非三惡業彼抄三解一
云從當果為名二殘麁重得果非不善在已斷故三
不障果故此殘業猶在已得轉依亦有三解一云入
有餘涅槃即從當果是從極果語不還者已斷故二
約有餘不善業已無殘異熟麁重故三無餘依名轉
依如前配前三此義大難應思之此中轉令現受者
諸持經德力非將無漏對治三惡業六十云得預流
時一切斷盡故此解順無學不受義若順受義此是
別報惡道生後現報報定時不定業也餘不可轉又
若現業應轉不受者不定業或已轉依者定業已解
脫故不受依未解脫身建立定業阿闍世等懺悔聞
大乘餘依此解教記招引語定受少時若依前判一
切不受懺悔聞大乘力已轉依不受輕故唯依不增
長業轉故不必受異熟此中強力此中論本文勢取
所對治者故思不善業以定受故釋論下解乃取能
治為強以下成上取對治道望彼補特伽羅所有故
思定業名為強也又取所治下文云轉變滅故者轉
變謂地獄業成現法受故滅者現法之業不受故向
上配之也第四強力異熟決定聖道不能斷有二義
一者順前從當名無學此業在身必不得入聖聖道
不能斷故二者即順前無學有苦根即此文為證若
總報決定惡業障聖不入若別報定報不障入聖聖
[008-0113c]
道不斷聖者身中受異熟此十強力業中初二能治
強次三所治強次二合二名強次一唯所治名強次
一合二名強後一唯能治強或初七有性者業次一
無性者業後二合二業初中分三初二能治次三所
治後二合二第十業聚集前九別散第十業中有九
從初至後展轉修習勝中如理應思。


第五大段有三初引經為證次釋後結釋中有二初
遮解後開解遮解中有二初論本後釋論釋論有三
初解不應行梵行次解盡苦際後結之。


論本第八卷


此下第三雙解思業思己業中大文分七一解律儀
等三業此中律不律儀是思己處中通思業第二解
順三受業第三解順現受等三業第四解黑黑等四
業第五解三染三淨業第六解施戒等清淨業第七
解白業等經如世尊說如是有情皆由自業業所乖
諍下是初中有二初標後釋釋中分三三業異故初
中復二初烈三後釋三釋中文分三三業異故。


別解脫中分三初烈七眾後隨別釋以近事中即離
男女近住總是一近事類總顯一名不取女為二永
年承事名近事暫近依止故名近住不律儀者如惡
尸羅非尸羅名惡以尸羅清涼義故惡他清涼不可
儀式名不律儀非惡儀式也不同惡見推求名見其
體亦惡清涼名尸羅惡法非尸羅。


隨別釋中分三初門建立三類所因後問答鄔波索
[008-0114a]
迦戒受人寬狹初中有三三類異故何故出家眾中
立有差別非在家者出家者法斷故非在家所以出
家男女別說不同在家已出家者有餘學在家亦有
近住此為別也而出家中苾蒭是二尼立三如五十
三解瑜伽五十三云何故世尊建立苾蒭近事近住
三種律儀答由三因故謂所化生有三種類或有能
行離惡行行及離欲行或有能行離惡行行非離欲
行或不能行離惡行行及離欲行依初類立苾蒭戒
即身二語四名惡行婬欲名欲行一根本罪性名惡
行熟貪名欲依第二所化立近事此中身三語一名
惡行正婬欲名欲行以邪是根本罪故所名惡行彼
亦離故何以故非居家迫迮現處欲塵俗而能一向
相續圓滿護眾學處依第三所化立近住何以故由
此不能究竟行俱離行但當勸進攝受二因勿彼自
謂重擔所鎮謂前三支修離惡行其後四支修離欲
行離非梵行俱修二種以後四種謂不飲酒等後四
非為遮性罪但由貪欲處起名離欲行有解於五欲
莊嚴處起故名欲行若依此解離非梵行云何名離
欲行耶今解不依性罪名離惡行惡行性是惡故後
四遮貪欲名離欲行離非梵行俱修二種者以離邪
欲性罪故名修離惡行暫時正婬亦不通故制其貪
欲名離欲行不同出家出家之人一切必離若犯正
邪悉名惡行在家許畜但邪名性罪正名貪欲不是
業道今遮貪欲但名離欲行。
[008-0114b]


問何故律儀分成三類而但總立一不律儀律儀難
尅漸教令圓滿惡行易成不依漸學修學一分中所
學一分名近事不學者名處中其一切犯戒失戒亦
爾近事即有一分近住亦爾以類同故出家之戒唯
四根本可具方成此中仍有犯重失不失二義如常
其餘三若不持語四亦成苾蒭等四重根本故謂近
事近住無犯重捨非道器故或說近事容有一分近
住不爾期心極近不容行故二起前後問何故律儀
有持一分得名律儀不律儀要須具受答不律儀惡
心猛要全律儀少分心猛即歒於彼善法勝故又但
作一分猛者亦不律儀如律儀一分成故即無妨難
但以上品思發成律儀不律儀中下成處中其中仍
各分三品苾蒭戒何故要七由具四支一謂受學學
處二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三軌則所行皆悉圓滿
第四見微細罪生大怖畏即聲聞六處由此具七不
爾不具近事有三支一離最勝損他支謂身三種二
越受重修行支謂離妄語妄語者不能重修行故三
不越所受支謂離飲諸酒飲諸酒便越所受故近住
由五支一離損害他支謂離殺生不與取二離損害
自他支謂離非梵行自他妻妾二俱離故三越所受
重修行支謂離妄語其離非時食并高床香等塗身
三是不越所受正念住支此三常所串習若遠離彼
數數自憶我今安住決定齋戒於一切時堅守正念
第五不壞正念支是離飲洒彼雖安住正憶念支謂
[008-0114c]
我今住決定齋戒若為諸酒所醉便發狂亂不自在
轉故何苾蒭中唯立二眾尼眾立三如五十三解八
戒十戒開合增減問答亦如彼半擇迦不堪事二眾
中不例無形者一解亦例同論文略二云不例以彼
無男女二過故可堪承事有色界諸天並悉無形不
遮彼受亦不失彼性故由此返顯無形不失大戒菩
薩戒中苾蒭定不失別受此五戒隨此分別如何擇
迦不得近事此等眾中五十三有三釋一男女過故
亦不得出家受具戒二性煩惱障多故極覆障故三
彼好人難得此三義不令出家受具戒不得名近事
而不應數親近出家眾出家眾亦不應親近摩觸彼
類又亦不應如近事男而相親善然其所護福德無
差苾蒭戒若有六緣不應為受謂意樂損害等若無
此六即可為受近事由二緣近住唯一緣如於表無
表章得捨緣中說之扇揥迦此云無根勢一生無也半擇
迦此云樂欲樂他於己為過故五中初得二名次三
唯半擇迦非揥迦一生中無男勢故後一若不被他
於己為過名扇揥迦無根勢故若他於己為過名半
擇迦有樂欲故不同初人彼人一生無根勢用第五
人曾有彼用雖無其形性勢仍在唯起彼用故由此
不被他於己為過無樂欲故不名半擇迦不同前四
人被他於己有過之時樂欲方生故先生不生即有
樂欲他於己為過故瑜伽說三人此說五者本性除
去灌灑即彼被他於己為過得不淨灌灑故五十三
[008-0115a]
抄解不然以嫉妬開人返不說灌灑故此論合嫉妬
故加灌灑靜慮律儀斷對治唯初未至九無間道遠
分通上七根本并中間八未至初未至第九解脫道
名持對治餘名遠若九品修逆次入者如四道中說
斷對治持對治遠分等無漏律儀等如五十三說及
章中解。


不律儀中此中有十五瑜伽第九說十二無此中三
謂捕魚害牛獵鹿三種無彼一種謂斷獄古釋云此
害牛彼羊中攝此魚彼鳥中攝獵鹿彼兔中收彼說
斷獄此守獄中収所以不同涅槃經有十六羊豬牛
雞此四疲買肥賣為四買已殺為四即成其八不說
此鹿兔鳥三餘之七種同此彼有獵師攝此三此文
既說好為損等即攝一切損水陸生命任殺之衒賣
女色以自活殺馬殺驢以活其命應不律儀故知捉
鹿且舉少分未必盡也不得和會屠羊者為欲活命
屠養買賣即攝涅槃疲買肥賣并買已殺今更加賊
言如是等者為欲活命起增上思等作此等事悉名
不律儀故論云隨應有行殺不行殺者故縛象買取
錢我與王取物返自將活命呪龍亦爾或將戲樂是
物自活直爾戲不規活命者非上來是殺生類不與
取類唯有二邪欲類衒賣女色強者是讒搆中唯言
離間不言諂誑是乖親覓財物者根本故如作文章
綺語規財常以活命故皆非雖成業道非不律儀言
不律儀者於業道更取重者亦有不律儀非盡壽耶
[008-0115b]
既有少分亦有不盡壽者或必盡壽如比丘戒期心
重者是餘非也或雖少時作重故是不律儀有盡形
非不律儀以報心作故不期願故此義應思生彼家
生餘處如五十三及唯識樞要第一卷解三受報在
地有說欲界第六捨報命終心有下地捨報不許第
六報心捨受命終即無者如對法第一卷二說。


三時業中有三初列名次釋所以後於此業中從初
熟位等釋妨難順現法受業中有二初論本舉三四
類後釋論師解名所以本疏四門分別一出體大乘
並思為三業體宜顯思差別或五蘊四蘊如理應准
二釋名總名別名總名可知謂取三時異熟業別俱
總稱亦名異熟別名者謂順現受業者法謂道理順
現在道理受之業受者異熟其業為能順受為所順
即現受之順即順受之業依主釋也以生後俱有總
別異熟不標法名現唯別果簡別於彼加之法字或
舉初例中何妨並有餘順生受業准此應知第三感
總別報以善不善歷五趣感總別總別之體并顯感
十二處多少勝劣分別思之然有不同處如鬼畜何
廢五根等亦善業感其人天五根等亦有不善業招
應思之第四諸門義異一明世得報因果定同異世
若諸部對之然有差別彼若大乘異時為非二明報
業成熟不成熟有因時有果有果時有因在亦對諸
部論之三約界分別三界身受自他界異熟亦對諸
部四明得報及時定不定事此中應知定不定從何
[008-0115c]
為名有二說一云依一切故阿羅漢猶受不善業已
轉依不受者入無餘依故二云依未得果得果名轉
依已前可定縱阿闍世王由對治力亦名轉依業不
決定若無勝緣轉依業決定故故六十云預流等惡
趣業皆盡等此中應知第五業之輕重如六十卷初
明輕重業相應知作不增長等亦如六十此中順現
受業初慈定等五第六十云慈者於一切有情第一
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住起故所以得現果何故不說
悲者舊抄有一解今解不然慈與樂深不行損時定
不殺故悲雖不殺亦廢損而不與樂故慈勝非餘如
慈無諍等亦爾六十云無諍從於一切有情將護他
心住起故重勝願智等滅定從第一寂靜涅槃樂相
似聖住起故勝一切有心定此名因位若在果位設
不入定亦受現報預流果初得一切不善不作律儀
故勝後有學彼非初故。


五極清淨相續究竟謂阿羅漢及佛為首大比丘僧
即攝此初中第五及第二佛為上首等其獨覺亦在
彼類瑜伽第九有二因緣與現法果一者欲解二由
事故欲解有八即四並是善四是不善一顧自身不
顧自身二捐惱慈悲三憎害淨信四棄恩知恩此皆
增上心作得現法受以情欲勝解二數量故得現受
非由境等此欲解八即是此第三餘猛利意樂加行
所行皆通善惡故又瑜伽說由事故亦感現成果其
法事者五無間及同分五無間者即現病癩被殺等
[008-0116a]
事同分者穢母無學尼打最後菩薩廟衢市立殺羊
法極委重親友言欺貧等害逼惱并劫奪僧門破壞
靈廟等名不善現業善事者父母無正信心犯戒慳
惡慧迴令正信等皆現法受業此得與他增上現果
能令國宅如佛國邑等乃至廣說此事不同欲勝解
二法但事重故現等受即五無間思現在先受別果
或下段加行思非根本業即非無間業故一思多世
界先受別果後受總果亦何實現益身上總別果後
既是分身先別後總亦無失也六十云有三種因起
現法受一由廣大謂慈定等起二思廣大於是田等
以深厚殷重清淨信心施清淨財三相續清淨謂若
前生於他所施衣服等物中不為障礙亦不思量興
染汙心以無有障障彼相續當知是名相續清淨此
三一切具足當知定於現受定於生受及後受與此
相違起不善業亦爾此是此論從初為名亦是顯業
通受世等順生受中云復有所餘善不善業於無間
生異生者一切皆順生報即六十云然殺生等五緣
重一意業增上三毒二方便數數思惟等三無治不
起治心四邪執為勝上五由事謂大身害人思業皆
多生受彼論廣說。


五無間業以三門一出體並思業為體四殺生一虗
誑語瑜伽第八及六十有此文然前四中父母阿羅
漢即業道及出佛身血殺生加行非根本業道此乃
加行定於業生各各自望為類重無殺佛者設有斷
[008-0116b]
命以害為依加行非此加行望殺餘命為根故不是
業道若爾何故餘殺生邊相比准何故不爾二逆類
如前所引瑜伽為正穢母是殺母類壞尼是殺尼類
打最後菩薩等是殺阿羅漢類其委重等中有殺害
耆舊等是殺父同類餘二可知三問答分別唯人道
三天下男女見行非餘如疏解婆沙俱舍。


第三明受報第九及五十同此初論本三時文然第
六十卷解一業亦得現生後受果同此下釋論文謗
般若等故入十方獄即順此文六十卷中五逆頓受
一切者且依一劫剎那頓受說故正念經第三云一
逆一劫報造五逆五劫報與此同黑等四業中一出
體黑黑取十不善業中戒業加行後起一切純不善
業此中白白業取三界善業黑白業取欲界雜業即
一意樂及方便總說名白黑除此以外餘意樂及方
便俱白業及色無色業皆白白瑜伽第九黑黑同此
白白業者謂不動業雜業者謂福業有不善業為怨
對故由約未斷非福業時所有福業而建立故以此
既有怨對得黑白為名離欲之欲界業是彼雜種類
亦名黑白何故二論不同者瑜伽六十六云白白異
熟業所得無覆無記異熟果一向可愛受種子所攝
受故當知一向可愛一向可意黑黑業相違亦爾此
業總業并果悉皆可愛不可愛故彼云黑白俱業二
種種子所隨逐故所得異熟果當知亦有二種異熟
生受即據二別業并果二種異熟生受即據二別業
[008-0116c]
并果二種起此雖總說即彼自說此雜業云又黑白
業由生類差別建立謂於是處黑白俱有即此處業
總立黑白此文意說雖有意樂加行總名為白以依
生類建立為雜今彼雜業總名為雜以不善隨能雜
於善以生同類純善之業亦得雜名不可言黑黑業
以生類同亦名為雜非白能雜惡故白弱故即前瑜
伽第九依生類建立故不動業說名白白欲界名雜
彼第二復次云又由事差別建立謂如有一隨於一
事於一時間起利益心而現在前即於此事復於一
時不利益心而現在前或奪他物而行惠施此由事
差別建立此意顯於事有雜不雜業瑜伽據事雜故
福業名雜對法據一事中有不雜者所以欲界亦有
白白彼第三復次云又由自性建立如是黑白俱業
謂如有一隨於一所許作利益即於餘事復於其所
作不利益辟如有一於作暴惡者發生瞋恚俱行之
思不喜彼惡當知此思瞋恚俱行故墮黑品中不喜
樂彼惡俱行故墮白分中是故此業說名黑白即立
此中方便黑故發生嗔恚意樂白故不喜彼惡瑜伽
依此唯說白白是不動福業名雜對法顯意樂及方
便俱有白者故通三界三業皆名白白後二復次中
有此差別二論師不同或瑜伽據初復次故一切欲
業皆名為雜對法依後二復次中有差別故欲界亦
有白白故不相違。


第四非黑白業古云住十二思惟斷黑黑謂四諦四
[008-0117a]
欲界修道初未至八無間俱思唯斷黑雖亦少斷緣
縛未總盡故不得斷名用四無色界根本定思能斷
白白亦就盡處為論欲界第九無間道思能斷黑白
品故雜心云說有十二思能斷黑報業四思能斷白
一思二俱離俱舍十六云四法忍離欲先八無間俱
十二無漏思唯盡純黑業斷欲四靜慮第九無間思
一盡雜純黑四令純白盡今依大乘九思唯斷黑八
思能斷白一斷二或三隨應二三故見道一品欲修
道前八品無間道思名九思斷黑四色四無色斷無
間道名八思斷白若依瑜伽白白唯不動欲界第九
無間道唯斷黑黑及雜二欲界無白白故若依此論
欲界亦有白白欲界第九無間道思能斷三種故言
一斷二或三隨應三二故由隨所應通二三界故作
是說合十八思無間道也依此論中唯取加行無間
是諸業斷對治故依瑜伽第九云謂出世間諸無漏
業是先三業斷對治故唯無間道是斷對治故唯十
八思也或即通解脫勝進道中且依此論取加行有
十七思以見道中無無間加行故并前三十五思古
云三十九思見道為四復添見道加行故此非正定
不順義故若取瑜伽并解脫道更加十八見道欲修
九四色四無色更勝進道等隨應加之今者此中不
取解脫道以加行道亦能斷現行故無間道能斷種
子解脫無是義此依二乘觀斷修九品說由二乘者
速入觀斷多品解脫道亦是望前自心故非望後品
[008-0117b]
即為加行故以心各別起無間解脫故解脫道非前
品解脫亦非後加行前已總起一加行故非容加行
故論不說有此說正能盡諸業唯取加行無間若彼
斷解脫道等亦是性能斷故瑜伽說一切無漏業菩
薩見道唯一心或三心修道十地伏金剛斷以前不
斷緣縛等故總而言之菩薩一思唯斷黑見道也一
思通斷三或十思通黑白以地而說故若依頓超得
二果九思唯斷黑見一修八一思通斷三見道修道
品故若依超得二三果第釋名者論文自解以自性
及果可愛不可愛立初二此重言並在因白白之異
熟異熟之業依主也黑白者亦黑亦白黑白即黑白
黑白之異熟異熟之業以惡強故可名黑白不可言
白黑以善劣故非黑白者唯此論解非黑白即無異
熟業諸業之能盡此非黑白等即能盡諸業此中以
無漏非煩惱性故名非黑以業清故稱白瑜伽第九
非黑非白雙簡異前二業此論遮煩惱表白淨故合
名瑜伽唯[這-言+庴-日+人*人]為因然但言非黑白即白白業應名非
黑之白業為簡於彼說無異熟恐無學身等所有有
漏善業濫為加能盡諸業。


第三依人成熟依異生聖者離欲未離欲有學無學
三乘大乘等通說現種成不成可知此等業或為二
見一修一故或為四一見三修故或為十一見八修
三故或為十八唯無間道見一修十七或三十五加
加行道為十七故或為五十三加十八解脫道故或
[008-0117c]
為七十一加十八此依次第得果說若超得果勝進
道故不定准義應思此中黑白皆隨義說曲穢濁業
如瑜伽第九抄解大好此中言損減見所攝增惡清
淨所立法義者初是邪見後是見戒取三淨業等亦
如瑜伽第九卷抄與此相違等並如彼會。


又有施等諸清淨業者下第六大段有二初標舉將
說施業云何下別顯第九瑜伽亦明三淨業此中不
明修下道諦中有故於中有二初明施業後明戒業
初業中有三一曰施業二施滿三施物滿業者作用
義以四相釋第二施圓滿中兩復次釋初中三故釋
後中六故釋以經配論唯隨次第後釋論解中不依
次解初二解論本難文後四解經難文逐難釋也隨
次第也第三施物中五故釋於中論本釋論隨義應
知此上所論非菩薩地餘是乃同少施聲聞地同故
第八十三中亦解戒中有二初釋經五文即當第二
十二聲聞地大廣好應取說之後從是已後依尸羅
等者別釋經中戒義初中標六句所不行中五家唱
令家羯耻那等勘二十二瑜伽抄於諸學處善能受
學者瑜伽云受戒已去於同梵行者前一切學隨所
已受學一切故等護身等緣有聲聞大廣應守之當
二十二卷等解此中有二初標後釋釋尸羅無悔如
顯揚第七云成尸羅故無悔無悔故生悅生悅故心
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觀
如實觀如實故生厭生厭故離欲離欲故解脫解脫
[008-0118a]
故自謂我今證解脫我生已盡此中但至得定尸羅
不清淨三昧不現前故尸羅中成熟尸羅者二十二
云我所受學所有學處不虧身業不虧語業無缺無
穿此定但持於戒不虧身語此論中云能受能護淨
尸羅故初受後護也五十三云若作表白第四羯磨
及略攝受隨麤學處名初苾蒭具苾蒭戒故表白等
能受也略攝受麤相諸四波羅夷等是能護也五十
三云受是後因也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者二十二
云善護苾蒭律儀等故此中名為能善護持出離尸
羅准此解脫者謂涅槃或無漏勝解數五十三云自
此以後於毗奈耶別解脫中所有隨順苾蒭尸羅若
彼所引眾多學處於彼一切防護奉行名守護別解
脫律儀者此名隨法學處支軌則圓滿者二十二云
於威儀路或於所作事或於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
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其
曰隨順等下皆通上三句彼論廣解此論言諸威儀
等等所作事及其加行所行圓滿者二十二云離五
種家與此論同五十三云此之二種隨護他心支見
微細罪生大怖畏者二十二云謂於少罪作如是觀
勿我於此毀犯因緣無復堪能得未得等勿我由此
墮惡趣等故此論云猶如性罪於諸學處善能圓滿
者二十二云於先所受別解脫戒白四羯磨受具戒
時從戒師所得聞少分學處體性復從軌範得聞所
餘別解脫經總略宣說過二百五十學處皆誓當學
[008-0118b]
乃至廣說故此論言圓滿受學所學尸羅五十三云
此二隨護如所受學處支謂由深見怖畏及聰叡故
初之一支正受具足次之一支已後受隨法學處次
之一支隨護他心後之一支隨護如所受學處以前
一切常應修學二十二為三初之一支顯尸羅無失
壞相次之一支顯尸羅自性相後四自性功德相次
之二支如其所受觀他自性功德相由他觀見如是
軌則所行圓滿未信者信信者增長等後之二支如
其所受觀自自性功德相者有獲得觀他增上功德
相已便生自德後之四支總是自性功德相總為三
也又有三初一受持戒次一出離戒修由三學次第
戒學為先出離因故後四修習戒即一種戒宣說為
六。


第七大段解業中有二初烈六業後別解別解中分
三初三唯流轉業次一出離業後二通凡聖業如世
尊說有情業異熟不思議下業中大文第三明可思
議不可思議等業於中有二初解世間後解出世間
世間中有三一解業異熟果二解外增上果三解末
尼等世事初解業異熟中有二初釋經業異熟不可
思議後處等不可思議初中復二初舉經後正釋出
世間中有三初明二乘等十八變次明菩薩等十自
在後明佛所作等。


十自在以五門分別一出體既以六度為因准依無
性第九並以後得智為性彼釋智自在云謂隨所有
[008-0118c]
種種言音現在前故故知唯後得若准天親第九釋
智自在云謂通了知一切爾炎名智自在爾炎既通
真如故此論又云由智自在力於諸法義等圓滿究
竟既於義究竟故准二論可通正智餘九事慧此一
通事理二慧無性依隨欲而說法故唯取辭無礙解
智為智自在天親依要達境遣而方空故取二智為
智自在此論依成四礙解後方說法亦通二智理不
相違此通事出體其別出體其命財業生通法六說
以後智為性其心一種依天親論彼謂於生死時無
染汙唯以心為體不被染故此論唯以定為體於三
摩地入出自在故無性通以心定二法為體故彼論
云謂於生死無染即心也又隨意樂能正為他引攝
眾具於中自在運轉其心即心即定也或無性意亦
唯取心唯此論取定合二為體其勝解如名為體願
以欲解二為體智自在者如通出體二釋名者命財
業生法五俱說為名依主釋餘五持業若取智為體
唯通智二種持業餘八依主三辨相此論解智勝解
神通法四種與諸論不差心自在者此論據定能持
心從所依為名天親無性心體不染財自在者引攝
眾具資生什物天親云於食等十種眾具自在業自
在者謂於諸業得大自在唯作善業非惡無記及於
其中勸他作故天親云業生二種謂此能攝彼能生
因及所生果故由身語業自在而轉隨所欲生業現
前故生自在者隨欲往諸趣生故唯業一種二類不
[008-0119a]
同一天親之論乃說菩薩更作業此意乃非說異熟
因但由作漏無漏業故不為生死業煩惱所拘或二
正由佛唯作無漏善業業者佛之作用以說財生與
無性不別唯願自在天親無性皆云由昔精進隨所
作究竟故於今時所願皆得此論乃以大願引願謂
彼二論依願遂心此論據願遂願願遂願故說皆遂
心遂心者由願遂願故又彼二依佛願自在此說菩
薩故不相違唯智自在三論不同如出體中已辨其
相第四明因初三施因法無畏財施次第配次二戒
因後二智因中三如名攝論第九說第五問答分別
問何故攝論說佛具十自在何故此中說菩薩得彼
約圓成此說分得若據少分初地即得若據彼彼增
隨地亦差別初地雖得未名自在義少分得四相業
智自在是何所攝又何故說第八地得此唯二名非
法身起自門故問何故唯說十自在十地論云治十
怖畏故命對死畏心對煩惱畏財對貧窮畏生對惡
道畏願對求不得畏勝解治謗法畏此義稍難勘之神通對
追求時縛畏智治處眾畏法治疑畏又五相故六度
三自在謂器眾正覺正知自在又五無量與此相攝
並如十地論問十地中幾有漏無漏問曰十自在依
何地有如何修習幾自利利他報地具幾一一應通
智自在中法義訓詞即四無礙解也。


集諦何故說四行五十六治四種愛故謂我常樂淨
初二別治後二通治。
[008-0119b]


滅諦中分六一辨體二明深三假實四因果五勝劣
六根本攝異門分及本地思慧地解名色滅無餘即
通三依因十七釋別名甚深中勘六十八等執異耶
增執過不異耶分別自相過互俱句雜亂過俱非損
減過於中文有二初出體後如是下解釋中分三初
總顯非四句次所以者何下釋後如世尊說引證第
二釋中初釋師解後本論解差別中有二初舉經後
別釋別釋中有二初釋標句後釋別句別句中分三
初七依所滅辨名差別次二十一名釋自通名後五
對苦諦辨名八十三下廣解別名五十五解四行由
滅集諦四愛故緣起下同此第三唯樂淨第四唯常
初二離繫即義此滅苦集亦所顯故彼唯依滅苦無
餘所依瑜伽此中問答常無常如論瑜伽云問諸行
寂滅是滅諦耶設是滅諦諸行寂滅耶答若是滅諦
亦諸行寂滅有諸行寂滅非滅諦謂由無常滅故非
擇滅故諸行寂滅問若此滅諦先無後有云何是常
若常時有何不一切有情於一切時般涅槃耶答不
流轉相不現行相是滅諦相此諦云何先無後有又
無生相無滅相是常相滅諦亦爾是故名常若有證
得一切麁重永息滅者彼般涅槃若未證得者彼不
般涅槃有滅諦故諸有情類有證得者是故般涅槃
是證所顯非生所顯。


明道諦中有三初問次答後釋四行答中有二初略
行相作用顯之後依位顯體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者
[008-0119c]
五十五云由彼苦諦是四顛倒所依處故為除顛倒
故遍知苦既遍知苦今遍知集由彼集諦苦諦攝故
雖遍知苦仍為集諦之所隨逐故須更說永斷集諦
除彼因種苦永無故言觸證者是現見義由於滅諦
現前見故不生怖畏愛樂攝受是故次說觸證滅諦
勤欲觸證若勤修道乃能成辨所說三義是故後說
修習道諦此說入道觀諦所因及其所由集滅彼苦
滅唯由道故證於滅今者顯道諦有此作用也明五
種道為道諦中初烈五名後隨別釋此中所說資糧
道者謂諸異生所有尸羅守護根門等者瑜伽二十
一聲聞地初說有非菩薩性遇二種緣一勝二劣勝
緣者謂正法增上他音及內如理作意劣緣者謂若
自圓滿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儀若根律儀若
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窹瑜伽若正知
而住若樂遠離若清淨諸蓋若依三摩地自圓滿中
有五句一善得人身男女身也二生於聖處中國等也三諸根
無缺不長短不瘖瘂等四勝處淨信勝處正法也淨信於此起信能除一切煩惱垢
五離諸業障謂遠離五無間業等若隨有一作及增長現生不得入聖故上之

五種名自圓滿他圓滿者亦有五句一諸佛出世二
說正法教謂四諦教三法教久住佛在及後正法未隱四法住隨轉
證者隨機以法授訓五他所哀愍施主於行者起施等心此上五句名他
圓滿自他圓滿為緣起善法欲戒根律儀等十句也
一善法欲者既聞正法獲得淨信起猒捨妻子心形
趣於非家勤修正行令得圓滿生如是欲二正出家
[008-0120a]
白四羯磨受勤䇿戒等三戒律儀出家已堅窂防護
別解脫律儀乃至六支四根律儀從此尸羅守護正
念修常委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見色已而不取
相不取隨好恣心漏泄惡不善故等五食知量不為
倡蕩憍逸餝好端嚴食於所食以正思擇為身安住
支持除飢渴攝梵行斷故受令新受不生為養存力
樂無罪安穩而住六初夜後夜常勤修習悟窹瑜伽
晝日分經行宴坐二種威儀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初
夜亦爾過此分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右脇而臥重
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後夜分亦爾
二種威儀淨修其心七正知而住若往止住觀瞻屈
申持衣鉢食飲噉甞行住坐臥悟窹之時語默解勞
睡時皆正知住八樂遠離遠離一切臥具等貪住阿
練若樹下空室山谷等乃至平野邊際臥具九清淨
諸蓋謂於五蓋淨修心已心離諸葢安住堅善勝三
摩地十依三摩地謂斷葢已離心隨煩惱惡不善有
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安住乃至第四靜
慮具足安住如是漸次修行轉勝以上名為修習劣
緣從此已後為令聖諦知斷證修便於他音各有堪
能力發生作意等入諦現觀乃至般涅槃名為勝緣
此中不說初善法欲及正出家但說第三戒律儀乃
至第七正知而住唯有五句其此善法欲及出家雖
亦資糧道未是勝位故論略之其樂遠離等三是加
行道之前方便所以不說或亦是資糧道攝此中具
[008-0120b]
說爾許次下論云復有所餘進修諸善等攝其後三
亦無妨難其此尸羅攝彼出家亦得彼白四羯磨等
以為出家此中資糧加行道名道諦者六十四云是
資糧加行實是道諦世尊有處唯說聖道以為道諦
據最勝故亦與此同此二道中無漏脫略見諦聞熏
資故以前不資即非也取有漏不為體。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