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48 尼羯磨-唐-懷素 (T@MING)




尼羯磨卷中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攝物篇第十



攝時現前施法律言:自今已去,不應於一切時春夏冬求索夏衣;又不應此處安居,餘處受夏
衣分。又有在異住處結夏安居已,復於餘處住,彼不知何處取安居物?佛言:「聽住日多處取。若二處俱等,聽各取
半。」又云:眾僧得夏安居衣,僧破為二部。佛言:「應數人多少分。若未得夏衣、及若得夏衣,僧破二部,亦數人分。」此
等為施現前,分並無法。


攝非時現前施法有得施衣,不知云何?佛言:「聽分。當數人多少分,若十人為十分,乃至
百人為百分;好惡相參分。不應自取分,使異人取。不應自擲籌,使不見者擲籌。」此既數人,亦無分法。


攝時僧施法若諸居士施安居物,不簡異處,隨施應分,於得物處有安居勞,縱身不在,開囑授取。律
言:若一比丘安居,大得僧夏安居衣物,彼比丘應作心念言:此是我物。其羯磨對首法,准同非時僧施,
更無異,故不出。


攝非時僧施差分物人法若有住處,現前僧得可分衣物。律言:聽分。分時,有客
數來,分衣疲極。應差一人令分,此人應具五法,五法如上。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作分物人。
白如是。


大姊僧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作
分物人。誰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
作分物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
甲比丘尼為僧作分物人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為僧分粥、分小食、佉闍尼、差請會、敷臥具、分臥具、分浴衣、可與、可取、差比丘尼等使,一切亦
如是。有五法為僧分粥入地獄如箭射,謂有愛等;有五法分粥生天如箭射,謂不愛。乃至差沙彌尼使亦如是。


付分衣人物法既多人已,應須付物。作如是付。


大姊僧聽!此住
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尼,彼當與僧。白如是。



姊僧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
今與某甲比丘尼,彼當與僧。誰諸大姊忍此
[002-0547b]
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與某甲比
丘尼,彼當與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與某甲比丘尼,彼當與僧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作此法已,准人等分。式叉摩那及沙彌尼,若和合,等分;若不和合,二分與一;又若不和,三分
與一;又若不與,不應分。僧伽藍人,四分與一;若不與,不應分。


四人直攝物法若但四人,不成差付,直作攝法。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此
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
忍聽,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白如是。


大姊僧聽!
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今現前僧
分是衣物。誰諸大姊忍此住處若衣、若非衣,
現前僧應分,今現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誰
不忍者說。僧已忍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


對首攝物法若有三人,比此共三語受。應作是言:


二大姊憶念!此住
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此處無僧,此是
我等分。三說。二人亦爾,分法如前。


心念攝物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


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
前僧應分。此處無僧,此是我分。三說。分法如前。


攝二部僧得施法爾時有異住處二部僧多得可分衣物,時比丘僧多,比丘尼僧少。佛言:
「應分作二分。若無比丘尼,純式叉摩那,亦分二分;及純沙彌尼,亦分二分;若無沙彌尼,僧應分。若比丘少,比丘尼
多,亦分二分;若無比丘,純有沙彌,亦分二分;若無沙彌,比丘尼應。」分二分已,各至本處,作羯磨等三法分
之。時僧得施亦爾。其二部現前施,並數人分。


攝亡比丘尼物法律言:分僧園田果樹,又分別房及屬別房物,又分銅瓶、銅盆、釜鑊及
諸重物,又分繩床、木床、坐蓐、臥蓐、枕,又分伊黎延陀、耄羅、耄耄羅、𣰽毺,又分車輿、守僧伽藍人,又分水瓶、澡鑵、錫
杖、扇,又分鐵作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竹作器。佛言:「不應分,屬四方僧。𣰽毺(廣三肘,長五肘,毛長三指)、剃刀、衣、
鉢、坐具、針筒、盛衣貯器、俱夜羅器,現前僧應分。」先作此簡,然後作法也。


看病人對僧捨物法時看病人持物,僧中具儀捨云:


大姊僧聽!某
甲比丘尼,此若餘處亡,云彼住處命過所有衣鉢坐具針筒盛衣貯器
[002-0547c]
此隨現有六物作法,若有闕者,應除。又若物類眾多,此言攝不盡者,應言
「若衣、非衣」,此住處現前僧應分。三說。


賞看病人物法律言:僧問瞻病人言:「病人有囑授不?誰負病者物?病者負誰物?」有五法應
與看病人物: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能與;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為衣食;四、能經理湯
藥乃至病瘥、若死;五、能為病人說法,令病者歡喜,已身於善法增益。有是五法,應取病人衣物。其衣鉢等物,隨現
有者賞;無者,不得將餘物替。應如是賞也。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命過,所有衣鉢、坐具、
針筒、盛衣貯器,此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
忍聽,僧今與某甲看病比丘尼。白如是。


大姊
僧聽!某甲比丘尼命過,所有衣鉢、坐具、針筒、
盛衣貯器,此現前僧應分;僧今與某甲看病
比丘尼。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看病比丘尼
衣鉢、坐具、針筒、盛衣貯器者默然,誰不忍者
說。僧已忍與某甲看病比丘尼衣鉢、坐具、針
筒、盛衣貯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差分衣人法具德如前,應如是差。


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
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作分物人。白如
是。


大姊僧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作分物
人。誰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作分
物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甲比
丘尼,為僧作分物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付分衣人物法差已,應如是付。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
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尼,某甲比丘尼
當還與僧。白如是。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命
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僧今與某
甲比丘尼,某甲比丘尼當還與僧。誰諸大姊
忍某甲比丘尼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
[002-0548a]
僧應分;僧與某甲比丘尼,某甲比丘尼當
還與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甲
比丘尼,某甲比丘尼當還與僧竟。僧忍,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分法如前。


四人直攝物法以不成差付,直分云: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
尼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若僧
時到,僧忍聽,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白如是。



姊僧聽!某甲比丘尼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
現前僧應分,今現前僧分是衣物。誰諸大姊
忍某甲比丘尼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
僧應分,今現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誰不忍
者說。僧已忍今現前僧分是衣物竟。僧忍,默
然故,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有看病者,應口和賞。


對首攝物法若有三人,彼此共三說受。作如是言:


二大姊憶念!某
甲比丘尼命過,所有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
分。此處無僧,此是我等分。三說。二人亦爾,分法如前。有看病人,亦口和賞。


心念攝物法若有一人,應心念言:


某甲比丘尼命過,所有
若衣、非衣,此現前僧應分。此處無僧,此是我
分。三說。分法如前。


無住處攝物法若有比丘尼遊行到無住處村,到已命過,不知誰應分此衣鉢?白佛。



言:「彼處若有信樂優婆塞、若守園人,彼應掌
錄。若有五眾出家人前來者,應與;若無來
者,應送與近處僧伽藍。」


功德衣篇第十一



受功德衣白法律言:若得新衣、若檀越施衣、若糞掃衣。若是新衣、若是故衣,新物帖作
淨;若已浣,已納作淨。不以邪命得、不以相得、不激發得、不經宿得、不捨墮作淨。即日來應法,四周安緣,五
條作十隔;若過是者,亦應受。應自浣染、舒張、輾治,裁作十隔縫治。應在眾僧前受,如是白也:


大姊僧聽!今日眾僧受功德衣。若僧時到,僧
忍聽,眾僧和合受功德衣。白如是。
[002-0548b]


差持功德衣人法律言:應問誰能持功德衣?若言能者,白二差持。應如是作。



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
為僧持功德衣。白如是。


大姊僧聽!僧差某甲
比丘尼,為僧持功德衣。誰諸大姊忍僧差某
甲比丘尼,為僧持功德衣者默然,誰不忍者
說。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為僧持功德衣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付功德衣與持衣人法差已,作白二付。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
此住處僧得可分衣物,現前僧應分。若僧時
到,僧忍聽,持此衣與某甲比丘尼,此比
丘尼當持此衣,為僧受作功德衣,於此住處
持。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住處僧得可分衣物,
現前僧應分。僧今持此衣與某甲比丘尼,此
比丘尼當持此衣為僧受作功德衣,於此住
處持。誰諸大姊忍僧持此衣與某甲比丘尼
受作功德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
某甲比丘尼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持衣僧前受法持衣比丘尼應起捉衣,隨諸比丘尼手得及衣,言相了處,作如是言:


此衣
眾僧當受作功德衣,此衣眾僧今受作功德
衣,此衣眾僧已受作功德衣竟。三說。諸比丘尼應如是言:其受
者已善受,此中所有功德名稱屬我。持衣人應答言:爾。
如是次第乃至下座。受已,得作五事:一、得畜長衣,二、得離衣宿,三、得別眾食,四、得展轉食,五、得不屬比丘尼入聚
落。


差人作功德衣法律言:若得未成衣,僧應白二差人作。應如是差。


大姊僧
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尼,為僧
作功德衣。白如是。


大姊僧聽!僧差某甲比丘
尼,為僧作功德衣。誰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
丘尼,為僧作功德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
已忍差某甲比丘尼,為僧作功德衣竟。僧忍,
[002-0548c]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法如前。


出功德衣法若不出功德衣,作如是意:以久得五事放捨。佛言:「不應作如是意,聽冬四月竟,
僧應出功德衣。」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今日眾僧出功德衣。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和合出功德衣。白如
是。若不出衣,過功德衣分齊,突吉羅。有八因緣捨功德衣:一、去,二、竟,三、不竟,四、失,五、斷望,六、聞,七、出界,八、共出。復有
二種捨功德衣:持功德衣比丘尼出界外宿,眾僧和合共出。


除罪篇第十二



除波羅夷罪法案律,懺悔有五種:或有犯,自心念懺悔;或有犯小罪,從他懺悔;或有犯
中罪,亦從他懺悔;或有犯重罪,從他懺悔;或有犯罪,不可懺悔,此不可懺罪,謂波羅夷。犯波羅夷罪,得法
有三:一、犯,覆藏者,與滅擯羯磨;二、犯,不覆藏者,與盡形學悔羯磨;三、學悔人重犯者,與滅擯羯磨。


與覆藏者作滅擯法若犯波羅夷覆藏者,僧與作舉、作憶念、與罪已。應如是作。



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波羅夷罪。若僧
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尼某波羅夷
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白如是。



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波羅夷罪;僧今
與某甲比丘尼某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
共住,不得共事。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比丘
尼某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
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
丘尼某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
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與不覆藏者作盡形學悔法律言:若未犯波羅夷,終不犯;若已犯,都無覆
藏心,如法懺者,聽僧與波羅夷戒羯磨。彼比丘尼應僧中具儀,作如是乞。


大姊僧聽!我某
甲比丘尼,犯某波羅夷罪,都無覆藏心,今從
僧乞波羅夷戒。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尼波羅
夷戒,慈愍故。三說。僧應如是與法。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
尼,犯某波羅夷罪,無覆藏心,今從僧乞波羅
夷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尼
[002-0549a]
波羅夷戒。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波羅夷罪,無覆藏心,今從僧乞波羅夷
戒;僧今與某甲比丘尼波羅夷戒。誰諸大姊
忍僧與某甲比丘尼波羅夷戒者默然,誰不
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波羅夷戒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得波羅夷戒已,當須盡形壽
隨順行之。隨順行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不得與人依止;不得畜沙彌尼;若差為比丘尼僧請教誡,不得受;設差,
不應往;不應為僧說戒;不應在僧中問答毘尼;不應受僧差使作知事人;不應受僧差別處斷事;不應受僧差使
命;不應早入聚落,逼暮還;當親近比丘尼;不得親近外道、白衣;當順從比丘尼法;不得說餘俗語;不得眾中誦律,若
無能誦者聽;不得更犯此罪;餘亦不應犯,若相似、若從此生、若重於此者;不得非僧羯磨及作羯磨者;不得受清
淨比丘尼敷坐具、洗足水、拭革[屨-婁+走]、揩磨身、及禮拜、迎送、問訊;不應受清淨比丘尼捉衣鉢;不得舉清淨比丘尼為作
憶念、作自言治;不應證正人事;不得遮清淨比丘尼說戒自恣;不得與清淨比丘尼共諍。與波羅夷戒比丘尼,僧說
戒及羯磨時,來與不來,眾僧無犯。


與學悔人重犯者作滅擯法若與波羅夷戒已重犯,應滅擯。與作舉等,應如
是作。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波羅夷罪,無
覆藏心,已從僧乞波羅夷戒;僧已與某甲比
丘尼波羅夷戒。此比丘尼於學悔中,重犯某
波羅夷罪。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
丘尼重犯某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
得共事。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
某波羅夷罪,無覆藏心,已從僧乞波羅夷戒;
僧已與某甲比丘尼波羅夷戒。此比丘尼於學
悔中,重犯某波羅夷罪;僧今與某甲比丘尼
重犯某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
共事。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比丘尼重犯某
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者
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
[002-0549b]
重犯某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
共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除僧殘罪法羯磨有三種:一、半月摩那埵;二、若行中重犯,作半月本日治;三、出罪。但得法位
二:一者,得法重犯,羯磨有三;二者,得法不重犯,羯磨有二。


與半月摩那埵法若犯僧殘,應在二部僧各滿四人中,半月行摩那埵。彼比丘尼應至僧
中,長跪,如是乞。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
罪,今從僧乞半月摩那埵。願僧與我某甲比
丘尼半月摩那埵,慈愍故。三說。僧應如是與法。


大德僧
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半
月摩那埵。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
尼半月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
丘尼,犯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半月摩那埵;僧
與某比丘尼半月摩那埵。誰諸長老忍僧
與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者默然,誰不忍
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白僧行摩那埵法彼得法已即欲行者,僧中具儀,作如是白: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月
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我
今行摩那埵法,願僧憶持。三說。彼白行已,具行七五之行,其七五行已如上
明。彼至清淨比丘、比丘尼所,一一如弟子於和尚所行弟子法。有八事失夜:一、往餘寺不白;二、有客比丘比丘尼來
不白;三、有緣事自出界不白;四、寺內徐行比丘、比丘尼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除伴,二三人共一房宿;七、在無
比丘、比丘尼處住;八、不半月說戒時白;是為八事失夜。隨遣一事,失一夜,得突吉羅罪。


日日僧中白法此行摩那埵比丘尼,應僧中宿,日日白僧。白時,僧中具儀白言:


大德僧
聽!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
月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
埵。我某甲比丘尼行摩那埵,已行若干日,未行
若干日,白大德僧令知,我行摩那埵。若經說戒及往餘寺等白,
[002-0549c]
大同應知。


白停行法若大眾難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軟弱多有羞愧,應至一清淨比丘或尼所,具儀白言:



對尼言姊!我某甲比丘尼,今日捨教勅不作。


白行行法若欲行時,應至一清淨比丘或尼所,具儀白言:


大德對尼言姊!我某甲
比丘尼,今日隨所教勅當作。作是白已,如前行之。


白摩那埵行滿停法若行滿已,即應白僧。來至僧中,具儀白言:


大德僧
聽!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
月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
埵。我今行摩那埵竟,願僧憶持。三說。


與摩那埵本日治法既於行中重犯,故與本日治法。彼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



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
乞半月摩那埵,僧己與我某甲比丘尼半月
摩那埵。我某甲比丘尼行摩那埵時,中間更
重犯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
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
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慈愍
故。三說。僧應與法。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僧
殘罪,已從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
比丘尼半月摩那埵。此某甲比丘尼行摩那
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今從僧乞前
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
本日治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
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
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
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月摩
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此
某甲比丘尼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
殘罪,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
[002-0550a]
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與某甲
比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
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
甲比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
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
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白行等法同前,作須具儀。


與不壞摩那埵出罪法此出罪法有二:一、不壞摩那埵法,二、壞摩那埵法。彼不
壞法比丘尼行摩那埵竟,應在二部清各滿二十人中出罪。彼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月
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某甲比丘尼已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
罪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尼出罪羯磨,慈
愍故。三說。僧應與法。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僧
殘罪,已從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
比丘尼半月摩那埵。此某甲比丘尼行摩
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與某甲比丘尼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月
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此某甲比丘尼已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
罪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尼出罪。誰諸長老忍
僧與某甲比丘尼出罪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出罪竟。僧忍,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


與壞摩那埵出罪法彼壞法比丘尼,僧中具儀,作如是乞。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月
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002-0550b]
我某甲比丘尼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
殘罪,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
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我
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
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尼
行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
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願
僧與我某甲比丘尼出罪羯磨,慈愍故。三說。僧應與法。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殘罪,已從
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尼半
月摩那埵。此某甲比丘尼行摩那埵時,中間
更重犯某僧殘罪,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
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
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間重犯某
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此某甲比丘尼行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
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從
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
比丘尼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
尼,犯某僧殘罪,已從僧乞半月摩那埵;僧
已與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此某甲比丘
尼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亦從
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
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尼
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
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尼行前犯中
間重犯某僧殘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
治羯磨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僧與某甲比
丘尼出罪。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尼出
[002-0550c]
罪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
尼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除偷蘭遮罪法案此偷蘭遮有其二位:一者,根本;二者,從生。於此二中,懺階三品。一者上
品,對大眾懺,謂根本中:破法輪主、盜四、殺父等;從生中:
波羅夷下重偷蘭遮。二者中品,對小眾懺,謂根本中:破羯磨僧、壞法輪伴、盜三二等;從生中:波羅夷下輕偷蘭遮、
僧殘下重偷蘭遮。三者下品,對一人懺,謂根本中:剃毛、裸形、人皮、石鉢、食生肉血、著外道衣、盜一錢等;從生中:僧殘下
輕偷蘭遮。


對僧懺悔法即前上品偷蘭遮罪,應對僧懺。彼至僧中,具儀,從僧乞懺。作如是乞。


大姊
僧聽!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偷蘭遮罪,今從僧
乞懺悔。願僧聽我某甲比丘尼懺悔,慈愍故。
三說。


請懺悔主法欲懺悔者,即於僧中請一清淨比丘尼為懺悔主,不得向犯者懺悔,犯者不得
受他懺悔,彼比丘尼當詣清淨比丘尼所。若一切僧盡犯,不得懺者,若有客比丘尼來清淨無犯,當往彼所懺;若
無客比丘尼來,即當差二三人詣比近清淨眾中懺悔。此比丘尼當還來至所住處,所住處諸比丘尼當向此清淨
尼處悔。具儀作如是請: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犯某
偷蘭遮罪,今請大姊作懺悔主。願大姊!為我
作懺悔主,慈愍故。三說。


受懺悔主白僧法其受懺主未得即許,應須白僧。云:


大姊僧聽!
某甲比丘尼,犯某偷蘭遮罪,今從僧乞懺悔。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某甲比丘尼懺悔。白
如是。作是白已,如應答云:「可爾。」


正懺悔法彼懺悔者先懺覆等諸罪,懺法如下。後除根本,除本應言:


大姊一心
念!我某甲比丘尼,犯某偷蘭遮罪,今向大姊
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
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願大姊憶我清淨,
戒身具足,清淨布薩。如是至三。懺主語言:自責汝心應生厭離
懺者答言:爾。


對三比丘尼懺悔法即前中品偷蘭遮罪,對小眾懺。彼比丘尼應往三清淨比丘尼所,
[002-0551a]
請一為懺悔主。請法如上。其懺悔主既受請已,不得即許,改單白為問邊人,應問彼二比丘尼云:


若二
大姊聽我受某甲比丘尼懺者,我當受。彼二比丘
尼應答言:可爾。彼懺悔主得二比丘尼許已,方答懺者云:可爾。懺法如上。但小眾懺,須三人。對
二人懺,同此無異,唯捨墮通得對二作。


對一比丘尼懺悔法即前下品偷蘭遮,對一比丘尼懺。彼比丘尼往一清淨比
丘尼所,請為懺主及正懺法,一一如前,除問邊人。


除波逸提罪法案此罪法有其二位:一、三十捨墮,二、一百七十八波逸提。但三十捨墮,捨
時除二寶。若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捨;若捨,不成捨,突吉羅。


對僧捨財法犯捨墮衣,不應不捨:作淨施、遣與人、作三衣、波利迦羅衣、故壞、故燒、用作非衣、若數
數著。彼比丘尼應往僧中,具儀作是捨云:


大姊僧聽!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若干、眾多長衣餘隨種名,事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我今
捨與僧。三說。


捨罪乞懺法彼捨財竟,從僧乞懺,作如是乞。


大姊僧聽!我某甲
比丘尼,故畜長衣餘隨種名,事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
此衣已捨與僧,是中有若干、眾多波逸提罪,今從
僧乞懺悔。願僧聽我某甲比丘尼懺悔,慈愍
故。三說。此等對僧儀軌,大同前位。以此捨墮,人之數犯,作法是難,故更具述。


請懺悔主法欲懺悔者,即於僧中請一清淨比丘尼為懺悔主。當詣彼清淨尼所,具儀作如是請: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故畜若干、眾多長衣
餘隨種名,事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是
中有若干、眾多波逸提罪更有餘罪,亦隨稱之。今請大姊作懺悔
主。願大姊為我作懺悔主,慈愍故。一說。


受懺悔主白僧法其受懺主,未得即許,應白僧云:


大姊僧聽!
某甲比丘尼,故畜若干、眾多長衣餘隨種名,事別稱之,過十日,犯
捨墮。此衣已捨與僧,是中有若干、眾多波逸提罪
餘罪隨稱,今從僧乞懺悔。若僧時到,僧忍聽,我
某甲比丘尼懺悔。白如是。作是白已,始應答云:可爾。


正懺悔法此中諸罪始終位別,合有一十二位三罪。第一三者:謂長波逸提,及根本、展轉二種覆
[002-0551b]
藏。第二三者:僧說戒時告清淨,波逸提罪及二覆藏。第三三者:對首說戒自言清淨,波逸提罪及二覆藏。第四三
者:僧自恣時告清淨,波逸提罪及二覆藏。第五三者:對首自恣自言清淨,波逸提罪及二覆藏。第六三者:自身有罪
為眾說戒,突吉羅罪及一覆藏。第七三者:自身有犯不合聞戒突吉羅罪及二覆藏。第八三者,僧說戒時二處三問
默妄突吉羅罪及二覆藏。第九三者:心念說戒自言清淨突吉羅罪反二覆藏。第十三者。心念自恣自言清淨突吉
羅罪及二覆藏。第十一三者:自身有罪受他懺悔,突吉羅罪及二覆藏。第十二三者:著用捨墮衣,突吉羅罪及二覆藏。
此之一十二位三罪,懺時並須緣知具闕,准文正解。懺開三位:第一,同懺二十四覆罪,謂本長提乃至第十二者
著用捨墮衣下覆及隨覆二突吉羅,以此諸罪種類同故。第二,同懺不應說戒等七位突吉羅罪,亦以此七種類同
故。第三,同懺長等五位波逸提罪。


懺二十四覆藏罪法行此懺法,應須具儀,至誠懇惻,殷重慚愧,永斷相續,請
乞證明;泛爾輕浮,罪必不滅。應如是作。


我某甲比丘尼,故畜爾許、眾多
餘隨種別稱之,過十日,犯爾許、眾多尼薩耆波逸提罪。既
犯此罪,僧說戒時告清淨,犯爾許、眾多波逸提罪。對
首說戒自言清淨,犯爾許、眾多波逸提罪。僧自恣時
告清淨,犯爾許、眾多波逸提罪。對首自恣自言清淨,
爾許、眾多波逸提罪。自身有罪為眾說戒,犯爾許、眾多
突吉羅罪。自身有罪不合聞戒,犯爾許、眾多突吉
羅罪。僧說戒時二處三問,犯爾許、眾多默妄突吉
羅罪。心念說戒自言清淨,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
心念自恣自言清淨,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自身
有罪受他懺悔,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著用犯捨墮
衣,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此等諸罪,並悉識知,故
不發露,經宿犯覆藏突吉羅罪不憶數知數者言
知數。經第二宿已去,復犯隨展轉覆藏突吉羅

罪不憶數知數言知。我今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
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
藏。我今自責心,生厭離。一說。雖言責心,言陳須具。


懺不應說戒
等七位突吉羅罪具儀懇惻,請證如前。應如是作。


我某甲比丘
[002-0551c]
尼,故畜爾許、眾多長衣餘隨種別稱之,過十日,犯爾許、眾多尼薩耆
波逸提罪。既犯此罪,為眾說戒,犯爾許、眾多突吉
羅罪。自身有罪不合聞戒,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
僧說戒時二處三問,犯爾許、眾多默妄突吉羅罪。心
念說戒自言清淨,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心念自恣
自言清淨,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自身有罪受他
懺悔,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著用犯捨墮衣,犯爾許、
眾多突吉羅罪。我今懺悔等同前。


懺長等五位
波逸提罪至誠應如是作。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爾許、眾多長衣餘隨種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此衣已
捨與僧,是中有爾許、眾多波逸提罪。既犯此罪,僧
說戒時告清淨,犯爾許、眾多波逸提罪。對首說戒自
言清淨,犯爾許、眾多波逸提罪。僧自恣時告清淨,犯
爾許、眾多波逸提罪。對首自恣自言清淨,犯爾許、眾多
逸提罪。今向大姊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
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
願大姊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三說。受懺者應
語云:自責汝心,應生厭離。懺者答言:爾。若捨墮物已用壞盡,雖無財捨,罪位
同前,亦須一一緣知具闕,如上懺之。


還衣即座轉付法若眾僧多難集、此比丘尼若因緣事。故遠行,應問言「汝此衣與誰?」隨彼
說便與。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故畜爾許、眾多
餘隨種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
僧忍聽,僧持此衣與彼某甲比丘尼,彼某甲
比丘尼當還此某甲比丘尼。
白如是。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故畜爾許、眾多
餘隨種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僧持此
衣與彼某甲比丘尼,彼某甲比丘尼當還此
某甲比丘尼。誰諸大姊忍僧持此衣與彼某
甲比丘尼,彼某甲比丘尼當還此某甲比丘
[002-0552a]
尼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彼某甲比
丘尼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一月衣、急施衣過後
畜、鉢、藥、十六枚,皆同,唯稱事別為異。


經宿直還法若無上緣,要經宿已,羯磨還主。一月衣等亦同。除此餘者,即坐直還。二還法同,應
如是作。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故畜爾許、眾多長衣餘隨
種別稱之,過十日,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持此衣還某甲比丘尼。白如是。


大姊僧聽!某甲比丘尼,故畜爾許、眾多長衣餘隨種別稱之,過
十日,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僧持此衣還某
甲比丘尼。誰諸大姊忍僧持此衣還某甲比
丘尼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某甲比
丘尼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不還物法於僧中捨竟,不還者,突吉羅。若作淨施、若遣與人、若持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羅衣、若故壞、
若燒、若作非衣、若數數著,盡突吉羅。


對三比丘尼捨墮法應往三比丘尼所,具儀作如是捨云:


諸大姊憶
念!我某甲比丘尼,故畜等。餘詞同上,唯不得稱僧為異。於中請一清
淨比丘尼為懺悔主,請詞如前。其懺悔主既受請已,未得即許,應改單白為問邊人,應問彼二比丘尼云:


若二大姊聽我受某甲比丘尼懺者,我當受。
彼二比丘尼應答言:可爾。受懺悔主得許可已,方始答懺者云:爾。正懺詞等同上還衣。問和
同上不還。結罪同上。若對二尼及一捨懺,一一同此,更無有異。對一尼中,除問邊人。


捨乞鉢法是中捨者,要須對僧,又此住處非餘住處。捨及懺悔詞,並同前。


還鉢法此比丘尼鉢若貴價好者,留置,取最不如者與之。白二羯磨,應如是與。


大姊僧
聽!此某甲比丘尼,鉢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
鉢,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
與此某甲比丘尼鉢。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
甲比丘尼,鉢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鉢,犯捨
墮,今捨與僧;僧今與此某甲比丘尼鉢。誰諸
大姊忍僧與某甲比丘尼鉢者默然,誰不忍
者說。僧已忍與此某甲比丘尼鉢竟。僧忍,默
[002-0552b]
然故,是事如是持。


行鉢白法彼比丘尼鉢應作白問僧。作如是白:


大姊僧聽!若僧時到,
僧忍聽,以此鉢次第問上座。白如是。作此白已,當持與上
座;若上座不取,與彼比丘尼,彼比丘尼應取。不應護眾僧故不取;亦不應以此因緣受持最下鉢,若受,突吉羅。若
上座取,應與上座,取上座鉢與次座;若次座取,一如上座。如是展轉,乃至下座。


付鉢令持法若持此比丘尼鉢還此比丘尼、若持最下座鉢與。時,應作白二羯磨,如是與。


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以此最下
座鉢若是此比丘尼鉢,應云「僧今以此比丘尼下鉢」與某甲比丘尼受持,
乃至破。白如是。


大姊僧聽!僧今以此若最下座鉢、若彼比
丘尼下鉢與某甲比丘尼受持,乃至破。誰諸大姊

忍僧與某甲比丘尼鉢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鉢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彼比丘尼守護此鉢,不得著瓦石落處,不得著倚杖下、及著倚刀下,不得著懸物下,及
著道中、石上、菓樹下、不平地,不得一手捉兩鉢除指隔中央,不得一手捉兩鉢開戶除用心,不得著戶閾內、戶扉
下,不得著繩床、木末下、床間、床角角頭,除暫著,不得立盪鉢乃至足令鉢破,不應故壞、及故令失、作非鉢用。


對俗捨寶法若比丘尼自手捉金銀若錢、若教人捉、若置地受,教彼有信樂守園人、若優婆塞,
語言:


此物我所不應,汝當知之。懺對一人,作法同上。


俗還物法若彼人取,還與比丘尼者,當作彼人物故受,教淨人使賞之;若得淨衣鉢、針筒、尼師壇,應易
受持。若優婆塞取已,與比丘尼淨衣鉢、尼師壇、針筒者,應取持之。


俗不還寶法若彼取已不還者,令餘尼語言:


汝應還此比丘尼物。
若餘比丘尼不語及語不還者,當自語言:


佛教比丘尼作淨故與汝。若言:與僧、與塔、與和尚
等、與諸親舊知識、若還本主。何以故?不欲失彼信施故。


淨寶法因此便明淨寶儀軌。若依此部,別開信樂優婆塞及守園人為淨主,寶付彼人,應語彼言:



物我所不應,汝當知之。或言:知是看是。或為佛法等事
受者,受時應作淨語。淨語應言:知是看是。若不語彼人言:知是看是者,突

吉羅。若依《說一切有部》淨施法,如錢一切寶物,應先求一知法白衣淨人,語令解意已,復語云:我比
[002-0552c]
丘尼法,不畜錢寶,今以檀越為淨主。後得錢
寶,盡施檀越。若淨主死、遠出異國,應更求淨主。然說淨有二種:若白衣持錢寶來與比丘尼,
但言:此不淨物,我不應畜,若淨當受。即是淨法。若白衣言:「與比丘尼
寶。」比丘尼語言:我不應畜。淨人答言:易淨物畜。即是作淨。若白衣不言易淨物畜、
比丘尼自不說淨,直置地去者,若有比丘尼,應向說淨,隨久近畜。說詞同上。


懺一百七十八波逸提罪法欲除本罪,還先懺覆,品數多少,准前應知。此
對一人,許別眾懺;請懺悔主,如上作法。請已,應對懺主作是悔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
甲比丘尼,故妄語,犯爾許、眾多波逸提罪餘隨種名,事別稱之。今
向大姊懺悔,不敢覆藏等。同上。


懺波羅提提舍尼罪法覆品如前。請懺主已,作如是懺。


大姊一心
念!我某甲比丘尼,無病,故乞蘇食,犯爾許、眾多
羅提提舍尼罪餘隨種名,事別稱之。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
應為。今向大姊悔過,不敢覆藏等。同上。一說。


懺突吉羅罪法一切突吉羅,無問根本、從生,故作、誤作,覆、隨覆等,品數如前。要期永斷,作如
是懺。


我某甲比丘尼,故不齊整著僧伽梨,犯爾許、眾多
突吉羅罪。以故作故,復犯爾許、眾多非威儀突吉
羅罪。若誤犯者,即無故犯非威儀罪。應云:


我某甲比丘尼,誤不齊整
著僧伽梨,犯爾許、眾多突吉羅罪餘隨種名,事別稱之。我今懺悔,
不敢覆藏等。同上。


一切僧同犯識罪發露法案律:僧集一處欲說戒,當說戒時,一切眾僧盡犯
罪。彼各各作是念:「世尊制戒,犯者不得說戒、不得聞戒,不得向犯者懺悔,犯者不得受他懺悔。」彼比丘尼白已,當
懺悔。作如是白:


大姊僧聽!此一切眾僧犯罪。若僧時
到,僧忍聽,此一切僧懺悔。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後說戒。


一切僧同犯疑罪發露法案律:僧集一處欲說戒,當說戒時,一切僧於罪有
疑。彼各念言:「世尊制戒等如前。」彼一切僧作白已,應說其罪。當作是白:


大姊僧聽!此一
切僧於罪有疑。若僧時到,僧忍聽,此眾僧自
說罪。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後說戒。


別人識罪發露法至一清淨比丘尼所,具儀作如是言:


大姊憶念!我
[002-0553a]
某甲比丘尼,犯某甲罪若干、眾多。今向大姊發露,後
當如法懺悔。一說。如是已,得聞戒。


別人疑罪發露法還至一淨尼所,具儀作如是言:


大姊憶念!我某
甲比丘尼,於某犯生疑。今向大姊自說,須後
無疑時,當如法懺悔。一說。如是已,得聞戒。


說戒座中識罪心念發露法案律:當說戒時犯罪,若有人舉、若不舉,若
作憶念、不作憶念,其人自憶罪而發露,當語邊人言:


我犯某甲罪,今向大姊
懺悔。復作是念:「設語傍人,恐鬧亂眾,不成說戒。」彼比丘尼當心念言:我犯某罪,須
罷座已,當如法懺悔。作如是已,得聽說戒。


說戒座中疑罪心念發露法緣同於前,唯疑為異。彼心念言:


我於
某罪生疑,須罷座已無疑時,當如法懺悔。作如
是已,得聽說戒。


治人篇第十三



與呵責羯磨法案律有二法,僧應與作呵責羯磨:非法說法、法說非法,乃至說、不說亦如
是;乃至舉羯磨亦如是。復有三事,僧應與作呵責羯磨:謂破戒、破見、破威儀;乃至舉羯磨亦如是。復憙鬪諍,共相
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若復餘人鬪諍,往彼勸助,是故令僧未有諍事便有諍事,已有諍事而不除滅。聽僧與作
呵責白四。集僧;集僧已,為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與罪;與罪已,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憙共鬪諍,共相罵
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鬪諍已,若復
有餘比丘尼鬪諍者,即復往彼勸言:「汝等勉
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財富亦勝,多有
知識;我等當為汝作伴黨。」令僧未有諍事而
有諍事,已有諍事而不除滅。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為某甲比丘尼作呵責羯磨,若後復更
鬪諍,共相罵詈者,眾僧當更增罪治。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憙共鬪諍,共相罵
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鬪諍已,若復
有餘比丘尼鬪諍者,即復往勸彼言:「汝等勉
[002-0553b]
力,莫不如他!汝等智慧多聞,財富亦勝,多有
知識;我等當為汝作伴黨。」令僧未有諍事而
有諍事,已有諍事而不除滅。僧為某甲比丘
尼作呵責羯磨。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比丘
尼作呵責羯磨,若後復更鬪諍,共相罵詈者,
眾僧當更增罪治。忍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
僧已忍為某甲比丘尼作呵責羯磨竟。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得法已,修行七五之行。此七五行,具如上明。


解呵責羯磨法若眾僧在小食上、後食上、若說法、若布薩,被呵責羯磨人,正衣服,脫革屣,於
一面住,䠒合掌,白如是言:


大姊!受我懺悔。自今已去,自責
心,止不復作。律言:若隨順眾僧,無所違逆,求解呵責羯磨。聽解,作白四羯磨。僧應觀察,有五
法不應為解,謂違上七五之行;有五法應為解呵責,謂不違上七五之行。應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


大姊
僧聽!我某甲比丘尼,僧與作呵責羯磨。我今
隨順眾僧,無所違逆,從僧乞解呵責羯磨。願
僧慈愍故,為我解呵責羯磨。三說。僧應如是與法。


大姊僧
聽!某甲比丘尼,僧為作呵責羯磨。彼比丘尼
隨順眾僧,無所違逆,從僧乞解呵責羯磨。若
僧時到,僧忍聽,解某甲比丘尼呵責羯磨。白
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僧為作呵責
羯磨。彼比丘尼隨順眾僧,無所違逆,從僧乞
解呵責羯磨。誰諸大姊忍僧為某甲比丘尼
解呵責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三說。僧已忍解
某甲比丘尼呵責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與擯羯磨法律言:行惡行,污他家。言惡行者,謂自種華樹、教他種等。言污家者,有四種事:一、
依家污家,二、依利養污家,三、衣親友污家,四、依僧伽藍污家。若行惡行,污他家,見聞皆具,聽僧作擯白四。此作
及解,文如律明者也。


與依止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癡無所知,多犯眾罪,共白衣雜住而相親附,不順佛法。聽僧
[002-0553c]
為作依止白四。謂遣依止有德人住,不得稱方國土等作。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與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法白衣有五法,僧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此人恭
敬父、母、沙門、婆羅門、所應持者堅持不捨。比丘尼有十法,僧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惡說罵白衣、方便令白衣
家損減、作無利、無住處、鬪亂白衣、於白衣前謗佛法僧、在白衣前作下賤罵、如法許白衣而不實。此作及差使
送懺悔、解等,具如律文。


與不見罪舉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犯罪,餘比丘尼語言:「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佛
言:「聽僧與作不見罪舉白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與不懺悔罪舉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犯罪,諸比丘尼語言:「汝有罪懺悔。」答言:「不
懺悔。」佛言:「聽僧與作不懺悔罪舉白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與不捨惡見舉羯磨法若有比丘尼如是惡見生,作如是言:「我知佛所說法,
犯婬欲非障道法。」佛言:「聽僧為作呵諫白四,捨此事故。」諫法如文。彼比丘尼僧與作呵諫已,猶故不捨惡見。佛
言:「與作不捨惡見舉白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也。


與狂癡羯磨法有三種狂癡:一、說戒時,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來,二、或憶而來,三、或不憶
不來;是謂三種狂癡。是中下二,不應與作;初一應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


大姊僧聽!此
某甲比丘尼心亂狂癡,或憶說戒或不憶說
戒、或來或不來。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
比丘尼作心亂狂癡羯磨,或憶或不憶、或來
或不來僧作羯磨說戒。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
某甲比丘尼心亂狂癡,或憶說戒或不憶說
戒、或來或不來。僧與某甲比丘尼作心亂狂
癡羯磨,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來作羯磨說
戒。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比丘尼作心亂狂
癡,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來作羯磨說戒者默
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尼作心
亂狂癡,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來作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狂癡羯磨若狂病止,僧作白二法解。具儀,作如是乞。
[002-0554a]


大姊僧聽!我某甲比丘尼,先得狂癡病。說戒
時,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來,眾僧與我作狂
癡病羯磨。作已,病還得止,今從眾僧乞解狂
癡羯磨。三說。僧應如是與法。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先
得狂癡病。欲說戒時,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
來,眾僧與作狂癡病羯磨。與作羯磨已,狂癡
病還得止,今從眾僧乞解狂癡病羯磨。若僧
時到,僧忍聽,與解狂癡病羯磨。白如是。


大姊
僧聽!此某甲比丘尼,先得狂癡病。彼說戒時,
或憶或不憶、或來或不來,眾僧與作狂癡病羯
磨。與作羯磨已,狂癡病還得止,今從眾僧乞
解狂癡病羯磨。誰諸大姊忍僧與某甲比丘
尼解狂癡病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忍與某甲比丘尼解狂癡病羯磨竟。僧忍,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佛言:「隨狂病時與作羯磨;狂止,還解。」


與學家羯磨法時有居士家,夫婦俱得信樂,為佛弟子。諸佛見諦弟子常法:於諸比丘、比
丘尼,無所愛惜,乃至身肉。若諸比丘、比丘尼至家,常與飲食及諸供養,故令貧窮,衣食乏盡。佛言:「聽僧與彼居士作
學家羯磨。」應如是作。


大姊僧聽!於某城中某居士家,夫
婦得信,為佛弟子,財物竭盡。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今與作學家羯磨,諸比丘尼不得在其
家受食食。白如是。


大姊僧聽!於某城中某
居士家,夫婦得信,為佛弟子,財物竭盡;僧今
與作學家羯磨,諸比丘尼不得在其家受食
食。誰諸大姊忍僧與某居士作學家羯磨者
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居士作學家
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先受請、若有病、若置地
與、若從人受、若學家施後財物還多,無犯。


解學家羯磨法若學家財物還多,從僧乞解學家羯磨,僧應白二解。應如是作。


大姊
僧聽!於某城中某居士家,夫婦得信,為佛弟
[002-0554b]
子,好施,財物竭盡,僧先與作學家羯磨;今財
物還多,從僧乞解學家羯磨。若僧時到,僧忍
聽,解學家羯磨。白如是。


大姊僧聽!於某城中
某居士家,夫婦得信,為佛弟子,好施,財物竭
盡,僧先與作學家羯磨;今財物還多,從僧乞解學家羯磨。僧今與某居士解學家羯磨。
誰諸大姊忍僧與某居士解學家羯磨者默
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居士解學家羯
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作餘語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犯罪,諸比丘尼問言:「汝自知犯罪不耶?」即以餘事報諸比丘
尼:「汝向誰語?為說何事?為論何理?為語我?為語誰耶?是誰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見罪!云何言我有罪?」佛言:「自
今已去,聽白已,當名作餘語。」應如是白: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犯
罪。諸比丘尼問言:「汝今自知犯罪不耶?」此比
丘尼即以餘事報諸比丘尼言:「汝向誰語?為
說何事?為論何理?為我說?為餘人說?誰犯罪?
罪由何生?我不見罪!」若僧時到,僧忍聽,當名
某甲比丘尼作餘語。白如是。作是白已,名作餘語者。若未白前作餘語
者,一切盡突吉羅;若作白已作餘語者,一切盡波逸提。


作觸惱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眾僧立制不得作餘語已,便觸惱眾僧:喚來不來,不喚來便
來,應起不起,不應起便起,應語不語,不應語便語。佛言:「聽僧與此比丘尼作白羯磨,名作觸惱。」作如是白:


大姊僧聽!此某甲比丘尼,僧名作餘語已,便
觸惱眾僧:喚來不來,不喚來便來,應起不起,
不應起便起,應語不語,不應語便語。若僧時
到,僧忍聽,制某甲比丘尼,名作觸惱。白如是。
如是白已,名作觸惱僧。未白前觸惱僧者,一切盡突吉羅;若作白已觸惱僧者,一切盡波逸提。


惡馬治法若有比丘尼,惡性不受諫語,多犯眾罪。餘比
丘尼語言:「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僧應捨棄莫問,語如是言:


汝今不見罪,汝所往之處,彼亦當舉汝罪,為
[002-0554c]
汝作自言,不聽汝作阿㝹婆陀,不聽布薩自
恣。如調馬師,惡馬難調,即合所繫韁杙棄之;
汝比丘尼不自見罪,亦復如是,一切捨棄。汝
所往之處,乃至不聽汝布薩自恣。是人不應求聽,此即是聽。


梵罰治法若有比丘尼,惡性犯戒,復不受諫者,作默擯治。應如是作。


一切比丘尼
默擯不與語,是梵罰治。然不改者將詣眾中,諸人共
彈使出,莫與說戒,亦莫與法會從事。


不禮比丘法時六群比丘、沙彌,來至比丘尼住處,共六群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共住,更相調
弄,或共唄、或共哭、共戲笑,亂諸坐禪比丘尼。佛聽喚來謫罰。若不改者,應為彼沙彌和尚、阿闍梨作不禮羯磨。此作
及解,文如律明也。


與白衣家作覆鉢羯磨法律言:白衣家有五法,不應與作覆鉢:不孝順父、
不孝順母、不敬沙門、不敬婆羅門、不供事比丘尼。有五法應作,即反上是。復有十法,眾僧應與作覆鉢:罵謗比
丘尼、為比丘尼作損減、作無利益、方便令無住處、鬪亂比丘尼、於比丘尼前說佛法僧惡、以無根不淨法謗比丘
尼、若犯比丘尼。如是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與作覆鉢法。應如是與也。


大姊僧聽!此某
甲,某甲比丘尼清淨,而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此某甲作覆鉢不
相往來。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某甲比丘
尼清淨,而以無根波羅夷法謗;今僧為作覆
鉢不相往來。誰諸大姊忍僧為某甲作覆鉢
不相往來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為某
甲作覆鉢不相往來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差比丘尼使告白衣法律言:應白二差一比丘尼為使,告彼令知。其使比丘尼
應具八德。八德及差,廣如律明。此使比丘尼往至彼家,不應受床坐飲食供養等具,應語云:


今僧為
汝作覆鉢不相往來。彼若不解,應廣為說。彼人若言:「作何方便解我覆鉢,還相往來
者。」彼使應語云:「汝應往懺悔眾僧。」彼若懺悔,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覆鉢,還相往來者,僧應為解解。文如
律。

尼羯磨卷中
[002-05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