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98 楞嚴經直指科文-- (CBETA)


No.290


首楞嚴經直指科文




* ○全經大科

* 初序分

* 初諸經通例

* 初說時處
* 二列在會聽眾
* 二本經緣起

* 初匿王請佛
* 二阿難循乞被攝
* 三勅文殊將呪往護
* 四阿難悲恨請修
* 二正宗分○
* 三流通分十卷末




* ○二正宗分

* 初直示圓悟初卷至四卷末十二

* 初徵心

* 初標常住流轉之由

* 初審發心
* 二分真妄
* 三勅直心
* 四徵心目
* 二執心在內

* 初正執身內
* 二舉現前約定
* 三撫慰廣示
* 四窮非內
* 三執心在外

* 初正執身外
* 二窮非外
* 四計潛根

* 初正執潛根
* 二窮非潛根
* 五開合明暗

* 初正執開合明暗
* 二窮非開合明暗
* 六隨所合處

* 初正執隨合
* 二窮非隨合
* 七在中間

* 初正執中間
* 二窮非中間
* 八一切無著

* 初正執無著
* 二窮非無著
* 二顯根見十一

* 初恨多聞求詣真際
* 二放光表根性圓明
* 三示二種根本以別迷悟
* 四緣見徵心
* 五指能推有體

* 初斥能推
* 二求開示
[001-0449a]
* 三正示全性
* 六顯見性非眼

* 初責多聞
* 二敘障求示
* 三放光表說
* 四正指見是心

* 初以拳例眼
* 二示暗非見無
* 三以燈例眼顯見

* 初疑覩暗非見
* 二喻暗光無異指見是心
* 七徵客塵二義以出主空顯見

* 初如來問悟因由
* 二述悟客塵二義

* 初述客義
* 二述塵義
* 三以動靜顯見

* 初輪掌開合徵見常住
* 二飛光徵見無勤
* 三正示見性無有動靜卷舒初卷終
* 八示見性不滅

* 初求示生滅與不生滅
* 二匿王啟請
* 三徵內身遷變
* 四較顏貌童耄
* 五審遷化密移
* 六正示不生滅性

* 初問身中不滅
* 二問見水同異以表無生滅性

* 初徵見水
* 二徵見水同異
* 三單徵見同異
* 四示見精不變
* 九指顛倒所在

* 初問遺失顛倒
* 二如來示臂以徵顛倒
* 三正示顛倒
* 十揀緣心以示見性無還

* 初陳所悟不敢自認
* 二責認指以揀分別之心各還
* 三示見精無還

* 初問無還
* 二示見精非影
* 三列八種塵相
* 四示八還
* 五正示無還
* 十一揀塵表見

* 初揀物非我
* 二顯見非物
* 三顯物我不雜
* 四疑見有大小斷續
* 五示前塵留礙

* 初喻器空
* 二除器方圓
* 六示轉物
* 三標見性離是非是

* 初疑見性現前
* 二指無是見

* 初標相徵見
[001-0450a]
* 二答無是見
* 三指無非見

* 初許無是轉徵非見
* 二答無非見
* 四文殊啟請發明二種

* 初大眾惶悚
* 二佛稱實語安慰
* 三文殊正請發明
* 五正示見性無是非是

* 初會見相元是菩提
* 二勅文殊表無二相
* 三正發明性出是非
* 四斥因緣自然以顯見見實相

* 初疑覺性同於神我自然
* 二示非自然
* 三疑因緣
* 四示非因緣并結見離名相
* 五再疑因緣
* 六再斥因緣自然以表見性離於四相
* 七直示見見實相
* 五出妄見顯真

* 初請示見見非見之義
* 二將演總持囑令諦聽
* 三示二種妄見

* 初示二顛倒總相
* 二示別業妄見
* 三示同分妄見
* 四倒現前觀見以顯見見非見遠離和合圓滿菩提

* 初以別業例今觀見證成見見
* 二以同分復例別業結準十方
* 三斥和合與非和合

* 初總牒和合與不和合
* 二斥和合
* 三斥非和合
* 六總収陰入處界七大歸如來藏以啟真悟

* 初總收
* 二五陰

* 初色陰
* 二受陰
* 三想陰
* 四行陰
* 五識陰二卷終
* 三六入

* 初眼入
* 二耳入
* 三鼻入
* 四舌入
* 五身入
* 六意入
* 四十二處

* 初色見二處
* 二聲聽二處
* 三齅香二處
* 四甞味二處
* 五身觸二處
* 六意法二處
[001-0451a]
* 五十八界

* 初眼識界
* 二耳識界
* 三鼻識界
* 四舌識界
* 五身識界
* 六意識界
* 六七大

* 初疑四大和合請示
* 二總訶大性體非和合

* 初責多聞不善分別
* 二總明大性非和合
* 三收地大
* 四收火大
* 五收水大
* 六收風大
* 七收空大
* 八收見大
* 九收識大
* 七得悟發願

* 初阿難述悟
* 二說偈發願三卷終
* 七明相續妄生諸大不礙

* 初滿慈讚佛陳疑
* 二設二難

* 初難清淨忽生
* 二難諸大不徧
* 三許宣勝義告眾令聽
* 四標性本以顯妄元

* 初標性本
* 二詰性明為妄
* 五原器界虗空眾生因相

* 初示器界因相
* 二示虗空因相
* 三示眾生因相
* 四總結因相
* 六示三種相續果相

* 初世界相續果相
* 二眾生相續果相
* 三業果相續果相
* 四總結三種次第遷流
* 七明覺不生迷

* 初疑如來妙明世界猶在
* 二喻迷人惑方悟不生迷
* 三喻華翳既除華不更出
* 四喻金鑛不雜
* 八示諸大相容

* 初牒原問
* 二以虗空喻藏性相容
* 三以七事喻諸大不礙藏性
* 四以喻準法
* 五喻藏性隨諸相現
* 八示妙明合藏非即雙離

* 初示背覺合塵
* 二示妙明合塵
* 三示如來藏一切俱非
* 四示如來藏一切俱即
* 五示非即俱離須憑妙指

* 初非即俱離妙窮所知
* 二示妙音須憑妙指
[001-0452a]
* 九示迷妄無因歇即菩提

* 初疑覺性何因有妄
* 二示迷本無因

* 初喻迷頭狂走
* 二示性迷自有本無遺失
* 三示緣斷狂歇覺性本周

* 初示緣斷
* 二示性周
* 三喻結
* 十再斥因緣自然以責多聞

* 初發疑問
* 二原所疑
* 三喻本頭不失以出狂妄

* 初破自然
* 二破因緣
* 三總破并釋因迷自有之疑
* 四破因緣自然引入菩提

* 初破因緣入無功用
* 二破自然成無戲論
* 三指菩提勸修并責多聞留礙
* 十一示決定義

* 初述悟請修
* 二審觀因地發心

* 初以虗空喻不生滅因
* 二分清濁以表妙覺明心
* 三示五濁

* 初劫濁
* 二見濁
* 三煩惱濁
* 四眾生濁
* 五命濁
* 四結成因地
* 三審詳煩惱根本

* 初審根塵顛倒所在
* 二明眾生世界纏縛超越

* 初明世界方位
* 二別六根功德

* 初眼根功德
* 二耳根功德
* 三鼻根功德
* 四舌根功德
* 五身根功德
* 六意根功德
* 三令詳六根圓滯
* 三明六根虗妄

* 初審根中積習

* 初問一門深入
* 二示修中所斷
* 二明一六虗妄

* 初辨非一非六
* 二以空喻一不成
* 三原眼根因相
* 四原耳根因相
* 五原鼻根因相
[001-0453a]
* 六原舌根因相
* 七原身根因相
* 八原意根因相
* 四示根妄無體發明圓脫

* 初明黏妄無體
* 二示發明圓脫
* 三引證圓脫
* 四結圓脫成妙
* 十二擊鐘驗常

* 初疑根性無體

* 初原果位體性常住
* 二疑根性不與覺因相酬
* 二示聞性常住

* 初責誠心不伏
* 二擊鐘詰聞
* 三擊鐘詰聲
* 四責聞聲矯亂
* 五驗杵音以責循聲
* 六結棄生滅以成知覺四卷終
* 二依悟圓修五卷至六卷後
* 三廣垂修範六卷後起至八卷中
* 四細別業果精剔魔外八卷中起至十卷後




* △初直示圓悟竟




* ○二依悟圓修

* 初標根以指迷

* 初請示解結
* 二十方如來放光同口標根

* 初放光
* 二異口同宣
* 三示根塵以揀識妄
* 四揀妄以顯真淨
* 五說偈以歎真妄無性循圓歸覺
* 二綰巾以示結元

* 初述開明
* 二請舒結倫次
* 三示綰結并徵結元
* 三示解結先後

* 初詰示結元
* 二徵解法
* 三許除結心銷妄還真
* 四示綰生次第解應先後
* 四徧徵圓通二十七

* 初陳悟請示圓根
* 二告眾徵問
* 三聲塵圓通
* 四色塵圓通
* 五香塵圓通
* 六味塵圓通
* 七觸塵圓通
* 八法塵圓通
* 九眼根圓通
* 十鼻根圓通
* 十一舌根圓通
* 十二身根圓通
[001-0454a]
* 十三意根圓通
* 十四眼識圓通
* 十五耳識圓通
* 十六鼻識圓通
* 十七舌識圓通
* 十八身識圓通
* 十九意識圓通
* 二十火大圓通
* 二十一地大圓通
* 二十二水大圓通
* 二十三風大圓通
* 二十四空大圓通
* 二十五識大圓通
* 二十六見大圓通五卷終
* 二十七耳根圓通

* 初述因修

* 初遇佛承教
* 二奉教成證
* 二陳果德

* 初獲果德
* 二彰妙用

* 初三十二應

* 初總標
* 二聖身

* 初佛身
* 二獨覺身
* 三緣覺身
* 四聲聞身
* 三天身

* 初梵王身
* 二帝釋身
* 三自在天身
* 四大自在天身
* 五天大將軍身
* 六四天王身
* 七四天王太子身
* 四人身

* 初人王身
* 二長者身
* 三居士身
* 四宰官身
* 五婆羅門身
* 六出家二眾身

* 初比丘身
* 二比丘尼身
* 七在家二眾身

* 初優婆塞身
* 二優婆夷身
* 八女主身
* 九童身

* 初童男身
* 二童女身
* 五天非天身
* 六人非人身
* 七總結
* 二十四無畏十五

* 初總標
* 二觀聲解
* 三入火不燒
* 四入水不溺
* 五入鬼不害
* 六被害刀壞
* 七鬼不能見
* 八枷鎖不著
* 九賊不劫
* 十離貪欲
* 十一離瞋恚
* 十二離癡暗
* 十三求男得男
* 十四求女得女
* 十五持名眾多無異并結
* 三四不思議
[001-0455a]

* 初總標
* 二現首臂目
* 三現形誦呪
* 四捨身求愍
* 五所求皆獲
* 三結本圓通
* 五正示圓修

* 初放光顯瑞
* 二勅文殊選根
* 三揀非圓根

* 初讚覺元妙示妄本空
* 二表方便遲速
* 三正揀非圓
* 四正選圓根

* 初依方便教
* 二讚根主
* 三讚聞根
* 四責多聞勸修
* 五會三世普門重揀方便
* 六禮藏求加
* 五聞法獲證




* △二依悟圓修竟




* ○三廣垂修範

* 初因阿難乞度未來總標三決定義
* 二示四決定明誨

* 初示決定斷婬
* 二示決定斷殺
* 三示決定斷偷
* 四示決定斷妄六卷終
* 三示密教冥資
* 四示安立道場修持法則

* 初請道場軌則
* 二示道場儀式
* 三正示修持獲證
* 五正宣心呪廣示利益

* 初放光徧示
* 二正宣
* 三示諸佛出生降魔廣被
* 四示呪心廣宣無盡
* 五示呪力成就世出世間增慧消障
* 六示持呪滿願得勝生處
* 七示呪力能消國難民災
* 八示保護初心離障心開
* 九在會金剛善神發願弘護
[001-0456a]
* 六示修證始終位置

* 初阿難請示漸次行目
* 二讚許懸示
* 三示二顛倒因

* 初總標倒因
* 二眾生顛倒

* 初眾生倒因
* 二眾生倒相
* 三眾生業果
* 三世界顛倒

* 初世界倒因
* 二世界倒相
* 三類生差別

* 初總標十二類
* 二分釋十二類十二

* 初卵生
* 二胎生
* 三溼生
* 四化生
* 五有色
* 六無色
* 七有想
* 八無想
* 九非有色
* 十非無色
* 十一非有想
* 十二非無想七卷終
* 四結顛倒本因以起漸次修義
* 五示三種漸次

* 初總標名
* 二除助因

* 初明食為助因
* 二出五辛過患令斷
* 三刳正性

* 初勸斷
* 二示斷次第
* 三示除累獲通
* 四違現業

* 初六根返源
* 二頓悟無生
* 六安立聖位

* 初乾慧地
* 二十信
* 三十住
* 四十行
* 五十迴向
* 六四加行
* 七十地
* 八結等妙二覺以顯乾慧成就從漸次終於菩提
* 七結經名
* 八聞法增進




* △三廣垂修範竟




* ○四細別業果精剔魔外

* 初問六道生起本有妄習
* 二問撥無永陷同分各私
* 三示眾生內外分

* 初總標
* 二內分
* 三外分
* 四別情想輕重

* 初純想
* 二情少想多
* 三情想均等
* 四情多想少
* 五七情三想
* 六九情一想
* 七純情兼謗等
* 八結同分各私
* 四示十習因六交報

* 初總標
* 二正示十習因

* 初婬習
* 二貪習
* 三慢習
* 四瞋習
* 五詐習
* 六誑習
[001-0457a]
* 七怨習
* 八見習
* 九枉習
* 十訟習
* 三總舉六報
* 四正示六報

* 初見報
* 二聞報
* 三齅報
* 四味報
* 五觸報
* 六思報
* 五結因報全缺再答別造同分
* 六示餘報十一

* 初總標鬼報
* 二十種鬼類
* 三結鬼報
* 四總標畜報
* 五十種畜類
* 六結畜報
* 七帶牒前問重示
* 八酬剩還徵
* 九償報相尋
* 十人道餘感
* 十一結餘感
* 五別修妄成

* 初總標
* 二別成十種仙
* 三結仙道
* 六諸天差別

* 初欲界

* 初四王天
* 二忉利天
* 三須燄摩天
* 四兜率陀天
* 五樂變化天
* 六他化自在天
* 七結欲界八卷終
* 二色界

* 一初禪天
* 二二禪天
* 三三禪天
* 四四禪天
* 五五淨居天
* 六結色界
* 三無色界

* 初空處先揀迴心
* 二識處
* 三無所有處
* 四非非想處
* 五結四空并詳岐路
[001-0458a]
* 六總結諸天
* 四別附非天四種阿修羅
* 七示七趣虗妄以勗正修

* 初示虗妄
* 二示業因
* 三顯正修
* 四結酬同分
* 五勸斷除
* 八揀陰魔

* 初原魔事因起

* 初無問自說
* 二指魔事難識
* 三誡得少勸聽承誨
* 四示覺體無二妄起世界
* 五示世界元虗真發空殞
* 六示心精通㳷天魔驚擾
* 七妙覺難動因毀誡防
* 二正示陰魔

* 初色陰

* 初色陰區宇
* 二色陰盡相
* 三色境差別

* 初身能出礙
* 二體拾蛔蟲
* 三空聞密義
* 四佛現蓮出
* 五寶色滿空
* 六夜同白晝
* 七斫體不覺
* 八徧成佛界
* 九夜見遠光
* 十體變通義
* 四結令傳示
* 二受陰

* 初受陰區宇
* 二受陰盡相
* 三受境差別

* 初見物生悲
* 二猛志齊佛
* 三心生沈憶
* 四得少為足
* 五心生艱險
* 六心悅不止
* 七大我慢起
* 八心生輕安
* 九歸向永滅
* 十愛起狂貪
* 四結令傳示
* 三想陰

* 初想陰區宇
* 二想陰盡相
* 三想境差別

* 初貪求善巧
* 二貪求經歷
* 三貪求契合
* 四貪求辨析
* 五貪求冥感
* 六貪求靜謐
* 七貪求宿命
[001-0459a]
* 八貪取神力
* 九貪求深空
* 十貪求永歲
* 四結令傳示
* 五重結迷因九卷終
* 四行陰

* 初想盡勝相
* 二行陰區宇
* 三行陰盡相
* 四行境差別

* 初二無因論

* 初總標
* 二本無因
* 三末無因并結
* 二四徧常論

* 初總標
* 二二萬劫常
* 三四萬劫常
* 四八萬劫常
* 五不生滅常并結
* 三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 初總標
* 二我常彼無常
* 三劫壞劫不壞
* 四性常生死無常
* 五行常色受想無常并結
* 四四有邊論

* 初總標
* 二三世
* 三眾生
* 四心性
* 五生滅并結
* 五四種不死矯亂論

* 初總標
* 二八亦
* 三唯無
* 四但是
* 五有無俱并結
* 六十六有相論

* 初標
* 二釋

* 初本計
* 二別計
* 三結
* 七八無相論

* 初標
* 二釋

* 初本計
* 二別計
* 三結
* 八八俱非論

* 初標
* 二釋

* 初本計
* 二別計
* 三結
* 九七斷滅論

* 初標
* 二釋
* 三結
* 十五現涅槃論

* 初標
* 二釋
* 三結
* 五結令傳示
* 五識陰

* 初行盡勝相
* 二識陰區宇
* 三識陰盡相
* 四識境差別

* 初因所因執
* 二能非能執
* 三常非常執
* 四知無知執
* 五生無生執
* 六歸無歸執
[001-0460a]
* 七貪非貪執
* 八真無真執
* 九定性聲聞
* 十定性緣覺
* 五結令傳示
* 六總結陰盡以成金剛乾慧果地圓滿以勸進修
* 七再結洗心剔邪以遵垂範
* 九明陰銷次第因界邊際

* 初伸問求示
* 二如來正答

* 初顯真出妄
* 二示五陰本因

* 初色陰
* 二受陰
* 三想陰
* 四行陰
* 五識陰
* 三示因界
* 四示悟除頓漸
* 五結令傳示




* △正宗分竟




* ○三流通分

* 初本經流通

* 初集福勝
* 二銷罪勝
* 三遣魔勝
* 二諸經流通十卷終


首楞嚴經直指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