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19 地藏本願經科註-清-靈椉 (X)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科注卷之五
古鹽匡菴青蓮苾蒭靈椉父輯


【△二顯成佛助道者既稱佛名正行巳成何須復
明布施為助道耶準大論以生死輪轉利益之業
無過布施所以者何好施之人聲譽流布八方信
樂無不愛敬處大眾中無所畏難死時無悔我以
財物植良福田人天中樂涅槃之門我必得之非
但開三樂而巳乃能開無量佛道之處以六波羅
蜜是佛道檀為初門餘行皆悉隨從如是等布施
有無量功德故佛說布施是初助道因緣以人命
無常財物如電若人不乞猶尚應與何況乞而不
施以是應施作助道因緣故須較量布施之緣助
開佛道也初品題。】


「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二品文二初地藏請較施福二如來對眾較量
初中二初經家敘儀。】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
掌。」


【如文。
△二地藏疑請。】


「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
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
[005-0740b]
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業道者。殺害等罪行。名黑黑業。及不善業。布施等
福行。名白白業。及以善業。今於善業中。明施福一
事。故云我觀等。布施多種。財施.法施.俗施.道施。輕
重較量。如綸貫。受福二字。世.出世間最要事。皆由
布施而得。大士此問。實為出苦良方。成佛法根也。
是事云何句。正疑施因是等。受福何故不同。問。為
地藏真不知耶。為眾生疑耶。答。實知.不實知。非凡
情所測。若準襍藏經。昔有人至波羅提木叉寺。得
菴羅樹華。其色如金。持入佛塔。見釋迦牟尼佛像
相好。續念佛功德。心熱毛豎。即以華上佛。出問一
道人。一華散佛。得幾許福。答。如此深事。我不能知。
當問讀經者。即往問之。曰。我無天眼神通。不能知
見果報。可問坐禪六通羅漢。即便往問。阿羅漢即
為觀之。見其捨身次第。受天上人中福德。乃至八
萬大劫。福猶不盡。過是。不復能知。即遣化人詣彌
勒所。問得幾許果報。彌勒言。不能知。正使恒河沙
等一生補處菩薩。尚不能知。況我一身。佛有無量
功德。福田甚良。種種果報無盡。待我將來成佛。乃
能知之。據此。即不實知。誰曰不然。故仰願世尊為
我說之。使後世知布施之福有如是耶。
△二如來
對眾較量三初誡聽許說。】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
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
[005-0740c]


【此正答在問處。以閻浮提人能行布施者。必報生
天上。故於天宮眾前。說布施功德輕重。當諦聽者。
夫布施之業。乃眾行之源。且財物無常。五家爭奪。
凡愚悋惜。靡有捨心。遂使妻兒角目。兄弟䦧墻。眷
屬乖離。親朋隔絕。如是之[保-木+巢-果/言]。實由慳貪為本。故須
諦實聽宣施福也。
△二因疑願聞。】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三正申較量二初正較二結示初二初王臣施
福二男女施福初又二初正較多少二結向成佛
正較中四初施卑劣根闕福乃至第四施老病產
婦福初分二初明施人尊又二初能施主。】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
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


【等者。等居士也。大論三十二云。若有人布施及持
戒故。生剎利家。若著於智慧經書。而不惱眾生。布
施持戒故。生婆羅門家。居士者。小人而巨富。此由
前施福。今感富貴報也。
△二所施田。】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瘂.聾癡無目。如是種種
不完具者。」


【此即悲田。尤宜種福。最下貧窮。舉人中最卑劣者。
此即作惡不施之後身。故大愛道經云。有財不施。
世世受貧。以前世或許施貧者。令他歡喜。後悔不
與。故招最下貧窮之報。癃殘等。癃。罷病。平原傳。臣
不幸有疲癃之疾。又背凸曰癃。如周公隆其背。又
[005-0741a]
膀胱不利亦曰癃。殘。則肢體不全。瘖瘂。則口不能
言。聾。則不聞。癡。則不別。無目。則不覩物。乃人中最
可憐者。此由前世見乞者來。面目顰蹙。惡口罵詈。
或時鞭撲。或自無信施。見他行施不能隨喜。反生
毀呰。令他不信。或家中財物妻子共感。多人有分。
於中獨悋。偏用有過。不肯惠施。障人修福。惡深罪
重。故感此報也。經云。要觀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
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福報如影響。不可不知也。


△二顯施福勝二初正明能施慈悲。】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
手徧布施。或使人施。輭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
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具大慈悲。標施本也。本有與拔名具。向行善施名
能。不揀高下名大。須達經云。乃至於一眾生。行於
慈悲。至𤚼牛頃。此得福多。此能調心。慈悲愍物。
隨所施為。皆成大善。若視相修福。內麤外細。唯成
襍業矣。下心等。顯慈悲實處。下心。則降尊貴而就
卑劣。含笑。則示喜捨而無悋情。地持云。若施下流。
不起輕想。是也。親手等。忘巳富貴。愍人貧賤。而等
施之。如佛告須達。應至心施.信心施.隨時施.自手
施.如法施。輭言慰諭含二意。一.使人代施時。以輭
言慰諭。當為我好施。毋輕慢也。二.自施它施。皆用
輭言。慰諭前人。所謂惟願仁者。不生恨心也。處胎
經云。供養諸福田。不選必遇聖。行施作福業。不選
[005-0741b]
擇高下。此福聖所譽。最尊為第一。故所獲利。如布
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以心平等。無分別故。如
維摩居士語善德長者云。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
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
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正合今文。
△二轉釋
所施卑劣。】


「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
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
足。何況衣食受用。」


【初文。明所施如法。是故下。顯得報殊勝。地持云。菩
薩自量財物多少。隨其所應。而行惠施。見來求者
有二種人。一者非是貧下。孤獨無所依怙。二者貧
苦孤焭下賤。無所依怙。作是念言。若我財多。當令
俱足。若財少者。先當周給貧苦下賤無依恃者
此慈心偏緣苦惱眾生。乃施門周急之意。是故所
得福報。百千生中七寶尊貴者。尚能常得具足。況
尋常衣食受用乎。良由能施之人。有智愚之別。所
施之境。有悲敬之殊。悲是貧華。敬是三寶。悲是田
劣而心勝。敬是田勝而心劣。若取心勝。施佛不如
施貧。故像法決疑經云。有諸眾生。見他聚集作諸
福業。但求名聞。傾家財物以用布施。及見貧苦孤
窮。呵罵駈出。不濟一毫。名為顛倒作善。不正作福。
如此人等。甚可憐愍。用財甚多。獲福甚少。今既
憐愍之心。生於悲田。自然報施之福。獲乎後世矣。
[005-0741c]


△二施塔寺聖像福二初明能所施。】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
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
養布施。」


【初。能施之人。遇佛塔下。所施之田。塔瘞舍利。寺供
聖像。裝塑之福。經論廣明。今乃遇像興供。植福敬
田。東晉名臣陶偘。字士行。建旟南海。有漁人每夕見海濱光。因白偘遣尋。俄見金像。凌波趣船。檢背銘。
乃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薩像。昔育王既統此洲。學鬼王制獄。酷毒尤甚。文殊現處鑊中。火熾水清。生青蓮
華。王心感悟。即日毀獄。造八萬四千塔。建立形像。此其一也。沙門慧遠迎供東林閣上。隋末賊發。一老僧
辭像。像曰。爾年老。但住。時寇入山索金。僧曰無。乃以火炙。曰。僧受炙死。穢臰伽藍。何如寺外。賊將出欲煞。
曰。行年七十。不負佛教。待正念申頸。可下刀。賊見申頸。即斫。刀反刺心。刃出巳背。羣賊奔走。至遠師墓。時
天清朗。忽有雲屯黑下布。雷電四繞。霹賊六人。由是賊徒不敢入山。瑞像靈應。一何巍巍。智論。比

丘問佛。孫陀羅難陀出家證果事。佛告比丘。過去
毗婆尸佛涅槃後。難陀時為大長者。於辟支佛塔
廟中。青黛塗壁。畫作辟支佛像。因發願。世世生尊
貴家。身相金色。值佛得道。從是九十一劫。不墮惡
道。天上人中。身體端正。有三十相。豪尊富貴。今日
與我同生。出家得道。如是供施辟支佛功德。尚
爾。況菩薩像乎。況如來像乎。犀因翫月紋生角。象
被雷驚華入牙。感應之道。物理如然。儻遇福田。毋
庸空過。
△二顯所施福二初三劫受帝釋樂。】


「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


【國王等遇塔寺佛像等供。感生帝釋梵王者。如法
華。若人於塔廟畵像之文。大師約諸塵供養。明天
[005-0742a]
業。故感帝釋梵王也。中含。比丘白佛。何因緣。名釋
提桓因。佛告比丘。本為人時。沙門婆羅門貧窮困
苦。施以飲食錢財燈明等。以堪能故。名釋提桓因。
今既供施佛形像等。則感生無疑。三劫。三小劫也。
據因而感。唯佛能知。受勝妙樂。詳世記經忉利天
正法念經云。三十三天。受五欲樂。喻如金輪王所受之樂。比於天樂。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云云


△二十劫為大梵王。】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
中。常為大梵天王。」


【凡修行必迴向者。如迴聲入角。音則大。杯水投海。
則不涸。少物上王。得報多。故須迴向也。有三意。一.
迴事向理。元由理具。方有事用。今迴此心。向於實
際。二.迴自向他。昔迷理遍。善嚴自身。今順本性。迴
向眾生。三.迴因向果。三業毫善。皆成緣了二因。因
必顯果。同歸究竟三德。梵名達磨䭾都。此云法界。
今迴我修向法界者。如經云。竊惟我所修。施等諸
善根。皆依法界流。是諸佛所行。準妙玄。即是十法
界。體是三諦。以十數皆依法界。法界外。更無復法。
能所合稱。故言十法界。迴事向理。即真諦空界。十
法界皆空故。迴自向他。即俗諦假界。十法界皆假
故。迴因向果。即中諦中界。十法界皆中故。故知此
十。皆即法界。攝一切法。清涼所謂法界者。一切眾
生。身心之本體。空即假中。無一二三。統該萬有。即
是一心。故須迴向法界也。下明感果大國。王等指
[005-0742b]
能施人。以善修布施。不貪著其事。故施事雖同。而
施報有異。由迴向與不迴向也。十劫為大梵天者。
準阿毗曇論。初梵壽半劫。梵福樓天壽一劫。大梵
劫半。據法苑云。欲界中壽一劫是小劫。初禪三天
壽劫是中劫。二禪巳去壽劫是大劫。準此。今之十
劫。乃是中劫。展轉色天受梵福也。大論云。第一清
淨心故。生大梵天。中阿含明四梵福。若有信人。能
起偷婆塔也者。是初受梵天之福。若有補治故寺者。
是第二梵福。若有能和合聖眾者。是第三梵福。若
佛初轉法輪。諸天世人勸請者。是第四梵福。比丘
白言。梵天之福。竟為多少。佛言。閻浮里地眾生所
有功德。如是展轉行。從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
福。不如一梵天之福。故知布施迴向。與前逈別矣。
若能了三輪本寂。四相原空。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則與般若相應。能具足檀波。故曰。無不從此法界
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必成佛無疑也。
△三施修補
經像福二初明修因二顯施福初中二初自修補
經像。】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
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梵名窣堵波。此云廟。廟者。貌也。彷彿佛菩薩等之
形貌也。安塔廟有三意。一表人勝。二令他信。三為
報恩。所以寶塔蘊其光明。精舍圖其形像。建苦海
之舟航。為信根之枝幹。覩則發心。見便忘返。益福
[005-0742c]
生善。惟此為先。今毀壞破落者。因年代日遠。法教
衰替。寺像雖立。敬福罕儔。若不修餝。日就衰羸。故
須發心。致誠修補。像法決疑經云。造新不如修故。
作福不如避禍。然欲修造。理須如法。造作雖少。得
福無量。若不依法。縱多無益。百緣經載一大富長
者。生兒端正殊妙。為天人愛敬。漸大見佛。得阿羅
漢。此因過去毗婆尸佛舍利塔小毀。有童子入塔。
見此破處。和顏悅色。集喚眾人。共塗治塔。發願而
去。緣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墮三塗。天上人中。受福
無極。今值於我。出家得道。準僧祇律。佛於拘薩羅
國遊行。時婆羅門耕。見世尊過。持牛杖拄地禮佛。
佛見便笑。比丘白佛。何因故笑。佛言。是人今禮二
佛。禮我杖下有迦葉佛塔。諸比丘願見。佛令從婆
羅門索地。與之。佛即現出七寶塔。高一由延。廣半
由延。婆羅門見巳。便白佛言。我姓迦葉。是我迦葉
土埠。佛於彼處。作迦葉塔。諸比丘白佛。得授泥不。
佛言。得授。即說偈言。真金百千擔。持用行布施。不
如一團泥。敬心治佛塔。時世尊敬過去佛。便自作
禮。比丘亦禮。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
一善心。恭敬禮佛塔華手經云。若見塔廟毀壞。當加修治。若泥若塊。乃至一磚。
終不退轉無上菩提。故知修補佛塔經像。功德不可思議也。


△二勸布施結緣。】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
結緣。」
[005-0743a]


【國王自修勸人。可謂深知罪福。如佛說自愛經。佛
告舍衛國王云。夫為國王。宜有明導。率民以道。請
求來福。王曰。誠如佛教。夫不種栽。無緣獲其果。故
正法念經云。若有眾生。識於福田。見有佛塔。風雨
所壞。若僧房舍。以福德心。塗餝治補。復教他人令
治故塔。命終生白身天。其身鮮白。入珊瑚林。與諸
天女。五欲自娛。業盡退還。若生人中。其身鮮白。成
論同妙玄云。第四箜篌天。有十住處。五名白身。籤
云。塔福最多。白為色本。今國王等善業上行。德風
下偃。君民同修十善。自他共報千生。故知布施之
報。如執劵取物。不爽毫𩬊者也。
△二顯施福二初
自他千生為王。】


「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
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


【國王等行施。自合上昇。何復報為人王耶。如五道
罪福經云。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
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故知若不於佛
法中修行布施。終不能獲斯勝報。今由小王而報
轉輪聖王。由臣民而轉小國王身。位既高深。福亦
崇厚矣。妙玄云。皆是散心持戒。兼以慈心勸他為
福。故報為人主飛行皇帝。四方歸德。神寶自然應
也。釋籤云。夫輪王者。先行七法。一.給施貧乏。二.敬
民孝養。三.四時八節以祭四海。四.時修忍辱。五.六.
七.除三毒。然後沐浴。受齋發誓。神寶自應。大論云。
[005-0743b]
一切人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小國王者。如粟散
布四方。總為金輪所統。故能勸者為大王。所勸者
為小王。宿行隨身。福報如影響也。
△二迴向盡成
佛道。】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
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捐資修補塔寺。復迴向者何。須知上所行者。皆是
事施。報感人天。非涅槃因。如達磨大師初到大梁。
武帝問曰。朕即位巳來。造寺度僧。有何功德。磨曰。
實無功德。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帝曰。如何是
真功德。磨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
世求。準此深意。必須迴事向理。方與般若實智相
應。故知修補塔寺。復加迴向。咸超三有。盡成五智。
以迴向所感果報。無可測量。靡有邊際。迴向為大
利。葢謂此也。
△四施老病產婦福二初能所施人。】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
病及生產婦女。」


【無常經。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
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
病.死。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不出於世。為諸眾
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故老病產婦。最是悲田植
福處。老則根熟氣喘。飲食須人。老而無子。目為獨
夫。西天邠坻首給。東土文王先哀。以其無歸也。病
則百骸酸痛。一命絲懸。若無奉事。待斃奚辭。故我
[005-0743c]
佛誨勑。看病為第一福田。在世之時。自亦巡僧寮
看病。以其可憐也。產婦初行分娩。惡露盈身。若不
時施飲食。母子相與俱亡。以其極苦也。故此三類。
尤仁人所應動心而周給者也。
△二所施因果二
初修因。】


「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


【準毗曇論。明時節。合有十二重。第一名剎那。翻為
一念。可謂時之最少也。於此具大慈者。約與樂邊
論。以樂是一切眾生所愛重故。然既遇悲田。應生
大悲。何言大慈。如大論云。若說慈。則巳說悲.喜.捨。
又慈是真無量。慈為如王。餘如人民。所以者何。先
以慈心。欲令眾生得樂。見有不得樂者。故生悲心。
以慈能具悲。故言大。既言一念。即同體慈也。醫藥
等。民生四事。日用急需。病者非藥餌莫療。身命非
飲食不立。臥具衾襆綩綖之類。尤是老病產婦之
要物。衣服。該臥具中。如是布施。方使身安心樂故。
大論云。若人饑渴。給足飲食。感恩則深。佛說施遠
行人.遠來人.病人.看病人。風寒眾難時施。是為時
施。病者施藥。饑渴與飲食。起少病業因緣。故得兩
腋下滿相。最上味相。好衣服臥具金銀珍寶施。故
得金色身相.薄皮相。故知如來相業。咸從施得也。


△二獲果。】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
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
[005-0744a]
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布施名福。必得三利。故言福利。最不思議者。軍前
曰最。乃前軍第一人。此言不可思議中。第一不思
議也。然薩婆多論云。房舍.臥具.飲食.湯藥是世間
法。非是離世難得之法。今何云最不思議耶。此
由正行施時。一念具大慈心。便是成佛根本。則知
生欲色天。先報世樂。畢竟成佛。施福方終。故知最
不思議。正應畢竟成佛句。百劫為淨居天者。大論
云。慈心好修善修福。極徧淨天。三界中徧淨最為
樂。故言極徧淨。準此。應在色界三淨天中。今為淨
居天主者。何也。以慈心。是清淨心施故。此中百劫。
據大劫說。二百劫為六欲天主者。準大論說。眾生
緣慈。是有漏。但緣欲界。故報生六欲天中。言二百
劫。據小劫也。問。欲天頻遭劫火。何能永享六天之
福乎。答。準長阿含。三災壞世界。而不壞人。次第修
禪。上生色界。欲天既成。又還來。展轉受樂矣。問。同
一慈心行施。何乃感報逈別耶。答。行施之時。慈有
勝不勝。心有淨不淨。故感欲色兩界不同。壽命長
短有異。如大論三十三云。未離欲布施。生人中富
貴。及六欲天中。若離欲心布施。生梵世天。上乃至
廣果。若離色心布施。生無色天中。離三界布施。為
涅槃故。得聲聞道。布施時厭惡憒閙.好樂閑靜。得
辟支佛。布施時。起大悲心。欲度一切。第一甚深畢
竟清淨智慧。得成佛道。諸佛法不可思議。隨眾生
[005-0744b]
應度者。作如是說。然千山勢止嶽邊。萬派聲消海
上。正意在畢竟成佛耳。而於行施未成佛間。永不
墮三惡道。常在人天受福。於百千歲中。耳尚不聞
苦聲。況乎身歷惡道正法念經云。若見病困。餘命未盡。施其漿飲。或施其財。以
續彼命。命終生深水天。如帝釋快樂。從天命終。不墮三途。得受人身。从生至生。不遭病苦。無有惱亂


二結向成佛分二初結迴施報。】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
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
何況釋梵轉輪之報。」


【文分二節。初結上施福。更能下。結前迴向。能作等。
猶言布施不可不作也。如賢愚經。長者須達。共身
子捉繩經精舍。身子欣然含笑。達問何笑。曰。汝始
於此經地。六欲天中宮殿巳成。即借道眼。悉見六
天嚴淨宮殿。復更徙繩。身子慘然憂色。問何憂色。
曰。汝見此地中蟻子耶梵名臂𢍉履也。曰。巳見。身子言。汝
於過去毗婆尸佛。亦於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蟻子
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巳來。汝皆為佛起立精舍。而
此蟻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
解脫。生死長遠。唯福為要。不可不種。此唯人天之
福。猶在生死之裏。若不為自求人天福報。盡迴向
法界眾生。則不問施之多少。畢竟成佛矣。何況句。
反顯也。謂佛果尚能剋就。況釋梵輪王人天小果
有不成就者哉。妙玄四下云。輪王是人主位。釋梵
是天主位。皆約報果明位。果義既有優劣。修因必
[005-0744c]
有淺深。五道罪福經云。賢者好布施。天神自扶將。
施一得萬倍。安樂壽命長。今日大布施。其福不可
量。皆當得佛道。度脫於十方。果報不可思議矣。

二勑普勸學。】


「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當如是者。誡勉勸進之意。謂必當普勸眾生。當依
上來布施迴向而學之也。如堅意經。佛告阿難。廣
為說布施。種生死糧。譬如種[穀-一/禾+釆]。隨種而生。未有不
種而獲果實。種善得福。福自歸身。故勑地藏。普勸
眾生應當如是而學之也。較王臣施福竟。
△二男
女施福三初標佛法中福利。】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
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何故於佛法中種少福多。大論云。雖有種種福田。
佛為第一福田。以無量佛法具足。是故獨說植於
佛田。佛田能獲無量果報。餘者雖言無量。而有差
降。長阿含。佛告究羅檀頭婆羅門。天及世間人。唯
佛為最上。欲求大福者。當供養三佛。葢由眾生於
無始世界中。不知於三寶布施。故皆盡滅。是三寶
有無量法。是故施亦不盡。必得涅槃也。故大經云。
若於佛法僧。供養一香燈。乃至獻一華。生不動國。
此即淨土常嚴。不為三災所動。妙樂云。人天之善。
竝可開為緣因。今經欲收無始微善。咸趣菩提。若
巳發心。隨有毫善。莫非緣因。今地藏本願。正開未
[005-0745a]
來毫善得福也。不可喻者。諸佛成就無盡功德。故
於中植福。福亦無盡。大論云。佛田清淨。拔愛等諸
煩惱穢草。淨戒為平地。大慈悲為良美。除諸惡邪
鹹土。三十七品為溝塍。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
為垣墻。能出生三乘涅槃果報。植種於此。無上無
比田者。其福無盡。故所受福利。不可譬喻也。

二較佛法中福利三初施供聖像福二施供大乘
福三施修經典福今初又二初直明施福。】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
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
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初標能施人。次明所施田。布施供養修殊勝之因。
常在人天受微妙之果。以佛.菩薩等。教人出苦。是
眾生敬田。輪王雖生死未出。其以十善化世。兼有
水土。乃黎氓恩田。故有布施供養。均得無量之福。
大論云。財為惡心因緣。常應自捨。何況施得大福。
而不布施。慳為凶衰相。為之生憂畏。洗之以施水。
則為生福利。故得福無量也。常在人天等。正得福
處。何故經文前後。必說人天受樂。準大論。以人中
結使薄。厭心易生。天中智慧利。故二處易得道。餘
道不爾。復次。言天。則攝一切天。言人。則攝一切地
上生者。何以故。天上則天大。地上則人大。是故前
後舉人.天也。一往則在人中天中受樂。究竟指菩
提涅槃。覺法寂滅之樂。故光明疏。以人表三十賢
[005-0745b]
位。天表十地聖位。受第一義天之樂。大論云。人修
布施者。名聞滿十方。智者所愛敬。入眾無所畏。命
終生天上。久必得涅槃。是也。
△二迴向叵喻。】


「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大論云。佛說二種施中。法施為第一。以財施果報
有量。法施果報無量。財施欲界報。法施三界報。亦
出三界報。若不求名聞財利力勢。但為學佛道弘
大慈悲心。度眾生老病死苦。是名清淨法施。若不
爾者。為市易法。復次。菩薩知諸法實相。如涅槃不
盡。福德入諸法實相故。而亦不盡。故福利不可為
喻也。
△二施供大乘福二初直明施福。】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
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
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


【遇者。遘也。慶幸之語。以佛法難聞難遇。今此一旦
遇之。如饑者之遇王饍。鼓腹而歌。旱苗之遇甘雨。
勃然而興。其樂為何如哉。大乘者。即方等諸經。準
起信論有三。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
故。二.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用大。
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
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既為出世
大人所乘。名大乘也。聽聞等者。涅槃經云。聽法因
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以開法眼故。世有三人。一.
無目。譬凡夫人。常不聞法。二.一目。譬聲聞。雖暫聽
[005-0745c]
法。其心不住。三.二目。譬菩薩。專心聽法。如聞而行。
以聽法故。得知世間。如是三人。今既聞是章句。信
心清淨。則生實相法眼。即使一偈一句。亦復增進
菩提。故須發殷勤尊重之心。讚歎人法而恭敬之。
布施人法而供養之。故善恭敬經。佛告阿難。若有
從他聞一四句偈。或書之竹帛。所有名字。於若干
劫。取彼和尚阿闍黎等。荷擔肩上。或背負頂戴。常
將一切音樂之具。供養是師。尚不能具報師恩。若
於和尚所起不敬心。恒說於過。我說愚癡。極受多
苦。於當來世。必墮惡道。是故我教汝等。常行恭敬
尊重之心。愛重三寶甚深之法。必獲無量無邊之
大果矣。
△二迴向叵喻。】


「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付法藏經云。一切眾生。欲出三界生死大海。必假
法船方得度脫。法是眾生真善知識。作大利益濟
諸苦惱。所以然者。一切眾生。志性無定。隨所染習。
近善則善。近惡則惡。若近惡友。便造惡業。流轉生
死。無有邊際。若近善友。起諸敬心。聽受妙法。必能
令離三塗苦惱。由此功德。受最勝樂。如昔婆羅門
詣華氏城。衒賣髑髏。諸優婆塞。即以銅筯穿耳。徹
過者多價。半徹者少價。不通者不與直。婆羅門問
故。答曰。徹者。此人生時聽法。智慧高勝。相與多價。
半者。雖聽經法。未善分別。故與少直。全不通者。都
不聽法。故不與價。持此全徹髑髏。起塔供養。尚得
[005-0746a]
生天。況能至心聽受經法。供養恭敬持經人者。此
之福報。實難窮盡。未來必當成無上道。故佛說堅
意經。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
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
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
可量不可訾也。是故智者。欲得無上安隱快樂。
應當至心勤聽經法。今既自聽大乘經典。復更讚
歎恭敬供養大乘人.法。總迴向法界。其所得福。當
與十方虗空同量。故不可譬喻也。
△三施修經典
福二初自他修福。】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
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
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
發心。」


【大乘經典。即黃卷赤軸寶篋琅函。若新裝潢者。則
當布施於人供養。令其瞻禮讚歎恭敬合掌。即名
法施也。若遇毀損破壞者。即當修治補完。經營料
理。昔賢云。或開閉箱篋。蟲蠹朽爛。或挽脫漏譌。紙
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傳。未免得罪法寶。有違
佛制。若不能修治。不可燒化。如五百問云。戒律不
用。流落。可燒不。答。不得。不知有罪燒。捨墮。若知燒
有罪。故燒。犯決斷。與方便破僧同。亦如燒父母。故
目得迦云。諸餘葉紙。佛經磨滅。應拭故者。更可書
新。明文昭晰。勿蹈重愆。此明自發心修理。下乃勸
[005-0746b]
人同發。若如是為之。即菩薩人矣。
△二自他獲報。】


「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
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受勸者。為小王以附化。能勸者。作輪王而統御。四
自侵經云。能施與者。今世後世長得安隱。為生死
糧。世世豪富。皆蒙得安。有布施者。邊人助喜。得福
無量。況其施主手自斟酌。後世所生。福隨身報。若
影隨形。響之應聲矣。檀越者。內傳云。梵云陀那鉢
底。譯為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而云檀越者。本
非正譯。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轉名為檀。更加越字。
意道由行檀捨。自可越度貧窮。妙釋雖然。終乖正
本。準大論。檀有多名。世間檀凡夫人施。聖人作有漏心施是。出世
間檀聖人雖有漏心施。以結使斷故為出世。聖人所稱譽檀出世淨檀。聖
人所不稱譽檀即世間檀。佛菩薩檀知諸法實相故施。聲聞檀
功德不具足。但得少許分。其間有淨不淨云云。還以善法教化
小國王者。金輪化世。必以同行十善為本。例昔有
五王。往來友善。其最大者。字普安王。習菩薩行。餘
四小王。常習邪行。大王欲度。呼來上殿。七日娛樂。
四王告別。大王憐愍。語小王言。各說所樂悅樂之
情。一王願春月樹木榮華遊戲原埜為樂。一王願
常作國王。出入行來為樂。一王願婦兒端正。極情
快意為樂。一王願父母眷屬。常共美食素琴為樂。
大王言。此非久樂。四王言。王樂云何。大王言。我樂
不生不死。不苦不樂。不饑不渴。不寒不熱。存亡自
[005-0746c]
在。此是我樂。四王言。此樂何處。大王言。吾師號佛。
近在祗桓。諸王歡喜。同詣佛所。作禮退坐。大王跪
白。我等今得為人。闇鈍無知。深著世樂。不知罪福。
願為我等說其苦諦。佛為廣說八苦。四王聞巳。心
開意悟。即得須陀洹道。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
權菩薩。化導我等。令得道跡。大王之恩。我本觀諸
宮殿。心情愛著。不能遠離。今覩宮殿。如視穢廁。無
可樂者。即捨位付弟。各出家為道。此輪王教化小
王之例。詳如長阿含。金輪王統化四洲以十善也。


△三結向法界功德二初指修善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
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
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


【此皆結上之文。然每言佛法中者。葢奉事餘道。不
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槃因故。福田經。佛告天帝。
九十六種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種法中。佛法最
真。九十六種僧中。佛僧最政。所以者何。由如來從
阿僧祇劫。發願誠諦。殞命積德。誓為眾生。六度四
等。眾善普備。得慧成滿。三界天尊。無能及者。其有
眾生。發一敬心向如來者。勝獲大千世界珍寶施
矣。是為最尊無上之道。故教善男女等。必須於佛
法中種善根也。準大論。有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
一切諸善法。皆從三善根生增長。今言善根因緣。
供養之具。所謂華香燈明。及法供養。持戒誦經等。
[005-0747a]
以善心供養。故名為善根。布施非即是福。但能破
慳貪。開善法門。善根名為福。故不間毛塵沙渧。竝
取乎心。心大則大。心小則小。若心冥法界。即福等
虗空。如大論。佛與阿難從舍婆提城乞食。時婆羅
門王立制。若與佛食與語。當罰金錢五百文。佛與
阿難空鉢而出。見一老婢。持破瓦器盛臭潘淀上音
番。淅米汁。下音殿。淺水也。猶言米汁不多耳。出門棄之。見佛空鉢。心念

欲施。佛知申鉢從乞。婢即淨心施佛。佛語阿難。此
婢因施。十五劫中。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不墮惡道。
後得男身。出家成辟支佛。當時。佛邊一婆羅門。即
言。汝是淨飯王之太子。何故為食而作妄語。佛即
出舌。覆面上至髮際。而語之言。汝頗見如此舌人。
作妄語不。彼即生信心。言。我不解小施報多。佛言。
汝頗曾見希有事不。答言。我曾見尼拘陀樹。蔭覆
五百乘車。佛問樹種大小。曰。大如芥子三分之一。
佛言。誰信汝。彼言實爾。佛言。我見此女。淨心施佛。
得大果報。亦如此樹。因少報多。時婆羅門心開意
解。向佛懺悔。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果。即大唱聲言。
一切眾人。甘露門開。如何不出。諸人聞巳。皆送五
百金錢與王。請佛供養。王與羣臣。亦歸依佛。佛為
說法。悉獲道果。故經云。可以為施。不限多少。是也。


△二示迴向法二初向理千生受樂。】


「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
妙樂。」
[005-0747b]


【初句。通指巳上所修善事。雖有上中下別。既迴向
法界。亦何間於大小。是以百千生中。修因不替。施
福常存。資法身而五果皆常。益慧命而四德咸顯。
上妙法樂。受用靡窮。如襍藏經。目連見一天女。坐
一蓮華上。縱廣百由旬。此華獨妙。殊於餘者。所欲
資生之具。宮殿飲食。隨念欲得。盡從華出。進止隨
身。目連問言。作何善行。受報如此。答言。迦葉佛滅
度後。遺零舍利。諸弟子輩。建七寶塔。高廣四十里。
時我作女人。出見塔佛像。信敬情發。念佛功德。脫
頭上華。奉獻於像。以是因緣故。受報獨妙如此。是
則華因小善。得報如斯。其修塔寺。迴向法界。自應
百千生受上妙樂矣。
△二向巳三生受福。】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
受樂。捨一得萬報。」


【初二句。翻其不能迴向之心。使福果局限有盡。眷
屬者。天性相愛。更相臣順也。纔言自家。便不能念
及它人。胞與之義乖矣。自家眷屬者。五苦章句經
云。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一怨
父子互相殺害。二債主父母財。子散用。三償債子財供給父母。四本願
先世發願善心歡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今凡夫之人。罔識來
源。不計無常。而反貪愛。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
親族。疾病忽至。困劣著牀。曉語親族。分取吾痛。皆
言不能。疾者乃覺。五種親戚。謂當益巳。當助汝等
勤勞治生。隨時給足。使身隨貪。自縛自侵。憂念九
[005-0747c]
族。妨廢善行。壞亂善心。老病死來。善惡苦樂。獨自
當之。無有代者。未得道者。皆有此念。不能施與守
道為德。嗚呼。今世人至死之際。猶復彌留而不察
者。如來深為憐愍。故特點逗此言。令人迴施。故言
若為眷屬自身。秪得三生受人天福果。福盡還墮。
故永嘉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虗空。勢
力若盡還墮地。招得來生不如意。經說。住相布施。
名第三生怨。正此謂也。捨一得萬報者。如舊襍譬
喻經云。昔舍衛城外。有婦人清信。佛自至門乞食。
婦以飯著佛鉢中。却行作禮。佛言。種一生十。種十
生百。種百生千。種千生萬。種萬生億。得見諦道。其
夫不信。默於後聽佛呪願。夫曰。言何過甚。施一鉢
飯。乃得爾福。復見諦道。佛言。汝見尼拘陀樹。高幾
許耶。答。高四五里。歲下數萬斛。問。其核大小。答如
芥子。佛言。汝語過甚。何有種一芥子。乃高四五里。
下數十萬子。答。實如是。佛言。地是無知。其報力尚
爾。何況人是有情歡喜。以一鉢飯上佛其福甚大。
夫婦心開意解。即得須陀洹道。此出如來金口。寧
不信耶。然以未迴法界得果。秪三生與萬報耳。


較竟。
△二結示。】


「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此結示因果。總歎不盡。以完地藏較量業道施福
之問。故總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
云。其事如是。無奈世人信者。施不盡力。不信者。全
[005-0748a]
不能行。今舉事證之。譬喻經說。昔有二比丘。俱得
須陀洹果。一人常行教化乞丐。以用作福。一人但
直坐禪自守。不樂作福。語乞者言。何不坐禪。空自
勤苦。修福者言。佛常說比丘當行布施。後俱命終。
生長者家。作福者為長者子。奴婢承給。衣食自然。
快樂無極。坐禪者。生為婢子。在地獨坐。饑渴啼哭。
俱知宿命。時長者子語婢子言。我本語汝。當布施。
不肯用語。是汝自過。何為啼哭。後時俱求出家。皆
得阿羅漢。長者子常直端坐。人皆競送衣食來與。
其婢子者。在外乞求。人無與者。常受饑渴。以是因
緣。行道之人。不但持戒禪誦。亦當布施作福。大愛
道經云。今世滅罪。後世得申。有財不施。世世受貧。
故入道必以智慧為本。智慧必以福德為基。譬之
鳥備二翼。鯈舉萬尋。車足兩輪。一馳千里。緣了之
資成正因。事度之助開佛性。不可不信也。正說竟。】


【△大章第三流通二初別流通二總流通初分三
初地神護法流通二見聞利益流通三囑累人天
流通流名下注通名不壅欲使正法之水從今以
注當聖教筌[ㄇ@企-止/弟]不壅於來世以如來說法秪益現
機必假結集流傳令羣生取為修行方軌如耳提
面命證果無遺以見我佛慈隆即世悲臻後劫故
須流通也今先護法流通初品題。】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二品文二初堅牢歎德二教主述成歎德中二
[005-0748b]
初通明昔遇。】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
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
生。」


【爾時者。說四章方竟時也。梵名涅哩鋤。此翻堅牢。
有二義。一約事。取力能承載發生。資益地味。養育
萬民。安立羣品。二約法。以智度法門。常無改變。常
也。能荷山川。樂也。能生萬物。淨也。地力自在。我也。
具此四德。稱神禹貢言底績者皆地耳。覃懷底績是也。以具事.法二
義。故名堅牢地神。問。地神男耶。女耶。答。女神也。準
長阿含二十。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一地神。二水
神。三風神。四火神。昔者地神惡見。言地中無水火
風。佛言。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次
第說法。地神歡喜。佛為說四諦。地神即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白言。我今歸依佛法僧。盡形壽不殺。乃
至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水火風神亦
然。故知是女神也。釋題中以坤母配夫主乾父。非
臆說歟。白佛者。意道弘經必藉地。轉法須賴食。地
固由我主之。食亦由我生之。若吾不護持。其何以
流通哉。故於天宮大會之前。無量地神之內。毅然
任護法之重擔。故越班而陳白也。先標我從昔來。
顯巳發心。匪朝伊夕。瞻視頂禮等。顯所值聖流之
多。皆非聊爾之人。大不可思議。神智之褒美。通慧
乃度生器具。即三密妙輪。如散脂大將云。我現見
[005-0748c]
不可思議智境。光疏云。若境可以智知。可以口說
者。境則非密。不可智知。不可識識。不可名。不可說。
是名不可思議密境。今諸菩薩皆以三密廣度眾
生。故皆是大不可思議之通慧也。
△二別讚今聞
二初讚地藏德三初歎誓願深重。】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是地
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總標地藏誓願。偏與閻浮有緣。皆在下文。
△二舉
大士例顯。】


「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
願尚有畢竟。」


【文殊.普賢.彌勒如前。觀音如後。準十輪經。除文殊.
普賢.觀音等諸大菩薩。餘皆不及地藏。今地神併
謂文殊等悉遜一籌。非謂功德有優劣。正以誓願
有畢竟不畢竟耳。亦化等。如大論云。徧吉菩薩一
一毛孔。常出諸佛世界。及諸佛菩薩。徧滿十方。以
化眾生。文殊分身變化。入五道中。或作聲聞.緣覺。
或作佛身。如首楞嚴三昧經中說。文殊過去作龍
種尊佛。七十二億。作辟支迦佛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佛告䟦陀羅曰。
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於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宅化蓮華。從母右脇出。身紫金色。墮地
能語。寶葢隨覆。於佛所出家。住首楞嚴定。佛涅槃後四百五十歲。當至雪山。為五百仙人宣揚十二部經。
化令住不退巳。至本生空野澤。尼拘樓陀樹下。入首楞嚴三昧。毛孔出金色光。徧照十方世界。度有緣者。
身如紫金山。正長丈六。圓光嚴顯。面各一尋。圓光內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薩。以為侍者。是文殊
師利。有無量神通變現。不可具說。又五臺辯聰入京。有老僧附書。使於城北尋勃荷投之。既至廣慈河側。
[005-0749a]
聞小兒呼勃荷。以書投之。急食。忽人立而化。始知老僧為文殊。勃荷乃普賢也。此屠者趙氏。所畜十五年
矣。唯食勃荷。故名。寒山.拾得其類也。觀音。如普門品三十二應。及諸

傳記。所載尤多。彌勒。如傅大士.布袋僧之類。此據
近者言耳慧上菩薩經云。昔拘樓秦佛時。有比丘名無垢。閑居山窟。近有五神仙。有一女
人。遇雨入窟。雨晴出去。五仙見之。各言比丘姦穢。無垢聞之。即踊身虗空。五仙投地伏罪。即是慈氏。以

諸大士應現無方。故總云。亦化百千身形等。然其
願念。皆有盡時。非不畢竟也者。
△三顯教化難量。】


「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
千百億恒河沙。」


【如前。
△二護供養人二初塑像供讚得利益二讀
經供像銷橫事初分三初修因。】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
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畵。乃至金銀
銅銕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


【真智靡方。不局東西南北。法身無像。豈假銅銕金
銀。然地乃供像之所。像為起敬之門。被俗之儀。不
壞假名談實相。闡性之法。必由假相悟真容。故依
處而作相也。然言於所住處。亦地神據跡之言。若
論其本。何所論處。四智無以辯其端。五眼罔能窺
其奧。如十輪經。好疑問菩薩白佛言。此善男子。從
何而來。所居佛國。去此遠近。佛言。如是大士。隨所
止住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云云。據此。豈
局一方一處耶。今言南方作室者。按起世經。當閻
浮洲南二銕圍山外。有閻摩王宮殿住處。地藏偏
[005-0749b]
現身地獄。作幽冥教主。故就垂形之處。作室於南。
即大集會中。從南方世界。現香雨華雲而來之意。
葢以午為中道。離為南方。為正.為日.為明麗。離中
虗故明。像諸法空。則智日當陽。徧照天下。故據跡
處作室供像。正令人人出坎陷之幽途。升離明之
陽地。以陰主死而陽主生也。清潔地者。準密部諸
儀作壇法。必須穿去穢土。取下淨土。於空閒幽林。
或河邊淨地。作之方稱如法。故今亦云。於清潔地。
枯含切龍窟也。从合。取蟄而坯戶之意。靜之極也。
夫龍為純陽之精。天道之變化備矣。陽首潛龍乃
以不見成德。何哉。正見天道渾渾。無聲無臭。龍潛
弗潛。混沌穿漏。庶以見現而不現。隱而不隱。會陰
陽而一致。泯修性以同源。斯即諦觀不別。絕學之
法門也。餘如文。
△二得益二初標示十利。】


「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


【此顯人尊處勝。葢既聞地藏菩薩不思議誓願威
神。即能信解。而復作室塑像供養禮讚。初則一念
信解。次則兼行六度。既是尊重弟子住處。隨所住
地。竝名吉祥。故每萃休徵。有十種利益也。
△二徵
列十名。】


「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壞。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
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
七者.虗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
多遇聖因。」
[005-0749c]


【初句徵。一者下。列次第相生。則有十利。首相土地。
以立其居。次明家宅。以安其身。乃至鬼神護助。以
終遇聖因。豐壤者。豐。盛大也。豐則祭當備物。故取
豆大而滿為豐。从[甡/廾-一]孚容切。生意滿盈也盛而又盛也。按禹
貢。厥土惟白壤。注云。無塊柔土曰壤。白以見其色
之純。壤以見其性之美。周官大司徒。辯十有二壤
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然辯土宜有二。以
色。以性。大槩五色好土。皆種藝豐壤。如云。厥土黑
墳。厥土赤墳等。故周禮地官注壤赤土。以萬物自
生則言土。以人所耕藝則曰壤。壤。和綏也。逸雅訓
瀼。取肥濡之意。世記經云。閻浮提所有國。名曰沃
壤豐樂。多出珍寶。林水清淨是也準長阿含閻浮提地南狹北廣。
縱廣七千由旬。人面像此地形。既得豐壤之土地。則家宅可永安

矣。家从宀从乑眾字。則父子兄弟夫婦同室而和樂
矣。宅从宀从乇托字。則擇吉託處。休徵著而災眚殄
矣。生者既安。福資祖禰音你。亦蒙善業。竝得生天。先
亡尚爾。況作室嚴像乎。例如金光明云。若有眾生。
為供養經典故。莊嚴屋宅。乃至張懸一幡一葢。及
以一衣。欲界六天巳有自然七寶宮殿。是人命終。
即得生彼。各各自然有七天女。共相娛樂。日夜常
受不可思議微妙快樂。今亦云然。不惟先亡生天。
亦使現在益壽。光明云。閻浮提內藥草樹木根莖
枝葉華果滋茂。美色香味。皆悉具足。眾生食巳。增
長壽.色.力.辯.安。六情諸根。具足通利。是也。既有壽
[005-0750a]
巳。而諸事不諧。曷足貴乎。今凡所祈求。莫不遂意。
從志曰遂。亦稱也。所謂隨意所用。受於快樂。種種
飲食衣服臥具.宮殿屋宅.樹木林苑.河池井泉。悉
皆具足。無不遂意是也。遂意在內。災祥在外。若所
謂水火者。民生不可一日闕者也。葢水流濕。潤乎
萬物。故居北方坎位。火就燥。熯乎萬物。故居南方
離位。水火既濟。則萬物生成。儻火水不時。則萬物
焦爛。何況商羊現舞。回祿潛臨。則災禍非淺矣按白
澤圖。火之精。名必方。狀如鳥。一足。以其名呼之。則去。水之精。名罔象。狀如小兒。赤目黑色。大耳長爪。以索
縛之。則可得烹之。吉。內外雖獲安寧。又須辟除虗耗。耗。說文

云。稻屬。呂氏春秋云。飯之美者。玄山之木。南海之
耗。是也。若荀子云。多而亂曰耗。則是減損虗耗。董
仲舒策云。察天下之息耗。是也注。息。生也。耗。虗也。俗謂正月十六日
為耗磨日。官司不開倉庫。光明云。若此國土。有諸衰耗。種種艱

難。以我等力故。令如是種種百千衰耗之事。悉皆
滅盡。是也。晝既諸緣順適。夜須眠夢安祥。今百凡
惡夢。如木之根皮。杜塞而不申。如[菧-氐+林]之頭緒。斷絕
而不續也。日居月諸。坐享貞吉。晝出夜入。尤望安
寧。今修福善。出入神護。光明云。我等四王二十八
部諸鬼神等。及無量百千鬼神。以淨天眼。過於人
眼。常觀擁護此閻浮提。是也。巳上九種。皆世間利
益。第十聖因。乃出世利益。聖。正也。乃出世正聖之
修因也。如聞法悟道.修齋.布施.塑像.修塔.補治經
像之類。涅槃經云。善知識者。令人漸遠惡法。增長
[005-0750b]
善法。本未有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便有之。未具
足者。則得增廣。如是聖因。恒多值遇。若不因修供
大士。曷克臻此十利乎。
△三結成。】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作
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通結修因得益二文。十輪經云。善男子。假使有人
於其彌勒。及妙吉祥。并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
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
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
至心歸依地藏菩薩。令諸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
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
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
當供養。偈曰。假使百劫中。讚說其功德。猶尚不能
盡。故皆當供養。所以供養者。得如是之利益故也。


△二讀經供像銷橫事。】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
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
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
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銷滅。」


【初明經像住處。次明力護滅惡。此見地神護法之
心。與光明會上發願護經同。彼云。若隨是經典所
流布處。我當在中。常作宿衛。是也。水火銷滅。即上
六七八三事。大橫。如藥師經。九橫死。小橫。如九橫
經。一切惡事。如光明所謂。以是經故。惡夢蠱道.五
[005-0750c]
星諸宿.變異災禍.一切惡事。消滅無餘。無量鬼神
及諸大士。晝夜精勤。擁護四方。令無災禍。永離諸
苦。應心適意。隨其所樂。豈非惡事銷而善事萃。災
橫滅而禎祥集者乎。世有不信之人。謂是誘進之
語。豈不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
餘殃。又不聞。出言善。千里之外應之。出言不善。千
里之外違之。言行乃君子之樞機。動天地。感鬼神。
得不敬且慎乎。
△二教主述成二初讚德又二初
直讚神力。】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


【大神力。即指下文。諸神。即是同類。如善財參安住
地神時。百萬地神。各放光明。謂此等地神僉不及
爾之神力也。
△二轉釋主物。】


「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菧-氐+林]竹
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


【初二句總釋。乃至下。別釋。光明會上。地神自言。而
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從金剛際。至海地上。
悉得眾味增長具足。豐壤肥濃。過於今日。草木等。
然世界初成之後。草木稻[菧-氐+林]等種子。從何而有。準
長阿含。有大亂風。從不敗世間吹種子來生此國。
一根子。二莖子。三節子。四疐音帝與蔕同。棗李曰疐之。中子。五
子子。是為五子。固因地神威力。亦由眾生業感。準
業報差別經云。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外惡報。若
有眾生。於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
[005-0751a]
云云。若修十善業。與上相違。此因眾生惡業熾
盛。以致地神不護。減損萬物。若多修德。增其威力。
萬物加美。故地神云。是金光明。若廣說時。我及眷
屬。所得功德。倍過於常。增長身力。心進勇銳。世尊。
我服甘露無上法味巳。閻浮提地豐壤倍常。如此
大地。眾生所依。悉能增長一切所須之物。令諸眾
生。隨意所用。受於快樂。今故讚云。閻浮土地。乃至
寶貝。凡是地所有者。皆因汝力而致之也貝。海介也。其物
甚瑣。其質天然有文。背穹而渾。天之陽也。腹平而開。地之陰也。象其腹行。古之民也樸。貨貝而寶龜。故制
字从貝為母。一聽民便。後世始鑄泉。泉行而貝廢。權歸於君矣。然於利民用。悳又下衰。造楮以厲民。終莫
之能行也

△二述事二初述成稱揚利益事。】


「又當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
百千倍於常分地神。」


【稱揚讚歎。乃普賢十願中第二門。葢一念稱揚。萬
德自具。故諸佛子凡來法會。初見久聞。宣流梵唄。
今地神不惟能主閻浮提物。復更讚揚地藏利益
之事。則為護法地神。其福業慧業。自然深廣。功德
神通。亦叵思議。較餘地神超過萬倍。何也。良由大
士威德神通。不可思議。譬之諸天甘露。不間貴賤
長幼。若有甞者。無不長生而不死也者。
△二述成
讀供擁護事二初男女供像讀經。】


「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
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


【初明人法。但依下。令專修。即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005-0751b]
也。梵語膩地。此云依。依。憑也。憑此經功。出離苦海
也。涅槃明四依。此即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之
指。古語云。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故知眾典不
及此經。以人有思議.不思議。經有開顯.未開顯。今
專讀不思議.開顯之經。罪頓消而功速成。何事多
求。襍亂心志。此即南岳有相安樂行也。言修行者。
謂如說而行。若聞而不行。如說食數寶。何濟饑貧。
諺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是真實訓世語耳。


△二擁護除災證果二初地神擁護除災。】


「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
輒聞於耳。何況令受。」


【勑地神擁護者。以此善信。若佛現在。足稱四信。今
於滅後。可當五品。以讀經是第二品。供養乃第四
兼行六度品。始由一念信解。以至深信觀成。當知
五品觀行為如佛。故令擁護也。本神力者。約事。指
主地為本。約法。指四德為本。由此本故。神力倍餘
擁護者。如光明堅牢白佛言。說法比丘。坐法座時。
我常晝夜衛護不離。隱蔽其形。在法座下。頂戴其
足。一切災害等。所謂我等諸王。及諸鬼神既捨離
巳。其國當有種種災異。彗星現怪。流星崩落。五星
失度。兩日竝現。日月薄蝕。惡虹數現。大地震動。暴
風惡雨。此災既起。侵害人民。故云災害。又云。穀米
湧貴。饑饉凍餓。怨賊侵掠。人民多苦。其地無有可
愛樂處。此不如意事也。今既供像讀經。唯依本願
[005-0751c]
修行。此等災害不如意事。尚不輒聞於耳。況眼見
身受耶。
△二諸天擁護證樂二初示擁護人。】


「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
是人。」


【初句謂不但汝地神獨護。若果如上修為。亦有梵
釋諸天眷屬皆來擁護矣。如四天王白佛言。是人
若得聞是經典。能得未來現在種種無量功德。我
當隱蔽。不現其身。為聽法故。當至所止講法之處。
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大辯天神.功德尊天.散脂鬼
神。大將軍等。二十八部鬼神大將。摩醯首羅。摩尼
䟦陀鬼神大將。鬼子母。及五百鬼子。無量百千萬
億那由他鬼神諸天。如是等眾。為聽法故。悉自隱
蔽。不現其身。至是人所止講法之處。金光明.方等
圓經。天龍神鬼。擁護若斯。況今開顯最上之典。其
梵釋天等擁護之力。奚俟更言哉。
△二釋擁護意。】


「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
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
故。得大擁護。」


【初句徵。聖謂真正。賢名善直。又主者名聖。眷屬名
賢。以正直者為天為神耳。皆由下。釋。釋中三意。初
二句。正釋意。自然二句。示獲益。言苦海者。準長阿
含。四大海水醎苦。有三因緣。一.有自然雲。遍滿虗
空。至光音天。周遍降雨。洗濯天宮。滌蕩天下。從梵
迦夷天宮。乃至八萬天下諸山。須彌山王。皆洗濯
[005-0752a]
滌蕩。其中穢惡醎苦。諸不淨汁。下流入海。合為一
味。二.昔有大仙人。禁呪海水。長使醎苦。人不得飲。
三.襍眾生居。其身長大。或百由旬。至七百由旬。呼
噏吐納。大小便中。故海水醎苦。今指業海。苦有萬
端。既由禮讀。出離無難。言自然。則不加勉強。說畢
竟。則到底不虗。是故行者應當至心。若至心者。所
求必獲。出苦證樂。此正教主天宮付囑之心。亦地
藏幽途化人之念。切在專行。因果不爽如毛髮者
也。以是二句。結護意如文。】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科注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