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19 地藏本願經科註-清-靈椉 (X)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中科注卷之三
古鹽匡菴青蓮苾蒭靈椉父輯


【△三示業報差別二初品題。】


「地獄名號品第五」


【△二品文二初普賢請說。】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為天
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
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
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次於業緣業感之後而問地獄業報差別之相。故
云爾時。梵名邲蒲必切。音弼。輸䟦陀。或三曼䟦陀。此云
普賢。準悲華經。乃過去無諍念王第五王子。名無
所畏。以行勝諸菩薩故。故寶藏佛改字普賢。文句
云。伏道之頂。其因周徧。曰普。斷道之後。隣於極聖。
曰賢。光疏云。真似之位。地地相隨。無位不有。如普
賢修普賢行滿。位隣尊極。此似則高。記云。巳證名
真。未證名似。普賢等覺。望極名似。故立賢名。此品
發起。假普賢者。以見行彌法界。方能悲願偏弘。以
普賢是所信如來藏。又表證出纏法身。正令一切
眾生達阿鼻依正。全處極聖。自心毗盧身土。不逾
下凡一念。方了本源。成其極智。極智返照。不異初
[003-0700c]
心也。然二大士德位相亞。智行相齊。豈不知地獄
名與事乎。葢以地藏分身冥界。教化泥犁。當眾發
明。誰不信受。故特興問耳。仁者。慈育之尊稱。仁為
心德之統體。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函生理。自然
惻怛慈愛。與物皆春。故字意从人.从二。二象上天
下地。人能克巳。渾然與天地一體。廓然太公矣。天
表諸佛。地表眾生。人心參合其中。直令生佛一體。
故言仁者。願為天龍等。因聞不問男女等。罪行業
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後又聞。一切眾生。未解脫
等。故願請地藏。為此輩說也。罪苦眾生。乃能受報
者。所受報處。通則指六道。別唯在地獄。惡報等事。
受報時所歷之境。略言有九種。若聞法兩舌亂他。
墮耽耳狗中。聞法心不餮釆。墮長耳驢中。慳貪獨
食。墮餓鬼中。出生為人貧餓。惡食飼人。墮猪㹠蜣
蜋中。劫奪人物。墮羊中。人生剝皮噉肉。喜盜人物。
墮牛馬中。出生為人下使。喜作妄語。傳人惡。墮地
獄。烊銅灌口。拔舌犁耕。喜飲酒醉。墮沸屎泥犁。出
為猩猩。為人頑愚。為上鞭下。無所告訴。墮地獄中。
出為水牛。貫鼻負重償殃。者廣明之。則有無量。使
未來下。明地獄正意。眾生所以受苦者。由不知果
報耳。夫空無所有。無相無願。是道之要慧。不可為
新學人說。聞無所有。便曠其心。不復修戒。言一切
空。當何所作。夫善知識欲教新學。漸語魔事。令護
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
[003-0701a]
乃可語道。故使未來眾生知果報耳。
△二地藏承
答三初謙恭許說。】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
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承佛威神者。教主極聖。仰承固是。言及大士之力
者何。普賢是佛嫡子。尊無敵也。行願力深。故以大
士尊稱之。傳曰。通古今。然辯否。謂之士。士。事也。从
十。象事之多。宇宙內皆吾職分之事。从一。一以貫
之也。故孔子曰。推一合十為士。今普賢萬行亦然。
由一而十。乃至由千而萬。了萬行之一性。度眾生
於一心。能建立極大之事。故云大士。略說者。謙遜
之辭也。
△二答釋獄報二初答地獄名號二答罪
報惡事初分二初總示獄處。】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銕圍。其山黑䆳。無日月
光。」


【長阿含十九。世記經。地獄品。佛告比丘。此四天下。
有八千天下圍繞其外。復有大海水周帀圍繞八
千天下。復有大金剛山。繞大海水。金剛山外。復有
第二大金剛山。二山中間。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
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於彼八大地獄。故云黑䆳。
邃。深遠也。黑而且䆳。闇之極者矣。故立世阿毗曇
論云。世尊說有大地獄。名曰黑闇。各各世界外邊
悉有。皆無覆葢。此中眾生。自舉手眼不能見。雖復
日月及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邑。諸佛出世。大
[003-0701b]
光遍照。因此光明。互得相見。住在兩山世界鐵圍
外邊。名曰界外。以在閻浮提東。故曰東方有山
等也。
△二別開獄名二初正主地獄。】


「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


【無間.阿鼻二大地獄。或合或離。自古難定。準長阿
含及觀佛三昧經。合為一獄。經自問.答。何名阿鼻
地獄。此云無間地獄。此經與楞嚴為二獄。經云。九
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
重生無間。純情即沉入阿鼻獄。此經出不同譯師
各異。致使二獄離合不同。私謂譬如二姓。共居一
宅。一門出入。各有眷屬。外人觀之。不無同異。同出
一門。何妨說一。既是二姓。何妨說二。以二獄同在
一處。受罪略同。故使一二不定。阿言無。鼻言遮。或
言救。合名無遮.無救。準十輪經。說五逆罪為最極
惡。復有四種大罪。同於四逆。犯根本罪云云。若人
犯一一罪者。身壞命終。皆墮阿鼻地獄。佛告僧護。
有九種人。常處阿鼻大地獄中。一.食僧物。二.佛物。
三.殺父。四.殺母。五.殺阿羅漢。六.破和合僧。七.破比
丘淨戒。八.犯淨行尼。九.作一闡提。是九種人。恒在
地獄。正法念經謂阿鼻地獄苦。千倍過前十大地
獄。壽經一劫。又觀佛三昧海經云。阿鼻地獄。縱廣
八千由旬。七重銕城。七層鐵網。刀林劍林等。各各
七重。各有十八寒氷等獄。是則下之四角.飛刀等。
皆阿鼻之眷屬也。故立世阿毗曇明更生八地獄
[003-0701c]
竟。第九即明外園隔地獄品。熱[厂@火]糞屎等皆在其
中。則下文以眷屬立科。千古定論。後賢不可不知。


△二眷屬等獄二初獄數無限又二初列名。】


「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
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
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牀。復有地獄。
名曰銕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
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洋銅。復有地獄。
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
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脚。復有地獄。
名曰啗眼。復有地獄。名曰銕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
復有地獄。名曰銕鈇。復有地獄。名曰多嗔。」


【皆言復有者。乃阿鼻大獄之眷屬也。其類甚多。故
以二字點之。四角者。正法念處經云。有人實非沙
門。自謂沙門。若聞婦女歌舞戲笑莊嚴具聲。不善
觀察。心生愛染。漏失不淨。身壞命終。墮於合大地
獄。銕末火處是合地獄第十六處。所謂熱鐵四角地獄。周圍
鐵壁。五百由旬。從上雨火雨鐵。一切身分。分散為
末。常煑常燒。準立世阿毗曇云。黑繩地獄。一切皆
鐵。晝夜燒然。是中罪人。獄卒捉持。撲令臥地。隨黑
繩界。斫以鐇斧鐇音番廣刀斧也。或為八角。或六角或四
稜。復有從項至足。細斷如蔗節。昔在人中。自作殺
他。斬斫手脚鼻耳。割其背肉等。於中受生也。
○飛
刀者。即刀輪地獄。觀佛三昧海經五云。刀輪地獄
[003-0702a]
者。四面刀山。於眾山中積刀如塼。虗空中有八百
萬億極大刀輪。隨次而下。猶如雨滴。立世所謂劍
雨鐇斧等。雨隨所著處。身分斷絕。頭首分離。如斫
木札。布散狼藉。昔在人中。行鬬戰事。與人刀杖。遣
令鬬戰。聚集多人。肆意殺害。由此業根於彼中生。


○火箭。準觀佛三昧經。即五百億鐵機地獄。有一
鐵牀。縱廣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諸[總-囪+巳]音忌。連針也[總-囪+巳]間
皆有萬億銕弩。銕弩鏇頭。百億鋒刃。罪人生鐵機
上。萬億鐵[總-囪+巳]。關從下動。鐵[總-囪+巳]低昂。無量銕弩。同時
皆張。一一銕箭射罪人心。一日一夜。六百億生死。
立世云。世界愚癡眾生。為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
師長。不順善教。殺害眾生。飤音寺俗作飼諸奸人。故受
此報也。
○夾山者。三法度云。眾合地獄者。罪眾生
畏地獄卒。無量百千。走入山間。入巳。前後自然生
火遮彼。兩山自合如磨。血流如河。骨肉爛盡。彼於
此間。喜磨眾生為首。正法念云。二山堅鞭。銕𦦨火
然。兩廂作勢。一時俱來。拶地獄人。拶巳磨之。其身
散盡。無物可見。如是磨巳。而復還生。復以二山如
前拶磨。如是復拶.復磨。無量百千年歲。此由眾業
所致。
○通槍。槍。矟也。又剡木傷盜曰槍。立世云。罪
人巳度糞屎地獄。見劍葉地獄。心起愛著。如菴羅
林。是劍林路。有諸鏘刺。七首剃刀。刀劍鋒刃。遍布
其地。罪人行此林路。備受鑽刺等苦。由殺生增上
業報。以鬬戰為首所感。
○銕車。楞嚴云。思報結息。
[003-0702b]
則為火車。案賢愚經。釋迦始起慈心。正在此獄。

銕牀。準楞嚴。婬習則有鐵牀.銅柱。襍藏經云。今身
婬泆。死入地獄。臥之銕牀。或抱銅柱。獄鬼然火以
燒其身。故觀佛三昧經云。罪人命終。坐銕床上。如
鴈王翔。落黑闇處。刀輪上下。斬剉其身。
○銕牛。詳
下。
○銕衣。立世云。有時獄卒罵詈怖畏受罪之人。
惡人起。起莫動。時無量罪人。大驚竦倚。猶如幡林。
是時無數千萬赤鐵袈裟及赤銕衣。從空來下。罪
人叫喚。衣來。衣來。是衣至巳。各各纏褁皮肉筋骨。
悉燋爛巳。銕衣自去。由昔人中鞭打捶撻有命眾
生。復有出家破戒。受用國土衣服。及以腰繩。以此
業報。於中受生。古德云。現見袈裟離體。將來銕褋
纏身。葢謂此也。
○千刃。準觀佛三昧經云。自有眾
生。不順師教。興惡逆心。不知恩養。盜師害師。汙師
淨食。坐師牀座。捉師鉢盂。罵師謗師。打師.殺師。以
諸毒藥。持以飲師。若沙門.婆羅門。作諸非法。無有
慙愧。剝像破塔。劫法寶物。殺伯叔父母。兄弟姊妹。
如是罪人。命終坐於大劍牀上。百億劍刃。刃皆出
火。燒刺其身。空中火輪從上而下。直劈其頂。其身
碎裂為數千段。
○銕驢如下。
○洋銅如上。
○抱柱。
準觀佛三昧經云。世間愚癡眾生。染愛邪婬。命終
生銅柱頭。猛火𦦨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銕牀
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見端正男。心生愛著。從銅
柱上。欲投於地。銅柱貫身。銕網絡頸。銕㭰諸蟲。唼
[003-0702c]
食其軀。落鐵牀上。男女俱時六根火起。有銕觜蟲
從眼而入。從男根出。若汙戒者。別有萬億諸小蟲
輩。如瘭音標又音漂疽病也疽蟲。蟲有十二觜。觜頭出火。唼
食其軀。此邪淫報。一日一夜。九百億生死。
○流火。
三法度論。名大哭地獄。謂大銕山。遍火然。四絕無
行處。惡獄卒無慈。瞋恚言。欲何所趣。無事與事。以
火燒銕杵。擊破其頭。彼於此間困苦萬民。故生彼
中。據首楞嚴。味報二相中。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
爛骨髓。是也。
○耕舌如後。
○剉首。三法度論云。活
地獄者。獄卒以利刀斧。解剝剉斬罪眾生。如斬剉
羊頭。皮肉解散。立世云。昔在人中。有命眾生。拍破
其頭。或魚蛇蜈蚣等。種種等業。受碎頭報。
○燒脚。
立世論。名熱[厂@火]。罪人從大地獄出。見外熱[厂@火]。如平
坦空地。見相起心。我應往彼。於是罪人往到彼中。
脚踐熱[厂@火]。皮肉即爛。譬如蠟塊。投猛火中。隨其舉
脚。皮肉還復。或至膝.至[〦/刀*了*留-刀-田/肉].至頸。或沒不現。昔在人
中。取有命眾生。置火中.熱[厂@火]中.熱沙中。或邪淫它
婦。過世法則。或出家破戒。行住坐臥僧伽藍中。或
蹋踐四支提境界。及履支提影。以此業報。於中受
生。
○啗眼。起世經云。刀葉林小地獄中。以無量諸
不善業果報。故有銕觜烏。忽然生出。飛向地獄眾
生兩[骨*專]之上。安立脚巳。即以銕[此/束]啄彼罪人兩眼
而去。正法念云。罪人入大劍樹鐵林之中。有銕鷲
鳥啄破其眼。而飲其汁。是本與酒惡業果報。
○銕
[003-0703a]
丸如前。
○銕鈇。長阿含云。出銕丸地獄。慞惶馳走。
求自救護。宿對所牽。不覺忽至釿斧地獄。縱廣五
百由旬。獄卒怒捉罪人。撲熱銕上。以熱銕釿斧。斫
其手足.耳鼻.身體。苦毒辛酸。悲號叫喚。偈云。夫士
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應毀者譽。應
譽者毀。口為惡業。身受其罪。
○諍論。多嗔。雖分二
獄。同成一因。諍論起於貪嫉。以貪嫉故遂多瞋恚。
由因感果。故生此中。三法度論云。復因惡罪。手自
然生銕爪。鋒利若刃。形如半月。各各生怨結意。彼
曾迫我。我今復逼迫。由此生恚。更相爴與攫同爪持也截。
如刈竹葦。彼於此間。結恨心死。故生彼中。須知一
切諸法。皆是虗誑。眾生愚癡。瞋罵加害。乃至奪命。
五陰皆空。無我.無人。取相鬬諍。橫加毒害。起此重
罪。故墮三塗。受無量苦。是故菩薩語眾生言。汝等
莫於根本空中鬬諍。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值佛。今
既墮地獄。悔恨晚矣。
△二指廣。】


「地藏白言。仁者。銕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如是等指上銕圍山中諸地獄也。數無限者。一一
獄中。各有小獄。不能盡陳也。言有者。以凡夫妄起
愛取。取有為境。故有因有果。有苦有樂。故唯識論
云。一切如地獄。同見獄卒等。能為逼迫事。皆是罪
人惡業心現。竝無心外實銅狗銕蛇等事。世間一
切事法。亦復如是。
△二獄名不同二初列名。】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鏁地獄.火象
[003-0703b]
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
地獄.火牀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
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脚地獄.倒刺地獄.火屋
地獄.銕屋地獄.火狼地獄。」


【叫喚。準長阿含。列八熱大地獄。第四叫喚。第五大
叫喚。各有十六遊增。以獄卒捉罪人。擲大鑊中。熱
湯涌沸。又擲大𨫼上。反覆煎熬。故號咷叫喚。而復
大號咷叫喚也。而正法念云。黑繩地獄。有處名等
喚。彼處惡燒。受苦無間。舉在嶮岸。無量由旬。熱炎
黑繩。束縛繫巳。後推墮銕刀熱地之上。銕狗噉食
一切身分。分分分離。唱聲吼喚。據此。叫喚二獄。只
在第二黑繩獄中。槩是八獄相連。故總說耳。長阿
含云。由嗔恚懷毒。造諸惡行。故墮叫喚地獄。由習
眾邪見。為愛網所牽。造異陋行。墮大叫喚地獄。

拔舌.糞尿如後。
○銅鎖。觀佛三昧云。黑繩地獄者。
八百銕鎖。八百銕山。豎大銕幢。兩頭繫頸。獄卒羅
剎。驅㖑罪人。令負銕山。銕繩上走。不勝落地。墮鑊
湯中。羅剎駈起。渴急飲銕吞石。一日一夜。經歷是
苦九十萬徧。此由愚癡眾生。七眾弟子。九十六種
梵志等。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或犯輕戒。久不懺悔
所致耳。
○火象。如僧護前進。見一白象。熾火燒身。
佛言。汝見象者。是地獄人。迦葉佛時。是出家人。為
僧當厨。諸檀越等。將諸供養。向寺施僧。或食後來。
檀越白言。大德。日猶故未。可打犍椎。集僧施食。比
[003-0703c]
丘惡口答白衣言。諸比丘等。猶如白象。食不能飽。
向食巳竟。停留後日。以是因緣。入於地獄。受白象
身。火燒受苦。至今不絕。正法念又云。若人作如是
心。象若醉時。能多殺人。我則得勝。為令象鬬。與酒
令飲。墮叫喚獄中。有大象生。身皆𦦨然。一切身分。
皆能打觸。取彼人巳。觸破身分。破碎墮落。唱聲大
唱。故生火象也。
○火狗.起世經云。熱沸[厂@火]河兩岸。
所有諸狗。身黑紫色。垢膩可畏。噉彼地獄眾生身
內。臠臠齩食。三法度論云。火銕然地。駈罪眾生熬
令熟。熟巳。復駈出。為惡狗所食。食肉盡。風吹使生。
還復如故。此間養蠶煑炙。故生彼中。
○火馬.火牛。
準正法念。有人若見牸牛騲馬等婬道。心生分別。
此與婦女不異。而行婬欲。以是墮合大地獄。生於
團處。見彼牛馬。如前憶念人婦女想。欲心熾盛。走
向牛馬。彼人既近牛馬根門。惡業因故。入彼根門。
即入其腹。滿中熱火。彼處受苦。
○火山.火石。準起
世經。獄名眾合。眾生生於兩山。名為白羊。口食熾
然極猛火𦦨。彼等入彼山內。兩山相磨相打相揩。
如是合磨打揩各訖。還本住處。譬如毗佉㝹。共囉
毗佉㝹此二。是閃電名。相合相磨相揩相打巳。各還本處。
又守獄者。以大銕石。熾然猛𦦨。撲彼地獄眾生。令
其仰臥熱銕石上。更取別石。以覆其上。如世間磑。
磨巳復磨。大磨作粖。復更細磨。重研作塵。唯見膿
血流出。空有髓骨塵粖而在。
○火牀。同前銕牀。

[003-0704a]
火梁地獄中。銕梁銕柱。無非是火。或取罪人懸梁
而燒。或以銕梁壓身而燒也。
○火鷹。同前銕鷹。正
法念。名烏丘山。其山𦦨然。𦦨高五千由旬。彼有銕
樹。樹有銕烏。烏身𦦨然。滿彼樹上。罪人到彼。𦦨烏
破其頭者。取腦。取眼。取鼻。取頰。取心。取肺。取小大
腸者。是眾烏食地獄人。分分皆食。罪業力故。食巳
還生。鷹.烏事同。
○鋸牙。起世經云。守獄者取彼眾
生。撲著熱銕地上。以銕黑繩。拼度其身。即以銕鋸。
鋸彼身破。破巳復破。乃至大破。既鋸其體。何必不
鋸其牙。此由口四惡業所致。
○剝皮。立世云。在更
生.黑繩二獄中間。有地獄。名大巷。或有罪人。褫皮
在地。還割其肉。以積皮上。昔在人中屠膾為業。殺
羊猪牛鹿以自活命。或捕魚鳥等。由此業報。彼中
受生。
○飲血.準正法念。合地獄第八別處。名為朱
誅朱誅。若人偷盜邪行。若羊若驢。以無人女。是故
淫之。或在浮圖。或近浮圖。以是惡業。墮於惡處。常
有惡蟲朱誅朱誅。噉食其肉。復飲其血。既飲血巳。
斷筋飲髓。或令罪人。自飲其血。如經明妄語地獄
十八處。十七名血髓飲。彼處有河。名熱血洋水。彼
河熱沸。以熱銅汁.白鑞汁和襍其中長阿含名膿血地獄自然
膿血。熱沸涌出。罪人馳走。而自食之

○燒手.燒脚一類之事。八熱獄
第六燒炙。第七大燒炙。通身俱燒。皮肉燋爛。今從
別業。但燒手脚。此由宰殺生靈。斷手斷足。炮燒煑
炙。故墮此獄。
○倒刺。樓炭經云。撓撈河縱廣二萬
[003-0704b]
里。河兩邊有銕樹。立世云。逆刺睒浮梨。一切皆銕。
晝夜燒然。樹高一由旬。刺長十六寸。獄卒捉罪人
臂。牽上刺樹。而復牽下。牽上刺向下。牽下刺向上。
腹著樹。皮肉即盡。背.脅亦爾。受此殘害。昔在人中。
邪淫婦女。或婦人欺背夫主。復有種種增上業報。
於彼中生。
○火屋.銕屋二獄同。各從所重名之。火
屋。純銕所成。銕屋。大火所熾。起世經云。時獄卒取
彼眾生。擲置銕屋室中。熾然大熱。逼切難忍。眾惱
和合。遂大叫喚。彼中更有銕房.銕輦.銕閣.銕樓。其
中炭火沸涌盈益。長阿含名燒炙。其事大同。
○火
狼。樓炭經云。從撓撈河得出。入狼野干。縱廣二萬
里。起世經云。以諸不善業果報。故於彼獄出生狐
狼。麤惡可畏。齩彼地獄眾生身肉。脚蹹口掣。臠臠
而食云云
△二指廣。】


「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
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初句結上眾獄。其中下。謂此等獄中。又各自有小
地獄。以為眷屬。或一二三。或至百千。名號差別。莫
可指陳也。
△二答罪報惡事三初正示惡業感報
二別明獄報差別三結顯業感苦器初分三初標
示業感。】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中皆是南閻浮提
行惡眾生。業感如是。」


【獨指閻浮眾生者。以志性無定。習造惡業。感此地
[003-0704c]
獄也。那先比丘經云。如世間火熱。不如泥犁中火
熱。如持小石。著世間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
犁火中。即消。亦如有人作惡。死在泥犁中。數千萬
歲。其人不死。此竝由善惡業力。致消與不消。故云
業感如是。
△二釋業力大二初正舉。】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此釋業感之由。止觀云。招果為因。亦名為業。十法
界業。起自於心。但使有心。諸業具足。力者。堪任力
用也。佛言。一切壯。無過心。心是怨家。常欺誤人。心
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人天。作形貌者。
皆心所為。其力最多。以須彌之高廣。能抵敵之。溟
壑之汪洋。能濬深之。聖道之虗通。能障礙之。皆眾
生業力使然。非甚大而何。山.海二句。舉例能障聖
道。有漏業能障三乘聖道。無漏業能障佛性中道。
光明文句云。三障障佛。第一義天之所捨離。故知
業力甚深而廣大也。
△二誡勸。】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承上能障聖道之故。而誡勸之。人世間中。頗有是
念。些小之過。誰為計算。惟無三昧經。佛告阿難。人
生世間。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惟。穢念多故。一念
來。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億四千萬念。念念不息。
一念善者。得善果報。一念惡者。得惡果報。如響應
聲。如影隨形。是故善惡罪福各別。如閻羅王告罪
[003-0705a]
人云。人生在世間時。罪過小且輕。死在地下泥犁。
大且重。故涅槃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良以纖芥之惡。歷劫不亡。毫釐之善。積
世長存。福成。則天堂自至。罪積。則地獄斯臻。此乃
必然之數。無所容疑。夫父子天性相關。親之極至
者也。然父修善。而子作惡。則父生天。而子墮苦。途
路既岐。遭逢難必。縱使偶遇。父安肯以天堂之樂。
易子地獄之苦乎。子善.父惡。情理亦然。如賴吒和
羅經云。善惡隨人。如影隨身。人生獨生。死亦獨死。
身作善惡。身獨當之。無有代人者。故佛說四自侵
經云。不計無常。而反貪愛。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
外親族。老病死來。善惡苦樂獨自當之。無有代者。
故勸勿以小惡為輕。而故造也。
△三願仁聽言二
初地藏勸聽。】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
是言。」


【如文。
△二普賢釋意。】


「普賢答言。吾巳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
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普賢謂地藏願我暫聽。略說罪報之言。吾豈不知
惡道苦事乎。但仁者久化幽關。為地獄教主。對眾
宣說。人必信之。方能使令歸佛耳。無常偈云。有生
皆必死。造業苦切身。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勸
令歸佛。問地藏之正意也。
△二別明獄報差別二
[003-0705b]
初總示。】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此文可兩屬。作結上。則指前地獄名號。其事如是。
起下。即指或有地獄等。如是如是。今為下文總示。
義更較妥。
△二別明。】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
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煑罪人身。或有地獄。
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
或有地獄。一向寒氷。或有地獄。無限糞屎。或有地獄。
純飛𨪏鏫。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胷背。
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銕蛇。或有地獄。
驅逐銕狗。或有地獄。盡駕銕騾。」


【初獄。如八師經云。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譖人無罪。
謗毀三尊。死入地獄。獄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
之。烊銅灌口。求死不得。
○取心。夜叉食者。觀佛三
昧經云。諸罪人。生[厂@火]河中諸劍樹間。有一羅剎。以
叉叉其心出。與夜叉食。以昔時偷盜師長父母罪
因緣故。一日一夜。五百億生死。受苦無量。
○鑊湯
煑身。前經云。鑊湯地獄有十八鑊。一一鑊縱廣四
十由旬。滿中沸銕。五百羅剎。鼓大石炭。燒其銅鑊。
火𦦨相承。六十日不滅。閻浮提日。滿十三萬歲。鑊
沸如星。化成火輪。此由毀佛禁戒。殺生祠祀。為噉
肉血。焚燒山埜。生燖眾生。以火焚燒。生鑊湯中。速
疾消爛。唯餘骨在。銕叉撩出。銕狗食之。嘔吐在地。
[003-0705c]
尋復還活。獄卒驅㖑。還令入鑊。
○赤燒銅柱如前。


○火燒趁及罪人。趁丑慎切。嗔去聲。逐也。從也。起世經云。
阿毗大獄。諸眾生輩。以不善業果報。經無量時。見
獄東門忽開。獄眾見聞開門。走向彼處。走巳復走。
大速疾走。我等今者。決應得脫。如是走時。身諸支
節。轉復熾然。南西北門。亦復如是。
○一向寒氷。樓
炭經云。從狼野干出。走入寒氷。縱廣二萬里。人悉
入其中。風四面起。寒氷長阿含云。二金剛山間。有大風起名曰僧佉。風
吹人肌膚.皮肉.筋骨。入髓中便死。以諸不善業果
報。而生其中。
○無限糞屎。地獄經云。沸屎獄有十
八隔。各八千由旬。十八銕城。一一有十八隔。隔中
四壁。百萬億劍樹。皆生銕蟲。口吐熱屎。有情飲屎。
此蟲唼舌啖心。以前世破八齋戒。及不淨惡業故。


○純飛𨪏鏫。觀佛三昧經云。罪人落黑暗處。有銕
烏。㭰距長利。從山飛來。抓啄罪人。痛急疾走。足下
𨪏鏫穿骨徹髓。經五百萬億歲。今言純飛。則滿獄
皆是矣。此由兵家結寨。四角藏埋銕𨪏鏫害人。故
生此中。
○多攢火槍。與通槍同。唯多火耳。
○唯撞
胸背。準楞嚴經。觸報中歷聽。則能為撞為擊。則此
觸果。由觸因得也。
○但燒手足。起世經云。從磑疊
小地獄出。詣向斛量五百由旬小地獄中。守獄者。
取地獄輩。以熱銕斛。遣其量火。燒手燒脚。耳鼻肢
節。今從別業別報。故但燒手足。
○銕蛇.銕狗如前。


○盡駕銕騾。如僧護比丘。見一驢猛火燒身。佛言。
[003-0706a]
實非是驢。迦葉佛時出家人。當厨。分僧飲食。恒自
長受二三人分。持律比丘。如法訶責。答言。我當僧
厨。甚大勞苦。汝不知恩。狀似如驢。但養一身。何不
默然。以是入地獄中。驢身受苦。今言盡駕。大約罪
人騎銕驢上。火燒其身耳。
△三結顯業感苦器。】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
是銅是銕。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


【如是等報。總指上事。由一切眾生。恒生三種不善
思惟。思惟五欲。思惟瞋害。思惟欺誑。皆以無明為
因。而得生起。身壞命終。墮於惡趣。器者。即眾生日
用之器皿。今銅.銕.石.火。乃地獄苦具。皆罪人業行
所感。非天與人授也。業行雖多。十惡攝盡。三毒為
因。七支為緣。施行惡業。構造苦器。還為自身受用。
不能避者。故光記云。破戒心成。能造地獄。種種苦
具。宿豫嚴待。無有一物從外而起。故唯識論云。如
地獄中。無地獄主。而地獄眾生。依自然業。見地獄
主。與種種苦。而起心見。此是地獄處。此夜時.晝時。
以惡業故。見狗見烏。或見山壓。以此文證。善惡熏
心。令心易見。實無地獄。然而心外雖無地獄。惡業
成時。強自妄見。故決定毗尼云。我說地獄諸苦事。
實無惡趣可來往。刀杖鉾矟眾苦具。亦無有能造
作者。由分別故而見有。無量苦毒通其身。猶如分
別諸幻焰。於此分別悉皆空。其斯之謂歟。
△三結
示指廣。】
[003-0706b]


「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
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
解說。窮劫不盡。」


【罪報百千苦楚。都由一念所成。如正法念云。云何
惡業無量種種。皆因於心。相續流轉。如河滲流。漂
諸眾生。令墮惡業果報之地。在於地獄。受極苦惱。
此諸眾生。云何如是。為心所誑。為愛所誑。故感百
千種報。楚毒其身也。何況多獄者。但說阿鼻一獄。
便有種種罪報苦事。況多獄乎。我今承佛威神。敬
答仁者之問。不過略說如是事耳。若欲廣解獄名
罪報。及一一苦具。縱窮一劫之壽。亦不能盡。何也。
眾生業力。不可思議。葢由心業畫師。自業畫作業
果地分。種種異心。別處受苦。有百千億那由他數
怖畏惡事。無有相似。不可譬類。秪由眾生。昔時觸
境生著.起愛。今觸境。穢惡.受苦。故苦報.苦事.苦器
殊難悉舉。明所化機竟。】


【△大章第三明度脫緣分二初化主放光讚歎二閻
王興問讚歎寶雨經云云何菩薩能令稱歎善男子
如月出現能使人間城邑聚落諸剎帝利婆羅門
等若男若女悉皆稱讚菩薩如是如月出現為一
切世間天人阿素洛健達縛等悉皆稱讚初又二
初世尊讚歎功德二地藏利益存亡今初先品題。】


「如來讚歎品第六」


【△二品文二初如來歎慈悲事二普廣請利益事
[003-0706c]
初二初敘光聲稱歎。】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徧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
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
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
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
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上明能化主。及所化機。正畢。世尊乘時讚歎。以明
度脫之緣。故言爾時舉身放光者。顯大地同成智
地。會羣生咸入無生。如大品。從足下千輻相輪中。
放六百萬億光明。足十指.兩踝.膝.[跳-兆+專].䏶.腰.腹.背.臍.
心.胸.肩.臂.指.項.口.齒.鼻孔.眼.耳.毫相.肉髻。各各放
六百萬億光明。從是諸光。出大光明。遍照十方如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若眾生遇此光者。必得阿耨
菩提。今所放光。亦復如是。故云舉身放大光明。遍
照萬億沙界。大音聲。乃三十二相梵聲相。新婆沙
論云。如來梵聲。佛喉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悅意和
雅梵音。如羯羅頻迦鳥。及發深遠雷震聲。如帝釋
鼓。大論云。如梵天王五種聲。而從口出。一.甚深如
雷。二.清徹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
解。五.聽者欲聞無厭。故云出大音聲。告諸菩薩者。
為流通是經。告天龍等。為擁護是經也。聽者。耳之
力。人之外誘。接於目為多。然不若耳之入人深。益
人多也。何也。視散而聽收。古人妙契是理。制字从
耳。从壬古挺字。从悳。耳氣一提。則所聽者。德心為之
[003-0707a]
主矣。故須收視返聽。聽吾今日稱揚讚歎。現者。起
也。雖知諸法無性。佛種却從緣起。眾生以此因而
感。地藏以此緣而應。大者。其性廣博。多所含容。大
師子吼大益凡聖也。不可思議者。體相用三。皆叵
思議。徒欲言之。言則傷其實。徒欲思之。思則喪其
真。何也。既言諸法無性。則無四性計矣。而又佛種
從緣。令得四悉檀益。此則用從體起。用還冥理。體
藉用彰。體自空寂。即體即用。任運與拔。體用即非
體用。與拔即非與拔。此唯圓教悉檀之益。故曰。大
不可思議.威神之力。但慈悲之道。救拔為先。菩薩
之懷。愍濟為用。常應遍遊地獄。代其受苦。故云。救
護一切罪苦之事。
△二令方便護經。】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
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大經謂如來實不畢竟入於涅槃。今言吾滅度後。
何也。葢以機薪盡而應火亡。順波旬而現滅也。方
便言廣作者。方便乃菩薩二利之器。不可須臾暫
離。故維摩云。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
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
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不。則縛矣。勸
衛護是經者。以是眾生之良藥。譬如栴檀。能療人
病。一切眾生。莫不願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樹。束薪
賣之。無有買者。此經能令人得道。無不度者。吾般
泥洹後。留在世間。無有視者。亦如旃檀束薪賣之。
[003-0707b]
無買者也。故須廣作方便。衛護流通。令一切罪苦
眾生。塞無明源。拔生死根。出三塗之惡道。證三德
之寂光。庶不負大士威神慈悲之力。救護罪苦之
心也。
△二普廣請利益事二初當機請說。】


「說是語巳。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
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
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
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
生頂受佛語。」


【文分二節。初經家敘威儀。今見下。述讚請利益。有
一菩薩。即承命衛經之人。其名曰普廣。從心發智。
智彌法界。曰普。以智導行。行滿虗空。曰廣。心是境
體。普廣是用。心即法身。普即般若。廣即解脫。由此
大士。久證三德。廣濟羣生。雖用不離體。而體藉用
彰。故從用立名。若廣明其事。即同觀音十普云云
今見下。先述前所歎威德。大論問。諸佛出於三界。
不著世間。無有我及我所。視外道.惡人.菩薩.阿羅
漢。一等無異。云何讚歎菩薩。答。佛雖無吾我。無有
憎愛。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憐愍眾生。以大慈悲心。
引導一切。故分別善人。而有所讚。亦欲破惡魔所
願。以佛讚歎故。無量眾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後
皆成就佛道。是故諸佛讚歎菩薩。云何讚歎。以地
藏菩薩。久遠劫來。能觀諸法畢竟空。亦能於眾生
有大慈悲。行生忍。不見眾生。行法忍。不著諸法。雖
[003-0707c]
知涅槃是無上實法。而不取證。雖知眾生如幻如
化。而能起身口意業。可謂志願弘曠有大悲心。行
如是事。甚為希有。今既巳見世尊讚歎其不可思
議大威神德巳。然利益天人。因果等事。更願垂於
未來。故請說之。世尊說法。不出施論.戒論.生天論。
正修名因。巳得名果。下文章章約人天以明因果。
若表別教.三賢.十地。詳今家教部。天龍等。能頂受
之人。佛語。所頂受之法。領納於心名受。人身以頂
為尊。今云頂受。敬之極。信之深也。佛語不受。何言
可受耶。
△二世尊垂答二初如來正答分三初誡
聽許說。】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
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誡諦聽者。以是不思議威神慈悲事也。福者。天道
佑善也。善則順天。和氣日相湊泊。从示。从畐。會其
意耳。悳者。固有之善也。直心為悳。性命本來之正。
學問易簡之功。洪範陳五福。福壽.富貴.康寧.好德.
考終。論語示五德。溫.良.恭.儉.讓。若吾教中。準四天
王經。於六齋日。使者.太子.天王。勤伺眾生。施行吉
凶。若於此日。淨心守齋。歸敬禮供地藏菩薩。諸天
為遣善神。營衛門戶。凶疫眾邪。陰謀消滅。夜無惡
夢。縣官盜賊。水火灾變。終而不害。臨其尋終。迎其
魂神。上生天上。天上福德。所願自然。七寶宮殿。在
意所之。壽終。下生侯王之家。顏色煒煒。見者心懽。
[003-0708a]
逢佛值法。必得泥洹。斯皆五戒十善。斂情攝欲。六
齋使然。五利益人天福德事也。
△二承旨願聞。】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如文。
△三廣明利益二初教主說利益二普廣請
經名初又二初廣說利益之事二總結威神之力
益事中復分二初通示聞名等益二別示久病等
益初又二初供養得福二譏毀獲報得福分四初
聞名讚禮福。】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
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
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修善者。稱善男女。作惡者。稱惡男女。如閻羅王誨
勑罪人云。汝等今去。為人家作子。當念孝順。報父
母恩。曼年盛時。當忍惡為善。篤信三尊。守戒奉道。
修諸功德。莫復作惡。還來至此。夫善。人性之天然
精粹者也。其發恰好。美若不可勝言。無一不由中
出者。故从美。轉注以心。示人。天根之學。復从二言
者何。言。心聲也。出言善。人亦以善應之。人心同處。
可以見天心也。今言由聞地藏之名而合掌等。得
其善名也。葢大士之名。萬行萬德莊嚴。自最初一
念救母孝思。便為六道救苦發心根源。巳深廣無
涯際矣。迨今十一大劫巳來。若欲分別。窮劫不盡。
故合掌等。皆超劫罪。如耆婆攬草。無非藥者。普能
愈病。一切具足。如如意珠。盡滿其願。合掌。表權.實
[003-0708b]
一體。九界是權。佛界是實。今既開顯。生佛一體。此
身業供養。或讚相好微妙。或歎功德深洪。此口業
供養。稽首著地。五輪俱圓。了性空寂。感應道交。乃
三業普供。眷戀係慕。心心無間。或想菩薩之威德。
或申自巳之悲哀。此意業供養也。是人。點上聞名
合掌等者。均能超越三十劫之重罪。此非不思議
威神慈悲之力歟。
△二塑畵形像福。】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畵形像。或土石膠漆.
金銀銅銕。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
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
為國王。不失大利。」


【初修因。彩畵等。即法華云。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
云云。彩。色也。用五色縇染百福之相也。土石膠
漆者。或以淨土範塑為相。或以堅石巧琢為形。準
優婆塞戒經。不許用膠此土有牛皮.魚腸二膠。得失意罪。而
此經用者。外國用樹膠耳白芨之類。有言大荳汁本草黑荳
可代膠清。若光宅聽許用牛皮膠。終是不淨之

物。後得不淨果報。葢以畵相無膠。色久脫落。[厂@火]布
無漆。身不堅牢。此像設之斷不可闕者。金銀銅銕。
價雖貴賤不同。體乃堅剛不異。鎔鑄為像。永遠莊
嚴。修䟦拏。翻金。準大論。出山石沙赤銅中。說文云。
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阿路巴。
翻銀。準大論。出燒石中。爾雅。白金謂之銀。銅。赤金。
銀之次也。阿嚕力經云。多唎路訶。注云三金。謂金.
[003-0708c]
銀.銅。从金从同。色與金相似。而德大有間矣。古文
取意制字。示不可以貌取人也。銕。黑金也。从夷。取
常銕為意。常銕鍊久而得其精純。雖百鍊而不耗。
謂之真剛。銕於金品最下。而致用為多。民利不可
闕也。巳上明造像。準戒經。不淨錢。不任造像。可換
取如法淨錢造像。又不許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墮
落生死。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他人以此眾物作
地藏菩薩勝相。或有善男女等見之。或但瞻而不
禮。或有瞻而禮者。此明修因甚少。下明得果極大。
是人即作像瞻禮者。皆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且永
不墮惡道之中。以造像本是天業。故感生天上。造
像功德經云。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麩-夫+廣]古猛
切大麥也。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有十一功德。

一.世世眼目清潔。二.生處無惡。三.常生貴家。四.身
如紫磨金色。五.豐饒珍玩。六.生賢善家。七.生得為
王。八.作金輪王。九.生梵天。十.不墮惡道。十一.後生
還能敬重三寶。故下即云假如天福等。妙樂云。豈
是欲界人天善根。故後賢講是經者。斷不可準正
法念經所列忉利之三十三。必依吾所引灌頂呪
經者。此千古不磨之定案也。不失大利。通言之。謂
雖生人中作王。猶不失作像瞻禮之大利。若深推
其意。必以成佛為大利。如經云。如是諸人等。漸漸
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巳成佛道。是也。故妙樂云。
今經欲收無始微善。咸趣菩提。若巳發心。隨有毫
[003-0709a]
善。莫非緣因。今經既同法華。福利自叵思議。
△三
厭女供像福二初厭女身供像轉報二厭醜病禮
像獲福初分二初明供像。】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畵像及土
石膠漆銅銕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
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初二句興供意。厭女身故。同藥師願中。若有女人。
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葢女人
因淫業。而致乘愛心而來。陷人之坑阱。積穢之丘
陵。超日月經明示五礙。一.不得作梵天王。清淨.垢
染不同故。二.不得作帝釋。少欲。多欲差殊故。三.不
得作魔王。剛強.懦弱相異故。四.不得作轉輪王。仁
慈.嫉妬逈絕故。五.不得作佛身。萬德.煩惱各別故。
玉耶經中。大彰十惡。一.初生父母不喜。二.舉養視
無滋味。三.心常畏人。四.父母憂嫁。五.父母生離。六.
畏夫喜怒。七.懷產甚難。八.少為父母檢錄。九.中為
夫壻禁制。十.老為兒孫所呵。故女中智者。常生厭
離也。盡心下。供養法。蘇悉地經。廣明供事不同。凡
供養門。乃普賢毗首羯磨所作。出虗空庫藏法中。
依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而為之也。盡心二字。須
玩。下諸供物。皆事。財施也。若不離自心。竭盡為之。
則一切法趣事.趣財。是趣不過。則事全是理。財即
是法矣。像設如前。如是日日不退。可謂心心堅固。
念念精勤。華香.飲食.衣服義如前明。繒綵。即五色
[003-0709b]
綵縀。繒字有二音。咨登切。音增。與矰同。繒繳以射
鳧雁。箭有綸者。古詩。未必逢矰繳。是也。慈陵切。音
情。帛也。贈神曰繒。今從情聲。幢。梵語脫闍資。中翻
幢。熏聞引爾雅云。闍謂之臺。而言脫者。積土脫落
也。今所不取。葢是梵語。但名義集。既以寺塔壇幢
聯貫而立。則臺義非謬。然說文云。幢。旌旂之屬。輔
行又云。旛者。旌旗之總名。今佛法供具相狀似彼。
故云旛。則幢旛一類。旛之大者為幢。幢。翳也.容也。
施之車葢。童童然以隱蔽形容。則似車之葢。故楚
曰幬。關東西曰幢。凡造旛法。切不得安佛菩薩像。
及名號等。旛是供具。供於所供。如何復以像名為
之。錢寶物等。眾生之性命。切巳難忘。能捨命財。心
無悋惜。內息慳貪。獲福無量矣。
△二轉報果三初
明轉女身。】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
世界。何況復受。」


【轉報事難。惟在精誠。今既盡心供養。而又日日不
退。故畢此一期果報之身。從斯百千萬劫。更不生
有女人世界。即指西方極樂。一向無有女人。何況
復來三界受女身耶。
△二願不轉女。】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如摩耶夫人。以大幻願智法門。永為千佛之母。此
以順愛法門。度眾生也。又婆須密多女。說離欲際
法門。一切眾生隨類見我。令得一切三昧。此以逆
[003-0709c]
愛法門。度眾生也。竝以慈受三昧。誓願之力。示為
女身。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正此意也。
△三結
不受女。】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供養地藏。乃現行精進及功德力。是善習熏起。種
現交熏。功業成辦。故於百千萬劫永不受女人身。


△二厭醜病禮像獲福三初瞻禮。】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
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


【醜。臭穢也。陋。鄙惡也。此方黃帝時。有嫫母。齊國有
無鹽女。梁鴻之妻孟光。皆天下之醜女。而賢慧者
也。準業報差別經。以十業故。得醜陋報。一好行忿
怒。二好懷嫌恨。三誑惑於它。四惱亂眾生。五於父
母所無愛敬心。六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七侵奪賢
聖資生田業。八於佛塔廟斷滅燈明。九見醜陋者
毀訾輕賤。十習諸惡行。亦以十業得多病報。一好
喜打拍一切眾生。二勸他令打。三讚歎打法。四見
打歡喜。五惱亂父母。六惱亂賢聖。七見怨病苦。心
大歡喜。八見怨病愈。心生不樂。九於怨病所。與非
治藥。十宿食未消而復更噉。以是二十種業。感此
醜病。女身相貌醜陋。為夫君之嫌憎。遭眾士之譏
呵。身多疾病。致自心之憂苦。招眷屬之輕陵。三惡
竝集。一世多愁。寧不長懷厭棄乎。能感之機。識此
之由。但於下明修因。食頃。一飯食時。以少顯多。以
[003-0710a]
短形長耳。
△二轉報二初相貌圓滿。】


「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此顯暫時瞻禮之功。不可思議。圓則無喎邪之惡
相。滿則尠窊曲之醜形。相貌既得圓滿。身軀自無
疾病。
△二貴姓受生。】


「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
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
滿。」


【不厭女身。情愛未忘。瞻禮之功。纖毫不爽。故於萬
億生中。常為王家之女。如波斯匿之勝鬘。阿闍世
之術達矣。王妃。妃。合也。嬪御之貴。次於后者。又天
子後宮.嫡庶皆稱妃。如末利.韋提希是也。宰輔大
姓。乃天子股肱。元勳阿衡。或生剎帝利大姓。或婆
羅門大姓。長者女。如須達多之有蘇曼。維摩詰之
有月上也。端正等。梵名阿波羅提目伽。此言端正。
別行疏云。女人端正。七德之初。但端正無相者。或
早孤少寡。相祿不佳。今明貌與相相扶。彌顯其德。
端則招夫寵愛。相則招於祿敬。若愛帶慢。何謂為
德。愛而敬之。故是相也。今既端正圓滿。相彌妙矣。


△三結成。】


「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志心二字。義深意重。貫於前後。勿輕看過。夫人之
轉報。誠非易事。譬耕夫之忽臨帝座。如溷者之俄
登天府。平地之福。匪伊所思。今所獲福。誠由志心。
[003-0710b]
志者。心之所至也。其醜女以瞻禮而感。地藏以慈
力而應。均是心也。若各各性計不忘。則能所條然。
凡聖岐矣。安能感應道交。轉報獲福耶。惟瞻禮之
際。了能所之皆空。故感應之時。致假中之叵議。則
醜婦與地藏。無二無別。功竝由於志心。故增一阿
含云。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是名
禮佛義。勒那三藏七種禮。不可不知。
△四伎樂讚
供福。】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
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
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
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文分二節。初能供之機。如是下。所獲之福。能者。信
善之實。信而不實者。不能為之矣。伎字。說文从女
支聲。婦人小物樂工也。从人支聲。訓與也。樂者。天
子之要事。可以觀風考俗。使民蕩穢滌邪。故禮樂
不可須臾去身。若禮記云。夔始制樂以賞諸侯。自
黃帝咸池以下。代制於樂。不過據此土言之耳。歌
詠者。尚書云。詩言志。歌永言。詩序曰。情動於中而
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
之。歌者。樂之聲也。直陳其德也。準山海經。帝俊八
子。始為歌。若吾教中即梵唄也。尋西方之有唄。猶
東國之有讚。讚者從文。以結章。唄者短偈。以流頌。
比其事義。名異實同。今既作五聲八音之樂矣。及
[003-0710c]
申歌詠讚歎之頌矣。復陳香華供養之物矣。不惟
信心自為。更以普勸他作。或一或多。隨緣轉化。如
是之人。自應獲福。故即云如是等輩云云。然作樂
供像。何以得鬼神衛護耶。準禮記曰。禮樂之行乎
陰陽。通乎鬼神。漢書云。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
通鬼神。況乾闥.緊那皆天帝樂神。今既伎樂歌詠
於地藏。寧不感帝釋。遣乾.緊。令人衛護耶。然惡事
不聞耳者。又從何致乎。曰。不聞禮云。夫樂。清明象
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今既作樂
供像。自感天地清明氣象。四時和焉。風雨時焉。安
有惡事輒聞於耳。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
小人樂得其欲。況今獲福。實從信心得來。何況親
身受諸橫哉。若準法華。妓樂頌德。開人天業。自應
早成佛道矣。
△二譏毀報獲二初正示二結況示
中二初示譏毀相。】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
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
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面背非。
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
者。」


【初舉譏毀之類。次明譏毀之相。梵名鳩那羅。此云
惡人。亦云不好人。惡神。大即指波卑夜。正翻云惡。
小即指岳凟山川內惡者一流。惡鬼。大指鳩槃荼
等。小即指倚艸附木。妄作威福之類。夫惡有三種。
[003-0711a]
一曰惡。二曰大惡。三曰惡中惡。此之三類。各有三
云云。見有等。明造毀之端。佛言。清濁異流。明愚
異趣。忠[佞-二+〦]相讐。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好我無
欲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所以嫉之者。惡人恐
以彼善。形我之惡也。惡神恐其出界。失我之眷屬
也。惡鬼恐其齋戒。失我之血肉也。懷私雖異。為惡
是同。曾子云。人之好善。福雖未至。去禍遠矣。人之
為惡。凶雖未至。去福近矣。辯魔書云。見善養育。如
雨露之被草木。遇惡勦絕。若鷹鸇之逐鳥[少/隹]。人何
不努力修善。而甘為惡人.惡神.惡鬼哉。譏者。嘲誚
之言。毀者。謗壞之事。譏生忌嫉之心。毀起貪恨之
念。故知心為起惡之源。口乃召禍之本。徒謗聖賢。
枉壓良善。從虗妄以搆詞。自無端而肆毒。初乃輕
言譏激。後遂重語讟誣。自作闡提。撥無因果。宣言
此輩。徒竊善名。歸供讚禮。實無功德。唐喪資財。何
有利益。那知泥木靈像。遠有所表。敬誠殷禮。獲福
無邊。輕心毀謗。招罪彌劫。愚癡無知。阻退善根。或
露齒而輕笑。或面是而背非。自巳非之。復勸人共
非。或勸得一人。或再勸多人。而共非之。此言多譏
毀惡。乃至一念。言少譏毀惡。那知眾罪。皆從此起。
譬夫決江之流。濫觴於甕口。叅天之樹。發蘖乎毫
芒。唇口是弓。心慮如弦。音聲如箭。一念如機。長夜
空發。徒染身口。顧斯後報。可不慎哉。
△二顯譏毀
報二初直墮阿鼻。】
[003-0711b]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
受極重罪。」


【獧音喧。輕也頑成性。估侸上音顛。下音孺。輕薄也。為情。不知佛道。
正真弘深。而以世間輕薄淺近之言。欲設嫉心。謗
毀道根。如是之人。如折翅鳥。不能飛行。當知是輩。
於未來世。永不能至人天善處矣。梵名劫簸秦言
分別時節。[颱-台+犮]陁。秦翻為賢。以多賢人出世。故名賢
劫也。此現在賢劫。共有千佛出世。今我釋迦。方是
第四佛。餘有九百六佛。一一出而滅。可謂歲月彌
之矣。今言千佛滅度巳。而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大
獄。受極重之罪。終無底止矣。興起行經云。世人所
作行。或作善惡事。此行還歸身。終不朽敗亡。以謗
法之人。極大罪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可不慎哉。


△二轉生惡道。】


「過是劫巳。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
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
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


【歷劫沉淪。永失生天之路。隨緣受報。竟無出苦之
期。謗無法味。感報枵虗之餓鬼。不識正道。受形旁
背之畜生。梵名闍黎哆。云餓鬼。此道徧在諸趣。以
謟誑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梵名底栗
車。云畜生。此道亦遍諸處。以愚癡貪欲。作中品五
逆十惡。感此道身。此二道中。經劫長遠。方始為人。
言方言縱。亦非必定之辭。縱然得復人身。餘業猶
[003-0711c]
然未盡。由昔斷滅法財。今感貧窮之報。因曩毀敬
尊容。此招下賤之身。兼復諸根殘闕。以致九結纏
心。從冥入冥。隨苦至苦。大乘論。堅意菩薩云。誹謗
大乘法。決定墮惡道。焚燒甚苦痛。業報罪信爾。若
從地獄出。復受餘惡報。諸根常缺陋。永不聞法音。
設使得聞者。復生於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
獄。噫。可不誡歟。
△二結况。】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
毀滅。」


【是故二字。緊承永墮阿鼻。彌劫經生而況出也。善
人供養。惡輩譏毀。尚獲彌劫之殃。況別生惡見。如
彌犁車毀滅佛法。其罪有甚於此矣。故寶雨經云。
若誹謗者。是名愚人。墮於惡處。受諸苦惱。又為一
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之所輕賤故。知誹謗之罪。
實居眾罪之先。
△二別示久病等益五初久病惡
相乃至五齋誦感報初分三初示病中惡相又二
初示相。】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牀枕。求生求
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
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尫瘵。眠中叫苦。慘悽
不樂者。」


【佛說毉經云。人身中。本有四病。一地.二水.三火.四
風。智論云。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
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
[003-0712a]
起故。葢由四大難調。六腑更反。以有報身。忽嬰疚
疾。今乃連年累月。枕臥牀蓆。不能起居。乃殺戮之
餘殃。致病惱之久迫。求生而勢不能生。求死而事
難即死。夢惡鬼等。因病迫心。神思瞀亂。夜多惡夢。
驚悸重增。唯識論明四夢。一.無明習氣。二.善惡先
徵。三.四大偏增。四.巡遊舊識。今夢惡鬼。惡相先徵
也。及見家親。巡遊舊識也。遊險道。則四大偏增。鬼
神遊。乃無明習氣也。烏蘇慢。此云厭。眠內不祥。伏
合人心。論衡曰。臥厭不寤。故曰魘寐。久寐不醒。鬼
神共遊。綿歷歲深。形骸困劣。尫音汪弱也。即瘠病之
人。瘵音債勞瘵。即五勞七傷之類。眠中叫苦等者。以
身為苦器。陰是坯瓶。四大浮虗。互相乖反。稟形人
世逢穢濁之時。受質偽身。居怖畏之境。幽冥無量
鬼神。以及家親眷屬。依房依廟。附岳附丘。凡有含
靈。竝皆祗響。致使神爽冥昧。識慮昏茫。至於寤寐
多有恐怖。所以眠內不安。晨昏叫苦。心中煎迫。動
靜慘悽。皆病中之苦相也。
△二釋意。】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愈。男
女俗眼。不辯是事。」


【此釋久病惡相。由業道之冤對耳。故佛告阿闍世
王。一切諸法。皆為緣對。世人所為作。各自見其行。
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是故大王。當捨惡從善。
今既業緣對至。將非性命無逃。但未定其罪之輕
重。豈便判其人之死生。故應死者。或難即時捨壽。
[003-0712b]
未應死者。尚爾淹滯難愈。恐是五音呪詛。或招三
世冤优字彙補音尤。出道藏魂繫陰司。災生陽世。人間俗陋
之眼。焉能辯此業對之事哉。
△二明修福脫罪二
初正示方軌二況顯利益初分三初對像讀經。】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徧。」


【夫人節宣不謹。感於寒熱等證。世醫藥餌。可能療
治。今是惡業報病。須藉法力方祛。葢諸佛心者。慈
悲為體。能作毉王。善療眾生身心之病。經是法藥。
菩薩是瞻病之人。故須對像讀經。然祇轉一徧者。
金丹一粒。點銕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聖。何俟多
轉乎。
△二為病捨物。】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
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
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
燈。或施常住。」


【世人之病有二種。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身病
可用藥。心病須修福。法句經云。人作善惡。殃福隨
人。雖更生死。不可得免。故須經福以禳之。可愛物
華美而貴重者。今割其愛。斷病之根也。衣服著以
嚴身。寶貝蓄而致富。莊園供遊玩之觀。舍宅安子
孫之所。竝我受用。不可闕少。此明所捨之物。對病
人下。宣唱捨物。對病高唱者。令知代施功德。憶持
在心不忘。經云。一切諸物悉皆分散。唯此願王。不
相捨離。是也。梵語那莽。此云某甲。甲是天干之首。
[003-0712c]
第一之數。不妨乙丙行列也。或供下。修福之法。供
經像者。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
像是世尊遺容。雖泥木塑刻。見者皆生佛想。與真
無異。故供者得福。造佛菩薩形像者。準造像福報
經。功德殊多。今略舉一二。經云。天下人民。能作佛
形像者。世世所生之處。眼目淨潔。面貌端正。身體
手足。常好柔軟。生於天上。亦復淨潔。諸天中勝。紫
磨金色。端正無比。作菩薩像。功德亦爾。塔寺如前。
襍寶藏經云。造立塔寺。命終生忉利天。然油燈者。
施燈經。佛告舍利弗。有人於塔廟形像。奉施燈明。
乃至以少燈炬。如此福德。唯佛能知。成佛一人。可
愛物等。總施招提。供養眾僧。此言隨行一種。即感
勝報。非事事要做也。
△三脫罪知命。】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
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巳來。但高聲白。高
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
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代病捨物。必三白令聞知者。欲令洞聞於心。深知
我有如是功德也。假令者。謂藉斯施福。病去身安。
何善如之。借使大限難逃。世緣永絕。當諸識分散。
氣絕之時。亦應七日之中。高聲唱施讀經。其人必
解脫重罪。而超昇矣。諸識分散者。處胎經云。爾時
世尊將欲示現識所趣向。道識.俗識.有為識.無為
識.有漏識.無漏識.華識.果識.報識.無報識.天識.龍
[003-0713a]
識。乃至人非人識。上至二十八天識。下至無救地
獄識。此泛指也。若的就一人。應指八箇識神為
諸識也。氣盡者。所謂風先火次。魂神去矣。身虗體
冷。形骸蕭索也。宗鏡問。諸根壞日。識遷離時。捨此
故身。別受餘質。去來之識。相狀云何。答。顯識經云。
佛告賢護。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無色無
形。不可顯現。而能發動萬物。示眾形狀云云。是人
下。明轉障託生。宿殃重罪。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正
顯施福殊勝。三寶功深。不惟脫罪受生。且能常知
宿命。自然深知因果。罪福分明。從明入明。必階佛
果巳。
△二況顯利益。】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畵
菩薩形像。廼至教人塑畵。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況者。譬擬也。謂代其捨施。獲福尚爾。矧自行之。何
可比擬。中邊分別論明大乘修行。有十。第一是書
寫。涅槃云。於惡世中。書寫經卷。亦勸他人令得書
寫。具足能解。盡其義味。塑畵形像。造像經云。作佛
菩薩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盡時。不可稱數。如是四
天下江河海水。尚可升量。作佛形像。其福其多。多
四天下江河海水。過出十倍。後世所生。常護佛道。
作佛形像。死後不復入於地獄.畜生.餓鬼諸惡道
中。故所得果報。必獲大利也。
△三結勸修功德。】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
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
[003-0713b]
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承上功德。故言是故。對經名讀。以未熟故。背本名
誦。以文熟故。根有利鈍。時有久近耶。是經者。地藏
經也。言是者。以全體即是。更無二故。今家六即顯
是。以全心是經。經外無心。全經是心。心外無經。故
曰。是經一念讚歎者。前以一念譏毀供養。尚獲彌
劫之殃。一念讚歎是經。必感多生之福。恭敬讀誦
者。獲福與讚歎同功。汝須下。佛勸誡普廣。應須以
百千方便。勸是等讀誦讚歎恭敬者。如大方廣總
持經云。佛滅度後。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
能令菩薩學大乘者。及諸大眾。有發一毛歡喜之
心。乃至暫下一滴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以此
證知其讀誦讚歎恭敬者。安知非佛神力。故須方
便勸之。勤心莫退者。如堅意經。佛告阿難。其有好
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
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
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汝當廣
為諸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白衣人民說
之。暫聽尚爾。況恭敬乎。況讚歎乎。況讀誦乎。故勸
勤心莫退。能得不可思議功德於現未故也。
△二
夢寐見鬼三初夢見惡境二勑遣讀經三存亡得
益初分三初示相。】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
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
[003-0713c]


【此中之夢。與前夢不同。前是自身業對。此為遠屬
陰纏。皆實夢也。孫真人云。凡夢皆緣。夢魂役物。其
神至於軀體。不能流通。夜則魂夢虗爭。將吉以報
吉。將凶以報凶。故東萊呂氏云。形接為事。神遇為
夢。今乃形接而神遇。故有夢事也。周禮占六而夢。
夢之吉.凶.平居.驚愕。思念覺時道之喜悅.恐懼之
六夢也。寐者。昧也。目閟神藏也。莊子云。其寐也。魂
交是矣。見諸鬼神。此係多生親屬。託夢現形。乃平
居正夢也。諸形者。男女老少不同。人鬼面貌不一。
悲啼等。即驚愕.恐懼之夢。準毉書。乃陰氣所乘。故
見鬼神。肺氣盛。則夢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喜笑.
恐畏。今是親屬致感。非關陰陽虗實。悲啼愁歎。親
鬼乞憐之狀也。
△二釋意。】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
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
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多生眷屬。故現諸形。未接生前。安能念及乎。父母
男女。如前。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妹。昧也。猶日始
入。歷時少。尚昧也。夫妻。匹敵之義也。士庶人曰妻。
妻齊也。夫賤。不足以尊稱。故齊等言也。在於惡趣
等。或沉地府。或墜鬼倫。經歷長途。出離寡助。既失
望福救之處。乃遠告多世之親。此鬼神無聊之極
思有求之苦境也。故知。為過去父母等作福。如餉
遠人。然正法念經云。若為亡人修福行布施。生鬼
[003-0714a]
道者。鬼容得福。以鬼知悔。前身慳貪。故為施時。彼
則歡喜。若生餘道。多無得力。今此輩求作方便。願
離惡道。恐是餓鬼之類耶。
△二勑遣讀經。】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
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徧。或七徧。」


【何故令普廣以神力遣眷屬讀經耶。以世間愚人
識恩分者少。生前六親尚有不顧。況隔數世之親
乎。即有念及者。既未識面。縱形夢寐。想不及此。故
勑普廣以神力冥資。速令憶念。使恭對佛菩薩像
前。或自讀經。或請人讀。其經數至三.七者何。皆陽
數也。三乃天地人之數。自一而再重之。三才備矣。
一之二。陽生陰也。二生三。陰陽參和也。三生萬物。
生生無窮矣。七。少陽之數也。此亦二三變體。二得
五成七。進得乎九。則為老陽。轉獄鬼於陰司。生人
天之陽世。故唯取三.七之數。不取六.八者。以陰數
坎陷。非超冥之道耳。
△三存亡得益。】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徧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
之中永不復見。」


【解脫者。離惡道也。或生天上人間。或進三乘聖道。
亡親既獲超昇。自不現形夢寐矣。
△三下賤求悔
三初標能懺人。】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
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


【下賤等。辯意經云。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一.憍
[003-0714b]
慢不敬二親。二.剛強無恪心。三.放逸不禮三尊。四.
盜竊以為生業。五.負債逃避不償。然下賤對尊貴
言奴婢。對大家言。各有不同。若以四方言之。北[鬱-山+止]
單越。無僕使之殊。故無貴賤。餘三方有貴賤。以有
君臣民庶之別。大家僕使之殊。故有貴賤別類也。
總束貴賤。合有六品。一.貴中之貴。謂輪王等。二.貴
中之次。謂粟散王等。三.貴中之下。謂百僚等。四.賤
中之賤。謂臺奴豎子等。五賤中之次。謂僕隸等。六
賤中之下。謂姬妾等。麤束如是。細分難盡。諸不自
由者。非下賤奴婢之流。乃皂隸門舘之類。月有請
受。日藉資生。聞呼喚而來。仰其鼻息。聽發遣而去。
承其聲光。身不自從。非丈夫矣。宿業者。佛告波斯
匿王。凡人處世。尊卑貴賤。貧富苦樂。皆由宿行而
致斯果。若世之愚頑無覺知者。抑豈甘之。且謂得
之。若稍黠慧有覺知者。豈惟哀之。誠欲脫之。若欲
離脫。必須懺摩。滌盪悔過𠍴尤。光明云。繫屬於他。
常有怖畏。不得自在。而造諸惡。故須行懺悔也。梵
語懺摩。此云悔過。華梵雙標也。輔行云。懺悔秪是
三善業耳。
△二釋所悔法。】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
可滿萬徧。」


【一七者。世數。極於七也。如一日念之不應。念之七
日。必遂所求。故十輪經云。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
聞。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能解諸眾生。一切煩
[003-0714c]
惱縛。故須稱名。滿萬徧者。表祛萬惡。集萬善也。

三結轉報益。】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
惡道苦。」


【此正顯地藏大威神力。如佛告辯意。有五事。得為
尊貴。眾人所敬。一.施惠普廣。二.禮敬三寶及眾長
者。三.忍辱無有瞋恚。四.柔和謙下。五.博聞經戒。今
七日稱名。豈止千萬生中尊貴。不經惡道。即佛果
必可期也。
△四新產獲福二初舉種類新產。】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
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斯產者。或男或女。」


【但舉南洲者。北洲產於樹下。亦無惡露苦惱。東西
二洲。欲事既少。生育應稀。唯有南洲。女人多產多
苦。以一切諸眾生母。欲生子時。身體遍痛。受大苦
惱。數坐數起。不能自安。故特標閻浮人耳。剎利等
人。雖貴賤不埒。生時善惡誰知。三十八箇七日滿
足。必須胎產男女。此由宿業因緣。以隨陰陽變化。
故周易八卦。乾陽為父。坤陰為母。生震坎艮之三
男。巽離兌之三女。化生萬物也。準增一阿含。若當
為女。於母左脇。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
脇。倚腹向脊而住。故知男女皆乘愛而生。以婬慾
而正性命也。
△二示經名利益二初誦經念名。】


「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
可滿萬徧。」
[003-0715a]


【何故早與讀經稱名耶。準護諸童子呪經。如來初
成正覺。有一大梵天王來詣佛所。作禮說偈。言。有
夜叉羅剎。常喜啗人胎。能令人無子。傷害於胞胎。
男女交會時。使其意迷亂。懷妊不成就。及生時奪
胎。皆是諸惡鬼。為其作嬈害。我今說彼名。願佛聽
我說。第一名彌酬迦。乃至第十五名藍婆。此十五
鬼神。常遊行世間為嬰孩小兒。作於恐怖。及說恐
怖形相云云。今故早讀本願經。及與地藏名。則令
善神擁衛門戶。惡鬼自遠遁矣。
△三脫殃增壽。】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
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文分二節。初轉宿報宿殃報者。準瑜伽論云。又於
胎藏中。或由先業力故。或由母不避不平等力所
生。隨順風故。令此胎藏。或髮.或毛.或皮.及餘支分。
變異而生。今既誦經稱名。便令新生男女。宿殃之
報。盡得解脫也。安樂易養者。胎藏極成滿時。其母
不堪持此重胎。於第四日。內風便發。生大苦惱。又
此胎藏。業報所發生分風起。令頭向下。足便向上。
胎衣纏褁。而趣產門。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
腋。出產門時。名正生位。生後名觸。謂眼觸等。但生
時有多種不同。或順生。或逆生。甚有一足先下。謂
之踏蓮生。母腸同出。謂之盤腸生。此最險惡。命在
須臾。今既誦經念名。則安然快樂。生養甚易。壽命
增長者。大梵復白佛言。此諸女等。欲求子息保命
[003-0715b]
長壽者。常當繫念修行善法。於月八日.十五日。受
持八戒。清淨洗浴。誦我所說陀羅尼呪者。所生童
子。安隱無患。盡其形壽。命不中夭。今既誦經稱名。
自不為惡鬼嬈害。故得壽命增長也。若是下。增現
福。承福生者。修行道地經云。人行不純。或善或惡。
至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隨其本行。自然風起。宿
行善者。便有香風。可其身意。柔輭無瑕。正其骨節。
令其端正。莫不愛敬。又母腹風起。或上或下。轉其
兒身。而令倒懸。頭向產門。其有福者。時心念言。我
投浴池。水中遊戲。如墮高牀華香之處也。惡者反
是。今又早為誦經稱名。又承宿福而生。故應安樂
者。轉增安樂。應壽命者。重增壽命矣。
△五齋誦感
報二初標齋日之意。】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
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
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世之持齋者。有三長齋.月六齋.十齋不同。今先定
齋日之數。準文殊菩薩善惡宿曜經。每月一日。梵
云鉢闍底下唐言梵王。是建名日。宜為善業。苦節修行
布施等事。竝吉。八日.二十三日。是力戰日。婆娑善
神下。宜力用之事。十四日.二十九日。是勇猛日。藥
蒭神下。二十四日。是凶猛日。嚕達囉尼神下。二十
八日。是最勝日。鉢折底神下唐云天魔神。十五日.三十
日。是吉相日。必多盧神下唐云魂靈神。宜祭先亡。及布
[003-0715c]
施供養父母.尊者.諸天。持齋戒施食。及諸祭祠吉。
故取此十日為齋日也。但乃至二字。自古講者。皆
云超略之辭。今日數巳至二十九。而又超至三十
日。譯師不通甚矣。非也。含蓄深意。人不知也。余考
乃字古訓為難意。而用為語辭之難心之難。不可
象也。故象口氣逶迤上出。難之又難也。其字。示
人以意。今言一日至三十日。如是十日無間。至難
至難也。若不信此解。若為通此二字乎。是諸下三
句。明是日意。準佛祖統記。引提謂經。明三長齋。佛
謂提謂長者曰。四時交代。歲終。三覆以校。一月六
奏。諸天帝釋.太子.使者。閻羅鬼神。俱用正月.五月.
九月.旦日。案行王.民.龍.鬼.鳥.獸。為善惡者。與四王。
一月六奏。使無枉錯。覆校眾生罪福多少。福多者。
勑司命下閻羅五官。除罪增祿。故使持是三長齋。
引四天王經。明六齋。帝釋勑四王。各治一方。白月
八日。遣使者案察眾生善惡。十四日。遣太子。十五
日。王親臨。黑月三日亦如是。若王親下。星宿鬼神
俱時隨從。如遇修行齋戒。諸天相慶。即為注祿增
算。引十齋經。明十齋。每月十齋日。持佛菩薩號。乞
福滅罪於六齋日加月旦等四日。如本經。今國律。令諸州十直日。
不得行刑。正據此義。又淨度三昧經云。八王日立春.
春分.乃至立冬.冬至。諸天帝釋鎮臣三十二人.四鎮大王.司

命.司祿.五羅大王.八王使者。盡出四布覆行。復值
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案校人民立行善惡。地
[003-0716a]
獄王。亦遣輔臣小王。同時俱出。有罪即記。前齋八
王日犯過。福強有救。安隱無他。用福原赦。到後齋
日重犯。罪數多者。減壽條名。剋死歲月日時。關下
地獄。地獄承文書。即遣獄鬼錄名。獄鬼無慈。死日
未到。強催作惡。令命促盡。福多者。增壽益算。天遣
善神。營護其身。移下地獄。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後
生天上。巳上齋法。各出佛經。各宜遵奉。永處福堂。
毋得故違。自取殃咎。故詳示於此。
△二釋讀經之
益三初舉閻浮罪狀。】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
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


【南洲之人。心識無定。況意根中。善.惡.無記三性。生
成法則。但凡夫之人。起惡念時多。舉。即是動。止。即
是靜。動靜之間。念起不一。安般經云。一彈指頃。心
有九百六十轉。仁王經云。一念有九十剎那。一一
剎那中。復有九百生滅。菩薩處胎經云。一彈指頃。
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有識。一念善。
有無量善果報。一念惡。有無量惡果報。故云舉止
動念。無不是業。但凡夫造業。凡動身口。皆由心使。
若心不善。方能損物。若內有善。方能順福。雖復損
益不同。然三業之本。以心為源。故動念成業。念善
是福。念惡成罪。然檢點自心。於二六時中。大約罪
多於福也。何況縱恣六情。任造三業耶。遺教經云。
縱此心者。喪人善事。譬之駑馬。極力控制。尚難調
[003-0716b]
伏。若縱其奔逸。損物無疑。殺害.竊盜.邪淫身三惡
業。妄語該口四業。如前。百千罪狀。即一殺業。有上
中下。乃至貪嗔癡。亦有上中下。細舉不勝。故總云
百千。須知結罪由心。業有輕重。如嗔重則罪重。嗔
輕則罪輕。成論云。或以事重。故有定報。或以心重。
故有定報。如人以深厚纏毒。殺害蟲蟻。重於輕心
殺人。若心無嗔。雖殺上境。乃至父母。亦不成逆。故
知諸業。例有輕重。雖分輕重。然受報時。纖毫不爽。
可恣任其情乎。
△二示齋日讀經。】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
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
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六齋.十齋。增減不同。大論六十五云。六齋日。諸天
來觀人心。十五日.三十日。上白諸天。又六齋日是
惡日。令人凶衰。若有是日受八戒持齋布施聽法。
是時諸天歡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故止觀
取齋日建首。有以也。但持齋法。稍有不同。闡義引
祭統云。齋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及其
將齋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今釋氏以
不過中食為齋。亦取其防邪訖欲。齊不齊之義也。
故請觀音疏云。齋者。只是中道也。中後不得食者。
表中道法界外。更無別法也。故若在釋門。緇素皆
過午不食為齋。近世通行。白衣唯不茹葷飲酒為
齋。故不同也。法句經云。祠祀種禍根。日夜長枝條。
[003-0716c]
唐苦敗身本。法齋度世仙。故於六十齋期。應持齋
布施。讀誦本願經耳。此正明讀經。下明利益。讀經
中。初明方無災難。若有一人。果於齋日。每讀經一
遍。則使四方百由旬境內。竝無災難。地反物為[示*芺]
音幺。天反時為災。所謂蠲除[示*芺]災是也。次明家離惡
趣。讀經秪一徧耳。何獲報之殊勝耶。正顯地藏不
思議利益事也。然今非無讀經者。竟不獲報。何也。
曰。此有二意。一.方內之人。及居家之屬。前生罪惡
深重。則是定業難逃。二.誦經者。心或不同。志心者。
誦經得力。故能轉宿殃。不志心者。誦力既淺。福不
勝罪。故難轉也。
△三釋現世福利。】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
食豐益。」


【橫病者。乃疫癘流行。福衰忽染。雖是惡鬼妄作禍
福。即係自無善力所招。今既誦經。永絕橫病。衣食
豐益。最是要事。光明云。依因衣食。諸結惱熱。藥師
云。為衣食故。造諸惡業。今因齋日轉經。故感豐饒
之報。不惟無業。亦且增福。即使貧無衣食者。亦致
豐益之報矣。經之利益。可思議耶。說利益事竟。

二總結威神之力二初正結地藏利益。】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
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結如是等一句。顯上所明者。乃舉其槩耳。如地藏
十輪及占察善惡二經。廣詳其事。
△二別示閻浮
[003-0717a]
有緣二初略示有緣。】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因緣。秪是感應異名。大者。皆欲令其開.示.悟.入佛
之知見。大事因緣也。故大士金口親云。但於佛法
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我漸度脫。使獲
大利。大利者。即法華所謂無量珍寶。不求自得。即
菩提涅槃也。如是大因緣。非始今日。於無量阿僧
祇劫來。於閻浮提。隨機化物。種熟脫三。時時不廢。
譬子墮水火。父母騷擾救之。子有疾病。父母心偏
愛之。以南洲眾生。罪業偏重故也。故南洲眾生。亦
獨於大士。信心不置。故上下貴賤。緇素男女。無一
不從地藏菩薩。求其救拔水火。療治疾病。譬如磁
石吸銕。應感同時。有大因緣。深可省悟。
△二廣明
聞益。】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
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
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此言聞名見像者。明旋復之功也。原夫生佛同一
覺體。覺海之性澄圓。圓澄之覺元妙。不覺無明風
動。妄分見覺聞知。局於區宇。隔別成礙。於是見不
超色。聞不出聲。今旋其妄聞。聞菩薩之名。旋其妄
見。見菩薩之像。則令所聞之名。契入真空之境。名
亦無名。所見之像。會同法性之身。像何可像。名無
名。而真聞了了。像無像。而真見昭昭。如是。則隨拈
[003-0717b]
經中或三箇字。當下破三惑。消三障。成三智。證三
德。顯三身。或拈五箇字。隨處破五住。出五道。立五
根。長五力。成五分也。一偈則一門超出。一句則一
性圓明。如是二四六八。隨行增數。現在則獲殊妙
安樂。念念與本願同流。心心共菩薩俱現。未來之
世。常得相好。端嚴清正。在處恒生尊貴之家。如佛
告波斯匿王云。仁慈謙順。敬長愛小。則為貴人。凶
惡強梁。憍恣自大。則為賤人。又曰。三界輪轉。無有
定品。積善仁和。生於豪尊。習惡放恣。便生卑賤。以
此觀之。人不可作惡。應自修之。世尊說利益竟。

二普廣請經名二初結顯請意。】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巳。胡
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大士。有如此不可思
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
來。唯然頂受。」


【初.經家敘儀。次.陳所請意。胡跪者。音義指歸云。不
合二胡跪。葢梵世遺種。居五竺間。葱嶺之北。諸戎
羌□。今經律多翻互跪。以三處翹渠遙切聳。故名互
跪。即右膝著地也。以右膝有力。跪能久。起止便故。
著地令安。若女尼體弱。佛聽長跪也。言久知者。則
普廣亦地藏一流人。自具有不思議神力。及大誓
願力。故能知之。既知而又問者。正冀如來於大會
宣揚。令未來眾生。知地藏菩薩利益如此。故問之
耳。唯然。乃應答無疑之速辭。近指上文。遠則照映
[003-0717c]
前文。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之語。然彼
時定自在王。伹承命流通。不請經名者。審知地藏
神力之事未竟。一也。逆知普廣復有請詳利益之
事。二也。故知主賓酬唱。更互發[改-己+易]。譬之砧磓相扣。
上下相應。故下唯然頂受之語。
△二正請經名二
初請。】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


【當何.云何。皆設疑之詞。自說經以來。讚歎地藏功
德。除佛一人。無能及者。夫名之所以為名。召其實
者也。今地藏實德既言不可思議。則不以名而名
之矣。故云。當何名此經。名既不立。使我等又依何
法門而流布耶。故云。使我云何流布。周禮。泉行曰
布。言世間之錢。如泉水之流通而散布也。經之流
布。亦如是耳。
△二答二初答經名。】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
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經名。如綸貫。又解本願者。心所欲得名願。視欲為
深且專。願乎外。盡人欲也。惟天理。為性之欲。乃人
本心。从原。教人反求其本。欲其可欲之善也。而从
胡結切。何也。心求得之。俯首以停思。不。則貪也巳
矣。癡也巳矣。此雖儒釋。然地藏之本願。亦豈外於
是乎。無非欲人復還本元覺性。同歸祕藏。是大士
本時之願也。本行。即本昔之行。故吾約此。準妙玄
本門十妙。以明本地十不思議。文義始暢。方顯中
[003-0718a]
間近成種種不思議事。皆迹中之願行也。本誓力
者。梵語僧那。此云弘誓。一云僧那大誓。僧涅自誓。
僧那言鎧。僧涅言著。名著大鎧。正言𦙽那訶。翻甲。
𦙽蘇于切。捺陀。翻被。翻衣。謂被甲衣甲。密部中明三
十二甲云云。即大品大誓莊嚴也。梵名娑羅。此云
力。陰持入經云。彼力。應以何為義。答。無能壞為力
義。有所益為力義。有膽為力義。能得依為力義。今
地藏自元初發心以來。不為天魔沮壞。一力也。在
所利益眾生。二力也。有膽偏化地獄。三力也。能為
六道得依。四力也。此地藏本時誓願之力。故名本
誓力經。
△二結流布。】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
依願流布。」


【此顯地藏之名。亦從本願而立。因大願故。利益眾
生。是故汝等亦應依其本願。而流布之。故集家單
以本願立題。深有以也。
△二普廣禮退。】


「普廣聞巳。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恭敬二字。每見講家置論。使後生末學。不知何所
取義乎。今略明制字之原。以見心學之在是也。
古恭字敬德之容。手容主恭。故指兩手交為義。人之
平居。散其手。其心放。貌以之惰。歛其手。其心必收。
貌以之莊。內外合者也。俗書。不知即此是心。復加
以心作恭。是謂心有內外也古敬。主一也。古人
聚精會神之學。貌而敬者。彊捉於外。其中竊發。將
[003-0718b]
不能自持。口云敬者。其行必惰。空言胡能勝實惡。
若何而致力耶。曰。勿忘。勿助長也。从[?/句]巳力切。音急。行之亟
者。教之以勿忘也。緩則無功。裁覺昏沉。速自喚

醒。裁覺散亂。速自絕斷。久者。教之以勿助長也。急
則拘迫。胸中有物礙之。血氣弗舒。何以能久。心。吾
形之主也。敬者非它。吾心自為主也。何待別借一
心。來治此心。雖畏勿畏。雖休勿休。綿綿若存。天德
周流。心常活而毋死。悚為起敬。戒為持敬。畏為克
敬。肅為嚴敬。穆為玄敬。欽為聖敬。一敬德之生。孰
淺深也。茲惟聖學囦原。觀古人之心畵。則知其心
學矣。何可為文字之學。障性靈。塞悟門。竟不一究
心焉。那知字學。誠能豁性靈。開悟門。故略示之。毋
謂余好搜冥索隱而衒奇也。】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中科注卷之三
[003-07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