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1 道德真經註(四)--吳澄 (YP-C)


[05xinji-10-0022a]
道德眞經註卷之二         臨川吳澄述
 
道經下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德猶言盛德容謂有而可見者從由也萬有皆本乎德凡
 形氣之可見者德之容也然德之所以有此容者由道中出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
 德自道中出而道則無也德者道所爲之物而似無似有不
 可得而見故曰恍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其字指德而言物者物生以後之形象者物生以前之氣德
[05xinji-10-0022b]
 雖恍惚惚恍不可見然形之可見者成物氣之可見者成象
 皆德中之所有先儒謂冲漠無朕而萬有森然已具者此也
𥥆兮冥兮其中有精
 恍惚雖不可見而似無似有猶似可見𥥆冥則昏昏昧昧全
 不見矣此道之無也其字指道而言精謂德也有物有象者
 德之容皆其粗也德者有物有象之本迺其精也莊子曰以
 德爲本以本爲精上亦言物象本乎德此言德出乎道
其精甚眞其中有信
 二其字又指德言眞謂道也信實也與眞字同義物象爲粗
 而德爲精其爲精者迺甚眞之道也德之中有至實之道在
[05xinji-10-0023a]
 焉上文言道之中有德此言德之中有道葢道卽德也德卽
 道也首章曰此兩者同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不去謂常存也閱猶厯也甫美也眾甫萬有也萬有之美有
 時變滅惟孔德由道中出者自古及今不變滅而常存故以
 不去二字名之以其有常而遍厯古今無常之萬有也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然如此也吾何以能知萬物之變滅無常如此哉以此孔德
 之有常者知之也
  右第十八章
[05xinji-10-0023b]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一偏也易禮中庸莊子所言曲字皆以偏而不全爲曲曲
 者不全也然能專攻其所偏致精乎此旁達乎彼舉一反三
 通一畢萬久必㑹其全也自初卽欲求全則志大心勞分而
 不專終不能全矣枉者不直也尺蠖之屈而枉所以能伸而
 直窪者不盈也科坎之䧟而窪所以能受水而盈敝者不新
 也秋冬之凋而敝所以能逢春而新少者不多也少則多一
 句變文析爲二句少則易於有得所以能積累而多貪多則
 雜而生惑於一且無所得豈能多乎不欲直不欲直不欲新
 不欲多而以曲則全一句始之四者皆不求全之推也
[05xinji-10-0024a]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此一句爲一章宗旨通貫上文下文之意一者中虛之德也
 式以在車爲喻高在憑較卑則憑式聖人抱此冲虛之德濡
 弱謙下爲天下式如上下文五者皆冲虛之德自處於卑也
 ○較音角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
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自見猶云自炫明謂智之明不自見者用晦而明也自是猶
 云自賢彰謂名之彰不自是者闇然而日彰也誇其功曰伐
 功謂事之成績負其長曰矜長謂能之過人人不自見不自
[05xinji-10-0024b]
 是不自伐不自矜而以夫惟不爭終之四者皆不爭之餘也
 ○見賢遍切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曲則全三字古有是語老子述之以爲此章首句章內抱一
 爲綱曲則全以下五者夫惟不爭以上五者凡十事爲目皆
 曲則全一語所可該也故重述於章末而曰古人所謂曲則
 全者豈虛爲此言而無其實哉能全其誠實能全而遂以全
 之效歸之也
  右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05xinji-10-0025a]
 聽之不聞曰希希言無言也得道者忘言因其自然而已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尙不能久而况
於人乎
 飄狂疾也驟急暴也自旦至食時爲終朝自旦至暮時爲終
 曰不因其自然而輕躁發言譬如天地之飄風驟兩皆反自
 然之常而爲怪變者也天地反自然之常其爲怪變尙不能
 久不及終朝終日而止况人而不因自然可乎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從事於道謂以道爲事也道者有道之人德者有德之人失
 者庸下之人所爲不能無失者也同與莊子齊物論之齊相
[05xinji-10-0025b]
 近謂與之合一不相非異也惟因其自然而希言故凡上等
 次等下等之人皆視之一同而無非異葢道者德者與我爲
 一無所容言矣至若失者他人雖以爲失彼則自以爲是固
 亦有自然之是也豈可不因其所是以是之而迺妄言以非
 之哉莊子曰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無言
 亦老子希言自然而玄同之意○齊與言與音余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之人以我同之印證參同夫何間然失者之人以我同
 之亦或緣彼之獨是而悟我之公是則三者之人皆以我同
[05xinji-10-0026a]
 之而有得也然此惟有道之人者能之苟道之實有所不足
 於已則其待人也必有不以道之實者焉而是是非非强加
 分别矣豈能如此玄同也哉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
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又以人之行立譬前事立與行亦因其自然或於自然之外
 而求益跂立起其踵而立以增高其身跨開其足而行以增
 闊其步暫時如此而不能久也終必不可以立不可以行而
 遂廢彼自見者之終不能明目是者之終不能彰自伐者之
 終無其功自矜者之終無所長亦若此焉爾食之不盡者曰
[05xinji-10-0026b]
 餘肉之附生者曰贅物兼人與鬼神而言自見自是自伐自
 矜之人若律之於自然之道譬若食之已餘者不當食行之
 如贅者不當行也加多於常分而不可用幽顯之間有物亦
 當惡之而有道之人不肯以此自處也或曰行讀如形古字
 通用司馬氏曰棄餘之食適使人惡附贅之形適使人醜蘇
 氏曰飲食有餘則病四體有贅則累
  右第二十章此章自然二字爲宗旨希言而玄同自然者也風之飄雨之驟立之跂行之跨食之餘行
   之贅非自然者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前章道之爲物物謂德也此章有物混成物謂道也混渾通
[05xinji-10-0027a]
 混成謂不分判而完全也先天地生首章所謂天地之始四
 章所謂象帝之先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
 寂閴靜也寥虛廓也言其無聲無形也獨立乎萬物之表無
 可與對而未嘗變易故曰不改周行乎萬物之中無不徧及
 而未嘗窮匱故曰不殆天下母者德也而德者道所爲故爲
 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
 此物無可得而名者以其天地萬物之所共由於是假借道
 路之道以爲之字字者名之副而非名也字不足以盡之不
[05xinji-10-0027b]
 得已而强名之曰大至大莫如天而天亦在道之內則天未
 爲大也此道其大無外而莫能載焉故大之一言庶乎可以
 名之爾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逝謂流行不息遠謂悠久無疆反謂無有無名葢萬有皆有
 惟道皆無無與有相反故曰反大之一言未足以盡道故推
 言之謂其大而不息不息而久久而無有所以爲道若有則
 非道矣下篇曰反者道之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莊
 子曰太初有無無有無名葢謂此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05xinji-10-0028a]
 王謂聖人之有位者古今惟道最大無可與比此以天地聖
 人與道並言而曰四大何也葢天地得此道以爲天地聖人
 得此道以爲聖人其所以能大者以其有此道也王之下特
 加亦字又特言王居其一葢氣之至大者天形之至大者地
 聖人之身渺然而立乎兩間以其道同乎天地故其大亦同
 乎天地而不以氣形與身之大小論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者聖人也法者水平之準與之平等如一也人之所以大
 以其得此道而與地一故曰法地地之所以大以其得此道
 而與天一故曰法天天之所以大以其與道一故曰法道道
[05xinji-10-0028b]
 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法自然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自
 然者無有無名是也
   第二十一章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
 根本也躁動也君主也輕以重爲本動以靜爲主也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君子吉行乘乘車師行乘兵車皆輕車也輕車後有輜車載
 寢處服食所用之物謂之重車雖乘輕車而終日不與重車
 相離故吉行日止五十里師行日三十里不敢以輕車疾行
 徑往而不顧在後之輜重也此言輕之本乎重也
[05xinji-10-0029a]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燕閑也靜也處居也坐也雖有榮華之境可以遊觀或暫時
 動而出外然常在內閑居靜處超然無一物累其心此言動
 之主乎靜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以身輕天下謂以其身輕動於天下之上也萬乘之主當靜
 重奈何以其身而輕動乎周王之乘八駿漢帝之爲微行以
 身輕天下者也但言輕不言動者葢動與靜對動則有輕有
 重輕與重對輕重皆在動時言輕而動在其中矣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05xinji-10-0029b]
 有輕而無重則失其輕之根有動而無靜則失其躁之君
  右第二十二章此章以輜車喻重燕處喻靜姑指一端而言爾國勢之居重馭輕兵法之以靜制動
   與夫人之治心治身皆當本之以重主之以靜也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
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謂善於其事轍車轍迹足迹瑕玼玷謫過責計計數多寡
 也籌策計筭者所用之算以竹爲之關鍵拒門木也横曰關
 竪曰鍵繩約索也合之而成軆曰繩用之而朿物曰約行者
 必有轍迹在地言者必有瑕謫可指計數者必用籌策閉門
 者必用關鍵結繫者必用繩約然皆常人所爲爾有道者觀
[05xinji-10-0030a]
 之則豈謂之善哉善行者以不行爲行故無轍迹善言者以
 不言爲言故無瑕謫善計者以不計爲計故不用籌策善閉
 者以不閉爲閉故無關鍵而其閉自不可開善結者以不結
 爲結故無繩約而其結自不可解舉五事爲譬以起下文聖
 人善救之意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聖人之救人救物以不救爲救亦若上文所譬以不爲其事
 爲善也葢有所救者必有所棄假使所救者百千萬人百千
 萬物然此百千萬之外皆棄而不及救者也聖人之善於救
 者不然一皆無所救無所救則亦無所棄矣不見其爲救此
[05xinji-10-0030b]
 而棄彼也故無一人是棄而不救之人無一物是棄而不救
 之物襲者如以外衣掩蔽其内衣儻救人救物之功彰彰而
 明天下皆見其救之不謂之善救矣必使無救之之跡掩蔽
 其所可見而眾莫能知故曰襲明善救人善救物與善行善
 言善計善閉善結凡七善字有道者謂之善世俗不知其善
 也葢世俗以能爲其事爲善有迹可見有名可稱而與不善
 爲對有道者以不爲其事爲善冺然無迹渾然無名而無與
 爲對者也若世俗所謂善不善如下文所云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善人謂善於其事之人不善人謂不善於其事之人師者人
[05xinji-10-0031a]
 所尊事以爲法者資者如以財貨給人俾人藉之頼之而得
 以有所成者彼善而此不善以彼之善與此之不善者相遼
 而人灼見此之不及彼則彼人之善可爲此不善人之師矣
 彼不善而此善以彼之不善與此之善者相形而人遂見此
 之過於彼則彼人之不善迺爲此善人之資也謂因彼之不
 善以成此之善名故曰資然善不善之名對立豈有道之世
 哉下文言有道者欲使世之人不以善名亦不以不善名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愛由云喜好也要猶云至極也妙者玄不可測使不善者之
 遇善人雖得以爲已之師而不貴重之也葢不欲名斯人之
[05xinji-10-0031b]
 爲善也使善者之遇不善人雖得以爲已之資而不喜好之
 也葢不欲名斯人之爲不善也善不善之名俱冺一概玄同
 無可分别雖有智者亦大迷而不知其孰爲善孰爲不善斯
 迺妙不可測之至極曰要妙
  右第二十三章前二節言聖人不可名之善後二節言常人兩可名之善不善其不彰不可名之名
   者謂之襲明其不分兩可名之名者謂之要妙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白謂光明黑爲塵暗無極謂無所窮盡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雄謂剛强雌謂柔弱嬰兒謂無所識知
[05xinji-10-0032a]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迺足復歸於樸
 榮謂尊貴辱爲卑賤樸謂木質未斵爲噐此章之意欲自常
 德而反本復始以歸於太初之道常德者冲虛不盈之德故
 甯黑毋白甯雌毋雄甯辱毋榮知其守其者雖知彼之可尙
 然甯守此而自處於下乘車之式流水之谿谷皆謂自處於
 下也如是則於常德不差忒不相離而德足乎已矣旣全此
 冲虛之德迺可復歸於太初之道莊子所謂德至同於初也
 曰無極曰嬰兒曰樸皆以喻太初之道
樸散則爲噐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
 大樸之未散也抱其天質之全及破碎其全則散之而爲所
[05xinji-10-0032b]
 斵之噐聖人之未用也藴其内德之體及發露其體則用之
 而爲各官之長官天下之長者天子也官一國之長者諸侯
 也上三節皆欲自末而本此二句則言自本而末者然樸雖
 已散而猶欲復歸其全則已散如未散聖人雖已用而猶欲
 復歸其體則已用如未用葢以不散爲散不用爲用也凡有
 所裁制者必須以刀割裂其全而大制則以不制爲制故不
 割裂也大散不散大用不用亦如大制者不割也
  右第二十四章
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
 取天下謂使天下悅而歸已也爲謂作爲取天下者德盛而
[05xinji-10-0033a]
 人自歸之爾苟若有所作爲則是欲用智力以强服天下豈
 能得天下之歸己哉
天下神噐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天下者至大之噐有神司之不可以智力有爲而得敗謂不
 成也彼以智力爲之者欲成其事而其事反不成謂不能得
 天下之歸服也故曰爲者敗之未得天下而取天下者固不
 可以有爲而得旣得天下而守天下者亦不可以有心而留
 譬如寶噐若常執之在手不須臾舍惟恐其或失者反不能
 保其不隕墜而失也故曰執者失之
凡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
[05xinji-10-0033b]
去奢去泰
 此承上文執者失之一句而言守天下之道有天下者豈能
 保天下之長爲我有而不亡也哉葢得失存亡之相禪如行
 隨呴吹强羸載隳八者之相反而相因聖人知其勢之必至
 於此也而處之有其道焉凡過盛必衰衰則亡之漸也惟不
 使之過盛則可以不衰而又何有於亡甚也奢也泰也極盛
 之時也去甚者欲其常如微之時去奢者欲其常如儉之時
 去泰者欲其常如約之時能不過盛則可以保天下之不
 矣邵子謂飲酒但令其微醉而不可成酩酊看花但及其半
 開而不可至離披葢此意也蘓氏曰或行於前或隨於後或
[05xinji-10-0034a]
 呴而暖或吹而寒或强而益或羸而損或載而成或隳而毁
 皆物之自然勢之不免者也愚人私己而務得迺欲拒而違
 之其禍不覆則折惟聖人知其不可逆則順以待之去其甚
 去其奢去其泰使不至於過而天下無患矣董思靖曰聖人
 知事勢之相因亦理之常故任之自然而不使之盈且過也
  右第二十五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王氏曰以道佐人主尙不可以兵强天下况人主躬於道者
 乎蘇氏曰聖人用兵皆出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勝天
 下雖或能勝其禍必還報之楚靈齊湣秦皇漢武或以殺其
[05xinji-10-0034b]
 身或禍其子孫人之所毒鬼之所疾未有得免者也
師之所處荆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政和注曰下奪民力故荆棘生上違天時故有凶年蘇氏曰
 兵之所在民事廢田不修用兵之後殺氣勝年穀傷凡兵皆
 然况以兵强天下耶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
不得已是謂果而勿强
 兵之善者果决於一時以定亂而已不敢阻兵弗戢以取勝
 而爲强也蘇氏曰勿矜勿伐勿驕不得已四者所以爲勿强
 也
[05xinji-10-0035a]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有道者常如嬰兒孺子故能不老而長年若壯則必老此不
 道者也不道者早已言其不能久也蘓氏曰壯之必老物無
 不然惟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嘗壯故未嘗老未嘗
 死以兵强天下壯亦甚矣能無老乎
夫佳兵者不祥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佳猶云嘉之也不祥謂無吉慶而有凶災也不處謂不肯以
 此處身也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此指言不處之實不處平日所貴之位而處所不貴之位不
[05xinji-10-0035b]
 肯於用兵之位處身也
兵者不祥之噐非君子之噐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勝而不

 謂其殺人迺凶災之噐非吉慶人所用之噐也恬者不歡愉
 淡者不濃厚謂非其心之所喜好也爲上謂不好用兵迺爲
 可尙也勝而不美謂兵雖得勝亦不肯以爲美事
美之者是樂殺人也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此推言不美若以戰勝爲美事是以殺人爲樂也不可以得
 志於天下要終而言之以示戒
吉事尙左凶事尙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
[05xinji-10-0036a]
 此又申言上文不處之意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主之
 此又申言上文不美之意
  右第二十六章
道常無名
 此言道也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樸指道言道彌滿六合而歛之不盈一握故曰小至尊者道
 故人之體此道者可以君天下而天下不敢臣之侯謂一國
 之君王謂天下之君若能守此道則萬物尊之爲主而將自
[05xinji-10-0036b]
 賓矣自者非我欲其如此而彼自如此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道之功普遍於天下譬如天地之氣相合而降爲甘露雖無
 人使令之而自能均及於萬物萬物生畜於此道之中故有
 道者可以爲萬物之主而萬物咸賓焉蘇氏曰甘露被於萬
 物無不均徧聖人體道以應諸有亦如露之無不及者故能
 賓萬物也
始制有名
 此言德也始者道也制制作也猶言爲也有名者德也道無
 名自道而爲德則有名也
[05xinji-10-0037a]
名亦旣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道之無名而爲德則名亦旣有矣故人之用此德者當知止
 於德不可再降而下也將猶晋人將無同之將辭之不迫者
 也老子以道爲上德言在德之上以仁爲下德言在德之下
 也又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故專言道德而搥提仁義葢以仁義下於德也此章言德而
 曰夫亦將知止其意若曰自無適有當知至於德而止不可
 再適也德之有名已下於道復下於德可乎知止於德則猶
 未遠於道也不殆不窮匱也謂可長久不敝壞也蘇氏曰聖
 人豈狥名而忘樸逐末而喪本哉是以乘萬變而不殆也
[05xinji-10-0037b]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上文言自無而有當止於德此又言自有而無當復於道葢
 道之在天下猶江海爲眾流之所歸德者猶谿谷之眾流得
 而復歸於道則猶谿谷之會同於江海
  右第二十七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
 智能知人狥外之智爾能自知則内能盡性也故謂之明有
 力能勝人恃外之力爾能自勝則内能克已也故謂之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能盡性而又能達於命則無所歆羡而常有餘惟明者能之
[05xinji-10-0038a]
 能克已而又能勇於善則有所秉持而常無怠惟强者能之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夀
 惟明惟强則見眞守固逮至渣滓消融功用純熟思爲俱冺
 神化脗合住世之時各隨所在而此心不失始終如一故謂
 之久厭世之後雖去其宅而此心常存古今不二故謂之夀
  右第二十八章或曰老子之道以昧爲明以弱爲强而此章言明言强何也曰老子内非不明外若
   昧爾内非不强外示弱爾其昧其弱治外之藥其明其强治内之方並行而不相悖也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廣也謂如水之汎濫洋溢道之廣無所不在或左或右隨
 處而有取之左右無所不可也
[05xinji-10-0038b]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居
 恃頼也生謂春生之始萬物頼道以生而道則無言前章云
 萬物作而不辭是也功成謂冬藏之時宰物之功旣成而道
 不居其功也
衣被萬物而不爲主常無欲可名於小矣
 此申言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春生之時道普徧萬物如以
 衣衣之以被被之所謂元享播羣品元亨誠之通而道不自
 爲之主常無欲謂其無心也此一本之散爲萬殊迺道之分
 而至小者其可名之於小矣乎葢不可也若其可名則非不
 辭不爲主常無欲之道矣○衣去聲
[05xinji-10-0039a]
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
 此申言功成而不居冬藏之時萬物反本復命會歸於一所
 謂利貞固靈根利貞誠之復而物亦不知其孰主之此萬殊
 之合爲一本迺道之總而至大者其可名之於大矣乎葢不
 可也若其可名則非不居功不知主之道矣或疑不知主之
 下脫常無名三字可名於小矣可名於大矣二句葢設爲疑
 問之辭而不質言也句末雖無乎字而有乎字之意如前章
 能無爲乎能嬰兒乎能無疵乎能無爲乎能爲雌乎能無知
 乎一本無六乎字而解者必以有乎字之意釋之此其例也
 又如大雅詩曰有周豈不顯乎帝命豈不時乎而詩文但曰
[05xinji-10-0039b]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亦其類也
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此章言天地之道結語迺言聖人葢聖人與天地一也歲功
 成而萬物歸道之至大也而天地不居其功萬物不知所主
 是天地之道雖大而不自以爲大聖人亦若此矣是以能成
 其大也亦以其道大而不自以爲大故能成其大焉爾
  右第二十九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執謂體之而不違大象喻道也下篇云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往歸往也不害謂利言體道之聖人爲天下之人所歸往民
[05xinji-10-0040a]
 旣歸往而聖人以不利利之葢利之以利則有利亦有害利
 之以不利則常利而不害則民得以常安常平常泰也政和
 註曰安則無危平則無詖泰者通治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
聞用之不可旣
 旣盡也言外物之可利者皆不能久惟道之利人以不利爲
 利故能久也樂者歌吹舞蹈之聲容餌者飲食之味饗燕之
 禮設樂設餌以悅樂賓客然客旣過去則其聲容與味亦止
 而無復有可爲暫焉之悅樂而不能以終日也道則非如餌
 之可飲食非如樂之有聲容可視聽也然用之則能常安常
[05xinji-10-0040b]
 平常泰而無可盡之時非如樂餌暫焉悅樂而已故曰用之
 不可旣
  右第三十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歙闔也張開也老子謂反者道之動又謂玄德深矣遠矣與
 物反矣故其所爲大槩欲與人之所見相反而使人不可測
 知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設譬而歸宿在下文柔勝剛弱
 勝强六字亦猶前章言善救人善救物而章首先借善行善
 言善計善閉善結五者爲譬也孫吳申韓之徒用其權術䧟
[05xinji-10-0041a]
 人於死而人不知論者以爲皆原於老氏之意固其立言之
 不能無獘有以啟之而遂謂天下誰敢受老氏之與者哉則
 因其言而并疑其心亦過矣註者又欲諱護而爲遁辭葢胥
 失之視不可見曰微微明者微其明也謂匿其可見者而使
 之不可見猶前章言襲明也人但見其張之强之興之與之
 而不知其欲歙之弱之廢之奪之也故曰微明○歙音翕
柔勝剛弱勝强
 彼剛而我欲以剛勝之彼强而我欲以强勝之不亦難乎我
 以柔弱自處則剛强者不我忌也而終於能勝之何哉葢與
 以相反而使之不可測知故也蘇氏曰天下之剛强方相傾
[05xinji-10-0041b]
 軋而吾獨柔弱以待之及其大者傷小者死而吾以不校坐
 待其斃此所以勝也然聖人豈有意爲此以待勝物哉知勢
 之自然而居其自然爾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魚脫於淵見其易制而爲人所取國之利器以示人人見其
 爲利且將效之或求過之而我之利者不足以爲利矣不脫
 於淵不以示人則不可測知所謂微明也
  右第三十一章此章主意在第二節柔勝剛弱勝强六字其第一節謂欲與人相反也第三節謂欲
   使人不可測知也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05xinji-10-0042a]
 道之無爲久而不變非特暫焉而已故曰常無爲雖一無所
 爲而於所當爲之事無一不爲也若無爲而事有廢缺則亦
 何取其無爲也哉此之無爲葢性焉安焉者也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侯王若能守此無爲之道則雖無心於化物而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鎭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欲謂有心爲之作猶起也言未能純乎無爲之道者方將待
 物之化而遽有心於欲其化欲之之心一起則非無爲之道
 矣吾欲作者之自吾也鎭謂壓定使之不起無名之樸謂此
 無爲之道也欲作之時必將以此無名之樸鎭壓其有心之
[05xinji-10-0042b]
 欲以道自治也旣以此無名之樸鎭其欲則其欲亦將不欲
 矣此之不欲復焉執焉者也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靜者作之反其始也欲作旣以道鎭之則欲者不欲而作者
 靜矣故雖無心於正天下而天下將自正其與萬物將自化
 者亦無以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右第三十二章此章前二節言無爲而民自化後二節言好靜而民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