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67 春秋師說-元-趙汸 (WYG)


[005-1a]
附錄下
   黃楚望先生行狀
先生諱澤字楚望其先長安人唐末有官於蜀者知資
州内江縣曰舒藝卒葬資州次子師明留居後遂為資
州人師明長子知權知丹山縣事知權長子延節宋初
以徳行道藝聞拜宣徳郎通判渠州討宼有功召入面
奏當世利害剴切太祖大恱除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
以子徳潤徳全官稍顯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季曰徳柔
[005-1b]
先生十世祖也五世祖拂與二兄播揆同年登進士第
蜀人榮之為賦詩稱美其事考某字儀可以孝友聞累
舉不第隨兄驥子官九江蜀亂不復能歸因留家九江
而貧日甚矣先生生有異質日誦數千言年十二三即
盡通當代進士經義論策之學内附
國朝年十六矣慨然以明經學古篤志力行自勵好為
苦思屢以成疾疾止則復苦思如故嘗見邵子論天地
自相依附即以此思之因及河圗洛書渾天蓋天吾道
[005-2a]
異端不同之故以為格物致知之端孰有大於此者晝
夜思之弗得弗措也年二十餘始旁通古今史志别集
詩文皆不習而能詩尤超邁清美久之於周程張朱之
書有得作顔淵仰髙鑚堅論以自勉是時行省鉅公猶
有尊賢敬學者屢以書院山長之祿起先生敎授江之
景星洪之東湖考滿即歸閉門授徒以為養悉取六經
百氏傳註疑義千餘條離析辯難以致其思不復言仕
矣始先生嘗夢見夫子以為適然旣而屢夢見之最後
[005-2b]
乃夢夫子親授所校六經字畫如新其家無一畝之殖
而决意歸休以六經絶學為己任蓋深有所感發也時
大德甲辰先生年四十五矣自是以來十餘年閒屢悟
聖經隱賾之義凡數十處而失傳之旨以漸可通乃作
思古吟十章極言聖人徳容之盛上達於文王周公以
致其寤寐不忘之意時郡守寓公猶有能敬重先生者
待先生以學校賓師之禮月致米六斛鈔三十千葢國
初賢守設此以奉前代寓公之無歸者方二親髙年陋
[005-3a]
巷破窓不蔽風雨先生敬共奉持菽水驩然如有三牲
之養也又十餘年而二親相繼終先生年近六十矣數
經嵗大祲家人采木實草根療饑行部有蔡副使者考
學糧之籍謂先生一耆儒爾月廩太豐削其三之二時
先生老不復能敎授而家人輩寒飢自此始矣當其絶
食相視黙黙不知所出而先生瞑目端居涵泳優㳺未
嘗少變或與客談論終日揖讓如平時客不知先生未
飯也然終不為一日降志以謀温飽唯以聖人之心不
[005-3b]
明經學失傳若已有罪用是為大戚葢自昔所聞儒學
之士貧窶空乏以終其身未有若斯甚者而先生晏然
曾不少動其意非有髙明卓絶之見堅苦特立之操其
孰能與於此先生卒於至正六年丙戌某月某日得年
八十有七以郡人王儀甫所歸棺斂九江學者蓋少先
生又深自韜晦不求聞知唯待人接物則無貴賤一致
其誠故死之日逺近聞者莫不哀之娶某氏子男二聖
予幼者蚤夭女二劉齊賢徐可久其壻也孫男二女一
[005-4a]
先生於經學以積思自悟為主以自然的當不可移易
為則故其悟也或得諸幽閒寂寞之餘或得諸顛沛流
離之頃或得諸疾病無聊之日或得諸道途風雨之中
及其久也則豁然無不貫通自天地定位人物未生以
前沿而下之凡邃古之初萬化之原載籍所不能具者
皆昭若發䝉如示諸掌然後由伏羲神農五帝三王以
及春秋之末其人倫之端禮樂之本皇道帝德神化宜
民之妙井田區畫之初封建自然之勢鬼神祭祀之始
[005-4b]
神物前民之用起數立象之機聲教文治之原制作因
革之漸忠質文異尚之體世變禮失之由以力假仁之
習皆若身在其閒而目擊其事者於是易春秋傳註之
失詩書未决之疑周禮非聖人書之謗凡歴代聚訟不
决數十年苦思而未通者皆冰解凍釋怡然各就條理
蓋由專精積久而後得之每自以為天開其愚神啟其
祕也其於易以明象為先以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
公之意為主而其機栝則盡在十翼作十翼舉要以為
[005-5a]
易起於數因數設卦因卦立象因象起意因意生辭故
孔子曰易者象也立象以盡意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聖人言易之為教如此易不可廢象明矣由象學失傳
漢儒區區掇拾凡陋不足以得聖人之意而王輔嗣忘
象之說興至邢和叔則遂欲忘卦棄畫雖以近代鉅儒
繼作理學大明而莫能奪也作忘象辨有一卦之象有
一爻之象或近取諸身或遠取諸物或以六爻相推或
以陰陽消長而為象者學者猶可求也然有象外之象
[005-5b]
則非思慮意識所能及矣而况於立例以求之乎李鼎
祚綴輯於王氏棄擲之餘朱子發後出而加密丁易東
繼之而愈詳聖人立象之妙終不可見作象略象學旣
明則因象以得意因意以得辭陰陽消長有一定之幾
上下貴賤有一定之分善惡吉凶有一定之則位之當
者孔子無由獨言其非卦與爻之小者文王周公固不
謂之大然後知三聖人之易一而已矣若舎象而求則
人自為易不期於異而自異作辯同論嘗曰易有八卦
[005-6a]
有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有大象有小象有大傳
繫辭有說卦有序卦有雜卦有河圖洛書蓍策之數學
者當隨處用工各詣其極至於一以貫之而後全易見
矣其於春秋以事實為先以通書法為主其大要則在
考覈三傳以求向上之工而其脉絡則盡在左傳作三
傳義例考以為春秋有魯史書法有聖人書法而近代
乃有夏時冠周月之說是史法與聖法俱失也作元年
春王正月辯又以為說春秋有實義有虗辭不舎史以
[005-6b]
論事不離傳以求經不純以襃貶泥聖人酌時冝以取
中此實義也貴王賤覇尊君卑臣内夏外夷皆古今通
義然人自為學家自為書而春秋迄無定論故一切斷
以虛辭作筆削本㫖又作諸侯取女立子通考魯隱公
不書即位義殷周諸侯禘祫考周廟太廟單祭合食說
丘作甲辯凡如是者十餘通以明古今禮俗不同見虛
辭說經之無益嘗曰說春秋須先識聖人氣象識得聖
人氣象則一切刻削煩碎之說自然退聽矣其但以為
[005-7a]
實錄而已者則春秋乃一直史可脩亦未為知聖人也
其說易有常變而春秋則有經有權易雖萬變而必復
於常春秋雖用權而不逺於經各以二義貫一經之㫖
嘗曰易象與春秋書法廢失之由大略相似苟通其一
則可觸機而悟矣蓋古者占筮之書即卦爻取物類象
懸虛其義以斷吉凶皆自然之理乃上古聖神之所為
也文王周公作易時取一二立辭以明敎自九簭之法
亡凡簭人所掌者皆不可復見而象義隱微遂為歴世
[005-7b]
不通之學矣魯史記事之法實有周公遺制與他國不
同觀韓宣子之言可見聖人因魯史脩春秋筆則筆削
則削游夏不能賛一辭則必有與史法大異者然曰其
文則史是經固不出於史也今魯史舊文亦不可復見
故子朱子以為不知孰為聖人所筆孰為聖人所削而
春秋書法亦為歴世不通之義矣先生所謂廢失之由
有相似者葢如此又懼夫學者得於創聞不復致思故
所著書目雖多皆引而不發乃作易學濫觴春秋指要
[005-8a]
經㫖舉略稽古管見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而易春秋
全觧則終身未嘗脫藁示人也其辯釋諸經要㫖則有
六經補注詆排百家異義則取杜牧之不當言而言之
意作翼經罪言其論周禮以為六官所掌皆循唐虞夏
商已行之事雖有因革損益或加詳宻而大體不能相
逺者非周公創為之制也古今風俗事體不同學者不
深考世變而輒指其一二古逺可疑者以為非聖人之
書此不難辯獨其封國之制與孟子不合則所當論蓋
[005-8b]
孟子所言因殷之制周官乃周家之制也計武王之興
殷諸侯尚千有餘國既無功益地亦無罪削邑此當仍
其舊封百里之下為三等如孟子之說乃若周公太公
有大勲勞及其餘功臣當封爵與夫並建宗親以為藩
屏豈可限以百里之法哉自當用周制耳諸侯惡其害
已而去其籍是書當世學者鮮得見之則周家一代之
制雖孟子亦有不能詳也其於官屬多寡之由職掌交
互之故錯亂之說發義尤精其祭祀之法則兼戴記而
[005-9a]
考之作二禮祭祀述略禮經復古正言其辯王肅混郊
丘廢五天帝併崑崙神州為一祭之說曰祭法虞夏殷
周皆以禘郊祖宗為四重祭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
而宗武王禘祭天地以嚳配即圜丘方澤是也郊祀上
帝以后稷配建寅之月南郊祀感生帝以祈榖也四時
祀五天帝於四郊以迎氣也祖帝嚳以后稷配尊始祖
之所自出也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緫配五天帝
也其後則祖文王於明堂以配五帝宗武王於明堂以
[005-9b]
配五神凡此皆鄭氏義也故周禮大司樂註以圜丘方
澤宗廟為三禘蓋天神地示并始祖之所自出為三大
祭皆五年之禘也郊次圜丘社次方澤宗次祖皆常嵗
所舉之祭也東遷土蹙財匱大禮遂廢所脩唯郊社二
祭故圜丘方澤二禘傳記亦罕言之非淺聞所及矣周
禮有祀天旅上帝祀地旅四望之文天地主于一故稱
祀上帝四望非一神故稱旅肅欲以圜丘為郊可乎司
服王祀昊天上帝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旣曰亦
[005-10a]
如之則五帝之祀與昊天上帝非一祭矣肅欲混之可
乎孝經稱嚴父配天又稱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
於明堂以配上帝易豫卦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
上帝以配祖考上帝亦天神也肅欲廢五天帝而以五
人帝當之可乎崑崙者地之頂神州者地之中皆天地
之所交也地示主崑崙神州非是設此二祭乃求神於
二處大地神靈莫測不知神之在彼乎在此乎故求之
於彼亦求之於此也康成以方澤主崑崙北郊主神州
[005-10b]
北郊不見于經誤分為二王氏由此并崑崙神州為一
祭而遂謂北郊為方澤可乎若鄭氏知樂九變之祭為
禘而不言及嚳又以為禘小於祫此則其失也故斷之
曰鄭氏深而未完王肅明而實淺晉武帝肅外孫也故
用其說并方圜二丘而祀南郊歴代無所因襲而周禮
天神地示人鬼極盛之祭遂為古今不决之疑矣其辯
感生帝之說曰姜嫄履帝武敏歆而生后稷周人特為
立廟而祭謂之閟宫君子以為聖人之生異於常人無
[005-11a]
異義也况乎生民之初氣化之始五天之精感而為帝
王之祖亦何疑乎五帝感生之祀上世流傳旣久非緯
書創為之說也且河圖洛書蓍䇿之數皆緯文也其可
盡廢乎其辯胡仁仲以社為祭地曰二社以享水土榖
之神而配以勾龍稷非祭地也禮天子諸侯羣姓百姓
大夫及庶民皆立社故有王社侯社大社國社置社之
名其名義髙下不同如此而謂之大示之祭可乎殷革
夏周革殷皆屋其社是辱之也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005-11b]
是責之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而可責可辱乎周禮王
祭社稷五祀則希冕以社稷下同五祀而用第五等之
服不得與先王先公四望山川比則社非祭地明矣傳
曰戴皇天履后土是后土即地也周禮大祝大封先告
后土大師旅大㑹同宜于社又建國先告后土則后土
非社矣舜典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六宗者上
下四方之神即五天帝及地也故其祀在上帝之次山
川之前周禮四望與五帝同兆于郊又與祀地同玉又
[005-12a]
與山川同祭服則四望者祀地之四方也又有分樂所
祭五土之示祭地之禮不止於方澤矣而欲以社當之
可乎周禮以圜丘對方澤以天神對地示以蒼璧禮天
對黃琮禮地以祀天旅上帝對祀地旅四望書及禮記
乃多以郊對社蓋郊祀上帝社祭水土之神其禮專圜
丘方澤徧祭天神地示其意廣逺分為四祀明矣天地
之道髙深𤣥遠大神大示不可煩凟故嵗事祈之於郊
而水土之變則責之於社此古人立祀深意也胡氏家
[005-12b]
學不信周禮故率意立說如此大抵先生之意以為聖
人制禮遠近親踈髙下貴賤皆有自然之序必通其本
原而後禮意可得蓋圜丘所祭者全體圓轉之天緫南
北極黃赤道日月星辰所麗者而言故主北辰而曰天
神皆降是緫祀天神也上帝者髙髙在上之天以其在
上而為主宰故曰上帝分主五方故曰五帝合上下四
方而言則曰六宗皆天神之分祀者也方澤所祭者全
體承天之地緫山陵川澤極天所覆者而言故主崑崙
[005-13a]
而曰地&KR0344皆出是緫祀地&KR0344也地有四方望其方而祀
曰四望五嶽四瀆之祀曰山川川澤山林丘陵墳衍原
隰之祀曰五土水土之祀曰社皆地&KR0344之分祀者也所
謂自然之序蓋如此其辯趙伯循王者禘其始祖所自
出之帝於始祖之廟以始祖配之而不及羣廟之主曰
大傳王者禘其始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諸侯及其
太祖大夫士有善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髙祖此以禘與
祫對言則禘祫皆合祭通上下文見之也蓋諸侯之祫
[005-13b]
猶天子之禘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及其髙祖是有廟
無廟之主皆在而又上及其太祖髙祖故謂之祫天子
則於七廟及祧廟之上更及所自出之帝故謂之禘也
若曰禘其祖之所自出而反不及有廟無廟之主寂寥
簡短非人情矣故程子曰天子曰禘諸侯曰祫其禮皆
合祭也爾雅禘大祭也非大合昭穆何以謂之大祭乎
字書訓釋曰禘者諦也審諦昭穆也若非合祭何以有
昭穆乎蓋后稷有廟郊旣配帝嚳雖配天而無廟不可
[005-14a]
闕人鬼之享故五年一禘則后稷率有廟無廟之主以
共享於嚳所以使子孫皆得見其祖又以世次久逺見
始祖之功徳為尤盛也况后稷之廟毁廟數十世之主
皆藏焉豈可當享嚳之時而屏置之乎蓋禘祫所以相
亂者由天子諸侯之制不明先儒或推天子之禮以說
諸侯或推諸侯之禮以說天子不知諸侯之禮有祫無
禘天子之禘禮必兼祫雖其意不主合食而率子孫以
共尊一帝自然當合食矣禮曰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
[005-14b]
烝則是天子祫祭隨時皆用也其辯成王賜魯天子禮
樂曰周公相成王制禮作樂為天子諸侯不易之大法
身沒而王與伯禽躬為非禮以享周公成王賢王魯公
賢君必不至是以魯頌白牡騂剛推之則記禮者之過
也禘者殷諸侯之盛祭周公定為不王不禘之法故以
禴代之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於王室故命魯以殷諸
侯之盛禮祀周公以示不臣周公之意故牲用白牡白
牡者殷牲也騂剛者魯公之牲也又可見魯公以下皆
[005-15a]
合食於大廟而禮秩初未嘗敢同於周公又以春秋推
之則亦非常嵗之祀成王斟酌禮意蓋如此而非有祭
文王為所自出之禮如或者之云也其禘于羣公之廟
則後世始僣之然晉亦有禘葢文公有勲勞于王室欲
效魯禘祭而請于天子故得用之也若夫東周諸侯為
所自出之王立廟稱周廟如魯與鄭是也然止謂之周
廟不敢以祖廟稱之諸侯不敢祖天子也然則子孫亦
不敢與享於廟單祭所自出而已祭用生者之祿則亦
[005-15b]
用諸侯之禮而已若魯旣得禘於周公之廟則周廟亦
應用禘禘必有配則固冝於文王廟以周公配也若據
趙氏則魯本無文王廟止於周公廟祭文王臨期立文
王主與尸而祭之此於禮意實不相似若以為有文王
廟則是於文王廟迎尸以入周公廟以父就子以尊就
卑必不然也魯之郊大雩則平王之世惠公請之是矣
然郊祀蒼帝而三望雖僣而猶未敢盡同於王室也蓋
以魯有天子禮樂為成王賜者本明堂位祭統以為惠
[005-16a]
公所請者出呂氏春秋魯鄭周廟晉有禘祀見左傳先
生以經證經而折衷百氏之說多如此其辯說詩之失
以為古者重聲敎故采詩以觀所被之淺深然今三百
篇有出於大師所采者周南召南是也有錄於史官而
非大師所采者豳風及周大夫所作是也其餘諸國風
多是東遷以後之作率皆諸國史官所自記錄方周之
盛美刺不興漢廣江沱諸詩雖足見諸侯之美而風化
之原實繫於周其後天子不能統一諸侯諸侯善惡皆
[005-16b]
無與於周故不以美刺皆謂之變風以其不繫於二南
而各自為風也周禮王廵守則大史大師同車又其官
屬所掌皆有世奠繫之說方采詩之時大師掌其事而
大史録其時世及廵守禮廢大師不復采詩而後諸國
之詩皆其國史所自記錄以考見風俗盛衰政治得失
若左傳於髙克之事則曰鄭人為之賦清人莊姜之事
則曰衛人為之賦碩人必有所據矣故大序曰國史明
乎得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諷
[005-17a]
其上逹於事變而懷其舊俗是說詩者不可不辯采詩
之時世也黍離降為國風此時王澤猶未竭也故人民
忠愛其君猶能若此其後聽者旣玩而言者亦厭遂與
之相忘則雖國風亦不可復見至此則書契以來文治
之迹始剗絶矣以時考之國風止於澤陂在頃王之世
當魯文公之時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故說詩者尚
論其世也先生經學自得之說為多以其書不大傳故
掇其關於體要者著之當是時唯臨川呉文正公辯學
[005-17b]
正誼盡通諸經最為知先生者嘗拜集賢之命至揚而
還飬疾九江濓谿書院見先生所著易學濫觴春秋指
要心大善之題其卷端曰楚望父之著經也其志可謂
苦矣易欲明象春秋欲明書法蓋將前無古而後無今
又得六經辨釋補註觀之謂學者曰今人無能知黄楚
望者孟子曰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楚望其人乎
亦為序以歸之其略曰楚望貧而力學讀易春秋周官
禮記為之辯釋補註𢎞綱要義昭掲其大而不遺其小
[005-18a]
究竟謹審灼有真見先儒舊說可信者拳拳尊信不敢
輕肆臆說以相是非用工深用意厚以予所見明經之
士未有能及之者也晩年見此寜不為之大快乎予歎
美之不足因以諗于學者葢必於諸經沈潜反覆然後
有以見其用工之不易用意之不苟云然先生雅自慎
重其學未嘗輕與人言以為其人學不足以明聖人之
心志不以六經明晦為己任則雖與之言終日無益也
學士李公漑之使還過九江請先生於濓谿書院㑹寓
[005-18b]
公縉紳之士躬定師弟子禮假舘廬山受一經之學又
將經紀先生家為子孫計先生謝曰以君之才輟朞嵗
之功何經不可明然亦不過筆授其義而已若予則於
艱苦之餘乃能有見吾非邵子不敢以二十年林下期君
也李學士為之歎息而去或謂先生幸經道已明於已
而又閟於人如此豈無不傳之懼乎先生曰聖經興廢
上關天運子以為區區人力所致乎德化縣令王君子
翼請刋補註藏先生家先生猶慎重之非其人不傳也
[005-19a]
荐經宼亂故宅為墟遺書之存者鮮矣悲夫先生寧使
其學不傳於後終不肯自枉以授諸人是故能以數十
年之勤盡究諸經於闕塞之餘而不能使聖人之心大
明於天下後世蓋其道若是也豈非天乎昔者吾夫子
賛易删詩定書正禮樂脩春秋將以為百王大典遭秦
焚書滅學帝王經世之法遂斬然湣絶於斯時葢自開
闢以來宇宙橫分一大變也鄭康成當專門固陋之世
以一家之學纂釋羣經具著成說孔穎逹考覈百家大
[005-19b]
明鄭義雖於聖人之道無聞而博古窮經斯以勤矣自
是四百餘年習為定論至宋清江劉原父始以聦明博
洽之資據經考禮欲盡排周秦以來傳註之失宋代經
學之盛劉公實張之而說者日新矣及子朱子出而羣
言有所折𠂻遂定于一猶吾夫子之志也然朱子於易
簡其辭微其義將使學者皆得自致於經晩嵗猶拳拳
禮學而弗克論著其成書貴闕疑而又深疑古今文之
異體春秋獨得書法廢失之由折𠂻諸傳各極其當矣
[005-20a]
而門人學者於二經師說不能有所發明故君子論古
今經註以為自朱子詩集傳之外俱不無遺憾也先生
乃欲以近代理明義精之學用漢儒博物考古之功加
以精思沒身而止此蓋呉公所謂前無古而後無今者
也嗚呼其遂不傳也與汸始拜先生于其門請問治經
之要先生念其逺來不以為不可敎告之曰在致思而
已然不盡悟傳註之失則亦不知所以為思也請問致
思之道先生曰當以一事為例禮女有五不娶其一為
[005-20b]
䘮父長子註曰無所受命近代說者曰葢䘮父而無兄
者也女之䘮父無兄者多矣何罪而見絶於人如此其
非先王之意明矣姑以此思之或二三年或七八年儻
得其說則知先儒說經其已通者未必皆當其未通者
未嘗不可致思也汸退而思之女之喪父無兄者誠不
當與逆亂刑疾之子同棄于世久之乃得其說曰此蓋
宋桓夫人許穆夫人之類爾故曰無所受命註猶未失
也若喪父而無兄則朞功之親皆得為之主矣嘗以質
[005-21a]
於先生先生曰子能如是求之甚善然六經疑義若此
者衆矣當務完養而慎思之毋輕發也遂授以求春秋
之要曰楚殺其大夫得臣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百四
十二年之内夫人姜氏如齊師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
百四十二年之外汸思之經嵗不得其說先生為易置
其語曰夫人姜氏如齊師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百四
十二年之内楚殺其大夫得臣此書法也當求之於二
百四十二年之外汸蓋自是始逹春秋筆削之權乃知
[005-21b]
先生於六經之學以其所自得而敎人者葢如此惟易
所謂象外之象則有不可得而盡聞者嗚呼悲夫有遺
恨矣謹述先生世家文行大槩與其經學復古之功如
右伏惟立言君子以當世斯文為己任者尚克表章之
至正十有二年十有一月朔學生新安趙汸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