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79 三禮圖-明-劉績 (WYG)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三禮圖卷一
            明 劉績 撰
  三禮圖說
三代制度本于義故推之而無不合自漢以來失其傳
而率妄作間有微言訓詁者又誤遂使天下日用飲食
衣服作止皆不合天人而流于異端矣績甚病之既註
易以究其原又註禮以極其詳顧力于他經不暇故作
[001-1b]
此圖以總之凡我同志留心焉則可以一貫矣勿泥舊
說見舊是者今不復圖
[001-2a]


[001-3a]
 
 
 
 
 
 
 
 
[001-3b]
戴師掌任土之法以物事地授地職而待其政令物如/物土
方之物區别也别土所冝而/定制以待其賦稅之式也以㕓里任國中之地㕓里/市宅
分域限也居室相/比乃國中所冝以塲圃任園地種草木果蓏属曰圃/季秋或有收者則築
為塲詩九月築塲圃是也/乃園地所冝樊圃謂之圉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
宅田凡人居城中者庶人在官者皆是也士田賈田/所謂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葢士居學
而賈居市也三者在國于/近郊五十里之地為冝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逺
郊之地官田籍田類牛田供牲牢喪奠兵車之牛賞田/賞賜之田即匪頒之式也牧田即芻秣之式也
故于逺郊百里之地為冝/所謂百里之内以供官以公邑之田任甸田公邑之/田地天
[001-4a]
子使吏冶之供羞服類/所謂千里之内以為御以家邑之田任稍地家邑大夫/采地而有
宰也稍地三百/里于小邑為冝以小都之田任縣地小都卿之采地成/都者七千里視伯
于縣地四/百里為冝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百里視侯于
畺地五百里為/冝近王畿界也凡任地國宅無征國宅凡官所有/宫室吏所治者園㕓
二十而一指國/中近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皆指園㕓近/輕而逺重也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不分逺近而特/重者以獲利之
多/也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無職
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時徵其賦毛桑麻也布帛也宅地/不種桑麻出一里之布
[001-4b]
鄭𤣥云㕓城邑之居孟子所云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麻/者也王莽時城郭中宅不樹者為不毛出三夫之布是
也田地不耕墾者出一屋之粟夫三為屋亦長一里也/征亦布也夫家之征一夫受田成家口稅也如家三人
二家五人家二人之家葢民雖有七口六口五口之三/等而皆受田百畝為夫也以屋粟証之百畝而出三百
畝之粟則令出上地家三人之稅與小司徒所謂罰以/屋孟子曰㕓無夫里之布是也名因其類而重罸之所
以警戒驅之也先儒/分夫家為二非也 閭師掌國中及四郊之人民六
畜之數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時徵其賦凡任民任
農以耕事貢九穀即太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任圃以樹事貢
草木即二曰園/圃毓草木任貢以飭材事貢器物即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001-5a]
商以市事貢貨賄即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任牧以畜事貢鳥獸即/四
曰藪牧養/蕃鳥獸任嬪以女事貢布帛即七曰嬪婦/化治絲枲任衡以山
事貢其物任虞以澤事貢其物即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但九職又有八曰臣
妾聚斂䟽材此不言者山澤足以/該之註䟽材百草根實可食者凡無職者出夫布九/曰
閒民無常職轉移執事此/云出夫布乃不執事者耳凡庶民不畜者祭無牲不耕
者祭無盛不樹者無桴不蚕者不帛不績者不衰衰布/也凡
此皆罸其所/無以朂其業按載師掌任地事則地無曠地閭師掌任
民力則民無㳺氏先王所以治國中野外不過如此而
[001-5b]
已但近郊則民㕓在國民廬在田逺郊則民㕓在野民
廬在田故鄉大夫稱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同甸稱
云甸地以外眠㕓在都鄙&KR2150廬在田殊耳變民言&KR2150
内外也&KR2150性情無知貌也載如冀州既載之戴地有其
事也閭謂民居于地上各為巷與五比為閭所指不同
云凡邦國都鄙放此
  六鄉圖
五家為比使之相保謂比舎而保其行不/為非也保猶任也
[001-6a]
 比長五家下/士一人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親有辠
 奇衺則相及奇者常之反衺者正之反有辠奇衺則/相及則使之相率而趨于相受相和親
 之/養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鄭氏曰徙謂不便其/居也或中國之民出
 徙郊或郊民入徙國中皆從/而付所處之吏明無罪惡若徙于他則為之旌節
 而行之徙于他謂出居異鄉/也授之者有節乃逺若無授無節唯圜土納
 之鄉中無授出鄉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圜土者獄城也獄必圜者規主仁以仁心求
 其情古之治/獄憫而出之
五比為閭使之相受謂宅舎有故相受寄托也閭里門/也說文侣也二十五家相羣侣也
[001-6b]
 閭胥毎閭中/士一人各掌其閭之徵令以歲時各數其閭之
 衆寡辨其施舎施同弛按大司徒云舎禁弛力則弛/暫時優免舎帝例應免舎有常而施
 無常鄭氏謂應復/免不給繇役是也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聚
 衆庶既比則讀法書其敬敏任恤者祭祀謂州社黨/禜族酺也役田
 役也政若州射黨飲酒也喪紀人喪之事也/四者及此皆會聚衆民因以讀法以勑戒之凡事掌
 其比觵撻罰之事觵撻者失禮之罰也觵用酒/其爵以兕角為之撻朴也
四閭為族使之相𦵏謂百家相𦵏埋如/同族然族類居也
 族師毎族上/士一人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月朔一月/之始也
[001-7a]
 則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春秋祭酺
 亦如之族長無飲酒之禮因祭脯而/與其民以長㓜相獻酬焉以邦比之法帥
 四閭之吏以時屬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衆寡辨其
 貴賤老㓜廢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車輦登成也/定也五家
 為比十家為聮五人為五十人為聮四閭為族八閭
 為聮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
 以役國事以相𦵏埋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
 伍簡其兵器以鼓鐸旗物帥而至掌其治令戒禁刑
[001-7b]
 罰亦于軍因/為卒長歲終則㑹政致事
五族為黨使之相救謂五百家守望相/助也黨類助也
 黨正毎黨下大/夫一人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及四時之孟
 月吉日一時/之始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春秋祭禜
 亦如之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于序
 以正齒位一命齒于鄉里再命齒于父族三命而不
 齒按國索鬼神建亥之月大蜡也齒于鄉里以位尊/非鄉里則不相序也齒于父族位尤尊雖鄉里亦
 不相序矣不齒則位極尊雖父族亦不相序/而特與為尊矣雖序齒而又有序位之義也几其黨
[001-8a]
 之祭祀喪紀昏冠飲酒教其禮事掌其戒禁凡作民
 而師田行役則以其法治其政事亦于軍因/為旅師歲終則
 㑹其黨政帥其吏而致事歳終周建/亥之月也正歲屬民讀法
 而書其道行徳藝舊註正歲謂夏之正月得四時之/正以出教令者審也凌人云正歲
 十有二月/令斬冰以歲時涖校比及大比亦如之
五黨為州使之相賙謂二千五百家賙給也說文州重/州周統其旁國語羣聚而州處註
 州聚也風俗通州疇也/州有長使相周足也
 州長毎州中大/夫一人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
[001-8b]
 吉周正月朔日/也一年之始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徳行
 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若以歲時祭祀州
 社則屬其民而讀法亦如之春秋以禮㑹民而射于
 州序凡州之大祭祀大祭皆涖其事大祭祀謂州社/稷也大䘮鄉老
 大夫于是/卒者也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
 掌其戒令與其賞罰致之致于司徒也掌其戒令/賞罰則是于軍因為師帥
 終則㑹其州之政令正歲則讀教法如初三年大比
 則大較州里以賛鄉大夫廢興
[001-9a]
五州為鄉使之相賔謂二千五百家賔/興之鄉衆所向也
 鄉大夫之職毎鄉卿/一人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正月之
 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頒之于其鄉吏州長/以下使各教
 以其所治以攷其徳行察其道藝以歲時登其夫家
 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
 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舎者國中貴者賢者能
 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舎以歲時入其書謂年三/十六十
 謂年十五國中晚稅而早免之以其所居復多役少/野早賦稅而晚免之以其服少役多鄭司農云征之
[001-9b]
 者給公上事也舎者謂有服除舎不收役事也貴者/謂若今宗室及闗内諸侯皆復也服公事者謂若今
 吏有復除也老者謂若今八十九十復/羡卒也疾者謂若今癃不可事者復之三年則大比
 攷其徳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鄉老及鄉大夫帥其
 吏與其衆寡以禮禮賔之厥明鄉老及鄉大夫羣吏
 獻賢能之書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吏貳之
 天府掌祖廟之寳藏者内吏副/寫其書者當詔王爵祿之時退而以鄉射之禮五
 物詢衆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
 興舞詳見/後此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
[001-10a]
 治之言是乃所謂使民自舉賢者因出之而使之長民/教以徳行道藝于外也使民自舉能者因入之
 而使之治民之貢賦田役之事/于内也言為政以順民為本也歲終則令六鄉之吏
 皆會政致事正歲令羣吏攷法于司徒以退各憲之
 于其所治之國大詢于衆庶則各帥其鄉之衆寡而
 致于朝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閭以待政令以旌
 節輔令則達之民雖以徵令行其將/之者無節則不得通
  六遂圖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圖形體之法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
  鄼五鄼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則遂稱縣鄙稍稱家邑縣都稱都鄙邦國都鄙
[001-10b]
  稍甸郊里之地/域故縣帥云掌
五家為鄰居左右鄰/次賛相也
 鄰長五家則一人/註不命之士掌相紀相受凡邑中之政相賛徙
 于他邑則從而授之按鄰長同比/長餘放此
五鄰為里謂二十五家行其/秋敘使有條理也
 里宰每里下/士一人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畜兵器治其
 政令以歲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趨其耕耨行其秩
 敘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斂其財賦考工記曰耜廣/五寸二耜為耦
[001-11a]
 此言兩人相助偶而耕也𤣥謂耡者里宰治處也若/今街彈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為名李秋
 之月令命農師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是其歲時第/與合人耦則牛耦亦可知也秩叙受耦相佐助之次
四里為鄼鄼作管反聚也/百家則成聚矣
 鄼長毎鄼中/士一人掌其鄼之政令以時校登其夫家比其
 衆寡以治其喪祀祭祀之事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
 旗鼓兵革帥而至若歲將簡器與有司數之簡器簡/稼器也
 兵器亦存焉/有司遂大夫凡歲時之戒令皆聽之趨其耕耨稽其
 女功聴之受而行之也/女功丝枲之事
[001-11b]
五鄼為鄙如鄙我周邦之鄙五百/家則成邑積而不散矣
 鄙師毎鄙上/士一人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則掌其
 戒令以時數其衆庶而察其媺惡而誅賞歲終則會
 其鄙之政而致其事
五鄙為縣懸也二千五百家既聚則/懸于上隨其移不定也
 縣正毎縣下大/夫一人各掌其縣之政令徵比以頒田里以
 分職事徵召也/比案比掌其治訟趨其稼事而賞罰之若將
 用野民師田行役移執事則帥而至治其政令既役
[001-12a]
 則稽功會事而誅賞
五縣為遂直逹也萬二千五百/家可以四達無阻矣
 遂大夫毎遂中大/夫一人各掌其遂之政令以歲時稽其夫
 家之衆寡六畜田野辨其可任者與其可施舎者以
 教稼穡以稽功事掌其政令戒禁聽其治訟令為邑
 者歲終則㑹政致事正歲簡稼器修稼政簡猶□也/稼器耒耜
 鎡基之属稼政孟春之月令所云皆修封疆審端徑/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
 民必躬/親之三歲大比則帥其吏而興甿明其有功者屬
[001-12b]
 其地治者興甿舉民賢者能者如六鄉之為也興猶/舉也屬猶聚也又因舉吏治有功者而聚
 勑其餘/以職事凡為邑者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
 按為邑即遂人造縣鄙形體之法也以四達凡/道路皆通也猶言川上有路以達于畿舊註非
 按鄉師正歲稽其鄉器比共吉凶二服閭共祭器族
 共喪器黨共射器州共賔器鄉共吉凶禮樂之器遂
 師不言者鄉近而遂逺也故大司徒大喪帥六鄉之
 衆庶屬其六引而治其政令遂人大喪帥六遂之役
 而致之掌其政令及𦵏率而屬六綍及窆陳役類是
[001-13a]
 也遂人之次有遂師猶小司徒之下有鄉師也
  軍旅制
伍皆/有長二十五人/兩司馬皆百人/卒長五百人/旅帥二千五/百人師萬二千/五百人大國三軍三萬七千/五百人
人 伍中士/皆上/乃下/大夫帥皆中/大夫將軍皆/命卿次國二軍二萬五/千人
為 為 為 為 為  為  小國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伍 兩 卒 旅 師  軍
 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
 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
[001-13b]
 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乃均土地以稽其
 人民而周知其數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
 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
 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唯田
 與追胥竭作大司馬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上地食
 者參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
 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參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
 人按萬二千五百人為鄉為遂家起一人為軍則天
[001-14a]
 子可制十二軍而止為六軍魯三郊三遂可制六軍
 而止為三軍次國小國以是差之則先王不盡民力
 兵不盡行矣周書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
 道東流人道尚中耳目役事心吉事左還順地以利
 本武禮右還順天以利兵將居中軍順人以利陣
[001-15a]
 
 
 
 
 
 
 
 
[001-15b]
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
㕓田百畝萊五十畝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㕓田百畝
萊百畝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㕓田百畝萊二百畝餘
夫亦如之萊謂休不耕者七口受上地六口受中地五/口受下地餘夫受田後又有所生成丁者亦
如之孟子言餘夫二十五畝與此不同彼自一人有餘/力言所謂疆予任甿註云疆予謂民有餘力復與之田
若餘夫然是也先儒以/為同此餘夫皆非也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
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
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此言鄉遂井田之/法溝洫澮川與匠
[001-16a]
人所云不同者此以人而言猶族師四閭為族八閭為/聮意鄭氏曰十夫二鄰之田百夫一鄼之田千夫二鄙
之田萬夫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廣深各二尺溝倍之洫倍溝澮廣二尋深二仭徑畛塗
道路皆所以道車徒于國都也徑客牛馬畛容大車塗/容乗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都之野塗與環塗同
可也萬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而方一同以南畝/圖之則遂從溝横洫從澮横九澮而川周其外焉去山
陵及林麓與川澤溝瀆城郭宫室塗巷三分之制其/餘如此以至于畿則中雖有都鄙遂人盡舉其地
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
易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
畝乃分地職奠地守制地貢而頒職事焉以為地法而
[001-16b]
待令鄭氏曰不易之地歲種之地美故家百畝一易之/地休一歳乃復種地薄故家二百畝再易之地休
二歲乃復種故家三百畝分地職分其九職所宜也定/地守謂衡麓虞候之屬制地貢謂九職所稅也頒執事
者分命使各為/其所職之事按大司馬上地食者參之二中地食者
半下地食者參之一則不易之地家百畝即田百畝萊
五十畝也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即田百畝萊百畝也再
易之地家三百畝即田百畝萊二百畝也一自始開墾
言一自既成田言其實一也遂人之田皆大司徒不易
之地也因舉成田言故不云萊耳一易再易之地以生
[001-17a]
熟之四准萊田言耳周之制何嘗鄉遂用貢法都鄙用
助法哉葢野皆用助法但山林不可為井田及國中園
圃始用貢耳孟子云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
國語所謂藉田以力而砥其逺邇藉田耕而蹈藉也砥/正也平逺邇如不易
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畝類賦里以入而量其有無里/㕓
也謂商賈所居之區域也以入計其利/入多少而量其財業有無以為差也任力以夫而議
其老㓜力謂徭役以夫以夫家為數也/議其老㓜老幼則有復除也
 
[001-17b]
       夫三為屋横百歩直三百步為一里
       屋三為井横直皆三百步方一里九
       夫之地中百畆為公田外八百畆為私
       田授八家公田中二十畝為廬舍井竈
       葱韮盡取焉八家各耕公田十畝匠
       人所謂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是
       也然此就不易之地大槩言也若一易
       再易之地則又大槩二井而當一焉
[001-18a]


[001-19a]
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
令貢賦凡稅斂之事鄭司農云井牧者春秋傳所謂井
衍沃牧隰皋者也𤣥謂隰皋之地九夫為牧二牧而當
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
而當一是之謂井牧昔夏少康在虞思有田一成有衆
一旅一旅之衆而田一成則井牧之法先古然矣九夫
為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此制小司徒經之匠
[001-19b]
人為之溝洫相包乃成耳邑丘之屬相連比以出田稅
溝洫為除水害四井為邑方二里四邑為丘方四里四
丘為甸甸之言乗也讀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旁加一
里則方十里為一成積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井五
百七十六夫出田稅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夫治洫四
甸為縣方二十里四縣為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
旁加十里乃得方百里為一同也積萬井九萬夫其四
千九十六井三萬六千八百六十四夫出田稅二千三
[001-20a]
百四井二萬九百三十六夫治洫三千六百井三萬二
千四百夫治澮井田之法備于一同今止于都者采地
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國凡四都一都之田
稅入于王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縣之田稅入于王二
十五里之國凡四甸二甸之田稅入于王地事謂農牧
衡虞也貢謂九穀山澤之材也賦謂出車徒給繇役也
司馬法曰六尺為歩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
三為井井十為通通為匹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
[001-20b]
十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乗士十人徒二十人十
成為終終十井三千家革車十乗士百人徒二百人十
終為同同方百里萬井三萬家革車百乗士千人徒二
千人 何休曰聖人制井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婦受
田百畝以養父母妻子五口為一家公田十畝即所謂
十一而稅也廬舎二畝半凡為田一頃十二畝半八家
而九頃并為一井故曰井田廬舎在内貴人也公田次
之重公也私田在外賤私也井田之義一曰無泄地氣
[001-21a]
二曰無費一家三曰同風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財貨
因井田以為市故俗語曰市井種穀不得種一穀以備
災害田中不得有樹以妨五穀還廬舎種桑荻雜菓畜
五母雞兩母豕𤓰菓種疆畔女工蚕織老者得衣帛焉
得食肉焉死者得𦵏焉多于五口名曰餘夫餘夫以率
受田二十五畝此恐非/註見前十井共出兵車一乗司空謹别
田之髙下善惡分為三品上田一歲一墾中田二歲一
墾下田三歲一墾肥饒不得獨樂墝埆不得獨苦故三
[001-21b]
年一換土易居財均力平兵車素定是謂均民力彊國
家在田曰廬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
為校室選其耆老有髙徳者名曰父老其有辯䕶伉健
者為里正皆受倍田得乗馬父老比三老孝弟官屬里
正比庶人在官吏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田作之
時春父老及里正旦開門坐塾上晏出後時者不得出
暮不持樵者不得入五穀畢入民皆居宅里正趨緝績
男女同巷相從夜績至于夜中故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001-22a]
作從十月盡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
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
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
故王者不出牖户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十
月事訖父老教于校室八歲者學小學十五者學大學
其有秀者移于鄉學鄉學之秀者移于庠庠之秀者移
于國學學于小學諸侯歲貢小學之秀者于天子學大
學其有秀者命曰進士行同而能偶别之以射然後爵
[001-22b]
之士以才能進取君以考功授官三年耕餘一年之畜
九年耕餘三年之積三十年耕有十年之儲雖遇唐堯
之水殷湯之旱民無近憂四海之内莫不樂其業故曰
頌聲作矣
[001-23a]


[001-24a]


[001-25a]
 
 
 
 
 
 
 
 
[001-25b]
 
大司徒凡建邦國以土圭上其地而制其域諸公之地
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
食者參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參之一
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
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按是半三之一四之一謂貢
享天子也公除王食半外餘方百里者十二又半侯除
王食三之一外餘方百里者十又百里者三之二皆方
三百十六里有竒出車十乗公餘百里又半侯餘百里
[001-26a]
三之二葢方千里出車萬乗孟子云以萬乗之國伐萬
乗之國下云以千里畏人是也十分之方三百十六里
有奇也先儒以方百里出車千乗非也公侯所食皆方
百里餘以為士大夫卿采邑又各有附庸論語顓㬰以
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是也伯除王食三之一外餘
方百里者六出車六百乗方二百四十五里有奇自食
方七十里餘以為士大夫卿采邑伯以下無附庸也子
除王食四之一外餘方百里者三為車五百乗方一百
[001-26b]
七十五里有奇自食五十里男除王食四之一外餘方
五十里者三為車七十五乗方八十六里有奇自食方
五十里餘為士大夫卿采邑葢諸侯尊者貢重卑者貢
輕畿内則卑亦貢重春秋傳曰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
尊貢重者周之制也卑而貢重甸服也鄭伯男也而使
從公侯之貢惟弗給也故公之貢重于侯伯侯伯之貢
重于子男其自食公侯皆方百里猶天子甸服奉祭自
供意故孟子曰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又曰魯
[001-27a]
方百里者五有王者作則在所損乎在所益乎者罪其
㓕附庸自養也葢天子象日千里諸侯月半之其實方
五百里乃四分之一耳故天子六鄉六遂諸侯三鄉三
遂天子六軍大國三軍也孟子王制言天子方千里舉
疆言公侯以下不舉疆者王者無外其食無限而諸侯
有限猶膳夫嵗終則㑹惟王及后世子之膳不㑹意王
制以一州定封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
里之國百有二十則非也惟王朝卿大夫視侯侯受地
[001-27b]
者止于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云凡此皆言大畧山陵林
麓川澤溝瀆城郭宫室塗巷三分去一餘以此推之先
儒謂以封疆言則五等以食祿言則三等是也
[001-28a]


[001-29a]


[001-30a]
匠人王宫門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
雉經塗九軌經塗國中九經九緯之道也軌謂轍廣乗/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九軌積七
十二尺則此/凃十一步也環涂七軌謂環城之道/九步半有奇野涂五軌遂以外/為野五
軌六步/半有奇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都四百里外距五百/里王子弟所封其城
隅髙五丈宫隅/門阿皆二丈宫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諸侯畿以/外也其城
隅制髙七丈宫隅門阿皆五/丈禮器曰天子諸侯臺門環涂以為諸侯經涂諸侯/經涂
七軌環涂五/軌野涂三軌野塗以為都經涂都邑經涂五軌環/涂野涂皆三軌尚書
大傳古者百里之國三十里之遂二十里之郊九里之
[001-30b]
城三里之宫七十里之國二十里之遂九里之郊三里
之城二里之宫五十里之國九里之遂三里之郊一里
之城以城為宫左傳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髙一丈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
京不度非制也孔氏曰王城方九里長五百四十雉其
大都方三里長一百八十雉中都方一里又二百四十
步長一百八雉也小都方一里長六十雉也公城方七
里長四百二十雉其大都方二里又一百步長一百四
[001-31a]
十雉也中都方一里又一百二十步長八十四雉也小
都方二百三十三步二尺長四十六雉又二丈也侯伯
城方五里長三百雉其大都方一里又二百步長百雉
也中都比王之小都小都方一里六十六步四尺長三
十三雉又一丈也子男城比王之大都其大都比侯伯
之中都其中都方一百八十步長三十六雉也小都方
百步長二十雉按公九章同王之冕則公城九里侯伯
七里子男五里孟子言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自附庸極
[001-31b]
小言也左傳雉自廣言匠人五雉九雉自髙言
[001-32a]


[001-33a]
考工記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按世祭有/天下者配
五帝于此故曰世室即明堂也夏屋雨翼檀弓云覆若/夏屋者是也先儒周魯公稱世室遂以為廟制非也廟
豈有五室于一堂哉辨見玉藻鄭氏曰世室者宗廟也/魯廟有世室牲有白牡此用先王之禮修南北之深也
夏度以步令堂修十四步其廣益/以四分修之一則堂廣十七步半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鄭氏曰堂上為五室象五行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廣也木室于東北火室于東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
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廣益之以三尺土室于中央方四/步其廣益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東西七丈
按三四步四三尺乃互文其横廣皆三步四尺其直修/皆四步三尺鄭氏以修不益而但益廣則横連不通而
直又大空/文亦不順九瑎鄭氏曰南靣/三三靣各二四旁兩夾窓鄭氏曰窓助/戸為明每室
[001-33b]
四户/八忩白盛鄭氏曰蜃灰也成之言成也/以蜃灰堊墻所以飾成宫室門堂三之二鄭/氏
曰門堂門側之堂取數于正堂令堂如上制則門堂南/北九步二尺東西十一步四尺爾雅門側之堂謂之塾
室三之一鄭氏曰兩室與/門各居一分殷人重室堂修七尋堂崇三
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
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鄭氏曰重屋者王宫中堂/若大寢也其修七尋五丈
六尺放夏周則其廣五尋七丈二尺也五室各二尋崇/髙也四阿若今四注屋重屋複簷也明堂者明政教之
堂周度以筵亦王者相改周堂髙九尺殷三尺則夏一/尺矣相參之數禹卑宫室謂此一尺之堂歟此三者或
舉宗廟或舉王寢或舉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按下云廟門容大扃七箇闈
[001-34a]
門容小扃參箇註大扃牛鼎之扃長三尺毎扃為七箇
一箇二丈一尺廟中之門曰闈小扃膷鼎之扃長二尺
參箇六尺按膷鼎無扃小鼎/指羊豕鼎註見後或曰此即世室門也路門
不容乗車之五箇註路門者大寢之門乗車廣六尺六
寸五箇三丈三尺言不容者是兩門乃容之兩門乃容
之則此門半之丈六尺五寸或曰此即重屋門也應門
二徹參箇註正門謂之應門謂朝門也二徹之内八尺
三箇二丈四尺或曰此即明堂門也鄭氏之註本此然
[001-34b]
應門二丈四尺與夏世室門二丈三尺三寸有奇正合
則世室即明堂可知殷承夏後其制皆同但改為重屋
髙其堂四注簷耳周承殷後則亦重屋矣窓戸皆同但
深廣堂室大小異耳淮南子云明堂之制重屋是也廟
與寢則放其制擴而大之為五廟五寢異處呉氏曰按
書傳云周人路寢南北七雉東西九雉室居二雉以雉
長三丈言之則南北之修為二十一丈東西之廣為二
十七丈此路寢之制古人寢不踰廟則明堂之制固冝
[001-35a]
大于路寢今日明堂之室止于丈八尺而反狹于路寢
逺矣豈有是禮哉註見寢/此說誤葢明堂乃祀始有天下者配
上帝之所四時迎氣于四郊祭帝還于明堂亦如之而
配以文王武王詩我將我享惟羊惟牛乃祀文王于明
堂之詩時武王未没故不云武王牧野語稱武王祀乎
明堂而民知孝是也則始祖配天一年止一祭有天下
祖配上帝一年四祭矣月朔則以特牛告朔于明堂而
聼朔于南門外餘日之朝皆路寢門外其六年諸侯總
[001-35b]
朝亦于明堂每年朝則于廟將合諸侯則司儀于國外
為壇三成宫旁一門不為五室以方明方四尺設東西
南北上下六色于上設六玉以代之詔王儀南嚮見諸
侯其方嶽之明堂亦同此制故先儒誤合為一詳見玉
藻諸侯則告朔聽朔於廟春秋不告朔猶朝于廟是也
傳曰諸侯受十二月朔政于天子藏于太祖廟每月朔
朝廟使大夫南面奉天子之命君北面而受之此時使
有司先告朔慎之至也受于廟者孝子歸美先君不敢
[001-36a]
自専也言朝者縁生以事死親在則朝暮夕已死不敢
褻鬼神故也必于朔者感月始生而朝也按此言禮是
而釋義非
[001-37a]


[001-38a]
天子諸侯大夫士廟制註見王制其毁廟主皆藏祖廟
先儒云祧非也說見後主祏爾雅室有東西廂曰廟無
東西廂有室曰寢則廟之異于寢者前東西廂耳 又
名夾室在堂階上公食大夫禮賔升公揖退于廂禮釁
廟先門而後夾室是也然則制與榭不同考古敦銘惟
二年正月初吉王在周昭公丁亥王格于宣射吕氏曰
宣射者宣王之廟也榭者堂之制也其文作古射字執
弓矢以射之象因名其室曰射省射後/從木其堂無室以便
[001-38b]
射事故凡無室者皆謂之榭宣王之廟制如榭故謂之
宣榭春秋記成周宣榭火以宗廟之重而書之如威僖
公之比二傳云藏禮樂之器非也後有戬敦云王格于
大室牧敦銘云格大室亦廟也古者爵有徳而祿有功
必賜于太廟示不敢専也按定王在王城十四年成周
宣榭火時尚未遷都宗廟在王城先儒謂宣王會諸侯
東都講武之所遂以為廟故其制如榭後因有功不毁
云廟制猶庠榭制猶序
[001-39a]
  遷廟禮
大戴禮成廟將遷之新廟君前徙三日齋祝宗人及從
者皆徙徙之日君𤣥服從者皆𤣥服從至于廟羣臣如
朝位君入立于阼階下西向有司如朝位宗人擯舉手
曰有司某請升君升祝奉幣從在左北面再拜興祝聲
三曰孝嗣侯某敢以嘉幣告于皇考某侯成廟將徙敢
告君及祝再拜興祝曰請導君降立于階下奉衣服者
皆奉以從祝不言奉主而言/衣服不忍言也奉衣服者降堂君及在位
[001-39b]
者皆辟也奉衣服者至碑君從有司皆以次從出廟門
奉衣服者升車乃步君升車從者皆就車也凡出入門
及大夫溝渠祝下擯至于新廟筵于戸牖間舊註始旬/外來故先
于/堂樽于西序下舊註四時之祭在室筵奥中在堂筵序/下是以設樽爼于東方今惟布南面之
序故置樽于西/以因其便矣脯醢陳于房中設洗當東榮南北以堂
深有司皆先入如朝位祝導奉衣服者乃入君從奉衣
服者入門左在位者皆辟也奉衣服者升堂皆反位君
從升奠衣服于席上祝奠幣于几東君北向祝在左賛
[001-40a]
者盥升適房薦脯醢君盥酌奠于薦西反位君及祝再
拜興祝聲三曰孝嗣侯某敢用嘉幣告于皇考某侯今
月吉日可以徙于新廟敢告再拜君就東廂西靣祝就
西廂東靣在位者皆反走辟如食間擯者舉手曰請反
位君反位祝從在左卿大夫及衆有司諸在位者皆反
位祝聲三曰孝嗣侯某潔為而明薦之享君及祝再拜
君反位祝徹反位擯者曰遷廟事畢請就燕君出廟門
卿大夫有司執事皆出廟門告事畢乃曰擇日而祭焉
[001-41a]
 
 
 
 
 
 
 
 
[001-41b]
 
書逆子釗于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下云狄設黼
扆綴衣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几註此平時/見羣臣覲
諸侯之/坐也西序東嚮敷重底席綴純文具仍几註此旦夕/聴事之坐
也按此乃衆賓位惟喪禮主人反/哭于廟在西階上拜賓註恐非東序西嚮敷重豐席
畫純雕玉仍几註此養國老饗/羣臣之坐也西夾南嚮敷重筍席𤣥
紛純漆仍几註此親属私燕之坐也按西夾南嚮即周/禮筵國賓于牖前註見後夾字恐誤或曰
寢無東西廂故以東西/室名夾言夾旁中央也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𢎞璧
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KR0601之舞衣大
[001-42a]
貝鼖鼔在西房兊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大輅
在賓堦靣即木/輅綴輅在阼堦靣即革路/級雜色先輅在左塾之
即玉輅先/猶首也次輅在右塾之前即金輅/象輅二人雀弁執恵
立于畢門之内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一人冕
執劉立于東堂一人冕執鉞立于西堂一人冕執戣立
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一人冕執銳立于側堦
檀弓云夏后氏殯于東階之前猶在阼也殷人殯于兩
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于西階之上則猶賓
[001-42b]
之也然與廟同聘禮云公受玉于中室與東楹之間又
云大夫奉束帛賓受幣堂中西北面既而賓儐大夫束
錦大夫受幣于楹間南靣則兩楹在中矣周禮云王位
設黼依依前南鄉又云筵國賓于牖前則王位在東室
牖國賓在西室牖爾雅牖户之間謂之扆其内謂之宁
故記云成王㓜不能涖阼周公相踐阼而治則王位在
東室外明矣然西室外亦名扆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
南面若無東室則兩楹不得在其中矣又按殯兩楹賓
[001-43a]
主夾之與樽房户間賓主共之語意正同少牢尊于房
戸間主婦洗爵于房中出實爵尊南拜獻尸時尸席在
户西靣則房户在房中央明矣爾雅兩階間謂之鄉庭
之左右謂之位門屏之間謂之宁
  天子至庶人寢室配偶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
有世婦有妻有妾天子六寢后六宫一宫在前治内政
以陰故北向其外則市故曰縣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糾
[001-43b]
其守是也其内五宫后以時居之其餘與三夫人二十
七世婦分居之又有九室九嬪居之内宰以陰禮教六
宫以陰禮教九嬪以婦職之法教九御使各屬以作二
事則八十一御妻分屬九嬪矣故曰九嬪掌婦學之法
以教九御婦徳婦言婦容婦功各帥其屬而以時御叙
于王所祭法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蚕室卜三宫夫人世
婦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是也鄭氏謂六宫者毎宫九
嬪一人世婦三人女御九人其餘九嬪三人世婦九人
[001-44a]
女御二十七人從后惟其所燕息焉從后者五日而沐
浴其次又止十五日而徧云皆意說也諸侯四寢夫人
四宫一宫在前治内政不居春秋傳殺國佐于内宫之
廟是也其内三宫夫人居中宫左右媵居東宫西宫亦
當有六室為姪娣居也卿大夫二寢所謂將適公所宿
齋戒居外寢世婦亦二寢曰適寢曰下室所謂大夫世
婦卒于適寢内子未命則死于下室遷尸于寢是也亦
當有四室為姪娣居士一寢其妻亦一寢皆曰適室若
[001-44b]
死而朔月及薦新于西室又以東室生居者為下室是
也亦當有二室為妾居禮云庶人無側室則士有側矣
庶人夫婦共一寢詩婦人謂角枕錦衾予美亡此誰與
獨旦是也外亦有羣室為妾居所謂及月辰夫出羣室
是也葢天子數皆十二除后之外三夫人九嬪亦十二
通世婦御妻則一百二十諸侯一夫人二國徃媵各有
姪娣一娶九女春秋𫝊齊侯三夫人内嬖六人是也通
世婦妻妾言亦應九十人大夫娶一正室一側室各有
[001-45a]
娣姪故禮大夫不名姪娣通妻妾言亦應六十人士則
一妻二妾故曰士不名長妾庶人則一妻一妾𫝊謂天
子諸侯一娶九女大夫功成受封得備八妾者重國家
廣𦙍嗣也卿大夫一妻二妾者尊賢重繼嗣也不備媵
娣何北靣之勢不足盡人骨肉之親士一妻一妾何下
卿大夫也皆意說也王后進御之義自下而上象月初
生漸進至盛鄭氏曰凡羣妃御見之法月與后妃其象
也卑者冝先尊者冝後女御八十一人當九夕世婦二
[001-45b]
十七人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人當一夕后當
一夕率五日而遍云自望後反之孔子云日者天之明
月者地之理陰契制故月上屬為天使婦從夫放日紀
䟽孔子云乃孝經援神契文日者天之明本合在天月
者地之理本合在地今以陽尊而陰卑月乃為天契制
所使故云陰契制上屬為天使是以月上屬于天隨日
而行云又曰五日一御諸侯也諸侯娶九女姪娣兩兩
而御則三日也次兩媵則四日也夫日専夜則五日也
[001-46a]
先儒謂孤卿大夫以下有妾者二妾共一夕其一妾者
但不如妻得専夕而已書大傳古者后夫人將侍君前
息燭後舉燭至于房中釋朝服襲燕服然後入御于君
雞鳴太師奏雞鳴于陛下然後夫人鳴佩玉于房中告
去也然後廣門擊柝告辟也啓門/也然後少師奏質明于
陛下然後夫人入廷立君出廟
[001-47a]
 
 
 
 
 
 
 
 
[001-47b]
 
國語内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考工記曰内有九
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則九室在應門外君
日視治朝在路寢門外退適路寢聽政卿退適九室聽
政也燕朝外朝非常諸侯亦三朝但無明堂為差耳應
門廟門皆有屏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大夫以簾士以帷
鄭氏曰屏今罘罳也刻之以雲氣蟲獸如今闕上為之
矣按罘罳上皆以罔即網户也以木為方目如羅網狀
故可以為屏又可為門扉甘露之變出殿北門裂㫁罘
[001-48a]
罳而去漢志曰東闕罘罳災是也釋名罘復也罳思也
言臣將請事于此復思也非天文志屏四星在端門之
外近右執法所以壅蔽帝庭屏取法于此魯語曰公父
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與之言弗應從之及寢
門弗應而入康子辭于朝而入見辭其家臣/入見敬姜曰肥也不
得閒命無乃罪乎曰子弗聞乎天子諸侯合民事于外
朝合神事于内朝神事祭/祀也自卿以下合官職于外朝外/朝
君之/公朝合家事于内朝内朝家/之私朝寢門之内婦人治其業焉
[001-48b]
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内朝子將佐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春秋傳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
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
壑谷則卿大夫之二寢其外寢聽政不居在寢門外矣左
傳晉靈公使鉏麑賊趙盾晨徃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
坐而假寐公羊以為勇士入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入其
閨門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窺其戸方食
魚飱則是以寢門為閨門與敬姜婦人治其業之言合
[001-49a]
 
 
 
 
 
 
 
 
[001-49b]
 
易傳大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在
中央曰大學天子之所自學也賈誼曰學者所學之宫
也學禮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則親踈有序而恩相
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㓜有差而民不誣矣
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徳則賢一作/聖智在位而功不遺矣
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下不踰矣帝入
大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于太傅太傅罸其不則而匡
一作/達其不及則徳智長而理一作/治道得矣此五學者既
[001-50a]
成于上則百姓黎民化輯于下矣葢有虞氏上庠下庠
夏后氏東序西序商人右學左學周兼三代家有塾黨
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庶人家無熟則中里共一校室有
塾之意春秋傳鄭人㳺于鄉校以論執政是也而國學
則又兼之左近北為東序即東學也左近南以其無房
室亦名東序祀先老于此即南學也右近北為上庠即
北學也右近南為瞽宗即西學也所謂凡有道徳者使
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祀于瞽宗是也中為大學為視學
[001-50b]
乞言之所文王世子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以成之也
總名曰成均以成天子至庶人也亦曰大學又曰辟雍
詩於樂辟雍鎬京辟雍莊子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
公作武葢本文王禮法之樂周有天下遂以為樂名以
樂可以告人也禮法而雍和則徳成矣所謂成于樂也
猶䕫典樂教胄子意非水旋丘如璧也豈因靈臺靈沼
附㑹為之說歟諸侯學制亦同五室但以其貢士于天
子而在國外不同在魯則謂之泮宫以泗水縣泮水出
[001-51a]
焉作宫于上曰泮宫猶楚渚宫意詩思樂泮水集于泮
林亦非半于天子也王制作頖宫鄭氏曰頖之為言班
也所以班政教也又因泮而附㑹頖云
  天子諸侯公卿大夫庶人入學不同
書大傳曰大夫七十而致事老其鄉里大夫為父師士
為少師亦為里/庶尹也耰鋤已藏祈樂已入祈樂當/為新穀歲事已畢
餘子皆入學年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焉年十
八始入大學見大節踐大義焉距冬月至四十五日始
[001-51b]
出學傳農事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餘子
畢出然皆歸歸夕亦如之餘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
齒鴈行朋友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頒白不提擕出入
皆如之又曰古之帝王必立大學小學使公卿之太子
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
焉二十入大學見大節焉踐大義焉故入小學見父
子之道長㓜之序入大學知君臣之義上下之位故小
師取小學之賢者登之大學大師取大學之賢者登之
[001-52a]
天子以為左右故為君則君為臣則臣為父則父為子
則子周禮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徳教國子一曰至徳
以為道本二曰敏徳以為行本三曰孝徳以知逆惡教
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
行以事師長掌國中得故書/為徳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
貴㳺子弟學焉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
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
書六曰九數乃教之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
[001-52b]
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
車馬之容按庶民八歲學小學十五學大學皆在校室
其有秀者移于鄉學鄉學之秀者移于庠則鄉學在外
為序在中為庠有二也故曰黨有庠術有序術都邑達
野道也淮南子曰室堂庭門巷術野是也大傳十八入
大學指此故下云上老坐右塾庶老坐左塾漢志學于
庠序總言也以鄉學視校室則鄉又為大矣庠之秀者
移于國學學于小學即諸侯之學也以對天子故云小
[001-53a]
二十入此學九年諸侯歲貢小學之秀者于天子學于
大學則三十年矣又學九年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
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故四十始仕畿内庶民亦
十八入鄉庠三年大比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教外舎九年記謂國之俊選皆造焉是也司徒論選士
之秀而升之學曰俊士亦三十入大學也但選士外而
俊士内後世外舎内舎上舎亦有據也公卿大夫元士
之適子則各家立塾内則言十年出就外傳居宿于外
[001-53b]
指此大傳十三入小學謂入師保所掌虎門外小學同
天子學也二十入大學庶子教之所謂職諸侯卿大夫
之庶子之倅凡國之政事國子存㳺倅使之修徳學道
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但在外舎猶
選士耳所謂升于司徒不征于鄉也天子之子則大戴
禮謂古者八歲出就外舎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髪而
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又不待二十年矣以虎門
左師保所掌為小學别無餘學所謂升于學不征于司
[001-54a]
徒也賈誼論成王在襁褓中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
太公為太師又置少保少傅少師及太子少長知好色
則入于學即上文學禮/帝入五學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
嚴則有司過之史有虧膳之宰正與此合則其言有本矣
  釋菜釋幣飲至釋奠不同
昏禮若舅姑既沒則婦入三月乃奠菜席于廟奥東西
右几席于北方南面祝盥婦盥于門外婦執笲菜祝帥
婦以入祝告稱婦之姓曰某氏來婦敢奠嘉菜于皇舅
[001-54b]
某子婦拜扱地坐奠菜于几東席上還又拜如初婦降
堂取笲菜入祝曰某氏來婦敢告于皇姑某氏奠菜于
席如初禮婦出祝闔牖戸老醴婦于房中南面凡弟子
釋菜于先聖先師禮凖此但無見姑一節文王世子所
謂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
可也葢儐弟子猶老之醴婦也象生者執贄見故無酒
饌而所見者醴之而已聘禮賓朝服釋幣于禰有司筵
几于堂中祝先入主人從入在右再拜祝告又冄拜釋
[001-55a]
幣制𤣥纁束奠于几下出主人立于戸東祝立于牖西
又入取幣降卷幣實于笲埋于西階東又釋幣于行遂
受命上介釋幣亦如之及歸釋幣于門乃至于禰筵几
于室薦脯醢觴酒陳席于阼薦脯醢三獻一人舉嚼獻
從者行酬乃出上介至亦如之則釋幣無脯醢酒而告
至始有之若諸侯出則告于祖奠于禰命祝史告于社
稷宗廟山川凡告用牲幣反亦如之則奠謂釋奠也凡
釋奠大則用牲幣小則薦饌酌奠而已猶喪禮朝夕奠
[001-55b]
止脯醢酒醴而已朔月奠則加特豚魚腊三鼎
 
 
 
 
 
 
 三禮圖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