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7 周禮註疏刪翼-明-王志長 (WYG)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註疏删翼卷三十
            明 王志長 撰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註立王國若邦國者於四角立植
而縣以水望其髙下髙下既定乃為位而平地
 疏欲置國城先當以水平地於四角立四柱於四柱
 畔縣繩以正柱以水望其髙下即知地之髙下然後
 平髙就下地乃平也
[030-1b]
置槷以縣眡以景註槷古文臬於所平之地中央樹八
尺之臬以縣正之眡之以其景將以正四方也
 疏以繩垂於柱之四角四中以八繩縣之其繩皆附
 柱則其柱正矣然後眡柱之景故云眡以景也天文
 志云夏日至立八尺之表通卦驗亦云立八神樹八
 尺之表臬即表也必八尺者按攷靈曜曰從上向下
 八萬里故以八尺為法也於四角四中故須八神神
 即引也向下引而縣之故云神也
[030-2a]
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註日出日入之景其端
則東西正也又為規以識之者為其難審也自日出而
畫其景端以至日入既則為規測景兩端之内規之規
之交乃審也度兩交之間中屈之以指臬則南北正
晝參諸日中之景夜攷之極星以正朝夕註日中之景
最短者也極星謂北辰
 疏前經已正東西南北恐其不審猶更以此二者以
 正南北言朝夕即東西也南北正則東西亦正故兼
[030-2b]
 言之○玉海詩定之方中註揆日出入以知東西南
 視定北準極以正南北疏公劉傳曰攷其日影是也
 公劉詩云既景迺岡相其隂陽○易氏曰夏至日在
 南陸躔東井去極六十六度有竒而景尺有五寸冬
 至日在北陸躔牽牛去極一百六十度有竒而景丈
 有三尺春分日在西陸躔於婁秋分日在東陸躔於
 角去極九十一度有竒而其景均焉日出於東景在
 西則識出景之端日入於西景在東則識入景之端
[030-3a]
 兩端既定中屈其所量之繩而兩者相合則地中可
 驗又慮所規不正復以出入之景與日中之景三者
 相參故曰參慮所參或偏復以日中之景與極星之
 度兩者相攷故曰攷○王氏曰晝參諸日中之景所
 以正其朝夜攷之極星所以正其夕也○王氏曰書
 曰自服於土中又曰其自時配皇天則洛邑非特地
 之中亦天之中矣唯其宅天地之中以立而民亦於
 是取中矣此所以唯王建國以為民極也
[030-3b]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註營謂丈尺其大小天子十
二門通十二子
 王氏曰匠人既曰建國又曰營國詩序言衛文公始
 建城市而營宫室葢作而立之謂之建言其始也周
 圍而治之以丈尺其大小謂之營言其終也○陳氏
 曰匠人營國方九里此王城之制也然井田之制城
 中之宅率家二畝半而納稼之後上入執宫功則至
 冬皆入保城中六鄉之民七萬五千家又士工商在
[030-4a]
 焉則九里之城固不能容考工記所言乃王之中城
 歟春秋書城中城説者以為内城或謂此也
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註國中城内也經緯謂塗也
經緯之涂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乗車六尺六寸旁加
七寸凡八尺是謂轍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涂十二
步也旁加七寸者輻内二寸半輻廣三寸半綆三分寸
之二金轄之間三分寸之一
 疏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王城面有三門門
[030-4b]
 有二塗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車從中央○薛氏曰言
 經涂九軌則緯涂可知
左祖右社面朝後市註王宫所居也祖宗廟面猶鄉也
王宫當中經之塗也
 疏王宫當中經之涂者按祭義註云周尚左桓二年
 取郜大鼎納於太廟何休云質家右宗廟尚親親文
 家左宗廟尚尊尊義與此合○王氏曰左人道之所
 尚右地道之所尊言祖則宗可知言社則稷可知朝
[030-5a]
 市義利之分於朝言面則知市之在所背於市言後
 則知朝之在所先
市朝一夫註方各百步
 王氏曰朝者官吏之所㑹市者商賈之所聚必一夫
 百畆之地然後足以容之○愚按周家文物隆盛過
 於夏商都城止於九里何其陋也以九里四面規之
 面僅得二里有竒面置三門門通三涂一涂軌道七
 丈二尺左右復有男女分行之地則九經九緯之外
[030-5b]
 㡬無以置民居左祖右社前朝後市何以容之又朝
 覲宗遇五等諸侯聨鑣而至毎一賓所共車米車禾
 輒至百輛其填駢偪側於九里之中抑又難矣又攷
 外朝大詢公卿大夫士羣吏及邦國諸侯萬民咸在
 又有九&KR0068三槐嘉石肺石分列左右司市質人下至
 司稽肆長官不下數十思次介次分地而設一夫之
 地又何以容之意都城四面各方九里則三十六里
 中庶可以宅官民而壯帝居矣至市朝一夫固不得
[030-6a]
 其解也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註世室者宗廟也修
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令堂修十四步其廣益以四分
修之一則堂廣十七步半
五室三四步四三尺註堂上為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
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廣也木室於東北火室於東南金
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廣益之以三尺
土室於中央方四步其廣益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
[030-6b]
北六丈東西七丈
 疏中央之室大一尺者以其在中號為大室故多一
 尺也云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東西七丈者以大室
 居中四角之室皆於大室外接四角為之大言曰步
 四角室各三步則南北三室十步故六丈東西三室
 六丈外加四三尺又一丈故七丈也
九階註南面三三面各二
 疏鄭知南面三階者明堂位云三公中階之前北面
[030-7a]
 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位西階
 之西東面北上故知南面三階也知餘三面各二者
 大射禮云工人士與梓人升自北階又雜記云夫人
 至入自闈門升自側階奔喪云婦人奔喪升自東階
 以此而言四面有階可知
四旁兩夾窻註窻助户為明毎室四户八窻
白盛註蜃灰也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宫

[030-7b]
門堂三之二註門堂門側之堂取數於正堂令堂如上
制則門堂南北九步二尺東西十一步四尺爾雅曰門
側之堂謂之塾
室三之一註兩室與門各居一分
 仲輿郝氏曰其堂修廣用正堂三分之二其室用正
 室三分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註重屋者王
宫正堂若大寢也其修七尋五丈六尺放夏周則其廣
[030-8a]
九尋七丈二尺也五室各二尋崇髙也四阿若今四柱
屋重屋復笮也
 疏四阿若今四柱屋者燕禮云設洗當東霤則此四
 阿四霤者也云重屋復笮者若明堂位云復廟重檐
 鄭註云重檐重承壁材也○仲輿郝氏曰重屋如今
 樓閣重檐也四阿重屋謂四面加重檐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註明堂者明政教之堂周度以筵亦王
[030-8b]
者相改周堂髙九尺殷三尺則夏一尺矣相參之數禹
卑宫室謂此一尺之堂與此三者或舉宗廟或舉王寢
或舉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
 疏此記人據周作説故其文備於周而略於夏殷是
 以下文皆據周而言也周五室直言凡室二筵不言
 廣深之異或室皆方二筵與夏異制與云夏一尺者
 夏無文以後代文而漸髙則夏當一尺故言與以疑
 之也○王氏曰夏后氏承堯舜之後始繼世而有天
[030-9a]
 下此宗廟所以謂之世室也君子將營居室宗廟為
 先故夏后氏以世室為始以事神為尚也孔子言禹
 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是已
 王之制始於夏而未備故以事神為上而所以自安
 其身者為略焉故言世室而已至商則制稍備故於
 商言重屋非特事神而已所以自安其身者亦備其
 制焉至周法度大備其盛不可復加焉故其布政教
 之堂謂之明堂月令於夏言天子之居明堂以夏為
[030-9b]
 萬物相見之時而王者向明而治俯以接人者於是
 乎在三代之所尚不同此其文質之辨也修廣髙下
 之數雖異而其大槩則未始有殊故各舉其一以互
 明三者之制本同也○楊氏曰愚按明堂者王者之
 堂也謂王者所居以出教令之堂也夫王者所居非
 謂王者之常居也疏家云明堂在國之南丙巳之地
 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此言雖未可以為據然其制必
 凜然森嚴肅然清淨王者朝諸侯出教令之時而後
[030-10a]
 居焉而亦可以事天地交神明於此地而無愧焉周
 人祀上帝於明堂而以文王配之者此也說者乃以
 明堂為宗廟又為大寢又為太學則不待辨說而知
 其謬矣惟考工記謂明堂五室大戴禮謂明堂九室
 二説不同前代欲建明堂者或云五室或云九室往
 往惑於二説莫知所決而遂止愚謂五室取五方之
 義也九室則五方之外而必備四隅也九室之制視
 五室為尤備然王者居明堂必順月令信如月令之
[030-10b]
 說則為十二室可乎此又不通之論也惟朱子明堂
 圖謂青陽之右个乃明堂之左个東之南即南之東
 明堂之右个乃總章之左个西之南即南之西總章
 之右个乃𤣥堂之左个西之北即北之西𤣥堂之右
 个乃青陽之左个北之東即東之北但隨其時之方
 位開門耳太廟太室則毎時十八日居焉古之制事
 多用井田遺意此恐然也朱子所謂明堂想只是一
 箇三間九架屋子者指五方四隅凡有九室之大略
[030-11a]
 而言之也然則朱子之説其亦有據乎曰漢承秦後
 禮經無全書姑以考工記觀之亦麤可見考工記曰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為八丈一尺言明
 堂之廣也南北七筵為六丈三尺言明堂之修也五
 室象五行之方位有五方則有四隅不言可知也夫
 有五方四隅則一堂之地裂而為九室矣又安得通
 而為一復有九筵之廣七筵之修乎葢明堂云者通
 明之堂也所以朝諸侯行王政者在是所以享上帝
[030-11b]
 配祖考者在是非七筵九筵之修廣不能行也五方
 四隅亦惟辨其方正其位隨王者所居之月掌次以
 帷幕幄帟為之以詔王居以順月令以奉天道耳亦
 如所謂隨其時之方位開門是也此其大略也○唐
 氏曰世室重屋明堂同制異名而鄭氏離之明堂辟
 雍清廟寢制有同者其實異所而蔡邕合之○王炎
 氏曰郊以事天廟以事祖禰三代之達禮也明堂以
 享帝則非郊以享親則非廟夏商所未有也而周始
[030-12a]
 為之故夫子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
 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武王之伐商而歸也祀明堂以
 教民知孝其禮行於朝覲耕藉養老之先而嚴父配
 天之義夫子不屬之武王而屬之周公者葢明堂之
 禮武王主其事而行之其制度則周公明其義而為
 之也夫義者禮之質也故禮雖先王未之有而可以
 義起周公達於義者也其在周頌思文后稷配天之
 樂章也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之樂章也萬物本乎天
[030-12b]
 人本乎祖尊祖以明為本此百世所不變者也而周
 之王業實成於文王夫易始於乾坤以定君臣之分
 則北面事商者文王之心文王非有意於王天下也
 雖然詩之國風始於闗睢小雅始於鹿鳴大雅始於
 文王頌始於清廟皆文王之詩也闗睢有王者之化
 鹿鳴有王者之政大雅始於文王則受命作周矣頌
 始於清廟則盛徳有百世之祀矣武王之伐商也誓
 於孟津誓於牧野其伐商而歸也告於羣后無不以
[030-13a]
 文王為言則王業成於武王而所以成之者文王也
 配天於郊則不可以二太祖之尊烝嘗於廟則不足
 以明文王之徳是故宗祀明堂以配上帝此義之所
 當然禮之所従起而非厚於其禰也知此則周公制
 禮之義明矣而所可疑者明堂之制度也考工記固
 嘗言之矣夏有世室宗廟之制也殷有重屋路寢之
 制也而周有明堂其制一堂而五室鄭康成曰或舉
 宗廟或舉路寢或舉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康成
[030-13b]
 之言固不足證而考工所記亦未可盡信也其未可
 盡信者何也若有堂室而無壇墠則嚴父配天當在
 宫室之中矣先王之禮非特禋祀上帝於郊丘也祀
 日月星辰祀四郊祀方望山川皆壇而不屋漢文帝
 作廟以祀五帝於渭陽夫五帝五人帝也祀之於廟
 人且議其非禮況祀天帝之尊乃即宫室行事而謂
 周公為之乎故曰考工所記未可以盡信也夫考工
 記先秦故書也且難以盡信則諸家之異説紛紛從
[030-14a]
 可知矣是故莫若求之於經夫傳記有之經無之不
 得已而従傳記可也傳記有之經亦有之捨傳記而
 従經可也捨經而従傳記可乎哉此理至易曉也二
 禮周公之經也周官司儀將合諸侯則為壇三成宮
 旁一門此明堂之説也然畧而未詳儀禮所載則詳
 矣諸侯覲於天子為宫四門為壇其深二尺加方明
 於其上而設六玉焉上圭下璧祀帝也圭璋琥璜祀
 四方也於是拜日禮月祭天燔柴此則明堂之壇而
[030-14b]
 祀神以為盟也既盟王設几即席諸侯之駕不入王
 門奠圭繅上此則明堂之宫而明諸侯以為朝㑹也
 其盟㑹詔於明神是故謂之明堂鄭康成曰王巡守
 至於方岳諸侯來㑹亦為此宫以見之康成雖知方
 岳之為此宫而不知此宫之為明堂是説也吾於孟
 子有證焉齊國於泰山之下者也宣王之時明堂尚
 存趙岐曰泰山下明堂本周天子東巡守朝諸侯之
 處也是説也吾於班史有證焉漢武帝之東封也泰
[030-15a]
 山東北址有古時明堂處則宫壇不存而其址猶在
 也雖然鄭康成趙臺卿知時㑹殷同之有明堂而未
 能明夫所以朝諸侯祀五帝之義也周公祀文王於
 明堂以配上帝葢即其壇而祀之輔成王負扆以朝
 諸侯葢即其宫而朝之由此言之明堂制度與其禮
 典曉然如指諸掌可以決千載之疑議擯諸家之異
 説矣夫諸家之失不一皆臆度而意之也是故或失
 之誕或失之譎或失之陋或失之侈或失之雜皆非
[030-15b]
 所以論周公之典禮也吕不韋之月令南有明堂左
 右有个與月遷徙以眡朝而布政此失之誕者也大
 戴之記則曰上圓下方九室毎室四户八牖桓譚新
 論又従而廣之以為有四闥以法四時十二坐以法
 十二月此失之侈者也蔡邕所論又以太廟靈臺辟
 雍合為一區此失之雜者也晏子春秋所傳茅茨蒿
 柱則陋而不中禮公玉帶所圖複道層樓則詭而不
 經折之以二禮其説葢不攻而自破也大抵聖人制
[030-16a]
 禮必有大經而寓於度數則有節文大經本也議禮
 者之所當重節文末也議禮者之所當輕明堂之禮
 下則以朝諸侯上則以事上帝大經存也若夫壇墠
 之有崇卑堂室之有廣狹區區節文之末酌其宜而
 為之雖或異於古人何病焉自漢以來儒者之議明
 堂至今不決而考禮經殘闕之文斷以臆見則僭矣
 雖然漢儒所傳不敢盡誣以為非亦不可盡信以為
 是故詳其義於禮經而折𠂻焉所以不避其僭也○
[030-16b]
 貴與馬氏曰黄帝明堂之説制度乃漢武帝時濟南
 人公玉帶所上楊氏祭禮明堂篇以其不經而削之
 然其所言茅葢通水與大戴禮所記略同又考工記
 所言夏后世室殷重屋周人明堂其制大槩由質而
 趨於文由狹而趨於廣以是推之黄帝特無明堂則
 已茍有之則一殿無壁葢以茅正太古儉朴之制又
 按武帝欲求仙延年方士之謬誕者多假設黄帝之
 事以售其説如所謂作五城十二樓封名山接萬靈
[030-17a]
 明庭采首山銅鑄鼎之類皆矯誣古聖張大其詞以
 迎合時主之侈心獨公玉帶所上明堂之制乃簡朴
 如此雖不經見然豈不可稍規千門萬户之失固未
 可以其言之出並於封禪求仙之時而例黜之也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尋野度以步涂度
以軌註周文者各因物宜為之數室中舉謂四壁之内
 疏周文各因物宜為之數者對殷已上質夏度以步
 殷度以尋無異稱也○王氏曰隱几而坐者宜於室
[030-17b]
 故室中度以几肆筵為禮者宜於堂故堂上度以筵
 伸屈於此者宫也伸臂而度之為宜故於宫中度以
 尋外而起畝於步者野也故野度以步涂車由中以
 行故度涂以軌尋也步也取諸身而度之者也几也
 筵也軌也取諸物而度之者也
廟門容大扄七个闈門容小扄參个註大扄牛鼎之扄
長三尺毎扄為一个七个二丈一尺廟中之門曰闈小
扄膷鼎之扄長二尺參个六尺
[030-18a]
 疏膷鼎據陪鼎三膷臐膮而説也
路門不容乗車之五个註路門者大寢之門乗車廣六
尺六寸五个三丈三尺言不容者是兩門乃容之兩門
乃容之則此門半之丈六尺五寸
 疏兩門乃容之者猶上文云中地食者其民可任者
 三家五人之類也
應門二徹參个註正門謂之應門謂朝門也二徹之内
八尺三个二丈四寸
[030-18b]
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註内路寢之
裏也外路寢之表也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九嬪
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六卿三孤為九卿
 王氏曰九嬪上佐夫人以賛后而下則帥世婦女御
 九卿上佐三公以佐天子而下則帥大夫元士○陳
 氏曰内九室在后宫也
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註九分其國分國之職
也三孤佐三公論道六卿治六官之屬
[030-19a]
 王氏曰書云三孤貳公𢎞化寅亮天地又曰六卿各
 帥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葢分而言之曰三孤六
 卿合而言之則同謂之九卿而已孤而謂之卿者以
 典命攷之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則孤葢與卿同
 為六命矣故外朝之法則孤卿之位同於九&KR0068司士
 之擯則同於特揖孤與卿名雖異而實則同合而言
 之謂之卿奚不可哉
王宫門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註
[030-19b]
阿棟也宫隅城隅謂角浮思也雉長三丈髙一丈度髙
以髙度廣以廣
 疏阿棟也者謂門之屋兩下為之其脊髙五丈按漢
 時東闕浮思災浮思小樓也按明堂位云疏屏註亦
 云今浮思也刻之為雲氣蟲獸如今闕上為之矣○
 王氏曰門阿長十五丈髙五丈宫隅長二十一丈髙
 七丈城隅長二十七丈髙九丈矣城隅髙於宫隅宫
 隅髙於門阿内外髙下之異制也
[030-20a]
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註廣狹之差也杜子春
云環涂謂環城之道
 疏不言緯者以與經同也○王氏曰國中所由者衆
 故九軌遶城所由差少故七軌野涂所由尤少故五
 軌轍廣曰軌軌廣八尺
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
註都四百里外距五百里王子弟所封其城隅髙五丈
宫隅門阿皆三丈諸侯畿以外也其城隅制髙七丈宫
[030-20b]
隅門阿皆五丈
 王氏曰都城之制以王宮門阿為之則無過五雉比
 諸侯為殺也諸侯之城制以宫隅為之則無過七雉
 比天子為殺也○陳氏曰都城近故其制卑而屈諸
 侯逺故其制崇而伸
環涂以為諸侯經涂野涂以為都經涂註經亦謂城中
道諸侯環涂五軌其野涂及都環涂野涂皆三軌
 王氏曰邦國之經涂以七軌為度都之經涂以五軌
[030-21a]
 為度夫降殺以兩禮之節也故諸侯之制下於天子
 都城之制下於諸侯然諸侯之有功徳者乃入為卿
 士而其禮反下於諸侯何也大抵近君則其埶屈逺
 君則其埶伸都於王宫為近安得不屈禮以下於諸
 侯乎觀其采地不謂之國而謂之都其君不謂之監
 而謂之長其命也以偶不以竒其治也以則不以典
 其傳也以禄不以嗣其於城涂之制可知矣
匠人為溝洫註主通利田間之水道
[030-21b]
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KR0850田首
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註古者耜一金兩人并𤼵
之其壟中曰&KR0850&KR0850上曰伐伐之言𤼵也&KR0850畎也今之耜
岐頭兩金象古之耦也田一夫之所佃百畝方百步地
遂者夫間小溝遂上亦有徑
 疏耜謂耒頭金金廣五寸耒面謂之庛庛亦當廣五
 寸二人各執一耜若長沮桀溺耦而畊此兩人耕為
 耦共一尺一尺深者謂之&KR0850&KR0850上髙土謂之伐伐𤼵
[030-22a]
 也以𤼵土於上故名伐也
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
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間廣二尋深
二仭謂之澮専達於川各載其名註此畿内采地之制
采地制井田異於鄉遂及公邑三夫為屋屋具也一井
之中三屋九夫三三相具以出賦稅其治溝也方十里
為成成中容一甸甸方八里出田稅縁邊一里治洫方
百里為同同中容四都六十四成方八十里出田稅縁
[030-22b]
邊十里治澮周制畿内用夏貢灋税夫無公田邦國用
殷助灋制公田不税夫貢者自治其所受田貢其稅穀
助者借民之力以治公田又使收斂焉畿内用貢灋者
鄉遂及公邑之吏旦夕従民事為其促之以公使不得
恤其私邦國用助灋者諸侯専一國之政為其貪㬥税
民無藝也達猶至也謂澮直至於川復無所注入載其
名識水所従出
 薛氏曰小司徒九夫為井匠人亦九夫為井井間有
[030-23a]
 溝自井地言之也遂人十夫有溝兼溝涂言之也然
 遂人百夫有溝而匠人十里為成成間有洫則九百
 夫之地遂人千夫有澮而匠人百里為同同間有澮
 則九千夫之地其不同何耶成間有洫非一成之地
 包以一洫而已謂其間有洫也同間有澮非一同之
 地包以一澮而已謂其間有澮也成與同地之廣者
 也洫與澮溝之大者也於成舉洫於同舉澮亦其大
 略云耳遂入溝溝入洫洫入澮澮入川周世井田之
[030-23b]
 法實公行於天下内外逺近之溝洫固無異制則遂
 人匠人之所掌其制一也○陳氏曰遂人言五溝之
 制而始於遂匠人言五溝之制而始於&KR0850&KR0850非溝也
 乃播種之地而已一畆三&KR0850一夫三百&KR0850&KR0850從則遂
 横遂横則溝從由溝而達洫由洫以達澮其從横亦
 如之天下之地埶西北髙而東南下故古者或東其
 畆或南其畆畆之所向溝涂從之則東南其畆者亦
 其大致然也不必就如此鄭氏以南畆圖之遂從溝
[030-24a]
 横洫從澮横九澮而川周其外然川之所流者當適
 地埶非於萬夫之地必有大川圍而匝焉穎達疏詩
 謂鄭氏所言特設法云耳其説是也説者又以溝澮
 為通水而設然溝澮之於田野可決而決則無水溢
 之患可塞而塞則無旱乾之憂以時決塞則溝洫豈
 特通水而已哉○嶭氏曰井田溝洫之制同矣周官
 小司徒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自井至都以任地事
 遂人治野自遂至路以達於畿匠人為溝洫自&KR0850
[030-24b]
 澮以達於川鄭康成以小司徒有邑甸縣都之别而
 其名於采邑同匠人有&KR0850遂溝洫澮之别而多寡與
 遂人異故言鄉遂公邑制溝洫采地制井田畿内用
 貢邦國用助賈公彦之徒遂以載師自國中園㕓以
 至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是鄉遂及四等公邑皆用
 貢而無助以明鄉遂為溝洫而已然先王之為井田
 也使所飲同井所食同田所居同㕓所服同事出入
 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鄉遂六軍之所寓豈可
[030-25a]
 授之田而不為井法乎大田之詩言曾孫來止而歌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噫嘻之詩言春夏祈穀於上帝
 而歌駿𤼵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周官
 遂人言興耡旅師有耡粟此鄉遂井田之事鄭氏以
 鄉遂無井田而又以遂人之法釋詩以一井之法釋
 旅師是自戻也孟子曰鄉田同井請野九一而助則
 鄉遂之為井田可知○朱子語類云問侯國亦倣鄉
 遂都鄙之制否曰鄭氏説侯國都鄙然觀魯人三郊
[030-25b]
 三遂及孟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則亦
 是如此○貴輿馬氏曰三代之時損膏腴之地以為
 溝洫澮川故能時其蓄洩以備水旱所以水利之説
 三代無有自秦人開阡陌廢井田任民所耕不計多
 少而溝洫之制大壊後之智者因川澤之埶引水以
 溉田而水利之説興焉魏起鄭白之徒以此為功然
 水就下者也陂而遏之利於旱嵗不幸霪潦則其害
 有不可勝言者此翟子威杜元凱所以決壊隄防以
[030-26a]
 紓水患也○浚儀王氏曰易氏以匠人為前代之制
 遂人為成周之制遂人言夫間有遂舉一夫而言匠
 人田首之遂則舉百畆而言之遂人言十夫有溝舉
 旁加而言匠人九夫之溝則舉實數而言之此其制
 之合也若夫方十里為成成間有洫即九百夫之地
 也則有異乎遂人百夫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間有澮
 即九萬夫之地也則異乎遂人千夫之澮兩山之間
 必有川焉則地埶自然之川也則異乎遂人萬夫之
[030-26b]
 川先儒疑之遂為鄉遂采地之不同非特經無明文
 且井田之法通行天下抑何鄉遂采地之自為異制
 也通十為成成十為終終十為同文王司馬法為商
 末之制則有合乎十里百里之説益稷之書曰濬畎
 距川是自然之川則有合乎兩山之間之説則匠人
 為前代之制明矣
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間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

[030-27a]
 王氏曰此川因地埶之自然而非人為也葢有山斯
 有川有川斯有涂川積兩山之水涂通往來而依川
 為之○陳氏曰涂所以防水則因地埶而防之也
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水屬不理孫謂之不行註溝謂
造溝阞謂脈理屬讀為注孫順也不行謂決溢也禹鑿
龍門播九河為此逆阞與不理孫也
 疏此溝非田間深廣四尺之溝當是人所造溝瀆引
 水者故鄭引鑿龍門為證也○或曰水屬屬溝洫也
[030-27b]
梢溝三十里而廣倍註謂不墾地之溝也鄭司農云梢
謂水潄齧之溝故三十里而廣倍
凡行奠水磬折以參伍註坎為弓輪水行欲紆曲也鄭
司農云奠讀為停謂行停水溝行當如磬直行三折行
五以引水者疾焉
 陳氏曰梢溝溝末也自溝末言之謂之梢溝自田端
 言之謂之田首溝逺而不倍則不足以容水水行而
 不磬折不足以殺其埶○王氏曰磬折則水流湍激
[030-28a]
 疾而不壅也
欲為淵則句于矩註太曲則流轉流轉則其下成淵
 疏當句曲于矩使水埶倒向上句曲尺則為迴涹自
 然深為淵驗今皆然也
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善溝者水潄之善防者水
淫之註潄猶齧也鄭司農云淫讀為廞謂水淤泥土流
著助之為厚𤣥謂淫讀為淫液之淫
 王氏曰溝所以導水不因水埶則其流易壅防所以
[030-28b]
 止水不因地埶則其土易壊故善為溝者水必潄齧
 之而無所壅以其因水埶故也善為防者水必淫液
 之而無所決以其因地埶故也
凡為防廣與崇方其閷參分去一註崇髙也方猶等也
閷者薄其上
大防外閷註又薄其上厚其下
 疏三分去一之外更去也○愚按外閷者非更閷其
 上乃益厚其下耳下愈厚則上愈閷矣此與磬氏已
[030-29a]
 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同意
凡溝防必一日先深之以為式註程人功也溝防為溝
為防也
 疏言以一日之中所作尺數為式後則以此功程賦
 其丈尺步數言深者謂深淺尺數
里為式然後可以傅衆力註里讀為已聲之誤也
 愚按他解作里謂一日可推百日一里可準百里傅
 附也謂衆力相附傅着而成功也
[030-29b]
凡任索約大汲其版謂之無任註𤣥謂約縮也汲引也
築防若牆者以繩縮其版大引之言板橈也版橈築之
則鼓土不堅矣詩云其繩則直縮版以載又曰約之格
格椽之槖槖
葺屋參分瓦屋四分註各分其修以其一為峻
 疏葺屋謂草屋草屋宜峻於瓦屋修謂南北之間尺
 數假令南北丈二尺草屋三分取四尺為峻瓦屋四
 分取三尺為峻也
[030-30a]
囷窌倉城逆牆六分註逆猶卻也築此四者六分其髙
卻一分以為閷囷圜倉穿地曰窌
 疏假令髙丈二尺下厚四尺則於上去二尺為閷上
 唯二尺窌雖入地口宜寛則牢固
堂涂十有二分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分其督旁之
修以二分為峻也爾雅曰堂涂謂之陳
 爾雅云瓴甋謂之甓郭璞云今㼾甎
 疏漢時名堂涂為令甓祴令甓則今之磚祴則磚道
[030-30b]
 也中央為督督者所以督率兩旁修謂兩旁上下之
 尺數假令兩旁上下尺二寸則取二寸於中央為峻
 峻者取水兩向流也
竇其崇三尺註宫中水道
牆厚三尺崇三之註髙厚以是為率足以相勝
 疏髙恒兩倍於厚
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註矩灋也所灋者人也人長八
尺而大節三頭也腹也脛也以三通率之則矩二尺六
[030-31a]
寸三分寸之二頭髮皓落曰宣半矩尺三寸三分寸之
一人頭之長也
 疏車人之事謂車人造車之事此與下為總目也下
 文取宣為尺度故先定宣之長短如上十分寸之一
 謂之枚之類也
一宣有半謂之欘註欘斲斤柄長二尺爾雅曰句欘謂
之定
一欘有半謂之柯註伐木之柯柄長三尺
[030-31b]
一柯有半謂之磬折註人帶以下四尺五寸磬折立則
上俛玉藻曰三分帶下紳居二焉紳長三尺
 疏以上有宣及欘柯之長短故因解之立磬折淺深
 也又下造耒亦云磬折故云據人之所立磬折之儀
 也○王氏曰宣也欘也柯也磬折也此其所命之名
 也半矩一宣有半一欘有半一柯有半此其所定之
 數也宣磬折此取諸升以為法者也欘柯此取諸物
 以為法者也近取諸身逺取諸物長短之制一皆有
[030-32a]
 法以是而度物用之為器安有不中矩者哉○仲輿
 郝氏曰序云車之登下以人為節故矩由人身非彊
 設也
車人為耒庛長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
二尺有二寸註鄭司農云耒謂耕耒庛謂耜下岐𤣥謂
庛讀為&KR0068刺之刺刺耒下前曲接耜
 疏耜謂耒頭金庛者耒之面面長尺有一寸中直謂
 庛上句下為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也句者謂人手執
[030-32b]
 之處二尺有二寸也○王氏曰車人為車而亦為耒
 者易曰揉木為耒盖耒之為物其體曲其用利而車
 之為物或揉曲木以為體或資利轉以為用器殊而
 事類此車人所以為耒也
自其庛縁其外以至于首以弦其内六尺有六寸與步
相中也註縁外六尺有六寸内弦六尺應一步之尺數
 疏自其庛縁其外上至手執處為首逐曲量之總六
 尺六寸也又云以弦其内謂據庛面至句下望直量
[030-33a]
 之而有六尺所謂弦也故與步相中中應也耕者以
 田器為度故野度以步盖人步或大或小恐其不齊
 故以六尺之耒代步以量地若兼耜金則稍長故毎
 量地時脱去耜而用之
堅地欲直庛柔地欲句庛直庛則利推句庛則利𤼵倨
句磬折謂之中地註中地之耒其庛與直者如磬折則
調矣調則弦六尺
 疏此直庛句庛皆不六尺惟中地之耒合磬折者乃
[030-33b]
 六尺之度○王氏曰直庛所入者深故利推句庛所
 起者順故利𤼵
車人為車柯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五分其長以
其一為之首註首六寸謂金剛闗頭斧柯其柄也鄭司
農云柯長三尺謂斧柯因以為度
 疏此車人謂造車之事凡造作皆用斧因以量物故
 先論斧柄長短及刄之大小也○王氏曰柯長三尺
 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以斧柄言之也五分其長以其
[030-34a]
 一為之首以斧刃言之也
轂長半柯其圍一柯有半註大車轂徑尺五寸
 疏其圍一柯有半圍三徑一也
輻長一柯有半其博三寸厚三之一註輻厚一寸也
渠三柯者三註渠二丈七尺謂圍也其徑九尺鄭司農
云渠謂車輮所謂牙
 王氏曰牙輮木之直以為曲其埶圜而包輻轂之衆
 有如渠之一曲一直受衆小水故名之也以上並言
[030-34b]
 大車
行澤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長轂短轂則利長轂則安註
澤泥苦其大安山險苦其大動
 疏此總言大車柏車所利之事以大車在平地并行
 澤柏車山行各有所宜也
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則易仄輮則完註鄭司
農云反輮謂輪輮反其本裏需者在外澤地多泥柔也
仄當為側山地剛多沙泥𤣥謂反輮為泥之黏欲得心
[030-35a]
在外滑仄輮為沙石破碎之欲得表裏相依堅刄
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註輪崇輪徑也牙圍尺
五寸
 疏輪髙九尺六分取一故尺五寸也○王氏曰六尺
 六寸之輪牙圍尺有一寸矣
柏車轂長一柯其圍二柯其輻一柯其渠二柯者三五
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註柏車山車輪髙六尺牙
圍尺二寸
[030-35b]
 疏柏車山行故轂長輪崇又下皆欲取安故也其輻
 長三尺兩輻相對已六尺渠圍丈八尺徑六寸亦謂
 通轂空壺中并數而言也
大車崇三柯綆寸牝服二柯有參分柯之二註大車平
地載任之車轂長半柯者也綆輪箄牝服長八尺謂較
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為月
 疏綆輪箄者謂輪之四面外一寸則安○仲輿郝氏
 曰凡器虚而能受者曰牝
[030-36a]
羊車二柯有參分柯之一註𤣥謂羊善也善車若今定
張車較長七尺
 疏後鄭雖舉漢法以曉人漢世去今乆逺亦未知定
 張車何所用但知宫内所用故差小謂之羊車也
柏車二柯註較六尺也柏車輪崇六尺其綆大半寸
凡為轅三其輪崇參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後以鑿其鉤
徹廣六尺鬲長六尺註鄭司農云鉤鉤心鬲謂轅端厭
牛領者
[030-36b]
 疏凡為轅則大車柏車羊車皆在其中輪崇雖不同
 當各自三其輪崇也假令大車輪崇九尺三之為轅
 二丈七尺也徹廣六尺者不與四馬車八尺者同徹
 鬲長六尺者以其兩轅一牛在轅内故狹四馬車鬲
 六尺六寸者以其一轅兩服馬在轅外故鬲長也○
 陳氏曰大車牛車也牛車大則柏車中羊車小矣大
 車以行澤柏車以行山羊車以行宫中大車兩轅故
 車人言凡為轅三其輪崇徹廣六尺鬲長六尺徹廣
[030-37a]
 六尺則與四馬車八尺之徹不同鬲長六尺則與六
 尺六寸之衡不同是兩轅之車一牛在轅内故鬲短
 而徹狹一轅之車兩服在轅外故衡長而徹廣也大
 車轂長尺五寸圍尺五寸輻長四尺五寸渠圍二丈
 七尺輪崇九尺牙圍尺五寸綆一寸轅二丈七尺柏
 車轂長三尺圍二尺輻長三尺渠圍丈八尺輪崇六
 尺牙圍尺二寸綆大半寸轅一丈八尺大車輪髙轅
 長柏車輪庳轅短輪髙轅長而轂短小輪庳轅短而
[030-37b]
 轂長大以其行山行澤不同故也大車牝服二柯有
 三分柯之二則八尺矣羊車二柯有三分柯之一則
 七尺矣柏車二柯則六尺矣柏車較短而轂輻長羊
 車較長而轂輻牙小者以其行山與宫中不同故也
 輿人之較車人謂之牝服輿人之衡車人謂之鬲輿
 人之為車起度於輿廣車人之為車起度於柯長輿
 人之車其箱廣而不方車人之車其箱方而不廣則
 其制之異可知矣
[030-38a]
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註取
幹以冬取角以秋絲漆以夏筋膠未聞聚猶具也
幹也者以為逺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
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
露也註六材之力相得而足
 疏此經主論六材在弓各有所用六材相得乃可為
 足也○郎氏曰深者筋以束之其中必深也
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𤓰
[030-38b]
次之荆次之竹為下註鄭司農云檍讀為億萬之億爾
雅曰杻檍又曰檿桑山桑國語曰檿弧箕箙
凡相幹欲赤黑而陽聲赤黑則鄉心陽聲則逺根註陽
猶清也木之類近根者奴
 某氏曰鄉心謂不近皮也聲清陽則不近根而俊直
凡析幹射逺者用埶射深者用直註鄭司農云埶謂形
埶假令木性自曲則當反其曲以為弓故曰審曲面埶
𤣥謂曲埶則宜薄薄則力少直則可厚厚則力多
[030-39a]
 疏此言弓力多少之事弓弱則宜射逺謂若夾庾之
 類方直則宜射深謂若王弧之類
居幹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𤼵註鄭司農云菑栗謂以
鋸副析幹迆謂邪行絶理者
 疏析幹時不邪迆失理則弓後不𤼵傷也○王氏曰
 既相之而得其材之美然後可以析之既析之然後
 可以居之析幹所以分其材居幹所以處其材菑如
 菑畬之菑謂加功以治栗如榛栗之栗謂緊宻也
[030-39b]
凡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者薄穉牛之角直而澤老牛之
角紾而昔註鄭司農云紾讀為抮縳之抮昔讀為交錯之
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疏上文已言幹訖至此更宜相角○王氏曰秋萬物
 揫斂而堅成之時故其角厚春萬物𤼵生而未就之
 時故其角薄
疢疾險中註牛有乆病則角裏傷
 疏險傷也中即裏謂角裏傷也
[030-40a]
瘠牛之角無澤註少潤氣
角欲青白而豐末註豐大也
 王氏曰青白言其色之善豐末言其質之厚
夫角之本慼於&KR1120而休於氣是故柔柔故欲其埶也白
也者埶之徴也註蹙近也休讀為煦鄭司農云欲其形
之自曲反以為弓𤣥謂色白則埶
 疏此説角之埶也言角之本近於&KR1120得和煦之氣於
 &KR1120是故柔柔故欲其刑之自曲反是為埶也故曰白
[030-40b]
 者埶之驗也
夫角之中&KR0106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橈故欲其堅也青
也者堅之徴也註故書畏或作威杜子春云當為威威
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𤣥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疏此説角之堅也○仲輿郝氏曰角中欲青葢角之
 中當弓之曲張弓曲橈而不堅則易折色青者堅之
 驗也
夫角之末逺於&KR1120而不休於氣是故脆脆故欲其柔也
[030-41a]
豐末也者柔之徴也註末之大者&KR1120氣及煦之
 疏此説角欲豐末之意
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註三色本
白中青末豐鄭司農云牛戴牛角直一牛
 王氏曰白西方之隂也慘而不舒則多曲而不直故
 白所以為埶之驗青東方之陽也直而剛强則多堅
 而不脆故青所以為堅之驗角之埶有三曰角本曰
 角中曰角末角之本蹙於&KR1120而煦於肉之氣故柔柔
[030-41b]
 無力故欲其埶曲角之中常當弓之隈隈曲必橈橈
 則𤼵傷故欲其堅刄角之末逺於&KR1120而不煦於肉之
 氣故脆脆則易折故欲其温柔角長二尺有五寸可
 謂長矣而又具三色則材莫善於此矣○按牛戴牛
 郝氏完解謂全牛之精氣完聚於角甚渾成
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亷註摶
圜也亷瑕嚴利也
 疏上已相幹角次及相膠惟牛膠火赤其餘皆非純
[030-42a]
 赤則牛膠為善矣○仲輿郝氏曰凡相膠色欲其朱
 文欲其錯其紋瑕深透光澤其質紾宻團結亷隅堅
 利此膠之善也
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䑕膠黑魚膠餌犀膠黄
註皆謂煑用其皮或用角餌色如餌
凡昵之類不能方註鄭司農云昵或作樴杜子春云樴
讀為昵或為䵑䵑黏也𤣥謂樴脂膏䐈敗之䐈䐈亦黏

[030-42b]
 王氏曰自鹿角以下凡六等或用皮或用角或用膘
 以煮而成之如鹿膠所謂用其角也魚膠所謂用其
 膘馬牛犀䑕所謂用其皮也凡昵之類雖或可用以
 黏然不可乆安能比方六膠之用哉
凡相筋欲小簡而長大結而澤小簡而長大結而澤則
其為獸必剽以為弓則豈異於其獸註剽疾也𤣥謂簡
謂筋條也
 疏上已相角膠次及相筋○王氏曰簡而長謂成條
[030-43a]
 而長
筋欲敝之敝註鄭司農云嚼之當熟
 王氏曰筋生則硬熟則耎以物擊當嚼齧之欲其勞
 敝而熟然後可用
漆欲測註𤣥謂測猶清也
絲欲沈註如在水中時色
 疏言據乾燥時色還如在水涷之色
得此六材之全然後可以為良註全無瑕病
[030-43b]
 疏謂幹角膠筋漆絲皆善也
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註三材膠
漆絲
寒奠體註奠讀為定至冬膠堅内之檠中定往來體
 疏檠謂弓匣定往來體則六弓往體來體多少者是也
冰析灂註大寒中下於檠中復内之
 疏下於檠中復内之者謂復如上寒奠體内之於檠
 中相似但上内為定體此為析灂所為有異故别言也
[030-44a]
冬析幹則易註理滑致
春液角則合註合讀為洽
 王氏曰角和之時而漬液之則其氣浹洽
夏治筋則不煩註煩亂
 王氏曰筋散之時而治之則其理不煩亂也
秋合三材則合註合堅宻也
 王氏曰三者欲其成就充實故於秋合則其質不相
 離而相合也○愚按秋者物成之時
[030-44b]
寒奠體則張不流註流猶移也
氷析灂則審環註審猶定也
 疏納之檠中析其漆灂其漆之灂環則定後不鼓動
 故氷析之也
春被弦則一年之事註朞嵗乃可用
析幹必倫註順其理也
析角無邪註亦正之
斲目必荼註鄭司農云荼讀為舒舒徐也目幹節目
[030-45a]
 疏學記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是
 斲目必徐之義也
斲目不荼則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註修猶乆也
夫目也者必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夫筋之所由幨也
恒此作註鄭司農云幨讀為車幨之幨𤣥謂幨絶起也
 疏此重釋筋幹不得所之意由絶起則亷幨然也○
 王氏曰斲目不徐則其功麤而不精筋雖與幹為力
 反為節目所摩齧而筋受其病夫節目堅彊而筋柔
[030-45b]
 弱以剛彊而摩柔弱則筋有幨絶之患作於此矣
故角三液而幹再液註重醳治之使相稱
 疏或三液再液不等者角須三液幹須再液乃得相
 稱○王氏曰液謂以火治之使其液作而耎角則以
 火炙而治之欲其和也幹則以火揉而治之欲其堅也
厚其帤則木堅薄其帤則需註需謂不充滿鄭司農云
帤讀為襦有衣絮之絮帤謂弓中裨
 絮周易作袽帤絮皆女居反
[030-46a]
 疏弓中裨者弓幹雖用整木仍於幹上裨之乃得調
 適也○仲輿郝氏曰幹内以木副之曰帤○王氏曰
 裨厚則過乎剛故其木堅禆薄則過乎柔故其木需
是故厚其液而節其帤註厚猶多也節猶適也
 王氏曰厚其液治之為多也節其帤厚薄適均也
約之不皆約疏數必侔註不皆約纒之繳不相次也皆
約則弓帤侔猶均也
 疏約謂以絲膠横纒之云不皆約謂不次比為之疏
[030-46b]
 數必侔約之多少須稀疏必均也
斲摰必中膠之必均註摰之言致也中猶均也
 疏自此下説弓之隈裏施膠之事○王氏曰上下如
 一謂之中厚薄適勻謂之均斲致其幹欲上下如一
 此言斲幹之善施膠欲厚適於均此言施膠之善
斲摰不中膠之不均則及其大修也角代之受病夫懐
膠於内而摩其角夫角之所由挫&KR0106由此作註幹不均
則角蹴折也
[030-47a]
 疏摩其角謂幹不均而有髙下則摩其角
凡居角長者以次需註當弓之隈也長短各稱其幹短
者居簫
 疏簫謂兩頭○王氏曰弓隈謂之需弓梢謂之簫角
 長者居隈則角之短者居梢矣○按此以下申言用
 角之法○浚儀王氏曰弓末曰簫簫梢也又謂之弭
 中央曰弣簫弣之間曰淵
&KR0106角而短是謂逆橈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註司農云
[030-47b]
&KR0106讀為裻縆之縆𤣥謂恒讀為㮓竟也竟其角而短於
淵幹引之角縦不用力若欲反橈然校疾也既不用力
放之又不疾
 疏竟角而短施角竟兩畔而上下短于隈也不校者
 角以放矢角不用力故釋之不疾
&KR0106角而達辟如終紲非弓之利也註達謂長於淵幹若
達於簫頭紲弓䪐角過淵接則送矢太疾若見紲於䪐
矣弓有䪐者為𤼵弦時備頓傷詩云竹䪐緄縢
[030-48a]
 王氏曰角不可失之長亦不可失之短短不及兩端
 是謂逆橈言力不足而反橈也故引其弦而角不用
 力縦舍其弦而矢去不疾故不校也長者過於兩端
 而失之達則過於簫頭而送矢太疾若見紲於弓䪐也
今夫茭解中有變焉故校註鄭司農云茭讀為激茭謂
弓檠也𤣥謂茭解謂接中也
 疏記人别起異端故云今夫茭解中謂弓隈與弓簫
 角接之處
[030-48b]
變謂簫臂用力異校疾也
 疏用力異者引之則臂中用力放則簫用力用力既
 異故校校謂矢去疾也
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註挺直也柎側骨剽亦疾也
 疏直臂中正謂弓把處有柎焉者謂於把處兩畔有
 側骨骨堅彊所以與弓為力故剽疾也
恒角而達引如終紲非弓之利註重明達角之不利變
譬言引字之誤也
[030-49a]
撟幹欲孰於火而無贏撟角欲孰於火而無燂引筋欲
盡而無傷其力䰞膠欲孰而水火相得然則居旱亦不
動居溼亦不動註贏過孰也燂炙爛也不動者謂弓也
 疏此一經明料理幹角筋膠四者得所不得所之事
 不言漆絲者用力少故不言也○王氏曰幹以堅為
 貴角以和為貴故皆欲孰於火而幹不可過孰而失
 之脃角不可過孰而失之爛也所謂角三液而幹再
 液者凡以此故也筋以緩治之則力無損故引之欲
[030-49b]
 盡而不傷其力膠以和濟之則氣必相入故煮之欲
 孰而水火相得四者之材不失之過剛則陽不能勝
 故居旱亦不動不失過柔則隂不能勝故居溼亦不動
茍有賤工必因角幹之溼以為之柔善者在外動者在
内雖善於外必動於内雖善亦弗可以為良矣註苟愉
也溼猶生也
 疏此經説弓幹須外内皆善不得外善内惡也
凡為弓方其峻而髙其柎長其畏而薄其敝宛之無已
[030-50a]
應註宛謂引之也引之不休止常應弦言不罷需也峻
謂簫也鄭司農云敝讀為蔽謂握持處
 疏簫宜方為之柎宜髙為之隈宜長為之敝宜薄為
 之有此四善故引之無休止而常應弦○王氏曰柎
 側骨也○某氏曰此以下言弓柎與弰相應之法
下柎之弓末應將興註末猶簫也興猶動也𤼵也弓柎
卑簫應弦則柎將動
 疏言下柎者謂把骨大下為之由弓隈下短故簫應弦
[030-50b]
 則將𤼵動也
為柎而𤼵必動於閷註閷接中
 疏此重釋上文末應將興若如上為簫而𤼵動則接
 中亦動也
弓而羽閷末應將𤼵註羽讀為扈扈緩也接中動則緩
閷簫應弦則角幹將𤼵
 仲輿郝氏曰言下柎之弓柎薄無力弰末應弦將興
 柎必因之𤼵傷柎既𤼵則兩隈背殺薄處失埶而輭
[030-51a]
 動如鳥羽摇拽弓至羽閷不定則末弰豈能終固將
 應弓𤼵傷焉得無已之應乎
弓有六材焉維幹强之張如流水註無難易也
 疏弓有六材唯以幹為强者以五材皆依幹而有以幹
 為本故指幹為強張如流水者以幹得所以制五材
 故張如流水無難易則強弱得所也
維體防之引之中參註體謂内之於檠中定其體防淺
深所止謂體定張之弦居一尺引之又二尺
[030-51b]
 疏若王弧之弓往體寡來體多弛之乃有五寸張之
 一尺五寸夾㬰之弓往體多來體寡者弛之一尺五
 寸張之得五寸唐弓大弓往來體若一者弛之一尺
 張之又一尺是防之淺深所止云謂體定張之弦居
 一尺引之又二尺者此據唐大中者而言餘四者弛
 之張之雖多少不同及其引之皆三尺以其矢長三
 尺須滿故也
維角䟫之欲宛而無負弦引之如環釋之無失體如環
[030-52a]
註負弦辟戾也負弦則不如環如環亦謂無難易鄭司
農云䟫讀如牚矩之牚
 王氏曰維角䟫之謂角以附幹而拄之也附幹而拄
 之凡以助幹而為疾則欲其宛順而無辟戾之患唯
 無此患故引而張之釋而弛之其體之難易有似乎
 環之周運而無弛張之患也○王氏曰弓有六材而
 幹以為逺角以為疾獨處於六材之先葢弓以幹為
 質角附幹以為安二者之材尤宜謹擇也上文獨言
[030-52b]
 角幹之溼以為之柔亦以是哉
材美工巧為之時謂之參均角不勝幹幹不勝筋謂之
參均量其力有三均均者三謂之九和註有三讀為又
三量其力有三均者謂若幹勝一石加角而勝二石被
筋而勝三石引之中三尺
 王氏曰材美工巧為之時三者皆得平之至也幹以
 為逺角以為疾筋以為深三者無負平之至也量其
 力有三均是謂九和○仲輿郝氏曰量其力有三均
[030-53a]
 者量人之力有强有弱有强弱半各適其用亦謂三
 均○吴淑弓賦曰六材七幹之妙參鈞九和之美繡
 質良材烏號徑理晉平七札顔髙六鈞麟膠棘竹燕
 角楚筋
九和之弓角與幹權筋三侔膠三鋝絲三邸漆三斞上
工以有餘下工以不足註權平也侔猶等也幹角既平
筋三而又與角幹等也鋝鍰也邸斞輕重未聞
 王氏曰上工巧矣故和以是而有餘下工拙矣故和
[030-53b]
 以是而不足○仲輿郝氏曰鋝埓通等也邸抵通相
 當也斞㬰通相従㬰也皆均和之意是書辭義變幻
 多此類鄭氏泥數解則一弓用膠三鋝六兩曰鋝是
 用膠十八兩也陶人二斗四升為庾是用漆七斗二
 升無是理矣上工用材常若有餘下工用材常若不
 足○愚按制器尚象非法之所能盡也故記首篇即
 曰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巧不外乎法而亦不盡乎法
 也如六材之長短輕重各有度數量衡然而上工為
[030-54a]
 之獨巧下土為之獨拙巧拙之故别有寓焉而非形
 而下者之所得而範圍也故曰上工以有餘下工以
 不足舉弓人而百工可知矣
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為諸侯之弓合七而成規大
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註材長則句
少也
弓長六尺有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
寸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030-54b]
註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此弓
 郎氏曰天子諸侯大夫士之弓分為四等以弓之美
 惡而别上士中士下士之弓分為三等以弓之長短
 而言
凡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慮血氣註又隨其人之情性
 疏此亦與下文為目下别以躬與志相配而言也
豐肉而短寛緩以荼若是者為之危弓危弓為之安矢
骨直以立忿埶以奔若是者為之安弓安弓為之危矢
[030-55a]
註言損贏濟不足危奔猶疾也骨直謂彊毅荼讀為舒
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則莫能以速中且不深註鄭司
農云速疾也三舒不能疾而中言矢行短也中又不能深
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則莫能以愿中註愿殻也三疾
不能慤而中言矢行長也長謂過去
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㬰之屬利射侯與戈註射逺者
用埶夾㬰之弓合五而成規故其材必薄薄則弱弱則
矢不深中侯不落大夫士射侯矢落不獲弋繳射也
[030-55b]
 疏司弓矢曰夾弓㬰弓以授射豻侯鳥獸者是也
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註射深者
用直此又直焉於射堅宜也王弓合九而成規弧弓亦
然革謂干盾質木椹天子射侯亦用此弓大射曰中離
維綱揚觸梱復君則釋獲其餘則否
往體來體若一謂之唐弓之屬利射深註射深用直唐
弓合七而成規大弓亦然
大和無灂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其次有灂而疏其次
[030-56a]
角無灂註大和尤良者也深謂灂在中央兩邊無也角
無灂謂隈裏
 疏大和之弓六材俱善故無漆灂也其次者筋在背
 角在隈皆有灂但深在中央兩邊無也其次兩邊皆
 有但疏之其次角無灂謂隈裏無灂簫頭及背皆有
 之○易氏曰九和以角幹筋為主九者和矣而絲膠
 漆為之輔大和者九和之弓也其體調適何待於灂
合灂若背手文註弓表裏灂合處若人合手背文相應
[030-56b]
角環灂牛筋蕡灂麋筋斥蠖灂註蕡枲實也斤蠖屈蟲

 疏此言弓表裏漆灂之文角環灂謂隈裏灂文如環
 牛筋蕡灂弓背用牛筋漆如麻子文若用麋其灂文
 如斥蠖
和弓&KR0795摩註和猶調也&KR0795拂也將用弓必先調之拂之
摩之大射禮曰小射正授弓大射正以袂順左右隈上
再下一
[030-57a]
 疏謂以左手横執之時上隈向右下隈向左而上再
 下一拂去塵乃授與君大射雖不言調亦調可知也
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註句於三體材敝惡不用之弓
也覆猶察也謂用射而察之至猶善也但角善則矢雖
疾而不能逺
 疏此以下論弓有六材角幹筋用力多特言之○仲
 輿郝氏謂角至者柔故曲而為句弓詩云敦弓既鈎
 是也
[030-57b]
覆之而幹至謂之侯弓註射侯之弓也幹又善則矢疾
而逺
覆之而筋至謂之深弓註射深之弓也筋又善則矢既
疾而逺又深
 王氏曰詳察謂之覆極善謂之至覆之而角至則角
 獨善而已筋幹未有善也夫角所以為疾幹不善則
 不能逺筋不善則不能深其質柔弱而不剛直故謂
 之句弓司弓矢曰句者謂敝弓是也覆之而幹至則
[030-58a]
 幹又善而筋未善也角與幹善則矢疾而逺可以射
 侯故謂之侯弓覆之而筋至則非獨角與幹善筋又
 善也則疾而逺又中深焉故謂之深弓句弓言其體
 之曲而不若侯弓之能逺侯弓言其材之逺而不若
 深弓之為善故其序如此弓有六材而獨言角幹筋
 者葢六材以此為主而膠絲漆則為之輔而已古人
 所以冬折幹春液角夏治筋至於合三材則一於秋
 者意亦以是哉
[030-58b]
 
 
 
 
 
 
 
 周禮註疏删翼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