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40 尚書日記-明-王樵 (WYG)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日記巻一      明 王樵 撰
 虞書
  堯典
書自禹貢以後毎篇各記一事獨典謨所載不倫而五
篇體製相似盖岀於一人之手唐虞夏雖曰異代實相
去不逺舜史記堯事禹史記舜事不應皆曰稽古以理
考之紀載出於虞史而緒成於夏啟以後史臣之手稽
[001-1b]
古等語夏史所加也春秋傳多引為夏書據所成也孔
子定為虞書原所作也且曰虞則上可以該堯下可以
該禹三聖相授受之淵源於是備矣○古無舜典合於
堯典以堯該舜堯典謂之虞書以虞該唐○堯説者曰
陶唐氏號按堯舜禹皆名也古者世質生無號死無謚
雖天子亦名之而已○典従冊在丌上皆象形字以丌
尊閣冊為典為兩體㑹意以可常法而訓為常是就音
假借此字今備六書三體○古者大事書之於冊小事
[001-2a]
書之於方又小書之於簡單執一冊曰簡方版也版廣
于簡連編諸簡乃名為冊其文象編簡之形此載堯事
故名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勲至格於上下古人發端之語例
皆鄭重如曰若稽古曰若古有訓皆發語之辭曰與粤
通史記稱堯舜禹皆云粤若稽古用古文也孔氏尚書
始作曰若稽古自漢以來書序篇名與經文連讀之故
説者因誤以曰為史氏之言若稽古為順考古道若然
[001-2b]
則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豈蚩尤亦能順考古道而
行之者邪劉安世曰自昔在帝堯至作堯典序文也堯
典二字古篇目也曰若發語辭也○粤與越同史漢越
皆作粤周書越若來亦粤若之例也○自洪荒以來羲
農黄帝數聖人作皆有功於生民而堯之功為尤大故
曰放勲盖自古極治之盛莫過於堯前乎此者有未至
後乎此者莫能加○馬融云威儀表備謂之欽照臨四
方謂之明經緯天地謂之文道徳純備謂之思漢志亦
[001-3a]
曰内曰恭外曰欽其説非是欽果屬外則帝曰欽哉豈
屬外乎朱子曰恭主容敬主事恭見乎外敬主乎中於
此又合之曰欽恭敬也盡欽之義盡聖人之徳矣其曰
敬體而明用此聖學傳心之秘亦自程朱始發之程子
曰君子脩已以敬聰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饗帝
朱子曰人之所以不聰不明者止緣身心惰嫚便昏塞
了其解太極圖説曰敬則欲寡而理明嗚呼此所以為
敬體而明用也與盖心學之要也感興詩曰放勲始欽
[001-3b]
明南靣亦恭已大哉精一傳萬世立人紀猗與歎日躋
穆穆歌敬止戒獒光武烈待旦起周禮恭惟千載心秋
月照寒水魯叟何常師刪述存聖軌○明通明也聖人
無欲則清明在躬若照臨四方乃明之用也程子曰聖
人齋戒敬也以神明其徳○敬明對言堯典是也敬義
對言坤六二文言與太公丹書是也敬恕對言孔子之
答仲弓問仁是也敬簡對言仲弓之論子桑伯子是也
而敬常為體○天地之經緯庶事之條理燦然於吾心
[001-4a]
此聖人徳性之文也○自一身動静威儀之則以至區
處萬事莫不有文皆道心所達也○文者思之著見思
之見於事而燦然條理者文也此條理皆由心之文理
宻察中出是思也文理宻蔡自深逺而非淺近○馬融
云慮深通敏謂之思深也通也敏也思字具三義○允
恭所謂動容周旋中禮盛徳之至也徳愈盛而心愈下
故克讓○金氏曰恭讓欽之接於人者也○真氏曰堯
之徳以欽為首而其行以恭為先學者之學聖人此其
[001-4b]
凖的也○舉聖人行實盡於恭讓二言何也中庸曰篤
恭而天下平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平天下只
一恭字辦&KR0077為國以禮只一讓字辦却恭之所包者廣
凡衣冠瞻視容貌辭氣之無不尊嚴也事天饗帝社稷
宗廟之無不祗肅也親親尊賢使臣蒞民之無不有體
也深宫大廷出入起居之無不端莊也皆恭也讓字亦
不指一事唐虞之時君則揖讓而治也臣則濟濟相讓
也黎獻則誰敢不讓也虞賔則羣后徳讓也凡服人之
[001-5a]
善讓善於人遜利於人割欲於己皆讓也凡人所以强
為恭而不實欲為讓而不能者梏於有我之私而不知
天地萬物同體之義其不恭不遜之根有未去故也○
允恭而為堯象恭而為共工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
哉堯至誠無息共工静言庸違此其所以相逺也○光
被四表格於上下楊敬仲曰堯未嘗推而大之天地萬
物皆在堯一性中動之斯應分内事也
克明俊徳至黎民於變時雍此數句與舜慎徽五典五
[001-5b]
典克従孔子綏之斯來動之斯和語意一類皆聖人作
用神速處堯之功大而無所不至於此可以見其實夫
聖人所謂功者身脩家齊國治天下平而已矣漢唐之
君外身心而求事業其所規為建立於世者方自以為
掀天掲地而不知自聖賢處之百官萬務金革百萬之
衆與飲水曲肱樂在其中萬變皆在人其實無一事盖
得此義理在此甚事不盡自是天來大事處以此理曽
何足論也○聖人之徳固無積累之漸然其功化之及
[001-6a]
物則未嘗不自近以及逺故訂傳云此言堯推其徳自
身而家而國而天下所謂放勲者也下個推字非謂堯
亦待於推已及人推此及彼也乃曽子固所謂克明俊
徳有諸身故能求諸家有諸家故能求諸國有諸國故
能求諸天下之意○上備舉堯之衆徳而首以欽之一
言此總挈堯之盛徳而蔽以明之一言大哉君徳之貴
於明乎明則聖昏則愚明則治昏則亂明則在己之理
欲判然在人之邪正别白昏則是非之了然者且不省
[001-6b]
利害之在邇者且不察大哉君徳之貴於明乎堯為萬
古明君之首語其本曰欽而已敬則明肆則昏聖人之
心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是以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而其
功及於家國天下程子所謂唯上下一於恭敬則天地
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而四靈畢至此體信達順之
道以此事天饗帝者也○正義曰此經三事相類古史
交互立文以親言既睦平章言昭明協和言時雍睦即
親也章即明也雍即和也各自變文以類相對○按於
[001-7a]
九族曰親曰睦於百姓曰章曰明於萬邦曰和曰雍随
地立文其實睦者亦明明者亦和和者明亦在其中矣
但九族則宜云親睦親睦則恩義篤倫理正即九族之
昭明也百姓天子所自涖作之君師施之政教其視外
為詳故特曰昭明謂皆能自明其徳也萬邦至廣故曰
協和於是黎民莫不風動一變其舊而和焉至是萬邦
亦昭明矣能使萬邦之人皆能自明其徳嗚呼盛哉大
學曰在明明徳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惟堯以之大學言
[001-7b]
其理堯典記其實事○九族孔氏云髙祖𤣥孫之親陸
氏釋文云九族上自髙祖下至𤣥孫凡九族馬鄭同正
義曰夏侯歐陽等謂九族者父族四本族一姊姑之夫/家二 妹之夫
家三家女子/之夫 四母族三母之本族一之母之母/族二 姨母 家三妻族二妻/之
本族一二妻/之母族白虎通母族三母之父母母之昆弟母之
昆弟子父族妻族與前説同許氏謙/曰母之父母昆弟
及昆弟子止是本姓一族不可謂三族也母有母之族
而父反無之二家皆言妻之母族是又厚於妻而薄於
[001-8a]
父也今但自髙祖至𤣥孫而一以服斷之則上下旁殺
之餘外姓凡有服之親皆該在其中親踈畢舉輕重適
當而無前説之失矣○百姓孔傳解為百官正義曰經
傳之言百姓或指天下百姓此下句乃有黎民故知百
姓即百官也百官謂之百姓者隐八年左傳云天子建
徳因生以賜姓謂建立有徳以為公卿因其所生之地
而賜之以為其姓令其收歛族親自為宗主明王者任
賢不任親故以百姓言之今按平章百姓百姓不親百
[001-8b]
姓如䘮考妣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皆指民言且下黎
民屬萬邦則此百姓是畿内自不為複先國治而後天
下平正合於大學之序蔡傳精矣註䟽非也
乃命羲和至敬授人時紀堯徳化之後首及於命羲和
者程子曰事之最大最先在推測天道治厯明時萬事
莫不本於此修齊治平治之道也順時作厯創制立度
治之法也聖人治天下惟此兩端而已朱子曰厯是古
時一件大事故炎帝以鳥名官首曰鳯鳥氏厯正也嵗
[001-9a]
月日時既定則百工之事可考其成○乃者繼事之辭
盖史家記事之體説一事了又及一事則以乃字起之
非謂堯之治至於萬邦時雍始有事於命羲和也○春
秋傳曰乃者難辭王安石曰乃者繼事之辭今按乃命
羲和與箕子乃言曰俱當從難辭之例○孔氏曰重黎
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故堯命之使敬順
昊天歴象其分節敬天時以授人此舉其目下别序之
○正義曰馬融鄭𤣥皆以此命羲和者命為天地之官
[001-9b]
下云分命申命分為四時之職天地之與四時於周則
冡宰司徒之屬六卿是也孔言此舉其目下别序之則
惟命四人無六官也釋天云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
旻天冬為上天毛詩傳云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
大則稱昊天仁覆閔下則稱旻天自上降監則稱上天
據逺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爾雅四時異名詩傳即随
事立稱六籍之中諸稱天者以情所求言之爾星二十
八宿布在四方随天轉運辰日月所㑹也日行遲月行
[001-10a]
疾毎月之朔月行及日而與之㑹㑹必在宿分二十八
宿是日月所㑹之處舉其人目所見以星言之論其日
月所㑹以辰言之其實一物也日月與星天之三光四
時變化以此為政故命羲和以算術推歩累歴其所行
法象其所在具有分數節候敬記此天時以為厯而授
人也○金氏曰厯紀數之書也言天者所謂堯厯也象
者觀天之器後篇璣衡之屬是也言天者謂渾天儀始
於此朱子曰羲和即是下四子或云有羲伯和伯共六
[001-10b]
人未必是履祥按尚書大傳舜廵四嶽祀泰山霍山皆
奏羲伯之樂華山𢎞山奏和伯之樂其方與時與二氏
所掌者合則羲伯和伯當有其人盖四子分職必有二
伯以總之不然厯法無所統矣
 附録黄氏曰天體圓地體方圓者動方者静天包地
 地依天天體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
 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為百分四分度之
 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
[001-11a]
 十五分也天左旋東出地上西入地下動而不息一
 晝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緣日東行一/度故天左旋
 三百六十六度然後/日復出於東方也地體徑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勢
 傾東南其西北之髙不過一度邵雍謂水火土石合
 而為地今所謂徑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體爾土石
 之外水接於天皆為地體地之徑亦得一百二十一
 度四分度之三也兩極南北上下樞是也北髙而南
 下自地上觀之北極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餘南極入
[001-11b]
 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餘兩極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
 分度之一謂之赤道横絡天腹以紀二十八宿相距
 之度大抵兩極正居南北之中是為天心中氣存焉
 其動有常不疾不徐晝夜循環斡旋天運自東而西
 分為四時寒暑所以平隂陽所以和也日太陽之精
 主生養恩徳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則日五色失道
 則日露其慝譴告人主而儆戒之如史志所載日有
 食之日中烏見日中黒子日色赤日無光或變為孛
[001-12a]
 星夜見中天光芒四溢之類是也日體徑一度半自
 西而東一日行一度一嵗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黄
 道與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冬至之日
 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極最逺日出辰日入
 申故時寒晝短而夜長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
 十四度去北極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時暑晝長而
 夜短春分秋分黄道與赤道相交當兩極之中日出
 卯日入酉故時和而晝夜均焉月太隂之精主刑罰
[001-12b]
 威權大臣之象大臣有徳能盡輔相之道則月行常
 度或大臣擅權貴戚宦官用事則月露其慝而變異
 生焉如史志所載月有食之月掩五星五星入月月
 光晝見或變為彗星陵犯紫宫侵掃列舍之類是也
 月體徑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
 十九日有餘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白道與黄道相
 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内出入不過六度如黄道
 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陽精猶火隂精猶水火則有
[001-13a]
 光水則含影故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
 不照當日則光明就日則光盡與日同度謂之朔月/行
 潛於日下/與日㑹也邇一遐三謂之弦分天體為四分謂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
 日一分謂之邇一逺日三分謂之遐三邇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張弦上弦昏見故光在
 西下弦旦見/故光在東也衡分天中謂之望謂十五日之昏口入/西月出東東西相望
 光滿而/魄死也光盡體伏謂之晦謂三十日月行近於/日光體皆不見也月行
 於白道與黄道正交之處在朔則日食在望則月食
 日食者月體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虚不受日光
[001-13b]
 也暗虚者日/正對照處經星三垣二十八舎中外官星是也訃
 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動三垣
 紫㣲太微天市垣也二十八舎東方七宿角亢氐房
 心尾箕為蒼龍之體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為
 靈龜之體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之體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為朱雀之體中外官星
 在朝象官如三台諸侯九卿騎官羽林之類是也在
 野象物如雞狗狼魚龜龞之類是也在人象事如離
[001-14a]
 宫閣道華盖五車之類是也其餘因義制名觀其名
 則可知其義也經星皆守常位随天運轉譬如百官
 萬民各守其職業而聽命於七政七政之行至其所
 居之次或有進退不常變異失序則災祥之應如影
 響然可占而知也緯星五行之精木曰嵗星火曰熒
 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併日月而言謂之
 七政皆麗於天天行速七政行遲遲為速所帶故與
 天俱東出西入也五星輔佐日月斡旋五氣如六官
[001-14b]
 分職而治號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至治之世
 人事有常則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臣職臣專
 君權政令錯繆風教陵遲乖氣所感則變化多端非
 復常理如史志所載熒惑入於匏𤓰一夕不見匏𤓰
 在黄道北三十餘度或勾已而行光芒震耀如五斗
 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黄道南四十餘度或晝見
 經天與日爭明甚者變為妖星嵗星之精變為欃槍
 熒惑之精變為蚩尤之旗填星之精變為天賊太白
[001-15a]
 之精變為天狗辰星之精變為枉矢之類如日之精
 變為孛月之精變為彗政教失於此變異見於彼故
 為政者尤謹候焉天漢四瀆之精也起於鶉火經西
 方之宿而過北方至於箕尾而入地下二十四氣本
 一氣也以一嵗言之則一氣爾以四時言之則一氣
 分而為四氣以十二月言之則一氣分而為六氣故
 六隂六陽為十二氣又於六隂六陽之中毎一氣分
 其初終則又裂而為二十四氣二十四氣之中毎一
[001-15b]
 氣有三應故又分而為三候是為七十二候原其本
 始實一氣爾自一而為四自四而為十二自十二而
 為二十四自二十四而為七十二皆一氣之節也十
 二辰乃十二月斗綱所指之地也斗綱所指之辰即
 一月元氣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
 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
 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謂之月建
 天之元氣無形可見觀斗綱所建之辰即可知矣斗
[001-16a]
 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
 星謂之斗綱假如建寅之月昏則杓指寅夜半衡指
 寅平旦魁指寅他月放此十二次乃日月所㑹之處
 凡日月一嵗十二㑹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𤣥
 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紀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
 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壽星建巳之月次名鶉
 尾建午之月次名鶉火建未之月次名鶉首建申之
 月次名實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
[001-16b]
 婁建亥之月次名陬訾十二分野即辰次所臨之地
 也在天為十二辰十二次在地為十二國十二州凡
 日月之交食星辰之變異以所臨分野占之或吉或
 凶各有當之者矣
分命羲仲至鳥獸鷸毛正義曰此言分命者上云乃命
羲和總舉其目就乃命之内分其職掌使羲主春夏和
主秋冬分一嵗而别掌之故言分命就羲和之内又重
分之故於夏變言申命既命仲而復命叔是其重命之
[001-17a]
也○正義曰孔氏意以羲和非是卿官别掌天地但天
地行於四時四時位在四方平秩四時之人因主方岳
之事孔氏以四岳/即羲和四子猶自别有卿官分掌諸職左傳稱少
昊氏以鳥名官五鳩氏即周世之卿官也五鳩之外别
有鳯鳥氏厯正也班在五鳩之上是上代以来皆重厯
數故知堯於卿官之外别命羲和掌天地也於時羲和
似尊於諸卿後世以來稍益卑賤周禮太史掌正歳年
以序事即古羲和之任也○程子曰古之時分羲和以
[001-17b]
職天道以正四時遂司其方主其時政在堯謂之四岳
周乃六卿之任統天下之治者也後世學其法者不復
知其道故星厯為一技之事而與政分矣○朱子曰羲
和主厯象授時而已非是各行其方之事○金氏曰宅
度也蔡邕石經作度厯法以日行起度以日出入方隅
定晷刻氣候宅嵎夷南交西朔方出納敬致皆所以定
卯酉子午之中推日出入之方候朝夕之景及致日中
之景寅敬賔餞謹其事也永短中星皆自是推然候中
[001-18a]
星又所以定日度也日宵永短與中星連言者初昏而
候中星以星之初見為書夜之分又分摺四中以得日
度之的以日宵之中立二分以永短之極立二至○蘓
氏曰禹貢嵎夷在青州又曰暘谷則其地近日而光明
當在東方海上以此推之則昩谷當在西極朔方幽都
當在幽州而南交為交趾明矣春曰宅嵎夷夏曰宅南
交冬曰宅朔方而秋獨曰宅西徐廣曰西今天水之西
縣也羲和之任亦重矣堯都於冀而其所重任之臣乃
[001-18b]
在四極萬里之外理必不然當是致日景以定分至然
後厯可起也故使往驗之於四極非常宅也○許氏曰
三方皆寅敬於日而北方不言於文勢亦少一句非缺
文也盖嵗與方與晝夜各以類従故春之中於東方朝
時賔日秋則西方昏時餞之夏則南方午時致之冬則
北方宜於夜半非禮日之時而地去日逺非所經地故
北方無祭日之文○又曰仲叔專候天以驗厯以日景
驗一也以中星驗二也既仰觀而又俯察於人事三也
[001-19a]
析因夷隩皆人性不謀而同者又慮人為或相習而成
則又逺取諸物四也盖鳥獸無知而囿於氣其動出於
自然故也驗之詳如此所以正厯正厯則專為使民趨
作訛成易之時體天雖聖人之事亦凡以為民也○又
曰四方之職皆互文而見宅西則嵎夷為東可知朔言
方則三方可知北曰幽都則南明都可知言南交則朔
方為北可知舉春日中則宵中可知秋宵中則日中可
知日永短則宵永短可知春中星全舉七宿言鳥則夏
[001-19b]
秋冬之為龍虎𤣥武可知夏獨舉大火一辰則春鶉火
秋𤣥枵冬大梁可知秋冬獨言一宿則春星宿夏房宿
可知至於分申殷正又是明互者虞廷史官皆大賢不
惟紀事之精其文章之妙亦不可及○出日納日之日
日月之日也日中永短之日日夜之日也○元授時厯
議曰天道運行如環無端治厯者必就隂消陽息之際
以為立法之始隂陽消息之機何從而見之惟候其日
晷進退則其機將無所遁候之之法不過植表測景以
[001-20a]
究其氣至之始○又曰擇地平衍設水凖繩墨植表其
中以度其中晷○又曰雖晷景長短所在不同而其景
長為冬至景短為夏至則一也惟是氣至時刻攷求不
易盖至日氣正則一嵗氣節從而正矣○致日之致謂
度其景至否以知其行得失也○附土圭之法朱子曰
大司徒以土圭求地中今人都不識土圭鄭康成解亦
誤圭只是量表影底尺長一尺五寸以玉為之夏至後
立表視表影長短以玉圭量之若表影恰長一尺五寸
[001-20b]
此便是地之中晷長則表影短晷短則表影長/冬至後表影長一丈三尺餘今之地
中與古已不同漢時陽城是地之中本朝岳臺是地之
中已自差許多問地何故有差曰想是天運有差地随
天轉而差今坐於此但知地之不動爾安知天運於外
而地不随之以轉邪天運之差如古今昏旦中星之不
同是也○又曰周禮注云土圭一寸折一千里天地四
㳺升降不過三萬里土圭之影尺有五寸折一萬五千
里以其在地之中故南北東西相去各三萬里問何謂
[001-21a]
四游曰謂地之四游升降不過三萬里非謂天地中間
相去止三萬里也又曰然則冬夏晝夜之長短非日晷
出没之所為乃地之㳺轉四方而然爾○又曰土圭之
法立八尺之表以尺五寸之圭横於地下日中則影蔽
於圭此乃地中為然如浚儀是也今又不知浚儀果為
地中否問何故以八尺為表曰此湏用勾股法算之南
北無定中必以日中為中北極則萬古不易者也○正
義曰一歳之中在東則耕作在南則化育在西則成熟
[001-21b]
在北則改易故以方名配嵗事為文言順天時以勸課
人務也○平秩句錯於賔日日中之間與上下不相因
非謂寅賔了即平秩也餘放此○陳氏曰日之行也斗
建寅則出乙而漸北斗建午則出艮而漸南漸北則春
既分而晝加長漸南則秋既分而晝加短長短不過百
刻○蔡氏曰天體北髙而南下地體平著乎其中日近
北則去地逺而出早入遲故晝長日近南則去地近而
出遲入早故晝短日分十二時者嵗月日時之定數日
[001-22a]
分百刻者古厯日分之用數○日出為晝日入為夜晝
夜一周共為百刻以十二辰分之每辰得八刻三分刻
之一無間南北所在皆同一晝夜平分各五十刻長不
過六十刻短不過四十刻地中以南長有不及六十刻
者短有不止四十刻者地中以北長有不止六十刻者
短有不及四十刻者○正義曰曲禮説軍陳象天之行
前朱雀後𤣥武左青龍右白虎雀即鳥也武謂龜甲捍
禦故變文言武焉此經舉宿為文不類春言星鳥總舉
[001-22b]
七宿夏言星火獨指房心虛昴惟舉一宿文不同者互
相通也天道左旋日體右行故星見之方與四時相逆
春則南方見夏則東方見秋則北方見冬則西方見書
緯言春夏相與交秋冬相與互謂之母成子子助母斯
假妄之談爾○陳氏曰書之所言皆昏星也書於仲夏
舉房心火房心也正義曰七宿房在其中但房心連體/火統其名左傳言火中火見詩稱七月流火皆
指房心/為火而月令舉亢書於仲秋舉虚而月令舉牛書於
仲冬舉昴而月令舉壁則書之中星常在後而月令中
[001-23a]
星常在前盖月令舉月本書舉月中也○鄭氏曰二十
八宿環列於四方随天而西轉東方七宿自角至箕是
為蒼龍以次舍而言則房心為大火之中南方七宿自
井至軫是為鶉鳥以形而言則有朱鳥之象虚者北方
七宿之中星也昴者西方七宿之中星也星本不移附
天而移天體北傾故北極居天之中二十八宿半隱半
見隱見各有時必於南方考之仲春之月星火在東星
鳥在南星昴在西星虚在北至仲夏則鳥轉而西火轉
[001-23b]
而南虚轉而東昴轉而北至仲秋則火轉而西虚轉而
南昴轉而東鳥轉而北至仲冬則虚轉而西昴轉而南
鳥轉而東火轉而北來嵗仲春則鳥又轉而南矣循環
無窮堯典考中星以正四時甚簡而明異乎吕令之星
舉月本也○林氏曰鳥火虚昴皆是分至之昏見於南
方直正午之中星而孔氏謂七星畢見不以為中星王
肅覺其非遂謂宅嵎夷孟月也日中日永宵中仲月也
鳥火虚昴季月也此説並與天象偶合然分孟仲季非
[001-24a]
書之意盖不知厯家有嵗差之法以月令日在某宿而
求之所以不合按厯家自北齊向子信始知嵗差之法
以故厯推之凡八十餘年差一度月令日在某宿比之
堯時則已差矣故唐一行云日在虚一則星火星昴皆
以仲月昏中而沈存中亦云堯典日短星昴今乃日短
星東壁以此知嵗差之法乃厯家之所通知特先儒未
之思爾盖仲春之月日在昴入於酉地則初昏之時鶉
火之星見於南方正午之位當是時也晝五十刻夜五
[001-24b]
十刻是為春分之氣故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仲夏之
月日在星入於酉地初昏之時大火之星見於南方正
午之位當是時也晝長夜短晝六十刻夜四十刻是為
夏至之氣故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仲秋之月日在心
入於酉地則初昏之時虚之星見於南方正午之位當
是時也晝夜分晝五十刻夜五十刻是為秋分之氣故
曰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仲冬之月日在虚入於酉地初
昏之時昴星見於南方正午之位當是時也晝短夜長
[001-25a]
晝四十刻夜六十刻是為冬至之氣故曰日短星昴以
正仲冬分至之氣既定則十二月之氣無不定矣春曰
日中秋曰宵中盖互文以見日夜之分也春曰星鳥夏
曰星火秋曰星虚冬曰星昴盖四方躔度之星以名言
之自角亢氐房心尾箕至於井鬼栁星張翼軫凡二十
有八以日月所㑹言之則訾陬降婁大梁實沈鶉鳥鶉
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𤣥枵凡一十有二以物象
言之則青龍𤣥武白虎朱雀凡四作典者欲備見故互
[001-25b]
言之春秋言殷冬夏言正者亦猶春秋謂之分冬夏謂
之至也分至定則十二月之中氣無不定矣○朱子曰
中星或以象言或以次言或以星言者盖星適當昏中
則以星言如星虚星昴是也星不當中而適當其次者
則以次言如星火是也次不當中而適界於兩次之間
者則以象言如星鳥是也聖人作厯推考參驗以識四
時中星其立言之法詳宻如此又按堯時冬至日在虚
昏中昴今日在斗昏中壁中星古今不同者盖天有三
[001-26a]
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嵗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
之一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餘嵗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
天度常平運而舒日道常内轉而縮天漸差而西嵗漸
差而東此嵗差之由唐一行所謂嵗差者日與黄道俱
差是也古厯簡易未立差法但随時占候脩改以與天
合至東晉虞喜始以天為天以嵗為嵗乃立差法以追
其變約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為太過乃倍其年
而又反不及至隋劉焯取二家中數七十五年為近之
[001-26b]
然亦未為精宻也又曰中星自堯時至今已差五十度
○初昏者日已落星初明凡測星辰俱用此時測日景
則用日中中星者當南方之正直午位之中者也星随
天西轉無刻不有中星但考驗之法以初昏為候○古
今厯凡幾改一厯之改廣集衆見思無遺智法無遺術
宜其永久不變然厯代長於厯者不數嵗而輙差杜預
曰隂陽之運随動而差差而不已遂與厯錯歐陽公曰
事在天下其易差者莫如厯夫所以差者由天周有餘
[001-27a]
日周不是也天日之差恒於中星驗之○殷即是分字
正即是至字以者以是日中星鳥而驗夫陽之中為仲
春焉盖仲春之氣節正轉以推季孟則可知矣餘放此
○又曰析因夷隩乃是驗之於人以審氣候之寒温與
下句驗之於物以審時物之變遷語意相似若謂此句
為定農事之早晚則下句為欲定何事耶大抵命此四
官皆考天時以作厯之事厯正則可以授民時治百官
而農桑田役之務飲食居處之宜無不得其序矣不必
[001-27b]
於此遽指一事而言也○今按以析因等句為定農事
之早晚是林氏之説○正義曰在見物之察也三時有
事當次序之故言平秩冬則物皆藏入事畢更新湏省
察之故異其文○許氏曰易改易也仲冬建子之月新
舊承續之交是除舊易新之時䟽謂人三時在野冬入
隩室物則三時生長冬入囷倉是人與物皆改易也謹
約盖藏循行積聚曰為改嵗入此室處故在察其政以
順天常○訂傳云既命羲和造厯制器而又分方與時
[001-28a]
使各驗其實以審夫推歩之差聖人之敬天勤民其謹
如是是以術不違天而政不失時也此重結欽若敬授
之意術不違天所謂欽若也政不失時所謂敬授也作
訛成易以上分方日宵永短以下分時所以必分方與
時者欲其專於一則精而審也
帝曰咨汝羲暨和至庶績咸熈天體至圓周圍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四分度之一謂周天全度外其零/度介一度四分中之一分也以對
周嵗全日外其零日亦有四分/中之一分所謂四分日之一也繞地左旋常一日一周
[001-28b]
而過一度朱子曰天行健這箇物事極是轉得速且如/今日與月星都在這度上明日旋一轉天却
過了/一度日麗天而少遲故日行一日亦繞地一周而在天
為不及一度天之過處便是日之退處横渠云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日非退
也以天之進而見其退爾厯家謂日月皆右旋以此盖/不計天之進而但以日之退為右旋以背而為靣也
積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與
天㑹天日進而日日退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則天所進過之數又恰周得本數而日所退之
度亦恰退盡本數遂與天㑹而成一年○凡云九百四/十分者是一日之分數九百四十分為一日其二百三
十五分即四分日之一○以氣朔有不/盡之數難分故毎舉以表竒□之數是一嵗日行之
[001-29a]
數也日之所行在天/成度在厯成日月麗天而又遲一日常不及天十
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十九分度之七者以月行第十四/度分為十九分而月又行及其七
分也每分該四十九分五釐則/七分約得三百四十六分零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六時零/三刻弱而與日㑹十二㑹得全日
三百四十八乃十二箇二十九日○/全日浄日也對餘分言餘分之積又五千
九百八十八乃十二箇四/百九十九分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如算/日之
法以九百四/十分為一日得六凡得/六日不盡三百四十八將餘分五千/九百八十八
除之六日外/猶餘此數通計得日三百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
[001-29b]
之三百四十八是一嵗月行之數也一嵗三百六十日/而月行少五日又
五百九/十二分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嵗之
常數也故日與天㑹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
三十五為氣盈月與日㑹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
五百九十二者為朔虚合氣盈朔虚而閏生焉故一嵗
閏率則十日有竒口之八百/二十七三嵗一閏率則三十二日
有竒日之六/百單一五嵗再閏則五十四日有竒日之三百/七十五
有九嵗七閏則氣朔分齊是為一章也○許氏曰閏法
[001-30a]
十九嵗氣朔分齊為一章此亦大畧也盖十九嵗猶有
餘分未盡若整齊則湏十一月甲子朔子時半冬至為
厯元而十九年為章二十七章為㑹五百一/十三年三㑹為統
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統為元積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則日月皆
無餘分而又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而又為厯元
矣○春秋文公元年左氏曰於是閏三月非禮也先王
之正時也&KR0130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正義曰日月
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歩故推厯謂之歩厯歩厯之始
[001-30b]
以為術之端首謂厯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數為始於前
更無餘分以此日為術之端首故言西端於始也朞之
日三百六十有六日謂從冬至至冬至必滿此數乃周
天也一嵗為十二月猶有十一日有餘未得周也分一
周之日為十二月則毎月常三十日餘計月及日為一
月則毎月唯二十九日餘前朔後朔相去二十九日餘
前氣後氣相去三十日餘毎月參差氣漸不正但觀中
氣所在以為此月之正取中氣以正月故言舉正於中
[001-31a]
也月朔之與月節毎月剰一日有餘所有餘日歸之於
終積成一月則置之為閠故言歸餘於終又曰閠後之
月中氣在朔則斗柄月初已指所建之辰閠前之月中
氣在晦則斗柄月末方指所建之辰故舉月之正在於
中氣則斗柄常不失其所指之次如是乃得寒暑不失
其常○閠無中氣斗指兩辰之間此所以異於它月也
○張子曰閠餘生於朔不盡周天之氣朱子曰周天之
氣謂二十四氣也月有大小朔不得盡此氣而一嵗日
[001-31b]
子足矣故置閠又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而今一嵗
三百五十四日者積朔空餘分以為閏朔空者六小月
也餘分者五日四分日之一也○朱子曰厯家以進數
難算只以退數算之此是㨗法故謂之右行乃云日行
遲月行疾此錯説也厯家若順算則箕着那相去處度
數多季通云西域有九執厯是順算○又曰横渠少遲
則反右之説極精如以大輪在外一小輪載日月在内
大輪轉急小輪轉慢雖都是左轉只有急有慢便覺日
[001-32a]
月似右轉了禮記月令䟽云日月循天左行日一日一
夜一周天而天一周之外更行一度其説可證也○又
曰日月左旋之説恐人不曉故詩傳只載舊説○行之
健者莫如天次於天者莫如日天之行一日繞地一周
而過一度日之行一日亦繞地一周而在天為不及一
度則天之過乃日之退也日非退也以天之過而見其
退爾天日進而日日退各盡本數而其過與退之初度
適相值焉則天與日㑹而氣之為時序節候者於是乎
[001-32b]
一周所謂朞也朞之日為三百以旬計又六旬舉竒零
之成數又六日焉是所以成人間嵗月日時之候而人
事之所憑以為節者也分一周之日為十二月則毎月
常三十日餘計月及日為一月則毎月惟二十九日餘
前朔後朔相去二十九日餘前氣後氣相去三十日餘
毎月參差氣漸不正寧無所以處之乎此閠月之所由
生也○天周有餘日周不足此嵗差之由日行所多月
行所少此閠法之由○本文朞字閠字嵗字是三個眼
[001-33a]
目天有四時分為二十四氣一月二氣皆朔氣在前中
氣在後節氣有入前月法中氣無入前月法朔氣匝為
年中氣匝為嵗中朔不齊正之以閠而四時乃定嵗功
乃成○嵗是人間所用朞是天氣一周此朞與嵗之别
也若有朞無嵗則如外域但以草木開落為春冬又有
年無月但以月盈𧇊為時候此便是荒逺之俗彼以射
獵為生不知耕稼生養之道在中國則有人倫有政事
故嵗月日時必有紀以次人事先後之宜以盡裁成輔
[001-33b]
相之道故有嵗則必有月有春夏秋冬則必有晦朔弦
望皆不容有差此定四時成嵗所以為庶務之先而閏
法之所由起也○按允釐百工庶績咸熈即朱子所謂
嵗月日時既定則百工之事可考其成也聖人治厯明
時即人事一時修舉人與天常相應四時行焉百物生
焉天之所以示乎人也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正徳利用
厚生惟和人之所以因乎天也羲和明而頒之九官奉
而行之其事一而已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
[001-34a]
宜以左右民此之謂也堯典記命羲和而允𨤲百工庶
績咸熈九官之治在其中矣舜典記命九官而欽哉惟
時亮天功羲和所明在其中矣盖互相備也馬端臨謂
陶唐氏以前之官所治者天事以後之官所治者民事
太皥勾芒數聖人者生則知四時之事殁則為四時之
神成周六官繫以天地四時盖於民事之中猶寓以治
天事之意所論太皥成周得之至謂天事民事古今之
官有異治則不知天人合一之理也畧於天事自後世
[001-34b]
不知財成輔相之道而失之爾程子謂星厯為一技之
事而與政分是也堯時羲和與四岳九官皆以聖哲之
材居之未始有精粗道藝之間及成法既具有司守之
則疇人子弟可以專其業而世其事故夏合羲和為一
其職已畧左氏曰日官居卿以底日言中古猶知尊其
職也然周太史正嵗年以序事以下大夫為之馮相氏
掌日月星辰以中士為之已不居卿迨周衰以後其職
始益輕故司馬遷謂文史星厯介乎卜祝之間盖其與
[001-35a]
政分也乆矣○朱子曰今之造厯者無定法只是趕趂
天之行度以求合或過則損不及則益所以多差因言
古之鍾律紐算寸分毫釐絲忽皆是定法如合符契皆
自然而然莫知所起古之聖人其心思如是之巧然皆
非私意撰為之也意古之厯書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
亡矣三代而下造厯者莫有定議愈精愈宻而愈多差
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季通言天之運無常日月星
辰積氣皆動物也其行度疾徐或過不及自是不齊使
[001-35b]
我之法能運乎天而不為天之所運則其踈宻遲速或
過不及之間不出乎我此虚寛之大數縱有差忒皆可
推而不失矣何者以我法之有定而律彼之無定自無
差也季通言非是天運無定乃其行度如此其行之差
處亦是常度但後之造厯者為數窄狹而不足以包之
爾○正義曰古時真厯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厯雖
詳於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托為之○劉洪曰厯不
差不改不驗不用未差無以知其失未驗無以知其是
[001-36a]
失然後改之是然後用之李文簡以為至論○推歩之
差正謂天運之差盖乆而有差自是天運自然如此朱
子謂行之差處亦是常度是也故逐年考驗随時修改
以與天合元厯志云天有不齊之運而厯為一定之法
所以既乆而不能不差既差則不可不改也盖天無差
也因人之法有時與天相左而謂之差爾所以考驗者
審其推歩之常法恐久而有與天相左䖏也訂傳云厯
既成而分職以頒布且考驗之恐其推歩之或差也此
[001-36b]
言分職以頒布分職以考驗爾自是兩事俱為掌厯之
事頒布於厯成之後考驗於未成之先今年之所頒布
昨年之所考驗也今年之所考驗來年之所頒布也必
已考驗無差然後可據以為信厯而頒之故承之曰允
釐百工庶績咸熈若謂既成而方驗其所頒是厯官先
未能自信何以為允釐耶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至九載績用弗成正義云言帝實
知人而朝無賢臣致使水害未除待舜乃治此經三言
[001-37a]
求人未必一時之事但厯言朝臣不賢為求舜張本故
也○許氏曰篇中六咨字下民其咨之咨訓嗟愁怨之
意餘五字孔例訓嗟蔡在帝曰下者則訓嗟在疇下者
訓訪問説文曰謀事曰咨五咨皆謀訪之意恐不必作
兩訓但従訪問之意看自有意况古文皆作資○正義
曰唐堯明聖之主應任賢哲放齊聖朝之臣當非庸品
人有善惡無容不知稱嚚訟以為啟明何哉將以知人
不易人不易知宻意深心固難照察𦙍子矯飾容貌但
[001-37b]
以惑人放齊内少鑒明未能圓備故承意舉之以帝堯
之聖乃知其嚚訟之事放齊所不知也○愚按朱以聖
人之子啟明之材則其資必有過人者矣而卒歸於不
肖者其受病之源曰傲而已禹曰無若丹朱傲傲則自
是傲則欲上人自是欲上人之心交於中此所以形而
為嚚訟也長惡不已遂至晝夜頟頟朋淫於家用殄厥
世堯盖先見其微逆知其終矣夫堯欽明而允恭克讓
朱啓明而嚚訟傲虐聖愚之所以分敬勝怠義勝欲與
[001-38a]
不勝之際而已矣學者可以觀哉可以戒哉○正義曰
舜典命垂作共工知共工是官稱以其人先祖居此官
故以官氏計稱人對帝不應舉先世官名孔直云官稱
則其人於時居此官也僝然見之狀歎共工方聚見其
功言可用也静言庸違言是而行非也象恭貌恭而心
狠也行與言違貌恭心反乃大佞之人不可任用也○
又曰驩兠志不在公私相朋黨共工行背其言心反於
貌其罪並深俱被流放其意異於放齊舉𦙍子也○四
[001-38b]
岳官名一人而總方岳諸侯之事者也二帝每舉必咨
四岳其人意必當時舊徳故堯欲禪位而亦先之四岳
也圯毁也族類也圯與圮不同楚人謂橋為圯音怡従
已矣之已圮毁之圮従人己之已楚辭言鯀以悻直亡
身是其方命圮族之證也○正義曰鯀既無功早應黜
廢而待九年無成始退之者水為災而百官謂鯀能治
及遣往治非無小益下人見其有益謂鯀實能治之日
復一日以終三考三考無成衆人乃服然後退之祭法
[001-39a]
云鯀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然則禹之大功固
亦因鯀是治水有益之驗但不能成功故誅爾○程子
曰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其至公之心能舎己従人盡
天下之議則不能成其功豈方命圯族者所能哉鯀雖
九年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緒
故其自任益强咈戾圯族益甚公議隔而人心離是以
其惡愈顯而功卒不可成也○金氏曰周漢以來多稱
堯有九年之水今考自洪水方割即舉鯀俾乂九載無
[001-39b]
成而後舉舜舜舉禹禹八年於外而後成功前後幾二
十年曰九年者以鯀九載言之爾洪水盖如後世嵗有
河決之患鯀於其間多為隄防以障之而患日甚然待
九載無功始易之何也九載之間非盡無功但無成爾
方命圯族帝已知之但為天下擇人天下之公也是時
舜禹未興廷議推鯀羣臣之材固無出鯀之右者帝將
戒其所短以用其所長則曰欽哉以勉之以鯀之材加
之敬謹何患無成乃輕事愎言卒潰於成是帝固將全
[001-40a]
鯀之材而鯀則棄帝之命矣天下之以材自負忽不知
戒以取敗者皆是也寧獨鯀哉又按經稱鯀湮洪水傳
稱鯀障洪水國語又稱其墮髙堙卑經稱禹决九川孟
子稱禹䟽九河瀹泲漯而注之海然則鯀之治水也障
之禹之治水也導之也其成敗之由以此然則禹何以
不諌其父曰禹必嘗諌鯀必不從舜之知禹亦以此也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至嬪於虞帝曰欽哉凡泛
咨有獨對者有僉對者咨若時放齊對咨若采驩兠對
[001-40b]
此獨對者也咨若予工咨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則僉對
者也咨四岳則皆僉對咨治水僉舉鯀咨百揆僉舉禹
此二者大事也大任也咨典禮僉舉伯夷重事神也惟
禪位四岳獨對者以帝先之四岳故也至舉舜則師錫
帝者以為天下得人其事之大尤非治水百揆比也四
岳宣通内外之任故大事必咨焉此䖏僉曰傳以為所
領諸侯同辭而對百揆亦然至舉垂舉益與伯夷則恐
止是朝臣未必有諸侯也○載年也唐虞曰載夏曰嵗
[001-41a]
商曰祀周曰年李廵曰各自紀事示不相襲也孫炎曰
嵗取嵗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時祭祀一訖也年取禾榖
一熟也載取萬物終而更始也○孔氏曰堯年十六以
唐侯升為天子在位七十年則時年八十六老將求代
○正義曰徧檢書傳無堯即位之年孔氏博考羣書作
為此傳言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必當有據○孔
氏曰堯知子不肖有禪位之志故明舉明人在側陋者
廣求賢也按明明之説當従訂傳當時在顯位者固皆
[001-41b]
堯之所已知恐在側陋者容有人焉而未知故欲廣明
揚之道令毋拘明與側陋有則舉之故四岳承之而曰
有鰥在下曰虞舜正與上相應䖏帝曰予聞則已嘗知
之特未有人舉之及得其詳爾此一叚敘事曲折如畫
○否不通謂二字通用非訓否為不通也○古經文字
真不可及舜之履厯只數字間盡其曲折是鰥夫是瞽
子父母兄弟各以一字見其所䖏之難克諧以孝又以
一字盡其善䖏之道妙不容言語簡意詳在他人不費
[001-42a]
辭不能達意縦有竒古亦不脱史家風無此典重也此
玩經與閲史之法也○正義曰王肅云虞地名皇甫謐
曰堯以二女妻舜封之於虞今河東太陽山西虞地是
也然則舜居虞地以虞為氏堯封之虞為諸侯及有天
下遂以為號虞與媯汭一也媯水在河東虞郷縣厯山
西西流至蒲阪縣南入於河舜居其旁周武王賜陳胡
公之姓為媯以舜居媯水故也○又曰按世本堯是黄
帝𤣥孫舜是黄帝八代孫堯女於舜之曽祖為四従姊
[001-42b]
妹以之為妻於義不可世本之言未可遽信○金氏曰
堯舜之不同出於黄帝以書决之書無明文以堯之妻
舜决之也○又曰予聞者已知其人也如何者更詳其
實也以舜之𤣥徳年二十而聞於天下以堯之明思天
下固無遺照也然聞之而不自舉之盖為天下得人必
盡天下之議聖人目大心平大公無我氣象可以想見
○心不則徳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左氏
解此二字亦非後人所及雖有惡人於人情不能甚相
[001-43a]
逺也惟心不則乎徳義之經則好惡失其正喜怒無其
常愛憎將倒置此後母傲弟之讒言所以得入也觀一
嚚字則後世後母之情狀舉在焉象介母之愛而不克
恭厥兄傲之一字是其本根凡此三言而舜家庭所遭
之變不煩詳述而可以意知○問舜非致曲而至於聖
人何為以孝聞張子曰不幸舜之父母異於人之父母
故以孝著也○按舜䖏頑嚚之間非可以諌諍囬父母
之心非可以言語諭父母於道加之傲弟又豈聲音笑
[001-43b]
貌可以得其懽心哉克諧以孝而已矣克諧中有象而
總曰以孝者周書曰惟孝友于兄弟是孝可以該友也
語曰舜業業日致其孝此業業而日致之不已故彼烝
烝而日變之有漸至誠充積之效也舜無他盡其在我
而已矣○蘇子由古史曰孟子曰堯將舉舜妻以二女
瞽瞍不順不告而娶既而猶欲殺舜而分其室舜終不
以為怨余考之書四岳之薦舜曰烝烝乂不格姦益之
稱舜曰䕫䕫齋慄瞽亦允若則舜之為庶人既已能順
[001-44a]
其親使不至於姦矣按孟子因流俗所傳而發明聖人
之心以垂教若曰使其有是則聖人所以䖏之者如此
爾而其事之有無固不足辨也書之所載則事實也○
正義曰我其試哉鄭𤣥云試以為臣之事王肅云試之
以官鄭王皆以舜典合於此篇故指厯試之事充此試
哉之言按我其試哉堯言欲授之以事以試其治天下
也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又言將以女事之以觀其所
以儀刑之者何如也二句似各一意訂傳以妻之二女
[001-44b]
即為試之之事實本孔傳及周子舜可禪乎吾兹試矣
之意以文義觀之堯既聞舜之賢於平時今又得其踐
履之詳於四岳舜之為人固已了然於堯之心而不待
試矣次第便當言徴用之意我其試哉正欲用之也厯
試諸艱試字正本之此亦玩夫舜典所謂詢事考言乃
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者乎堯初於四岳也曰汝能
庸命巽朕位即欲以位授之及舉舜也何乃三載之乆
而後使之陟帝位乎實試之也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
[001-45a]
正與我其試哉意相始終而語相照應盖古文舜典合
於堯典則慎徽五典以下正為試之之事鄭王之説已
然今以分為二篇而堯典止言釐降嬪虞之事故先儒
偏重之而不知試之為厯試也然則所謂觀厥刑於二
女者亦豈無試之之意乎曰夫婦之間隱微之際正始
之道所繫尤重於此可以觀人而益見其賢非謂於此
可以試人而纔見其實也○古次女有従行之禮不用
二女同居志不同行之説○嬪於虞者使為舜婦於虞
[001-45b]
氏之家執婦道以事舅姑盖二女不在京師觀釐降則
曰於媯汭可見後人泥不告而娶之文以為舜受室於
京師則大非事之實矣經文字字分明言言垂教非深
玩不能見也○釐降二女於媯汭孔氏謂舜於二女能
以義理下其心使行婦道帝曰欽哉孔氏謂歎舜能修
已行敬以安人蔡氏以釐降為治装下嫁欽哉為戒二
女之辭惬人心合經理不解亦自分明○帝女下嫁不
足書因禪位而見欽哉戒女之辭亦常事不必書因嬪
[001-46a]
虞而録
羅文莊公曰堯典有知人之道四嚚訟一也静言庸違
象恭二也方命圯族三也皆所以知小人克諧以孝四
也所以知君子嚚訟圯族剛惡也静言庸違象恭柔惡
也小人之情狀固不止此然即此三者亦足以槩之孝
乃百行之首漢去古未逺猶以孝亷取士然能使頑父
嚚母傲弟相與感化而不格姦則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矣非甚盛徳其孰能之堯典所載厯象授時外惟此四
[001-46b]
事乃其舉措之大者所舉若此所措若彼非萬世君天
下之法乎苟能取法於斯雖欲無治不可得已○薛文
清公曰書載堯舜之事皆先徳行而後事功事功之大
者莫大於用人之一事○按堯為天下得舜而舜為堯
得禹得臯陶舜之明堯之明舜之仁堯之仁也故此篇
只言不用丹朱共鯀與舉舜之事而堯之全徳足以具
見盖堯知四族之姦而其惡未形不欲遽治之也惟舉
舜而四族之治付之於舜矣堯欲盡用天下之賢而莫
[001-47a]
先於舜也舉舜而禹稷臯陶之任用付之於舜矣張子
曰以知人為難故不輕去未彰之罪以安民為難故不
輕變未厭之君堯君徳故得以厚吾終舜臣道故不敢
不䖍其始此最説得好最得堯舜心事左氏以舉十六
相去四凶為舜之大功二十至云堯所不能舉而去者
待舜乃舉之去之由不知堯典之義也舜典流放盖承
堯之意終堯之事而已二典相起畢盖使人自得之曽
子固謂秉筆者皆臯夔之流并其深微之意而傳之此
[001-47b]
類可見也
 
 
 
 
 
 
 尚書日記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