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十五    宋 方聞一 編
艮下/坤上
 伊川先生曰謙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其有旣大不可至於盈滿必在謙損故大有之後受
 之以謙也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體卑下山
 髙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謙之象也以崇髙之徳而處
 卑之下謙之義也易/傳
[015-1b]
謙亨君子有終
 伊川先生曰謙有亨之道也有其徳而不居謂之謙
 人以謙巽自處何往而不亨乎君子有終君子志存
 乎謙巽逹理故樂天而不競内充故退譲而不矜安
 履乎謙終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徳益光
 顯此所謂君子有終也在小人則有欲必競有徳必
 伐雖使勉慕於謙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終也
 易/傳○它卦皆有悔凶咎唯謙未甞有它卦有待而亨
[015-2a]
 唯謙則便亨羅氏/拾遺
 白雲郭氏曰繫辭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
 也故謙為不居其徳之稱徳且不居則冨貴崇髙皆
 餘事矣孔子不居聖顔淵願无伐善无施勞之謂也
 然有徳而不居亨在其中矣小人矜能伐功日損之
 道君子徳日進而謙不已是有終也然一盈而有四
 害一謙而有四益是以君子拳拳而弗失之矣易/說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
[015-2b]
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
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明道先生曰易言天亦不同如天道虧盈而益謙此
 通上下理亦如此天道之運亦如此如言天且不違
 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此直謂形而上者言以鬼神
 為天地矣謝顯/道録
 伊川先生曰濟當為際此明謙而能亨之義天之道
 以其氣下際故能化育萬物其道光明下際謂下交
[015-3a]
 也地之道以其處卑所以其氣上行交於天皆以卑
 降而亨也○以天行而言盈者則虧謙者則益日月
 隂陽是也○以地勢而言盈滿者傾變而反䧟卑下
 者流注而益增也○鬼神謂造化之跡盈滿者禍害
 之謙損者福祐之凡過而損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情疾惡於盈滿而好與於謙巽也謙者人之至徳
 故聖人詳言所以戒盈而勸謙也○謙為卑巽也而
 其道尊大而光顯自處雖卑屈而其徳實髙不可加
[015-3b]
 尚是不可踰也君子至誠於謙恒而不變有終也故
 尊光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止於下故光明○人樂尊之故光而不
 揜志下於人故人不能加天以廣大自然取貴人自
 要尊大須意我固必欲順己尊己又說己之情此所
 以取辱取怒也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夫尊者謙則
 更光卑者己謙又如何踰之此天徳至虛者焉以其
 能謙故尊而益光卑又无人可踰蓋己謙矣復如何
[015-4a]
 踰越也謙天下之良徳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也故髙而不危
 滿而不溢君子所以有終也自天道下濟而下謙亨
 之道也夫謙徳之柄也君子執之以為禮徳盛道尊
 而不居厚之至也故自下而人髙之自後而人先之
 所以尊而光卑而不可踰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山非不髙也地非不卑也髙者下下卑
 者上行謙之道也山在地上則為剥殺瘦之象也山
[015-4b]
 在地中則為謙畜徳之象也是故滿則招損謙則得
 益自然之理也天道下濟而光明者艮也地道卑而
 上行者坤也天之虧益日月是也地之變流山河是
 也鬼神害福吉凶是也人之好惡得失是也故勞而
 不伐有功而不徳有若无實若虛其謙亨之謂乎故
 在尊而光在卑而不可踰惟君子能終之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天之虧盈日月是也地之變流
 山河是也鬼神害福吉凶是也人之好惡得失是也
[015-5a]
 以此居尊則益光以此居卑則不可踰故惟有徳君
 子能終之伊川曰以地勢而言則盈滿者傾變而反
 䧟卑下者流注而益增也雍曰四者非天地鬼神人
 有心如是其道自然如此故皆曰道艮之一陽即有
 天道下濟之象易/說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明道先生曰謙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稱物平
 施劉絢/師訓
[015-5b]
 伊川先生曰地體卑下山之髙大而在地中外卑下
 而内藴髙大之象故為謙也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
 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藴其崇髙也若言崇髙藴於卑
 下之中則文理不順諸象皆然觀文可見君子以裒
 多益寡稱物平施君子觀謙之象山而在地下是髙
 者下之卑者上之見抑髙舉下損過益不及之義以
 施於事則裒取多者増益寡者稱物之多寡以均其
 施與使得其平也易/傳○謙君子所以自終故不言吉
[015-6a]
 裒取其多而増益其寡天理也羅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隱髙於卑謙之象也○易大象皆是實
 事卦爻小象則容有寓意而已言風自火出家人家
 人之道必自烹飪始風風也教也蓋言教家人之道
 必自此始也又如言木上有水井則明言井之實事
 也又言地中有山謙夫山者崇髙之物非謙而何○
 多者寡者皆量冝下之並易/說
 龜山楊氏曰地中有山謙髙者下之謙之象也多者
[015-6b]
 裒之寡者益之是謂稱物均一无偏陂之私是謂平
 施蓋取虧盈益謙之義易/説○理一而分殊故聖人稱
 物平施兹所以為仁之至義之盡也歟何謂稱物逺
 近親踈各當其分所謂稱也何謂平施所以施之其
 心一焉所謂平也與伊川書/附西銘解
 兼山郭氏曰象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髙者抑之下者
 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
 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故非謙也裒多益寡徳
[015-7a]
 之盛也稱物平施禮之恭也故孔子曰徳言盛禮言
 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謙地類也故象以地見其義地卑而山
 髙理之常也今地在上益之也山在下損之也非以
 山居地中為山謙也乃以地謙而致益也是為變盈
 流謙之義裒多益寡者損有餘補不足之道也稱物
 平施者裒多益寡之道也裒多益寡見於彼者也稱
 物平施行乎此者也天地鬼神莫不皆然故君子法
[015-7b]
 之以此此君子有為之道易/說
初六謙謙君子用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伊川先生曰初六以柔順處謙又居一卦之下為自
 處卑下之至謙而又謙也故曰謙謙能如是者君子
 也自處至謙衆所共與也雖用渉險難亦无患害況
 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初處謙而以柔居下得无過
 於謙乎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見其謙之至故為謙
[015-8a]
 謙未見其失也○謙謙謙之至也謂君子以謙卑之
 道自牧也自牧自處也詩云自牧歸荑並易/傳○自牧
 歸荑卑以自牧之意荑柔順意朱公掞/拾遺
 横渠先生曰牧逸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以柔順之資居一卦之下謙之至也故
 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謙之為徳天地神人之所
 共與用是而往雖渉險難无不濟矣故吉易/說○恂恂
 一於誠也與國人交止於信故在郷黨所先如此似
[015-8b]
 不能言者以卑自牧不以賢知先人也蓋郷黨尚齒
 故其自牧如此語/解
 兼山郭氏曰初六謙之言虛也中虛以渉難庸有不
 濟者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卦之六爻三言吉三言利是知謙之為
 道天地人鬼之所貴也謙謙者謙而又謙也謙而又
 謙是為有終君子能之昔舜戒禹臼汝惟不矜天下
 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曾子稱顔
[015-9a]
 淵曰有若无實若虛是知謙謙非君子不能也書曰
 滿招損謙受益是謙為滿之反亦有虛之象也乘木
 舟虛故用渉大川吉易於乾健之才多言利渉大川
 如謙與中孚皆以虛而有濟耳卑則謙之道也卑以
 自牧言又能自養其謙以至於謙謙也易/說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柔順居中是為謙徳積於中謙徳
 充積於中故發於外見於聲音顔色故曰鳴謙居中
[015-9b]
 得正有中正之徳也故云貞吉凡貞吉有為貞且吉
 者有為得貞一有/正字則吉者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
 二之謙徳由至誠積於中所以發於聲音中心所自
 得也非勉一有/強字為之也並易/傳○六二鳴謙處中得正
 而有徳者故鳴謙者乃中心得也羅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體柔居正故以謙獲譽與上六之鳴異
 矣故曰貞吉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二柔履中正謙徳之盛也故和順積
[015-10a]
 中而英華發外其鳴也出於中心之自得與鳴豫之
 鳴異矣是以貞吉易/說
 白雲郭氏曰詩曰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則鳴者聲
 之逺聞也易曰鳴鶴在隂其子和之則聲之有聞必
 有應焉六二得位得中謙徳著聞而貞吉者得位得
 中則非在隂之幽近於九三又非于天之逺況九三
 方以功下人如謙之近而有聞者无不應矣中心得
 者非有心於鳴以感人於外者也蓋脩徳於内而自
[015-10b]
 然有聞者其得自於中心故也易/說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陽剛之徳而居下體為衆隂所宗
 履得其一作/正位為下之上是上為君所任下為衆所
 從有功勞而持謙徳者也故曰勞謙古之人有當之
 者周公是也身當天下之大任上奉幼弱之主謙恭
 自牧夔夔如畏然可謂有勞而能謙矣旣能勞謙又
 須君子行之有終則吉夫樂髙喜勝人之常情平時
[015-11a]
 能謙固已鮮矣況有功勞可尊乎雖使知謙之善勉
 而為之若矜負之心不忘則不能常乆欲其有終不
 可得也唯君子安履謙順乃其常行故乆而不變乃
 所謂有終有終則吉也九三以剛居正能終者也此
 爻之徳最盛故象辭特重○能勞謙之君子萬民所
 尊服也繫辭云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語
 以其功下人者也徳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
 其位者也有勞而不自矜伐有功而不自以為徳是
[015-11b]
 其徳𢎞厚之至也言以其功勞而自謙以下於人也
 徳言盛禮言恭以其徳言之則至盛以其自處之禮
 言之則至恭此所謂謙也夫謙也者謂致恭以存其
 位者也存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髙而不危滿
 而不溢是以能終吉也夫君子履謙乃其常行非為
 保其位而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蓋能致恭所以能
 存其位言謙之道如此如言為善有令名君子豈為
 令名而為善也哉亦言有令名者為善之故一作/效
[015-12a]
 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中心安之也有終則吉人所難能易/說
 龜山楊氏曰卦惟一陽衆隂宗之止於下體而不過
 勞謙君子也禹之不矜不伐而天下莫與之爭此勞
 而謙君子所以有終而萬民服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三以一陽而為衆隂之主衆隂宗之
 而俱與之有終則其為勞也大矣勞而不伐是曰勞
 謙非君子能之乎故唯君子有終吉唐虞之際能盡
[015-12b]
 勞謙之道者其禹歟克勤于邦而至於九功惟叙所
 謂勞也不自滿假而拜昌言所謂謙也至於詢謀僉
 同鬼神其依則天地人鬼莫不從有終之吉大矣萬
 民服者特其一而已然卦以一隂為主者難以一陽
 為主者易隂常失之不足非有至明之徳不能也大
 有同人是也陽常失之太過非有至中之徳不能也
 師比是也謙豫近師比而徳不同者非中故也故謙
 以徳下人則民服豫以順合衆則得志皆不失損剛
[015-13a]
 從柔之道於中為近矣易/說
六四无不利撝謙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體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謙
 柔自處九三又有大功徳為上所任衆所宗而已居
 其上當恭畏以奉謙徳之君卑巽以讓勞謙之臣動
 作施為无所不利於撝謙也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
 撝也動息進退必施其謙蓋居多懼之地又在賢臣
 之上故也○凡人之謙有所冝施不可過其冝也如
[015-13b]
 六五或用侵伐是也唯四以處近君之地據勞臣之
 上故凡所動作靡不利於施謙如是然後中於法則
 故曰不違則也謂得其冝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裒多益寡无不盡道舉措皆謙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四履近尊之位上承下比无所不用
 其謙則不違則矣蓋物各有則或過或不及皆違則
 也故曰无不利撝謙撝言發撝也初六處一卦之下
 自牧而已二則中心得而已三之勞謙不伐而已四
[015-14a]
 則異於是上承柔巽之君下比勞謙之臣非撝謙不
 足以存其位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四以柔順之徳兼四益之道天地人
 鬼何所不利哉故曰无不利然四有近君之權能撝
 而不有以尊勞謙之臣可謂得謙之道者矣合謙之
 道而无過焉故曰不違則也觀帝堯曰汝能庸命巽
 朕位岳曰否徳忝帝位有鰥在下曰虞舜若四岳者
 可謂撝謙矣伊川曰撝如手之撝也易/說
[015-14b]
六五不冨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
不服也
 伊川先生曰冨者衆之所歸唯財為能聚人五以君
 位之尊而執謙順以接於下衆所歸也故不以冨而
 能有其鄰也鄰近也不冨而得人之親也為人君而
 持謙順天下所歸心也然君道不可專尚謙柔必須
 威武相濟然後能懐服天下故利用行侵伐也威徳
 並著然後盡君道之冝而无所不利也蓋五之謙柔
[015-15a]
 當防於過故發此義○征其文徳謙巽所不能服者
 也文徳所不能服而不用威武何以平治天下非人
 君之中道謙之過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處謙之時以謙接
 下者也謙徳之光而人之從之也輕故能不冨以其
 鄰不冨言以徳而不以利合也夫侵伐先王不得已
 而用之非治世之利也然人君執謙以蒞下不冨而
 以其鄰冝无不從矣而猶有不服者焉縱而不治則
[015-15b]
 亂羣必矣故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以侵伐為利惟謙
 之時為然易/說
 兼山郭氏曰六五尊位大中而謙以處之徳盛禮恭
 統和天人而无間者也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
 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不冨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其理如是也孔子曰
 利用侵伐征不服也猶曰不服而後征蓋无不服无
[015-16a]
 征可也六五全徳之爻故戒之其詳如此益賛於禹
 曰惟徳動天无逺弗届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其
 斯之謂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孟子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
 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雍曰謙之為卦五隂一陽隂虛之象以乾坤之䇿言
 之亦已耗矣故為不冨不冨非足也與泰之六四同
[015-16b]
 義而六五尊位大中謙以居之徳盛禮恭之主是以
 為衆所歸而能有其鄰也以其鄰故多助多助則戰
 必勝故利用侵伐也征不服者蓋有不服則征无不
 服則勿征也昔禹之徂征苖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
 徳動天无逺弗届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蓋謙以
 徳為主有謙之徳則无不利其於侵伐用與不用在
 上之人耳非必於用師也六五坤道不足而不冨故
 容有不服之征九三陽道有餘而有終故萬民无不
[015-17a]
 服也易/說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
行師征邑國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柔處柔順之極又處謙之極極乎
 謙者也以極謙而反居髙未得遂其謙之志故至發
 於聲音又柔處謙之極亦必見於聲色故曰鳴謙雖
 居无位之地非任天下之事然人之行己必須剛柔
 相濟上謙之極也至於太甚則反為過矣故利在以
[015-17b]
 剛武自治邑國已之私有行師謂用剛武征邑國謂
 自治其私○謙極而居上欲謙之志未得故不勝其
 切至於鳴也雖不當位謙旣過極冝以剛武自治其
 私故云利用行師征邑國也並易/傳○上六鳴謙乃有
 求者也有求之小止於征國邑而已故曰志未得也
 羅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下應於三其迹顯聞故曰鳴謙最上用
 謙為衆所服故利用行師然聲鳴其謙必志有求焉
[015-18a]
 非如六二之正也三止於下如邑國之末賔也一云
 鳴謙則師有名易/說
 龜山楊氏曰上六處謙之極過乎謙者也在一卦之
 外髙而无民雖鳴而天下无應之者與鳴鶴在隂異
 矣故曰志未得也然君子行有不得則反求諸已而
 已故曰利用行師征邑國邑國私於已者也征邑國
 自治也不用剛克而能勝已之私者未之有也故利
 用行師征邑國易/說
[015-18b]
 白雲郭氏曰上六之鳴異乎六二之鳴也六二之鳴
 非有求於應而欲人之聞之也其聲之自聞而人自
 應之也所謂聲无逺而弗聞行无隠而弗彰者也上
 與三為應也有應而鳴以聲感三也九三止而不求
 又且為衆隂之主而无私焉此上六所以志未得也
 終以其應而有助故可用行師征邑國而已邑國小
 也非无不利之師也可者僅辭也謙道本亨六爻无
 凶咎悔吝危厲之變以此知徳盛禮恭之事天地人
[015-19a]
 鬼无不冝者矣然謙之為徳非有挾太山超北海之
 難能而人每患其不能行者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
 故卦皆以君子為言君子无大過人者特能行之耳
 易/説
 
 
 
 
[015-19b]
 
 
 
 
 
 
 
 大易粹言卷十五